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如此多骄(鲟鱼)-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来,招手道:“铁疙瘩,我要的东西没忘吧?”
郭纵笑道:“二公子放心,我都吩咐下去了,不出一个月保证打造完毕。”
吕不韦看到赵括手中的那团东西,赞道:“括公子真乃神人也,不知接下来如何才能弄出薄如蝉翼的纸张呢?”这是吕不韦做梦都想知道的。
“放心,迟早会让你们知道的,铁疙瘩,明天你亲自跑一趟,去买一些活物回来,最好是棕熊豹子之类的东西。”赵括觉得这个活派给郭纵比较合适。
郭纵听了赵括的话吓了一跳,道:“二公子难道想换换口味?这大型野兽的味道其实也不怎么样……。”
赵括笑道:“你问那么多干什么,这是太子殿下吩咐的,估计是太子殿下想换换口味吧……!”
吕不韦插话道:“括公子,我倒是认识几个山中的猎户,这件事还是交给我来办吧,绝对不会出任何差错。”吕不韦听到这是太子赵丹吩咐的,马上觉得这是一个和太子丹拉近关系的好机会。
赵括叮嘱道:“记住一定要是活物,如果野兽受伤了就把伤治好,到时候用木笼装上运到马服山上去,这件事事关重大,办好了,太子殿下肯定会有赏赐。”
吕不韦听了这话,心中暗喜,郭纵则不然,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活,幸好被吕不韦揽过去了,否则还不得头痛死啊!
第四十四章 狙击手
每年的秋猎是赵国一项特别重要的官方活动,由赵王亲自带队,参加者多为王朝贵胄和亲信文武,行围狩猎既练习兵马武艺又换了个生活环境,因此很受欢迎。
往年行猎的地点离邯郸城比较远,今年则不同,马服君的封地距离邯郸很近,可谓朝发夕至,所以排场也大了不少,浩浩荡荡不下两千人。
赵丹出了邯郸城就开始在赵括的耳边唠叨个没完,不停的问赵括准备的怎么样,会不会出纰漏,弄的满腹心事的赵括想把赵丹敲晕,免得絮烦,最后赵括拍着胸脯保证才让赵丹闭上了嘴巴。
赵括早就准备好了,两头棕熊一头花豹足以让赵丹出尽风头,他所担心的不是行猎之事,而是他一手导演的好戏,如果戏码演砸,所有辛苦的前期工作就白做了。
毛遂见赵括和赵丹分开了,走过来道:“二公子,山上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绝不会出现差错,毛遂所虑者不在局内而在局外,行猎之时一定要小心有人暗中使坏……。”
赵括看了看前方,道:“先生是说平原君和平阳君吗?赵括知道他们可能会在行猎之时有所行动,不管是针对我还是针对太子,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换做是我也会逮住这个机会不放。”
赵括还有一层担心没说,田薇就像是黑暗中蛰伏的毒蛇,正伺机对太子赵丹下手,而且一出手必然是致命一击,赵丹的小命能不能保住还是两说。
毛遂道:“行猎的时候二公子尽量不要偏离队伍,一旦给旁人可乘之机,后果不堪设想,最好让李牧陪在身边,二公子和李牧的射术无人能比,可以大大降低行猎时的危险。”
赵括笑道:“先生放心,不管是谁想下黑手,赵括都会把他的手砍下来,让他有苦说不出。”
毛遂说到了点子上,赵括早就让李牧隐匿好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管是谁想要对付赵括,必然会受到李牧的雷霆一击,倒是赵丹占了便宜,多了一个免费的保镖。
马服君赵奢的封地多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茂密森林,珍禽野兽非常多,这也是赵王决定将行猎地点定在此处的原因之一,如果到别的地方去狩猎,没多少飞禽走兽,弄了几天连个野鸡都没猎到,岂不扫兴。
到了马服山一夜无话,第二天,由赵王亲自主持狩猎仪式,并且分派狩猎区域,做父亲的自然偏袒儿子,赵丹的狩猎区在正北方,那里的丛林最茂密,山岭重叠,相应的野兽也会更多,而其他人的狩猎区域明显的不如正北方,众人心知肚明,却没人敢反驳赵王的安排。
赵王将手中令旗一挥,道:“寡人不便鞍马颠簸,此次狩猎就不参加了,还是老规矩,猎取野兽多者有赏,少者受罚,开始。”
随着赵王令旗一挥,众人马上开动起来,各府的家将奴仆摇旗呐喊着奔向自家的狩猎区,原本寂静的山林顿时人声鼎沸,马匹嘶鸣声传出很远,栖息山间的飞禽受惊飞起,走兽惶惶四散,暴露行迹的动物顿时成了射击的目标,时间不长,各府便收获了不少猎物。
再说太子赵丹,在赵括的陪同下直奔北方,差不多过了一个时辰,身手还算敏捷的赵丹射杀了几只飞禽,赵括也略有收获。让赵丹郁闷的时候一只大型野兽也没碰到,别说老虎豹子了,连狍子的影子都没看到,不禁泄气。
一个多时辰跑下来,赵括觉得口干舌燥,旁人更是疲累的汗流浃背,拉车的马匹四条腿都打颤。
赵丹把弓箭收好,喘着粗气问道:“赵括,你不是说都安排好了吗?怎么连个狍子小鹿都没看到?”
