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桧心中一凛,知道,赵构这是要面授他议和的底线了,而这底线,显然是不容易达到的。
  秦桧拜道:“臣洗耳恭听。”
  赵构道:“一、最多只可以大江为界,川陕不能割。”
  这是必然的。
  再割,南宋可就没有多少疆土了。
  而且,陕西有大宋最精锐、最能打的西军,那是南宋的全部希望。
  另外,南宋的海上贸易已经被李衍切断了,赵构和南宋朝廷只能指望富饶的蜀中为南宋提供经济支持。
  可以说,川陕失,则南宋必失——从战略上,也是这种情况,川陕若失,南宋依仗为天险的长江,可就形同虚设了,中军可以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一举攻入江南。
  所以,这真是赵构和南宋所能接受的底线。
  秦桧听言,道:“臣记下了,必定必土不让!”
  赵构又道:“称藩纳贡皆可,但朕绝不认李衍那个恶贼为父!”
  这并不是赵构想多了,而是因为李衍收了赵构之母韦贤妃为妃嫔之后,很多人都管赵构叫“儿皇帝”,有人甚至管赵构叫“李构”,这让赵构感到无比屈辱。
  说实话,这也就是赵构,若是换成别人,是绝忍不下这口无尽恶气的!
  秦桧知道,赵构的心结在哪,也理解赵构,所以,毫不含糊的答应道:“臣就是万死,也绝不让官家受辱!”
  迟疑了好一会,赵构才道:“让李衍那个恶贼放回我赵氏之女……最不济,也要放回朕的母亲,妃嫔,以及女儿,让我们团圆。”
  ……
  秦桧离开皇宫后,一眼就看见在宫门前徘徊的赵明诚。
  与此同时,赵明诚也看到了秦桧,随即赶紧上前,道:“会之,如何,官家可还要夺我官职?”
  秦桧有些恨铁不成钢道:“你怎能顺城而下,还被人捉住把柄?”
  赵明诚老脸一红,吞吞吐吐道:“我……我……那时我以为……”
  秦桧打断赵明诚道:“算了,算了,我也不想听你解释了……你那知府,暂时就不用再想了,我又给你争取了一个差使,这个差使,你若是干好了,我保你能官复原职,就是再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赵明诚一喜,道:“是何差使?”
  秦桧道:“议和大使。”
  “甚么?”
  赵明诚急道:“会之,你怎么能害我啊!”
  自古以来,去议和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哪怕你谈得再好,为自己国家据理力争,过后也会被清算的。
  所以,议和绝对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
  远得不说,就说当初去跟金人谈议和的那些宋官,后来,他们无一例外,全都被北宋那些主战派给清算了,最后几乎全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赵明诚才说秦桧害他。
  秦桧听言,脸一下子就沉了下去,道:“既然德甫兄是这么认为的,那秦桧现在就进去为德甫兄辞了这个差使。”
  言毕,秦桧就往回走。
  赵明诚见状,赶紧一把扯住秦桧的袖子,道:“会之,为兄不是这个意思,为兄知你必是好意,只是议和一事,向来都是吃力不讨好……”
  秦桧其实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
  见赵明诚把话又拉回去了,秦桧道:“德甫兄,不是我说你,你现在还有挑差使的资格吗?你可知,官家本想将你革职发配湖州,若不是我不顾脸面保你,你的政治前途可就全完了!”
  听了秦桧此言,仕途心一向很重的赵明诚,一下子就怂了,在心中自我劝解道:“议和亦是为国为民,如何不能为之?”
  见赵明诚的态度松懈了,秦桧语气一缓,道:“德甫兄,若论学问,我自是不如你的,但若论为官,你可能要照我差上一些。”
  赵明诚拱手道:“会之此言差异,不论学问,还是为官,为兄都不如贤弟,不说旁的,贤弟那手好字,就天下少有人能及,反正为兄是差得远了。”
  秦桧听言,也有些自得,不过,他并没有继续这一话题,而是道:“这时候咱们就不要相互吹捧了,我就是想跟你说,为官,要懂得看风向。”
  赵明诚有些不解道:“风向?”
  秦桧很肯定地说道:“不错,风向,我来问你,德甫兄,你可知,现在大宋是甚么风向?”
