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振南明-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计划将水师营的数量往上提,至少要有十个水师营,两万人左右。
至于骑兵营的数量可以相对减少,因为湖广水网密布,骑兵多了也发挥不出作用。
至于步兵营、炮兵营还是应该适当增加的。
因为满清已经南下,李自成败走九宫山。
谁知道李自成会不会像原本那样死在九宫山。若真是这样,那顺军就会一举溃散。满清八旗就会立刻调转过来攻打湖广。
原本历史中因为左良玉顺江东下“清君侧”,整个湖广拱手让给满清。可在这个时空,朱慈烺自然不能任由满清夺取湖广。
好在此时满清的注意力还被李自成吸引,朱慈烺要做的就是立刻稳住湖广的局势,至少要守住武昌。
仅仅靠原先的‘左军’当然不行,朱慈烺准备调黄德功入湖广,与金、马二人共御强敌。
第一百九十六章 献俘阕下
至于堵胤锡和袁继咸怎么安排,朱慈烺颇是费了一番心思。
堵胤锡善于处理内政,袁继咸善于练兵,尤其是水师。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才施用。
何腾蛟、左良玉伏诛后湖广缺少一个主事的人。
黄德功、金声桓、马进忠都是武将,显然不能承担这个角色。加之三人谁都不服谁,朱慈烺要是任命其中一人统领其余两人,非得炸开锅。
是以朱慈烺决定任命堵胤锡为湖广巡抚,等于是让他接替了何腾蛟的位置。
而袁继咸除了继续担任“四省总督”外,还兼任了提督操江一职,负责从荆州到长江口的全部江防事宜。
这等于朱慈烺变相授予了袁继咸全面编练水师的权力。
至于原先的提督操江侯恂则调回都察院听堪。
对朱慈烺来说,眼下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湖广和山东都必须守,只要一处没守住,都难免重蹈历史上南明的覆辙。
当然,比原本历史好的地方是,他已经基本扫除了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等势力,大明内部相对来说比较团结稳定。
现在大明最需要的就是接连获得胜利,通过胜利给将士、百姓信心。
唯有如此,才能在与满清的漫长对决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
……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日一早,南京紫禁城午门外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朱慈烺身着大红色十二章衮服,乘舆一路从内宫来到午门。
在内侍、大汉将军的簇拥下朱慈烺登上午门城楼,俯瞰着午门下的芸芸众生。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如上朝一般庄肃。
只是与以往不同,有数百名叛军俘虏被大汉将军押解到午门外跪倒。
兵部尚书路振飞朗声道:“献俘!”
之后协律郎执麾引乐工就位,司乐跪请奏凯乐。协律郎举麾,鼓吹振作,编奏乐曲。
一时金鼓齐鸣,乐声震天。
乐止,兵部尚书路振飞接道:“奉旨平定何腾蛟、左良玉叛乱,所获俘囚,谨献阙下,合赴市曹行刑,请旨。”
路振飞这句话说完,接下来就该朱慈烺发声了。
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将战俘恩赦释放以彰显皇恩浩荡,二是下旨命把战俘拿去交由刑部依照律法处斩。
朱慈烺知道这些俘虏都是左良玉军中的大将,有些颇有一些实力。但谋反就是谋反,叛乱就是叛乱,若是不对这些人明正典刑,那以后谁还会敬畏大明律法?
便是为了杀鸡儆猴,这些人也必须死。
“拿去!”
朱慈烺一声令下,即宣判了数百名左军判将的下场。
朱慈烺朗声之后,他身边的两名大汉将军便高喊:“拿去!”
再之后,二变为四,四变为八,八变十六,直至三百六十名大汉将军齐声高喊。
有明一代锦衣卫除了充当特务外,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作为皇帝的仪仗队。
故而他们除了身材魁梧,声音也很洪亮,以备随时唱诵。
三百六十人齐声喊道“拿去”,直是声如震雷。
“臣遵旨!”
这时候该刑部尚书马士英站出来了。
他领旨之后冲左右吩咐道:“全部押走,验明正身,赴市曹行刑!”
