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当匠神-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大概是要的。”刘毅沉默片刻后,点点头道。
虽然今天委婉的拒绝了一下,但刘毅估计最后还是要落在自己头上,有能力并有资历统帅三军的,整个大汉朝可不多。
而且此番的计划是两面进攻,不分主次,算是两个独立的军团作战,自主性很高,很多人家中子弟在军中参军,自然想来拜会一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不说升迁,作战的时候照顾一下别上危险的地方去。
对于这种事,刘毅其实有些腻歪,军人还有怕危险的?两军交战,什么地方不危险?就算管粮草运输都有可能遭对方劫粮,想要拿功勋,又怕危险,那还不如待在家中呢。
刘璿给自己的人,恐怕也是类似性质的吧?
想着这些,刘毅又有些头疼了。
“不说这些,休息吧。”刘毅往床上一趟,对着吕玲绮苦笑道。
“嗯。”吕玲绮点点头,息了灯,钻进了被窝。
……
日子过得挺快,眨眼间,年关便到了,因为刘毅难得回来,今年年关,司空府这里特别热闹,刘明带着丈夫诸葛乔回来了,还带了刘毅的外孙诸葛正,看着小家伙奶声奶气的叫着外公,还一脸怯怯的表情,刘毅笑的合不拢嘴,将早就准备好的麒麟镯给小家伙带上,还有吕玲绮亲手缝制的小衣,各种益智玩具,在西域的时候,刘毅没事就会琢磨将来给这个外孙什么礼物。
原本还一脸怕生的小家伙也渐渐被刘毅的热情融化了,一口一个外公的叫着,蹦蹦跳跳的在司空府的大厅里玩儿的不亦乐乎。
“今年啊,是咱们家人最整齐的一次。”刘毅喝着吕玲绮端来的茶,看着活泼可爱的外孙,心里多了无限感慨,曾几何时,自己连媳妇都不知道上哪找的人,这么多年下来,儿女双全,更是连外孙都有了。
“如今我儿也即将成家,明儿啊,有没有想过再要一个?”刘毅摸着颌下的一缕胡须,看着女儿笑道:“这个可以有。”
“爹!”刘明不满的瞪了刘毅一眼,不过结婚以后,刘明比之往日明显少了几分任性,若是以前,可不会这么简单。
“对了,伯松。”刘毅靠着椅背,微笑着看向诸葛乔道。
“喏!”诸葛乔连忙正襟危坐。
“不必如此拘礼。”刘毅摇了摇头道:“此番回朝,陛下多半要我领兵,若真是如此的话,身边缺几个可用之人,伯松可愿随我同去?”
十几万大军,那些已经成名的将领,刘毅也不好直接跟刘禅要,那得朝廷分配,但刘毅身边,得有几个用的顺手的人才行,诸葛乔不错,一来此番跟着去能混个军功,二来诸葛乔的能力作为帮忙运筹的参将还是不错的。
“自然愿意。”诸葛乔连忙躬身道。
“父亲,我……”刘诚有些尴尬的看着刘毅。
“怎么?子信也要去?”刘毅看着儿子,忍不住笑道。
“孩儿自然是想要去帮父亲的,只是此前已经答应了右相相随,恐怕……”刘诚苦笑着看向刘毅。
“你是我儿子,然后出兵征战不跟着我反而跑到庞士元麾下?”刘毅瞪圆了眼睛,看着刘诚道:“你这逆子究竟是怎么想的?”
“当时右相亲自来到军中相请,孩儿也不好不应。”刘诚苦笑道:“而且当时也不知父亲也要出征。”
“不去。”刘毅摆了摆手道:“我儿这新婚在即,怎能跑去给那丑鬼为将?这长得就不像一路人。”
呃……
诸葛乔和刘诚有些尴尬,这话刘毅可以说,但却没人可以接,叫庞统丑鬼,估计放眼天下,也就刘毅一个了。
“刘伯渊,这话庞某可就不能当做没听见了。”气氛正僵着,便见门外庞统拎着个酒葫芦进来,目光不善的看着刘毅。
“少来,诚儿不知道我会出征,你会不知?你这摆明了坑我!”刘毅却也没有尴尬,五十岁的人了,脸皮早就磨练的足够坚韧,这等小场面还不至于让他尴尬,所以他决定先发制人。
“我让巨师陪你去便是。”庞统有些心虚,不过刘诚的表现,实在亮眼,让他忍不住就下手了,这个时候,哪怕刘毅骂自己丑鬼,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谁让刘诚这么出色呢?
