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皇戚-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支大军在冀州整兵之后,便一路直入泰山郡,此刻泰山郡也是大贼无数,多者聚众数万,少者数千,麴义在连续击杀数个强盗团伙后,终于令得原本一盘散沙的盗贼们,开始正式汉军的威胁,最终联军一处,并选择了泰山郡和东海郡交汇的平原上,与汉军决战,之所以如此,自然是他们也知道汉军人数少,想用他们近五万的联军,彻底用人海战术扫荡汉军。
盗贼联军的目的,麴义得到消息后就猜出来了,不过,出身凉州,自小便以弱兵对抗人数众多的羌人的他,根本对此不屑一顾,若是盗贼全部隐藏在泰山的群山峻岭之中,他还担心一座山一座山的剿贼,会浪费多少兵力,也会让多少盗贼逃走,但是现在盗贼全部汇集一处,这就完全符合他速战速决的想法了,当下便向伏德建议和盗贼联军决战。
汉军主将伏德也不是知兵之人,但有伏泉前期就写信提醒,兵事可尽信麴义,又有伏泉所派几名谋吏的建议,当下就准了麴义之请,并且将这一战交战大权,全部交给麴义,倒是令麴义意外同时,颇觉感动。
因此,这也导致麴义战心大起,到了双方开战同时,麴义也不和盗贼联军玩战术,在汉军几轮箭矢的压制下,当先就令全军压上了,他要用堂堂正正之势,将联军彻底击碎。
只见,麴义冲势最猛,带领部曲一头扎入重围,以手中数十斤大双戟横扫千军,电光火石间,伴随着四道如喷泉涌出的鲜血,四颗头颅齐齐抛起。这且不算,大戟余势不减,又滑中一人脖颈,一人胸膛,一击之威,竟致四死二伤,身前丈内,士卒为之一空,令得盗贼后继者纷纷畏惧其声势,端持刀矟,迟疑不敢近前。
随后,见盗贼如此势弱,麴义便对盗贼军势更有几分把握,当下便率身旁部曲以锥形阵继续狂飙突进,锋不可当,大有把联军大阵从中劈成两半的架势,而后方汉军将士立即压上,在明白盗贼联军不过虚张声势,空有兵力,战力却是不足后,亦是越战越勇,喊杀震天,翻江倒浪般连续冲击对手阵线。
泰山盗贼明显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了,前番大汉为了对付太平道,对于他们这些小虾米货色,都没有派出绝对优势军力,所以能让他们在泰山逞威,现在麴义带着大汉刚刚平定太平道黄巾蛾贼的精锐来了,自然就立刻让二者之间分了高下。
却说联军渐渐不支,节节倒退,很快便出现逃兵,他们比之太平道黄巾蛾贼还不如,太平道毕竟用宗教的精神控制,但他们,说穿了就是一伙只会打顺风仗的盗贼而已,况且他们也不是一支整体,只是畏惧汉军攻势的盗贼团伙而已,战事不力之下,,这些自私自利的家伙,想到的永远只是逃而已。
开始,盗贼联军是一两人,然后是成什成队的逃跑,最后演变为后军整体大逃亡,前军后继无援,旋而亦被击溃。见此,麴义脚步不停,带着汉军战士死死追在败兵身后,大砍大杀。
盗贼联军士卒偶尔有返身死战者,皆不能持久,眨眼间就被乱矟捅死、乱刀分尸,更多的还是不管不顾,埋头拼命逃跑,只恨爹妈为何只生下两条腿。
逃亡途中,盗贼联军死伤极其惨重,一具具由尸体铺就的地面,直接就要将广阔平原淹没,这比正面作战付出的伤亡还要多出数倍不止。如果他们据守河岸,死战不退,虽然未必可以挡住汉军,但后者要想吃下他们,也会因人数问题,崩掉几颗牙齿。可惜,道理大家都懂,却不会这么做,这是战争,不是谁都有舍弃性命的决心。
“杀……”麴义在汉军前方,所向无前,每一个逃不了,试图正面阻止他的盗贼,都倒在了他的脚下,无一例外。
局势至此,已经不需要多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盗贼联军面对重重追击,气势愈发萎靡,已然难有战力。
“杀……”麴义吼声如雷,大双戟连连挥击,一排排把后背露出来的盗贼联军的士卒,脆弱得仿佛稻草人一般,被扫得东倒西歪。
转瞬之间,麴义仿佛有无穷力气,又趋前数步,击飞三名敌卒,心跳频率之快,几欲爆体,只得停歇下来,连连牛喘。此时麴义形象甚是狼狈,兜鍪歪斜,铠甲破烂,满身血污,恍如地狱恶鬼,令得盗贼联军震恐之余,更加激起汉军士兵的兴奋,面对这些到手而来的战功,他们即使再累也不会蠢得放下自己的屠刀的。
不过,人都是肉长的,在一阵兴奋之后,自然陷入疲惫,盗贼联军人数太多,不少汉军的长刀都炖了,就是麴义自己也疲惫,这却是被一些逃跑不了的盗贼看到,当下便上前而来,想要先把这汉军主将给围杀了,说不得能使得战局改变,汉军在变故之下溃逃。
当下,便有十数盗贼前来围攻,麴义眼高于顶,何曾把卑伍贱卒放在眼里过,狭长双目看了那些人,似乎直接把他们当做私人一样。
“杀……”
刀矟临近,眼看即中,麴义收回目光,暴喝道:“滚!”
