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的同胞和国民。
  现在她只要看到穿着迷彩服的人就觉得是开国侯王诜,没二话,砍死算!啥也不用说,砍死这个负心汉,自己也跟着一起死,没脸回去面见父皇。
  “狗贼,受死来!”突然,她真的看到了仇人,那个家伙正在宫门外探头探脑向自己这边张望。
  “混蛋!放开本宫,放开本官……”
  可惜刚跑到一半,两根套马索就准确的套在了自己身上,身形一顿立马又是两根。就这样特里公主依旧梗梗着脖子奋力向前,试图再靠近那个小人一步,没有短刀也不怕,哪怕是咬也要咬死他。
  “把她送到野战医院交给十七,找软和一点的布绑不要伤了。如果不吃不喝就硬灌,和十七说好好待她。”
  洪涛眼看着特种兵把特里公主绑成粽子也没敢凑过去,这时见面只能挨一顿臭骂啥也换不来。这个女人已经进入一种疯狂状态,自己把她骗狠了,要等平静下来之后才好谈话。
  越现代化的军队杀起人来越效率,三万左右守军不到一个时辰就全报销了,当最后一队契丹骑兵倒在拱辰门外时,析津府战役宣告结束。
  王大带领中路军继续在城内挨家挨户搜索残余敌人,顺手把百姓全都赶进宫城用高墙暂时圈禁起来,整座城市从杀声震天改成了哭声震天。
  此时洪涛才发现山川督察院的情报不准,析津府人口数量远比预估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呢?阿速死力给出了答案,季节问题。
  虽然这里不是牧区,但也有很多富裕牧民会在冬季到来时进入城市居住。而山川督察院统计到的数字恐怕是夏季的,那时候析津府城内的人口数量最少,不到十万。现在恐怕要超过十五万了,还不算住在城边的居民,全算上恐怕要有二十万。
  “你和你的族人把契丹人挑出来单独关押,能不能看住?”人太多了,全放了转眼就会成为辽国士兵,全杀了真没那么多人力。咋弄呢,只能继续玩种族仇杀,让他们内耗去吧。
  “报告博士大人,城里还有上万熟女直是奴隶,他们会和伯咄部一样供奉月神,成为神的子民……”
  阿速死力能成为族中萨满,除了出身之外脑子好用也是重要因素。刚刚归顺几个时辰就已经学会了新军的口吻说话,还敢于提出有利于神的建议。


第611章 巨变
  “那就这么办,城内有的是武器,凡是愿意归顺月神的族人都是战士,纳入你的族群统一指挥。但你要为他们担保,有人叛乱你和你的族人先倒霉!”
  事到如今也只能冒险一试了,反制措施就是把伯咄部的一干首领、大小族长控制起来,谁招拢的女真人叛变谁就得先死。
  阿速死力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个条件,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为何对女真人这么有信心。这个问题洪涛就不去琢磨了,有闲工夫再慢慢打听。
  用不了多久宫城里就会成为阎罗殿,祖辈都受契丹人奴役的伯咄部和女真人一旦有了武器能饶过这些契丹俘虏?想一想就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趁着鸡皮疙瘩还没让自己大脑失控,洪涛要抓紧安排下一步行动。苗魁的西路军正在抓紧时间从箱车上往下搬运作战物资,腾空之后马上就得出城向海河口进发。自己要去听取探马的汇报,尽可能给苗魁提供比较安全的线路规划。
  辽国在南京道大概驻扎了八万左右的常备军,这一路上被自己消灭了近一半儿,另一半大多在边境线附近驻扎,比如易州、范阳、漷阴、香河,能马上调往析津府的不多。
  但辽国的军制和西夏一样,后备兵源集结速度非常快,也不用像北宋禁军一样准备什么粮草,只要命令传达下去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牧民骑着马拿起武器从四面八方赶来,直接在析津府附近找几个地方集结,转眼就能投入战斗。
  这时就得看王韶带领的一万多骑兵给不给力了,还有种鄂、李宪、章桀统领的三军路会不会大举北上。
  假如他们动作比较快,能在边境地区搞出点动作,辽军就没法集中精力对付自己。要是他们还都按兵不动那自己就等着苦战吧,能不能赢还得两说。
