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
与痛痛快快就接了韦氏给的袋子不同,面对刑秉懿给他的袋子,李构迟疑不已!
李构之所以没接刑秉懿给他的金银珠宝,自然是因为怕这包金银珠宝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侍女见此,道:“你但接无妨,此事我家娘娘已经奏禀给官家知晓了,官家同意我家娘娘接济一下你,而且,这金银珠宝也不是白给你的,我家娘娘用它跟你买一样东西。”
李构听言,问道:“买甚么东西?”
侍女道:“我家娘娘说,你知道是甚么东西。”
“我知道是甚么东西?”李构喃喃道。
侍女见状,又道:“我家娘娘还说,那东西在你手上,没准会为你带来杀身之祸,还是卖给她吧,你们二人也好就此彻底两断。”
侍女这么一说,李构顿时就明白了刑秉懿要跟他买甚么。
当初,李构跟刑秉懿结婚还不到一年,李构就要出使金营。
分别时,邢秉懿把自己的一只耳环摘下来送给李构,说以后你见此环如见妾身。
这只耳环李构一直留着,保存在一个小金盒里。
后来,李构匆匆南逃的时候,连祖宗的神主牌位都扔了,还不忘抱着这个小金盒跑。
可见李构对这只耳环或者说对这只耳环的主人刑秉懿的重视。
然而——
这只耳环,李构无论如何都不能再保留了。
再保留下去,不论是对李构,还是对刑秉懿,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尽管很不舍,可李构还是从怀中摸出了装刑秉懿耳环的小金盒,然后托给侍女,并道:“麻烦您帮我跟刑娘娘说一声,我祝她幸福。”
侍女接过小金盒,道:“我家娘娘当然会幸福,你可知,我家娘娘三年间给官家生了三个儿子,这是何等的宠幸,是别人能比得了的嘛,所以啊,你如果真的曾经爱过我家娘娘,就千万千万不要干蠢事,不要害了我家娘娘!”
说完这话,侍女就将刑秉懿的金银珠宝塞给李构,然后转身离开了。
摸着手中冰冷的珠宝,李构暗悔不已!
早知今日,当初他还不如不顾一切带大军回去救汴梁城、救他的父兄、救他的族人、救刑秉懿和他的妃嫔以及她的五个女儿!
那样的话,他绝不会活得如此窝囊!
只可惜——
这世间并没有后悔药卖!
所以,静静的站了一会之后,李构好言跟一旁的侍女说:“烦请您帮我把这桌佳肴装好,陛下将它赏赐给我了。”
侍女听言,拿来餐盒,将李衍等人吃剩的残羹冷炙全都装上,然后交给李构。
李构接过餐盒,然后拎在手中,跟随押送他的侍卫又回到了软禁他的地方。
这是李构最后一夜被软禁,明天他就将重获“自由”。
……
大统四年,二月中旬。
王彦亲率大军攻破了宋军坚守的最后一个城池,并在巷战中手刃了宋王朝最后的死忠唐重。
川陕地区彻底光复了。
随后,在朝廷的命令下,吴玠亲自坐镇蜀地,王彦坐镇陕西,而张宪则率领大军继续西进,准备收复陇右都护府。
陇右都护府是北宋行政区,宋王朝时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靖康年间因金人入侵、西夏占领西宁、吐蕃人反叛,而被宋王朝废弃。
公平的说,宋王朝废弃陇右都护府,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这陇右,形势相当复杂,西夏、吐蕃、于阗、高昌回鹘将那里围上了,虽然当地的人汉化程度非常高,但向来是,谁强,他们就依附谁,谁强,谁就主政那里。