说着大戟斜飞而起,将一干刀矟,尽数荡漾开,击斩数人。左手电光火石间拔出腰间长刀,再杀数人。
之后麴义高举大戟道:“诸君……今敌兵重,然大势在吾,望诸君共勉,努力共功名!”
“将军壮勇,敢不效死命?”一人呼应,随后十人合、百人合、千人合,众人奋起余勇,像是打入了兴奋剂一样,嘶吼着紧随麴义之后,继续杀敌,令得逃跑的盗贼联军更加胆寒。
麴义尚未封侯拜将,尚未立名天下,他的心中,现在只有成名,因此毫不犹豫
身在空中,无处借力,麴义只能眼睁睁看着戟枝贴住脖颈,一划而过。
梁兴只觉得手中大矟突然涌来一股惊人的力量,身体竟是不由自主的脱离马背,往前扑跌,他征战沙场近十载,经历恶斗无数,几次险死还生,却是从未碰过这等事情,脑中顿时一片空白。周遭梁兴部曲、联军士卒皆是大惊失sè,在他们眼中,以勇闻名的梁兴,居然被敌将像婴孩般拽得飞起,委实难以想象,此时想要搭救,也是不及上前。
梁兴只觉得手中大矟突然涌来一股惊人的力量,身体竟是不由自主的脱离马背,往前扑跌,他征战沙场近十载,经历恶斗无数,几次险死还生,却是从未碰过这等事情,脑中顿时一片空白。周遭梁兴部曲、联军士卒皆是大惊失sè,在他们眼中,以勇闻名的梁兴,居然被敌将像婴孩般拽得飞起,委实难以想象,此时想要搭救,也是不及上前。
在他们眼中,以勇闻名的梁兴,居然被敌将像婴孩般拽得飞起,委实难以想象,此时想要搭救,也是不及上前。
在他们眼中,以勇闻名的梁兴,居然被敌将像婴孩般拽得飞起,委实难以想象,此时想要搭救,也是不及上前。
梁兴身在空中,无处借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染血戟锋破空而来,避无可避,闪无可闪,只来得及惨嚎一声,便被戟枝划中咽喉,霎时好大头颅,跃上天空,脖颈鲜血,亦是如泉喷出,洒满地面。与其说梁兴是被戟枝割掉脑袋,还不如说他是自己撞上敌人戟枝,自行了断,这般死法,着实有些窝囊,颇损勇将之名。
周围刹那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打斗双方,全都不由自主停下动作。
麴义一手接住抛落的梁兴首级,脚趾抓地,屈膝俯身,一记跃冲,大戟犹若蛟龙出海,瞬间三道鲜血飙出,正是适才偷袭他的神shè手,这几人都有威胁他xing命的能力,必须第一时间杀死才行。
麴义本yu瞬杀四人,三者皆亡其戟下,但第四人则借他旧力已尽、新力不盛之际,躲过刺杀,拽马yu逃。麴义冷哼一声,他要杀的人,还很少有人能够逃脱,肩夹戟尾,右腕一抖,大戟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斜斜砍中敌背,将他击落下马。麴义怕其不死,再次出手,大戟掉头向下,由背刺入,把敌人整个贯穿,牢牢钉在地上。
微风掠过,骄阳当空,麴义一手拎头,一手持戟,八尺雄躯立身重重敌围,面上神情,却带着一股傲然之sè。他自然有资格骄傲,以少敌多,阵斩敌方大将梁兴,其难度之高,比之前几日高顺击斩敌将华雄,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一个是强行突击,一个是先守后攻,手中兵力、敌人数量亦相差甚远。骠骑将军麾下固然猛将如云,虎臣如雨,然而麴义自问,能做到他这一步的,恐怕寥寥无几矣。
“今日,便是我麴义名震天下之伊始……”
“万岁……万岁……”
“校尉威武……校尉威武……”
“汉军威武……汉军威武……”
第六百二十章 臧霸投诚 西域之争
远处,望着汉军如同砍瓜切菜般将数万群盗驱杀,一伙千余人的贼寇,望之皆是震恐不已,同时也暗自感叹自家渠帅眼光和兵事高明,看清楚形势,没有答应其他泰山贼寇,和他们一起联军抗汉,不然现在他们估计也是汉军的刀下亡魂了。
“兄长高明,汉军势大,非吾等可敌!”
