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庄(晨风)-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需要不断的作短工,才可以维持生计!”

“跑题了!”柜爷打断了李元兴的话。

“啊……”李元兴想了想,继续说道:“蝗灾的时候,许多州县的官仓粮食仅仅只够本地百姓十rì之用,但算是军仓,就有一个月左右的粮食。其实,这个数值我认为已经是非常高了,除非有大灾,否则这粮食算是安全的。”

柜爷微微的点了点头:“你秦王庄许多村子的公粮,全村吃五年以上。现在我们猜测一下。高句丽的存粮有多少,去年秋天的收成有多少。他们浪费了多少,然后现在还有多少,我估计我最初是算错了,高估了高句丽的国力!”

“不错,让候君集去查就是了。”

对于这个很快就会知道数字的猜测,李元兴没兴趣。

高句丽!

阿史那杜尔站在高句丽一处重要的粮仓前发呆,几个军士正用力的砸着那巨大的铁锁。

“将军,说不定也是空的!”

阿史那杜尔轻轻的摇了摇头,然后又叹了一口气:“这一次出征。真正的无趣。已经五天了,竟然没有一场战斗。”

阿史那杜尔正说着,那锁已经被砸开了。

足有半尺厚的门被推开,一种极臭的味道从里面飘了出来。

众军赶紧往后退。足足开门放了快一个时辰的气味。这才进入仓内。

一大片死老鼠散发着恶臭。然后就是那黑呼呼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粮食的一包包堆在那里。有军士砍开一包,袋子里流出来的根本就是不米。而是黑色的粉,已经变成黑色的米粉。

“退!”阿史那杜尔一挥手。

连老鼠都能够被吃死的东西,这粮仓有什么用。

这个时候,别说是高句丽人,就是唐军都感觉到了粮食的紧张。

“立即查看,我们还有多少天的粮食?”阿史那杜尔大声问着。

当下,就有副官过来报告:“将军,省着吃,如果把所有的都算上,够我们吃十五天差不多,但马就没有豆子与红萝卜了,只有草吃。”

“不算马的!”

“最多五天。”副官如实的回答着。

阿史那杜尔闭着眼睛足足思考了一刻钟:“传令,撤退。雷骑撤退到大同江口,那里应该有足够的粮食才对。我们不能在高句丽境内饿死掉,撤退!”

如果放在一年前,没有一个将军敢说一句撤退。

新军规之下,这属于战略性后退,一但发现全军遇到重大的危机,在不影响其他各军的情况下,主将可以选择暂时后退。但如果与其他各军有联合作占的任务,则不能够选择撤退,除非所有协同作战的主将都认为,应该暂时后退。

所以,除了有死战与必守,两条命令之外,主将可以有选择的后退二百里。

从阿史那杜尔所在的位置,距离在大同江口也仅仅才一百五十里,所以还是在军规所允许的范围内。

两天后,阿史那杜尔回到了大同江口。

这一路上,他一直在思考着,应该如何去写这个战略退却的报告,毕竟这是撤退了。

可到了大同江口,阿史那杜尔突然放声大笑起来。

大同江口的营盘之中,至少有二十位主将,想来全是撤退到这里来的。

“没粮食,这怎么打。”阿史那杜尔在入营的时候,就听到主帐之中的吵架声。

“胡说,谁说没有粮食的。大同江口营中,有够十万大军吃三个月的粮食,肉,鲜菜。是你们这帮家伙只图着可以快速的出击,战兵比例高到八成半,一成半辅兵当中,还有一成是战辅军,后勤兵只有半成,连一个辎重兵也没有,你们不饿死才叫一个怪呢。”

八成五。

阿史那杜尔知道自己的队伍是十成战兵,原本计划是一路打,一路占,抢粮食过活。

可谁想到,连挑了四个粮食,三个是空的,最后一个连他都无法形容那是什么了。

大同江口自然是有电台的,各将军都在向候君集汇报着。

又过了一天,大唐皇帝李二的几案上就摆着候君集的表章,不是请罪,也不是请功。

候君集汇报:大军已经扫平高句丽,后退至各港口区驻守。高句丽内部,无兵,无官,无粮,无人。臣迷惑,百思不解。特命令全军驻守,挑选精锐查明高句丽之详情。

军报送到天策上将府。

李元兴看过之后,在军报上批示:命令主力部队、所有骑军转移到倭岛。令战辅兵在高句丽国内四处喊话,只要愿意搬到河东、河北、河南三道者,立即每户发下一石精粮、两石粗粮。再配有百亩地之粮种,两年免农税。

候尚书平定高句丽,首功!