经过宋神宗到宋徽宗宋王朝数代皇帝数十年的努力,二十来年前,赵佶派王厚、童贯终于完全收复了宕、叠、洮、岷、河、临(熙)六州,使宋王朝幅员增加了两千余里,在青唐政权和宋朝交界的秦州地区,有二十多万吐蕃部落民归附宋朝,唃氏之地,悉数为宋王朝的郡县,将自唐代后期就一直被吐蕃占据的熙、河等六个州重新置于中原政权的治下,终于灭亡了这个相传六代的西北地方政权,完全占领了河湟地区,也让宋王朝得到了一个产马良地。
只可惜,靖康之役爆发,让陇右之地又变成了一个无主之地,残宋、西夏、吐蕃、于阗、高昌回鹘在那里又开始逐鹿。
当初,在宋王朝准备出兵收复陇右之地前,宋神宗朝官员王韶向刚刚即位的宋神宗上呈了一份全面阐述对西夏战略的计划。
在这份被叫做《平戎策》的计划里,王韶为宋朝在西北的百年顽疾开出一剂猛药——想要打败西夏,就必须先占领附近的河湟地区。只有征服了当地的吐蕃部落,才能切断西夏的侧翼。进而一举消灭可恶的党项政权,解除宋朝的西北边患。
由此不难看出,大中朝廷派兵收复陇右之地,其实也是剑指西夏。
……
一个月后,也就是大统四年四月,岳飞命人打造的五千艘能适应洞庭湖水战的战船全部造好,然后下令水陆并进攻打杨幺叛军。
岳飞亲自布阵:分兵封锁湘阴、桥口、益阳、公安、南阳渡等湖区诸要津,令杨沂中率军趋鼎、澧,自上游袭取杨幺、夏诚等寨。
五月,杨沂中至鼎州,先遣降人杨华为间,入寨潜结杨么属下,诱降义军,同时,置寨列舰,实施军事威胁。
六月初,叛军龙阳汛州村大寨首领杨钦领所部三千人及战船出降。
不久,其余大寨首领刘衡、金琮、刘诜、黄佐等亦举寨相继就招。
叛军大部被瓦解,唯杨幺、夏诚仍据寨自固。
杨沂中知湖区地势艰险莫测,且叛军的车船很难对付,遂先遣人开堰闸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诸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滞车船,继以杨钦为向导,率军进围杨幺寨。
杨幺率众突围,力战失利,被俘杀,余众被歼殆尽。
夏诚死守其寨,亦被官军攻破。
至此,钟相、杨幺叛军被完全剿灭,大中彻底完成了初步的大一统。
李衍并没有就此放马南山,而是秘令岳飞:做好攻打大理国的准备。
与此同时,李衍也秘令王伦、石宝、花荣等人,准备全面攻占中南半岛。
九月。
大中动用了一百多万工匠、大几百万民夫(多出来的,是之后王时雍又招募的),花费了十几亿,建造的皇宫终于建好了。
而之前,李衍要建的,从东京通往燕京的铁道,也已经,北面修到了易州,南面修到了黄河边上,专为通火车而修的黄河高架桥也已经快竣工了。
并且,火车已经试运营了好几个月。
在这些前提的基础上,李衍正式提出:明年五月份,也就是大统五年五月份,迁都,将大中的国都从东京迁到燕京。
说是明年五月份迁都,实际上,从李衍的这个迁都命令一下,大中就已经开始迁都了——迁都是一件很繁琐的事,它可不仅仅是搬家,还是将帝国的权力重心转移,因此,所要做的,所要考虑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不可能搞一刀切,至于明年五月份,那是李衍离开东京的日子。
如今,李衍挟大一统之威,谁敢忤逆李衍之意?