  赵明诚想了想,然后轻轻摇了摇头。
  秦桧见此,道:“你啊,连大宋现在是甚么风向都看不出来,怎么能当好官?我来告诉你吧,现在大宋的风向就是议和,不是你我要议和,而是大宋要议和,官家要议和,不议和,大宋将亡矣,所以,咱们主张议和的,不仅是在救国,也是在跟紧官家的脚步,这样为官,怎能不节节高升?”
  赵明诚似有所悟,不过,他嘴上却道:“形势真有如此之坏?”
  秦桧道:“你说呐?现在,咱们大宋是内忧外患,若非如此,以我与李衍那恶贼的滔天之仇,怎会主张议和?”
  赵明诚道:“会之真乃大宋第一忠臣是也,赵明诚不才,愿意听从会之差遣!”——显然,赵明诚已经想明白了,或者说,赵明诚到底还是不愿意自己政治生命就此终结,所以,准备再放手一搏。
  见赵明诚同意去议和了,秦桧也很高兴——秦桧一党毕竟才刚刚开张,因此,现在,秦桧手下能用的人,也真是不多,而去议和,又至关重要,一般人也真是不行,所以,赵明诚答应了,也让秦桧暗松了一口气。
  这时,秦桧才推心置腹道:“德甫兄,你这次去大中议和,正好可以把大姐接回来团聚,免得像我与我家娘子一样,劳燕分飞。”
  正在YY自己东山再起那一刻的赵明诚,听了秦桧此言,神情当即就是一僵!
  ……


第七百二十四章 千人宴
  ……
  与秦桧所想的不一样,赵明诚其实并不想将李清照接回来,甚至是很怕将李清照接回来。
  一直以来,赵明诚在李清照的面前都抬不起头来,严重夫纲不振。
  这也给赵明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比如——
  两人刚成婚不久,赵明诚出外未归,李清照深闺寂寞,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于是作下一首《醉花阴》寄给赵明诚告知赵明诚她自己当时的心情。
  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
  与此同时,赵明诚又想胜之。
  赵明诚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得与词五十首。
  赵明诚将他这五十首词夹杂李清照的词,拿去给友人陆德夫评鉴。
  陆德夫品味过后,说道:“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听罢,神情一下子就夸了下去。
  你道为何?
  原来这“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李清照所作。
  这件事对赵明诚的触动很大!
  一方面,赵明诚更加佩服李清照了。
  另一方面,赵明诚在李清照面前更抬不起头了。
  甚至,赵明诚觉得,他之所以不能生育,也跟李清照有关——因为他在李清照前面连大头都抬不起来,就更别提小头了。
  所以,赵明诚开始躲李清照——经常外出不回家,不带李清照去上任,不带李清照南下,等等……
  退一步说,这要是在从前,也就罢了,大不了,赵明诚还像以前一样将李清照当成菩萨、当成佛供着。
  可现在不行。
  赵明诚太了解李清照了,深知,如果被李清照知道他弃城而逃一事,李清照非得写诗骂他不可。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他赵明诚可就得遗臭万年了。
  而且,赵明诚挺享受他现在过的生活,在他的一众侍妾钦佩的目光下,他每日读读书,饮饮酒,当当官,逍遥又快活。
  所以,赵明诚不想也不敢再将李清照接回来。
  话又说回来,赵明诚其实也懊恼,如果不发生他弃城而逃一事,他就可以继续之前的快乐生活,他多年努力营造的君子形象也不会毁于一旦,现在也不用北上去干那吃力不讨好的议和!
  离开金陵的那一刻,回望金陵,赵明诚感慨万千,想要作诗一首,以抒其此刻懊恼的心情。
  可搜肠刮肚了许久,赵明诚也没能憋出一个字来,最后只能故作豪迈的对随行人员道:“咱们走!”