献俘阙下只是个仪式,真正处刑却不是在此。
明代处决人犯是在西市,这些叛军将领都被天子钦判了斩立决,只待验明正身就会押赴刑场明正典刑。
……
……
南京西市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听说几百名叛军将领要被处斩,南京城中的百姓纷纷赶来看热闹,把西市挤了个水泄不通。
由于要被处决的人犯人数太多,故而只能分批行刑。
不过这让南京百姓们更为兴奋,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看更长时间了。
第一批人犯被押上法场,引至砧台前跪好。
监斩官看了看天色,见时辰已到便将红色的签子掷了出去。
刽子手纷纷拔掉人犯脖子后插着的木牌,挥刀斩下。
二十颗人头纷纷滚落,无头尸体随之软倒在地。
照理说处斩完一批人犯后刽子手都会在刑台上泼水清洗鲜血,可因为今天要处斩的人犯太多,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不然泼水清洗完后又得处斩一批,等于白费工夫。
人头斩落时围观的百姓发出一声声惊呼,随之是一阵狂喜。
“杀的好!”
“杀光这些叛将!”
“朝廷威武,圣上威武!”
杀戮带来的冲击让这些平头百姓们常年积压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们纷纷高举着拳头,十分兴奋。
又一批叛将被带了上来,刽子手高效的收割着人命。
百姓们兴奋的呐喊着,不知不觉间大多数人的嗓子已经喊哑了。
李国英属于最后一批被处斩的叛将。
当他被押上断头台时百姓们纷纷朝他丢掷烂菜叶。
李国英被捆绑着双手无法去把菜叶拨掉,便索性闭上眼睛任由百姓朝他投掷。
他在脑海中飞速回忆着自己这一生。
从一个小兵做起,被左良玉看重,升为亲兵,之后一路立功成为左良玉的心腹大将。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时他毫不犹豫的响应支持。
他当然明白所谓的‘清君侧’不过就是一个幌子。左良玉起兵的那一刻就意味着造反了。
但他还是会选择跟从左良玉造反。
因为他的效忠对象只有左良玉,没有朝廷。
他的荣华富贵都是左良玉给的,而不是朝廷,所以他和左良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别说左良玉要做的是‘清君侧’,便是左良玉想要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李国英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一定会第一时间劝进。
可惜左良玉败了,所以他们这些支持左良玉的将领都该死。
若是左良玉胜了,他们不就都是开国功臣了吗?
至于内乱可能让清军趁虚而入,在李国英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真要是左良玉夺了江山,大不了割让几省之地给满清,弄一个划江而治。
可惜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败者没有资格活在这个世上。
刀起人头落,李国英的生命终止在了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日。
第一百九十七章 这仗必须打
中军大帐中,高杰愁眉紧锁来回在帐中踱着步子。
昨日斥候队带回一名鞑子哨骑,高杰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命人找来一个懂满语的商人,又对那鞑子严刑逼供,这才问出个究竟。
原来这鞑子是一名满洲正黄旗的旗兵,奉命与同伴侦查顺德府一代的军情。据这鞑子说,多尔衮在得知明军杀入北直隶,连克大名府、广平府后大惊,决定派出留守京师的两黄旗精锐阻击明军。
而统领正黄、镶黄旗的便是多罗贝勒勒克德浑。
勒克德浑此次带来了一万多名两黄旗精锐,除此之外还有两万多绿营兵,人数虽然没有明军多,但战斗力十分强大。
两黄旗是八旗中最精锐的存在,此番成建制的调出。足以见得多尔衮十分重视高杰。
这对高杰来说可不算是个好消息。
此番北伐他就是看准了八旗主力调去山陕的契机。想不到多尔衮竟然留了一手,把两黄旗的军队留了下来拱卫京畿。
毫无疑问,这个勒克德浑就是冲着高杰来的。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小心的专门派出斥候到顺德府的山区侦查。
