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皇戚-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明显让关羽这自傲之人无法直视,就算典韦有些本事,但毕竟没证明过自己,自然让关羽不服。当然,若想让关羽服气,也很简单,自然是和他一战了。
  看了眼关羽,伏泉莞尔一笑,到没想到关羽这么容易受刺激。不过,这样也好,与关羽一战,却是能极大的帮助典韦在军中站稳脚跟,因此,他若无其事道:“也罢,尝闻典君勇武,今日便与云长一战,以效诸军。”
  说完,挥手示意,当下军中诸将四散,留下大块空地交给关羽、典韦二人,众人凝神屏气,认真注视着场中二人,不敢错漏分毫。毕竟,关羽是军中有数猛将,武力自然不低,而典韦却是伏泉主动相请,又认识不久,便以刀相赠的,以他们对于伏泉眼光的认知,自然知道典韦武力绝对不会低,再加上刚才典韦舞动双戟的事情,他们知道,这场比试,注定会是精彩的比斗。
  “诺!”关羽、典韦二人纷纷行礼道,这类猛将都有自己的傲气,典韦虽是游侠出身,但也不代表他愿意被关羽等将看不起,毕竟,换到十年前,关羽等人不过也和典韦一样,都是游侠恶少年而已,谁的出身都差不多,只要有能力,立下军功,也许他们的位置,就是自己明天所占据。
  至此,多言无益,无论如何,一切唯比试论之。
  “请将军指教……”典韦缓缓伸开手,对关羽行礼道,既已入军中,该有的礼节还是该有的,即使关羽现在明显和他不对度。
  “锵!”
  关羽之刀脱鞘而出,刀刃冒着寒光,与此同时,关羽喝道:“来战!”
  “将军,请……”
  “典君,请……”
  “噔”的一声蹬地声,关羽八尺雄壮之躯仿佛离弦之箭般射出,中间脚尖一点地面,再次弹起,两人之间原本有的两丈距离瞬间被填平,关羽双手持刀一记力劈华山,势若疾电。
  典韦面色不改,跨出一步,腰马合一,手中双戟,赫赫生威,一时间呜声大作,似乎周围的寒风全部被卷入双戟的周围,形成音啸。
  两人争斗,自是令得在场军中诸将讨论,却说战场一旁,严颜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对身边的黄忠道:“汉升兄,此战谁人可胜?”
  黄忠听后,不答反问道:“尔以为何人?”
  “自是云长也,关将军不世出之虎将,那陈留轻侠,如何比之?”显然,即使严颜在军中一直与关羽争功,但对于关羽的实力,他还是十分认可的,所以信心十足。
  谁知,黄忠听后,却是泼了一盆冷水,摇头道:“以吾观之,云长对此人,亦难胜也!”
  “汉升兄如何可知?”听完黄忠所言,严颜大惊,虽然他也惊叹典韦的勇力,但也没想到对方能是关羽对手。
  “嗯……”黄忠迟疑了一会儿,随即慢吞吞说了两个字道:“直觉!”
  “直觉?”
  眼见严颜诧异神色,黄忠也不解释,只是点头道:“观战便知!”
  其实,黄忠自己也不能确定典韦能不能战胜关羽,他的直觉,只是单纯的看伏泉而已。毕竟,黄忠也是少数被伏泉赠物的人,而且他更是原本伏泉起家的军中老班底之一,自然知道伏泉看人的眼光,现在伏泉对典韦如此重视,这也由不得黄忠在心里不断的对典韦加分,甚至有种他自己都不太敢相信的,那陈留黑脸汉子的实力,和关羽以及他本人相差不多。
  “铛!”
