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完颜宗贤玩够了,又将赵多富赐予汉人徐还。
几年后,有女子以柔福帝姬的身份逃回南宋。
赵构命老宫女和老宦官察验,都感觉这女子相貌很像,盘问宫中旧事,也能够回答得圆满。
因此,这个赵多富被赵构确认为真,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又为她选择永州防御使高世荣为驸马。
后来,韦贤妃归宋,称真的柔福帝姬刚刚于回宋启程前一年死于五国城,南宋的柔福帝姬为开封尼姑静善冒充,赵构随即下令诛杀静善。
这就是所谓的“真假帝姬案”。
宋人笔记《四朝闻见录》、《随国随笔》和《南渡窃愤续录》认为,这位被杀之静善实际是真的柔福帝姬赵多富,韦贤妃在金国也被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所强占,正好和柔福帝姬共事一夫,韦贤妃回到南宋后,为名声计,才杀柔福帝姬以灭口。
从这两件事上,李衍又有些厌恶韦贤妃。
当然,李衍也能想明白,在靖康之耻那个特殊的大环境下,在赵构一心苟延残喘、偏安一偶、不愿意宣扬自家的丑事引起南宋百姓仇金的大环境下,早已经被惊到了的韦贤妃,为自保,做些伤害别人的事,也勉强可以理解。
想到韦贤妃自保,李衍又想起一事。
据传:
赵构为了给韦贤妃、给他自己遮丑,将韦贤妃的年纪调大了十岁,对外一概说,韦贤妃被金人捉走时已经四十八岁,俨然一老妇,金人又怎么会侮辱一个老妇,所以金人对韦贤妃一直是以礼相待。
抬眼看了韦贤妃一眼,李衍心道:“这还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韦贤妃的年龄跟后世的很多女明星一样,很不太好界定,说她二十岁有人信,说她三十岁也有人信,但李衍敢用自己的脑袋担保,她绝不会超过四十岁。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李衍看着韦贤妃问道:“你多大?”
韦贤妃听言,脸就是一红,然后偷偷看了自己的三个儿媳一眼,之后用比蚊子大不了多少的声音说道:“奴婢元祐五年生人。”
“元祐五年?朕是元祐六年生人,那你应该比朕大一岁,这么说,你今年三十七岁了?”李衍分析道。
韦贤妃小声道:“奴婢生日小,是元祐六年腊月出生,现在三十六岁过一个月。”
李衍听罢,会心一笑,然后道:“你这么年轻。”再然后上下打量了韦贤妃一遍,接着道:“又这么漂亮,那朕纳了你吧,不知你可愿意?”
韦贤妃听言,为李衍按腿的手,当即就是一顿!
所有被李衍纳入后宫的赵宋皇室和宗室之女,起初全都属于宫女,包括现在的郑太后,包括之前的朱琏,韦贤妃自然也不例外。
韦贤妃是从宫女一步一步爬上来的。
那个过程,韦贤妃吃了很多苦,甚至可以说是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熬成了太妃。
而且,这还是因为韦贤妃先有乔贵妃帮助,后来又因为儿子肯卖命,才熬出头的。
如今,一朝又变成了宫女,让韦贤妃非常不适应。
韦贤妃甚至都不知道,她这一个多月没有人伺候的日子是怎过来的。
因此,韦贤妃的内心深处是渴望回到曾经锦衣玉食的生活的。
再者,韦贤妃也不敢惹怒李衍——要知道,李衍一句话,甚至连话都不用说,她就可以生不如死。
但话又说回来,韦贤妃再怎么说也是赵佶的妃子、赵构的母亲,退一步说,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也有矜持的一面。
所以,面对李衍这不遮不挡的一问,韦贤妃只能以沉默应对。
不成想,李衍见状却干脆利落说道:“既然你不反对,那朕今夜就纳了你。”
李衍随后又对刑秉懿、田春罗、姜醉媚道:“还有你们三个,朕今夜也一并纳了。”
刑秉懿听言,一咬牙,然后“噗通”一下跪倒在地,道:“求官家大发慈悲,放我等去与我家大……与我家官人团聚,奴婢必为官家立生祠,求满天神佛保佑官家、保佑大中!”
李衍听言,慢慢坐起,然后回过头看着刑秉懿。
看了好一会,李衍才悠悠地说道:“你知不知道,明日赵构就要登基称帝与朕争夺这天下?”