对高杰来说,情况有变。原本他想尽可能多的攻城略地,消耗满清在京畿的威信力。即便一时打不下来神京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现在鞑子主动来战,高杰自然不可能像原计划的那样在北直隶流动作战。
要么撤回河南山东,要么打这一仗。
他必须作出抉择。
高杰明白这个决定很可能会影响大明对满清的整个作战计划,所以他慎之又慎,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这个时候李成栋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建议高杰打这一仗。
原因有三。
其一,明军此时士气正盛,趁着这股劲头跟鞑子干一仗吃不了亏。
其二,高杰急需要通过此战让麾下将士感受到真鞑的战斗力。毕竟此先战胜的绿营兵都是二鞑子。
其三,高杰需要做给朝廷看。若是北伐中一遇到真鞑掉头就跑,朝廷那里恐怕交代不过去。
李成栋将这三个理由一一向高杰讲清楚,高杰也觉得在理,便下定决心与勒克德浑一战。
高杰很能打,也很敢打。
但面对勒克德浑统率的两黄旗精锐,他十分小心,亲自召集麾下诸将商议策略。
从清军的行进方向来看,他们应该是从冀州来的。
要想进入广平府,清军走韩家寨沿着漳水一直前行的可能性极大。
故而高杰决定在清军行进路线上设伏,打一场伏击战。
漳水沿岸的河谷有许多低矮的密林,确是伏击的好地方。
不过此处不易摆开阵型,真打起来明军的人数优势发挥不出来。
思前想后高杰决定分兵,自己亲率三万人在河谷密林之中设伏。剩下的两万人由李成栋统领,绕道抄后路。
等到清军沿着漳水进入河谷,李成栋便和高杰分别率部杀出,对清军形成合围之势。
唯一的问题就是必须速战速决。若是拖到多铎统率的主力返回,怕是高杰和李成栋统领的明军都很难成功撤离。
高杰从那鞑子斥候口中了解到勒克德浑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没有太多的统兵经验,此次率军出征是勒克德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兵。
所以高杰准备利用这点做些文章。
一般而言,第一次统兵的人都会急于证明自己。
所以高杰只要卖出一个破绽,按说勒克德浑就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
这便需要一个诱饵。
高杰第一时间想到了张勇。
这厮是在卫辉府投降的绿营军副将,跟着高杰一路攻城略地,早已没了退路。就连这些绿营兵脑袋后面的辫子也已经被剪掉,如今光秃秃的脑袋上没有一根头发,跟和尚没有任何分别。
是以李成栋曾经笑称张勇统领的是一只和尚军。
高杰准备命这只和尚军主动沿着漳水北进,与勒克德浑统领的清军来一次遭遇战。
这场遭遇战只许败不许胜,目的就是勾起勒克德浑的欲望。
张勇要做的是一路溃逃,诱使清军进入埋伏的河谷,这样高杰和李成栋便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杀出。
这个计划很完美,关键就是要看勒克德浑会不会上当。
若是张勇演的像一点,高杰觉得机会还是很大的。
当高杰找到张勇把自己的想法悉数说出后,张勇虽然嘴上应了,心里却是叫苦不迭。
他真是后悔不已,当初为啥不找个机会逃跑。
现在好了,他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清人士’,除了跟着高杰干到底已经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
去他娘的,干就是了!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不就是鞑子吗,都是一双眼睛一张嘴巴,还能把他生吞了不成?
……
……
“贝勒爷,前面就是宁晋泊了。”
范文程单手控着马缰,指着不远处的一汪大沼道。
多尔衮虽然最终决定任命勒克德浑为统兵大将军出京阻击明军,但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便决定派范文程随军同行。
范文程老成持重,多奇谋诡计,有他在勒克德浑身边,多尔衮放心的多。
对此范文程当然不会拒绝。急主子所急,想主子所想这是一个做奴才的本份。
作为一个从努尔哈赤时期就主动投效的老奴才,范文程对爱新觉罗家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
在范文程看来,爱新觉罗家的事比他自己家的事还要重要。而眼下这一仗,关乎到爱新觉罗家的气运,关乎到大清的国运。他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为主子分忧,责无旁贷!