李元兴的批示送到皇宫。

李二看过之后,加批了一句:依秦王所令!

电报发出,这是来自大唐皇帝与天策上将秦王李元兴的命令书。

但凡有电台的各港口都收到了李元兴的批示。

候君集看着那电报发了好一会呆:“这个,有些不懂了。如果其中的意思是,高句丽之战已经结束,大唐已经胜利的话,倒也能说得通。可这样就结束了。”

李二也在问着这个问题。

李元兴这才亲自进入皇宫之中详细的解释着。

“皇兄,高句丽比臣弟估计的更弱。为了防御大唐的攻击,渊盖苏文招集了数量过多的民夫。许多农田荒芜了,许多百姓逃离了家园。如果需要一个形象有解释,那就是渊盖苏文走了一条我们那堂叔走过的路。”

李二懂了。

“前隋败在高句丽,也败了整个天下。而渊盖苏文却是用同样的方式败了,过度的消耗了民力,让百姓逃离家园,谁想到仅仅才一年时间。”

李二说到这里,走到窗边推开窗户,默默的看着远处。

“皇兄,高句丽只是弹丸之地,没有战略纵深。他只能选择全民防御,所以这个消耗是灾难性的。臣弟的情况上说,渊盖苏文仅仅钢厂就建了七十个,臣弟让赵言德给他的煤矿、铁矿,他一共开挖了二百六十处。建长城五百里,要塞三个。皇兄可知道,我大唐现在有多少钢厂。”

李二摇了摇头,他知道大唐拥有钢厂的数字,但不明白李元兴这个话题的意思。

“皇兄,按高句丽对钢厂的设计年产量,是我大唐现在正在生产的钢厂总量的七倍。他所开挖的煤、铁矿总量是大唐的三倍。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先不说他能不能成功,仅他这翻动作,不比我们那表叔的疯劲差多少。”李元兴非常认真的解释着。

李二没有接话,转过头说道:“五郎,为兄下圣旨给天策上将府,秦王府。今年,京兆的户存粮,不能低于十三石。各道的平均户存粮,河南道不能低于十石。江南、淮南两道不能低于八石,其余各道不能低于三石。”

李二这是意识到了,粮食如果存的不够,就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情。

高句丽这一次战败,就败了他没有存粮上。如果高句丽国内有三年的存粮呢,那么他们奋斗三年,那些钢厂产出了巨量的兵器呢。

或者说,任何一个拥有巨大粮食存量的邦国,大唐都不好对付。

比如,百越。

百越不说户,就说人均存粮,就超过了十石,那里别的东西没有,有的是粮食。大量的,就象野草一样,遍地都是粮食。地广人稀,物资匮乏。百姓可能无衣,没有工具,却有着一年四季的米收获。

李二的心中对粮食的关心又一次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另一边,大唐的精锐已经踏上了倭岛,一封嘉奖令也随之发到了倭岛,封王霸为正四品武官,倭岛镇安使,加兵部侍郎衔!

裴承光下船后,见到王霸的第一句话就是:“老王,你这一身的伤,是不是有强敌呀!”

“强个球的敌,江津城让人给打下来,老王我只能抢回来!”王霸脸上多了几份无奈。

“他们还打不?”裴承光贴近王霸小声问道。王霸咧嘴一笑:“这岛上有四百万倭人,真正听我们话的,不到二十万,你说他们打不打!”。)

ps:第二更到。

岳父快七十了,被一个拉着狗的女人撞到,膝盖骨碎了。接下来,努力保证一天两更,尽力保证,至少手术作完之前,不敢说加更。

第771节渊盖苏文之死

半岛,候君集的手指在几案上不断的弹着。

门外已经是第二十个脑袋落地了。

“元帅,已经砍了二十人了!”有副将进来汇报着。

候君集只是抬着看了一眼副将,那眼神就是在说,这才砍了二十个,值当你汇报吗?副将却说道:“元帅,贞观元年全年只有二十一人判决斩立绝的,所以这要是砍的超过了这个数,是不是不吉利!”

