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子不愧被朱家人看重,做过死牢的人脑子也不容易乱,马上否定了这个馊主意,选择了一个看似最不靠谱但在湟州反而最靠谱的方式,相信律法。
  “……我这里有我爹给的几块金饼,祸是我闯的,六哥拿去给了他们就是,权当喂狗了……”白柳平觉得有点过意不去,流氓假仗义的劲儿又来了,从腰里掏出一个小布袋,沉甸甸的,递给了六子。
  “我滴个祖爷爷勒,白大爷啊,您快收声吧,这种话千万不要提,这种事儿也千万别在湟州做。假如让公人发现你要行贿,没罪也是有罪。我路上和您说什么来着,在这里收买官员是要砍头滴!”
  没等白柳平把话说完,六子的大手就捂在了他的嘴上,那手劲儿,真有掐死人的意思。装着金饼的小布袋也被重新塞回了白柳平的腰带里,还用另一只手在脖子上比划了比划。
  朱家车队遇到的真不是新军,而是特种兵。那个忽悠人家去马尾城采购新鲜货色的就是洪涛,而被白柳平看上的小娘子则是西迪。
  自打入冬之后洪涛就整日里没啥事儿干了,公文什么的有王二处理,大冬天的也没啥正经事儿。闲着是洪涛最仇恨的状态,没事儿也得找点事儿干。
  刚开始他想了一个义工的主意,号召身边的一群闲人参加义务劳动,每日坐着雪橇乱转,专门替拓荒者修理围栏啥的。
  但这个事儿干了两次就停了,因为有拓荒者很不客气的告到了王二那里,说总有官府的人带着一群孩子和女人打着帮忙的名义四处捣乱。
  围栏没修好几米,还得派人跟着,全家一起送热水,总不能让官府的人喝冰水吧,没帮上忙反倒添了麻烦。
  眼看助人为乐行不通,洪涛又想起了蒙古海军司令的事儿,到木工作里把他那艘风帆冰橇弄了出来,继续带着孩子们驰骋在冰河上,过一过当船长的瘾。
  可是吧,三位皇子身子骨还是有点弱,一次回来就开始发烧。可把裴英给吓坏了,气急败坏的下了最后通牒,谁再敢带着皇子上那个破玩意,他就和谁玩命!
  船长也当不了,又不能扔下皇子自己去玩,好歹也是少保。咋办呢?洪涛决定先从皇子们的身体着手。古人不是云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才是锻炼身体和培养意志力最好的时间段。
  玩冰橇不让,那咱就玩滑雪板。带着野营装备出去滑滑雪,累了就休息,一天滑几里路总不会再闹病吧。
  这个主意出对了,三位皇子对雪很感兴趣,玩起来那叫一个疯,恨不得把脑袋扎雪堆里去,茶不思饭不想,没人拽着就不知道休息。
  他们对在大雪地里露营也非常有好感,钻进帐篷别人都睡觉,他们三个能折腾半宿。要是再能猎到一些雪兔、小鹿什么的,三位皇子就可以变身饿死鬼了,饭量比平时涨了一倍不止。为此洪涛特意规定了每餐的份量,坚决不能暴饮暴食。
  这次他们是要去马尾城的化学工坊里实习,光玩不成,寓教于乐,该学的东西还是得学,结果碰巧遇上了朱家的商号。
  冲六子使眼色的是富姬,她入冬之后刚从辽国那边回来,朱八斤和渭桥镇高翠峰默许的那些商号她心知肚明,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儿让朱八斤挨批,才偷偷出手相救。
  其实洪涛也没打算处罚朱八斤,只是想提醒提醒他们对商队的人员配备多用点心,别弄白柳平这种四处找事儿的货色,那样会凭空找很多麻烦的。
  他还想给朱家商号一个奖励,奖励他们能带头在冬天进入湟州跑商,只要成功一次就是其它商号的榜样,以后的冬天这里就不会如此萧瑟了。
  “官人为何要阻止他的购买欲望?本官正打算给自己置办一套像姬娘子那样的好毛皮。”商队被洪涛打发走了,负责护卫的特种兵们长吁了一口气。
  现在他们的责任重啊,不光要保护好帅司大人,还多了三位皇子,附近来只鸟都得盯紧。但有个人很不高兴,西迪认为洪涛搅合了她的生意。
  “第一,本官这个词儿不是你该自称的,姬娘子也不对,应该叫姬夫人;第二,你穿的滑雪板不是你的私人物品,而是属于新军的军用装备;第三,姬夫人的裘皮你把自己卖了也买不起,唯一能获得的希望就是乖乖听本官的话,让本官高兴就赏你一件!”
