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如此多骄(鲟鱼)-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骜摇头道:“也不尽然,秦国自身的毛病也不少,蒙骜敢断言,如果长平之战秦军败了,秦国的强大将土崩瓦解,不敢说攻破函谷关,但也会让秦国元气大伤,百年无力东进。”

“不说这些了,我出发的时候就跟你讲过,我现在虽然是长平的主帅,可这只是挂名的,具体的军务还是要由廉颇负责,廉颇,不会让我失望的。”赵括道。

正如赵括所料,第二天虽然放晴了,可雨后爆发的山洪淹没了原本就不算道路的山路,两山之间更是成了临时的河道,浑浊的水流之中夹杂着朽木和枯败的落叶,要等山洪泄尽,没有一两天的时间肯定不行。

“继续休息吧!人力是不可能和自然之力对抗的。”赵括还真想感谢这场山雨,只要他晚到长平一天,赵人就多坚持了一天啊!

赵括将随身的竹筒打开,里面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赵丹给他的虎符,另一个则是原本套在赵麒脖子上的吉祥物,这是丽丝娜得知他要出征之后,从儿子脖子上摘下来的,丽丝娜说可以给他带来好运。

赵括把虎符放到一旁,拿起丽丝娜编制的吉祥物看了看,都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只有真正的设身处地,才能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啊!

赵括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一名家将脸色难看的跑进来,道:“君上,山两边发现有人图谋不轨。”

赵括出帐一看,蒙骜已经带人严阵以待,而在不远处的山路上,有数十人在往这边攀爬,他们脚下就是水流湍急的山洪,看起来无比凶险。

赵括眼睛看的清楚,那些人背上都背着粮袋子,身上的衣服褴褛不堪,道:“应该是长平前线返回来的民夫,他们思家心切,竟然等不得山洪消退……”

“不对,他们身后背着的袋子是满的,断然不会是赵国的民夫。”蒙骜却看出了破绽,马上让人拿出弓箭对准了那些民夫。

“呼……”当那些民夫攀爬到了赵括等人的上方高处后,纷纷扔下了背上的袋子,袋子很是厚实,落地发出了砰砰的声音。

一名家将赶过去打开袋子一看,大声叫道:“是易燃引火之物,这帮孙子想要把我们烧死在这里。”话音刚落,一支火箭不知道什么时候飞了过来射在袋子上,火苗一下子就窜了起来,把家将的眉毛燎掉不少。

“真是不要命了,跟我玩这套,我虽然不会玩火,可被火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拿我的长弓来。”赵括心头恼怒,接过长弓道:“你们把衣襟都弄湿了掩住口鼻,且看我打猎。”

“嗖嗖……”赵括张弓搭箭,每一箭必会射落一名“民夫”,有的人甚至直接被弓箭钉在了原地。

“君上,这里非久留之地,这些烈焰浓烟似乎只是一个信号,敌人必有后招。”蒙骜发现那些民夫竟然不逃走,似乎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赵括觉得蒙骜说的有道理,收起弓箭道:“走吧!他们也许是想我们快点抵达长平,在某些人看来,长平就是我赵括的葬身之地呢!”

赵括第一个要怀疑的人就是田薇,那个女人只怕是无时不刻不想着让他送命,连这等拙劣追杀之术都搬上来了,可笑之极。

第三百七十六章 将军合符

赵括等人拔营启程向西行进,阳光照射在地面上升腾起雾气来,路上的积水还没有消退,许多路段的泥水混呛呛的一直没到膝部。

赵括虽然没有急着赶路,可一天下来怎么也能走个十几二十里,在没有马蹄铁的年代里,如果长途行军的话,石子路面和坚硬的土路对马蹄的伤害非常大,因此道路虽然难行,但是对于爱护马匹的军人来说,他们更希望走软一些的道路,哪怕有点水泥泞一些也值得。

可是这次的山洪实在有点大,让这段道路看起来是那么的令人生厌,跟随赵括赶赴长平的除了一部分庐陵君府的家将外,还有赵王派遣来的中军护卫五十人,这些年轻人血气方刚,他们的心愿是驰骋疆场,纵横杀敌,听着让人热血沸腾的战鼓声,而眼下面临的却是稀烂的泥巴,这个反差让他们怨气冲天。

赵括想起了老爹赵奢说过的话,作为一个军人,不仅要勇猛,而且要有韧性,不禁要在战斗中勇于拼搏,还应该承受得起各种各样的磨砺,说白了就是在狠的同时也要能忍,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中建立无人能及的丰功伟绩,希望这次行走逆境也能让这些家将和军士们知道,战争,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罗曼蒂克。