  ……
  汴梁皇城,后宫之中。
  此刻,李衍正带着自己的全部妃嫔(李衍已经临幸过的和已经被李衍确明纳为自己妃嫔的女人)大搞千人宴庆祝。
  此宴,李衍亲自参与指挥和设计,大有后世年度盛会之味——请原谅李衍,上一世,李衍参加过的最大一次盛宴,就是公司所举行的年会,所以,李衍也只能办到这种程度。
  不过,虽说与后世的一些盛典相比,李衍搞得千人宴,有点Low,可在现在,还还是唬住了很多人。
  从未有过的体验,让几乎所有参与之人都感到新奇不已、开心不已!
  以至于,整个后宫都是喜气洋洋的,不论是妃嫔,还是宫女,大多都是嬉笑妍妍。
  李衍今日之所以这么有兴致,大搞千人宴,是因为大中目前的形势太喜人了,以至于李衍都忍不住要庆祝一番。
  就在昨日,刘锜和韩世忠传回来捷报,在汉儿的策应之下,他们终于收复太原,并顺势北上,准备一举收复河东,然后杀入云地。
  如果说,这个消息还不能让李衍如此的话,那岳飞传回来的捷报,可就让李衍无论如何都掩饰不住自己的心喜了!
  就在刘锜和韩世忠传回来捷报的同时,岳飞也传回来了捷报——他们右路军已经成功收复了平州。
  这里所说的平州,指得可不仅仅是平州,而是平滦营三州。
  这事还得从吴玠说起。
  当初,吴玠准备凭一己之力收复燕云、平州。
  只可惜,吴玠出师不利,碰到了金国第一名将完颜斜也,结果被完颜斜也拦了下来,后来更是被完颜斜也打回了辽东。
  不过,这并不是说,吴玠甚么贡献都没有。
  首先,吴玠成功拖住了燕地、平州金军的主力,而且还逼得完颜斜也从燕地和平州调出了不少兵力。
  其次,当初吴玠除了亲率大军从陆路攻打锦州以外,还派大将李宝从水路攻打营州。
  吴玠攻打锦州一事,不用再说了,因为完颜斜也的阻挡,没能成功。
  可李宝从水路偷袭营州,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因为当时的营州比较空虚,而李宝攻的又比较突然打了营州守军一个措手不及,结果被李宝一举攻下了营州,然后死守营州。
  后来,岳飞率大军北上,收复了易州和涿州之后,打通了与营州的联系。
  岳飞与手下众将和众参谋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先不攻打燕京,而是先取滦州和平州。
  岳飞他们之所以做了这个决定,那是因为打通了平州道之后,辽东和燕地就能勉强连到一起了,关键是届时就可以从水路给右路军补给,不用再从那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的陆路给右路军补给,这样,右路军就可以放心收复燕云了,而且右路军的战略纵深可以大大的拓宽。
  基于这些,夺下易州和涿州之后,右路军以营州为踏板,全力攻打平州和滦州。
  也是右路军的幸运,那时金军的援军还没有到达燕地,加上岳飞派出了王德和李彦仙这两员悍将分别攻打平州和滦州,结果,被右路军一战而下,攻下了平州和滦州。
  而与此同时,王贵和吴革跟李宝走水路奇袭榆关。
  那一战,王贵和吴革连攻了三天三夜打进去了大半人马,才将这天下第一关拿下。
  吴玠得知了此事之后,果断再次出击,亲率大军击穿了完颜斜也留下来阻挡他们东北军(随着大中的地盘变化,原来的梁山西军已经变成了现如今的大中东北军)出辽东的防线,然后一举夺下了锦州。
  换而言之,李衍在北边的地盘,终于能勉强连上了,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
  试问,这种情况下,李衍怎能不高兴,怎能不庆祝?
  ……


第七百二十五章 雷声大雨点小
  ……
  千人宴上,李衍玩嗨了,喝多了。
  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今天李衍是真高兴。
  其实这也难怪。
  虽然中军能打,但北上收复燕云毕竟是两国交战的大事,关乎两个国家的命运,关乎两个民族甚至是数个民族的命运,更关键的是,关系到李衍能不能当稳这个皇帝、当好这个皇帝。
  总之,北上收复燕云这件事极为重要。
  现如今,中军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离收复燕云大大的近了一步,试问,李衍哪能不高兴,哪能不多喝几杯?
  喝到最后,真是喝多了的李衍,嚷嚷道:“今天朕要千人大被同眠,你们谁都不许走!”