  什么叫臭不要脸,洪涛和西迪比还缺一个臭字。他只是贩卖自己有的东西,西迪连不是自己的东西都想卖,还说得那么理直气壮。


第469章 抱着火炉吃西瓜
  “官人不是说书记官很重要吗,为何不能称本官?我可以按照原价赔偿滑雪板的损失,多余的钱是我挣来的,为何不可以?”
  语言天赋只代表可以快速学会发音和记住单词,但如何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得靠时间。西迪现在就是个二把刀,汉语能说也能听,甚至写毛笔字都比洪涛强,可经常会误解、错用。
  “因为本官说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没有原因!”对于这种刚刚学会一门语言的人,洪涛真不打算谆谆教导。太尼玛啰嗦了,还说不明白,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制,不给理由,以后让她去自己理解。
  “可是官人不和我讲明白,我怎么知道如何让官人高兴呢?”西迪还真是个好学生,求知欲极强,或者说她对富姬那件紫貂皮做的裘皮大衣很执着,每次看到眼睛里都嗖嗖冒绿光。
  “来,姐姐教你一个办法,见效快还持久。”眼见洪涛又要急眼,富姬赶紧把话茬接了过去。
  洪涛为何把大部分犹太闲人都支使出去开面包房,唯独留下一群孩子和这个西迪,她是心知肚明。作为小妾,富姬觉得有义务也有权利替自己的夫君选择并挑选合格的女人,除非对方特别不合适才会阻拦。
  这个西迪虽然是异族,但聪明且美貌,懂的东西还能被自己夫君看重,当然属于很合适的那一类。既然夫君不好意思张嘴提,西迪又傻乎乎的感觉不到,或者说不太敢往这方面想,引导她的任务责无旁贷,必须自己来啊,这才叫妇徳嘛。
  “你悠着点啊,她可是不太好对付……嗨嗨嗨,你们怎么又撕把上了,住手住手。”
  洪涛也知道富姬想做什么,想阻拦却没法说出口。自己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忙挑开这层窗户纸,有时候隔着窗户纸逗着玩才是乐趣。但总不能当着西迪说她是犹太教里的性导师吧,这些话她也肯定能听懂。
  干脆就不管了,由她们去吧。想管也没时间管,就这么会儿功夫,三位皇子和宸娘又滚成了一团,在抢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松鼠。
  你说你不老老实实冬眠跑下来做个毛,这下好受了吧。赵佖别看岁数小,下手最狠,抓着松鼠脖子死也不撒手。再抢一分钟,估计就没人抢了,掐死了。
  “是我先发现的!”宸娘只要碰上三位皇子就一反平日里理智的一面儿,重归于孩子的范畴。
  “是我六哥先抓到的!”赵佖也不甘示弱,趁机把松鼠塞进了怀中,仗着有洪涛撑腰,跳着脚的指责宸娘的为姐不仁。搁往常他是不敢的,宸娘真不惯着,上去就是个过腰摔。
  “他们是弟弟,先给他们玩玩嘛,这玩意又不是啥稀罕物。来来来,都收拾收拾,出发了出发了!”
  对于四个小孩之间的纠纷,只要没有原则问题,洪涛都是采取和稀泥的招数。用不了十分钟他们还得凑到一起玩耍,都是记吃不记打的玩意,认真就输了。
  等洪涛这队人一路玩一路滑的抵达马尾城,六子已经快在城门口冻成冰棍了。溜溜站了一宿加一天,除了吃饭有人替班之外,觉都不敢睡。
  马尾城的守军全恨死这个家伙了,你说你站那么直溜,还站那么久,让不让我们活啊!这要是让城主大人看见,该如何说我们,合算专业的还没业余的标准!
  “来来来,随我来看看货物,保证你会感兴趣。”好在这位业余门卒并没先被蒋大郎发现,而是被洪涛带走了。守军们不禁又万幸起来,幸亏没去驱赶这个怪人,原来是帅司大人的客人。
  “这、这是天宫!星君大人饶命啊,小人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城西北角有一片院落外人是无法靠近的,洪涛也没打算带六子进入最为机密的化学实验室。
  在院子南边还有几座建筑,让六子差点没跪下磕头。此时正是黄昏,被夕阳一照,这几座不高的建筑散发着黄金一般的光芒,且还是透明的,能清楚的看到里面有人在走动。
  饶是六子跟着朱八斤的儿子走过南闯过北,也想象不出除了天宫之外,还有什么人间的房子能如此表现。进而他终于知道这个男人是谁了,能住进天宫的还能有谁啊,星君下凡那个呗!