一听李衍此言,刑秉懿顿时就不吱声了。
很显然,刑秉懿已经知道赵构明日要登基称帝一事。
李衍又看向韦贤妃、田春罗、姜醉媚。
只见,田春罗下意识的躲开了李衍的目光,而韦贤妃和姜醉媚的神情也变得有些不自然。
这李衍如何还能不知,她们必然是全都知道了赵构明日要登基称帝一事?
瞬间!
李衍本已经压下去的邪火,一下子就又涌了上来!
李衍伸出手捏住刑秉懿的下巴,道:“你既然知道赵构要登基称帝、要跟朕争夺这天下,还敢提让朕放你们去跟赵构团聚,放你们去资战,你们是不是觉得朕傻?”
李衍此言一出,韦贤妃、田春罗、姜醉媚顿时就吓得赶紧跪在地上!
刑秉懿有些后悔自己嘴快了,可她不说,李衍今夜就要纳了她,那样她就不能再当皇后了。
有多少女人有机会当皇后?
这基本上是一个女人能爬到的最高的位置。
所以,刑秉懿才没忍住放手一博。
结果,刑秉懿搏输了。
见此,刑秉懿只能跪下,道:“奴……奴婢不敢,奴婢只是想……”
不等刑秉懿的话说完,李衍就悠悠地说道:“你知不知道,朕见你身子重,本想暂时放过你的?”
一听李衍此言,刑秉懿顿时就慌了——她有一个很不好的预感!
果然!
李衍很快就又道:“现在朕决定不放过你了。”
李衍此言一出,小蛮立即带着十几侍寝女官过来,然后七手八脚的将刑秉懿往卧室拖……
韦贤妃、田春罗、姜醉媚见状,赶紧过来护着刑秉懿,结果也被小蛮她们拖进卧室了……
……
第七百零一章 辈分不能乱
……
清晨。
李衍走后。
刑秉懿衣衫不整的坐在床上抹眼泪。
田春罗和姜醉媚也是衣衫不整,脸上也挂着泪。
只有韦贤妃没哭,而且,不仅没哭,韦贤妃还显得极为的明艳动人。
虽然儿子都已经二十岁了,可韦贤妃觉得自己昨夜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
那次,也就是韦贤妃怀上赵构那次,赵佶喝大了,韦贤妃又是捡的乔贵妃的剩,结果才十几下就完了。
换而言之,韦贤妃连男幻女爱是甚么滋味都没体会到,赵佶就交了,然后翻身呼呼大睡。
自那以后,不喜欢韦贤妃又不缺女人的赵佶就再也没碰过韦贤妃。
直到昨晚,一肚子邪火的李衍,好一通蹂躏韦贤妃,让韦贤妃数死还生,才让韦贤妃真正体会到男幻女爱是甚么滋味。
那滋味,让韦贤妃有些后怕,又有些迷恋,以至于,睁开眼之后,韦贤妃不可抑止的回味起来。
可能是喜逢第二春的原因,韦贤妃起床之后,没忍住画了点淡妆。
结果,韦贤妃照着镜子看了看自己,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今天格外的漂亮。
这种情况下,韦贤妃是真哭不出来,哪怕,看见三个儿媳都在哭天抹地,她觉得不哭有些不妥。
最后,韦贤妃只能板着脸,说道:“别再哭了,事已至此,哭又能解决甚么问题?”
刑秉懿听言,将头扭到一边——很明显,她对韦贤妃有怨气。
这也不怪刑秉懿。
昨夜,她们三个好歹挣扎了一下,可韦贤妃却只是象征性的反抗一下,就从了李衍,让她们三个看得有些目瞪口呆。
这也就罢了,刚刚,韦贤妃还又是抹又是画的,哪有一点悲伤?
而她们,是真爱赵构,也是真为昨夜之事而感到悲伤。
这么说吧,要不是有孕在身,刑秉懿都有自我了断为赵构守洁的念头。
这种情况下,刑秉懿自然看不惯韦贤妃。
可韦贤妃又是婆婆,是长辈。
所以,刑秉懿只能将头扭到一边,以此来表现她对韦贤妃的不满。
韦贤妃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爬到太妃之位的,这点事她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更何况刑秉懿表现得又是这么明显?
