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振南明-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第五百二十三章 惨烈争夺
  尚可喜决定对汉中城外挖掘地道的明军发动一场猛烈的攻势。
  这一场战斗将不进行任何留力,而是倾注全部实力。
  城门一经打开,骑兵如洪水般倾泻而出直朝土丘而去。
  他们都知道明军想要做什么,故而出击的很有针对性。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正在挖掘土丘的明军士兵全部杀死。
  曾英自然第一时间察觉到了清军的举动。
  虽然稍稍感到一些惊讶,不过他很快就做出了应对。
  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骑兵。
  虽然骑兵对冲很惨烈,却能有效的阻止敌军的推进。
  对明军来说最关键的便是时间。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他们就能顺利的挖掘地道并把棺材塞进去。
  曾英麾下的骑兵基本都是当初老川军的部下。这些骑兵的坐骑虽然比不上蒙古马耐力强,但也算是身经百战。
  双方一经遭遇便是一场恶斗。不论是清军还是明军都不想做任何保留。
  他们十分清楚稍稍的一丝迟疑都有可能葬送好局。
  曾英显得十分冷静。
  他对自己的下属十分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承受的住压力。
  乱战之中没有什么战术可言,双方近乎都是肉搏。只是明军骑兵相互之间的配合更默契一些,而清军骑兵的个人战斗力更胜一筹。
  双方战的难解难分,不分高下。
  越往下拖下去对明军更有利。
  城头上的尚可喜渐渐有些焦急了。
  他冲亲信使了个眼色,下令增派一部分骑兵。
  果不其然,城门再次开启。
  数千骑兵鱼贯而出。
  这些骑兵皆着重甲,明显比方才的骑兵战斗力要强。
  尚可喜是想快速解决战斗,不想再拖下去了。
  重甲骑兵相较于轻骑兵具有碾压性的优势。
  但是在实战中重甲骑兵往往难以把轻骑兵全部消灭。
  这是因为轻骑兵拥有灵活性的优势。
  换句话说我打不过你,难道还不会跑吗?
  只是如今明军的轻骑兵不能跑。
  如果他们跑了正在挖掘地道的袍泽们很可能会被鞑子直接坑杀在坑道之中。
  所以即便再困难他们也得咬紧牙关撑住。
  “将军,现在怎么办?”
  曾英的亲随愁眉紧锁。
  “调炮来,轰他娘的。”
  此行汉中曾英随军是带了不少小炮的。
  这些小炮或许轰不开汉中的城门,但要对付区区骑兵还不在话下。
  眼下清军增援的重骑兵还没有赶至,正是这些小炮发挥作用的时候。
  “遵命!”
  曾英军令下达之后立即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
  十几门小炮一字排开,炮口对准了呼啸而至清军重骑兵。
  “放!”
  但听隆隆巨响,炮弹呼啸而出直朝清军骑兵阵砸去。
  这些火炮都是后装填的佛郎机炮,灵活性比之前装填的红衣大炮不知高出多少。
  清军骑兵还没有反应过来便见炮弹飞至,一时间纷纷傻了。
  这些火炮的威力在面对血肉之躯时彻底显现了出来,许多骑兵连人带马被炸飞,一时间哀嚎连连。
  一轮炮轰后到处都是断肢残臂,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气味。
  亲眼目睹此情此景的尚可喜脸都绿了。
  重甲骑兵可是他本家兵种最犀利的存在,是他耗费倾注了无数心血才培养出来的杀手锏。
  现如今他们竟然被明军一顿乱炮炸的四仰八翻,他的心在滴血啊。
  尚可喜当然知道火炮的威力。孔有德军中便有许多重炮。
  但在尚可喜的印象中这些火炮十分笨重一般都是用来攻城的。
  在野战之中使用火炮简直是闻所未闻。
  可是现实给了他狠狠的一记耳光。
  谁说火炮不能用于野战?谁说火炮不能对付骑兵?
  明军不就是这么用的?
