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自己的儿子也得好好规划规划。


第577章 明修栈道
  “此事说来话长,还要从太祖说起……”王浩一看都不让走了,只好坐下来打开了话匣子。只要开国侯肯听讲多久都没问题,但愿听完之后能打消去高丽跑商的想法,太不划算了。
  “得,叔父还请移步餐厅,咱边喝边聊。”洪涛一听,好嘛,都想当初了,看来碰上高丽问题专家了,那就慢慢听吧。
  王浩真从宋太祖说起的,也确实该这么说。宋朝的海商之所以繁荣,其主要原因不是宋人喜欢做买卖,而是从宋太祖开始就鼓励和外国人贸易,这叫上行下效。
  雍熙二年,宋太祖颁布了商业税法把经商法律化,给商人披上了合法外衣,不用再担心朝令夕改、秋后算账。
  光颁布法律规范商业环境就够了吗?宋太祖觉得远远不够,还得帮刚刚起步两眼一抹黑的商人一把,于是又在雍熙四年向东南亚派遣了八名内侍,以国家的名义到当地替商人们规划贸易路线。
  这有点像后世商务部派往驻外使领馆的商务代表,专门引导国内商家在外国开展商业活动。不得不说宋太祖这一举措太超前了,超前到洪涛觉得他也是个穿越人士。
  有了朝廷撑腰,沿海一带的海商自然胆子就大了起来,步子也大了一些,从而造就了从北宋开始的对外贸易高峰,若是没被蒙古帝国打断的话保不齐还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
  而北宋和高丽的官方交往比东南亚诸国还早十多年,建隆三年高丽王朝就派遣广平侍郎李兴佑、副使李励希、判官李彬向北宋朝贡,拉开了两国断断续续、时好时坏的外交关系和贸易往来。
  为啥说是断断续续、时好时坏呢,和洪涛想的一样,高丽并没有什么货物能拿出来进行贸易,对北宋没有太大经济意义。
  但是高丽和辽国接壤,北宋历任皇帝都把与高丽的外交关系归为大战略,不得不重视。宋辽关系一紧张北宋和高丽的交往就紧密,宋辽关系一缓和北宋与高丽的交往就冷淡。
  宋朝明白这个道理,高丽人也不傻,他们是在两个大国的夹缝中间求生存,谁也不愿意得罪,和谁都不能太亲密,必须当个墙头草,以便获取利益最大化。
  在这种大环境下,宋朝商人和高丽商人的贸易活动就不得不带上政治色彩了。一旦宋辽关系紧张,边关榷场关闭,辽人无法获得宋朝的货物,于是高丽商人就成了天然的二道贩子。
  他们从宋朝南方购买丝绸、茶叶、瓷器、布匹,说是拉回国贩卖,其实多一半都用更高的价格倒手运到辽国去了。有时候还会高价雇佣宋朝工匠刻制雕版,也送往辽国,这是宋朝市舶司严令禁止出口的货物。
  高丽商人这么做也没错,商人逐利嘛。但宋朝商人里也有只认钱不认国的,看着高丽商人倒手货物赚大钱眼红,干脆也别等高丽商人当二道贩子了,咱自己干吧。以出口高丽的名义获取市舶司官凭,然后在海上拐个弯直接运到辽国港口去了,百分百的走私。
  苏轼在杭州当官的时候就上书朝廷谈过宋朝和高丽民间走私贸易的事情,还亲自抓过几批人。
  神宗皇帝也下过诏,刚开始是禁止宋朝民间船只去高丽从事贸易活动,抓到各种罚没判二年,后来改为必须获得市舶司的公凭才准许民间商人与高丽互贸。
  但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利益就难免有人铤而走险,民间走私屡禁不止。为了争夺贸易机会,这些海商除了利用贸易手段之外歪招也层出不穷。最普遍的就是在高丽勾结当地官员,以各种名义盘查往来海船,从根本上打击竞争对手。
  明州是朝廷规定唯一能和高丽、日本贸易的港口,当地市舶司盘查严格不好操作。于是泉州和漳州的海商就捷足先登,成了向高丽走私的主力。
  除了泉州、漳州海商太多,没有建立市舶司管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泉州人在高丽当官的比较多,老乡见老乡还不流行背后来一枪,互相帮衬是主流。
  王浩是福建路人不假,但不在泉州,而是漳州海口镇,与泉州海商不仅拉不上关系,还是天然的竞争者。
  当初也有漳州海商跑过高丽航线,但没斗过泉州海商。既然高丽的港口已经被人家占了,又没有非拼命争夺的理由,何必去触霉头呢。
  不光泉州海商有常年在高丽都城开京居住的,高丽商人也有定居在泉州附近的,还在晋江中游的南安县弄了个聚居区,当地人称新罗村。
  “还有新罗村?这得算是侨民了吧,不知叔父能不能找到可靠的高丽人?”听了半天,就这个消息最让洪涛感兴趣。
  “大人还要去高丽!”王浩端起酒杯也不让了,一仰脖干掉,费了半天唾沫合算都白说。
  “叔父放心,在陆地上本官还不敢说想去哪儿去哪儿,到了海上就没人能挡住喽。不过开京确实是个问题,人家先站住脚,强龙难压地头蛇。要是叔父能找到高丽人做通译,我们可以不去开京,在南边找个合适的小港,难不成泉州商人把整个高丽都占了?”
