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猛虎王朝(猛虎)-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力镇守的城池,等若没有围墙和大门的房子,可以轻松占领。
跟剿灭巴维尔辖下的自由军团主力相比,黑巖城的重要性远远不及前者。即使别亚未能攻占黑巖城,如若在与敌军主力的会战中失败,那么黑巖城迟早还是要失守。而此役要是获胜,一举扫平叛军,夺回黑巖城也只是时间问题。故而,对于黑巖城的失守,兹波林并没有太在意,相反,他倒是从对手的佈置中找到可趁之机。
因为只摆得出一桌筵席的酒菜,却来了三桌食客,巴维尔和别亚不得不临时改换酒宴地点,希冀调动客人的脚步,令其依次前来,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把他们灌醉放倒。
不曾想,兹波林同样看穿了这一点,三桌客人还是摩肩接踵,一同赴宴,要把酒菜吃个精光。
情愿走慢点,也比摔跤跌倒要好得多,控制速度才能保证所有人都赶得上进餐时间!本次行军,兹波林做了精心筹划,非常注意行进节奏和兵力间距。除了乔伊赛被蒙在鼓里,让其正常行军外,其他部队的行进速度都做了调整。
伊萨率领包括铁卫纵队在内的主力骑兵跟在乔伊赛的先锋骑队身后行进。 素以精锐着称的塞尔骑兵,有意放缓速度,竟然落后了苏来尔前锋骑队将近十公里距离。不过这样一来,他们与身后步兵集群间的行程,却也得以保持在十公里左右的距离。兹波林和普内尔所统辖的大部队可以急行军,在两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赶上骑兵。
训练有素、久历廝杀的塞尔步兵,被勒令轻装赶路,以急行军方式日夜兼程,以尽力跟上骑队的马步。经过三日三夜的奔劳,七万五千步兵仅落后了骑兵主力部队十公里的距离。
除以上三支沿着白杨大道堂然行军外,尚有两支万骑队,分东西两路,与乔伊赛的前锋部队隔开约莫十五公里的距离,悄悄地潜伏而行。这两支骑队一左一右,把苏来尔盟友夹在中间,形成三条平行纵线,三军齐头并进。
把所有的明行和暗进的队伍都加计在内,本次行军的联军,呈一个不连续的三叉戟形状,向青衣镇挺进。
潜伏而行的两支万骑队,不仅避开了自由军团斥候队的侦察区域,而且连先锋官乔伊赛都瞒过了,只有兹波林、普内尔和伊萨等塞尔高级军官知晓。
苏来尔人并不知道,除了本军之外,尚有两根戟刃,与自己平行着朝敌军突刺而去!
“真不知道,咱们的鬍鬚公主什么时候能与盗匪们不期而遇哩!”
普内尔咧嘴一笑,从衣襟里掏出怀錶。
时针正指向上午九点。
第十九集 第七章
数日前曾在鸡鸣镇遥相对望的两军,今天又在青衣镇前的原野上聚首重逢。
天边,一抹阴云缓缓飘来。
地上,两队人马静静的对峙。
空旷的平原上死一般寂静。
然而这种战前的静谧犹如集聚了全身力量将要扑出的猛兽,给人以巨大的压力,拉扯着双方将士本已绷紧的神经。
庞大的敌军挡在路上,乔伊赛当然不敢发动进攻,他一面赶忙派人向身后的伊萨告急,一面命令骑队结阵防禦。
几天来,乔伊赛多次要求伊萨跟上自己的部队,但对方总是以种种借口推辞,并以骑兵总指挥官的身份和军界老前辈的资格,命令乔伊赛照常行军,不得延误行程,否则军法从事。
到现在,乔伊赛方才醒悟过来,兹波林说的敌军主力在黑巖城,路上只有小股敌人骚扰,苏来尔人正好可以展现自己的勇武等等话语,都是无耻的谎言。
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借巴维尔之手,发泄个人的怨恨,把盟友当作喂饲敌军的肉饵,让塞尔人踏着自己的屍体摘取胜利女神的桂冠!