  关羽力劈华山之刀砍来,典韦以双戟阻挡,刀戟之间的碰撞带出了星火点点。而关羽那挥刀所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力,使得以双戟阻挡对战的典韦承受不住,连退数步,这才稍稍稳住身形,不在后退。
  典韦眼中迸出一丝异色,持戟的手臂肌肉微微抖动,缓解酥麻之感,自从他成为游侠,使得这双铁戟后,州郡数以百计的对手里,还从未有人给过他这样的感觉。
  果然,能在塞外胡人和太平道黄巾蛾贼里,数番战斗,斩敌首领的关羽,他的名头可不是吹的,这番实力他典韦佩服。只是,就算如此,今日,他典韦也不会就此失败的。
  心中,典韦对关羽除了更加重视外,同时,也升起了无数战斗的火焰,强者之间,只有对方的战斗力,能让自己重视,这样才能更加让自己兴奋。
  这边典韦兴奋,那边的关羽同样如此,强者对话,一招便可试探出对方实力,刚才刀戟碰撞后,关羽对于典韦也是收起了轻视之心。内心里,他不得不承认,伏泉所招来的这个陈留黑汉,的确是个猛士,但是,即使如此,他也不能在军中,刚刚入营就超过他,因为这是不可原谅的。
  一边想着,关羽一边又重整气力,接着又突然猛喝一声道:“杀……”
  随即,关羽跨步欺近,刀化流光,又一次罩住典韦全身。
  这一回,典韦不再单纯防守,只见他右手铁戟,拖住关羽长刀,然后横向一移,带动关羽的刀锋横移的时候,另一边左手的铁戟,随之横扫,戟尖直直的对准关羽腹部刺去。
  “竖子胆敢……”关羽怒喝,突然双腿蹬地,凌空一跃,在将刀锋从典韦铁戟处避开后,同时也是一记飞脚,对准典韦左臂踢去。
  此刻典韦左手已然挥舞铁戟,去势难消,根本来不及后撤。眼见如此,典韦索性不退,而是以命博命,右手铁戟,戟尖一转,直接对着关羽靠近的身子一侧刺去,就算自己受伤,他也要以命博命的去和关羽死斗。
  “嘶……”的一声传来,那是战袍被利器划破的声音,接着随之而来的,却是“磁……”的鞋子和地面摩擦的声音。众人望去,这是关羽踢中典韦后,典韦被强大的冲击力引导,身子自动向后撤离所发出的声音,他的身子被带出丈余,无数人纷纷惊叹关羽那一脚的威力,这实在是恐怖!
  要知道,典韦的身材起码有近两百斤,而关羽一脚之威,能将典韦带出丈余,这份实力,不恐怖才怪。
  不过,典韦并未因此使得手有太多伤害,挥了挥自己的左臂,将酸麻感消除,随后,这一回,他主动进攻。
  “呛”的一声,两人面色一红,脚掌撑地,抵死不退,两人就在方寸间闪转腾挪,只见刀光大盛,戟影乱舞,巨响连连。关羽以硬砍劈开典韦戟锋,顺头而下,典韦却是双戟回旋,挡开杀招,反刺关羽之颈,双方贴身搏杀,招招凶险,不一刻便汗流浃背。
  见此,原本对典韦有所不屑的严颜,却是惊的不自然的吞咽一口唾液,小声又对黄忠道:“云长兄世之虎将,竟与此人难分上下,这……”
  话说一半,严颜却是住口,不知如何言语,的确,典韦这一番实力,足足是太震惊众人了,就是原本只是对于伏泉有种莫名信任的黄忠,此刻也是愣愣望着战场,不知何言?实在是典韦的实力太令人震撼了。
  场上两人战至数十回合,打得是难分上下,不过总体说来,关羽算是稍占优势,毕竟典韦几番刺中关羽身体,都被经验丰富的关羽避开要害,仅仅将他的长袍划开而已。
  可是关羽所为,却是实打实的利用腿脚,踢中典韦几次,若是这般而论,显然关羽更胜一筹。只是这样并不明显,毕竟,战斗之中,一方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出现一波流解决的情况,因此两人只能是五五之分。
  见此,伏泉知道火候已到,再打下去,无论谁胜谁负都不好,因此他大喝道:“住手!”
  声音响亮,掷地有声,容不得关羽和典韦不听,二人皆是有所默契的向后退了几步,然后各自收了刀戟,向伏泉行礼。
  “云长乃不世虎将,典君稍逊几分,亦为不世猛将,此番比试,谁胜谁败,吾皆不喜,为喜今日又得一猛士也!”伏泉大笑道:“来人,将孤宝刀赐予典君,嗯……再将陛下赐吾之西邸宝马取来,一并予之!”
  典韦听后,面露感激大声道:“小人谢过将军,将军大恩,没齿难忘!”
  随后,伏泉想起一事,面色古怪的对典韦道:“尔可有表字?”
  闻之典韦一窘,脸色虽因奇黑,看不出红晕,但是那扭捏姿态,显然说明了问题,只见典韦难得的小声道:“回禀将军,吾未有表字。”
  “嗯!”伏泉点头,不过并未问其原因,想也知道,肯定是家贫,数代没有官吏,也没有诞生出文化人,取不取社会主流所用的的表字,自然无所谓。
  接着,伏泉故作思考一番,然后玩味道:“典君骁勇,如古之恶来,无字又何如?”
