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庄(晨风)-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容易!”李元兴摸出一枚金币来:“那是个贪财好色的货。告诉他,把他那一身肥肉给减了,减一斤肥肉就赏他一斤的金子。减上十斤,就赏他异域美女一名。而且还要保持住了,如果再变肥了,就加倍扣钱。高句丽之战的赏赐,还没有给他呢,就用这样的办法给他,他减的越多,赏赐就越厚。”

“原本说给他的宅子什么的。答应了就不能少!”长孙无忌又提醒了一句。

“只要他能办大事。他总不能把自己减下去一百斤!”李元兴笑着。

许多人都在摇头。

在这些大唐的官员们心中,赵言德那头肥猪,为了金子,敢把自己减成骨架。所以肯定是超过一百斤了。

“朕作庄。这个过一百。还是在一百以内,下注就是了。”

李二一句话,就让满堂大笑。

“耀州全力开工。十五天给陇西运去十五吨。公开就往百姓手里卖,他们从百姓那里收购,自然也是要加钱的。让百姓得些利,总不是什么坏事。”李元兴又提醒道。

“那,卖二十文!”陇西上都督随口应了一句。

李元兴没有就这个价钱再多说什么,翻过手上的本子下一页:“接下来,倒是一件闲事。今年是来不及了,明年秋收之后,农闲了。长安城这里举办一次体能大比,就象贞观元年的运动会那样,各道选人,组队参加。”

“五郎,这个是不是劳民伤财了!”李靖心说,那东西长安城比一比是个乐子。

如果满大唐都在参加这种比赛,就是不乐子了,那就是劳民伤财。

“我有我的道理。药师听我慢慢讲来。”

李元兴站了起来:“大唐现在有十一道,加上京兆一共是十二个。各道与各道的百姓几乎没什么交流,最近呢我准备搞一样东西,增加一些大唐百姓的归属感。至少要为身为大唐子民感觉到骄傲,电台可以再细化一些,报纸的内容可以根据电台传过去,当地印刷。”

所有人都没有接话,这个似乎没什么意义。

“接下来,新罗与百济,是作为半岛的联合,还是他们dúlì组队参加呢?东突厥的各部落,大唐自然是承认东突厥一家,那么他们就必须组队来参加。还有一些小邦,是不是可以派人来呢,比如,现在倭岛那里控制了十几万人,他们也组个队来参加。”

“胜负有何说法?”

“比如说跑步,一百步的距离,谁最快,自然要赏金牌一块,这东西是金子,也是荣耀。而且他所在的道,也会打赏一些。州县也会打赏一些。其实的,比如四百步距离跑步,几里远的长跑。”

众人依然不怎么明白。

“比如说,一共一百个项目,河南道就拿走了四十块金牌,他自然是第一。朝中对河南道会有赏赐,这赏赐其实不算什么。再比如,河北道只拿两块,最弱。那么两道的百姓在见面之后,这个面子上……”

李元兴说到这里,这了下来。

“好建议,那棒球赛。十二卫已经杀红了眼,我去看过一场,个个都在拼命。后派人打听了一下,挣什么吃食之类,已经都不重要了。最弱的一卫,见到最强的一卫时,当兵的都感觉脸上无光。”

“对了,就是这个。培养百姓的荣耀与归属感。”

这一次,各道的上都督都不说话了。

李元兴却是有些不理解,难道自己的建议不好吗?

停了好半天,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然没有一个人开口。

最后,竟然是冯盎主动开口了:“殿下,不能说你的建议不好。只是这个作法有裂土的嫌疑,都是大唐子民,我们身为一道之首。这样作,怕朝中会有异议。这件事情,谁也担不起呀!”

冯盎说到重点了。

李元兴回头看了看李二。

李二却是不动声色的笑着:“这等小事,朕以为心正就行。”

“圣上,心正也抵不过流言!”冯盎又回了一句。

李二反问道:“前段时间,五郎庄子里。一三七村与一三八村相邻。田亩数差不多,壮劳差不多,种的粮食也完全一样。一三七村账上的粮食比一三八多了三百多担,一三八村的百姓就感觉低人一等。”

“种同样的田,为什么他们村子就比邻村少呢。村中的农户在秋收之后,原本是丰收庆祝的rì子,可却是足足十天没有肉香味,因为他们感觉到丢人。要是差个十担八担的,这还好说,差了三百多担。就让农户里吃不下饭了。五郎以为是如何?”

