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荣耀法兰西-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倒是新教、天主教与被俄罗斯视为正统的东正教的宗教仇恨依然如故,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其中最典型一次,就是乌克兰的民族激进分子针对波兰天主教徒的加利西亚…沃利尼亚大屠杀(沃伦大屠杀)。
  回到1793年,安德鲁在进入已受降的柯尼斯堡的第二天,就在城市大教堂里对着一干神职人员发表了一次非同寻常意义的讲话,他说道:
  “我深信无论是天主教、东正教,或是路德宗、加尔文等教派,都是能为一个有良好秩序的社会带来真正幸福,并能加强一个良好政…府的基础的宗教。在此,我向你们保证,在我所能控制的区域,我所拥有的力量将在任何时候用任何手段全力保卫它,因为我非常确信,倘若没有宗教的社会就象一艘没有指南针的船,导致文明的欧洲沦为人间地狱,会让善良人们变成残暴恶魔的帮凶……”
  安德鲁这番有目的的谈话,显然是针对巴黎市政厅在十天前于革…命广场上公开处决了多位不宣誓主教和教士的一种政治姿态。之前身在兰斯的独…裁者对于发生在巴黎各种不幸事件,一直都是“异常忧虑”、“很是不安”、或是“非常遗憾”的外交式表态,但此次的声明则要强硬了很多。
  ……
  就在3万俄军左路军在奥日什镇一带逍遥快活时,勒费弗尔和东布罗夫斯基所属部队已悄悄从小镇的南北两翼迂回包抄过来。在此之前,这6万法军已在当地向导指引下,于东欧平原的泥泞道路和茂密森林沟壑,还有危险的沼泽边缘艰难跋涉了两天一夜。
  尽管战前反复考察过地形地形,但勒费弗尔和他的参谋长絮歇依然低估了雨季道路的艰难程度。大部队在穿越沼泽密布的森林时确实耽搁了很多时间,幸好拥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波兰民众将拯救他们的部队从泥潭中解救了出来。
  这些爱国者全力以赴,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粗绳、马匹、双手与口号。男人使劲们推着炮车的大轮子,妇女们带来了伏特加给士兵们鼓气,并在空地上燃起了堆堆大火,供冻得瑟瑟发抖的法国士兵取暖。最终在夜幕降临时,第四军的所有参战部队都赶在战斗时刻之前,进入了他们各自的作战位置。
  位于距离奥日什镇5公里外,一座环绕于茂密白杨林间,废弃多年的公墓里,勒费弗尔将军将整个身体蜷缩在带羊绒的将官大氅里面。此时的他正背靠在一座墓碑上小憩一会儿。但很快,这位法军指挥官醒了过来,那是俄国佬的歌声实在太吵也太难听了,居然将安德鲁统帅创作的“玛格丽特”改为“喀秋莎”,把“向法兰西女人告别”变成了“向斯拉夫女人告别” ……即便是相距数公里之外,俄国人的“乌拉声”也能将躺在坟墓里的人搞得不安神。
  当勒费弗尔再度起身时,他已经发现直属警卫团的士兵大都已醒了过来,相互间吃着干粮或是喝着热饮。一旁的副官见到长官睁开了眼,殷勤递来一杯香喷喷的热可可取暖。不得不说,东欧平原的寒风比起大香槟地区要冷多了。
  等到一大杯热可可下肚,勒费弗尔浑身充满了精神。他掏出了怀表,确定了时间已是夜里8时30分,距离进攻时间还有最后1个半小时的时间。
  为了让官兵喝上咖啡与可可,安德鲁甚至下令将但泽港口的咖啡豆全部封存,作为军资尽数运到前线供应20万浴血奋战的法国与波兰士兵。在经历过三次法普战争之后,原本是小布尔乔亚们最爱的咖啡同样成为法国官兵的日常标配。尤其是参谋军官们,那些夜猫子大都依靠咖啡来维系高负荷的繁重工作。