  尚可喜十分心疼他的重骑兵精锐。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再想调回他的精锐骑兵已经是不可能了。他只能寄希望于骑兵迅速杀至土丘附近。这样明军的炮手有所顾忌便不敢随意放炮。
  这一战怎么看都是有些惨烈啊。
  ……
  ……
  正如尚可喜所料,在清军重骑兵进入土丘附近范围后明军的火炮手投鼠忌器不敢再随意放炮。
  战斗转而进入到肉搏阶段。
  肉搏是重甲骑兵最喜欢的。
  因为他们周身披挂重甲,寻常刀枪剑戟根本伤不到他们分毫,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砍杀。
  相较而言明军的轻骑兵就有些被动了。
  他们固然拥有灵活性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在当下发挥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鞑子残杀自己的袍泽弟兄。
  他们心中那个恨啊。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便在这时曾英下达了一条新的命令,用震天雷。
  这玩意是工部改进的一种火器,扣开引子就会燃烧爆炸,威力相当可观。
  只是这玩意的产量很有限,每处边军分到的数量十分少。
  曾英这里也只有三千余枚。
  他本来是不想使用的。但眼下战斗已经进入到白热化,为了稳住局势必须使用震天雷了。
  军令下达之后士兵们立即遵照执行。
  他们对于震天雷并不陌生,只是因为使用的次数太少,用起来还不是很熟练。
  不过经过几次试验之后他们便掌握了这种火器的要义。
  面对气势汹汹的鞑子骑兵,他们要做的便是引燃引子,然后把手中土疙瘩一样的震天雷朝敌军扔过去。
  接下来便是闷声炸响。
  清军骑兵们还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便被炸的前仰后翻。
  明军又开始动用火炮了?不可能啊,在这个距离火炮根本发挥不了威力。
  人在恐惧之中会变得手忙脚乱,哪怕是职业军人也不例外。
  眼下清军骑兵一心只想着保命,哪里还有半分冲杀的心思。
  而明军方面士气大振。他们乘胜追击,继续使用震天雷对清军重甲骑兵进行打击。
  而此刻清军重甲骑兵笨重的缺点被无限放大了出来。
  他们想要躲避可根本抽不开身。
  在漫天巨响和滚滚浓烟之中一匹匹战马倒下。
  与之一同倒下的还有尚可喜的本家兵。
  城头之上的尚可喜见此变故嘴角一阵抽搐,险些昏死过去。
  ……
  ……


第五百二十四章 意外之喜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变成这样?
  明军为何总会有一些他意想不到的小伎俩?
  这还怎么公公平平,堂堂正正的对决?
  分明就是耍无赖嘛。
  虽然尚可喜觉得吃了苍蝇一般,可他就是毫无办法。
  这种感觉实在太难受了。
  在这一瞬间尚可喜甚至生出了率部突围的想法。
  城外的明军数量并不多,如果尚可喜执意突围的话他们应该拦不住。
  可转念间他就摒弃了这个念头。
  他已经向关中方面求援。
  按照时间来推断,现在阿济格肯定已经接到了求援并且派出了援军。
  如果阿济格派出的援军来到汉中时发现此城已经改旗易帜,那尚可喜即便逃回了关中恐怕也是被砍头的命。
  换句话说他现在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死守汉中城。
  尚可喜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使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他是一军主帅,现在一定不能乱。
  如果他乱了,那底下的将士们肯定也会跟着乱,那这个仗就真的不用打了。