深秋的艳阳和强劲的山风使道路上的积水迅速蒸发,没过几天路面就干爽起来,只有深深的马蹄坑中还有少量的积水。

“君上,抵达前面的小城,我们离长平就很近了。”蒙骜手指前方的城邑,道:“那里是我军转运粮草的最后一站。”

赵括来到这座小城,城内有重兵把守,高高的粮垛排列密集,到处都飞扬着尘土,扑面而来的是汗臭味,草料味和牲畜粪便的味道,几乎让人窒息了。

蒙骜突然发现了两个奇怪的人,他们的眼神一直盯着自己这一行,蒙骜总觉这两个人非常熟悉,可又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猛地,蒙骜知道了不对劲的地方在哪里了,这两个人肯定都是秦人,虽然他们穿着民夫的服装,可是他们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表情,让在秦国待过一段时间的蒙骜确信,这两个人肯定都是秦人。

赵括听了蒙骜的汇报,让蒙骜不必理会这两个秦人间谍,直接消灭掉就是了,可以肯定秦人间谍不止这两个,至于盯着他们看,可能是随行军士的服装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因为那些军士穿的都是只有中军侍卫才能穿戴的铠甲。

赵括在小城没有逗留,当天晚上就抵达了赵军在长平的大营,将军合符的仪式也马上展开了。

尽管赵括和廉颇都不是外人,可是这套严肃的军事程序必须按规矩来,严格的履行军权交接。

廉颇手中持有‘长平左’的虎符,赵括将‘王在右’的虎符拿出来,当左右两片虎符严丝合缝的对在一起后,表示赵军的指挥权已经从廉颇手里转移到了赵括手里。

“将军脸上的皱纹多了很多啊!”赵括发现廉颇老了许多,头发比之前更加花白,眉宇间充满了淡淡的愁思。

廉颇苦笑了一下,道:“君上呆在我这个位置上,很快也会老的,这个位置可真不是什么香饽饽啊!”

廉颇接着给赵括介绍营中的将领,赵军此时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廉颇直辖的占了绝大部分,还有华阳君冯亭率领的上党郡军民,另外一部分则是李牧率领的北疆赵军。

赵括一一和众人点头示意,介绍到冯亭的时候,赵括发现这个不接受赵国册封的冯亭是个五十左右的小老头,看起来很是精干,双眼时不时闪着亮光,赵括道:“君上辛苦了,不管君上初衷如何,如今能一心向赵,我们就是自己人了。”

冯亭愣了一下,随即脸色微红道:“庐陵君客气了,现在冯亭乃至上党郡的军民都是丧家之犬,蒙赵王收留,上党军民感激不尽,定当为赵王效死。”

赵括走到李牧身前,李牧行李致敬后,道:“大哥,我们又见面了,能在大哥的带领下打长平这一仗,小弟想想都觉得睡不着觉啊!”

赵括拍了拍李牧的肩膀,道:“放心吧!绝不会让你闲着的,你这块好钢我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赵括又走到了廉霆面前,笑道:“廉大哥,据说长平诸将就你的火气最大,可不要犯在我手里哟!”

廉霆嘿嘿一笑道:“君上说笑了,别说我的火气大,如果把君上塞在这里呆上一年半载,估计君上的火气比谁都大。”身为廉颇儿子的廉霆对廉颇的战略战术颇有微词,不过在他老子面前却不敢表露一二,时常拿军士们撒气,也就传出了脾气不好的传闻。

赵括和诸将打了一圈的招呼,携廉颇之手回到了主位,高声道:“诸位,本君在这里先宣布一个命令,廉颇将军熟悉军务,将继续主持长平的具体军务,还望诸位能够齐心协力,共克秦军。”

赵括此言一出,除了少数几个知道内情的人之外,全都惊呆了,一部分人看来,廉颇虽然打了几次小败仗,可长平终究还在赵人手里,赵王不体恤前线的将士,说换将就换将,他们心里颇有想法;还有人觉得赵括身为赵国贵胄,将门虎子,出将长平肯定会有一番作为,不说大刀阔斧的推翻廉颇将军的既定战略,也会不给廉颇将军好脸色,另外一小撮人则认为赵括替换廉颇成为长平赵军主将,是个明智的选择,早一点打完这一仗就可以早点回家,多好的事情啊!

