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午后)-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郑朗也让传言弄怕了,刻意选择在二月时季,府江瘴气还没有生起的时间,将大家带到瘴气地带,传言传得狠,无人居住,树林稠密,但水资源绝对很丰富。诸人有些害怕,郑朗带头进去。看到郑朗进去,诸人才战战兢兢走进去,余靖也犹邓豫了大半天才进去的。

虽是二月,还是让农民们用树棍划着草皮,有蛇出没了,因为无人居住,成了爬虫动物的天堂,其中还有一些颜色鲜艳的蛇蛛。也没有那么恐怖,不过时不时会出现一些,避免有人受伤为妙。然后砍出一条隔离带,这绝对要说清楚,虽多是常青植物,也要注意,防止整个山林着火。开始将木柴散于地面,特别是那些潮湿腐烂的地方,堆得厚厚的,开始焚烧。花了两三天,整理出很大片地区,又趁着地面光滑的时候,用牛翻耕暴晒。一边指挥一边让大家学习。

先回去后用此法整理各个瘴疠区域,若还能看到所谓的瘴气,明年再授一法,那只能强行花本钱改变土壤环境,将毒物逼走,改变土质。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也未必有多少酋首回去做。其实改变的还是另一样大家想不到的东西,心态!根源依然是疟疾。

又将战战兢兢的大伙领出这片惊悚地带,郑朗继续说道:“侬智高暴虐岭南,在座诸位有许多人深受其害,为防这种现象再次发生,一是朝廷以后多加戒备,二也要你们自己,毕竟京城的禁兵对南方不适应,因此陛下诏书一户三丁以上者抽一丁为保甲,免其所有税务,冬闲时随大部训练,偶尔配合朝廷揖盗,或者参与镇压暴乱。但朝廷也对其做出适当的津贴。”

实际就是保甲法与后来宋朝南方土兵役法的融合版。在这时候说出来,皆能接受的,不配合也强行征走土兵了。不如索性配合,还能换取一个高姿态。

郑朗又拿起一根羽毛,也就是孔雀的尾巴毛,岭南南方多有人家养殖,当鸡养的,交趾更多,说道:“这样的一根翠羽在京师要值几十文钱,艳丽的能值几百文,但我却看到有人将它当拉圾扔掉,为何?不知道它的价值。为什么不知道,商旅不兴。还有我所说的吉贝布,有的地方一匹上等吉贝布仅换回几十个瓷盆子,可这种瓷盆子一只在中原仅值几文钱,贵者不过几十文钱。为何?”

惯性思维,几乎同时答道:“商旅不兴。”

“中的也,为什么商旅不兴,乃是因为你们中间许多峒寨喜贩卖奴隶,包括过往行商的商人也屡屡抓获,这种情况,让商旅如何能兴?但能得几何?一个奴隶不过几贯钱,而稍大一点的黎蛮峒一年能产几千根翠羽,仅是这个利润就有上百缗,几百缗钱,值多少奴隶?我仅举一例,可见你们的损失有多沉重。因此,朝廷下诏书,禁止各部不得私自贩卖奴隶,诸位同意否?”

也可以说,朝廷给了你们诸多的好处,你们也要回报一下是吧,偏偏换一种说法,虽是命令,还是为了他们着想的。事实也是如此,继续保持着种种野蛮落后的风俗,无论怎么治理,这里依然会落后。不过郑朗也怕激起更多的麻烦,不敢提出什么废除奴隶制,部曲制,直接跃到封建时代。虽有人犹豫不决,还是勉强地答应,要看,真带来诸多好处,肯定会配合的,若没有好处,还是天高皇帝远,谁怕谁啊。是郑朗,又说了这么多暖人心的措施,否则早就将郑朗嘘下台。

郑朗又说道:“诸多措施,皆是从无到有,你们也要听从朝廷安排,有为难的地方找朝廷,找各地知县,知州,若不服,请到桂州来找某。某做得不好,直接上书朝廷。”

这说得更含糊,听从朝廷安排什么?

郑朗根本就没有说。

先将这个坑埋下去,首先就是税务,岭南税务十分混乱,有重税区,特别是汉人居住地带,有轻税区,熟蛮区域,有免税区,生蛮地带,不但免税,反而有赏赐。不过后者也未必有好处,因为与先进文明脱轨,生活过得很苦,越是偏僻拉拢安抚的地方,越是贫困。

这才是现在真实的岭南,其他羁縻地区亦是如此。

养成桀骜不驯的性格,又是贫苦,能不骚扰他处管辖区?

