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当匠神-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省下来用来铺设轨道。
  要致富,先修路。
  甭管这轨道放在后世效率有多低,以后要更换铁轨的时候会多麻烦,这甚至不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就是将眼下的运输问题给解决了,达到当世的极限,木轨到铁轨的过度可不只是做出铁轨就行了,还得能够保障铁轨的安全。
  以前针对木轨制定的法案,在铁轨上可未必行得通,毕竟木材这种东西,普通人家拿来也就是当柴烧,为此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肯定不值,但铁轨可不一样,别说寻常百姓,世家都得动心。
  马车行走在宽敞的河套平原上,大地已经出现了些许的绿意,视线中的农庄出现然后消失,再出现,并不是太密集的农庄却已经快要铺满整个河套平原,去年一个冬天,进行资源规划和土地丈量的少府就没歇过,这整个河套也没几座像样的城池,基本都是这样的农庄,所以工作不重却很繁琐,投入了很多人去丈量。
  刘诚已经先一步去令居报道,开春之后,赵云那里有大动作,他想趁着羌人疲敝之际,搞一波大动作,将临羌以东的地区尽数纳入掌控,往北还想把张掖的地盘重新整合一遍,填充西凉人口,轨道也可以铺设过去,那样一来就可以对敦煌和酒泉进行收回计划了。
  虽然已经年迈,但赵云的野心显然不小,加上马谡在一旁策划,这盘棋下的很大。
  不过无论是刘毅在这边花了一月建起了战神祠还是赵云在那边紧锣密鼓的为进一步增添西凉底蕴做准备,天下的吸引力却从来没被这边吸引过。
  如今无论汉还是魏或是那些零星的小势力,目光都聚焦在江东。
  自去年刘毅将整个河套纳入大汉疆土,曹魏不得不放弃南阳的攻伐,收缩兵力化攻为守之后,孙权就等于被自己的新盟友坑了。
  先是庞统带着关兴、张苞、赵广等人挥师南下,刚刚夺取的城池还没焐热就被夺了回去,紧跟着黄忠、陈到发动反攻,甚至开始越过南山,往庐陵开始进攻,大有反攻之相。
  而雪上加霜的是,关羽、张飞率领水军顺江而下,在文聘的配合下攻入柴桑,逼得孙权不得不东迁。
  原本只是荆州这边的军队,孙权仗着这些年跟大汉交易来的兵器再加上兵力优势以及江东水军本就厉害,还能占据一些上风,但随着庞统、关羽两路大军的加入,曹魏又在这个时候选择收缩防御,孙权就有些挡不住了。
  荆州军和江东军的兵器相差或许不大,但庞统和关羽带来的军队,装备的可都是最新的兵器,无论弓箭射程还是兵器的锋利亦或是铠甲的坚固,都比江东至少高出两个档次,最重要的是,关羽开来的那两艘巨无霸一般的战舰。
  那可是刘毅当年精心打造的两艘龙骨战舰,光是长就有十三丈,宽也有四丈,行在江上,就如同一座水上堡垒一般,东吴水军是精锐,但就算派水鬼下去,凿穿船底,但还有一层防护层,除非你将第一层拆了,否则想要进去毁船,根本不可能,这船,刘毅可是为将来航海做准备的。
  最重要的是,这船本身有坚不可摧属性,水鬼费尽力气也只能凿出个小洞,正面对抗,江东的船队面对这种巨无霸,关羽甚至不需要使用什么战法,两艘战舰并肩往对方船队里面一冲,江东再厉害的水军战阵也被冲的七零八落,文聘率领其他船只往上一冲,江东水军基本就没什么阵型可言了,哪怕是接弦战也不行。
  正月中旬,江东大都督朱然在柴桑攻防占中坚守十日,最后被汉军的投石车砸死在城墙上,但也未孙权的撤退赢得了时间,等关羽占据柴桑之后,孙权已经带着部众逃亡吴郡,重新组织防线。
  陈到、黄忠自南山杀出,迅速攻占庐陵,庞统占领庐江,而后三军合力拿下了豫章。
  到二月初的时候,孙权仅剩下吴郡、会稽以及丹阳三郡,关羽趁势率领水军沿江而下,准备一举吞并江东。
  危急时刻,孙权拜陆逊为新任江东大都督。
  而后陆逊沿着江岸打了大量木桩,将关羽的水军困住,又借着东风,一把火差点将关于的水军烧光,关羽不得已带着两艘战舰以及残存的水军退回庐江,同时孙权也派阚泽请来了魏军援军,曹爽率军接手了合肥,同时又在乌江、广陵屯驻重兵,防止汉军自江上攻入江东。