  而眼下情势并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他能够想出办法摧毁明军正在挖掘的地道,那么情况就会回到最开始的阶段。
  他刚刚已经证实了骑兵不行,那么就得另想办法。
  或许大炮不错。
  尚可喜虽然没有明军那种精致灵活的小炮,但汉中城头还是有几门重炮的。
  说起来这几门重炮还是尚可喜死乞白赖的管阿济格讨要的。
  阿济格实在挨不过尚可喜的软磨硬泡,便大手一挥赐了他几门。
  现在想来尚可喜真是有先见之明。
  如果没有这几门火炮,恐怕现在只能仰天长啸了。
  尚可喜立即下令将炮口对准明军土丘的位置,同时命出击的骑兵退回。
  虽然不见得所有骑兵都能返回,但能回来一个是一个。
  这些毕竟都是尚可喜花费重金养的猛士,死一个都是亏的。
  一切调整完毕后尚可喜下令开炮。
  这种重炮十分笨重,但威力着实不小,不论是用来攻城还是守城都很合适。
  尚可喜一声令下,清军士兵们便点燃了引子,但听炮声阵阵,铅弹呼啸着朝土丘飞去。
  虽然在这个距离尚可喜无法保证火炮的精准性,但大致的范围不会有错。
  明军见鞑子退兵颇是有些惊讶,还没等到他们反应过来,便看到呼啸而来的巨大铅弹。
  这玩意甚是可怖,砸在地上瞬间陷出一个深坑。
  虽然铅弹不会发生爆炸,但有的会发生跳弹从而造成二次伤害。
  这个伤害着实不小,不少明军骑兵都是被跳弹产生的伤害致伤致死。
  曾英不由得蹙起眉来。
  鞑子这是玩阴的啊。
  如果明军是在野战当然可以先撤出鞑子火炮的射程。
  可问题是现在他们在挖掘地道,所有军队也都是在地道驻防以防止鞑子的突然袭击。
  这就相当于是一个活靶子。鞑子可以肆意的用火炮轰击,不用有任何的顾虑。
  不知不觉间明军反倒成了被动的一面。
  这下轮到曾英犯愁了。
  继续坚持下去肯定要面临鞑子不停的炮火轰击。
  可如果半途而弃,又对不起文安之的通盘策划。
  毕竟曾英只是攻取汉中计划中的一枚棋子,还有许多人为了夺取汉中而努力。
  诸如刘芳亮、袁宗第等人。
  如果曾英在正面顶不住压力撤退了,那么其余人只能傻傻干瞪眼。
  好在曾英有一些时间考虑这个问题。
  因为鞑子的重炮轰击过一轮后必须在炮膛之中灌入冷水冲洗来降温。等到炮膛的温度彻底降下来才能进行二次炮击。
  正在曾英艰难抉择时突然有亲兵来报,说田见秀、袁宗第将军率领友军增援。
  曾英不由得大喜。
  以他的实力要想抗住局势是很艰难的,但加上田见秀、袁宗第的兵马就完全不同了。
  他二人麾下至少有五六万人,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快快有请!”
  曾英对田见秀和袁宗第的印象很不错,至少比那个李定国要强。
  在他看来二人在归降大明之后表现的十分驯顺,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桀骜不驯。
  这让人感到很舒服。
  很快田见秀、袁宗第便和曾英见面了。
  曾英热情的迎上前去道:“田将军、袁将军,曾某可想死你们了。”
  袁宗第颇是有些尴尬的说道:“曾将军,我们这一别一共也没多久啊。”
  田见秀则是捋着胡须笑着点头。
  曾英哈哈一笑以掩饰尴尬。
  “你们若再不来,曾某可要顶不住了。”
  他稍顿了顿,继而道:“对了田将军、袁将军,巡抚大人不是让你们拔除汉中城外围的堡垒吗?你们怎么来曾某这里了?”
  田见秀就知道曾英会有这个疑问,捋着胡须笑道:“曾将军,你恐怕还不知道吧,尚可喜已经放弃了所有外围的堡垒,我等率军赶至的时候发现这些堡垒已经空无一人。我们率部驻守了几日之后觉得实在没什么意思,便一合计来支援你了。”
  “是啊,待在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也忒的无聊了。这么无聊的事情我老袁可做不出。”
  二人一唱一和,听得曾英直接傻了。
  “竟有此事?这个尚可喜怎么如此愚蠢?”