  高丽必须去,不光要去,还得想办法搞个落脚的港口,这样宸娘她们才能循序渐进图发展。谁去弄这个港口呢?自己肯定没功夫,王浩最合适。三个孩子都还给他们王家了,不能白给。
  “大人所言倒是有理,可小人还得多句嘴。高丽人特别穷,买卖货物除了王城恐无它处,占住了港口也是枉然。”
  对于开国侯的建议王浩没好意思耻笑,太外行了。高丽有购买力的人都在开京城里呢,值得拉回来的货物也在王城。如果随便找个港口就能进行贸易还用您在这儿出主意,各地海商早就去了。
  “叔父,短了!”洪涛抬起眼皮瞟了一眼王浩,举起勺子点了点。
  “……短了……啥短了,大人可是要换筷子?”王浩一直奇怪开国侯为啥吃饭总是用勺子,以为是嫌勺子短了,捞不到锅里的肉吃。
  “眼光短了……且看本官一画就明白了!”洪涛干脆放下勺子,改用手指头蘸着酒在桌子上画了起来。
  “这是高丽,这就该是……日本吧?它也太乱了,这么多岛怎么过日子,走个亲戚得换好几次船……”
  桌面上画的是啥王浩看了一会儿就琢磨出来了,作为一名海商,虽然没去过但必须知道,而且决不能转向迷路,这是本份。
  “还没明白?本官可有点失望啊!”洪涛恨不得把酒杯扔到王浩脸上,画了这么半天,就差把经纬线和比例尺都标注出来,合算您就看出走亲戚不方便了。
  “大人的意思是……”王浩使劲儿眨巴了眨巴眼睛,盯着桌上的图画围桌子转了一大圈,还是不明白。
  “我朝的海船去日本该如何走?”洪涛又把手指杵进了酒杯,沾满酒水等着答案。
  “可以北上登州,再到开京。这是老年间的走法,现在登州不许再停靠海船,只能从明州去开京,然后南下……大人是要在高丽建港转道日本!”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去日本总共就三条海路,其中两条需北上经登州或者明州横渡大海,抵达高丽之后进行补给然后再南下。还有一条是先南下去琉球中转,但这条海路比较危险,风大浪高,不是特别好的船不敢走。
  但刚说了一半儿,王浩看到开国侯用手指头在高丽半岛的南边点了一个点,然后脑袋里突然咔嚓一声,犹如被闪电劈中,嘴唇直哆嗦。


第578章 暗渡陈仓
  日本!和高丽不可同日而语,那边对大宋商品的需求量要高上好几个档次,可以贸易的货物也很丰富,能跑日本航线的海商和跑南洋的海商几乎平起平坐。
  而且不用发愁回来拉什么,就算一点货物没有,光拉人也能赚得钵满盆满,日本贵族削尖了脑袋想来大宋开开眼。
  最有钱的就是日本和尚,人家先给钱再上船,生死由命成败在天,哪怕死在半路上也绝不退款。想一想,去的时候是货船,回来变成客货混装船了,利润大大滴。
  但去日本同样需要明州市舶司开具公凭,谁能去谁不能去、带什么货物走、装什么货物回来都要经过市舶司审核,普通海商玩不转。
  你还别想跳过明州港,去日本只能从明州出发,卡住明州就等于在日本航线上设了一道闸门,至今为止还没听说谁能从泉州直航日本的。
  走琉球航线倒是也成,问题是那条航线太危险,九死一生。海商们再有冒险精神也不是亡命徒,做生意是要讲成本的,小命也算重要本钱。