  陈到和黄忠的兵马也在南陵被陆逊借地势挡住,并在此处迅速建立关城,作为阻挡汉军的要塞。
  汉军这次出征,算是超过预期完成了任务,不但化解了曹孙联盟的进攻,更一举为自家填了三郡,而且豫章一下,交州跟江东断开了联系,重新归汉也只是时间问题。
  此战之后,从地图上来看,三分天下,大汉收复了一半儿,无论国力还是人口,已经不比魏朝差多少了。
  这些消息,是刘毅在回到廉县时才收到的,虽然关羽败了一阵,致使水师损失惨重,但那两艘战舰在,文聘还在,水军就能迅速重组,江东这一仗损失惨重,短时间内,是很难再打回来了。
  而作为受益一方,刘禅在这一仗之后是彻底有了属于自己的威望,大汉与魏朝并立两大强国,至于孙权,虽然称帝,但已经失去了角逐天下的资格。
  汉兴元二年,三月,在大战之后,关羽、张飞尚未回朝,孙权已经派人送来了请罪书,愿意放弃帝位,向大汉称臣。
  这也是在情理之中,虽然跟魏朝结盟,但如今魏朝显然保不了东吴,而东吴刚刚经历大败,丢城失地,就算大汉水军受了重创,但豫章一下,汉军还是可以走陆路攻打吴郡、会稽,江东水军称霸水上的时代,至此已经一去不复返,陆逊败关羽还是凭着江岸,用一根根木柱将关于困住,一把火烧毁水师,就这样,也不敢杀关羽,而是放走了关羽,为的就是这次战后能够跟大汉重修旧好,至少不能继续恶化双方的关系,如今江东已经不再像昔日那样有跟大汉平起平坐的筹码了。
  看着大汉从需要依靠江东才能艰难维生,一步步将昔日的盟友甩到身后,要说不窝心,那是不可能的,但如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再难,孙权也得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大汉要求也不多,三年之内,为大汉提供五十亿钱,算是赔偿,其他的不要。
  没办法,如今刘毅去了西北,那就是个大窟窿,刘禅这段时间快穷疯了,军队这边要钱来犒赏三军,刘毅那边的建设也不能停,去年一年的成果,加上蜀中的收益,让刘禅对于支持刘毅建设无比的热心,现在大汉百姓挺富足,朝廷也不缺物资,唯独缺钱。
  刘毅在未来三年中,有西凉、河套轨道铺设计划,九原重建计划,张掖重建计划,还有潘阳城以及新得的泸江、豫章的建筑计划,大汉一直在强盛,但在刘禅的记忆中,从老爹到自己,手里似乎从来没有有钱过。
  刚刚赚了一笔,紧跟着会继续投出去,获得更大的收益,然后再投出去,从荆州到蜀中再到关中,刘禅几乎忘了五铢钱是什么样的,一般钱在府库中不会待多久就会被重新发出去,刘禅如今有些能够体会为何当初老爹对司空是又思念却又有些害怕见到他。
  刘毅不是那种跟你吹鼻子瞪眼的谏臣,而且处事方法也会尽量以你的意见为主,有意见会委婉的提出来,如果你不同意,绝不会再提,但就一点,一般见到刘毅的时候,他会跟你要钱,还没理由拒绝的那种,而刘毅夸下的海口,到目前为止,基本都实现了,就是有些伤钱。
  所以这次既然没办法再进一步扩大战果,刘禅希望能将自己的压力分摊到江东身上一些,毕竟这次大战,犒赏三军可以用财物、免税的方式犒赏,但刘毅这边的窟窿,一时间大汉很难拿出来添,只能寄希望于这昔日的盟友了。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诸葛亮还是黄权、刘巴乃至于李严这些大臣,都是表示支持的。
  不管对刘毅观感如何,但朝廷重臣这些年的烦恼有一大半都来自钱,大汉的发展速度太快,要弥补这过快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只能用钱来解决,刘毅这次报上来的钱可是百亿……刘禅感觉自己可能得未老先衰了。


第五百八十九章 朝堂
  “虽说吃了一场败仗,不过总体而言,大将军此战扬我大汉国威!”邓艾略带几分兴奋的将朝廷送来的战报交给刘毅,大汉跟东吴的恩怨从先帝占据江陵的时候就开始了,中间还差点抄了关羽的后路,这次关羽率军一举吞并了江东大片土地,对于关羽或者说大汉的许多老将来说,这一仗虽然算不得什么大胜,但绝对解气。
  若说跟曹魏时公仇的话,跟江东就是私怨了。
  刘毅抬头,诡异的看了邓艾一眼,还没成人家女婿呢,看把你急的。
  “呃……”邓艾被刘毅看的有些不自在:“叔父为何如此看我?”