  对此,刘慧娘是既好气,又好笑,心道:“一千人,不说荒唐,也根本不现实啊!”
  可李衍是皇帝,说话向来是说一不二,对了,别人得遵从,错了,别人也得遵从,哪怕说得是酒话,也没有人敢劝,包括刘慧娘。
  最后,刘慧娘大胆做主,道:“愿意跟官家去的,就去吧,不愿意跟官家去的,就回吧……你们放心,不管你们做甚么选择,都不用担心,此事,本宫会一肩承担的。”
  言毕,刘慧娘就不理会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选择的一众妃嫔率先离开了——聪明的刘慧娘,愿意担这个责任,但绝对不愿意真的跟李衍唱对台戏,哪怕李衍现在意识不清,更不会干逼着一众妃嫔在她与李衍之间站队的傻事。
  跟刘慧娘一同离开的,还有废宋郑太后。
  从名义上来说,郑太后也是李衍的妃嫔之一,甚至,出于政治上的目的,李衍还给郑太后封了一个‘贵仪’的头衔,所以,郑太后也被叫来参加这次千人宴了。
  出了大庆殿之后,刘慧娘扭头对郑太后道:“让您看笑话了,官家平时不是这个样子的,今日他是太高兴了。”
  郑太后笑道:“可以理解,收复燕云是所有汉人的梦,当初,他只收复了易、涿二州,就大肆庆祝,还破天荒的写下了一篇草书,想要记录下他的丰功伟绩。”
  刘慧娘知道,郑太后说的“他”,指得是赵佶。
  刘慧娘道:“本宫见过那篇草书,就挂在官家的书房中,官家说,那是千古佳作,还说宋上皇的文学素养古今少有。”
  郑太后听罢,沉默不语。
  刘慧娘见状,道:“本宫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称赞那篇草书。”
  郑太后道:“娘娘无需如此,我知娘娘是大肚之人,是不会挖苦我的……我就是在想,也不知道他在北边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吃苦?”
  刘慧娘道:“回头本宫帮您打听一下吧。”
  郑太后谢道:“谢谢娘娘恩典!”
  刘慧娘道:“您教了本宫很多为后之道,于情于理,本宫都该帮您做点甚么。”
  郑太后道:“娘娘您言重了,我只是跟娘娘您分享了一些,我当皇后时的经验。”
  刘慧娘道:“经验最是无价,要不再您再去本宫那里坐坐,官家昨日赏了本宫一些好茶,您帮本宫鉴赏一下,然后再跟本宫说说为后之道?”
  郑太后笑道:“我那里正好有一些今早收集的晨露,最适合泡好茶,我这就叫人去取。”
  言毕,郑太后就打发侍女去取晨露,然后随刘慧娘回了坤宁殿……
  ……
  次日一早。
  卯时一到,李衍准时睁开眼睛,然后就发现自己前后左右全都是女人。
  李衍仔细分辨了一下。
  这是陈丽卿。
  那是扈三娘。
  这是琼英。
  那是方百花。
  这是耶律答里孛。
  那是耶律余里衍。
  这是王艺珍。
  那是小蛮。
  这是得子。
  那是赵元奴。
  这是赵瑚儿。
  那是韦贤妃。
  这个是谁,那个又是谁,怎么好像没见过?
  就在李衍分辨谁是谁的时候,李衍身后的王氏,轻轻爬了起来,同时小声说道:“官家,您醒了?”
  李衍揉了揉还有些疼的脑袋,道:“昨天怎么了?”
  王氏主动爬过来帮李衍按起头来,同时小声说道:“您昨天喝多了,要所有人都侍寝,所以……”
  李衍四下看看,同时在心中大致数了数,发现床上床下所有人加到一起也不到一百,而且大多数还穿着衣服。
  李衍问:“然后呢?”
  王氏道:“皇后娘娘说‘愿意跟官家去的,就去吧,不愿意跟官家去的,就回吧’,皇后娘娘还说‘你们放心,不管你们做甚么选择,都不用担心,此事,本宫会一肩承担的’,说完,皇后娘娘就离开了。”
  李衍不动声色地问道:“你们是愿意留下来的?”