让大多数人没想到的是,赵括竟然继续委任廉颇为长平主将,在出乎他们意料的同时,也都知道这是不符合王制的,第一个说话的就是廉霆,道:“君上,廉颇将军是要回邯郸述职的,这似乎不妥啊!”

赵括微微一笑道:“难道诸位不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吗?本君结合长平局势的实际,认为还是廉颇将军继续主持军务比较合适,而且本君也会极力的配合廉颇将军,如果诸位没有了其他的问题,可以开饭了。”

第三百七十七章 炸营

赵括用过饭后并没有马上休息,而是和廉颇聊了聊长平的形势,最后说到了军纪上,赵括道:“伯父,我一路走来,发现我军的军纪很是松弛啊!那些秦人的奸细间谍不必太伪装都能让我军视而不见,这可不是好现象。”

“我原本的想法就是坚壁不出,逐渐消散秦军的斗志,俗话说满弓不能持久,秦人千里远征,长时间的相持不下难免士气军心涣散,就算秦人是虎狼之师也拖不起。”廉颇说着话锋一转,道:“可是这种战术对我军的伤害也很大,全军上下都认为我廉颇永远就是守到底了,绝不会和秦军硬碰硬的决战,因此士气也难免低落,军纪也就涣散了起来。”

赵括沉声道:“军纪一定要整顿,这样的士气也是不行的,这一点我亲自来抓,以我的身手身先士卒打几个小胜仗,想来不难。”

廉颇点头道:“有君上身先士卒,我军士气必然大涨,只是,具体军务的事情……”廉颇心中始终觉得有些不妥。

“伯父,赵括年少识浅,长平必须要用伯父这样的老将才行啊!伯父尽管放心,就是这天塌下来,我赵括先给您顶着。”赵括情真意切的说道。

廉颇拱拱嘴唇,道:“廉颇生平只有蔺相如这一个好朋友,今天又多了你一个,君上放心吧!廉颇一定会尽心尽力的打好长平之战,绝不会让秦人有好果子吃……”

廉颇的话音未落,廉霆一脸紧张神情跑了进来,道:“爹……君上,出事了,前面炸营了。”

冯亭的军队驻守在一块高地上,就在赵括刚进大营不久,一部赵军出巡归来,途经冯亭的军营前面,看到冯亭所部的人衣衫褴褛,兵器五花八门,这些赵军讥笑连连,指手画脚。

冯亭这部分人马原本隶属于韩军,有些军士在一年多前和赵军还是仇敌,而且这上党郡的人马都是山民猎户出身,性情彪悍,一见这部赵军挑衅,马上隔着营垒对骂起来。

双方都是年轻人,血气方刚,骂了一会火气都上来了,觉得光动嘴不过瘾,于是展开了械斗,这部赵军很快就被冲散了,上党郡的军士也多有死伤。

战友袍泽的鲜血使闹事的双方眼红似火,吃了亏的上党郡军士这下可不干了,一声呼哨,军士们犹如潮水一般涌出大营,追杀被冲散的这部赵军。

冯亭知道自己这个位置很是尴尬,时刻都加着小心,希望能挺过长平这一关,哪曾想赵军易将的当口,手下人就给他惹出了这么大的祸事,尤其是看到带头闹事的竟然是自己的侄子冯劫,他的心一下子落到了谷底。

冯亭紧赶慢赶才追上闹事的上党郡军卒,并且命令亲兵把侄子冯劫给捆绑了起来,冯劫是冯亭兄长的儿子,从十二岁起就追随在冯亭左右,冯亭待之视如己出,悉心的教导着冯劫的学识和武艺。

冯亭原本的想法是让冯劫从军队的最底层做起,这样一来可以让冯劫学到真东西,二来也可以避免任人唯亲的恶评,在冯亭看来,经过长平之战后,冯劫应该能提升到军尉的位置,再过几年就可以接替他的职位了。

这一切都因为这场变乱变的遥不可及,按照赵军的军法,冯劫所为乃是死罪,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救不了冯劫,再说上党郡军卒的处境也十分尴尬,从各方面考虑,冯劫必须要死。

冯亭眼含热泪转过身去,道:“凡带头闹事者,都给我退出去斩了,余者皆打五十军棍……”

“大人,冯劫他可是……”冯亭的亲兵队长追随冯亭日久,深知冯亭对侄子的疼爱,听到冯亭要杀了冯劫,马上过来给冯劫求情,道:“还请大人三思啊!”