  不管怎么算计,反正北伐计划第一阶段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也对得起神宗皇帝的嘱托。只待回去报信的几队探马把延安郡王带领新军攻占析津府的消息传遍河北大地,再把辽国南京皇宫里的各种公文印章送进宫,后面的事儿就全不归自己把控,只能听天由命。
  农历1087年10月18日,北宋开国侯王诜率三万新军突然北上,过固安直取辽国南京道析津府,激战一个时辰克之。
  这个消息不用新军信使和顺丰邮政传递,第二天就随着辽国溃兵传遍了整个南京道,又被快马送往位于上京南边的辽皇冬捺钵广平淀。
  耶律洪基刚刚在这里过完自己的五十六岁生日,前来祝贺的各族首领还没完全散光,析津府陷落的消息就到了。
  在位已经三十多年的老皇帝非常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可随后又有三拨来自析津府和固安等地的信使到来,带来了更加详尽的战报。
  析津府不光陷落,南京道留守耶律和鲁幹以及一干重臣大将全部战殁,最后一批信使逃出来时南城墙已经陷落,一多半信使都被敌人射杀,只有少数亡命狂奔十多里,凭借出色的骑术才算逃出生天。
  耶律洪基没听到特里公主的消息,但他知道女儿就留在析津府城内。她不喜欢冬天的捺钵,更愿意留在繁华的陪都过冬。
  “我的儿啊……”这下不光女儿没了,还搭进去十多位重臣。南京道现在是群龙无首,再坚韧的神经也扛不住如此大的打击,老皇帝大喝一声仰面跌倒,人事不省。
  他这一倒不光南京道群龙无首,整个辽帝国顿时也乱套了,皇族、后族、契丹重臣、汉族重臣吵成了一团,还有人话里话外的意思要提前准备后事,让年仅十一岁的耶律延禧继位。
  辽国这边乱,和北宋朝廷相比反倒算平静的。不管耶律洪基醒没醒好歹人家还活着,作为胜利者的神宗皇帝直接就驾崩了!
  10月22日,当第一批新军信使把王诜的亲笔战报和南京留守的印章送抵后,神宗皇帝就连夜召集重臣议事。可能是太激动了,皇帝走路都有些哆嗦,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在崇政殿内喝了几口驸马酒。
  结果臣子们刚入殿招呼还没打完,这位正值壮年的皇帝就趴在御书案上长睡不醒了,据说临死时脸上还带着笑容。
  太医们还在忙活,王安石和司马光就知道没救了,一边安排封锁消息一边求见皇太后。三个人说了啥谁都不知道,但在两天后召开的朝会上不光宣布了皇帝驾崩,还由高太后指定吴王继任皇位。王安石和司马光携手支持,顿时获得了多一半朝臣的拥护。
  此时即便有不乐意皇位继承人选的大臣也没法提出异议,因为另一个候选人并不在开封,或者说根本不在大宋境内。战报上不是说了,六皇子赵佣带着新军正在析津府奋战呢。
  对于这位皇子新皇帝也没忘,立刻下诏进延安郡王赵佣为齐王,并责成章桀迅速北上接应新军,务必要把齐王安全带回。至于说元丰北伐到底该如何打,还得再商量商量,暂时也没有进一步指令。
  有了新皇帝的圣旨,禁军的行动立马快了许多,二天后王韶带领的一万多骑兵汇同真定府安抚使种鄂的六千禁军,奋战一天一夜攻克了辽国边境重镇易州。只是损失比守军还大,还没全歼易州之敌。
  李宪和章桀也没闲着,他们也合兵一处,带着三万禁军步军把范阳围了个水泄不通,陷落是早晚的事儿。
  至此元丰北伐战役才算正式全面开打,整个南京道南部都是杀声震天,北宋禁军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借着新军打乱了辽军防御体系之机向北推进。
  辽军一看势头不对,蔚州、应州和大同府立刻调兵遣将准备增援南京道。此时河东路禁军也没站一边看热闹,没有朝廷的命令不能进攻,但可以在边境搞出点动静。只要边境一动,应州、蔚州和大同府的辽军就不敢去支援南京道。
  还是在这一天,十多艘大海船突然出现在海河口,迎接他们的不是守卫港口的辽国军队,而是穿着迷彩服的新军。
  苗魁两天前就已经率兵杀到,边境战事一起,再加上析津府这块大吸铁石在,沿途基本没碰到什么抵抗,港口的千八百幽州汉兵还不够骑兵一个冲锋的。