更何况,李衍迁都打的口号还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个借口,乃是大中上亿人所坚决支持的。
所以,尽管有很多人因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受损而不愿意迁都,但也不得不捏着鼻子乖乖的迁都……
……
第八百二十章 烧火棍
……
按说,定西军攻打下了川陕线之后,应该让将士们休息一下,不该草草的就出兵攻打陇右地区,毕竟,川陕之战已经打了大半年,定西军的将士们需要好好休整一下。
可许贯忠、朱武等人经过分析之后得出结论:现在出兵陇右地区,应该很轻易就能夺取那里,完成大中对西北地区的战略扩展。
许贯忠、朱武等人这么分析,是有根据的。
目前的陇右地区,残宋、西夏、吐蕃、于阗、高昌回鹘是在那里都打成一锅粥了,可真正主宰陇右地区的其实还是当地势力,也就是残宋势力和当地的吐蕃人。
吐蕃人当然想借宋王朝灭亡的机会收复陇右地区,因此,靖康之役发生不久,陇右的吐蕃人就起来叛变了。
然而,吐蕃人的叛变,却遭到了残宋势力也就是陇右地区的宋西军以及当地的汉人官民的坚决镇压。
残宋势力不坚决镇压,不行——靖康之役后,残宋势力属于被困在了陇右地区,这时候,如果被吐蕃收复了陇右地区,那他们可就连个能去的地方都没有了,没准全都得变成西夏、吐蕃、于阗、高昌回鹘等野蛮人的奴隶。
不过——
残宋势力虽然暂时抑制住了吐蕃人的反叛,但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当初,宋王朝占据陇右地区,每年都要从中原地区向边境运输粮食、军械和日用品,攻陷了蛮族的土地之后还要分拨驻军、修建堡垒、派驻官员,修建堡垒和官署还需要征发民夫、调用厢军,这么说吧,宋王朝占据陇右地区,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是新占地区那微薄的税赋根本不能弥补的,换而言之,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要想占据陇右之地,就必须要有中原王朝当陇右地区残宋势力的后盾,给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而现如今,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被宋王朝给放弃了,跟中原王朝失去了联系,进而也就得不到任何支持,情况自然每况日下,再加上西夏、吐蕃、于阗、高昌回鹘轮番入侵陇右地区,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能好过才怪。
这么说吧,如果大中不接纳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那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就是一群无根的野草,早晚会被其它势力给吞并。
而从王朝更替的潜规则来讲,现在的中原正统王朝大中,有资格接收宋王朝的所有财产,包括陇右地区和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
关键是,双方还有同种同族这个牢固的纽带。
所以,只要中军能夺取被西夏占据的西宁地区,跟残宋势力取得联系,那么,大中很可能废不了多大力气,就能收复陇右地区。
陇右地区,虽说人口稀少、资源也不是太丰富,但它却有其特殊的价值——很大的地域价值。
河西走廊一向是中西交通线的必经之路,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
但其实,河西走廊的具体路线,却是时有变化的。
在宋王朝初年,商队旅人多经灵州自中原赶赴西域,西域的商队旅人也多经灵州来中原。
可等到西夏崛起了之后,这条路线就开始面临着西夏人的威胁——在西夏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之后,西夏不但向过往商旅征收高额过关费用,更放纵军队抄掠逃税的商队。
为了生命安全,商旅不得不在甘州境内就转折向南,经青唐也就是陇右地区前往宋王朝——东西客商被迫选择更南方的青海道作为新的交通路线,陇右地区遂成为东西方的交通枢纽,客商们经过这里奔赴西域或前往宋朝,不但有于阗等西域国家的使者需要经陇右地区前往宋朝,就连西亚和中亚的使者也必须在抵达西域之后改道陇右地区,才能前往宋王朝。
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说的就是,只要大中能得了陇右地区,就可以撇开西夏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如此一来,大中就能切断西夏的财政的大动脉,从在经济上制裁西夏。
更为关键的是,大中得了陇右之后,可以切断西夏的侧翼,进而可以消灭党项政权,彻底解除西北边患。
另外,得了陇右地区以后,还能为大中解决缺战马的难题。
缺乏足够的战马,一直都是困扰中原王朝的难题。
夺回了燕云地区的大中王朝,情况虽然比宋王朝要好一些。