“那就不砍了,听说过绞刑吗?”候君集闭着眼睛,根本就不看那副将一眼。

副将施了一礼,这就要准备退出去。

候君集却问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元帅,绞刑不错。杖刑也不错,听说还有鞭刑!”副将非常严肃的回答着。

候君集没有再说刑的事情,又问道:“找到了吗?”

很含糊的问法,副将却是明白候君集在问什么?是在找渊盖苏文,渊家老少这会正在外面受刑,这渊家的人真正是不少,要是一天只砍二十个,不知道要砍到什么时候去了,别说是候君集,整个唐军都是满肚子火气没处发呢。

兴师动众打过来,倒成了救灾部队,有的人成了奴隶贩子。而更多的人,则成了杂工的牙行,作起了劳工介绍的生意,遍布河东、河北、河南三道的中小世家,地主,还有商人,工坊主,都象是闻到臭肉的苍蝇,涌向了高句丽。

渊盖苏文在那里?

渊氏家族内部找不到。主要的军事重镇找不到,各大小城镇都找过,也同样找不到。

攻下高句丽已经过了七天了,杀了渊氏家族足有上千人,可依然找不到渊盖苏文。候君集的脸已经是铁青色的,亲自用刀砍死了渊氏家庭两个族老之后:“命令,就算是把高句丽挖地三尺,也给我找到!”

候君集的怒火难以平熄,并不是杀光了渊家人就可以让他安心的。

李元兴反倒是一副无所谓的反应,两次准备给候君集发电都被劝阻。第一次是柜爷。理由是将军在外作战,不要太多的影响一位统帅的作战安排。

第二次是李二劝阻,李二认为,候君集这一战打的已经满肚子怨气了。这样的行动无非就是消耗一些粮食罢了。再说了找到渊盖苏文也是很有必要的。

远征高句丽第十八天。高句丽有数百万亩田地种下粮食之后,渊家已经找不到活着的人,整个家族被灭族。高句丽百姓举国欢庆,为了田地长出了青苗,也为了恶魔一样的渊氏灭绝而庆祝。

也就在这一天,有一个人来到了唐军大营前,声称自己知道渊盖苏文在那里。

这样的人,不知道来了多少个,都是一些想骗到一个赏赐的投机者。

而这个高句丽只有一个要求,他要两匹大唐的白麻布,方石条四十六根,以及柏树十二株,这个古怪的要求让原本准备赶人的卫兵百般好奇,在报告了上司之后,便一层层的报到了候君集处。

“元帅,他要的这些东西,怕是要安葬什么人。这是高句丽积石墓所需要的材料。”

“告诉他,给他!”候君集没有任何的犹豫。

一处极偏僻的,已经荒废的军营之中,倒是有一个外面简陋,内部华丽的屋子。这是渊盖苏文的秘密藏身处,对于荒废的军营很少会引人注目,唐军在这里走过数次,却谁也没有想到去这个几乎是废墟的地方查看。

在军士们检查之后,候君集亲自来到了这里。

死却多rì的渊盖苏文就倒在床上,手里抓着一团黑呼呼的东西,鼻子里流着血。就在床上还有一个用血写成,汉字的‘秦’

“你要安葬他吗?”候君集问那个前来报信的高句丽人。

“不,我是孤儿。我养父收养了我,教我练武。他死了,自杀的。生前是这个家伙的卫队长,我什么也没有,用这个情报换取安葬养父所需要的一切。我不认识字,但却是知道你们大唐是入侵者,用可怕的手段逼疯了这个男人,疯狂的他葬送了我大高句丽!”

听到这番话,候君集身边好几个亲卫都把刀抽出来了。其余的人也按在刀柄之上。

竟然敢在大唐征北元帅面前说这样的话,看来你是活够了。

候君集轻轻一摆手:“他说的没有错,退后!”