  “无事,我比较关心孙权现在能拿出多少钱来,洛阳和长安今年年底便能建成了,然后这边准备造几架挖矿的机床,等着用钱啊。”刘毅摇了摇头笑道。
  “朝廷要了五十亿。”邓艾笑道:“三年付清。”
  “不够啊。”刘毅摇了摇头,让邓艾有些发怔,五十亿已经不少了吧?
  “天子还是太年轻了,以江东如今的地盘和孙家的底蕴来说,五十亿,别说三年,现在也拿的出来,其实完全可以换个方式,让他们每年交十亿,连交十年二十年的,如此一来,我们这边每年获得的虽然少了些,但胜在绵绵不断,而且也可以抑制江东的发展,以江东如今的地盘,一年差不多也就十亿,十年之内,江东凭着那三郡也不会有什么起色,而我朝,十年之后足以荡平曹魏,一统天下。”刘毅笑着摇了摇头道。
  “是不是太狠了些?”邓艾有些苦笑道,他觉得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若能一杆子将东吴彻底打垮的话,那是最好不过。”刘毅笑着摇了摇头道:“可惜,陆逊此人有些本事,大将军也太急了些,否则未必不能。”
  说完这话,刘毅觉得自己有些飘了,什么时候陆逊这等人在他嘴里也变得成了有些本事了?不过这不重要,反正跟陆逊对决的人怎么算也不会算成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碰面,这么一想,就安心多了,至少不会被打脸。
  现在河套之地各族基本已经平静下来,愿意接受大汉管辖,建立农庄的留下来,不愿意的被赶出了河套,至于去哪,不管刘毅的事情,魏朝虽然开始在边地大量吞并,但显然也没有在这个时候硬碰的意思,至于更北方,有长城阻隔,想要进来可不容易。
  现在刘毅要做的事情虽然多,但基本上都是像当初在云南时候一般,以发展为主,其中除了交通之外,还得考虑民生问题,北方适合以什么样的经济作为支撑,荆州有桑渔结合形成的循环,云南和蜀中也有类似的,但北方,刘毅现在能想到的就只有挖矿和工业了。
  技能等级的提升并不仅仅是属性的提升,心态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当初进入大师境界后,是一种投入以及热爱,但到了宗师境界之后,随着那股凌驾众生的心态出现之后,刘毅开始对许多事情都看淡,除了自己的家人以及他想要做的事情之外,其他事情,他都开始变得漠不关心。
  大汉发展到如今,无论软实力还是硬实力上,都已经凌驾于魏国之上,甚至可说未来在几百上千年之内,工业技术上,都很难有其他国家能够追上大汉,刘毅如今更多的是想创新,同时继续进行对天工开物的编纂。
  当初天工九册虽已成书,但随着境界的不断提升,刘毅也渐渐发现其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填充,九册并不是极限,所以他现在更想做的一是研究出蒸汽机,将时代推进到蒸汽时代,二就是继续完善天工开物,让此书形成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能够流传后世,让大汉,让华夏能够一直坐在世界霸主的地位上,哪怕朝代更迭,也不能动摇华夏在世界的霸主地位。
  这么说,似乎有些高大上,但到了刘毅这个地位和境界,很多时候精神上的追求要比单纯财富和权势的追求更重要。
  当然,相对的,对于世事也看的很淡,很客观,东吴要能直接灭了,可比让他继续苟延残喘,毒蛇一般在暗中盯着自己随时可能跑来咬大汉一口强。
  “去跟你娘说一声,过两日准备起程。”刘毅站起身来,对着邓艾道。
  “去何处?”邓艾还在咀嚼着刘毅那番话,闻言有些茫然的看向刘毅。
  “回长安,大将军已经回朝,你年纪也不小了,会长安先把你的事情给处理完了,西北这边,有子龙,有蒋琬,乱不了。”刘毅瞥了他一眼道。
  顺便自家闺女的事情也得跟诸葛亮合计合计,若是真的能成,也是一桩好事。
  “喏!”关乎到自己终身大事,而且关羽的女儿邓艾也见过……还是很不错的。
  接下来几天里,刘毅都在安排自己走后各方的事情,北至九原的轨道,横向还要有条从令居到定襄的轨道,除此之外,还有往陇西的轨道,如今随着各处乱局被平定,已经开始动工,剩下的钱,也不够再做太多事情,索性全部拿来铺设轨道。
  三月初八,忙完了所有事情的刘毅,在交代少府负责沿途监督之后,便带着妻女以及邓艾一家和魏越一家上路,往长安而去。
  ……
  相比于刘毅这边的太平,朝廷这边最近忙的可是不可开交。
  刘毅下匈奴、定襄,设了云州,朝廷派去了一批官员负责云州各地运作,这对于眼下的大汉朝廷来说压力不算太大,毕竟那边人少,需要的管理人才也不多,但这次攻下豫章、庐江、庐陵三郡,需要的事情就多了。
  水军重建,防线的重新布置,各郡太守、县令乃至县丞、县尉都需要派,这个问题其实也不大,朝廷人才依旧够,真正的问题是派谁去?