这个必须要统一的,即便来的各个酋首税务情况也不相同,但经过融合,又有弟子前来求学,必然产生疑问,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办法,朝廷不去主动强求。既解决了,又不会产生太多的矛盾。但还不行,只有一法,武力了。

还有移民的问题,两广地区普遍地广人稀,例如封州,若大的一个州,不足两千户。仅与一些县城城区百姓相比。大批的汉人迁移过来,更利于这一带的统治与王化,这才是根本之策。也比较容易,江南西路、两浙与福建路人口皆是很稠密,土地紧张,又同样是南方,以前不愿意移民,一是朝廷没人组织,二是安全得不到保障,即便如此,也多从福建路有大批百姓迁移到广州潮州一带。只要做得不过份,有足够的土地可供安顿,但若是用商议的口吻直接说出来,这些人又以为吃了亏,反而不配合。

模糊地说了,但说得不清不楚。

皆大欢喜地离去,将各户百姓当作宝贝领回各寨各峒,但这件事也只有郑朗,其他人没有这个威信,未必能使他们相信。恐怕郑朗过后,宋朝也不会派这样的重臣前来岭南。

还有更多的事务,修路,兴修水利,整个两广除了少数官员有责任感外,几乎没有象样的水利工程。以及灵渠扩建,移民,这些都要放在来年。得让大家看到,原来是如此,一亩地可种出好几石粮食,才能产生更高的兴趣,才能主动配合。

郑朗将情况一一写了奏折向朝廷禀报。

庞籍松了一口气,不急,朝廷能等得起,你急俺才急呢,荆湖南路那边要钱,岭南再大批的要钱,仗还在继续打,将士要赏赐抚恤,俺日子没法过了。阿弥陀佛,老天保佑,今年可别出现什么大灾大害。

大批的畲蛮还没有到,这不仅关系到广东南路的治理,还有盐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最好能说服他们。但陆续的又有一些寨主峒主到达,有好处了,皆想来讨要。

郑朗有意将他们冷落,找我可以,等上巳节。

大多数能团结在手中,郑朗便有了底气,不能全面为敌,但可以局部为敌。适度的软,也要适度的硬。

让郑朗感到有些意外的是一些商人陆续到了桂州向他拜见。

果然是逐利而行,看到南方在大肆修建道路,郑朗亲自下了两广,侬智高被迅速平定,仅一役,管是谁打的,即便是狄青打了,狄青不也在岭南么?于是一些商人前来看能不能象太平州与杭州那样,捞一点好处。这是整个两广路,无论面积或者人口不知道是杭州的多少倍。况且郑朗在泾渭路一边打战一边还搞了一个市易,两广路能不治?

也欢迎,不过还是那句话,上巳节。

同时小心地处理着各州府的事务,未来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但能让人嗅到空中那缕缕春天希望的气息。

上巳节也快到了,郑朗从州衙回家,忽然一怔,一个美艳的少妇正在与月儿说话。郑朗怔忡地问:“你怎么来了?”

少妇伸了伸腰,慵懒地说:“妾是嫁不掉了,只好来南方,看看郑相公能不能看在故人面子上,让妾做一点小生意,赚一点养老费。”

第六百五十七章 眼儿媚

什么养老费啊,郑朗根本就不相信。仅是平安监一年的分红,以及朝廷的薪俸与赏赐,没移一家子就躺在金山银山上了,除非没移皆山想住蔡京的宅子,行夏竦的豪华马车,狎小宋的名妓,吃喝在樊楼。

当然,败起来也快,若是没移皆山父子吃喝嫖赌,样样俱全,再好的家底子也会败光,但似乎并没有听到他一家有谁有这些不良嗜好。

也不当真,月儿又坐在边上,郑朗只是低头喝茶,随你怎么说。

“郑相公,妾不是开玩笑啊,去年一次爹爹就给了族人两万多缗钱用度。”没移氏继续用娇脆的声音说道。在京城呆久了,居然说得一口标准的宋朝官话。

“你真想经商?”郑朗抬起头。

“是啊,妾听闻京城有一些商人南下,随郑相公而来,妾反正呆在京城也无聊,带着一些钱帛也南下了,看能不能学习做一些小生意。”

“明月妹妹,我也跟你一道做。”

“好啊,好啊。”两个女子牵手了。

郑朗很萌,大半天说道:“月儿,你也缺少养老费?”