“这是村民对村子的荣耀感!”

“没错。那杭州与苏州两地,听闻有诗画大比。也是要比个高下出来的。”

李二这样说,各位上都督依然还是不安心的。

“朕知道各位的心思了,朕会下旨。六艺之比。国手之比。还有五郎所说的运动之比。大比总是有好处的。比一比,诗画自然有长进。那运动之比,大唐子发都身强体壮。就是一件大好事。”

十二位上都督都站了起来,同时施礼:“既然圣上有些安排,我等依照吩咐就是!”

“好,四月比文,七月比棋,十月运动。倒是五郎,你要是真有办法让大唐全境都修上铁路,几天就到了长安,这才是大好事。”

“这个,尽量!”李元兴也不敢说了。

修铁路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遇山开路,遇水建桥,这是多难的事情。

“十二道已经立下军令状,明年农业产量都有一个定案。五郎也说说,贞观三年耀州能干出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这不是在刺激李元兴,而是在刺激各道总督。

李二这是在告诉所有人,大唐秦王的压力也不小,你们的任务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完工。

李元兴思考了好一会,这才回答:“贞观三年年底前,长安到兰州的铁路修通,但不能保证立即就能用,这一路不容易。这一年,臣弟打算下些功夫,修一条梁州,甚至是到巴州的铁路,力争三年内,长安通巴蜀。”

长安通巴蜀。

这次连李二都惊呆了,原本是给李元兴施压的同时让各道总督感觉到压力。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呀。

“五郎可是当真?”李二说完就立即改口:“不,五郎说过的话,历来都算数。只是这一次,五郎可知道蜀道有多难吗?”

“臣弟知道,但修通蜀道,山南道与剑南道就会立即富起来。这条路不好修呀,死上几百人可能都是少的,这也是臣弟一直无法下狠心的事情。开山修路,遇水建桥,三年能修通蜀道就已经是幸运的。真正能够通车,至少也要三年半!”

李二非常用力的点了点头,打通蜀道,大唐国力能过再上三成。

“秦王可知道,京杭运河死了多少人?”独孤修德开口问李元兴。

这个问题,在座的每个人都能回答上来,他们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就算是李二没有经历过,可他作为大唐皇帝,也不可能不知道。

“秦王殿下,京杭运河,三征高句丽。不算是军卒死亡,仅民夫死了一百八十多万人,前隋大业最后十年,死在劳役之下的人,唉……”独孤修德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不是为了李元兴仁慈修路的几百人而叹气。

而是叹息前隋与大唐,这两个皇朝对百姓的态度。

众臣子同时对李元兴施一礼,齐声说道:“世人传闻,大唐秦王仁厚。我等皆知,秦王是杀人不见血的狠人。可此时才真正明白,秦王殿下爱惜的是大唐。”说罢,众臣转身:“恭喜圣上,得秦王相助,大唐盛世已临,大唐万世基业必当稳如泰山!”

李二用力一握李元兴的手:“天赐五郎,佑我大唐万世!”

神仙呀,这些家伙把自己捧上天,难道有阴谋?李元兴感觉冷汗直流。。)

ps:第四更到。

更的晚了,说声抱歉。

身为职业作者,没有理由,没有借口,承诺就要完成。

有事,有大事。但家家谁敢说没事,大伙也一样。克服困难,自我调节,无论是心情,还是时间。

用心码字,保证更新,是职业作者的义务。

谢谢大伙的支持。

再次道歉,今天这第四更,真的很晚了。

第750节算是阴谋吧【第一更】

有阴谋,真的是有阴谋。

十二位总督捧完李元兴,独孤修德就立即说道:“在殿下来之前,圣上与我们聊了些话。其就有官坊一事。”

官坊?