  ……
  比试之后,伏泉下令设宴为典韦接风,当然,酒席之间,众人除了讨论刚才关羽和典韦的战斗,还有伏泉之后赠刀赠马的事情。不过,讨论最多的,自然是伏泉最后对于典韦的评价,那句“古之恶来”。
  “恶来”者,商朝时的猛将,以勇力而闻名,这评价不可谓不高。而且,这也是伏泉除了说黄忠、关羽是“万人敌”外,少有的评价麾下兵将的言语,一切都识得众人对这刚刚从军的黑汉,重视不已。
  只是,现在的重视,和之前的重视不同,之前他们是存心想要打压典韦这个抢夺他们升官立功机会的新人的。现在,他们却是存了交好之情,毕竟与关羽一战,已经证明了这个伏泉特别礼贤下士的黑脸铁汉,有多大的武力。
  而有这种武力的人,基本上都是未来前途无限之人,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得战功,这一点是所有人的认知。也正因此,大家都要换了脸色,去和典韦相熟,即使包括关羽、黄忠也一样,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以后会不会需要典韦的帮助,如果现在和典韦结怨,明显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当然,也正是因为伏泉的这番话语,使得日后典韦即使富贵后,自己想取字,也取不了,因为无数人私下都因此称其为“恶来”。伏泉也不知道,自己一时恶趣味,直接把罗贯中取得外号盗用了,不过,典韦武力,却是当得起“恶来”称号。
  席间,典韦与原本自己根本不可能想象自己能遇到的众多汉军名将饮酒,不断出身。他来汉军军营前,也曾设想过与伏泉见面后,风趣会怎样对他,却实在没有想到伏泉竟会这么热情,着实令他受宠若惊。
  要知道,现在的典韦只是一个有勇力的轻侠而已,而在陈留,说俗了,典韦也就是个打手,他替襄邑刘氏杀人就是收钱替人报仇的。虽然本身有几分勇力,并且因为此事被郡中豪杰所识赞赏,但是在那些豪杰眼里,却依旧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武夫而已,而且,那些豪杰也不过是本地少有势力之人,如何能和现在汉军营中,这些随便一找,就有可能是千石以上的大汉将军可比?
  最主要的是,伏泉对他的态度,典韦能感觉到,却是与那些豪杰不同的,那些豪杰只是把他当一个可利用的打手,可是伏泉,对他则是十分尊重,一种对于心腹的推心置腹的尊重,这一切都让他感动无比。
  伏阳都大儒世族出身,皇亲国戚,当朝名将,大汉英雄,而我只是一个乡野勇夫,他却先是遣人登门送礼,免我死罪,继而见到我后又日此这般恩重,厚待于我!此番恩情,我必当报之,纵万死亦无悔也!
  营帐里,典韦拿起耳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心中却是已经下定决心,要为伏泉效死。他本就是一个尚气轻死、受恩知报的游侠,否则也不会为了襄邑刘氏,动而杀人,现在被伏泉如此殊礼打动,自然打算更加不惜命而尽忠。


第五百五十五章 凉州 风乍起
  时间流逝,悄至七月,大汉天下各州郡,依旧陷入在如火如荼的剿灭太平道黄巾蛾贼的战事中。
  这期间,天下不止太平道叛乱,其余各地依旧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有乱事发生。
  先是大汉南疆交州,地处偏远,又非富庶之地,而前后数任刺史,都是交钱买官而来,在任上为了弥补损失,自然大家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的同时,也多搜敛钱财,为转任其它富庶之地而准备,更加使得当地民怨沸腾。
  他们这般“多无清行,上承权贵,下积私赂,财计盈给,辄复求见迁代”的举动,使得当地驻军和吏民,尽皆不满,最终反叛。然而,交州叛军却与黄巾蛾贼不同,他们执刺史周喁及合浦太守来达,自称“柱天将军”,后杀刺史周喁,遣人请阙,数喁罪状,说明反叛缘由,请朝廷给予说法。
  交州的叛乱消息传至雒阳,皇帝刘宏闻之,诏精选能吏,前往交州查之,以安地方。三府选京令东郡聊城人贾琮为交趾刺史,贾琮到地,查明交州数任刺史,在任上,不断搜敛当地明珠、翠羽、犀象、玳瑁等异香美材之物,使得民怨沸腾,吏民驻兵皆反。
  后贾琮讯其反状,言当地“赋敛过重,百姓莫不空单。京师遥远,告冤无所,民不聊生,故聚为盗贼。”并移书告示,各使安其资业,招抚荒散,蠲复徭役,诛斩渠帅为大害者,简选良吏试守诸县,岁间荡定,百姓以安。巷路为之歌曰:“贾父来晚,使吾先反;今见清平,不敢复反!”