“范先生,我们今日要不要在宁晋泊附近扎营休息?这样士兵们取水埋锅造饭也方便些。”
勒克德浑对范文程十分的信任,从京师出来后行军路线怎么选择他都是听范文程的。
“贝勒爷不妨下令大军驻扎在距离水泊稍远的位置,这样比较稳妥。”
范文程犹豫了片刻,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背水扎营,乃是兵家大忌。万一南人突然杀出,极易造成士兵踩踏溺水啊。”
第一百九十八章 宁晋泊外韩王寨
勒克德浑最终选择在距离宁晋泊五里外的韩王寨扎营。
这里曾经一度是巨寇韩三九的老巢。韩三九是宁晋泊一代有名的土匪,鼎盛时期寨中有上万土贼,后来清军发兵将其剿灭,所有土匪一律处死,这寨子便空了下来。
想不到勒克德浑这次率军出征,早已废弃的寨子竟然再次派上了用处。
寨子虽然已经废弃了,但基本的构造还在,遮风挡雨不是问题。
出征的清军分为两部分,满洲正黄旗、镶黄旗进到寨中休息。至于剩下的两万绿营兵则在寨外紧邻的位置扎营。
身为主帅的勒克德浑自然住进了聚义堂,陪在他身边的便是有大清第一谋士之称的范文程。
“贝勒爷可想好如何和明贼对决?”
稍安顿下来,范文程便试探着问道。
在他看来勒克德浑就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需要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能做才能最大限度的朝美玉发展。
爱新觉罗家的子孙骨子里都是好战要强的,这一点勒克德浑和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没有什么分别。
只是勒克德浑毕竟没有独自带兵打过仗,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若是一味独断难免会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
范文程要做的就是让勒克德浑做出最正确的最合理的选择。
“自然是拉开阵仗堂堂正正的对冲!”
勒克德浑大手一挥毫不犹豫的说道。
在他看来八旗铁骑天下无敌。不同于蒙古骑兵的袭扰战术,八旗骑兵更喜欢直接的对冲。
勒克德浑这次统率的两黄旗又是八旗中精锐的精锐,可谓骁勇善战。
这种时候若是不使用八旗军最擅长的对冲战术,岂不是太傻了吗?
谁知勒克德浑刚刚说完,范文程就摇了摇头道:“就怕那高杰早有防备。奴才听说高杰十分善于设伏,万一诱骗贝勒爷冲锋该当如何是好?”
“这个,本贝勒倒是没有想过。还请范先生教我。”
勒克德浑的眉毛都拧到了一起。
在他看来打仗嘛就直接打好了,哪有这么多的弯弯绕。
设伏?他真的从未想过。
范文程心中叹了一声,哎,勒克德浑还是太年轻了啊。
年轻人有的毛病他一个不少。
轻敌冒进,可是万万要不得。
“贝勒爷可派出一支先锋军试探,若是无伏无诈再率大军前进便是。”
范文程稍顿了顿,继续说道:“那高杰是流寇出身,跟在巨贼李自成身边多年,诡计多端,贝勒爷千万小心。”
能说的他都说了,剩下的就要靠勒克德浑自己忖度了。
能否成为名将很重要的一点就要看悟性。
悟性好的人能够最大程度的吸纳良策,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一点做的最好的爱新觉罗子孙便是皇太极。
论个人勇武,皇太极不如莽古尔泰。论资历皇太极不如代善。论实力,皇太极不如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
可皇太极却能够稳坐汗位,整死莽古尔泰,打压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使得代善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其中谋略值得人钦佩。
即便是有着“聪明王”之称的多尔衮,在这一点都远远不如皇太极。
到了爱新觉罗家的第四代子孙勒克德浑这里差距就更明显了。
范文程希望这种差距不要体现在临阵指挥上。
毕竟现在是大清争夺天下的关键时期,几场大战可能就会影响到大局。
“嗯,范先生说的在理,统兵在外小心为上。”
勒克德浑微微颔首,冲范文程报以微笑。
他是有着远大抱负和志向的,这次奉摄政王令旨统兵出征,定要展现出雄才大略来。
便在二人相谈甚欢时,忽然有人来报,说在韩王寨外几里处发现了一支十分奇怪的军队。
这支军队的士兵都剃了光头,远远看去与和尚没有什么分别。
“范先生,依你看这支军队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勒克德浑并不急于发表意见,而是第一个想到范文程,足以见得他对范文程的重视。
范文程捻了捻胡须,幽幽说道:“事出非常必有妖,依奴才看,这支和尚军多半和明贼有关系。”
勒克德浑身躯一震道:“范先生的意思是这支和尚军是明贼扮的?他们扮成和尚做什么?”