  江东可不比河套,孙权在江东发展这些年,无论是人口还是财富,那都不是河套能比的,至少在很多人看来是如此,三郡太守还有县令乃至各地驻军,那都算是肥缺。
  这些官爵虽然不少,但争的人更多,大汉发展至今,世家力量也逐步成型,自然也对眼下大汉世家的待遇开始生出不满,尤其是书院的出现,劫夺了一大批原本只属于世家的资源,以前是举荐,现在渐渐有竞争上岗的趋势,这也让很多人开始焦急,甚至有人提出效仿曹魏立九品官人法,当然,可以做出一些改变和妥协。
  最近朝中为了这事,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觉得眼下的制度是大汉如今能够追上并赶超魏朝的强国之道,也有人觉得如今的制度有违背古治之嫌。
  朝堂上,隐隐分为两派,每日引经据典的吵,加上新得三郡之地的补缺,还有书院的问题,完全可以用其他犒赏方式,而不必许诺子女入学云云……
  朝堂之上,刘禅面带笑容,偶尔答上两句,这种场合,他不方便公开支持一方,诸葛亮有些头疼,刘毅费尽千辛万苦,尽量在温和的手段打开的一扇新门,现在有人想要关闭,闹心事肯定的,但如今满朝文武许多都开始针对这些进行抨击,也代表着,大汉的世家力量开始饱和,开始不满足于现状,准备争权了。
  天下尚未一统,就有人开始想要推翻之前定下的制度,这制度一出,恐怕先不满的就是大汉朝数十万将士,原本紧紧贴在皇权这边的军队,恐怕会分崩离析,到时候,大汉虽然还在,却也不过是走上了前朝的老路而已。
  这扇门,不能关。
  诸葛亮将目光看向刘禅,刘禅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如今刘禅不说话,诸葛亮也只能先站着,等到退朝后,再去与刘禅详谈此事。
  “好了!”看了看天色,刘禅有些乏了,伸了个懒腰,看着满堂文武道:“诸位臣公也歇歇吧。”
  群臣这才停下了争吵,重新将目光汇聚向刘禅。
  “豫章三郡官吏名额,已经定下。”刘禅看着满朝文武道:“名单之前已经让诸位过目过,诸公可能对朕有所误解,朕只是通知诸公,名单已定,除非这些人大节有亏,否则不会有任何变动,朕不明白诸公如今为何争吵?”