官坊的意思,就是后世的国有企业,属于国家资产,也就是收到的钱是国库的。

只是李元兴猜不出来李二是在那一种心情下和这些人聊这事情的。

是找人商量,还是另有想法。

可从这些总督的眼神之中,李元兴看到了不同之外。不仅仅是总督,崔君肃竟然是闭着眼睛的。

好!李元兴懂了,崔君肃为什么从开始到现在都保持着沉默。原本李元兴还没有在意,现在想来崔君肃是想推到这个官坊了,君不与民争利,其实指的不是皇帝与百姓,而是指得朝廷与百姓。

有些生意,朝廷作了,百姓也在作。那么结果就是朝廷这一边在政策上,官员的批复上,各种问题都会比普通商人要便利。

而国库也不仅仅是指户部,严格来讲,应该是道库、州库、县库。

曾经李元兴接手的户县就穿到县令不敢吃肉,也多余的钱去买肉,一身官服穿了三年,就是破了也没有钱买新的。

就算是富县,也一样有需要用钱的时候。

修路,修桥等各项支出,不可能全部是由国库来支付,自然是让百姓们捐一些,县库出一些,再有些想积德的善人补上一些。仅仅是靠税收留存的部分,远远不够支出。

官坊,却是一个机会,让库里有些钱,有些事情可以作,政绩也有了。

李二也知道好处,但同样是拿不准,所以才听一听这些官员的意见。现在论到李元兴表态了,李元兴却反问道:“那么,工部与户部的意思呢?”

“可办!”两位尚书异口同声。

“我等以为,可以分为国官坊、道官坊、州官坊、县官坊。”

“大原则:公私官民平等和官府不与民争利。这个细节天英阁拿出方案了,就依你们的意见去办,眼下,国官坊其实已经有了。铁路、船厂、盐田。以后的飞舟运输,也是国官坊的控制。还有什么可以,天英阁议吧!”

李元兴感觉既然要办,那就办个精细一些的。

公私官民平等这一条,就是在后世的现代,都是有学者在不断研究,想办法完善的,却依然还有许多不完美之处。

完美不可能,尽可能作到相对公平吧。

对各位总督说完,李元兴转身又对李二说道:“皇兄,官坊除了公平条款之外,还要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调节大唐各产业经济平衡发展的作用。这一点,只有慢慢的改进,而且既然是开店作生意,那么有赚有赔是正常的,赚了好说,赔了呢?”

“总是不能告罪就算了事,秦王说的这一条,怕需要好好议一议了!”杜如晦说道。

“应当议,而且此事还要慎重议!”崔君肃的态度听起来是公正的。

官坊是一回事,换句话说,大世家都有自己的商业与工业。他们与官坊是联合,还是竞争。是共利,还是矛盾。这一点连崔君肃都没有考虑清楚。

如果是联合,那么怎么样分利,联合的多紧密才是个度。

过紧密了,世家的兴衰就是大唐王朝绑在一起了。

不够紧密,必然会出现一些心机很深的世家,借这个机会上位,代替了原有的大世家。特别是在李元兴“英雄母亲”的政策下,这个可能性会大大的增加。

反之,与竞争。世家在官场之上都有足够的地位,是帮着朝廷与自己家争,是个人都作不到,人都有私心的。但如果帮着自家与朝廷争,那是自己找死,也是连累家族,最少也是政敌攻击的一个当口。

真正的公正,难以作到。

再说到矛盾,世家与朝廷的矛盾过度激化的,眼下的大唐,至少未来五十年内,谁敢与朝廷对抗呢?大唐秦王一个人就够可怕了,再加上贤皇、岚月公主、明月公主。斗得过吗?

可官坊之事,别说是崔君肃,任何人也阻止不了。他们阻止,就会有无数的二等世家跳出来支持,那个时候,他们反倒落下被动了。

不如现在就支持,讨论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至少主动权还在手上。

崔君肃想的细,其余的各人也都想得不浅,那怕是皇族,或者是皇亲都一样。无论是为了皇家考虑,为朝廷考虑,还是为世家考虑的。这件事情,当真是值得一议。

“此事,也容本王慎重再思考,如果有好建议,就提给你们。”

“谢殿下!”

于公于私,官坊的事情,肯定是要开的。

“今天本王要提供最后一件事情,是军务,也是民务。同样,需要议一议!”李元兴说完,向李二点了点头。李二明白,李元兴说的裁军的事情。

裁军,当然不是减少军队人数,而是留下精兵,将那些不重要的,打发掉。

“首先是府兵改革。府兵不再需要农闲时为兵,也不再需要大量准备。府兵一分为二,一为战兵,二为卫兵。战兵就是清楚盗匪,各道府县,眼下盗匪不多,这战兵要有,但不要太多,精兵为主。再说卫兵,这就是维护州县治安的,衙役对付不了的,再让卫兵出战。”

“殿下在说,常备兵吗?”