  就算真有人能绕过明州,直航到了高丽还有一道关呢,开京。没有明州的公凭,高丽官府一样得抓人、没收货物、扣船,这叫走私。
  但如果能在高丽其它地方弄个港口进行补给,去日本就不是天方夜谭了,从漳州一样可以直达高丽沿海,泉州的走私海商不就这么干的嘛。
  至于说到了日本咋办,咋办都不用咋办。日本各地有无数个诸侯,他们才不管有没有公凭呢,只要有货物就是贵客。
  “不错,从这里去高丽和日本,不用任何人的航线,有叔父的海船,再加上三个孩子相助,咱们自己就能跑。”终于把事儿说明白了,洪涛端起酒杯看了看手指头,干脆泼到地上换了一杯新的。
  “……可还有一件事儿需大人明示,海船到了高丽之后该如何?”去日本王浩是一百个乐意,啥走私不走私的,日本又没向辽国人进贡,更谈不上通敌。
  “这事儿不用叔父费心,我会派人上船,只管把她们送到地方,如果需要再送回来。”
  “大人是要派新军去高丽!”王浩必须听明白了,开国侯真是狠人,不光狠还有手段,为了赚钱都要动武了。
  新军把骑马穿甲的党项骑兵打得望风而逃,到了高丽当地人还能有好?但越是这样的人就越靠谱,只要新军出动这事儿就算齐了!
  “不要多问,祸从口出,这件事儿可否干得?”新军?真没有,没有完备的后勤补给新军就是废物。但还有一群比新军更适合去高丽的部队,蒋二郎的特种兵。
  这些人最拿手的不是面对面硬撼,而是小股部队偷鸡摸狗。他们跟着自己北伐顶多充当护卫和侦察兵,大材小用了,交给宸娘带去高丽才能发挥最大优势。
  而且还不用给他们打掩护,特种兵从来就不在新军的编制中,也不算驸马府的亲卫,搞来搞去合算是黑户,以后如何安排都是问题。
  “干得、干得,大人指东王家绝不向西!”王浩啥问题都没了,恨不得背生双翅马上飞回家。
  海商海商,手里没有条靠谱的商路,零敲碎打跟在别人后面捡剩饭,永远也混不起来。只要日本航线拿到手,漳州王家几年之内就能成为豪强,又豪又强!
  “唉,先别说得太满,本官还有话讲。这条航线仅靠你我吃不下去,得找帮手。那几家人如果可靠,不妨一起试试。”
  王家是不错的合作伙伴,可洪涛不打算在一棵树上吊死,能够互相制约的合作才能长久,任何一方太重要都是隐患。
  如何制约王家呢?非常容易,再多加入几家呗。大家抱成团做买卖,既是伙伴又是敌人,听上去很麻烦,实际上更稳妥。
  “……大人所言极是,可如此一来航线的秘密就难以保住了,不可不防啊。”王浩当然不乐意再增加别人,吃独食才香甜。但开国侯的建议又不能随意拒绝,总要找出点理由。
  “此事并不麻烦,找个时间大家坐在一起商议个出资份额,各家出船、出人、出钱都可以,算成股份一起经营一起分红。只要有了规矩,谁若是还吃里扒外,那本官就认理不认人了。”
  又来了,洪涛在湟州就想弄个类似东印度公司的商人组织,可惜时间不够。现在正好,荷兰人是靠大海养活的公司,自己没那么聪明再单独设计一套,但照猫画虎有样学样还是会的。
  “就依大人,我马上回去!”吃不到独食就吃不到吧,这条航线利益太大,真都给了王家恐怕也是祸事。一咬牙一跺脚干了,一分钟都不想耽误,起身就要告辞。
  “且慢,本官的人还没来呢,叔父难道不想去高丽找港口了?”