  王氏很想说是,可聪明的她知道,万万不可以在李衍这个白手起家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就快成为千古一帝的人面前说谎,所以,她照实说道:“除了皇后娘娘和另外一个妾不认识的人以外,其她人好像都没有走,她们现在应该还在外面待命,我们这些在房中的,有些是被官家您拉进房中的,有些是主动跟官家您进来的。”
  李衍听罢,脸上才闪过一丝满意之色——李衍对刘慧娘的表现很满意,对自己的一众妃嫔不敢违抗自己的荒唐命令的表现也很满意。
  心情大好之下,又有好奇心驱使,李衍不禁问起王氏:“朕昨夜威武吗?”
  王氏听言,迟疑了一下,然后趴在李衍耳边小声说道:“您昨天喝得太多了。”
  李衍一听,就明白了,敢情自己昨天是白张罗白搞出这么大的阵势了,实际上可能甚么都没干成。
  感觉着王氏那酥软柔滑的身体,再看看满床满地的美人,再再想到昨夜的遗憾,李衍很快就来了兴致,然后转身将王氏按倒在床上……
  在卧房外坐了一宿哈气流星的李师师、程婉儿、花宝燕、李慧乔、萧普贤女、萧贵哥、玉藻前、朱琏、刑秉懿、赵玉盘等大几百人,等到卯时,才终于等到房中有动静传出来。
  不少人都心道:“总算是起了,终于可以回去好好睡一觉了。”
  可很快,房中就又传出了来了她们这些过来人全都熟悉的声音。
  不少困得要命的人心道:“完了,官家昨夜雷声大雨点小,肯定是憋坏了,今天又是周末,不用上早朝,没有两个时辰,我是别想回去睡觉了。”
  还有些人则心想:“一会该不会真叫我们进去参战吧,真会有近千人的大场面?我怎么有点期待呐……”
  ……


第七百二十六章 朕帮你报仇了
  ……
  日上三竿,李衍才起了。
  打发一众困得不行了的妃嫔回去休息,李衍将早上伺候得力的王氏叫来,道:“你很有天分,也很努力,朕很喜欢你,所以想抬举你担任侍寝女官,不知你意下如何?”
  王氏听言,赶紧拜道:“谢官家恩典!”
  李衍将王氏扶起来,道:“在这后宫之中,不用这么多礼,随意点就行,让朕有家的感觉。”
  王氏很会揣摩李衍的意思,当即就放下身段媚媚地说道:“好,官家。”
  李衍哈哈一笑,道:“朕就喜欢你这股骚劲。”
  王氏白了李衍一眼,道:“妾进宫以前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以前妾也是良家妇女,谨守礼法,都怨官家,让妾变成这个样子!”
  李衍一把将王氏拽入怀中,然后让她坐在自己的腿上,道:“哦?这么说,都是朕的错喽?”
  王氏匐在李衍胸前画圈道:“妾以前的丈夫是一个文人,讲究发乎情止乎礼,从不做逾越之事,哪像官家,真坏!”
  李衍笑道:“朕怎么坏了,孟子曰,食色性也。”
  其实,李衍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
  “食色性也”虽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却不是孟子说的,而是告子说的。
  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
  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淫欲都是人的本性。
  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为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关于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而很多像李衍一样不学无术的人,只知道这句话出自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却不知这话并不是孟子所说,进而误以为“食色性也”是孟子说的。
  饱读诗书的王氏,自然知道李衍说错了,可她没有纠正李衍,而是顺着李衍说道:“陛下言之有理,所以妾才变成现在这样。”
  李衍调笑道:“变成哪样?”
  王氏白了李衍一眼,然后扭动着腰身在李衍怀中蹭来蹭去,又主动亲了李衍一口,然后说道:“变成这样。”
  李衍哈哈一笑,道:“若是被你前夫看到你现在这股骚劲,不知道他会是个甚么样的神情?”
  王氏听言,心中一凛!
  她怕李衍吃他前夫的醋,进而讨厌她。
  所以,很有决断的王氏,立马咬牙切齿道:“妾管他甚么神情,若非他不顾及妾和妾的全家逃去南边,妾也不至于进入教坊司险些沦为人尽可夫,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