范文程听到这里内心是极度崩溃的。
他强压住心中的鄙夷,和颜悦色的冲勒克德浑解释道:“奴才并没有说这些和尚是明军扮的。毕竟南人最重视的便是衣冠发髻。让他们剃头扮和尚,比杀了他们都难受。”
“哼,都是些陈规陋习。”
勒克德浑不屑的哼了一声。
范文程继续说道:“但这件事一定和明贼有关。大清治下和尚一定有,但不会突然出现这么多。贝勒爷不妨想一想,南人不会剃发扮和尚,那么谁会愿意做这等事呢?”
“已经剃发的人?”
在范文程的循循善诱下,勒克德浑终于悟出了究竟。
他一拍自己光秃秃的脑袋,大笑道:“只有已经剃发的人扮起和尚来才方便,也不会有任何的别扭。”
“贝勒爷英明。”
范文程不着痕迹的送上一记马屁,悠悠说道:“在大清治下不论是谁都得剃头,将领士兵也不例外。如果奴才没有猜错的话,这批和尚军多半是投降高贼的河南绿营军。”
勒克德浑阴冷一笑道:“这帮首鼠两端的汉狗,竟然投降了高贼。本贝勒要把他们统统杀掉!”
范文程听到这里面不改色心不跳,仿佛他不是汉人一般。
待勒克德浑的气撒了,范文程顿了顿道:“贝勒爷先莫要动怒,待探清楚了这些人的目的再动手也不迟。”
范文程一直以来的习惯就是求稳。他不轻易落子,但一旦落子那就是狂风暴雨来临的征兆。
“嗯,是本贝勒太过激动了。”
勒克德浑冲范文程抱以一笑,随即吩咐道:“派一百人速去查探。这支和尚军一共有多少人,往哪里去探听清楚了一概禀报给本贝勒。”
第一百九十九章 用生命在“演戏”
张勇统领的这支“和尚军”,兵员在七千人左右,都是当初举部投降的河南卫辉府绿营兵。
高杰当然不会指望着靠这七千人克敌制胜。
他们真正的作用就是激怒勒克德浑,使这位年轻的将领一怒之下率军追击。
诱敌深入,伏而击之!
这才是高杰的战术。
当然,具体的就要看张勇执行的如何了。
反正张勇跟着高杰连克数城,已经成了明军的急先锋,早已没有了退路。
高杰是不必担心张勇反水再次降清的。
张勇虽然统兵的水平最多三流,但也知道四散侦骑探查敌情。
据回来的斥候来报,清军驻扎在距离宁晋泊不远的韩王寨。
那么如何诱使清军追击便是张勇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张勇必须装作恰巧路过,这样不会引起清军的怀疑。
而且他又不能离的清军营寨太近。不然清军大举杀出时张勇连率部跑路都来不及。
一个合适的距离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都是足够使张勇头疼的问题。
忙乎了好一阵,他才最终咬牙拍板,从韩王寨一里外的土丘“招摇”而过。
这样即便清军反应过来出寨追击,也需要一些时间,足够早有准备的张勇跑路了。
既然是演戏就要把戏演的像一点,张勇命人将早已准备好的明军旗帜打出来,表明他现在的身份已经是一名高级明军将领。
打好旗帜后,张勇这才出发。
距离韩王寨越近,张勇的内心便越紧张。
他十分清楚从这里到高杰大军埋伏的漳水河谷,足足有四五十里。虽然他们有马骑,也得跑上好一阵子。
而且他们骑得都是劣马,勒克德浑统领的清军肯定配的都是优等蒙古马。万一在追击的过程中被清军追上……
张勇猛然摇了摇头,不敢再想。
人有时往往是自己把自己给吓死的。若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