  自从安德鲁支持贝尔蒂埃与沙恩霍斯特对法军总参谋部实施的一系列改造过后,法国…军队中各级参谋官的地位、待遇与重要性得以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军中对参谋军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也更为专业,更为全面。
  在安德鲁看来,前线的高明指挥官可以是野路子出身,再后天加以培训,诸如马塞纳和莫罗等人;但出色的参谋官必须,也只能是毕业于科班,他们需要接受标准化、正规化、职业化的战争教育与军事训练。由于战事频繁,贝尔蒂埃与沙恩霍斯特还开办了行军学校,随时随地的为军队培养数量庞大的作战参谋。
  作为最基本素质之一,各级参谋都要依照军事长官的要求迅速而准确的预演出战斗经过图。除此之外,侦察参谋还要会画兵要地志图、敌情配置图;通信参谋要能画出通信枢纽和配置图;而炮兵与工兵参谋要根据情报,画出各师各团火炮连队与防御阵地的配置图。
  地形是敌我决定作战行动的基础,所以判读地图属于参谋官的另一项基本素质。在行军参谋学校中,参谋人员对到过的地方的地形要记得很熟,对没有到过的地方的地形,凡是和部队作战有关地区的战役、战术要地,重要的城镇、乡村,对军事行动有重要意义的山脉、河流、道路、桥梁、港口等等,以及它们的关系、位置,还有地图上的比例尺、标高、座标、各种地形、地物符号等等,都需要参谋们烂熟于胸,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参谋们的所有武器不仅仅是那根红蓝铅笔、橡皮、军事地图和标准的作图尺规。等到战斗开始时,他们在很多时候也将出现于炮火硝烟的前线战场。
  在总参谋长贝尔蒂埃,作战部长沙恩霍斯特(兼东方方面军参谋长)之后,一直作为参谋官担当的絮歇上校,其个人能力最受安德鲁统帅的器重。在第二次法普战争之后,絮歇上校被任命为第四军的副参谋长(参谋长空缺)。
  这项任命是安德鲁统帅应第四军军长勒费弗尔将军的请求为签署的调令。在其后,絮歇上校也肩负着法军右路军的实际参谋长一职。一周前,絮歇还亲自指挥在塞伊内镇全歼俄军一个哥萨克骑兵团的战斗。
  也是因为这份战功,加之他之前的功绩,年仅24岁的絮歇上校被安德鲁统帅授予准将军衔(战时),正式成为第四军的参谋长,也是目前兰斯法军序列中最年轻的将军。然而不久之后,这项将军晋升记录很快就会被达武改写。
  大约9点左右,来自东布罗夫斯基将军的传令兵带来了消息,法属波兰第二军各部也于晚上7点左右全部抵达预定的战斗位置。至于打响围歼俄军的第一枪,将由勒费弗尔将军的第四军首先执行。此役,法属波兰第二军只是配合第四军作战,事实上,仅有三分之一的波兰军队将参加奥日什镇里的战斗。
  夜里10点过后,离奥日什镇的城堡里,俄国高级军官们的宴会依然继续中。当他们为自己的胜利而频频举杯时,突然,宴会厅的一扇窗户被炸飞了,餐桌上照明的多枝吊灯也被炸成碎片,纷纷落在那群魂不附体,惊骇万分的宾客头上,毫无疑问,这属于一枚法军发射的12磅炮弹引起了这场恐慌。
  一刻钟前,法军第四军前锋潜伏到距离敌方哨所的不足30米的距离,继而发动了进攻,数十门马拉火炮紧紧跟随着步兵。紧接着,炮轰阵阵如惊雷,枪击声声如暴雨,整个小镇的三个方向同时遭到了法国与波兰军队的袭击。
  在惊慌失措的叫喊声中,俄国的将军们你推我挤,乱成一团,一窝蜂似地向门口涌去,弃城逃走。第四军的几个营从花园方向攀登而上,攻入了山上的城堡。列普宁和他的将校军官们在一片混乱中仓皇逃命,竭力整顿四下慌乱的军队,试图在奥日什镇的东面找到一个可以稳定防线的阵地,继而展开反击。
  然而,正当他们顺着林荫大道向下逃窜时,迎面撞上了急步冲来的两个法国步兵团。几轮齐射过后,无心恋战的俄国人溃不成军,列普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逃脱开来。可在他的身后,他的几位将领,甚至他的副官或被生擒活捉,或被当场击毙。