韦贤妃酝酿了一下情绪,道:“我知道,你们在怪我放荡,可你们没想过,我这样是为了谁?”
刑秉懿听言,把头扭回来,然后不解的看着韦贤妃,田春罗和姜醉媚亦是如此。
见刑秉懿、田春罗、姜醉媚看向自己,韦贤妃略带哽咽道:“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保全你们,保全构儿的六个孩子?”
刑秉懿、田春罗、姜醉媚听言,似有所悟!
韦贤妃抹了抹眼角,然后继续说道:“大宋上百万军队没能抵挡住金军进入汴梁城,打败大宋上百万军队的金军又被中军轻易打败,拥有如此强大军队的李衍,岂是咱们几个弱质女流能招惹的,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刑秉懿道:“死而已,咱们虽然不是大丈夫,亦不畏死。”
田春罗和姜醉媚听言,沉默不语——显然,她们没有刑秉懿的觉悟。
韦贤妃看了田春罗和姜醉媚一眼,说道:“咱们死则死矣,可几个孩子怎么办,还有你腹中的孩子,那有可能是构儿唯一的儿子。”
听了韦贤妃此言,刑秉懿张了张嘴,想要继续嘴硬。
可这话,刑秉懿却怎么都说不出口。
说穿了,刑秉懿根本就不是朱琏那样的贞洁烈妇,如果是,史上她也不会委曲求全在金国活了十几年,受尽屈辱才死。
见刑秉懿的态度有些松懈,韦贤妃又道:“媳妇,这失身之事,非你我所愿,我想构儿应该能理解你我。”
顿了顿,韦贤妃接着道:“再者说,只要你腹中的是男孩,那就是构儿的嫡长子,也有可能是构儿唯一的儿子,谁敢保证你不能成为第二个赵姬?”
刑秉懿听言,心中一动,暗道:“对呀,倘若我能为大王生下一子,兴许能大王还能接受我。”
再想想一直以来赵构对她恩爱有加,刑秉懿越发的觉得此事可行。
刑秉懿很快自我安慰道:“此事又不怨我,是李衍强迫我的,我想大王一定能理解我。”
见刑秉懿似乎已经说服了她自己,韦贤妃又道:“受此磨难的又不仅仅咱们几个,朱皇后,上皇的一众帝姬,皇帝的一众妃嫔,上皇的淑仪金弄玉,上皇的淑容裴月里嫦娥,上皇的淑容陈娇子,上皇的充仪申观音,郓王妃,肃王妃,景王妃,济王妃,济王妃,不全都接受了吗?咱们又有甚么接受不了的?”
说到这,韦贤妃有些入戏道:“这是赵氏整体的劫难,是赵氏男儿无能造成的,咱们只是深宫妇人,国家至此,与咱们有何相干,凭甚么怪罪咱们?”
韦贤妃这话引起了刑秉懿等人的共鸣。
刑秉懿道:“小娘所言极是,我等就听小娘的。”
韦贤妃点点头,道:“咱们当务之急是好好活着,只有活着,才有未来,才有希望。”
想了想,韦贤妃又道:“还有,以后你们不要跟我叫小娘了,叫姐姐,辈分不能乱。”
韦贤妃此言一出,刑秉懿三人全都怔怔的看向韦贤妃。
见此,韦贤妃赶紧补充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咱们不能因为一个称呼,惹怒了李衍,进而牵连了几个孩子。”
韦贤妃这么说,倒也能说得通。
只不过,韦贤妃是不是这么想的,恐怕就只有韦贤妃自己才知道了。
……
“听说了没有,大中皇帝已经纳了康王殿下的母亲?”
“此事我也有所耳闻,只是不知是真还是假。”
“此事若是真的,那康王殿下登基了之后,不就成了儿皇帝?”
“慎言!这种话怎么能乱说呐!”
“怕甚么,现在人人都在说此事,法不责众,难道单单捉我一人不成?”
“就是,你听听,满大街上,谁不在说此事?”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去去去,你若是怕了,休与我等为伍……哎,我还听说,大中皇帝不仅纳了康王殿下的母亲,还纳了康王殿下的妃嫔。”
“岂止,我还听说,大中皇帝还纳了康王殿下的五个女儿。”
“净瞎说,康王殿下才二十岁,就算他十二岁娶妻生子,他的女儿最大也就七八岁,大中皇帝就是再风流好色,也不可能纳五个孩童为妃嫔吧?”