“再加上姜维!”刘毅一摆手道。
刘诚:“……”
“不行,那是我弟子!”庞统立刻摆手道,姜维可是他的得意弟子,怎能让人?
“我的弟子周怀不也被你带走了么?”刘毅目光不善的看着庞统道。
“这周怀只是负责安营扎寨,伯约可是将帅之才!”庞统反驳道。
“将帅之才有一个就够了,你要那么多干吗?”刘毅一把把刘诚推出去道:“我儿虽然年少,但这些年一直在西凉领兵,从小小伍长到如今已是中郎将,那可是实打实功勋堆出来的,每战必胜,虽然年少,但这能力是明摆着的,巨师虽然不错,却是内政人才,我行军打仗,带着他岂非累赘?”
“莫要以为我不知道,你那半个儿子邓艾也会随你出征,此人之才,不下伯约。”庞统冷哼道。
作为两军主帅,这次伐魏可是奔着一战功成的方向去的,手下人才自然是越多越好,而且这一仗,是大汉光复以来,最大的一仗,可能也是最后一场大仗,所以庞统才放下脸面,亲自跑去赵云那里跟赵云要人,又礼贤下士请刘诚来帮自己。
谁知道转眼刘毅就要跑他这儿挖人。
“谁说的,士载擅长屯田,他又没打过什么大仗。”刘毅反驳道。
“嘿,当年那吕蒙偷袭荆州,若非邓士载,如今荆州是否在我大汉手中都难说,邓士载运筹帷幄之能,可不比你我差。”庞统冷笑道。
“打住,他是不比我差,但比你却差多了,你比我强,理当多给我一些人才才对。”刘毅一摆手,很自豪的道。
“笑话,这些年你的战功可不少,常胜将军之名世上又有几人?”
“但我这常胜将军之名如何得来你会不知?”刘毅反问道:“倒是你庞士元,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我却没这般厉害。”
众人听得两人争锋,越听越不是滋味,这算是吵架么?怎么都在捧对方?
第六百二十章 发兵之前
刘诚既然答应了庞统,刘毅就不可能厚着脸皮把人扣下来,关系怎样先放一边,这涉及到一个信誉问题,既然答应了,那就得去执行,这也算是刘毅从小灌输的一种理念,这个时候没理由去瓤儿子违背这个理念。
至于把姜维要走……除了出口气之外,也是避免庞统这厮偏心,毕竟都是将帅人才,只留下刘诚一个,也更容易闪光,要是姜维跟刘诚凑一块儿,那最后就是双日争辉,肯定会有内耗的,放自己这里,自然就没那么多问题了。
待客的房间里,摆设并不算华丽,但显得很有格调,庞统来这边,自然不只是为刘诚之事而来,明日朝堂之上会议如何出兵,庞统到这边来,主要还是跟刘毅沟通一下如何出兵,三十万大军出征,如何能够最快的获得最大战果,这是两名主帅必须考虑的问题。
“曹魏如今地域虽广,但大致可以黄河为界隔开。”庞统指着地图道:“我拟将我部兵马分作两路,子信领一军自南阳出兵,攻略汝南、颍川,我则率领另一部兵马走水路直抵东陵亭,自此登岸,攻徐州而后与子信东西呼应!”
“你想诱东吴出兵?”看着地图,刘毅目光一闪,看着庞统笑道:“胃口太大了吧?当心弄巧成拙!”
“却有此意,若东吴来断我后路,则陈到、文聘可率军顺势攻入江东,则一战而天下可定!”庞统微笑着看向刘毅,没有否认。
“陆逊之才不下于你,若此战能灭曹魏,东吴自会归降,何必如此冒险?”刘毅皱眉道:“可还记得当年赤壁之败?云长也是败于吴郡!”