  这时,虽然夜幕笼罩着大地,但镇子里所有的街道和阵地上,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混战仍在激烈进行。在深夜时分,在卫兵的拼死护送下,俄国指挥官终于在小镇的东南方找到了他的一个较完整的步兵师,以及3个严重不满员的哥萨克骑兵团。
  20分钟后,尽管不明敌情,但列普宁依然在匆促间下令麾下的步骑兵向法国人实施有限度的反击。其目的不在于彻底击退法军,而是想要解救被围在小镇里的半数俄军。由于俄国人突袭中的慌乱撤退中,损失了大部分火炮,加之波兰第二军一部已从北面杀来,俄军招架不住4万多法国…军队和波兰军队的反复冲杀。
  ……


第379章 奥日什…卢瑟攻防战(3)
  “该死的法国佬,居然效仿北美野蛮人实施如此卑劣的偷袭。我发誓,这是一场没有绅士精神的战争!”在俄军临时指挥所,一座失去半截屋顶的二楼房间里,气急败坏的列普宁将军挥舞双臂,冲着法国士兵坚守的阵地不停破口大骂。
  当年,列普宁在波兰王位继承人战争中,曾率领俄军与时任法军上校杜穆里埃指挥的法波联军在克拉科夫以南交战过。那可是一场堂堂正正的欧洲骑士战争,尽管6千俄军付出了三分之一的惨重代价,但最终赢得了胜利。
  等到战斗结束时,战败的杜穆里埃送给普列宁一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赐予的佩剑,而惺惺相惜的俄国将军回赠了法军上校一套东方瓷器(缴获波兰贵族的)。在俄军的战场公报中,甚至没有承认杜穆里埃和他名下的8百名支援波兰的法军官兵为战俘,而是好吃好喝的招待这些法国佬,并一路遣送到波西米亚境内,让他们经由奥地利与北意大利地区返回到法国本土。
  显然,普列宁太老了,不仅是年纪与身体上的衰老,更多的是战争思想的陈旧和保守。从1790年开始香槟混成团开始,兰斯法军就在安德鲁和贝尔蒂埃的引导之下,在战略与战术层面抛弃了那种温情脉脉的贵族交战思想。
  法军统帅部反复强调的是所有战斗都必须以“成功歼灭敌军,打赢战争”为首要前提条件。所谓的骑士与绅士精神,那仅限于战斗之后,作为胜利者的法军指挥官在清扫战场时才会下令实施。
  从深夜开始,突袭成功的法军第四军各部便依照各级参谋官的战前既定部署,士兵们凭借兵力优势与强大火力,一个街道接着一个街道的把俄国人的前线部队往后驱赶,因而一步又一步地赢得了地盘。
  等到凌晨1时许,4万法波联军已击溃了所有阻击之敌,正准备从四面包抄过来,继而将奥日什镇里的所有俄军围住,继而加以围歼。
  在进行了最后一波徒劳无益的攻势之后,见到大势已去的俄军指挥官列普宁将军随即下令全军放弃攻势,他随手指定了一个叫穆拉维约夫的俄军少校参谋官,由他指挥一支少量部队实施殿后,拼死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其他的军官则跟随列普宁将军务必赶在法波联军合拢包围圈之前,全力向东突围到38公里外的埃乌克市,并与俄中路军,即鲁缅采夫元帅率领的5万主力部队汇合。
  1小时之后,第四军的一支轻骑兵部队团追到小镇外的两公里,围歼了殿后的这一小股俄军,还俘获了受伤昏死的穆拉维约夫少校。
  不久,勒费弗尔将军下令第四军停止追击俄国人的行动。因为这之后将是法属波兰第二军接下来的阻击任务;至于第四军将继续围剿困守奥日什镇,已被俄军指挥官遗弃在镇子里的1万多游兵散勇。
  一直持续到黎明,昔日安宁祥和的奥日什镇的几乎每一座房屋都变成了鏖战的血腥战场。由于法国人的突袭战斗进行得如此迅猛,使得原本就缺乏效率的俄军指挥变得错杂混乱,以至于很多喝得酩酊大醉的俄国士兵在极度慌乱之中跑错了己方阵地,居然糊里糊涂的挤到与法国士兵或是波兰士兵的同一个队列中,继而沦为俘虏;更多的是俄国士兵在睡梦中被枪炮声与喊杀声惊醒时,大家都找不到自己的武器,而有武器的士兵同样也找不到分发弹药的上级军官。