“年满十六,除非考上州学,都要当兵三年。家中男丁多的,县是壮男多的,有些人就可以免了。这些人三年之后,自然就可以回家。除非大战征招,不再服兵役。劳役的部分,改役为钱,用钱去雇佣愿意挣这份工钱的人去干活。”

李元兴这年提议是得到李二认可的。

在李二想来,这样集中训练出来的兵,将来真正大战了,全是精兵。

“十二卫,不再常驻长安,依战区而驻。驻军国库补军费,各战区直接受兵部管制。各道的卫兵,只负责州县治安。这样的话,总督的兵权会减弱,你们有意见就提吧!”

李元兴说完后坐了下来。

“殿下,我河南道需要驻军吗?”

“没必要,河南道、江南道都不需要驻军。”李元兴如实的回答着。

河南道总督却是松了一口气:“没了兵权,倒是一件好事。省得**心了,我河南道没有意见。只是还有一点,每年府兵支出的这部分军费,河南道的兵少了,这部分钱,还有多余出来的兵怎么办?”

“全国征兵,河南道的兵训练之后,可能会派往任何一个驻军的道。那部分钱,留够卫兵的部分,多出来的上交就是了。”李元兴也不回避这个话题了,很直接就开口要钱,要兵,要粮了。

“我江南道支持!”

已经有两道支持了。

李元兴又说道:“岭南道、辽东道、河东道、陇西道。总督是总督,将军是将军。身兼两职者,自然政务要管,军务也要管。如只有一职者,管军,或者是管民。这四道,五年内不可能去了军职。”

“某不要兵权!”

不是这四道,而是剑南道总督开口了。

“我这一道,路难行,民风乱。按殿下这么一说,光是卫兵就不容易。再**心防着吐番,很是辛苦。”剑南道总督说到这里,向李二施了一礼:“圣上,不是作臣子的不尽忠,也不是不愿意为大唐出力,有几句话犯禁,圣上可让某讲!”

也只有这些封缰大吏敢这样说话了。

都是正二品的大官,负责一道事务,不是李二信任的人也不敢任命。

“讲,有什么讲什么。”李二痛快的开口。

“圣上,这管民与管兵分开,臣睡的安稳。手上权太大,怕是夜里房梁上都有人盯着。当年大汉朝,到了末年的时候,袁绍怕就是我们这类人。朝廷不可能不防着,而臣行事也处处小心,御史们盯着,怕是秦将军也盯着。”

所有人的视线都转移到了秦琼的身上。

秦琼这个时候,却作了一件极惊人的事情,卖萌!

“啊,某脸上有花吗?”秦琼这一招是和李元兴学的,典型的装糊涂,然后又说道:“某昨rì调派人手去高昌,忙到了天亮,刚才有些晕晕欲睡,失礼,失礼!”

秦琼打哈哈,可众位总督心里不打哈哈。

你秦琼没有派人躲在房梁上就算给面子了,李孝常想造反。这个蠢货连尾巴都没有藏好,所有参与者,同伙,计划。就象是他写好了一份摆在秦琼桌上一样,谁相信秦琼没有派人查。

当然,也不会有人知道,这是李元兴早就知道,秦琼收到了情报,是从李元兴处得到。

“不要兵权。”剑南道总督非常坚决的说着:“军民分离,也是相互的制约。”

剑南道总督看得明白,就算没有你秦琼。大唐秦王坐在那里,谁能翻了天。这兵权不要也罢。

冯盎这个时候却说道:“兵权我要。”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是一愣,江南道总督还打算去劝一劝冯盎的。却谁想,冯盎继续说道:“请圣上给我岭南派一个管民的,无论是二品,还是三品。他管民,我管军。绝对不会干扰他的政务,只要求有什么事相互多说说!”