可这还是远远不够大中的需求——金国、西夏及蒙古诸部,也不是傻子,他们怎么会不控制重要战略物资马匹向大中流入?要知道,一旦大中所得的马匹足够多,没准大中就会效仿汉唐杀向草原,到那时,对于这些草原势力而言,没准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说,北边的战马,大中已经指望不上了。
而以游牧经济为主的陇右地区则多出好马。
当初,宋王朝在秦、渭、原、牧、环、庆等边境州郡都设有官方的买马场,还专门设置了折博务和市易务来处理日渐兴旺的宋朝吐蕃贸易,在最巅峰时期,北宋每年都能从陇右地区得良马近两万匹。
如果大中能得陇右地区,那么,大中就可以跟西北地区的草原部落贸易,以后可能就不会再缺战马了。
再有,现在的吐蕃政权,也已经没落了,并且四分五裂,甚至内斗不断,夺下陇右地区以后,还可以找机会收复那里,至少可以让那里成为大中的藩属地区,解决那里的边患。
还有残辽地区。
与历史上不同,因为耶律大石被李衍捉了扔到了中南半岛,以至于原本应该被耶律大石一统的西辽,现在仍处于四分五裂的情况——其东部是北辽残部,中部是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等等一大堆大小不一的部落,而西部是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以及康里部,这些势力相互厮杀争霸,极度混乱。
因此,这里大中也是有机会整合令其变成大中的领土的。
换而言之,只要大中能拿下陇右地区,那大中的扩张空间将大大加深。
至于以前王朝所面临的离中原地区太远的地区鞭长莫及的问题,在已经研发出来了火车的大中王朝这里,已经不是问题,至少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当然了,大中之所以出兵陇右,主要还是为了削弱西夏,以便将来找机会一举灭掉西夏永绝后患,再加上,现在攻取陇右地区并不费力,至少是最省力的时候。
所以,大中朝廷才不顾定西军师老兵疲,让张宪率领十万大军兵出陇右。
张宪率兵西进,第一站就是已经被西夏占据了的西宁。
当初,中夏结盟的时候,西宁还在宋王朝的控制之下并没有被西夏所占,所以,西宁这里并不属于西夏的领土,至少大中没有承认西宁是西夏的。
而现如今,大中王朝灭掉宋王朝,接收了宋王朝的一切,成为中原王朝的正统,强说原本属于宋王朝的西宁是自己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事实上,大中用的也是这个借口。
在中军出兵之前,西夏根本就没想过,大中刚刚收复川陕线,甚至还没等完全收复蜀地,就兵出陇右,更没想到,张宪会令郭浩率领一万骑兵奇袭西宁。
结果,西宁一战而失,中军打开了进入陇右地区的大门……
……
得知西宁被大中夺去了,中军西进开始收复陇右地区,李乾顺赶紧又将李察哥、李仁忠、李仁礼等人找来商量对策。
李仁忠显然已经知道了李乾顺找他的原因,一到,就断言道:“大中西进必然是冲咱们大夏而来!”
李仁礼道:“这还用说嘛,傻子都知道,大中攻取陇右,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咱们大夏,现在的问题是,大中会不会在攻占了陇右之后,直接对咱们大夏发起进攻?”
李仁忠沉吟了一阵,摇摇头,道:“中军这次兵出陇右,应该只是想趁此机会打通陇右,然后截断咱们大夏的主要经济来源。”
李察哥道:“还有在军事上切断咱们大夏的侧翼。”
李仁忠点点头,道:“对,还有切断咱们大夏的侧翼。”然后又道:“不过,大中刚刚才吞并大宋,没有三二年时间,是不可能将大宋完全消化的,再者,大中首要攻占的一定是大理国,那里才是阻断大中发展的楔子,所以,我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只要咱们大夏不惹怒大中,不给大中攻打咱们的借口,短时间内,大中是不会攻打咱们大夏的。”
李仁礼附和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大中这次的战略目标应该只是陇右地区,只要被大中得了陇右地区,大中应该就会暂停西北的战争。”
李乾顺看着地图,道:“大中的战略意图不难猜,问题是,咱们大夏该怎么应对?西宁一战,咱们大夏可是死伤了近万人,总不能当此事没有发生吧?”
李仁礼沉默了一会,道:“古之有被侵略者,不过战与忍而已,今战之不能胜,唯有忍之一途。”
李仁礼此言一出,李察哥和李仁忠全都沉默不语!
不成想,李乾顺却沉声道:“朕想跟吐蕃联手,与中军在陇右打上一仗!”
李乾顺此言一出,李仁忠和李仁礼同时道:“不可!”
李乾顺看着李仁忠和李仁礼,问道:“为何不可?古往今来,和平就没有乞来的,咱们如果不向大中展示一下咱们的武力,大中只会得寸进尺。”
李仁忠和李仁礼对视了一眼,然后由李仁忠先道:“吐蕃早已不是以前强大的吐蕃了,自从吐蕃分为四个王系,吐蕃已经没落了,并且内部矛盾重重,甚至是内斗不断,与这样的吐蕃联军攻打强大的中军,实为不智,况且,咱们大夏在两后时期大伤了元气,虽然经陛下这么多年励精图治恢复了一些元气,可近年来,局势纷乱,咱们夏军东征西战,一直都没能好好发展,如果这时陷入跟大中的长期战争当中,恐有亡国之患。”
李仁礼随后道:“此战一开,赢了甚么都好说,一旦输了,咱们大夏可就算是给了大中开战的借口,以中主强硬的性格,很可能将数年以后才爆发的战争提前引爆。”
李乾顺是真想打这一仗!