赵括喝了口水,道:“太子稍安勿躁,猎物就在前面,我们最好天黑前再回去,免得旁人起疑……。”
赵丹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当他得知猎物是棕熊和豹子,乐的嘴巴都合不到一块儿了,想到能在众人面前风光无限,心里那个舒坦啊!
一道亮光闪过,赵括的眉头皱了一下,按照他和李牧的约定,如果有人隐匿行踪靠近他和赵丹,李牧就会用铜镜反射阳光通知他,这也是赵括决定天黑前回到主营地的原因,如果到了晚上,他和李牧的联系就不能如此紧密,难免给人可乘之机。
李牧一身紧扎装扮隐匿在树间,抽出一支利箭拉满弓,瞄准离他有将近百步距离的“猎物”,手一松,钛合金箭头的利箭电射而出,猎物没有发出一声声响便萎靡倒地。
李牧再次抽出利箭,对着箭头吹了口气,拉满弓对准第二个“猎物”,这次更是离谱,命中“猎物”咽喉后直接把“猎物”钉在了树干上,就那么直挺挺的死了。
李牧等了一会,确定没有危险后前去取利箭,和被他射死的人相比,利箭的价值要重要的多,他刚弯下腰要把死尸身上的利箭抽出来,就听见有脚步声传来,抬头发现是赵括,轻吁了口气,道:“没有其他人了。”
赵括点点头把两具死尸翻过来检查了一遍,没有特殊的发现,不知道这两个杀手是谁派来的,看他们所拿的武器,也都是弓射好手,可惜遇到了射术更加精湛的李牧,他们连拉弓的机会都没有就死翘翘了。
“箭头有毒,是蛇毒。”李牧拿过那些箭看了看,道:“只要被刺破一点皮肤就无药可救,这些人的手段真是毒辣,分明是要置公子于死地。”
赵括道:“他们的目标应该是太子,幸好有你这个狙击手在,否则难保不出纰漏啊!我们现在就去把那三个野兽射杀了,马上回营。”
赵括也不敢大意了,他不怕毒箭,赵丹就没那么好命,万一真中了毒箭无药可救,局面会变的复杂无比,这不是赵括所希望的,他不希望改变以赵丹为主线的赵国历史,因为那会让他无所适从。
第四十五章 高标准马屁
天黑前,前去行猎的各路人马先后回到主营地,纷纷向赵王汇报行猎所得,其中三波人最为扎眼,平阳君赵豹猎得小兽无数以及一头八百斤的野猪;平原君赵胜也收获了一头棕熊和一头麋鹿;太子赵丹猎得两头棕熊一头花豹,为此次行猎所得之首。
赵括睁大双眼看着被抬上来的猎物,暗忖如果赵胜和赵豹没有耍花招,猎物真是山中所得,这马服山中还真是有材料啊!回头也捉头野猪尝尝什么味道,听说野猪肉很香的。
赵王万万没有想到赵丹会猎取到三头大型野兽,这让他心怀大慰,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太子赵丹的弓马功夫赵王知道的很清楚,看来这次行猎的功劳都是赵括的,也只有武艺出众的赵括才能猎取到如此多的大型野兽。赵王虽然没猜对,但也相差无几了。
赵王在众人面前把赵丹好好夸赞了一番,太子的面子他这个做父亲的还是要帮衬的,再说赵括身为臣子理应为太子效力,如果君臣相得,功劳算谁的并不重要,不过赵王还是给了赵括一个特别的眼神,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大概。
赵括被赵王的眼神吓了一跳,还以为弄虚作假的事情穿帮了,等了一会见赵王没有特别的吩咐,仍旧按照传统给赵丹戴上了象征荣誉的插着野鸡尾羽的帽子,这才放心,如果让赵王觉得他是一个工于心计,善耍小聪明的人,那就大大不妙了。
奖赏过后是盛大的篝火晚宴,赵武灵王在发起胡服骑射的同时,也融合了胡人粗犷彪悍的文化内涵,男人围着燃起的篝火喝酒吃肉,女人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气氛热烈的不得了,身在其中想不热闹都不行。
赵丹已经喝了一瓮酒,今天是属于他的日子,最近一段时间就属今天最让他高兴,赵王的夸奖更是让他飘飘然,从赵王眼中他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欣赏,这些理由都促使他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同时也没忘出了力气的赵括,拉着赵括同他一块饮酒作乐。
赵括陪着赵丹吃喝了一会便借故离开了,他还有极其重要的事情要做,事关几个月来的辛苦准备,半点马虎不得。
“二公子,什么时候放出来?”毛遂见赵括走进营帐,起身问道:“萤虫和飞蛾一样喜欢火光,而且又死了不少,能完成那副图案吗?”