  “苗将军,大人呢?”湟州号的跳板刚刚搭上码头赵佣就冲了下来,黄蜂在后面猛追也没拉住。
  “大人已经进了析津府,此处不是久留之地。黄将军一路辛苦了,先与殿下到箱车上歇息片刻,本官先去安排卸船装车,大人还等着这些军备守城。”
  苗魁很想和赵佣聊几句,怎么说也是未来的皇帝。但一想起三百里外可能正处于孤军奋战状态的新军,多一句废话都不敢说,小跑着上了湟州号的跳板。
  和大名府的码头相比海河口的码头大了整整一倍,一次可以停靠三艘大海船。这还得感谢萧兀纳,为了交换生铁顺利特意从中京道北安州调来大木,把此处修得又大又结实,很有用一百年不用换的觉悟。
  只是不知道此时他在上京听到开国侯率军攻占了析津府之后会有何感想,会不会想到这座港口很可能被用于其它目的。
  不管他想得到想不到也无济于事了,和析津府相比,没有任何一个辽国将领愿意先来荒凉的海边看看港口安危。
  “苗将军,大人所说的牛羊圈在何处,小人派人去赶来,就不劳烦大军了。”当王浩在码头上看到苗魁和新军时脑子里立马就知道事情有变,但再怎么变依旧难以压制住赚钱的年头,还想试试。
  “……恐怕还要等些日子才能见到牛羊,我说王掌柜,做买卖真有那么好玩吗?”苗魁编瞎话的本领显然没得到真传,鼓了半天腮帮子也没找到合适的借口。
  “嘿嘿嘿……使得、使得,不知苗将军怎么会到此处,那些辽国兵将呢?”王浩认识苗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很少亲切交流,不是一种人根本就没得可聊。
  “实话告诉你吧,大人带兵把析津府打下来了,此处的辽国兵将也被苗某人杀了个干干净净,连条会叫的辽国狗都没了!”
  还是别编了,关于如何应对王浩的事儿大人好像忘了交代,那就可以自作主张。苗魁打算吓一吓这个要钱不要命的奸商,在甘凉路赚了好几年现在又跑南京道,真是太勤快了。
  “……析津府没啦!”王浩虽然早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但怎么也没想到开国侯有这么大胆子。
  怎么打仗到了他手里就和过家家一般容易呢,夏人的凉州说占就占,一战差点把党项人打背过气去。现在又来抢析津府,朝廷以举国之力折腾了几十年,好像连析津府的边都没摸到。
  “什么叫没了,是让新军占了!某没功夫和你废话,大人还等着军械御敌呢。这条船上是谁在护送,有没有会喘气的了!”
  以前王诜老埋怨自己不会说话,现在苗魁终于明白不会说话是什么意思了,确实不招人待见。但这位王掌柜是大人的朋友,对新军帮助颇多,有气也不能撒他身上,换个人吧。


第612章 按时抵达
  “占了……那岂不是和凉州一般?”王浩可没心思去琢磨苗魁的口气和善不和善,他现在只想知道一件事儿,是打下来就走还是继续占领。
  “差不多,要想见大人,王掌柜可以跟着本官去走一趟,但能不能回来本官就不敢保证了,嘿嘿嘿……”苗魁头也没回跟着押船的新军下了底舱,只甩给王浩一句话。
  “啪!发财了……发大财了!王冕……王冕!”原地愣了一小会儿,王浩突然像被什么东西蛰了,猛的一拍脑门,扯开嗓子冲着船尾的管家干嚎。
  “主家……主家,小人在呢!”王冕岁数不小了,腿脚还挺利落,一溜烟跑了过来,不知道自己这位主人又有啥吩咐。
  “去叫各家作头来我船上商议大事,另外吩咐咱家的船工水手把家伙都准备好!”此时的王浩已经没有一脸笑容了,眯缝着眼咬着牙就和看到杀父仇人一般。
  “准备家伙……怕是不合适吧。咱家的军械都是私下和帅司大人买的,您不是说轻易别让外人看到吗?”当管家的就得记性好,多久的事儿、多久的话都要能及时想起来。
  “蠢材,这里不是大宋,看到又能如何!开国侯已经把辽人的南京城打了下来,还记得当年肃州、甘州之战吗?敢跟着大军屁股后面走的全都发了,见到什么就能拿什么,光抓俘虏卖给工坊就比卖羊利高。这次我们几家可不能再犹豫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告诉咱家的人,岸上有什么就往船上搬什么,只要卖的出去的全要,一文钱都不用花!”