大中真是太欺负人了——他们西夏对大中可谓是不断的讨好,大中建国还不到四年时间,他们西夏就已经派使大几十回,单单是给李衍送的美人,就已经有数百个了,结果,大中对他们西夏还是步步紧逼!
更为关键的是,也是一代雄主的李乾顺,清楚的意识到,现在是开战的最佳时机,也有可能是唯一的胜机——现在,大中刚刚吞并宋王朝,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因此,现在正是大中虚弱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只要他们西夏和吐蕃能坚持个一两年,没准就能拖垮大中,进而获得胜利,要知道,李乾顺这可不是空想,而是陇右这里离中原地区实在是太远了,还被西夏和吐蕃夹在中间,中军是能打,但西夏和吐蕃却占尽了地利之势,可以随便袭击大中这长长的供给线,因此,完全有机会打赢这一战,反之,如果被大中消化了宋王朝,再被大中占据陇右断了西夏的经济切断了西夏的侧翼,那就该西夏被大中拖垮了,那时西夏就会彻底成为鱼肉,任凭大中宰割。
在李仁忠和李仁礼等人来之前,李乾顺曾将他的想法跟李察哥说了。
见李仁忠和李仁礼不同意打这一仗,李乾顺看向李察哥,希望李察哥能支撑他打这一仗。
可让李乾顺没想到的是,李察哥沉默了一会之后,竟然道:“我也不同意跟大中开战。”
李乾顺不解的看向李察哥。
李察哥并没有直接说他为甚么不同意,而是先冲门口喊了一声:“将东西拿进来。”
听了李察哥之言,立即有人捧着一根样子很怪的“烧火棍”进来。
那人进来以后,直接将“烧火棍”送到了李乾顺身前。
李乾顺很是不解的拿起“烧火棍”,仔细察看。
在李乾顺察看“烧火棍”的时候,李察哥说道:“这是火枪,中军新装备的利器。西宁之战,咱们大夏的勇士表现得非常英勇无畏,可他们还是被三千手拿火枪、腰别轰天雷的中军将士给击败了……”
随后,李察哥详细的跟李乾顺等人讲述了西宁之战的经过……
……
第八百二十一章 谴责
……
在李察哥的讲述下,李乾顺等人知道了,西宁那一战,他们西夏在西宁城的守军,是被郭浩所率领的一万骑兵奇袭了,并抢了城门杀入城中,可并不是说,他们西夏的军队就一点反抗都没有,相反,他们西夏的军队在第一时间组织巷战,甚至还组织了一支由一万勇士组成的骑兵,企图将郭浩他们打出西宁城去。
然而——
郭浩的奇袭部队中,有三千人装备了火枪!
这三千人以火枪和轰天雷为主要攻击手段,以简易的没良心炮和简易的飞天神雷为压制武器,离近了以后,就与西夏勇士拼刺刀。
这三千火枪兵的这种攻击方式,几乎是所向披靡。
另外,郭浩亲率七千骑兵攻打那些这三千火枪兵无法攻打的地方,并为这三千火枪兵提供弹药支持。
结果,拥有三四万军士,拥有三四万敢战无畏军士的西宁城,就硬生生的被郭浩给夺去了。
讲述完西宁之战的经过之后,李察哥看着李乾顺手上的火枪,又道:“这火枪,射程比弓弩远,威力比弓弩大,关键是,其破甲能力太强了,连铁鹞子身上的重甲都防不住它,而离近了以后,它还可以当作长枪使用,装备上它的中军,根本就不是咱们夏军能敌得过的,这就是我为甚么不同意跟中军开战的原因。”
李乾顺有些不信,道:“这火枪这么厉害?”
李察哥很郑重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有可能比我说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