说罢,候君集转过头对那个报信者说道:“对于高句丽来说,你的养父也算一个英雄了。本帅给他足够的尊重,会厚礼安葬。”

“我,死也不会臣服你们唐人!”那高句丽人眼睛之中突然闪出一种杀机。

就在候君集的亲卫准备动手之时,那高句丽人突然抓着一名亲卫的刀刃划过了自己的脖子,临死之时脸上却是一种欣慰的笑容。

候君集冷冷一笑:“他说的没有错,我们就是入侵者。可惜高句丽这样的人太少了,让本帅连一次象样的大战都没有机会。罢了,厚礼安葬这一对父子。”

尸体被抬了出去,有骨气的人也会受到尊重。

候君集摆了摆手示意亲卫都出去。

站在渊盖苏文的尸体旁,候君集靠近看了一眼那黑呼呼的东西。这玩意他认识,这是大唐第一禁物,大唐子民敢在大唐境内向大唐人传播者,将会生不如死。

至于那个秦字。

候君集笑了,对着渊盖苏文的尸体说道:“从你头一天来我大唐长安的时候,你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你如果早上二十年或许还算个有才能的人,可在我大唐英杰面前,你翻不起大浪,更何况。我大唐秦王之才可比天地!”

走了屋子,候君集的脸色已经恢复正常。

“发电长安,报圣上与殿下知,高句丽……平!”

一刻钟之后,长安城中战鼓擂动,八百报客在城中飞奔,高呼:“平定高句丽……”

开战十八天,平定高句丽!

长安的百姓不会知道高句丽出了什么事,他们只是知道,大军在春耕之rì开战。十八天之后。高句丽已经完全消灭,从此不会再有高句丽这个国家了,大唐东北平定,再无敌人。那里有无数的财富。无数的机会。在等待着愿意冒险的人。

四架飞舟也在这一天。正好在长安城北降落。

“长安城之中,似乎有什么庆典?”武曌下了飞舟后随口问了一句。

飞舟码头的主官是一位从五品官员,自然要亲自迎接。

听到武曌发问。立即回答着:“平定高句丽,长安城自然有些庆祝!”

“好事。”武曌淡淡的说了一句。

飞舟上开始往下搬东西,一只巨大的、密封的铁箱子由赶来的秦王府近卫接手,一路护送回到了长安的天策上将府中。杭州号最先把船上的石头都搬下来,然后立即赶回耀州,那机器还是要拆下来的。

其余的三架,在整修两天之后,开始准备第一次商业飞行。

武曌没回天策上将府,而是回她的耀州去了。似乎武曌在搞着什么秘密的试验,这一次是柜爷支持的,规模不大,但却是挑选了耀州全部的精英,

李岚姗回到天策上将府,正准备洗脸换衣服,就被要求立即去秦王殿下的书房。

李元兴的书房之中,李二、李靖、柜爷、还有李元兴正围着方桌上看地图。那地图李岚姗只扫了一眼就知道,那是阿拉伯帝国。

“萨拉森?”李岚姗开口了。

“没错,我们都小看了这个大食国,根据罗马商人的情报,麦加圣战根本就没有打,完全是一面倒的投降。大食……,不对!是萨拉森帝国掘起。他们看到大唐南征北战,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发展壮大,他们的对外战争之路比大唐更疯狂。”

李岚姗明白叫自己来的意思了。

先是坐下后,这才说道:“他们的教义很恐怖,全民信教。属于狂信徒的类型,就是那种愿意为真神献上一切的疯狂教徒,如果可能的话,尽量不要与他们作战!”

女人就是女人。

李岚姗的这一条意见被全员反驳,当然四个男人是不会说出来了。

要实现李元兴在全球都插上大唐旗帜的梦想,大唐与大食一战,是绝对不可以回避的,他们狠,大唐人要更狠。

李元兴不想在李岚姗面前提打仗,只是说道:“西突厥突然与大唐亲近,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吐番联合吐谷浑攻击了西突厥南部,另一个就是大食人与西突厥精骑打了一场,平局,但大食的骆驼骑兵,仅仅只有八千人,而西突厥却是两万多人。”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罗马帝国败了,足足让大食人占地三百里,失去了数个重要的城镇,罗马帝国这些战败地方的百姓,活着的全部变成了奴隶。罗马并不弱呀,可这次却败的很惨!”

李岚姗没有说话,因为她不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说什么。

万一有什么话说的不合适,倒是一个麻烦。

李元兴明白李岚姗的顾忌是什么,直接开口说道:“眼下的战略是,大唐至少在五年内不会与大食有什么交流,两国之间会有什么来往也还说不准。所以大唐只是尽力在发展罢了,不过却不能不把大食放在眼里。”

“恩!”李岚姗轻轻的点了点头。

“大食的情况收集,整理会安排一个专门的小组来处理。岚姗你要帮着cāo心一下,特别是在整理材料最后的部分,你要把把关。”李元兴给李岚姗安排着工作。

李岚姗继续点了点头:“恩!”