冯亭握紧双拳,道:“按军法从严处置,由你行刑,去吧!”冯亭的亲兵队长刚要走出去,就听到外面有人说庐陵君来了,他看了看冯亭又站在了原地。

赵括已经从廉霆的嘴里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出了这样的事情,赵括心里也有气,用老爹赵奢的话说,在军纪涣散的时候,必须要执行死刑强化军纪,而且要抓住典型,没想到新官上任这第一把火会烧在这个地方。

赵括走进上党郡的军卒的大营,就觉得有些不对劲,营内和营外的差别实在太大了,营外的赵军才是真正的军队,盔明甲亮,兵器如林,而这上党军的大营就只能用难民营来形容了,十个士卒只有一个人有完整的兵器铠甲,士兵们衣衫破烂,此时正以难以捉摸的眼神看着他这个新任的赵军主将。

再往里走,情况大同小异,如果说这也算一支军队的话,那外面的赵军简直就是天兵天将了。

在冯亭的军帐外面跪着二百多人,其中十几个人被五花大绑的捆着,不要问也知道是这次闹事的主角。

赵括亲眼看到了上党军营内的实际情况后,杀人立威的想法已经改变了,走进大帐道:“华阳君,方才发生的事本君已经知道了,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置?”

冯亭拱手为礼道:“按照大赵刑律,为首者当斩,胁从着也要严惩不贷。”

赵括摇摇头道:“君上这么做可是有些过分啊!事情的原委我已经了解的很清楚了,是因为出巡归来的士卒辱骂挑衅所致,这主要的责任在他们,我已经让人前去查问,他们才应该从严治罪才对。”

冯亭心头一暖,觉得赵括不管是出于表演还是出于安抚,能有这样的态度已经十分难得了,“君上,上党人也有责任。”

“责任是要分主次的,我刚才一路走来,上党军民的境况实在让我心痛,居然还有人嘲笑自己的袍泽,委实让人气愤。”赵括哼了一声,道:“君上,我们一起出去给外面的军士们松绑吧!”

冯亭原本以为侄子必死,因为军法可不是闹着玩的,绝不会问你为什么违反军纪,没想到赵括一句话就把事情摆平了,而且让人心服口服,心下不禁赞赏,暗忖这个赵括果然不错,确实有两下子。

第三百七十八章 首次出兵

赵括走到帐外来到那个和冯亭相貌有些相似的人面前,道:“这是君上的侄子冯劫吧?”说着弯腰把冯劫身上的绳索解开了。

冯亭看到赵括亲自为侄子松绑,心中很是感激,道:“正是冯劫,今天竟然是他为首滋事,我原本想要按照军法严惩,以训诫全军将士,冯劫,还不谢过君上不杀之恩。”

冯劫心里很是不忿,不过当他被绑起来要斩首的时候,心里确实有点害怕了,叔父的脾气他最清楚不过,眼看必死的时候庐陵君赵括竟然前来说情,绝处逢生的冯劫恭敬的给赵括道谢。

赵括笑着拍了拍冯劫的肩膀,道:“华阳君之侄倒是英勇不凡啊!如此人才怎么才做了一个什长?本君想把冯劫调入中军担任军尉之职,不知君上意下如何?”

冯亭心头一热,能让赵括亲自擢升为军尉,冯劫的前程不可限量,马上道:“冯劫还不谢过君上提拔之恩。”

冯劫心中却不太高兴,因为他想要留在叔父身边,看到叔父殷切期望的眼神,冯劫一抿嘴唇,道:“多谢君上。”

赵括一拍冯劫的肩膀,道:“你小子就跟着我吧!最近听说秦军的粮道已经改成了丹水的川道,你既然是上党郡人,肯定很熟悉这一带的地形民情,可要做好情报的收集工作哟!”

冯亭听说过赵括的勇猛,一听赵括想到袭击秦军的粮道,有赵括亲自指挥作战,哪里还有不胜的道理,心中觉得还是侄子的运气好,不但飞速提升为军尉,马上还有轻巧的功劳可拿,冯家未来的希望也许就在冯劫身上吧!

李牧此时也赶了过来,身为军人的他当然知道赵括此时对付炸营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人立威,可李牧对上党军的情况多少了解一些,生怕赵括做出这等事情来,本想过来给上党军求情,没想到赵括处理的比他想象中还要完美,心中不禁佩服暗道:“大哥就是大哥,我倒是低估了大哥的能耐,真是关心则乱,大哥要是被这点小事难倒了,那他就不是我大哥哩!”