  “嗨,莽撞了,恕罪,一切全凭大人安排!”王浩用劲儿拍了一下脑袋,今天接受的信息量有点大,原本挺灵光的脑袋有点木了,变得丢三落四。
  洪涛并没有马上安排人跟王浩走,只是有个想法,在王浩没答应之前无法付诸行动。好在王浩也不赶时间,早几天晚几天出航没差别,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去找宸娘和犹太人,问问她们愿意不愿去。
  宸娘必须特别愿意,就像一只羽翼刚刚有点丰满的小鸟,极其希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根本考虑不到别的,比如老鸟舍不舍得。
  “爹爹是最好的!”一听说可以去朝鲜半岛跳起来就挂在了洪涛身上,满脸这顿啃啊,扒拉都扒拉不下去。
  “大人正是用人之际,又逢冬日来临,明年春天再走也不迟……”菲尼克斯还有点良心,总算想着挖井人呢,没拍屁股就走。
  “也没说所有人都走,先派一部分人过去探探路,最好能控制个港口,用钱买、用货物换都可,实在不成动手抢也不是难事儿。本官把蒋二叔派给你,再带上二百特种兵差不多就够了。”春天再去就来不及了,洪涛还有别的事儿需要王家和其他几家的海船呢,就冬天这段时间空闲。
  “蒋二叔也去!孩儿一定能抢到个好地方,比开封城还大!”一听说还有蒋二郎的特种兵随行,宸娘更没有顾虑了,然后洪涛脸上就又多了几片口水。
  “菲尼克斯、西迪,蒋将军会配合你们俩行动,宸娘还小,让她多听多看,适当的提建议可以,但不可由她做主。你别撇嘴,我会和蒋将军说好,只要不听话立刻就把你送回来,接着去学堂里当先生!”
  连高丽是啥样都不清楚,张嘴闭嘴就是比开封城还大的城市,洪涛必须要做一些预防手段,免得到时候连累了蒋二郎和特种兵。
  “哼……学堂里都没几个小童了,许先生一个人教授还有闲暇,孩儿去了岂不是要对着墙讲课!”不让当领导宸娘非常不高兴,自己已经想了很多点子,都特别厉害,怀才不遇啊。
  “……那就去给周夫人当笔吏!”洪涛差点没被噎死,宸娘说得没错,现在的儿童团一天比一天人少,除了第五批的孩子们没啥大变动,前面四批基本都快走光了。
  “听官人的话,先去准备行装吧。”西迪在这期间没怎么说话,也没显出高兴,拍了拍宸娘的脑袋,又向菲尼克斯使了个眼色,老凤凰就哄着孩子走了。
  “大人是不是有事瞒着奴家?宸娘说得没错,不光儿童团里的小童少了很多,银行里孩子也都不见了。各工坊里也有人事调动,这么多人都去哪儿了?”
  等屋里就剩下两个人之后西迪才张嘴询问,一边说一边坐到了洪涛大腿上,准备利用女人的优势逼着男人说实话。
  “哎呀,几天没见你的汉话又精进了不少,都会自称奴家了。不过有件事儿你没听官人的叮嘱,身上的肉好像多了不少,该罚!”
  自打西迪有了孩子就不像原来那样整天往自己屋里钻了,倒不是不想来,而是怕孩子的事情曝光。
  洪涛倒是没忘了这个最佳床伴,可惜到了大名府之后就有忙不完的事儿,近期又添了三位夫人,想去偷嘴都没机会。
  “奴家愈发肯定官人有大事相瞒,难道又要去它地任职?”据说女人有第六感,洪涛真不信。
  但是她们对特别亲昵的伴侣确实非常敏感,些许的变化都能觉察到。撒谎这个技能对越是熟悉的人就越难以施展,一丁丁点的反常都会引起怀疑,比如现在。
  “此事不能讲,也和你们无关,别多想。晚上别走了,留下来陪本官说说话。此去海路几千里,搞不好几年都无法见面,就算你不想我我也会想你和孩子的。到了那边该如何筹划本官也有不少建议,走,先去一起泡个澡,让本官看看你是不是真胖了!”