“就算我不用此计,伯渊以为东吴会坐视我朝灭掉曹魏?”庞统冷笑道:“孙权这些年不断打造战船,经营水军,所为何事,伯渊该清楚。”
刘毅点点头,孙权这些年虽然老实了不少,但却一直在巩固东吴防线,而且多造战船,所图为何,这点不需赘言。
“陆逊虽然不错,然东吴却太小,如今的东吴,如何还有能力与大国相抗?”庞统微笑道。
东吴当年虽然守住了最后的丹阳、吴郡以及会稽,但却失掉大半疆域,那一仗虽然胜了关羽,但东吴也被打的再难与大汉与曹魏相抗。
“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先下曹魏,再收东吴。”刘毅摇了摇头,他没有去否定庞统,但他性格向来求稳,如果曹魏被灭,那江东归降也就是时间问题。
“不说这个,你若为帅,可有想过如何出兵?”庞统摇了摇头,不想再跟刘毅讨论这个问题,他对于自己的策略有着十足的把握。
“先下河内,而后分一支偏师攻入河东,攻略并州,我则率领主力直取邺城,只要攻陷邺城,便是魏朝皇室逃遁,对于魏朝而言,士气已散,人心已失,冀州、幽州之地得之易也。”刘毅看着地图笑道。
他的策略是快刀斩乱麻,直接跟曹魏寻求决战,只要决战胜了,那接下来会是以横扫之势攻略河北之地。
当然,说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这一仗刘毅手下大概兵力是十六万左右,加上庞德的云州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调动,而冀州作为曹魏的核心,必然有重兵守卫,到时候真打起来会是个什么样,对阵的是谁,这谁也说不清楚,刘毅还是觉得把力量结合在一处比较安全。
“中规中矩!”庞统摸索着下巴,给出了自己的点评,刘毅这战略用出来不会太差,但也绝不会有什么惊艳的感觉。
“这是打仗,你以为写文章呢?我特娘的还要顾及后方,真的满面开花,谁控制得住?”刘毅有些无语的看了庞统一眼,打仗这种东西,最重要的就是稳,大汉现在又不缺粮,耗都能跟曹魏耗得起,这可是决定天下命运的一战,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万一阴沟里翻船了,那一世英名可就毁了。
对于常胜将军这个美誉,刘毅还是比较在意的,他可不希望自己最后一仗闹出什么幺蛾子。
我就这么打,有意见可以换人,反正奇谋妙策那是不可能的,也不是他的风格。
庞统在刘毅这边一直待到傍晚,虽然还没有正式下诏,但事实上,他二人出征挂帅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相比于出兵伐魏而言,刘诚的婚事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甚至为了配合出兵,刘毅和赵云都没有选择大办。
当然,该有的环节是不能省的,赵云的女儿刘毅也见过,父亲和母亲那都是帅哥美女,女儿自然也不会太差,而且很有教养,反正刘毅是很满意的。
新婚那点事无需赘述,第二天刘诚来请安的时候,刘毅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这高冷惯的儿子身上多了几分人情味,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甚至能跟刘毅开起了玩笑。
延熙二年(公元239年)正月初一,魏太尉司马懿班师回朝,尚未回家,便被曹睿召见,与曹爽共同为辅政大臣,当天,曹睿便病逝宫中,时年三十六岁。
新帝曹芳是曹睿的养子,生父不详,但应该是曹氏宗亲,否则也不可能继承曹魏的基业,曹睿生前有过三个儿子,两个养子,但除了曹芳之外,俱都早夭,如今也只有曹芳有资格继位。
至于这位魏朝新帝……八岁的孩子,比刘璿都小,也别指望有多大的能力,但这一次,曹魏的政局却出奇的稳定,大汉这段时日频频调兵,就算再刻意隐瞒,曹魏怎能没有察觉,所以如今整个魏朝,都在准备迎接大汉可能出现的进攻,大将军曹爽率军镇守许昌,曹魏的兵力也在这段时间开始向东转移,同时派人前往东吴寻求合作。
二十年前,东吴与大汉联合抗击魏朝,而到如今,情况却反过来了,吴魏联合,来抗击大汉,这已经不是双方第一次联手,但这一次,孙权却谨慎的多,并没有贸然答应,毕竟这无论哪一方赢,东吴都看不到希望,最好的结果,其实是汉魏两家两败俱伤,东吴才有机会北上。
同时,大汉这边,这些时日来都在为伐魏之事讨论,基本上,刘毅和庞统作为两路元帅是没有争议的,庞统自不必说,当年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这些年来,庞统在军事之上展露出来的能力足以服众。
至于刘毅……最主要还是求稳,毕竟刘毅挂帅,结果那是能看到的,你别指望刘毅能有多惊才绝艳的表现,而且花费也肯定比庞统大,但至少可以保证不输。
三十万大军,是大汉开国以来最强的阵容,但打仗这种事,没人敢说稳赢的,所以刘毅就是此番出兵的底线,庞统那边能赢自然最好,若出了岔子,刘毅这边至少能够兜个底,不至于败的太惨。
况且以如今大汉的军力还有装备来说,想输的太惨也是件难事。
阵容方面,刘毅这边有老将魏延,邓艾、姜维,三人之外,则是这些年来大汉培养出来的一批将领。
而庞统帐下,则是刘诚、关平、关兴、张苞、赵广、吴班、廖化、张翼、霍戈等数十员将领,以老将居多,还有文聘、陈到配合。
显然,大汉这一次的主攻方式中原,对于中原时志在必得的,将领阵容方面,要比刘毅这边强很多,刘毅这边出了魏延、邓艾、姜维之外,也就只剩下当年在云南收服的猛将鄂焕以及马超之子马秋,庞德之子庞会算是比较优秀的,其余的,都是一些生面孔,多是太子刘璿以及其他人送来的族中子弟或是亲近将领,人数也不少,但质量上,刘毅有种想跟庞统换的感觉。
“司空,这也太次了吧?”魏延坐在刘毅身边,看着这些名单,有些哭笑不得的道:“这郤礼不是那郤正之子么?他来这里有何用?”