赵括道:“那些萤虫饿了那么久,一放出来还不得填饱肚子啊!你现在就去把萤虫都放出来,记住,手脚干净些,千万别让人瞧出破绽。”赵括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很紧张,要是没有一个好的开端,接下来的计划将会更加艰涩难行。
赵括悬着心盯着马服山上,直到山上出现了预期的景象,他的心才放下。
“天呐!那是什么?你们快看……。”
随着一个女人的尖叫,越来越多人的目光被马服山上的异像吸引了,除了篝火发出的劈啪劈啪的声响外,没有人说一句话。
马服山上出现了一大片的萤光,幽蓝色的光亮汇聚在一起有三丈方圆,就像是在山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月亮,慢慢的,萤光开始有了变化,随着萤光的涌动,组成了一个大大的赵字,情景蔚为壮观。
事情很快就惊动了赵王,赵王活了这么大年岁都没有见过如此奇景,不禁看的津津有味,不用赵括提醒,那些喜欢拍马屁的人纷纷替赵王歌功颂德起来,三言五语就把赵王吹捧的神清气爽,眉开眼笑,真的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乃千古第一明君。
赵胜看着马服山上的奇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马上命心腹之人上山查看究竟。赵豹倒是没那么多想法,反倒有些配合赵括,来到赵王近前道:“大王,如此祥瑞出现,乃大赵之福也,古人有云,天降祥瑞,地必应焉,大王不妨留意各地消息,不日必有所应之事传来。”
赵括真想好好谢谢赵豹,他还琢磨着该怎么说呢!想说的话就都被赵豹说了,马上附和道:“武王伐纣,鲤鱼自上其船,天降如此祥瑞,证明大赵国运昌隆,大王乃天选之明君……。”
赵王此时感觉浑身的骨头节都冒着凉风,惬意的不得了,尤其是赵括的话更是让他受用,把他比做伐纣的武王,那他岂是要开创文王武王的不世基业,这样有水平的马屁比那些直来直去的吹捧强多了。
赵括往左右看了看,人们的反应说明他的造势是成功的,只要这两天抓紧时间把纸张造出来,一切就圆满了,看着山坡上萤火虫组成的赵字越来越清晰,赵括的嘴角也跟着翘了起来。
毛遂完成任务后来到赵括身边,低声道:“二公子,有人上山刺探,幸好我们转移的快,否则就露馅了。”
赵括哦了一声,道:“没出问题就好,事后就算他们发现地上有人为的痕迹也不要紧,主要的东西都被萤虫吃掉了,就是怀疑也拿不出证据来,再说这个时候谁敢跟赵王唱反调啊!”
毛遂呵呵笑道:“二公子真是好算计,就算有心人知道那是我们弄的,也不敢言明,如果敢提出来,赵王第一个不答应,实在是高明啊!”毛遂对赵括玩的这一手佩服的五体投地。
赵括深吸了口气,道:“我们去后山看看粉子成形没有,这么好的形势,千万别浪费了。”赵括说着和毛遂骑马前往后山,山后的隐蔽处搭建了十几间房屋,房子里排满了大号的陶缸,陶缸内泡着莲藕和菱角。
赵括叫毛遂把灯拨亮,拿了根棍子在陶缸内搅了搅,发现缸里面已经沉积了半缸的泥状淀粉,心中非常高兴,有了这些淀粉才能造出白晶晶的纸张,这是真正画龙点睛的所在,容不得出半点差错呀!