望着严阵以待的敌军,心头遭受着愤懑与恐惧的双重夹击,苏来尔王子蜷缩在马背上,身体像打摆子那样颤动,只凭藉两手紧揪马辔,才没让自己摔下马去。
主将根本没有心思指挥战斗,但苏来尔王国却为他们的王子殿下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副官同行。猛然与以逸待劳的敌方大军遭遇,苏来尔骑手在副官的呵斥下,在距离敌军约莫六百米处的地方,迅速组成一个防禦型的圆阵。
虽然没有经历过艰苦战争的考验,但有“仪仗队”之称的苏来尔王子亲卫骑兵们,在没有外来干扰下,变阵还是非常快速的。骑手们佈成一个四环的同心圆,最内环处,五百精锐枪骑,把瑟瑟发抖的王子包在中心。
幸好,尽管乔伊赛和苏来尔骑兵都吓得够呛,但拦腰挡道的独眼龙,同样没有开战的意愿。
自由军团雄厚的兵力当然可以一举歼灭面前的这一万苏来尔人,但好不容易结好的战阵,也会因此而乱成一团。塞尔主力骑兵未到,过早地与敌人开战,显然对后续作战不利。故而巴维尔命令全军继续稳守,不得自行出击。
然而,主帅的意志只有得到部下的严厉执行,方才能发挥出战略战术的威力。而这,却恰是欠缺正规会战经验的自由军团战士们的弱点所在。
当期盼已久的敌军终于出现在面前时,自由军团的战士们也停止了议论和喧嚣,睁大眼睛遥视前方那一大片披着铁甲的战马,以及马背上身穿天蓝色镶着金边盔甲的敌军骑手。
一万苏来尔骑兵,在平原上摆开阵形,占地面积不比四五万步兵少,架势倒也不弱。平素不是躲在暗处窥探,就是倚靠人多势众围攻,义军战士们尚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平视如此众多的敌军。
首回碰到这种场面的自由军团将士们,开始变得有些躁动不安,看到前面的敌军出现,心儿就像系着皮带的猎狗望见一头野兽那样鼓噪起来,砰砰地在胸腔里乱蹦乱窜。
大多数人急促地呼吸着,身上的铠甲彷彿变紧了,勒得全身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只有巴维尔、乌丁、也迅、梅萨、瑞奇等极少数曾跟随丹西征战四方,经历过大军对垒廝杀的老战士能保持严肃而冷酷的面容,知道前面的任务是多么的沉重和可怕。
战前的焦虑,在炙灼着每一个人的神经。这是一场比战争还要令人难熬的精神考验。
一旦置身沙场,作了第一次砍杀后,士兵们除了砍杀就不会再考虑任何事情,但像这种战前的僵持,让士兵有充分的时间去感受去思考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恐怖。
无数的心里活动,开始涌上心头;各种非理性的冲动,在脑海中激荡。 除非久经战阵的老兵或训练有素的部队,否则难以承受这种重压。
大多数人都涌起赶快上前杀敌的冲动,何况,眼前的敌人明显少于本军,局面跟过去游击战士们以多欺少的群殴老套路完全相符。
但这种念头的产生,不是勇敢,相反的,却是怯懦的逃避。
老兵们经受得住这种折磨,平息心头的怒涛,坚定地等待最有利的战机来临。而未曾有过这种经验的人,却只想赶快上前迎敌,让暴戾的屠杀占据心神,以摆脱眼前这无法承受的心理重压。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苏来尔人强作镇静的时候,他们面前十几倍的敌军却比他们还要紧张难耐,简直有些度日如年。诚如兹波林战前所算计的那样,把苏来尔人摆到前锋位置,就等于在几十万条愚蠢而缺乏训练的家犬面前扔下一块肥肉、一根骨头,反让叛军自乱阵脚。
不,面前这个圆形的苏来尔骑阵,就像一枚大铜钱,抛掷在嗷嗷待哺的乞丐面前,给他以无法拒绝的诱惑。又像一块大磨盘,给他们沉甸甸无法承受的重负,又压擦着战士们的神经,要把他们的自控力碾成粉末!
自由军团的将士们,两眼充血、面容紧绷扭曲,把武器攥得极紧,好像要把它们捏出水来一般。
不,这不是剑柄、矛桿里流出的水,而是战士们自己手心上冒出的汗!
这场神经战对峙了将近十分钟左右,猛的,从自由军团右翼扑出一支部队,嗷叫着冲向苏来尔骑阵!
“他奶奶的!奥兹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混蛋!”指挥高台上的独眼龙气得暴跳如雷:“赶快把他们截回来!”
脾气暴躁的屠夫奥兹,不仅控制不住下面人的求战要求,反而自己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冷战局面,擅自带人发起攻击!
在这一侧的卡文和奥兹都未曾指挥过正规会战,缺少战将的巴维尔特地在这一翼设置两名指挥官,掌控的兵力也是最少的一支,可这里还是出事!