“谁说现在就圆房了,现在只是将名义定下,等她们长大了再圆房。”
“大中皇帝应该不会下作到这种程度吧?”
“这谁又能说得准,古往今来,这种事还少见吗?”
“不错,韩国夫人武顺,不仅跟武则天共侍一夫,还跟自己的女儿贺兰氏共侍一夫,这种事的确常见。”
“姐妹、母女共侍一夫,我信。但这祖孙三代共侍一夫,我可不信。”
“信不信由你,反正,大中皇帝和康王殿下这亲戚是当定了。”
“大中皇帝和康王殿下要真是亲戚就好了,那就不用再打仗了,我受够了这兵荒马乱。”
“哈哈哈……你也太有意思了,别说大中皇帝和康王殿下是这种亲戚,就算他们是亲父子,这仗也得接着打。”
“此话怎讲?”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只要康王殿下今日登基称帝,大中和大宋就是不死不休之局。”
“啊~还得打呀,这何时才是个头啊!”
“彻底分出胜负了,就是头了。”
“诶!”
“哎~你们说,谁能赢?”
“这还用说吗?金军将大宋灭了,中军将金军击败了,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那康王殿下还当甚么皇帝,莫不如认了大中皇帝这个亲,然后两家合一家,天下太平算了。”
“事情哪有你们说的那么简单,这里面的水深了。”
“……”
……
南宋的皇宫中,赵构怎么看他的帽子,怎么觉得它是绿色的,进而不愿意将它戴上。
街上的议论,赵构也有所耳闻,这让他感觉像是吃了一百万只苍蝇般恶心,哪怕他能判断出来,这必是有人故意放出来打压他威望的假消息。
事实上,赵构猜得也不算错。
开封府离应天府虽然不远,但昨晚才发生的事,怎么也不可能这么快就从应天府传到开封府,更不可能传得人尽皆知。
所以,这些消息并不是根据真实消息传过来的,而是走报机密特种军根据需要造得谣。
只不过,巧合的是,走报机密特种军造得谣跟真事撞上了。
而赵构之所以有一肚子气,是因为他觉得这顶绿帽子他早晚得戴。
这让对此无能为力的赵构的心情怎么能好?
康履知道赵构的心情很不好,可登基大典马上就要开始了,再拖下去,吉时就要过了,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小声提醒赵构道:“官家,文武百官已经等候多时了。”
赵构心知,不能再怄气了,否则就该耽误大事了,所以,强忍下恶心,道:“帮联将龙冕戴上。”
康履听言,赶紧将赵构不愿意戴的这顶帽子给赵构扣上,然后陪赵构出去见文武百官。
闲言休赘。
虽然条件比李衍差多了,可该走的程序,赵构一样没落,生怕别人挑出哪不合法。
加冕。
定国号。
宣读诏书。
接受百官朝贺。
大赦天下。
赐封百官。
祭祀活动。
就在赵构即将成为大宋新天子的那一刻,一个不开眼的内侍急匆匆的冲上大殿,道:“陛下,大事不好!”
康履听言,冲过去,随即朝那个内侍挥手就是两巴掌,骂道:“甚么事能比陛下登基还重要,给咱家滚下去!”
那个内侍可能是被康履打蒙了,没有在第一时间领会到康履的意思,道:“伪中大军就快打过来了,这事难道不比陛下登基重要?”
内侍此言一出,全场大哗!
汪伯彦看着内侍,问道:“怎么回事,你快速速讲来!”
内侍道:“前线来报,今日凌晨,伪中大军突然兵分三路向前线发起进攻,亳州军,淮西军,静江军,宁武军,静海军,鄜延军,皆一战即溃,现在,伪中大军正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应天府杀来。”
内侍禀报完,赵构顿时就慌了,随即左右找了好久,才找到宗泽,然后道:“宗爱卿!”
宗泽听言,出列,然后朗声道:“臣在。”
赵构道:“朕任命你为前线总管,速速率领本部人马去迎敌!”
宗泽毫不拖泥带水道:“臣领命!”