  既然无法再隐瞒下去洪涛干脆就承认了,但实话还是不能说。犹太人并不在自己的北伐计划当中,也不算自己的核心圈子,没必要知道这么多。
  但也不是说分开就分开的,毕竟自己的骨肉也得跟着他们走,该提的建议还得提。比如大概什么位置比较合适发展、当地有什么物产可以先利用起来。
  自己对古代的高丽真不太了解,必须多安排几套预案以备不时之需。这些话不能和宸娘说,孩子太顺利就容易忘乎所以,告诉西迪由她转告比较合适。


第579章 港口来了
  五天之后,二百名特种兵换上船工的衣服,趁着黑夜和七十多名犹太先遣队登上了王浩的船队,临行前洪涛又和蒋二郎单独聊了一个多时辰。
  这回宸娘倒是不想走了,拉着自己的衣服吧嗒吧嗒掉了一脸泪珠,意思很明显,她想让自己跟着一起走。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失望,洪涛不光没安慰,还低声呵斥了孩子一顿,再让蒋二郎把宸娘强行抱走,而且连送都没送,转头就回了书房。
  王浩不仅带走了宸娘,还开走了第一艘大海船。两名犹太纲首被任命为第一任船长和水手长,王四十,也就是王浩的族侄成了第一任领航员。
  洪涛想借着这次机会试试新船的性能,它刚刚做完第一次测试回航,被命名为湟州号,属于州级武装货船。
  富姬送来的三款凉州帆布都合用,只是薄厚不同,强度有区别。最薄的一款就是目前使用的帆具,应付渤海、黄海、东海的海况足矣。将来如果需要大洋航行,可以换更厚更坚固的第二款和第三款。
  说不定到时候还会有更坚固、更轻便的帆布研发出来,这个工作不仅凉州棉纺厂在做,大名府的棉纺厂同样在做。而且大名府棉纺厂有凉州棉纺厂无法比拟的优势,人才。
  大名府附近盛产生丝,也不乏手艺精巧的丝绸匠人。黄怀安招工的时候就留了个心眼,优先挑会织造丝绸的人,还高薪请了几位世代从事此业,但上了年纪无法再亲自使用织机的老匠人来当技术指导,说白了就是想挖人家的手艺。
  这个办法确实奏效,他们正在琢磨能不能把丝线和棉线和在一起纺纱,这样弄出来的面纱比同等粗细的纯棉结实。如果用这种棉纱织布既可以提高布匹的强度,又能降低厚度,也就减轻了重量。
  新布不光能当做船帆,还可以用来缝制新军的帐篷,其实黄怀安研发新布料的初衷就是为此。现在的军用帐篷又厚又重,背在身上很累赘。
  洪涛觉得用它做帆和帐篷都不是最好的,弄成牛仔裤应该特别赚钱。你想啊,农民、工人、士兵都需要坚固的衣服,尤其是裤子。
  新布里含有生丝价格肯定贵,但买一条好几年都穿不烂,算起来反倒比麻和纯棉布料便宜,而且手感更柔软,穿着更舒服。
  当然了,这只是个想法,实践起来难度挺大。首先得让宋人习惯不穿长衫只穿裤子,光这一件事儿就够洪涛忙活大半辈子的,脑子里想想过过瘾得了。
  “我的同学为何都不见了,她们不愿和本宫一起上学吗?”儿童团人数的变化不光被西迪注意到,特里公主也发现了,她真是个好学生,每天都去上课,风雨无阻。
  不光不觉得烦,还特别高兴,背着洪涛给她做的小书包,装上小本子和几根炭笔,混在一群和她儿女差不多大的孩子中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她们都回湟州了,本官在那边建了一座更大的学校,可以容纳上千孩子,光老师就有百十位。”
  洪涛最不愿面对的就是这位契丹公主,她越是在这里生活得无忧无虑,自己心里的愧疚感就越强烈。可是每次见到她都得继续加深愧疚感,不停的撒谎。
  假如她是个恶人,自己骗一骗真无所谓,但她除了有个契丹公主的名头之外,对自己真没啥恶意。直率、纯善、阳光,肚子里没啥弯弯绕,也不太习惯耍心眼,这么把她往死里忽悠,真的合适吗?
  “我的夫君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许先生说小童都是孤儿和流民的孩子,全是你出钱供养。如果到了我家,你可以在寺庙里当主持,肯定是个高僧!”
  又来了,特里公主不光学会了同学之类的新词汇,还学会了夫君,且说起来一点顾忌没有,当着谁都敢叫。
  “高僧还可以娶妻纳妾?”洪涛都快哭了,您就别再夸啦,顶多还有一年你的家乡就会被我这个高僧摧毁。
  “为何不可?国师有三个妻子,六个孩子,他都快六十岁了,也没见他和夫君一样干了那么多善事!”还是生活习惯问题,辽国人的很多认知和宋人都是反的,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大人,他回来了……”正在洪涛不知该如何回答时,一名特种兵从前院急匆匆走了进来,和黄蜂耳语了几句。
  “谁?”
  “萧兀纳……”黄蜂冲特里公主努了努嘴,小声的在洪涛耳边说了一个名字。
  “啊!我差点忘了,真是罪过罪过……殿下,今天的课我看就算了吧,一起去见见萧大人。”
  洪涛终于松了一口气,煎熬的日子总算要到头了,不管有多愧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