  东南有乱,西南亦然,巴郡妖道张脩,率领麾下忠实信徒,聚众叛乱。张脩以妖术为人疗病,其法略与张角同,令病家出五斗米,号“五斗米师”,叛乱一起,百姓皆称其为“米贼”。
  不过,张脩的叛乱注定和历史不同,巴郡官署只用数日,便将米贼数万叛军平定,斩杀数千,其余逆贼皆俘,主簿王谋依照伏泉离去前,所留清剿郡内黄巾蛾贼之命,尽徙数万反叛五斗米贼入塞外屯田。
  巴郡平乱之所以这么快,一方面自然是准备得当,伏泉所留徐晃、甘宁二将,在伏泉率领郡中精锐出中原平叛后,日夜募兵操练,同时肃安郡内,以防生变。
  另一方面,却是因为有五斗米椒卢道姑为内应,于张脩准备秘密起事前,探得消息,令其子张鲁,星夜送信入郡署,使得巴郡郡署准备得当,派人火速抓捕张脩,并行文附近州郡,通知张脩欲反,令各地尽做准备。
  张脩见事败露,只能火速举事,仓促之间,各地五斗米贼多难配合,使得汉军轻而易举的拿下多数为集结成功的贼寇。而后,巴郡各部汉军,合兵急迫张脩所集结的近万乱民,甘宁威猛,斩张脩于乱军之间,自此只用数日便定郡内叛乱,至于巴郡附近州郡,得到消息,也将郡内不多的张脩部的叛乱米贼平定,俘虏则按照事先约定,移交巴郡,由巴郡官署统一组织,送往塞外屯田。
  这一次,巴郡平乱的消息传至雒阳,皇帝刘宏大喜,各赐平乱首功徐晃、甘宁者为列候,食邑数百户,尽迁为杂号校尉。同时,巴郡郡署其余文武,亦有大赏,有数人因为封关内侯。
  至于此番告发张脩谋反的卢道姑等人,巴郡官署具名保奏五斗米教唯张脩所部有反意,其余皆信道之人,未有谋反之心,刘宏并未牵连。
  而且,大汉公卿百官多有信道之人,否则也不会被张角等人蒙蔽,坐视这个本就有过谋反罪行的人,再次聚众谋反,这里面虽然有不少政治因素,但是和众人信道,不无关系。加上五斗米教是张道陵的道统,张道陵又是大汉有数的“诚信得道”之人,自然,种种原因在,即使卢道姑等人和张脩之间曾有勾结,但终究因为没有最终参与谋反,而并未追究。
  后来,也正因此,朝廷对于依旧有嫌疑的卢道姑等人,也并未可以针对。反而,因卢道姑等人有功,对于有功之人,皆有赏赐,其中,张鲁这个少年,因其有星夜传信平乱之功,被刘宏赐为羽林郎入朝。
  这两场趁着大汉整合天下实力,对付太平道之机所产生的叛乱,终究因为叛军实力弱,并未引起大汉国太多的注意,真正会令大汉国头疼的,却是之后西北凉州所想要趁机得势的叛军。
  当然,这股叛军,如今尚在北地及枹罕河关蛰伏,他们在等一个机会,一个最大限度成功谋反的机会。
  在凉州这片土地上,经历了大汉国百年平羌战争的他们,深知要想在凉州起事,有多么艰难。凉州兵可是大汉三边精锐,州内又因位置特殊,自前汉以来,便是屯兵重地,如此军事重地,汉军实力尤为秦汉,而如果想要起事成功,那么无疑要等到凉州汉军的实力削弱到一定程度方可,这才是叛军能成功的的关键时候。
  无疑,这个机会离他们并没有太远,随着冀州汉军的平乱战事进行,他们的机会因为事态变化,陡然出现。
  冀州乃是太平道的大本营,妖贼首领张角本身便是冀州钜鹿人,在此经营经年,信徒众多。因此随着张角振臂一呼,天下太平道响应叛乱,冀州就因为太平道根深蒂固、打造历史最久的优势,无论是兵力还是叛军精锐程度,都非其余各地能比,甚至一度要让这大汉世祖光武皇帝的中兴龙起之地,成了太平道争霸天下的中心根据地。
  大汉朝廷对冀州自然不敢大意,且不说这里和世祖光武皇帝的关系,光是冀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就不是大汉朝廷能够轻松处理的。
  先秦春秋时,有一部星相书《元命包》中有言,“冀地有险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故曰冀州。”这其中便可知冀州于天下之重要性,甚至曾一度有“冀之得失,关乎国之兴亡”的论调。
  毕竟,自光武中兴汉室以来,冀州人口便是常列于大汉十三州前列,加之其地自大禹治水后,境内河水使得其沃土无数,这种底子,本身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争霸天下的基石。