要昏了,一个是年收入五六万缗的郑家,一个是一年还不知有多少收入的樊家,还要做生意?

月儿知道说错了话,吐了吐舌头。

不过月儿终究单纯了,不是崔娴,若是崔娴在此,便能察觉没移氏醉婆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也。又不知道没移氏给月儿灌了什么迷魂药,明月妹妹都喊了出来。

郑朗装聋作哑,问:“没移娘子。”

“没移明月。”

“……”

简单一句对答,让月儿隐隐感到不对劲,但对丈夫相信,况且没移氏虽艳丽无方,然那个身份摆在哪里,丈夫不可能不知道轻重,故没有往哪方面想。

郑朗咽了一口气,说:“真要做生意?”

俺也不喊你没移明月,也不喊你没移娘子,这成了吧。

“是啊。”

“真做生意,南方不适合你。”

“为何?”

郑朗耐心做了解释。

两广如今什么都缺,包括技术,好的官员,教育,开化,最重要缺商人。无商不活,商人虽然逐利而行,让人憎恨,可因为商人的来往贩运,却是盘活地区经济最重要的途径。

两广实际有许多有特色的土特产,一些产品不亚于中原的名牌产品,一是没有组织起来,形成群体效应,二是各部一些野蛮掳掠过往客户的做法,道路不兴,一些过于夸大的恐怖传说,使商人望而却步。

解决好了,便藏着巨大的商机,毕竟两广有四百多万百姓,其中大半处在闭寨环境当中,放在整个两广,地广人稀,占宋朝六分之一强的面积(此时两广路包括部分越南、贵州与云南土地,最少占六分之一),人口却不到二十分之一。但大半地区商业不兴,即便是大半,也超过了开封人口数量,是杭州与苏州、润州、湖州、江宁这几个特大州府的人口总和。况且这么大面积,蕴藏着多少物产。

这是其一。

其二便是茶叶,两广粮食种植业落后,茶叶种植业同样落后,甚至还从内陆地区将茶叶向两广运输,实际后世许多地区都是优良的茶园,例如桂州灵川一带丘陵地区,此时畲蛮人居住的贫瘠山区。这时蛮人刀耕火种,一个山一个山的烧,烧完几个山种几个山,明年再到下几个山。不知道林木的稀罕,不知道这么多面积土地,若是在福建路与江东路会有多珍贵。只要给当地蛮族一些稍许的礼物,就可以得到他们默认,在这些丘陵上经营种植业,木材,果树,茶叶。大户赚了钱,反过来也改善了蛮人生活条件。但千万不能使强硬手段,不能为一些小钱,与蛮人发生激烈矛盾,那很麻烦的。

这些话正是郑朗要对诸多南下商人要说的话。

不用多长久,一旦到了明后年,正式规划时,必将规范税务,轻徭薄敛。想重征都不可能,也不敢。

加上面积广大,只要与蛮人打好交道,再有官府的配合,同样有着巨大的商机。

其三便是蔗糖。

来到桂州后,郑朗就命令从番禺调来最好的甘蔗,请工匠过来制糖,比他想像的要糟糕。确实,虽是传言过份,但可能因为种植不当,或者蔗种没有进化改良,制出的糖不及四川与两浙糖,连江东糖也不及之。然也不是一无是处,而且胜在产量高,依然有利可图。有一句话郑朗没有说,在他记忆当中,两广蔗才是未来中国的主流,什么遂宁蔗、江浙蔗,与之相比,全是浮云,仅能当零食嚼的。只要改进蔗种与种植方法,最简单的一点,想要甘蔗甜,最重要的施饼肥。

粪肥都没人往庄稼里施,还有饼肥?

两广蔗糖才有真正发展空间。因此鼓励一些商人在这里种植甘蔗,另外将设立两个蔗糖监,一个广州,一在桂州。

蔗糖监是联合开发,与没移氏有什么关系?