  “住嘴啊,再说废话本官就让人把你挂在木杆上!”求饶的词汇太俗了,俗不可耐,太没创意。
  “跟我进来,小心点脚下,别把本官的绿色黄金踩了。”一句话就让六子收起了要死的德性,洪涛很满意,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没错,这是座房子,但不是用砖砌的,冲南一面是用玻璃和木框建造的,也就一米多高,下面还挖了一米深。
  这就是高大上同志造的暖棚,总共八个,每个半亩地大。为啥只造了八个呢,以为太费玻璃,还是最先进的平板玻璃。八个暖棚就能种出够洪涛和孩子们一冬天吃都吃不完的蔬菜,再多就没意义了。
  其实四亩地全种蔬菜的话有点太多了,尤其是照看的人手够再加上精耕细种,收获的时候根本吃不过来,很多绿菜又不能久放,只能四处送人。
  后来洪涛干脆腾出两个暖棚专门种水果,由于暖棚的高度有限,乔木类的无法种,只能选择比较低矮的种类。找来找去,洪涛找到了两种比较好吃又比较稀奇的物种,哈密瓜和西瓜。
  哈密瓜,西夏人和回鹘叫它大甜瓜。顾名思义,它原产地就是新疆一带,也就是玉门关以西。啥时候有的不清楚,反正宋代肯定有了,因为这些种子就是来湟州交易的回鹘人带来的货物。
  在古代农作物种子也是一种比较值钱的财物,好种子价格很贵。当然了,这得是在大家都有信誉的年代里才会值钱,像后世一样假种子遍地,那就屁钱也不值了。
  西瓜宋朝也有,但中原地区没有,西夏人少有种植,也是刚刚学会不久。但到了南宋时就比较普遍了,至少洪涛在广州就吃过。据说是金人最先大面积种植的,然后传入了南宋,成了大家消暑解渴的水果。
  后世也有一说汉代就有,好像是在汉墓里发现了西瓜种子。但在北宋市面上,一年四季真见不到这种巨大的水果,皇宫里都没有,民间应该就是没有吧。也可能汉代有种植,但没普及,后来随着换代就把这种宫廷物种给断代了,谁知道呢。
  洪涛的西瓜种子是在溪罗撒上贡的西瓜里得到的,他只要找到点好玩意,没见过的,就会送过来表示忠心,以免被断了军火供应,在这一点上他比次仁贡多明白多了。
  经过一夏天的培育,两种瓜的产量一般,但口感还凑合,也让洪涛指定为在冬天种植的经济作物。待到十月底就派人送一车回开封,给大舅哥尝尝鲜,也算是个稀罕物。
  但一亩地西瓜少说少说也有一两千斤,还剩下这么多干啥用呢?全分给大家尝尝鲜好像太奢侈。目前湟州还是穷,自己用钱的地方也多,干脆,还是给湟州打广告用吧。不求能卖多少钱,当做湟州特产算个噱头也成嘛。
  六子在吃第一块西瓜的时候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张开的嘴,就差喊出向我开炮了。这么奇怪的水果,看着就不像人间的玩意,神仙能吃的凡人不一定能吃。
  “一贯钱一块!”但是吃完两块之后,六子还想伸手去拿第三块。这玩意水又多、味道又甜,还有红灿灿的颜色,卖相很好嘛。


第470章 变毒为宝
  “呵,你比我还黑啊,一贯钱一个是卖价,本官给你三百钱一个。西瓜和甜瓜都一个价,数目与他去商量。不过我劝你还是先去湟州,等回程的时候再来装车。要用稻草和毛毯仔细包裹,此物不能受冻,也不能太过颠簸。三百钱一个并不便宜,十个瓜拉回去能剩五个囫囵的就算你小子赚了。”
  洪涛压根儿也没打算用西瓜和甜瓜赚钱,更不会去坑来给自己捧场的商队。他此时化身成了白天使,不光主动压低价格,还指出了贩运水果的大忌,损耗率!