在那伙贼寇前方,一名长相瘦弱,穿着稍显破烂铠甲的青年,对着身边一个魁梧青年佩服说道,这个瘦弱的青年叫孙观,而那个他佩服的魁梧青年却叫臧霸。
他们也是泰山群寇,不过却是唯一一支没有加入盗贼联军的盗贼,原因自然不是因为他们人数少,别看他们对比那些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的盗贼,人数很少,但是对比精锐战力程度的话,这支盗贼可以甩他们几条街。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这伙盗贼的几个头领都不是一般人物,都有练兵之能,行军作战,比之那些乱糟糟的盗贼,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这些将领,除了刚才的臧霸、孙观之外,尚有孙观胞兄孙康以及吴敦、尹礼、昌豨等人,他们皆有练兵治军之能,若是兵器装备到位的话,他们麾下的盗贼和一般的汉军郡兵或者豪族私兵相比,在战力上,其实没有太多区别。
当然,他们几人里,如果仅仅是会练兵治军的能力的话,倒是也没什么,毕竟,这样充其量就是麾下兵卒在泰山盗贼里非常精锐而已,如果其他泰山盗贼合兵剿杀他们的话,那也不会有臧霸这伙盗贼的安身之地了。
然而,事实相反,在泰山群盗里,臧霸这伙人势力虽然不大,但却是不可忽视的存在,究其原因,却是因为臧霸此人颇通兵事,经常以麾下人数少的精兵,打的其他觊觎他们实力的大盗贼满地找牙,纷纷不敢造次,有什么其他念想,甚至遇到大意的官军,他们也能抓住机会打败官军,因为无论是官军还是其他泰山贼,都不能忽视他们。
就像这次泰山盗贼准备联军,共同对付此番来势汹汹的伏德和麴义所率领的汉军,臧霸第一时间便否决,直言与汉军对阵,自取思路,这话一开始激起了孙观等人的反对,不过因为臧霸的威信,从而暂时被压下。然而,到了今天,当孙观等人看到汉军如同砍瓜切菜一样,把那些盗贼联军打的死死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就信了,毕竟,即使是他们对付汉军,面对装备、战力比他们好的汉军,能够抵抗得住汉军进攻的,也不太可能。
眼看战局已定,臧霸看着汉军威势,跟着点头道:“若从贼死守抗汉,必败也,今大势于大汉,吾欲率兵投归伏降贼,不知诸君将何如?”
随着臧霸一句话,在场的孙观几人,对视几眼,一齐应道:“吾等愿随兄长齐往。”
汉朝大势不可挡,与其死死抵抗,不如早降,而且他们就算抵抗的话,以刚才汉军的大势,他们也抵抗不了汉军,不如现在早降,也能换得富贵荣华不是?