  这番话几乎是喊出来的,当年王浩就后悔没敢跟着新军去肃州、甘州捡破烂,结果只能眼看着一群流民和拓荒民大发特发。
  那些人根本不用发愁销路,只要把抢来的人、牲口、财物往马尾城和凉州城外一摆,自然就有内地客商前来询问。
  通常都是以不到市场价一半的价格谈妥,就算这样也有很多人一夜暴富。前几天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刨食呢,半个月之后就能在风雪楼里见到,穿金戴银出手还特别阔绰,看人都用眼角夹。
  危险?王浩觉得没啥危险。这么多新军来一趟再回去一趟,沿途的辽军早就被扫干净了。自己只需带着人远远跟着,沿途的村庄、市镇就都是囊中物。
  至于说抢劫有没有罪恶感,王浩觉得必须有。回去之后马上就得找座寺庙捐上一笔香油钱,把罪恶洗干净,以便下次再碰上这种好机会可以轻装上阵。
  商人一旦看到了足够大的利益,比苍蝇盯上一堆牛粪还执着,五家海商只商量了片刻就达成一致意见,去,必须去!
  留下几十人看着船只,剩下的水手和船工都武装起来。码头上还有空箱车,也去和苗魁借过来用用,瞬间一支五百多人的海盗团也成军了。
  “苗将军,王掌柜他们这是要去干啥?”装船用了一夜,没有吊车和轨道辅助卸船时间反倒更长。第二天凌晨西路军才整装完毕,看着后面跟着的一群杂牌军赵佣有点纳闷。
  “殿下,此情此景和凉州一样。”
  苗魁自动走在赵佣侧后,虽然新军的指挥权没有开国侯的命令谁也不能给,但头上两面红色大蠹中间斗大的宋字和赵字代表着什么他非常清楚。那是朝廷和皇帝的标记,除了御驾亲征没人能用。
  “……他们是去抢辽人牲畜的?”赵佣歪着头想了想有点明白了。
  “不光牲畜,只要能卖钱的东西都抢,如果搬得动石磨都会被拉走……”
  苗魁亲眼见识过跟在新军后面抢劫了甘州的拓荒民是个什么德性,凡是他们走过的地方除了屎尿屁之外一切都回归自然,房梁都会被拆走。
  “哈……我朝子民真是可爱,若是各地民风皆如此可还有外患乎?”赵佣没亲眼见过这种景象,但见过拓荒民是个什么样子,非但没觉得不合适,反倒很欣慰。
  “殿下不可如此想,他们……”苗魁真不这么想,他到如今也不太赞同开国侯牧民的方式。
  假如天下臣民都和王浩他们一样那当皇帝的还不愁死、当兵的还不累死,三天两头得有地方百姓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作乱。
  不过后半句没说出来,被黄蜂给瞪回去了。想一想自己也脸红,当着未来皇帝给开国侯扎针儿确实有点缺德。
  根本不用苗魁多废话,跟在队伍后面的海盗团是个啥德性很快就能亲眼所见了。距离港口三十里左右有个小镇子,左边两里就是白沟河,叫做河沟镇。
  王浩来的时候把驻守在镇外的三百多辽军给剿灭了,还留着一个营在此监视辽军的动向。王浩也不知怎么和新军士兵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刻带着他的海盗团提速超越了新军,跑的那叫一个快,走马都追不上。
  有新军在此驻守海盗团啥也不怕,不管屋里有没有人进去就搬,敢阻拦先揍一顿,还不知趣直接射杀。海商手里有不少新军淘汰的钢板弩,对付正规军都不遑多让,普通百姓牧民再彪悍也没用。
  新军都认识这些海商,至少面熟,自然不会阻拦,也没人帮忙,没有上级命令擅自杀戮平民触犯新军军规。
  等苗魁的中军再次路过此地时,镇子都快被拆平了,一车一车的战利品、一群一群的牛羊马匹正被水手们送往海边。剩余的海盗团继续跟在新军屁股后面向北挺进,看样子不把那十多艘大船装满他们是不打算收手了。
  相对于来时回程艰苦了不少,首先就是箱车全部重载,行进速度慢了许多,可选择的路线也少了。基本只能沿着驿道附近走。
  这样的话就必须要途径安次县城,结果遭到了辽军的阻截。这股辽军不是安次守军,他们一天前刚刚从上京道集结过来,有皮室军、宫分军、部族军,数量不少,黑压压的全是轻骑兵。
  听到探马回报,苗魁先拿出地图仔细查看,这也是在新军里养成的习惯。洪涛要求任何一位新军指挥官,哪怕是最基层的队长也要随时掌握战场位置和地形。