第772节教科书式战斗

大食人在未来必定会是大唐的一个重大的威胁,只是一个大唐扩张过程中的巨大的威胁。因为在大唐扩张的过程之中,大食人还没有能力打到长安来。

早作准备,这是战略性计划。

李岚姗是接受这个任务最合适的人了。

“药师兄,今年,能打仗吗?大唐可以打什么规模的战争?”

在李岚姗离开之后,李元兴问了李靖这样的一个问题。

李靖被李元兴这个问题,问的陷入了两难之中。说能打,也能打。大唐的粮食储量足够,军械足够。但是如果年年都有对外战场的话,对国内有多大的影响,李靖作为中书令都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沉默了好一会之后,李靖说道:“小打还是可以的。”

“药师兄自从当上的中书令之的,变的谨慎了许多。”李元兴笑着说道。

李靖却没有笑,反而说道:“管兵部的时候,心里自然cāo心着如何训练,如何布防,如何打仗。身为中书令,自然要考虑更加全面,整个大唐之事无论是民生,还是防御,都是极为重要的。”

“算算成本!”柜爷突然说了一句让李二与李靖都不明白的话。

李元兴懂,所以李元兴回答道:“现在大唐根本就没有天天有战斗的地方。倭岛那里我不打算用我们正规军去战斗,陆战之边,吐谷浑会有一战,但两年内也不会有。吐番那边这一战。更是不到时候。”

说完,李元兴这才对李二解释道:“皇兄,这个成本是这样计算的。不断的在可以发生战斗的地区派驻不同的军团,轮流参加防御性或者是冲突性战斗。这样对军队战力的提高是有极大用处的。”

李元兴解释到这里,李二与李靖自然就明白了。

李靖说道:“这个成本,应该不是粮食的成本。首先是运输的成本,这个成本是巨大的。然后是战损的成本,长年面对同一敌人战斗的部队,战损必然很低,但是总是更换不同的部队出战。那么这个战损会提高数倍。”

“那就休息两年!”

李二对于这个讨论作了总结性的发言。

“西突厥之事。交由天英阁议。”李二已经准备离开了,西突厥这一次变故对于大唐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有些过于突然了,而且西突厥眼下与大唐亲近。更是限制了大唐在西域的发展。

李二发了几句牢骚后。离开了天策上将府。

李元兴则跑去找李岚姗。好多天不见,总要去表现一下自己的关心。

至于说武曌带回来的东西,能拿出来用至少还需要五天时间。所以李元兴也没有去催。倒是把心思放到了已经数次推迟的股市开市上。

几天之后,倭岛。

在这里休整了好几天的大唐各精锐部队接到了头一份作战任务。

一队来自莱州的补给船上,带着三十几份文字手令。

没有用电报,而是用信封将手令封了起来。

赤血卫只来了一千人,雷骑两千,人数最少的是羽林军,只有一百二十人。

“裴胖子,你的任务是什么?”羽林军的薛领卫看过自己的任务之后,一边将任务书装在袋中,一边问着。

裴胖子,自然是指裴承光了。

为什么是胖子,不是因为裴承光够胖,而是他在年少的时候,有一次打下敌军主营,结果用大大小小的袋子,装了不知道多少铜钱,整个人远远的看着都圆了。

而他弟弟裴承先,则是叫裴瘦子。

裴承先攻打的是另一处目标,回来的时候身上似乎任务的战利品。

到了晚上的,裴承光在数那大堆铜钱的时候,裴承先则解开铠甲,从铠甲内侧拿出十几片被压成饼的金器。就算是一个金酒杯也顶上了裴承光背的那一堆铜钱了,更何况,这藏了十几个,其中还有大件的,比如金盘子。

裴承光没有打算和人斗嘴,只说道:“我的任务是,打下一座营寨。但要求战损为零!”

“看来,大伙的都很有趣,我是单挑三千骑军!”

“我最无趣,也是单挑三千骑军,要求一通鼓就拿下战斗,而且敌军的战马还要留下至少两千匹。这样怎么能够打个痛快,我要回营去考虑一下了。”阿史那杜尔说完,向众位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