众人懂了,冯盎是想打仗争军功。这无论是留下军权,还是民权的。只有交出一半权力,自己也轻松了,而且也回避了许多猜忌!(未完待续。)

第751节海盗?【第二更】

冯盎的退让是理智的,至少在此时的大环境下,大唐是不可能有天高皇帝远的土皇帝了。飞舟一rì五千里,有什么地方会在大唐秦王的控制之外呢?

放弃军权,或者是放弃民权,绝对是理智的想法。

冯盎正准备继续发言,却看到高公公小跑着进来,在李二面前低语几句。

出事了?

会议室所有人都不由的坐了一下来。

高公公跑去,很快带着一个人进来。

打扮很古怪的一个人,面孔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别人不认识,冯盎怎么可能不认识,这是他的贴身亲随。

“报领公!广州发来紧急电报。一条商船失踪了,派了四条船出去找了八天,原本以为是遇上风浪,也没当回事。可八天也没有找到,就在刚才,不知道是什么人在那一家商行投书,开口要二百贯钱,赎人,再要五百贯赎船!”

冯盎脸都青了。

不是因为有人敢在他岭南胡来,而是这屁大点事情也敢来这里汇报。

这是什么地方。上有大唐皇帝,大唐秦王。这满屋子的官员,比自己身份低的一只手都能够数出来,这是大唐顶级大员开会的地方,一条船!就是十条船也值当到这里来报告吗?自己这个随从功夫一流,可头脑真的让自己无语呀。

更何况,自己的地盘有盗匪,在各总督面前也是丢面子的事情。

冯盎从几案后离座,走在正中。

他是准备请罪的,让些许小事打扰了会议,他是要请罪的。

“冯公,船上是何货物。是在海里被人下的手,还是某处码头。是谁下的手,岭南的人,还是百越的人。先回电,给他们钱,把人和船保回来,我要听活着回来的人把事情的经过详细的讲出来。”

李元兴开口了,这倒是让人有些意外。

“难道五郎准备以此事作开战的借口吗?”李靖开口问道。

李元兴轻轻的摇了摇头:“海贸一但兴起,海盗是绝对少不了的,我也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就急着开战,不过有些事情还是要干些的。皇兄,我要作一些安排与调整。”

“五郎尽管去作!”李二是支持李元兴的。

“冯公,速调任你冯家戴智,先精锐队正十人去天策上将府受训。”李元兴对冯盎说完,立即转头对负责记录的书吏说道:“记录,调秦王府卫士,近卫忠仁赴天策府准备受罚,着倭人十位队正,并招集倭勇士五百人,为海军陆战队。着丹东海兵中朗将李鲨,挑选优秀船长五人,炮手二十人,赴天策上将府受训。着,右武卫程怀亮,耀州受训。调天策赤血卫裴承光回长安,领悟海军陆战卫!”

李元兴下完命令,书吏捧着让李元兴又看了一眼,没有错误。然后双手捧着李二面前,这样的命令怎么也要让李二过目的。

李二看过之后,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五郎,海军陆战卫,编制怎么走!”

“归兵部。皇兄以为如何?”

“暂时归皇家亲卫吧,调左右监门卫与海军陆战卫暂时天策府统领,长安城虽然大了些,但光是看门的就那么多精锐之士,多少有些浪费。长安城的卫兵,交归京兆府卫兵了,千牛卫如果有必要,五郎也可以派出边疆作战。禁军从此改为羽林军次卫守护,一年时间,完成替换。”李二也在调整着战略布局。

长安城现在兵太多了,打仗的兵源倒是不足了。

羽林的战力可以说是一个传奇,辽东之战,羽林横扫三千里,竟然无一人伤,更不要说死亡了。

李元兴的羽林军正式成员极少。最多的就是羽林次卫,就是羽林军的备选或者是前期训练营人,这部分人的战力,至少可以一当十,面对高句丽普通士兵,一千人敢打十万人。这才是大唐最精锐的部队。

禁军四卫,已经十年了,这些人太久没有上过战场了。

他们,已经不是最强。

李元兴点了点头,这些全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就是将来不送到战场,老带新,也能起到极大的作用,这个人情他落了。

“冯公,明年六月,一千八百料战舰,我要五十条。”

“一定完工!”冯盎没二话就答应下来了。

李元兴没有说开战,但这一切的举动,就在为开战作准备了。

“淮南李都督,四千料战船二十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