刘毅摸索着下巴,看着这阵容就知道,大汉这一次对于冀州其实是没什么想法的,拿下中原,并州应该是主力,至于刘毅帐下这些人,多是过来混个功勋,同时吸引魏军主力,为庞统打掩护!
“哪有次?”刘毅合上竹简,递给一旁的诸葛乔笑道:“打仗靠的可不只是将领的本事,也得靠合作,再次也能打胜仗,不过我现在比较关心的是,这些人能否听话,令行禁止!”
这年月军队出征,没有什么先进的通讯设备,所以对于军队的纪律性要求其实是很高的,而这些将领又是军队的传声筒,这些人若是没办法做到令行禁止的话,一万两万还行,十几万大军,刘毅可真带不动。
“难说。”魏延叹了口气,摇头道:“不少都是长安纨绔,司空久不在朝不知道,这些小子可皮着呢,我看得下重手。”
“必要时也得下,走,先去看看我们的将领,有多难带吧,你去通知他们,明日辰时集结,迟到者,就不用来了。”刘毅道。
“喏!”
第六百二十一章 贻误军机
按照大汉的规矩,朝廷下了诏书出兵,各部将领必须在出征之前抵达军营,刘毅这次手下的将领中,有一大半是关系户,多半背景不俗,所以并未立刻前去军营报到,而是回了各自家中。
兰池新军已经在灞桥集结,刘毅带着魏延、邓艾、姜维以及诸葛乔、庞宏先一步赶到军营,一来让众人熟悉军务,二来么,刘毅想看看这些人的军纪如何。
毕竟刘毅可不是什么新人,威势足够,就算战场上名声不是太好,但在大汉境内,刘毅的威名足以震慑三军。
这种情况下,若还有人敢违抗军令的话,就别怪刘毅心狠了,这种大仗,军纪可是第一要素。
次日天色微明之际,灞桥外,五万蓝池新兵集结成五个万人方阵,纵横列队,整齐划一,站在点将台上看过去,对于有强迫症的人来说,这种阵型是非常舒服的。
汉军新兵入蓝池训练,除了日常的兵器训练之外,最重要的训练就是列阵训练,不只是眼前的方阵,圆阵、雁行阵、长蛇阵等常见的阵列都得熟悉,看起来,似乎只是阵列练习,但长期训练之下,军纪自然也就培养出来了。
虽然这些新兵没有上过战场,但军纪上面,已经算得上军机森严了。
“魏延!”刘毅看着魏延,沉声道:“点兵!”
“喏!”魏延踏前一步,看向三军将士喝道:“各部将领清点人数,有不到者,立刻上报!”
“喏!”整齐划一的应和声中,各部将领迅速清点己方人马,片刻之后汇报声不断传来:“将军,长水营五部到齐。”“破军营三部到齐!”“长水营六部到齐!”