  “这……”李严愕然的看向刘禅:“陛下,此乃国家大事,怎可……”
  “哦?爱卿是觉得朕没有决断的资格或是没有识人智慧?”刘禅微笑着看向李严。
  “臣不敢。”李严连忙躬身,心中突然发沉,之前很少主动表态,一直表现得比较谦和的刘禅,如今突然强势起来,让李严感觉有些不对。
  “司空定河套,大将军败江东,为的是大汉,而非诸位的利益,如今大将军与司空即将还朝,朕觉得如今诸公应该议论的是如何强国富民,而非争权夺利,诸公以为然否?”刘禅笑眯眯的看着李严道。
  “是,臣等僭越,陛下恕罪。”李严连忙躬身道。


第五百九十章 回朝
  刘禅自登基以来,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如同一个老好人一般,很少展露出属于帝王的威严。
  这其中的原因吗,一是刘禅本身对朝局的掌控不强,还没有自己的班底,二来朝中强臣太多,刘备留下的五大辅臣,虽然忠于刘备,但刘禅不知道这些人是否会忠于自己,三来天下因自己登基而动荡,当时的朝廷虽然没有大的波动,但以当时的形势来看,给刘禅的感觉就是四面皆敌,所以刘禅所展露出来的,一直都是老好人的一面。
  刘毅、庞统、关羽、张飞出征,只留下诸葛亮辅佐刘禅处理朝政,这个时候刘禅也慢慢捋清了朝局。
  眼下的大汉朝堂,世家势力越来越强,而刘毅这些人,也算是世家,但又不是世家,就拿离得最近的诸葛亮来说,刘禅去过一次诸葛亮的府邸,除了刘毅送他的那些东西,其他的,根本配不上诸葛亮左相的身份,而诸葛亮本身更是勤俭克己,诸葛乔到现在,也还是个俸禄三百石的相府吏,而且管的很严。
  至于庞统,儿子基本是放养状态。
  关羽、张飞自不必说,将门世家,自己父亲的铁杆支持者,如今也是死心塌地的支持刘禅。
  而刘毅,基本不碰军权,河套平定之后,就迅速上交军权,若非西凉那边的建设还没完成,此刻恐怕已经回朝了。
  而这五人,算是跟皇室抱团,兢兢业业的维系着大汉的运转。
  世家权利日渐强盛,刘禅需要这些人来帮自己维系稳定。
  至于书院的事情,刘备去世前世单独跟刘禅说明其中的厉害的,皇室必须掌握书院,书院掌握住,制度不变,就等于掌握住了军权,军权只要在皇室手中,这些人再跳也没用,可以说,今日这些人想要重回旧制,已经触碰到刘禅的底线。
  眼下的局势可与一年前刘禅刚登基时局势不同了,刘毅定河套,灭拓跋,平匈奴,使得大汉北方大定,曹魏不得不收兵防守,南方关羽率军大破东吴,不但大汉局势稳固,刘禅的地位同样也获得了稳固,这个时候,刘禅对这些人可是有直接掀桌子的底气,刘毅、庞统、关羽、张飞即将还朝,刘禅已经不准备再忍这些人了。
  李严无疑是最快反应过来的,他们之前的争论,已经碰触到天子底线,同时也反应过来,这位天子并非懦弱,只是一直因为大局,在稳定朝堂,如今显然已经到了不需要再忍让的时候了。
  有人没反应过来,还想据理力争,直接被刘禅命人押下去,嘴里大喊着祖宗制度不可废,刘毅祸国的言论,被轰出了皇宫。
  诸葛亮看着这一幕,微微松了口气,天子比想象中的能拎的清,如此一来,他最担心的就是天子一时头脑发热,听信这些人的话,把他们这些年努力一把全部推倒,他们五个辅臣能耐再大,有时候也抵不住天子一句话。
  兴元二年,三月十三,因为交通便利的关系,刘毅先行还朝复命。
  虽然只是作为让长安军民暂居之所,但这一年多下来,这处城寨已经破位繁华,长安城的工程还在继续,刘毅这次回来,要亲自主持二都建造,可以将二都的属性再拔高一截,但当看着眼前车水马龙的城寨时,刘毅也有些感慨。
  等到时候再迁居长安,又少不得费一番功夫,当初是劝这些人暂出长安,如今怕是要劝这些人重回长安了吧。
  不过相比于这些大事而言,刘毅关注的,却是另一件对旁人来说只能算是小事的事情。
  左相府,今日的气氛格外的沉闷。
  “司空,许久不曾来了。”黄月英微笑着为刘毅摆上茶盏,如今炒茶逐渐兴起,长安的达官贵族们也开始喜欢上这种比茶汤更好喝的饮品。
  “劳烦嫂嫂了。”刘毅连忙还礼。
  黄月英微微一笑,倒茶之后,便退回了后堂,诸葛亮坐在主位之上,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的继子。
  “何时的事情?”看着诸葛乔,诸葛亮有些头疼,这小子不声不响的就跟刘毅家那小魔女勾搭上了,刘家丫头继承乃父之风,行事自由,怎的自己这继子平日里管教甚严,而且性格也老实敦厚,怎的也被带偏了?
  “回父亲,我与刘家小妹于前年相识,后来情谊相投,所以……”诸葛乔躬身道。
  诸葛亮扇扇子的频率在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