  怪不得他率部来到汉中城下这么顺利,原来尚可喜已经下令撤走了汉中周围堡垒的驻军。
  “也许是尚可喜自己知道这些堡垒守不住了吧。丢车保帅也是能够理解的。再说汉中城里现在连一粒粮食都没有,他要守城总得想办法。我估计他是把汉中附近堡垒的粮食全部抽调走运往汉中了。”
  田见秀朗声分析道。
  “恩,应该是如此。”
  曾英细细一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换做他是尚可喜多半也会这么做。
  只要尚可喜守住了汉中,等来了援军赶跑了明军,将来这些外围的堡垒还是能够收回来的。
  可若是连汉中城都丢了,一切可就全完了。
  当然这些不是曾英需要头疼的东西。现在有了田见秀、袁宗第的增援他有充足的实力在正面战场上对汉中造成威胁。
  ……
  ……


第五百二十五章 各安心思
  李定国开始挖掘地道已经第五天了。
  由于要将奇袭的兵员全部输送入汉中城中。李定国挖掘的地道要比曾英挖的宽很多,工程量和耗费的精力自然要大的多。
  不过似乎清军并没有发现在暗处挖掘地道的李定国部。
  这也许是因为李定国掩饰工作做得好,亦或是曾英在正面战场上给了清军足够的压力,成功起到了牵制的作用。
  不论是哪一种结果都是理想的。
  李定国可以随心所欲的挖掘地道而不用担心受到干扰。
  他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时间。
  如果他不能尽快的将地道挖成,曾英那边万一扛不住了撤军他这边将会变得十分凶险。
  亦或是清军的援军赶至,也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所以李定国对于挖掘地道的进度十分关注,常常亲自过问。
  现如今地道已经有了雏形,不过距离彻底挖进城中还得有十日左右。李定国一刻也不敢松懈,命令士兵们加紧赶工。
  毕竟这个主意是他出的,巡抚大人也欣然采纳。他可不能让巡抚大人跌了面子。
  信任这种东西得来殊为不易,尤其是对他这种降将而言。
  所以他十分珍惜,力求不浪费每一次机会。
  就在刚刚驻扎在北山隘口的刘芳亮派人传话,说发现了小股鞑子游骑。只是他还不确定这些游骑是汉中清军还是鞑子派来的援军。
  刘芳亮还会尽可能的打探消息,只是先派人与李定国知会一声让其做到有所准备。
  李定国听到这个消息心情不由得变得沉重。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啊。
  如果这些游骑兵真的是鞑子援军的前哨的话,那证明其主力一定离的不远了。
  万一让鞑子的援军及时赶到对李定国和他的部下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所以李定国现在必须让士兵们加快挖掘进度,争取早日把地道挖通。
  不过刘芳亮也知会了李定国,那就是他会尽可能的守住北山隘口。
  从关中方向往汉中来是一定要经过北山隘口的。
  只要刘芳亮守住了北山隘口,那么鞑子便不可能来到汉中城下。
  李定国不由得对刘芳亮感激不尽。
  这厮和他并没有太多的交情却能如此帮助他,真是叫人暖心。
  说到底还是农民军出身的同病相怜吧。
  别管是大顺旧部还是大西旧部,这种时候只有报团取暖才能让朝廷对他们充分的重视。
  李定国也派人把这个消息送去给曾英。
  毕竟曾英那边得到消息后也会有更为针对性的布置。
  他对曾英并没有太多的意见,只是觉得因为彼此的身份总隔着些什么。
  希望是他想多了吧。
  大明眼下正是北伐的关键时期,需要各方力量团结一致。绝不能出现分山头分派系的情况。
  ……
  ……
  尚可喜已经快崩溃了。
  好不容易他用火炮轰出了希望,却出现了大股明军援军,把他的希望生生击打粉碎。
  尚可喜不知道这些援军分属明军哪个派系,但却知道他已经彻底丧失了主动进攻的机会,只能死守了。
  不过这样也好,他可以让部下尽可能的节省体力。但如果援军不能及时赶到解除汉中之围,他们将被活生生的困死在城中。
  无非是晚死一些罢了。
  此刻尚可喜只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阿济格派来的援军身上,希望他们早日到来。
  清军主动撤军算是在曾英的意料之中。
  继续打下去鞑子肯定占不到便宜,撤军以保存实力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不过这样一来明军面临的压力小了很多,得以在汉中城外做许多事情。
  只是尚可喜似乎没有放弃延缓明军挖掘地道的进程。
  只是这一次不再是对人了。
  他命火炮对着明军挖起的土丘猛轰,寄希望于通过轰开土丘填满地道入口。
  这一招也确实收获了奇效。
  土丘的目标实在太过明显,经过几轮炮轰之后土丘终于坍塌。
  刚刚挖掘了一半的坑道被土石封死,一些士兵直接困在了地道之中。
  曾英连忙下令展开营救。明军士兵们尽力刨开土石营救自己的袍泽。
  只是这极为耗费体力,等到他们被土石刨开已经累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曾英觉得这个结果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在原本的计划中他便不是拿下汉中的最后一环。
  他的作用就是吸引鞑子的注意。
  若是他直接把汉中拿下了那还要李定国那厮作甚?