大汉军制,一校五部,一部四百人,不过随着天下大乱,很少有校级部队能够凑满两千人,所以在当年赤壁之战前后,很多校尉帐下只有两部或是一部半,校尉也从那时开始变得不值钱起来。
后来三国格局形成,大汉这边开始重新规划校级单位,不过不再是五部一校,根据职能不同,所带领的部队也有区别,有的只有两校,常年备战的军队则一般会布满五部,有些还会超出。
新兵或许战力不足,但在军容之上,看上去确实颇有几分气势。
“各军将领可有到齐?”刘毅微微颔首,兰池大营自当年刘备入关中之后就建立,迄今已有十二年,是大汉最重要的练兵之地,这些年军队更替,不少老兵选择留下来担任教官,兰池大营的新兵素质也是逐年提高,至少眼前这支新兵,除了少了几分煞气之外,整体给人的感觉颇为不错,比之当年刘毅扫荆南之地,七拼八凑凑出来的兵马可要强了不止一筹。
“回都督,尚未到齐!”魏延沉声道。
刘毅此番出征,除了司空之外,还有一个行车骑将军以及都督之职,有总督三军之权,否则的话,司空官爵虽高,却也没有领军之责。
“三军听令,等!这些将军何时到,我等何时出兵!”刘毅闻言,也不多说,直接将披风往地上一扔,身体站的笔直,朗声道:“本都督与三军将士一同等他们!”
三军将士原本有些怨言,但此刻见刘毅当先如同一杆枪一般站的笔直,心中那股怨气顿时散了不少,默默地站直了身体。
站军姿,本就是新兵训练的一项内容,为的就是磨练三军意志,这东西,还是刘毅想出来的,不过刘毅却从未真的去站过,此刻将身体站直,军姿并不标准,但却自有一番气度在那里。
正月里寒风凛冽,不时吹过的寒风,不断地顺着领口往衣服里钻,冰冷刺骨,刘毅颌下已经有些花白的胡须随风飘动。
“都督,不如末将派人去传令?”转眼间,半个时辰过去,魏延眼中闪过一抹怒色,看向刘毅道。
“不必,等!”刘毅没有动,深吸了一口气,朗声道:“在三军将士体力耗尽之前,这是本都督给他们的最后机会!”
“喏!”魏延答应一声,不再说话,及时赶到的那些将领心中默默松了口气,显然,这位司空是要立威啊!
长安方向,数量马车朝着灞桥方向急赶。
“再快些!”一名身披戎装的青年皱眉看了看天色,催促着车夫。
“青狄兄,不必如此紧张,我等乃是奉太子之命前来助阵!司空怎会因此事为难我等?”车厢中,另一名青年微笑道。
“司空向来治军以严,大汉军律多是司空撰写,你呀~”门口的青年摇了摇头。
“既然是司空撰写,那自然也可以改,太子乃未来天子,司空就算功高,但他也是臣!”青年站起身来,来到车门口,看着远处的风景,朗声笑道:“上次拒绝太子相邀,已经令太子颇为不满,正好借着这次机会,敲打敲打他,让他知道何为君臣!”
“你我亦是臣子啊!”青年叹了口气道:“司空乃是两朝元老,更为大汉开疆拓土,天子对其都敬重有加,你又何必如此落他脸面?”
太子可还不是天子,这么跟刘毅顶,给刘毅使绊子,对太子也未必有什么好处。
“正是因此,才该将其打压一番,功高震主之事,古来有之!”青年摇头笑道:“青狄兄放心,我有分寸,先晾他一晾,司空又如何?你我乃太子近臣,他日待太子登基之后,这些老臣,都该除去!”
“朝恩慎言!”青年吓了一跳,连忙喝道。
别说刘璿现在还不是天子,就算哪一天刘璿登上了天子之位,这种话也不能随便说。
“你呀,太过胆小了一些。”青年摇头笑道:“司空领兵之能,你又非不知,今日只是点兵,我等便是迟到片刻又有何妨?再说……法不责众!”
青狄叹了口气,突然有些后悔跟着这货乱来了,此人才学虽有,但太过自傲,目无余子,甚至连刘毅这等人物也不怎么看得起,长长自比左相,言自己若早生三十年,安能有刘毅之名?更不会令工匠之学大兴。
朝恩,全名顾年,表字朝恩,蜀中四百年大族,若在中原,莫说四百年大族,便是百年大族都不多,但在蜀中这样的地方,四百年大族并不少,顾家在巴西一带颇有名望,顾年正是顾家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崇尚儒家,一直以来,都以诸葛亮为目标,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那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感觉。
他并非书院学子,顾家本就有家传学问,不屑于跟那些人为伍,三年前,顾年参与了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