“先生,明天把缸里白色的粉子都捞出来,天气好的话全都晒干,这些粉子估计能够我们一年之用,明年造纸厂肯定要扩大规模,到时候还得让先生辛苦一趟。”赵括道:“粉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今年实在太仓促了,明年收购的时候,运输的时候,都要加倍小心。”
毛遂点头称是,道:“二公子放心,就是这次我也是七拐八拐才回来的,莲藕和菱角都是分开收购,而且警告当地人,如果泄露出去,以后就不再收购了,明年我会更小心,同时加大收购量,囤积个三五年的用量,就不担心粉子的秘密泄露出去了。”
毛遂的干练让赵括很欣赏,如果再多几个毛遂这样的帮手,他就不必事事亲历亲为,省出的那些时间足够他逍遥快活,总之还是那句话,不管是什么世纪,人才总是最贵,上哪去找几个像样的人才呢?赵括觉得这是个很尖锐的问题。
第四十六章 吕不韦的精彩表演
“赵括非常人也。”吕不韦拿起纸张左看右看,得出了这么个结论,他之前和郭纵盯着各个造纸作坊,自认没有落下一道工序,可到头来却没有看到纸张是如何变成白色的,和他之前设想的黄色纸张不同,他现在手里拿的纸张不但洁白如雪,而且摸起来光滑的很,用之取代竹简锦帛,不禁让人心疼。
莫傲给吕不韦磨墨,此时的墨水虽然达不到松烟墨的水准,但是书写起来同样流畅。
吕不韦用毛笔蘸好墨汁,将赵括交给他的一篇《王颂》誊写在纸张,一边抄写一边咂咂不已,道:“这篇文章真可谓文采飞扬,拍马屁不着痕迹,不管哪个君王看到都会打心里舒坦,也不知道赵括是哪里抄来的。”
莫傲自问写不出如此文章,甚是动容,以往对赵括的印象是聪明,武艺高强,现在看来绝对是低估了赵括,那小子根本就是文武全才,他此时不禁怀疑吕不韦的想法是不是错的,他们是否应该和郭纵一样,轻太子重赵括,因为这个赵括实在太让人匪夷所思了,简直就是一个鬼才。
吕不韦誊写好《王颂》,道:“走吧,拿上一卷纸,咱们去献宝,这白晶晶的纸片换来的可是黄灿灿的金子啊!”
吕不韦当初对赵括的计划只是欣赏,如今却有些佩服了,事情发展到现在,其实已经完全成功了,只要赵王看到纸张,绝对会大呼过瘾。
马服山行猎已经结束了好几天,赵王左等右等也没等来赵国发生的祥瑞之事,倒也有凑趣拍马屁之流说什么枯井突然井水自满,天象大利于赵等等虚无缥缈的祥瑞,这在赵王看来根本就不值一提,算不得祥瑞,数天以来他嘴上不说什么,心中却甚是郁闷。
赵亮在一旁看到赵王眉头深锁,心中也埋怨那些文武大臣们不懂事,难道就不会找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哄哄大王吗?他正这么想着,一个小太监跑进来,道:“大王,有卫人吕不韦声称要献宝。”
赵王哦了一声,道:“卫人?献宝?”赵王一时还没把祥瑞和献宝联系起来,因此兴致不高,直到一旁的赵亮提醒,这才有所悟,忙叫赵亮将吕不韦叫上来,看看吕不韦献的是什么宝,是不是祥瑞。
吕不韦时常和太子赵丹厮混在一起,但却没有进过王宫,一路走来不免左右观看,等他来到大殿看到一人坐在上首,忙跪倒在地,道:“阳翟吕不韦跪拜大王。”
赵王倒是沉得住气,让吕不韦起来后问道:“你是卫人,如何到邯郸来向寡人献宝啊?其中有什么因由不成?”
吕不韦早有所对,道:“卫国湮灭久矣!不韦周游列国低买高卖倒也赚取了些金钱,但常感自己是无根之人,水上之浮萍,很想找个地方安家,某日行至邯郸,不禁为邯郸之繁荣所惊,住了月余,才知晓普天之下,唯赵王所治之国堪称繁盛,不韦正苦于不得在赵国安家,不料梦中有神人相语,赠不韦一宝,令不韦进献赵王,以图立家……。”
“宝物现在何处?”赵王见吕不韦言之凿凿,不像是在胡编,马上想要看看神人转赠的是什么宝物。
吕不韦不慌不忙的在怀里拿出一个锦盒,举过头顶道:“请大王过目。”一旁的赵亮快走几步接过锦盒送到赵王面前。
赵王心跳加速打开锦盒,发现里面防着他从未见过的东西,经过吕不韦的指点后将折好的纸张打开,发现是一篇文章,大致的浏览了一下文章,赵王心气顺了不少,直到这时他才发现文章既不是写在锦帛上也不是刻在简牍上,难道这就是神人转赠的宝物?