其他的生意都要深入到蛮族各部,没移氏一个弱女子去干嘛?况且没移家又没有多少行商的经验,也许有,利用边境之势,与宋朝做过一些走私生意,可那是在西北,非是在南方。

权贵,有权就贵,没移皆山算是权贵,可这个权贵很尴尬,有几个人真正承认没移皆山是权贵?也许终有一天会成长为真正的权贵。毕竟他将是朝廷对付西夏的一个很好招牌,但需要时间沉淀,现在不行。

要么郑朗不顾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支持……

还有一点也可以,两广以后会出现许多类似江东圩的措施,所以郑朗听到朝廷让田瑜到来,十分开心,不但有诸多水利工程,还有灵渠的扩建,急需要懂水利的官员来两广协助自己。

可这一块郑朗不打算交给各个商贾与大户,自古以来,对土地中国人就充满了渴望,一旦放开,他们利用手中的财富与人脉关系,大肆吞并起来,两广会让他们惹下天大的麻烦。

若没移家族对两广产生兴趣,郑朗是欢迎的,两广以占六分之一的面积,仅拥有不到二十分之一的人口,若将广州拿掉,税务有可能不足五十分之一,但一年国家却需要拿出大笔钱帛来笼络各蛮,这也是朝廷不感兴趣的原因。

老子说杯子虚了容易装纳,但杯子满了,则必盈出。越是这种情况,若有能力,反而更好构图,因此郑朗初出太平州感到开心,到了杭州后反而忧心仲仲。

两广就象一个巨大的杯子,如今才装了一点儿物事,虽这些物事都是有些头痛的物事,只要处理得当,有一个很大的空间装东西。如今投资两广,必将有十倍百倍的回报。

但不适合没移氏来主持。

郑朗一口气将中间道理剖解,没移氏笑盈盈地说:“郑相公,不需担心,妾身刻意带了一些帮手过来,当真让妾前去那些生蛮部族……”

没移氏用手捂着小嘴,做了一个小女怕怕的表情。

郑朗无辄了,对月儿说了一句:“进去替我再煮一壶水。”

将月儿支开,郑朗低声说道:“明天中午,城东北尧山西坡尧庙。”

“郑相公,干嘛……偷偷摸摸的……”没移氏又做了一个夸张的害羞动作。

“……”

第二天,郑朗来得有些晚。上午处理了一件案子,洛容郊区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家境也还可,养有两女两子,其父母犯了郑庄公母亲的毛病,喜幼厌长,长子大了,每天在家中做着沉重的生活,可是父母亲动辄毒打,忍不住顶了一句,结果让父母亲捆绑起来,将一条腿打折。还是好心的邻居将其救下,送到城中一家做豆腐的刘姓亲戚家中。

命大,居然活了,就是腿有些跛,但干活勤快,刘家仅有一女,没有儿子,就将他当成养子收养,渐渐女儿长大成人,虽略有些跛腿,可人老实,长得也不丑,刘家老俩做主,将刘家小娘子嫁给了张家长子。

刘小娘子也不恶,夫妻十分恩爱,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本来相安无事,但另一边惯子不肖,肥田养稗稻。幼子也长大了,无恶不作,家产眼看要败光了,去找两个姐姐麻烦,两个姐夫不好惹,对其不理不睬,吃了几次闭门羹,骂骂咧咧断绝关系。后来又听说大哥日子过得好,便带着几个光棍无赖上门寻事。

刘家也有人,将几个小混混打跑了,张家幼子吃了亏,还是张家长子心软求情,不然当时就能将他打趴下。如同宋朝的政策一样,心软了反而坏事。看到大哥老实,张家幼子回家蛊惑父母上门闹事,俺们老子,你有出息了,得哺养我们。

又是哭又是闹的,张家长子闹得没有办法,将这对宝贝父母亲领回家中,搞糟了,将他家中财产偷偷往老小家搬。刘小娘子看不下去,让丈夫将这对宝贝撵出,要他们没我,要我没他们。就是这样,张家老大也没有撵父母亲走,苦口婆心劝解。然而这对宝贝呢,却借此将这对小夫妻告到县令哪里去了。

县令是一个糊涂县令,只晓得百善孝为先,不问三七二十一,将这对小夫妻笞了一百下,笞完了做榜样,押着游街,想让百姓不能学习他们。受了这个气,刘家小娘子怒极,上吊自杀。妻子一死,张家长子随后也自杀。还没有罢休,张家幼子又借用刘家原来的财产是大哥的名义,强行将刘家老两口与一个外甥撵出去,霸占了财产。

县令是糊涂县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个冤就没办法诉了,但不知道从哪里听到郑朗的一些事迹后,老夫妻二人抱着一个小孩子,从柳州来到桂州喊冤。

郑朗不觉得奇怪,天下大之,无奇不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父母亲也有,比如萧耨斤。摊到这样的父母亲,怎么办呢。