  这是一项俄军部队中很是奇怪的战斗条例,即除了执勤哨兵、巡逻兵与各路骑兵外,大部分步兵的弹药是由团营军官在临战前予以分配。其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省费用,那是俄国…军队从未效仿西欧各国…军队那般阔气。以至于苏沃洛夫元帅无可奈何的高喊一句“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那般看似激动人心,实则是拿己方士兵的身体去消磨敌方弹药的战斗口号。
  另一时空,纵观18与19世纪的军团一级的法俄两军交战记录中,俄国人一直处于胜少败多的状况,即便是取得的胜利,几乎都是苏沃洛夫元帅远征瑞士与北意大利取得的,其间也不乏属于拿俄国士兵生命填满弹坑的惨胜。
  然而也不得不承认,俄国人是一类非常奇怪的生物。当他们在无能指挥官的带领下,成建制与法军作战时,通常会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糟糕,战斗力低下。
  在奥日什镇夜晚的战斗中,一个整编的俄国步兵师在数百名骑兵的配合下,攻击两个法国步兵团把守的临时阵地,居然在长达30分钟的时间里,仅仅向前推进了两百米不到。最后,攻击无果的俄国人不得不撤离战场,继而向东逃窜。
  等到被困在小镇中的俄国士兵为自己生死而战时,他们表现得异常英勇,尽管很多人手中没有武器或弹药,但他们依然高举刺刀,拿起棍棒与砖石,奋不顾身的冲击法军的严密队列。
  与此同时,俄国士兵的疯狂反扑下,镇子里的几个阵地也几得几失。在冲天的火光下,战斗相互交错进行,枪炮声与喊杀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拂晓过后。
  清晨6时,奥日什镇上的杀戮已经结束了,法军成为毫无疑问的胜利者。但所有参战士兵依然枕戈待旦,严阵以待,那是俄国人临死前的反扑太过于疯狂,使得恼羞成怒的法军指挥官不得不派出工兵连队,使用炸弹(地雷)炸毁墙壁,甚至是放火烧房的方式,迫使敌人自行暴露出来。
  等到了战斗的最后阶段,第四军官兵已经被授权杀死一切不愿意双膝跪倒在地的俄国士兵,哪怕他们一个个赤手空拳站立面前,也会被法军无情射杀。事实上,农奴出身的俄国士兵听不懂法语,除非是有俄军官带队。
  当然,战争中伤亡最大的永远是平民。
  尽管一周前,驻防奥日什镇的一个步兵旅在故意放弃该镇时,曾提前让随军波兰籍向导动员镇上及其周边村庄的上万名波兰居民向西迁徙到后方,以躲避即将到来的战火,但依然有半数的原住民拒绝了放弃他们的可爱家园。
  在经过一整夜的战斗之后,此时此刻,展现在勒费弗尔将军面前的奥日什镇尽是一片萧瑟凄凉,遍地尸骨,满目废墟。为了减轻小镇居民遭受的灾难,勒费弗尔将军已经下令将从俄军那里缴获金币的半数都分发给了该镇的不幸居民。
  在战斗结束之后,最忙碌的或许就是军乐队。这些军中音乐家们一大清早就在小镇广场上演奏各种胜利乐曲。军乐在缅怀不幸阵亡战友的同时,更多在于鼓舞远离家乡上千公里的法国官兵,让他们从激昂雄壮的军乐中感受到作为战争胜利者的无上荣耀与使命感。
  在一切乐曲中,身为军人的勒费弗尔同样喜爱军乐,也就是那首配有咚咚鼓声,节奏分明的军乐曲,这是最能反映其戎马生涯中最美好日子的主题歌。等到这位指挥官检阅那个成功阻击万余俄军反攻长达半小时的英勇步兵团时,士兵们高昂着头颅,合着军乐队演奏的节拍,兴奋的唱起了他们自己的战歌。
  在步兵旅领头的是一名至少年过五旬的老兵,据说他曾参加过七年战争与波兰王位继承人战争。于是在老兵的指挥下,大家演唱了一首第四军官兵人人皆知的歌曲:“
  子弹要穿透敌人的胸膛,
  咚咚咚,咚咚,瞄准,射击。
  子弹要穿透敌人的胸膛,
  我们乐得心花怒放!”