赵括还真就被难倒了,因为刚刚得知赵军这方滋事的军事长官竟然是乐间,这可真不好处理啊!

按照刑律,乐间虽然没有直接的责任,但也要负责间接的督军不利的责任,是要受黥刑的,也就是用墨把脸刺成黑色,斩断双足。

赵括看着被绑缚起来的乐间,沉声道:“乐间你可知罪?原本还以为你是个人物,不想这才到长平短短时间,就犯下了这等错误,真是给你爹丢脸。”

乐间心里别提多郁闷了,他虽然是裨将,负责出巡的这一部赵军,可当时他并不在场,这个事对他来说要多冤有多冤,因为他到长平的时间非常短,根本还没有融入到军队当中来。

乐间虽然知道自己冤屈,可军法无情,见赵括问起,把头一低道:“末将愿意领罪。”乐间知道赵括不会杀他,也不会对他用刑,所以姿态非常低下,免得惹怒了赵括没有好果子吃。

赵括抽了抽气,道:“念你认错态度尚可,当时又不在现场,打你五十军棍,下去受刑吧!”赵括见乐间被亲兵推了出去,不一会就传来了乐间的惨叫声,心说这下倒好,冯劫没杀成,乐间倒撞他枪口上了,可别被乐间认为他是公报私仇啊!

经过这个小风波过后,赵军上下对赵括的赏罚分明很是满意,而上党军因为得到了赵括的直接关照,不但补发了军服和军械,地位也似乎和赵军真的平等了,对赵括更是感激不已,倒是实实在在的提升了上党军的战斗力和士气。

廉颇非常赞同赵括袭击秦军粮道的战术,之前他也组织过偷袭秦军粮道的战斗,可是效果不太显著,又不敢派遣过多的兵力,给秦军造成的困难不痛不痒的,反倒是把赵军累的够呛还损兵折将。

赵括扫了一眼帐中的高级军官们,道:“在初冬季节,军衣军粮一旦接济不上,都将给军队带来极大的困难,而秦军面临的这种困难更大,因为他们毕竟是在远离本土千里之遥的长平战场上,廉颇将军之前的坚壁退敌的战术就是基于此点出发的,我军只要打击或者切断了秦军的粮道,将给秦军造成致命的打击。”

赵括手指简易的地图,道:“诸位请看这里,秦军最近修改了粮道的转运道路,说明秦军对保护粮道看的非常重要,不惜以重兵沿途护送,这也给我军袭击秦军粮道造成了一些困难,为了稳妥起见,我军先要袭占秦军位于丹水附近的一个叫合家的据点,只有打下了这里,才有可能给秦军的粮道造成威胁,接下来就请廉颇将军发布命令吧!”赵括适时把决策权交给了廉颇。

廉颇也不再推诿,道:“秦军在合家的兵力不多,大概在三千人左右,不过这个地方位于两部秦军的中间,一旦合家遇袭,秦军做出的反应也会非常迅速,庐陵君听令。”

赵括原本站在廉颇的身边,听到廉颇这一喊,马上走到了营帐中间,道:“请将军下令。”

“本将命你率领五千军卒,在一个时辰之内消灭合家的所有秦军,不管任务有没有完成,一个时辰之后必须撤退。”廉颇说着把令箭交给赵括。

赵括接过令箭,道:“将军放心吧!只要不是白起亲自率军来迎战,这个合家,半个时辰就可以拿下。”

赵括接下命令,可率领哪一部赵军廉颇却没有名言,赵括想了想,决定让上党军出四千人,乐间那一千人也算上,也算是给炸营事件做一个了结,免得两军之间再有嫌隙,大家有种的话,在战场上分个高低,谁带回敌人的耳朵多,那才叫爷们呢!

不得不说赵括这种激励士气的办法很管用,上党军刚刚得到军服和器械,士气正旺,不过之前被赵军给打的抬不起头来让他们满肚子气,心说这次倒要让邯郸来的小子们好好看看,什么才叫上党军。

乐间被打了五十军棍,不过伤势并不重,此时接到命令,心说赵括还算明白事理,没把他晾起来,单打独斗他虽然不是赵括的对手,可他也想让赵括看看他的能耐,望诸君乐毅的儿子可没有一个是孬种。

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家(一)

冷清清的月夜,夜空中的浮云随风聚散,冯亭出了中军大帐后骑着白马走在通往上党军营地的道路上,明天早晨上党军就要和赵军一起进攻秦军位于合家的营垒,尽管有赵括亲自指挥作战,可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