  “吹号布车阵,边走边打!”安次县城距离析津府不到100里,既然辽军的增援部队已经集结到此地了,那很难保证附近没有其他敌人,苗魁马上做出了他认为正确的选择。
  车阵,这是第二次使用,也是新军得以成名的凉州战役决定性一招。几百辆箱车沿着驿道排成了三列纵队,把装载易碎易燃物的箱车夹在中间。
  两侧的箱车里安排士兵以箱车板为掩体一边行进一边射击,一旦有箱车损坏或者马匹伤亡,立刻转移货物到其它箱车内继续前进,空箱车放弃,不与敌军纠缠。
  “殿下……”安排完阵型苗魁还有另一个重要任务,保护赵佣。
  虽然这位皇子从甘凉路就跟随新军儿童团一起训练,到了大名府又跟着新军摸爬滚打一日不曾缀,但毕竟是未来的皇帝,再能打仗也得先藏起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冒险。
  “苗将军自去据敌,此处有末将在殿下不会有危险。”可是一回头,发现黄蜂正在往赵佣身上套锁甲呢。
  这种由无数个小钢环连接起来的软甲穿在板甲里面能增加不少防御力,即便板甲被箭矢穿透也会被软甲挡住,对脖颈、手臂、腰胯等板甲连接处的缝隙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只是钢环制造起来比铁环麻烦的多,软甲全部要由工匠手工编制,所以产量很低,无法大量装备部队,只能配给中高级将领使用。


第613章 有点小麻烦
  但高级将领们都不太领情,嫌软甲重量太沉不愿意穿,觉得有板甲保护已经很安全了,没必要再多加一层。结果产量就更低了,几乎等于停产。
  赵佣也不想穿,可真没黄蜂力气大。这位贴身保镖太尽职尽责了,在船上形影不离,到了陆地上更恨不得长在自己身上,任凭说啥都不带顶撞的,但也坚决不改。
  两刻钟之后,双方的军队终于碰面了,大家谁看着谁都挺好奇。辽国军队这边真称得上五花八门,穿着什么样军服的都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军服,裹着皮袄皮裤就上阵了。
  新军这边极端整齐,全是一个打扮,分不出谁是兵谁是将。每人都穿得圆滚滚的,脑袋还扣着一口小锅,躲着车厢里探头探脑很是猥琐。
  脑袋上这口小锅是干嘛用的辽军大概能看明白,防御箭矢呗。看样子也挺实用,只要把脑袋一低基本就不怕正面射击了。
  但藏在车里边走边作战的方式辽军将领还是第一次见,传统的骑射骚扰战术好像不太好用,该如何应对呢?
  这一商量麻烦就来了,各族将领性格都不太相同,有沉稳的就有激烈的,有的想以不变应万变,有的觉得应该多试探试探再强攻。此时集结部队的主将还没赶到,也就没人能最终拍板做主,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
  争吵的结果就是一支军队分成了两支,想强攻的在驿道西侧按照传统作战方式攻击,想试探的去驿道东侧先看看效果再自行决定如何进攻。
  西侧的辽军基本都是皮室军和宫分军,他们是职业军人,战术训练比较固定,用熟不用生嘛。东侧那些部族军平时就是牧民,啥战术不战术的,能打赢就成。
  就在他们商量战术的时候箱车队可不等着,又前进了三里多路,至于说敌人为啥迟迟不动苗魁也清楚。
  他也不想清楚,新军没有太多随机应变的战术要求,用来用去就是两三招。靠的不使出神入化的战术,也不是骁勇善战的士兵,取胜只凭军械给力,再加上纪律统一。
  眼看敌人越走越远,西侧的皮室军真不能忍了,一大片骑兵开始小跑加速。这时候就看出什么叫游牧民族了,从小骑马和长大了现学的真不一样。
  他们一边慢跑预热马匹一边在行进中编组队列,也没有人玩命指挥,更没有复杂的旗语,仅靠互相熟悉和本能就逐渐形成了六支各有四五百人的骑队,首尾相连冲向了箱车队的侧翼,试图用射箭延缓车队的行进速度。
  和王大的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