派人下去调查,果如此事。

因此做出判决,张家归还刘家财产,张家幼子黠面流放沙门岛,杀过重,不过也是一个很重的处决,北人南下不宜,南人北上同样不宜,到了烟台,就是沙门岛现在没了酷刑,也有的罪受。张家老俩口重杖一百,以做警告。洛容知县罚铜一百斤,不仅是这个处罚,还要夺其官,但要上报中书省批准。虽有权,也要注意,若滥用,必引起朝堂一些人的不满。

郑朗还据此事写了一个奏折,此事虽小,可有着浓浓的借鉴作用。在家是一家之主,在国是一国之君。主君贤明,恩威兼用,赏罚分明,人臣才能进退有序,国家才能大治。若是主君昏庸,恩威颠倒,赏罚不明,国家必然混乱。那不是出两条人命,而必有亡国之象。

也就是慈与孝的对立,仁与忠的对立,给与予的对立,没有慈,想有孝难,没有仁想得到忠难,没有给想得到予同样很难。但这个慈非是溺爱,仁非是妇人之仁,给非是滥给。

赵祯好一点,不过或多或少犯了软溺滥的毛病。

处理好了,这才来到尧山。

这里乃是后世桂林有名的风景区,不过此时人烟稀少,罕有人迹。春天已深,满山的杜鹃花开得姹紫嫣红,向远处眺望,白云袅袅,在层峦叠嶂里飘荡着,景色十分迷人。

走到半山腰,看到没移氏站在一丛翠竹前。也知道郑朗的为难之处,看到郑朗来了,不说话,向前走,那意思跟妾来吧,还有你那几个侍卫,你自己解决。

郑朗想摇头。

带着侍卫进了尧庙,与几个大和尚说了几句话,让郑肃几人留下,说:“让我一个人静静看看山色。”

过了尧庙,上面罕有人迹,而且桂州也不象其他地区,汉人多,民民也比较纯善,郑肃听从了命令,但还是紧张地看守着山道。

弄得就象做贼一般,继续登山。拐了一个弯,没移氏在一丛茶花下站立。郑朗走过去,没有他人在场,郑朗直接说:“没移明月,你也太胡来了。”

“我也不求名份……”没移氏委屈万分:“妾如此,是你……”

“得,你别说,没移明月,你有没有想过,一旦传扬出去,会引起多大喧哗?”

“所以妾在京城未打扰你,如今你在岭南。”

“岭南也有京官,还好,我的学生去了特磨道,否则以他的古板保守,看到你,必将我的耳朵吵聋不可。”

“那个司马三郎?”

“嗯。”

“他是你的学生,怕什么?”

“皇上做错了事,大臣还要强谏,还要拉龙袍,况且我比他大几岁,在他心中,礼仪远比我这个老师重得多。”

“这是什么道理儿。”

“是我教他的!”

“他也不认识妾身。”

“可天下间有几个女子有你这般美貌。”

没移氏却高兴地笑了起来,这一笑间,容光焕发,仿佛花开了一般,然后盯着花,说:“你只要说了,妾知道分寸。”

没事,我聪明着呢,偶尔偷上几回,比你做得更隐秘!

“……”

“这些茶花好漂亮。”没移氏脸上笑容更胜,这位宰相嘴上说拒绝,实际未拒绝呢,于是盯着花转换话题。

郑朗也看着茶花,以前来过此处,但未细看,果然是几株美丽的茶花,花朵红艳,最妙的地方是花蕊处皆带着一抹紫红,仿佛在红色的花瓣上又认真的涂了胭脂。

没移氏仰起脸,带着无限的妩媚之意,说道:“妾叫它眼儿媚吧。”

真的很象,这一抹紫红确实很象美人妩媚桃红的脸颊。但相比于这些妩媚的茶花,此时没移氏一笑一妩之意,更有媚意。

郑朗终不是柳下惠,美人当前,又不需要负责后果,而且他生育能力低,更不用担心,心忽然激动起来,低声说道:“你才是一个媚女。”

没移氏只是笑,身体凑了凑,一阵山风吹来,清香沁入郑朗肺脾,郑朗看了看寂静的四周,手伸了过去,抓住没移氏柔软的胸脯,将没移氏拥入怀中,手往裙带上伸。

没移氏身体儿一旋,娇声说道:“郑相公,不行,妾身还没有做好准备,更不能野合……”

然后咯咯笑着,向山顶上爬去。

郑朗带着满腔欲火,要绝倒了。



第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

广南路八成以上的产盐是在广州。自日后叫做香港、澳门的海南、金斗盐场开始,一直向内延伸到广州,这个湾口集中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盐场。

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是制盐方式,煮盐,所谓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