待众人应允,臧霸又点头道:“大势在汉,苦守泰山,流窜各地,终无宁日,今若降汉,吾等亦有一番归宿。”
“兄长高明,所言极是!”孙观等人听后也是跟着点头附和道,的确,这样做盗贼东躲西藏的日子,也该是到头了,而且以前还能抵抗得住一般的汉军,但是现在,这股刚刚从冀州调来的平定太平道黄巾蛾贼的精锐,显然并不是他们所能应付的。
见无人反驳,臧霸心中稍安,他对于让孙观等人一起随他投降,也不是很有信心,毕竟,这些人都是这些日子做盗贼,落草亡命惯了的家伙,若是不习惯朝廷约束,也难办。
只是,无论如何,于臧霸而言,他都不想继续做盗贼了。若非是家中变故,他为了尽孝才会如今做了盗贼,否则,在他心里,依旧是想着举孝廉出仕为官,振兴家族而已。
臧霸是泰山郡华县人,家族其实也是县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之所以早早为寇,却不是因为家道中落,而是因为他父亲臧戒的缘故。臧戒在臧霸十八岁时,已经因为家族在县中的势力担任县狱掾,按理若是他老实听命行事,也不会出大事,只是因臧戒恪守本职,据守律法,不听从太守的命令,将原本应该判死刑的狱犯改叛其它刑罚,所以最终臧戒选择了私杀狱犯。
这件事发生后,太守知道大怒,令人收押臧戒,到郡署治罪。当臧霸获悉父亲被押囚后,为了不让父亲受罪,一片孝心之下,便召集了家中的食客十数人,前往费县西山,半路将被押解的臧戒救出,并且趁势将治罪不清的太守杀死,当时押送臧戒的郡署役卒百余人,因惧臧霸杀人时的健勇,尽皆避而窜逃,这样下来,也就导致臧霸用数十人有惊无险的救出其父。
不过,虽然救出伏泉,但也代表着臧霸和臧戒都不会有好的正经身份了,之后,两人为了逃亡官府通缉,避难于东海郡,而经过此事,臧霸孝勇之名的事迹,也遍闻乡野,这也让他和臧戒二人逃难时,不少人因为臧霸的孝勇之名从而主动庇护其人。否则,仅仅是逃亡到泰山郡旁的东海郡,无疑是很难逃避官府的通缉,然而,臧霸却能,这其中自然是逃不出其他人的帮助庇护的。
后来,随着太平道起事,臧霸预感天下将乱,便想从中谋利,便在泰山群山之中,用他的孝勇之名聚众落草,孙康、孙观等人,也都是在此时候,闻得臧霸之名前来投奔的。
当然了,臧霸落草,其实多是为了想要积攒自己的实力,从而卖个好价钱,他知道在如今天下的形势下,随着会威胁大汉根基的太平道主力被消灭,朝廷一定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接受各地贼军的招安的,而臧霸的机会,自然就在这里。
这也是臧霸此番严词拒绝其他盗贼想要联军对抗汉军的原因,甚至于臧霸用自己在麾下盗贼的威信,一言堂的压制他们叛汉的心思,因为,从一开始,臧霸建立这支盗贼,就不是为了什么推翻汉室,逍遥自在的意图,他其实就是想要以此作为晋身之阶而已。
对于家世本身就不是贫苦人家出身的臧霸而已,如果不是出现他父亲的变故的话,说不得他此刻运气好,就被郡里举了孝廉从此飞黄腾达了。即使运气不好的话,也估计能靠着家族关系,在县里或者郡里混个县吏、郡吏的身份,待到时机到了,再接受朝中高官的征召,那都比现在做这个成天只会东躲西藏,害怕遇到大批汉朝官军,四处逃亡的盗贼好。
所以,臧霸内心,其实特别希望接受朝廷招安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换一种方式出仕。只是,一直以来,臧霸苦于没有机会,或者说没有在朝廷里有分量的汉朝平贼主将出现,所以臧霸一直没有想要带人从良的想法,而是利用手下精锐与其周旋。
不过现在不同,汉军的主将伏德是位皇亲,其父是当朝九卿的太尉,其母是先帝长女,其从兄又是当朝名将,凉州刺史,这一份家世看下来,足够让臧霸动心,想要主动请降投靠了。在臧霸看来,就是孙康、孙观等人,也是多少看中了汉军主将伏德的家世,再加上汉军的兵势,这才跟着请降的。
某些时候,臧霸甚至一度想去找他那如今隐居的父亲臧戒,一起投奔伏德,不过最终还是取消了这个打算。毕竟,当初两人亡命东海后,随着臧霸落草,臧戒可是好好骂了一顿臧霸,说他不守大汉律法,私自为盗,而一向不喜别人插手法律的臧戒,那时便说明不会随臧霸落草的,现在想道他自己即将成为正式的汉军后,臧霸怎么想都非常激动。