  ……
  在沿途官兵的歌声、欢呼声与波兰居民的祝福声中,这位和蔼可亲的法军指挥官穿过沾染了鲜血的瓦砾,登上通往城堡的坡道,进入了这座惨遭战火摧毁的美丽城堡。由于夜间的鏖战,奥日什镇的城堡一直处于硝烟弥漫中。从城堡高耸的塔楼之上,勒费弗尔可以俯视城镇附近小河流经的一片平原。
  透过那一片雾色朦胧的地平线远端,勒费弗尔已经收到最新战报的消息,波兰第二军主力已在12公里外的卢瑟镇上阻击了从奥日什镇突围的俄军左路军残部。此时,依照副官在数分钟传来的消息,3万俄军仅有半数官兵侥幸逃出第四军的包围圈;留在小镇的俄军士兵战死(含重伤)者高达9千,投降与被俘的俄军士兵不足6千人。若非战斗需要而使得勒费弗尔故意放水,法军第四军事实上可以留下更多,甚至是围歼俄国的左路军。
  与此同时,法军第四军与波兰第二军也同样付出了高达3千多人的伤亡代价,单单阵亡数字就超过8百人。需要说明的是,法军的大部分伤亡都在清剿俄军滞留小镇内的游兵散勇的战斗过程中产生的。
  基于此,勒费弗尔将军对于奥日什镇战斗并不是很满意。毕竟,这是凭借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兵力和火力占尽了优势情况下,发动针对敌军的突袭行动。
  战后,勒费弗尔将军在写给东方方面军司令部与安德鲁统帅的报告中,详细描述了俄军指挥官法愚蠢无能与瞎指挥的同时,反复提及了俄军士兵的勇敢与奉献精神;此外,这位法军第四军的军长还刻意强调说,法国士兵比较缺乏城镇巷战的日常演练。在奥日什镇的后期清剿行动中,在面对处于绝对劣势俄国人的绝地反扑时,士兵们居然显得畏手畏脚,另外部分中下级军官也犯下巷战经验不足的短板。
  事实上,城市巷战对于历史上的所有军队而言,一直都是难以克服的大问题。尤其是在缺乏高爆…炸…弹的黑火药战争状况下。
  ……


第380章 奥日什…卢瑟攻防战(4)
  毫无疑问,蒙塞将军指挥的东方方面军之所以选择奥日什到卢瑟(或称为克卢瑟)一线作为决战地点,就是依照俄军的作战部署而定的。
  首先第一点,就是绝不在俄国人想要的战场上进行一场大决战。
  从埃乌克到奥古斯图夫一线的道路桥梁便利,非常适合俄国人在东欧平原侦查、进攻和撤退;却不适合法军的战略预备队形成对俄国…军队的包围圈。当蒙塞、沙恩霍斯特等人希望统帅部延长东方战事时,安德鲁在欣然接受东方方面军的请求之后,也要求他们力求围歼俄国主力,继而将战火烧到涅曼河和立陶宛地区。
  其次,克卢瑟凭借天险看似固若金汤,它的三面方向由河流、湖泊和大片原始森林为屏障,第四面属于一片沼泽,仅有一条堤道与外界相通。克卢瑟到埃乌克从地图上看,是一个被湖泊环绕的不规则椭圆形,仅有少数出口。
  此时此刻,鲁缅采夫元帅和他的5万俄军主力部队正待在相距克卢瑟仅有20公里的埃乌克,以及约50公里的奥古斯图夫一带。
  尽管鲁缅采夫元帅为了他本人的仕途,毫无廉耻的将自己的参谋长苏沃洛夫“出卖”给了沙皇保罗一世,但俄国老元帅的作战思想依然保留了苏沃洛夫倡导的某些原则,除了竭力保证补给线的安全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具有火力优势的法国人吸引到己方预设的战场,而不希望主动进攻法军的防御阵地。
  尽管这位俄军司令官和他将官参谋们并不太清楚苏沃洛夫元帅所描述法军的各式新装备,诸如臂板信号机、安德鲁大炮、铁丝网和击发枪的具体效能,但法国…军队能轻轻轻松的三次击败曾是欧陆第一军事强国普鲁士的事实,使得这位俄军最高指挥官绝不敢掉以轻心。
  基于此,唯有法军在奥日什战斗中间隙攻下克卢瑟要塞,继而堵住列普宁所部的突围线路,那就能死死困住从奥日什镇逃离的1万多俄军。更为关键的,将迫使鲁缅采夫的俄军主力不得不放弃原有的作战计划,离开己方的防御阵地,为了救援处于包围的友军而着头皮来攻打法军阵地,继而落入法军精心设置的陷阱。
  依照方面军的作战安排,波兰第二军必须在奥日什战斗打响之后,迅速攻占克卢瑟,并就地组织东西两个方向的防御。在未来24小时到72小时之间,波兰人必须抵抗普列宁的残部和鲁缅采夫的主力俄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发动的进攻,并为继续东进的法军第四军消灭普列宁残部创造最佳的时机;
  此外,担当战略预备队的布律纳将军的第五军,马塞纳将军的第八军将在克卢瑟要塞战斗打响之后的36小时之内,从希尼亚尔德维湖与罗希湖之间(今波兰皮萨河镇附近),向东北与东南两个方向迂回到40公里左右的克卢瑟与埃乌克之间狭窄区域的南北两端,将5万俄军主力包围起来;
  与此同时,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指挥的法属波军第三军将在波兰爱国者的配合下直接绕到俄军后方,收复兵力空虚的埃乌克与奥古斯图夫一线,切断俄军补给线,封堵其败逃后路,继而与友军一道围歼埃乌克以西的整个俄国主力。
  整个作战部署是方面军司令官蒙塞提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