吕不韦察言观色,见赵王似有所悟,忙道:“神人有言,大王为国事操劳,每日阅读简牍上百斤,劳心劳力,令不韦转赠纸张代替简牍,一则可以让大王阅读起来轻便,减轻大王的辛劳,二则纸张可以大力推广普及,传颂大王的文成武德……。”
赵王摸了摸纸张,道:“你是说还有很多这样的……纸张?”对这个词,赵王甚是陌生。
吕不韦忙让赵亮去殿外把莫傲叫上来,呈给赵王整整一卷纸张,一张纸看起来不怎么起眼,整整一卷纸看起来就有点让人震撼了,赵王也不例外,尤其是想到日后不必每天翻看笨重的简牍,想到纸张可以把他的王者威仪传播到四海,雄心壮志瞬时膨胀起来。
吕不韦时刻捕捉着赵王脸上的变化,见赵王把纸张放下了,道:“大王,这纸张制造之术,不韦蒙神人相受,时刻惦记着神人的话,因此想在赵国开设造纸作坊,让赵人摆脱简牍的笨重,请大王恩准。”
“好,好,甚好。”赵王还害怕纸张用完了就没有了,听到吕不韦这么说,长出了口气,道:“从即日开始,各地上奏皆载于纸张之上,不知纸张可够用否?”
吕不韦等的就是赵王的这句话,答道:“大王放心,纸张制造之术不韦已得精髓,完全可以满足大王的需求,不韦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请大王恩准。”
赵王听到纸张多的很,已经很高兴了,道:“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请求大王将纸张传播之权授予不韦,不韦一定担当起为大王称颂之责。”这是赵括特意叮嘱吕不韦的事情,所谓纸张传播之权,其实变相的就是文化的发行权,纸张可以装订成书,散播话语,掌握这一利器,对赵括来说至关重要,大则可以左右国之喉舌,小则可以为自己歌功颂德,能不紧紧抓在手里吗!
赵王对纸张以及书籍的作用还不清楚,吕不韦的这个请求马上恩准了,他只关心纸张能不能够用,能不能传颂他的功德,其余的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列,在吕不韦的帮衬下,赵王写了一道旨意,大意是赵国在一年内禁用简牍,各地奏事已经记载在简牍上的典籍全部用纸张代替,涉及造纸诸事皆有吕不韦负责云云。
吕不韦出了王宫,情不自禁的仰天长啸起来,一旁的莫傲抽了口气,道:“一切尽在赵括的掌握之中,不简单啊!”
虽然对赵括的先见之明已经有了免疫,吕不韦还是赞叹道:“从今以后,纸张专利尽在赵括手中矣!只要他一日把持着造纸之秘,就一日掌握着暴利,这个买卖,赚死啦!”
莫傲笑道:“东翁不必感慨,这造纸厂也有您的利益,可以预见,东翁将来必然富可敌国。”
吕不韦摇摇头,道:“固然有利可图,可这一切都被赵括攥在手里,一旦我们跟赵括有了嫌隙,他想踢走我们易如反掌,不把造纸之秘掌握在自己手里,我睡觉都不会安稳,你好好的谋划一下,造纸之秘必须要弄到。”
莫傲点头道:“东翁放心,莫傲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过赵括已经有所防范,短时间内警惕性很高,此事还得从长计议,另外也需要时间寻找赵括的弱点,只有找到了赵括的弱点才能打开突破口。”
吕不韦皱了皱眉头,道:“有这么麻烦吗?只差最后的两道工序而已,再说,赵括有弱点和造纸之谜有关联吗?”
莫傲郑重的点点头,道:“我们不知道纸张是如何变白的,这个秘密只有赵括知道,赵括肯定不会说,那么只能旁敲侧击,抓住了赵括的弱点就有希望敲开秘密之门,再说了,难道东翁不想掌握赵括这个人吗?将赵括掌握在手中,其余的不就都解决了吗!”
第四十七章 最信任的人
用春风得意来诠释赵括此时的心情恰到好处,尽管现在已经是深秋时节,可心头那股暖意令赵括浑身舒坦,看什么都觉得心情舒畅,直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太美好了。
远远的看着毛遂打马奔来,赵括的嘴角不禁微翘,喊道:“慢着点,你那身子骨可别闪着。”
毛遂来到赵括近前勒住缰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