受巴维尔之令,中军本阵跑出一支百人中队,力图在不守军令的右翼部队与敌人接触之前把他们劝回军阵。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战前气氛下、在这种传导失灵的指挥体系下,反倒更加坏事。
当他们冲出去的时候,周围的中军本阵将士们误以为战斗开始打响了,一些中队长、大队长也带着队伍冲出阵地,闹哄哄地扑向敌军!
这一下,局面变得混乱而不可控制了。
受思维惯性的影响,看到前面的队伍跑向前方,眼前腾出一大片空地,后面的部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也迈步前进。一支队伍动了,往往就带动身后的其他队伍跟着启动。
彷彿一只魔鬼之手在恶意地驱动,让严密的自由军团军阵产生了多米洛骨牌般的连锁反应,对南部主战场有决定性意义的,着名的青衣镇战役就这样在莫名其妙中打响了。
右翼和中军扑出去的部队已经跟苏来尔骑阵发生了猛烈的碰撞,两军混战在一起,只有左翼在曾有过惨痛教训的乌丁的严密看管下,尚保持着纪律,巍然不动。
局面已经失控,战争像脱淼囊奥硪谎辉侔粗富庸伲前醋约旱谋灸茉谛卸
巴维尔心理很清楚,出现这种危险的局面,就如面对汹涌氾滥的洪水一样,惟有疏导而不可死着心眼去拦阻,否则只能让混乱的形势更加不可收拾。只有顺应这股本能冲动,才能慢慢地将野马套上绳套,加以驯服,让指挥权和控制权重归自己的掌控。
故而尽管他很不情愿,但还是命令中军留两万人,左军、右军各留一万五千人,驻守原来的阵地,其他六万部队全部向前突进,进攻苏来尔人。
巴维尔临时改变战略的意图在于,趁敌人主力骑队未到的短暂时间,迅速以人海战术淹没和消灭苏来尔前锋骑队,然后马上返回有利阵地驻防。
这一计划应该说还是有希望实现的,因为苏来尔人虽然训练有素,但作战经验同样缺乏,不知道如何适时地进行复杂的战阵转换,在汹涌扑来的六倍自由军团将士的进攻下,圆环的最外层已经变成了一片混战的格局。
混战是对士兵素质要求最低的一种战斗方式,目前训练程度下的自由军团,非常欢迎这种类型的战斗。 它不需要什么技巧,就是一个劲地砍砍砍。
它也不需要指挥官操什么闲心搞换形变阵等战术动作,哪一方的人更多、哪一方的士气更高、哪一方更不怕死,哪一方就自然而然地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苏来尔人的大圆阵变成了一个吸收生命的大漩涡,一口搅拌着血肉的大圆锅。
无主的战马在乱冲乱撞,骑兵和步兵砍杀击砸、搂抱扭打,战线犬牙交错,人肉、马肉,人血、马血混着泥浆和野草,煮成一锅暗红色的肉粥。
痛苦的呻吟、惨烈的尖嚎,恍若地狱之门洞开,跑出无数恶鬼在嘶叫;剑矛相击、刀斧互斫,钢铁的撞击声刺得耳膜发痛;咚咚的鼓声和呜呜的号角声点缀其间,共同交织成一片可怕的轰鸣。
自由军团将士仗着六倍的人数优势蜂拥而上,像贪婪的狗熊一样撕扯、啃噬眼前的苏来尔大肉饼。苏来尔人则拚死抵抗,拖长覆亡的时间,等待援军前来解围。
就像剥洋葱皮一样,苏来尔圆环阵被缓慢地一层一层地剥落,吞进自由军团的肚腹内。
为了存活,苏来尔人也在困兽犹斗,一边收缩,一边反击对手。
两军除了面前的敌人外,双方都在与时间作战,看谁能坚持、谁更有毅力。
两个圆环已经被咬碎,两层洋葱皮已经被剥掉,只要冲破第三层圆环,尊贵的乔伊赛王子就会裸露在卑贱的农民军的矛尖和刀锋之下。
围攻部队欢叫着踩在敌人和自己人的屍身上,继续朝第三层圆环防线发起冲击……
巴维尔也偷偷地松了口气,刚才皱得像苦瓜般的老脸,此刻也开始舒缓起来。
不过,当他的独目从紧张残酷的战场上挪开,转向远方的地平线时,全身就像电击般猛然一颤!
白杨大道上的尽头,出现了一桿绣有硕大独角兽图像的军旗……
大旗后面,攒动的马头影影绰绰……
伊萨率领的塞尔人主力骑兵赶到了!
此刻,时针指向十点三十五分。
“那人是谁?”