  这也就是冬天,保温总比制冷容易,若是到了夏天干脆就无法运输,几千里路拉回去都烂成水了,还是馊的。
  “小人得了主家的吩咐,可自己做主买卖货物品种。这些红瓜和那些黄瓜都要了,五百贯!都是新币,金币!”六子不愧是跟着朱公子混的,对朱家的发迹史有一定了解,也对这位驸马有所耳闻。
  既然驸马都说是好东西,那必须是,不是也得是。回去只要说是驸马让买的,主家不光不说责怪,还得奖赏,哪怕一个囫囵的都没拉回去。
  “嘿嘿嘿,懂事儿,有前途。回去和你家主人说,以后少带那种没谱儿的人出来,钱多赚少赚都是次要,别让主家难做。”
  现在洪涛可以肯定了,这个商队百分之就是朱八斤家的,否则不会有这么大狠心。尤其是看出来自己身份后,这个面上带着伤疤的家伙眼神里立马就变了神色,和纯粹的恭敬完全不同。
  剩下的事儿洪涛就不管了,负责种植暖棚的是几名战俘,会按照要求把每个瓜像包裹婴儿般的弄好,稍有疏漏就有可能丢掉这份来之不易的好工作。
  他们全部来自于马尾城一战,通过两年的苦役改造,基本已经失去了危险,表现的也最好,才会被高俅安排到暖棚里工作。
  种地当然也不轻省,但和其它天天接触有毒物质、随时都有可能被烧伤、腐蚀、毒死的工作比,简直就是天堂。
  “实验室的纪律是什么?”离开暖棚,洪涛进入了小院,孩子们都已经排队换完了衣服鞋帽,正在等候命令。
  “没有命令不摸任何东西、不近看闻嗅任何瓶子、不许把手套和帽子摘下来、不许乱走乱动……最主要的就是犯规之后要及时汇报,不许一错再错……”孩子们拉着长音把规矩背诵了一遍,腔调像极了洪涛,真是跟着什么人学什么样儿,连口音都像。
  今天给孩子们讲课的不是洪涛,他是个二手化学家,除了前后都没来由的公式和想法外,细节真不如高俅他们知道的多。
  但不知道不能说不知道,得说小孩子的基础用不到自己的本领,太高级了他们也听不懂,所以由王五代讲足矣。这个理由不光骗过了孩子,连高俅他们也是深信不疑。
  把孩子们交给了王五照料,洪涛跟着高俅和王四走向了另一个院子。这里才是真的实验室,用来处理比较高级的试验,刚才的院子只不过是基础实验室。
  “按照您的说的方法,我将纯酒精蒸馏出来了。”进到实验室里,王四拿出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着无色透明的液体。
  “嗯,不错,找原样再多弄点存着,以后官人有大用。来,大上,拿上这张图去你哪儿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高俅原来的化学基础远不如王四她们,但架不住岁数大理解能力高,动手能力还强,在有些方面王四又不如他了。比如制造试验用的玻璃器皿,只要能画出来,不是特别复杂,他想任何办法也能给捣鼓出来。
  洪涛让王四弄的是无水乙醇,让高俅做的试验器皿是用来制备无水乙醚的蒸馏器。这两种东西是钝化火棉的重要材料,要想弄定装弹药就离不开它们。
  这只是走出去第一步,光有发射药不成,还得有击发药,将来还得制备硝酸银,任重道远啊。主要是化学起步的比较慢,急也急不得,得让这些孩子慢慢熟悉、慢慢摸索。
  高俅的玻璃工坊扩大了好多倍,城里容不下,已经搬到城墙外面去了。工坊里也有了十多名学徒工,简单的玩意基本不用高俅亲自动手。不对,应该是动嘴,大部分玻璃器皿都是吹出来的。
  “这是什么味儿?”刚出了西门,洪涛就闻到一股子不正常的味道,有点酸,还带着刺激性,多闻几下鼻子里就痒痒。
  “应该是西边碱厂冒的烟,到了冬天风会把味道刮过来,其它季节就好多了。”高俅一边走一边琢磨图纸上弯弯曲曲的玻璃管道该如何吹制,随口回答了一句。
  “靠,不会吧,这么远也能刮过来……先等等,这玩意有毒,回去叫人带我过去看看。”碱厂建在西边的悬崖上,守着一条小溪,是制造纯碱和火碱的地方。
  这两种原料工业需求很大,光靠购买土碱成本太高,干脆就上了吕布兰法,直接用硫酸、木炭粉、石灰石和食盐工业化生产碳酸钠。
  这种办法简单,原料也便宜好找,产量大。但有个问题,吕布兰法会产生一种有毒的副产品,氯化氢气体。它不光味道难闻,还对人体伤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碱厂里的工人基本都是战俘,可战俘也不能白白消耗,那样做太不人道了。要是没办法处理洪涛也就认了,但凡能解决还是想想办法比较好。毕竟马尾城里还有那么多不是战俘的居民和商人呢,不管战俘还是百姓,这可都是财富啊。