  功劳嘛总不能被他一个人拿了,要大家分才是。
  思定之后曾英便和田见秀、袁宗第等人商议,不再拼命挖掘地道,只是装装样子。这样儿郎们也不必冒着被坑杀的风险做无谓的事情。
  于是乎城中的清军和城外的明军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平和的时期。
  双方似乎都不急于立即置对方于死地。清军等着关中派来的援军,明军则等着李定国潜入汉中城改旗易帜。
  不过人数众多的明军还是能够做到将汉中城围死的。
  这样即便清军援军真的到了他们也能做到围点打援。
  清军也不可能像之前那样随意派出骑兵进行骚扰。
  总体来说一切都在朝明军有利的方向发展,而清军则只能被动的等待。
  ……
  ……
  硕额图望着远方的群山,呼出一口热气来。
  也许是天气太冷的缘故,他这口热气呼出来立即凝结成白雾,硕额图眯着眼睛似乎是想看透这层峦叠嶂后面究竟是什么。
  可他看了良久似乎并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来,这才意兴阑珊的收了目光冲身旁一个近随问道:“派出的斥候都回来了吗?”
  他率领大军增援汉中,哪怕是急行军也不可能保持不间断行军。
  这就需要派出斥候提前勘察地形打探消息,将情报第一时间送回供硕额图参详。
  那亲随恭敬抱拳道:“禀将军,派出去的斥候已经回来了一多半,还有一些没有回来。据已经回来的人说北山隘口似乎驻扎着一支明军。”
  硕额图轻哦了一声。
  北山隘口是他此去汉中的必经之地,明军在此堵截看来是早料到关中方面会派援军来了。
  ……
  ……


第五百二十六章 北山隘口
  明军的做法并不让硕额图感到意外,只是尚可喜那厮太让他感到失望了。
  清军放弃北山隘口只说明一点,那就是他们已经彻底丧失了对汉中外围的控制力,只能龟缩在汉中城内背靠坚城据守。
  若非形势坏到这个地步,尚可喜是不可能放弃北山隘口的。
  真是一个没用的废物。
  硕额图在心中如是想道。
  他本就对尚可喜没有什么好感,如今更是对其嗤之以鼻。
  若不是英亲王殿下有命他是无论如何不会来趟这浑水的。
  但既然已经来了他肯定要想着怎么把这仗打好。
  这北山隘口就是第一关。
  从地形来看北山隘口易守难攻,但远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么夸张。
  如果布置得当硕额图还是很有可能率部拿下这个关隘的。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明军究竟在北山隘口驻扎了多少人。
  是一千?三千还是五千?
  不同的数字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结果。
  硕额图自诩身经百战,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故而他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派出返回的斥候质询具体的细节。
  十几名斥候被全部带到硕额图的面前,他十分有耐心的一一询问。
  从斥候的口中他得到了一个颇为一致的信息,那就是北山隘口的明军不下万人。
  如果只是一个人这么说或许硕额图不会相信。但这么多人都这么说便不太可能是假的了。
  明军此次来汉中究竟带了多少人,竟然能够在北山隘口分驻这么多人。
  而且不下万人这个概念很叫人心虚。
  究竟是多少人?
  一万?两万还是三万?
  硕额图的心情不由得变得沉重起来。
  他心中没底遂决定派兵再探。
  这一次他派出了近百骑,希望可以得到更为有用的讯息。
  在此之前他决定按兵不动。
  很快明军方面有了动作。
  他们不但将硕额图这次派出的斥候全部俘虏,还命其中一人送回一个口信那就是洗干净脖子等死吧。
  这名斥候返回硕额图军中以一种极为惊恐的口吻告诉硕额图,他根本数不清楚明军的数量。
  硕额图这下彻底傻了。
  数不清楚?那岂不是说明军数量已经多到了一定地步?
  可这无论如何仗是要打的,北山隘口也是要冲的。
  不然的话他这样赶来汉中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