一直呆望着市政厅正门的拱顶和雕花圆柱出神的罗嘉斯,突然手指下方。
摩那狄凑到窗前,隐约见到一个体态伟岸的商人装束的人,转进一条巷子,消失在主街的拐角。
大会期间,市政厅前的主道及其周围街巷,都被惊雷佣兵团彻底封锁,隔绝交通,不许行人车队穿越。
罗嘉斯等人也是很早就订下旅馆床位,提前进驻,待在旅馆里不出门,才得以能够获得这么个隐秘而近距离的窥察场所。然而这个人,却能于此刻在主街上自由穿梭来往,显然有些古怪。
“没看清楚。”摩那狄皱起眉头:“认不出来。”
“或许是我多疑了。”罗嘉斯回身给自己倒杯奶茶:“不过虽然隔了这么远,看到他的模样,我还是能感觉到此人身上那股阴戾之气,给人以不祥之感。”
“哦?”摩那狄有些犯难,在商贾云集的圣杰西城,想查出某个面貌不清的客商之来历,犹如大海捞针一般。
罗嘉斯啜几口奶茶,不再言语,返身又踱到窗边……
伊萨心里不能不佩服兹波林的调度和计算。
巴维尔和别亚毒辣阴狠,随机应变,指挥作战灵活而不失严谨缜密,依稀有名将的风范和气度,假以时日,成为名将也在意料之中。
然而,这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令独眼龙忽视了他手下那支军队的素质,自不量力地作出蛇吞象的举动——与本军正面会战。
这是一个典型的军不配其帅的例子。军与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强大的军队被无能的统帅指挥,就像让一只绵羊来领导一群狮子,迟早会把部队带入绝境和亡途。
同样,统帅的战略战术再精妙,如果部队能力太差,也只能面对沙场空自嗟叹。
深悉敌我双方特点的兹波林,以最简单、最明瞭的方式直击对手要害——跟自由军团比试基本功。
摆到前锋位置的苏来尔骑队则既是诱饵,又是试金石。现在,它已经检验出了结果,自由军团在这场试探中得到的成绩是——不及格!
伊萨指挥骑兵的年头比独眼龙巴维尔的年龄还要长,面对眼前这种形势,他几乎无须思考就知道如何应对。
这种局面对老骑将来说,真是太习以为常了,凭藉着手下纪律严明、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精锐骑兵,直接冲击,就能把前面那群闹哄哄倚多为胜的乌合之众碾成齑粉!
伊萨手里令旗前挥,刚刚抵达战场的三万塞尔铁骑,马不停蹄地立刻发起冲锋!
平原上的开阔地形,本就是骑兵纵横驰突的宝地,而伊萨更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竟然毫不客气地把全部兵力一次性投入战场,发起令人惊叹的全面猛攻。
塞尔骑兵同样早已见惯此等场面。
连年的征战把他们训练成铁石心肠的职业刽子手,战场上一次次尘土和鲜血的洗浴,早将他们身上软弱的人性涤荡乾净,而战胜后肆意的奸淫掳掠,更让他们异化成残忍无情的战争机器。
职业性的冷静和银白如雪的盔甲,把每一个塞尔骑兵都彷彿变成一座冰雕。一座不带半点感情,既没有恐惧也没有热情的邪恶冰雕。
他们粗砺的脸庞镇定而沉着,冷酷的目光平视前方,死亡的恐惧早被置之度外,心里只念着一个声音——尽快碾碎眼前的敌军,然后肆无忌惮地释放自己内心最原始的欲望!
三万座这样的冰雕,组成了一片巨大的令人透心发凉的冰原。
在冰原上长有一片茂密的黑色森林,那是无数枝耸立在马背上的奇长铁矛。
没有呐喊、没有喧嚣,也听不见军号。累月经年在一起战斗,每个塞尔骑手对自己的位置和作战任务都已经非常熟悉。
一面面飘舞的战旗,默默地引导全军挺进,指挥官的军刀无声地出鞘,刀锋映耀着刺目的阳光,指示身后战士们冲击的方向。
除了马蹄隆隆的践踏声和大地沉闷的呻吟声外,三万人的大军即便在冲锋中也寂然无声,听不到其他的任何杂音。
这真是一支可怕的军队!