野心和上进,每个人都有,这一次,说什么,臧霸都要拿回听过有的一切,而不是龟缩在这泰山一地,去做着那看不到未来的盗贼,这绝不是他的抱负。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这次投诚,是臧霸带着孙康孙丽等人,不带任何兵卒,主动入汉营归顺投靠的。当臧霸他们到汉军营寨外时,伏德还沉浸在鞠义为他建造的赫赫战功,待知道有股叛军首领,竟然要主动投诚,当即大喜过望,就欲招他们入中帐接见。
不过,却被麴义制止,麴义以不知其等心意,令伏德做好准备,再行接见,这一点,得到了伏德的几名谋吏的同意。当下,伏德令兵卒戒严,以防不测后,便招臧霸等人入营。
却说臧霸等人入营,一副恭敬之态,便已令伏德、麴义等人明白,其等诚心投诚,当下大喜,热情夸赞一番几人后,便将他们编入麾下,单独成军。
当然,伏德、麴义等人一开始,明显没有将臧霸这些主动投靠者放在心上,并未重用。如果伏泉在此,就肯定要演出一幕得于贤才的戏码,只是,伏德等人明显没有伏泉熟知后世的历史,一切都得等到日后的某个时机,才能让他们彻底发光。
大势这个东西,很虚幻,看似遥不可及,但却是真是存在的,就像臧霸能看清楚天下在汉,无论是太平道黄巾蛾贼还是泰山群寇,在汉军面前,都是蚍蜉撼树一样,这就是大势,而大汉在太平道起事以来以势制服天下,各地纵有蛾贼余患,但是已然不足为虑了。
这边未和汉军大战,便已经看清楚形势的臧霸如此,远在凉州,已经和伏泉麾下的凉州汉军对战数场叛军联军们,也有一些人看清楚如今的天下大势了。
那些人里,有韩遂,有麴胜,有成公英……但凡已经了解汉军在连胜叛军以后,已经对叛军从原本的劣势,变成了不少优势的人来说,都明白,除非有奇迹,否则在面对现在有着大汉富庶中原作为依托的凉州汉军,叛军是已经没有什么胜利的希望了。
凉州苦寒,莫看叛军基本占领了凉州半壁,但远在西方的张掖、酒泉、敦煌等郡,人口其实不多,这几个郡经常因为人口不足,三、四年才能分到一个孝廉名额,可见人口至少。因此,叛军即使现在占领控制了他们,但是能给予叛军补充的还是太少,而叛军的大头,依旧来自于直面汉军所在的金城郡和武威郡。
二郡位于凉州中部,人口之上比不过凉州东部的汉阳、安定等地,但是也可以面前供应叛军数万大军了,这才让不事生产的叛军,能够屡屡和汉军作战。现在,金城郡被伏泉攻入腹心允吾县,而武威郡也在关羽所在的汉军偏师骑兵的带领下,乱城一锅粥,从根本上就已经削弱了叛军实力,而叛军若想反败为胜,就必须要想其他办法度过危机,不然对他们而言也就只有毁灭一途而已。
不过,韩遂他们明白大势,在一番探讨后,决定赞成韩岁的建议,撤出凉州,往繁华的西域进攻,希望取得一块富庶地区,来作为他们的后勤基地,之后待天下时变,再入凉州。
经过种种考虑,西域,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毕竟,前汉崛起扩张的匈奴人,之所以一直不事生产,却可以后勤不缺,那其中,对于西域的压榨就有大功。而且在陆地丝绸之路没有断绝之前,是个人都知道西域的富庶,而且西域断绝对于在场不少凉州人来说也不遥远,种种原因,让得明白叛军后勤给养缺乏的人,决定跟随韩遂去西域进攻。
只是,有赞成就有反对,韩遂他们要改变初中,但有的人却依旧坚持,指望靠着所谓的对汉人的仇恨,来哀兵必胜,把人数对现在的他们而言,不是太多的汉军干掉,而后杀入三辅,进攻长安雒阳。
他们这些人骨子里,一直都有冒险的精神,他们从本朝以来,都是在彻底山重水尽之下,才会明白大势。现在,他们还没体会到他们祖先降汉为民的心情,依旧在憧憬着他们祖先昔日的荣光,希望完成他们祖先未完成的梦想。
没错,这些人就是叛军之中,凉州各地的羌人,特别是为首的无戈好剑,他们大多数都是反感去西域,即使明知西域可能比西北好,但依然不去。除了这和他们的初衷不一致以外,更大的原因自然是他们的家小妻儿都在凉州,有的甚至就在那些降将降民手里,准备送予汉军,保命献媚汉军,所以他们是想走,也根本走不了,因为亲族都不安全。
第六百二十一章 手段厉害不如军事牛逼
湟中,先秦之时,属“羌戎之地”,到了前汉武帝时,汉军进据湟水流域,设西平亭,从此,湟中开始列入了大汉的版图。
此后,随着境内汉族移民人口增多,而只设驻兵之亭,不能有效的控制人口众多羌人,大汉便设临羌县,湟中为临羌县管辖,归金城郡所属。
这里,便是麴义先祖鞠谭带领家族改姓避祸所在,也是麴义麾下兵卒“晓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