  其实氯化氢气体还是很有用的,只需要把它想办法溶于水,就能得到一种非常有用的基础化学产品,盐酸。
  办法就不用洪涛自己想了,十九世纪的法国人已经给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把烟囱里的气体引入一座装满了焦炭的塔,利用焦炭众多的气孔增加接触面积。
  再从上面不断往下淋水,硫化氢气体就会有很大部分溶于水中,然后形成浓度不同的盐酸。如果工艺足够成熟,浓度还是可调的。
  “这就成了盐酸?真神奇……”十天之后,一个简易的焦炭塔建成了。它还很小,只是作为试验使用。
  但效果还不错,高俅看着手里的试纸呈现出强酸颜色后,洪涛在他眼中就已经基本是神了。有毒还没用的废气,让自家先生简单的转化了一下,居然就变成了非常有用的化工原料,太尼玛给力了。
  “齐了,本官这回有事干了。去把孩子们都叫来,让他们也看看化学的力量。先把这些废气解决掉,咱们再去忙别的。”洪涛也挺高兴,这可是他第一次用这种办法制造盐酸。
  当年在金河帝国时也没想起来玩这个玩意,主要是那时候的化学制品工厂都离市区很远,还建在热带雨林里,空气湿度大,烟雾根本飘不了那么远。
  大冬天的人们都在猫冬,马尾城西的碱厂里倒是干得热火朝天。每座制碱炉旁边都用木料和金属固定件搭起来坚固的架子,架子上托举着一个明显比烟囱粗的木质筒子,就好像给烟囱套了一个消声器。
  但这个装置不是消除声音的,烟囱们套上它之后,唯一的变化就是冒出来的烟雾淡了、颜色白了、味道轻了,除此之外好像也没啥大用。
  不光没用,战俘们又多了一个活儿,就是轮着班的用压水机往筒子里压水,但是禁止去触碰从筒子下面管道里流出来的液体。其实让去碰也没人碰,那些液体味道非常难闻,离近了眼睛都睁不开。


第471章 氯气
  “这就是盐酸,有极强的挥发性和腐蚀性,非常危险但也非常有用。它可以和碱发生反应,产生氯化物和水,也可能和盐发生反应产生新的酸和盐。盐酸、硫酸、硝酸,再加上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是整个化工业的基础。”
  “假如化工业是一座巨大的城市,它们就是石头和砖块,没有这五种原料什么都盖不起来。这些日子大家看到了一些基础的化学试验,那些都是皮毛,想弄明白这些东西,就得像高师哥他们那样成年累月的守着一堆瓶瓶罐罐,不厌其烦的按照基本原理把各种物质放到一起,找出它们的规律。”
  “这是一件非常无趣但又非常光荣的事情,每一个新发现都有可能名扬千古,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让后世几百年、几千年的人都记住。想一想看,谁还记得上千年前的宰相或者将军,能记住几个?但千年后的人从小就要学习化学,天天念诵背发明人的名字,是不是很厉害?”
  盐酸由专人装进大玻璃罐,再用木桶套上,里面还得塞上稻草保护。一群戴着口罩的孩子站在几十步之外,专心致志的听洪涛白话。
  别小看那些口罩,它们可都是纯毛的,放到后世怎么也得几十块钱一个吧。但洪涛没有戴,他觉得自己这种被后世各种添加剂、农药、化肥浸泡过的体质,别说小小的化学废气,就算马上碰到核尘埃说不定也有抗性。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嘴,他可以忍受刺鼻的味道和有毒气体,但绝对不能容忍有东西糊在嘴上让自己无法说话,那还活着有啥意思呢。
  这顿白话也不是废话,是在替古人寻找藏在芸芸众生中有可能成为未来大化学家的苗子。有些兴趣是天生的,但有些兴趣就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如果自己能忽悠出来几个有志于化学事业的孩子,善莫大焉!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善莫大焉差点成了罪大恶极。第二天洪涛就尝到了忽悠别人的副作用,吓得半天没敢吱声。
  赵佣中毒了,剧烈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