言毕,宗泽就下去准备出征了。
宗泽走后,在汪伯彦的建议下,赵构先将登基大典草草办完,定年号“建炎”,成为赵宋的第十位皇帝,然后就和几个重臣躲进密室之中商量对策。
汪伯彦道:“伪中大军这次定是来者不善,官家应早做南下的打算。”
已经来到应天府有几日的李纲,反对道:“陛下刚刚登基,就弃国都而去,如何能服众?依我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莫不如破釜沉舟跟伪中打这一仗,用以为陛下立威。”
黄潜善道:“荒谬!金军都不是伪中的对手,咱们又怎么可能挡得住伪中的大军?”
李纲道:“此言差矣,伪中的军队是能打,可伪中的主力现在正在与金军厮杀,而且,我敢断言,伪中必定要趁此天赐良机收复燕云,所以,来打咱们的军队定然不会太多,我大胆猜一下,其数量绝不会超过十万,而咱们大宋如今有五六十万大军,如何不能一战?”
李纲一来,赵构就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不可谓不重用,所以,李纲真是尽心尽力为南宋、为赵构谋划。
黄潜善道:“你说十万就是十万?万一不是十万呢?退一步说,就算只有十万,那就是咱们能对付的吗?你别忘了,金人南下的部队也只有十万,不照样攻破汴梁城掳走二圣了吗?还有,你没听说吗,亳州军,淮西军,静江军,宁武军,静海军,鄜延军,一触即败。”
李纲道:“那是伪中大军打了咱们一个措手不及,只要咱们上下一心,绝对可以一战。更关键的是,陛下才登基,还立足未稳,应该以一场大胜,来收服民心,收服军心,然后提大军北上,收复失地,迎回二圣?还有,你们别忘了,伪中李衍,也是在登基之日,以大胜立威,这才能有今日之大好局面。”
耿南仲见赵构听了李纲之言似有一战之意,道:“中军在应天府大肆散播谣言,目的为何?还不就是为了逼官家与之决战?官家难道要中中军的计?”
耿南仲这话,一下子就点醒了有心一战的赵构,也让李纲有些无言以对。
事实上,中军之所以散播这个消息,就是想逼宋军决战,进而一劳永逸的解决南宋这个麻烦。
不过——
虽然已经明白了中军的目的,可赵构还是有些不甘心就这么南下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让给李衍,尤其是想到最近传的那些风风雨雨之后,赵构就更不甘心了!
所以,赵构沉默了一会,道:“看看宗泽这仗打得怎么样,然后朕再做最后的决定。”
……
第七百零二章 硬刚?
……
李纲并没有放弃抵抗中军入侵的念头,跟其他人一同下去了之后,李纲找了个机会又独自一人返回来,然后求见赵构。
李纲之所以这么快就到了应天府,完全是赵构催促的结果。
赵构承继赵宋的大统,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稳定人心、稳定当前大不利于赵宋的局面。
因此,赵构必须得找一个能压得住台并且有能力的宰相来帮他。
赵构将他所知道的人想一遍,首先想到的便是,在东京保卫战中打退过金军的李纲。
所以,赵构一连派了五波人马去请李纲来应天府。
后来,赵构听说,李衍也派人去请李纲,立即又追加了三波人马去请李纲。
这才让李纲快马加鞭的赶到应天府。
李纲来到应天府,一见到赵构就放声痛哭。
君臣二人缅怀旧事,唏嘘感叹。
好不容易才止住了悲痛,赵构问李纲:“爱卿,朕怎么做才能重振朝纲、才能安抚百姓?”
李纲早有预案,当即给赵构提了十条意见。
李纲的这十条意见说穿了,其实就是两个核心——第一个,练兵,然后将李衍赶出中原,夺回正统。第二个,练兵,然后北代,迎回徽钦二帝,一雪前耻。
一句话,李纲不愧其名,准备让南宋跟大中和大金两个强国硬刚。
听完李纲的建议,赵构的心一下子就凉了。
赵构满心欢喜地将李纲弄来当宰相,是想让李纲帮他压住台,让天下的臣民将士都听他的,都拿他当皇帝。
可李纲来了之后,却让赵构去送死,还要将赵佶和赵桓弄回来。
这让赵构不禁有些失望,甚至有些后悔将李纲弄来了。
事实上,在南宋的群臣当中,反对李纲做宰相的意见是很大的。
甚至,在李纲还没来的时候,御史中丞颜岐就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也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李纲这个人,很忠直,他就一门心思要打败中军和金军、迎回二圣,谁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