  而冀州自古便是“土平兵强,英杰所利”之所,是“南北之冲,戎马之场,要害之重地”,其“东近瀛海则资储可充,南临河济则折衡易达,川原绕衍,控带燕齐”的重要地理位置,使得无数枭雄得此而得天下。
  光武得此,中兴汉室,后来汉末时代,袁绍曹操二人北方大战,若非意外,袁绍亦可定曹操,从此虎吞天下。而魏武得了北方,更是第一时间,将其治所迁于邺城,以冀州管控天下,可见其地重要性,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在现在这个生产力没有爆发的时代,冀州的位置天然就决定了他成霸称王的基础,是其他地方很难赶得上的。
  因此,大汉朝廷自然不容冀州有失,从一开始,刘宏便下诏,派北中郎将卢植率北军五校士、天下诸郡兵经河内直驱冀州。同时又令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为副,率领一部并州骑兵和幽州突骑,及并、幽二州所征胡兵南下,与卢植所部对冀州太平道黄巾蛾贼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严令卢植快速平定冀州黄巾,不能使冀州糜烂,大汉江山有失。
  卢植不亏是知兵之人,经过几番较量,他带兵之后,成功使得作为太平道发源地,信徒最多,也是黄巾蛾贼为祸最大的冀州,难有寸功,甚至自身难保。他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使得张角等黄巾蛾贼退走,集结于广宗严守,卢植见此,则筑围凿堑,造作云梯,欲围困太平道主力于广宗,待其粮尽,垂当拔之。
  很难想象,那些狂热的太平道信徒,在张角三兄弟的领导下,本应该爆发出极大的战力,甚至应该作为天下太平道主力的冀州,现在竟然被汉军压缩在巨鹿郡广宗县动弹不得,只待其粮尽,汉军无论是围死还是和出城活命的黄巾蛾贼决战,都将必胜。
  不过,随着皇帝刘宏派遣小黄门左丰,到军中观查黄巾蛾贼形势,冀州平叛事态便有所变化。而这变化,不仅使得汉军临阵换将,让本来已经感到绝望的黄巾蛾贼看到一丝翻盘希望;同时,也给蛰伏在凉州已久的叛军,感觉到了在凉州起事成功的希望。
  却说小黄门左丰到达卢植军中,第一件事情,便是要受贿贪钱。这是现在大汉官场的常态和潜规则,即使现在是平定黄巾大乱的关键时期也一样,毕竟,于左丰而言,明知卢植此番要立大功,从而得到皇帝和朝廷大赏,他不跟着分点羹,无疑是不可能的。
  而且左丰知道卢植曾师从大儒马融,当年马融在位,最大的臭名便是他为了自己奢靡生活,完全不顾忌他大儒名声,和家族皇亲国戚的身份,不断受贿,这一点使得左丰从一开始便打算要从卢植处收来一笔财富。
  然而,不曾想,卢植是个硬骨头,坦言身上无财,不肯行贿。姑且不论卢植是真没钱,还是性格刚毅,见到左丰是宦官,厌恶其人,为了声名而不行贿的,反正在左丰眼里,卢植作为马融弟子,不可能不行贿,如今卢植不给左丰钱,摆明了不知好歹,因此左丰自然记恨。
  回道京师雒阳后,左丰便对皇帝刘宏言语道:“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言下之意,便是冀州汉军平定张角的太平道主力,十分轻松,而卢植现在只建堡垒,围困张角等人,却不进军,一定是怀有二心,只等天下形势有变,便可谋私。
  此言可谓是诛心之极,如今正是太平道大乱天下的关键时期,刘宏亲眼见识了大汉江山差点颠覆的危机,自然十分敏感。而卢植现在手握冀州一地,大汉所集结的天下精兵,军权全部集结其一人,一旦有变,事必危矣。
  刘宏不敢大意,加上卢植屯兵不发,大有左丰进言的大逆之意,因此,刘宏大怒,以槛车征卢植入京,收押诏狱问审。当然,为了避免卢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