他们像冰人一样冷静、冷酷和冷血,又带着黑森林恐怖的死亡气息,如同要吞噬一切的茫茫黑夜……
黑白分明的军阵,如同雪崩一般向自由军团席卷过来,无形的杀气瀰漫扩散,给人无法形容的巨大震慑和压迫。
在这样的威势面前,不是久历兵锋、坚毅卓绝的老兵,很难避免未战先败、一触即溃的命运。
本次战役,巴维尔的情绪就如潮汐一般起落跌宕。此刻,刚刚好转的心情,又从悬崖上直坠谷底。
奥兹的不冷静引得全军不得不将战线向南平移而脱离预设的阵地,把一点微弱的地利丢失殆尽。
好像算准了本军的动向一般,包围圈内的苏来尔人尚未啃乾净,伊萨的主力骑兵就已经赶到,并立时发起全线冲锋。
此时,愚蠢的冲动和过早发动进攻,终于引来了可怕的后果。
在光秃秃毫无掩护的平原上,无险可据,面对骑兵的强力冲击,内有心腹之患、外有援敌猛攻,已投入的这六万步兵估计连立足都困难。
更可怕的是,左右两侧鸟群惊飞、风尘翕张,显然是有骑队从这两个方向进行包抄。
“全军各部人马,前进迎敌!”巴维尔拔剑前指。
身不由己之下,自由军团的巨大军阵再度向前平移。
六万主力部队离开阵地,咆哮着朝战场扑去,而身后的四万预备部队则接管了他们原来的位置,扼守各处防线。
于今之际,凭藉雄厚的兵力,使用人海战术,是挽回颓势、扭转局面的唯一办法。
第十九集 第八章
一道道金色洪流再次向前涌动,彙入前方金色的海洋。
新加入战场的自由军团战士们,把围住蓝色苏来尔礁石的兵海加宽加阔一倍,然而可怕的塞尔冰原和黑森林,也已经猛烈地撞了过来!
战马健硕的四腿有节奏地蜷缩、伸展、蜷缩、伸展,每一纵都有数米之远。 几万匹这样的烈马同时奋蹄撒野,把大地砸得地动山摇。
宽阔的白杨大道上,棉絮似的烟尘飞扬飘舞,追逐着马蹄。
无路可走的翠绿原野上,泥块、沙粒和草叶飞溅着搅腾在一起,茂盛的青草和半人高的麦苗一片片地倒伏在地。坚硬的蹄铁,强行践出一条又一条宽阔的土路,把绿野刮出一道又一道粗粗的伤痕。
距离敌五十步开外时,像是有一只威力惊人的无形大手在抹过冰原,竖于其上的黑森林哗啦啦地落下,笔直挺立的树干一排接一排地被扫倒在冰面上。塞尔骑手们齐刷刷地放平刺枪,紧夹腋下,锐利枪尖直指敌阵!
在他们的对面,自由军团的周边重步兵方阵,在急得满头大汗的各级指挥官怒吼和呵斥声中,刚刚跑入作战位置。
弓弩部队开始拉引弓弦,扳动机括。
狂风扑面而来,弩矢带着强劲的气流掠过耳际,眼前晃动着敌人惊惶的面容。
无穷无尽的箭枝像毒蛇的芯子一样吐动,密集的投枪成一个扇面在骑手头顶上淒厉地呼啸鸣叫。箭矢和弩枝噗噗地穿透甲片的缝隙,紮入胸口、刺进咽喉,击打在铠甲钢硬的弧面,叮咚作响。
不幸中箭的人,在马鞍上不停的跃动,发出嘶哑的叫声,像是双手拥抱蓝天,仰头摔下马去。
塞尔骑手此刻当然无法顾及身边战友的安危。他们低下身子,俯抱马首,狂踢马刺,惟有腋下的刺枪依然水平端持着,纹丝不动。
顶着冰雹般的投枪和擦身而过的箭弩,一队队的塞尔骑兵,如一股股飓风,相继沖进了自由军团的战阵。
临时变阵的自由军团重步兵方阵,慌乱间布出一片高低不平的 “荆棘丛”,被塞尔骑队卷起的飓风刮得东倒西歪。
冷峻老练的塞尔骑手,像一群闯进了玉米地的狗熊那样横冲直撞,用刺枪、重剑和斫斧肆意收割造物主辛苦创作的累累果实,把丛生的荆棘地削平砍倒,化成一马平川。
温热的血像一条条汩汩流动的小溪,在大地上蜿蜒淌洋,然后再被马蹄和军靴踩踏成暗红的泥浆……
即使在战斗中,塞尔骑兵依旧缄默无言,保持着冰山般的冷酷,只是在发力砍倒敌兵时,才间或发出一两声呐喊。银色的铠甲发射出灼目的亮光,黑黝黝的兵器在空中划出一道道致命的弧线,无数根血线在空中交错彪溅,编织成一片红红的血瀑。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职业杀人机器、这样一群军事技术炉火纯青的魔鬼,直令人胆寒齿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