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没等中毒状况出现,辽军第三天的攻城行动又开始了。这次状况有所改变,攻城云梯、盾车多了不少,一看制作工艺和木材就知道是临时砍树凑合事儿的产物,但聊胜于无,总比用人生抗弩箭强不是。
  但对于攻城效果而言,有没有这些器械真不太吃劲儿。守城新军没有任何战术变化,你用木杆铁钩攀爬就摔你,你推着云梯过来就扔霹雳弹和火油弹烧。途中还有漫天飞舞的板砖,砸到谁算谁,毫不吝惜数量。
  攻到晌午,西城和北城也陆续投入战斗,爆炸声此起彼伏、哀嚎声连绵不绝。至此析津府攻防战才算正式展开,双方都把吃奶的劲儿使了出来,新军也终于出现伤亡了,辽军的尸体更是在城墙下、护城河边叠了好几层。
  这一打就是一天一宿,各部族士兵轮流上阵,再轮流败下阵来。辽军使尽了各种办法,甚至付出几千人性命往城下堆土,试图像填埋护城河般生生把城墙下填出一道斜坡。
  斜坡填了三天刚完成三成,伤亡数就让城西的辽军主帅不得不主动放弃。照这么打下去斜坡填好了,他这边也没啥人能登城了。
  这些士兵都是各部族的青壮,全死伤在这里各族明年还活不活了?总得给家里留点劳动力,否则不用等宋人来攻打,要不就被大部族吞并,要不就得饿死。
  更要命的是城南辽军大营里爆发了瘟疫,上千士兵无缘无故的头晕、拉肚子、呼吸困难,很快就出现了病死的。到底是什么病谁也不知道,各族的巫医、高僧纷纷施展手段,但谁也没辙。
  以辽军的数量,这千八百病人就算全死了也无关紧要。但人心这个玩意在未知事物面前非常脆弱,谁都怕瘟疫传染到自己。
  好端端的几个营地愣是被完全隔离开,谁进入营地就别想再出来,里面的病人嘛……有吃有喝,但得自己弄,没人照顾。
  这么做好像能阻止瘟疫的蔓延,但也极大的打击了辽军的士气。本来战事就不顺利,各营都出现了伤亡,现在族人又无依无靠眼睁睁看着等死,心里不多想才怪。
  老天爷也不给力,天空又飘起了雪花,一想起晚上又得听那些让人悲伤的喊话,还的冒着雪出去收拢城里放出来的战俘,脾气不好的人就开始爆发了,很多营寨里都发生了斗殴现象。
  还有几个部族为了逃避晚上轮值吵了起来,要不是属珊军来的及时,他们恐怕就得刀兵相见了。
  洪涛更气人,他居然把烤羊肉炉子搬上了城头,几十个炉子一起开烤,除了羊肉的香味之外,还要时不时往火堆里浇点酒精。
  城下的辽军真闻不出好酒和酒精的区别,反正人家在城里又烤肉又喝酒就和过年差不多,半点扛不住的意思都没有。
  咱在城外风餐露宿,满营都是伤兵和病人的哀嚎,白天晚上不得安生,能有口热乎吃就不错了,这个仗还打个什么劲儿。


第624章 援军来了
  “大师以为此战如何?”这一切不光被热气球上的瞭望手看到了端倪,耶律洪基本人也心知肚明。他的应对方式很儒雅,天亮之后请来皇家供养的高僧做法,先为将士们祈福,再私下询问高僧的意见。
  文化人,再笃信佛教,难怪皇帝做得不太成功,不具备成为政客头子的任何一点要素,耶律乙辛没把他也一起弄死就是天大的幸运。
  高僧聊得真不是天意,而是自己的意思,或者说是契丹贵族集体的意见,他们不想再打下去了。城内的守军不仅硬还邪恶,南京道本来就是幽州汉民的地方,和契丹贵族没有太多切身利益关联。
  为了汉民的土地让契丹儿郎拼命,抢回来还得还给汉人,这根本不符合草原上的规矩。你怎么当皇帝我们不管,但不能侵害大家的利益,否则咱就换个能给大家造福的人来坐这个位置。
  耶律洪基不太擅长治理国家,也不怎么会领兵作战,但他不傻,高僧的意思听懂了,意思后面的意思也听懂了。
  咋办呢?耶律洪基也没放过这个带人传话的高僧,你也干点正事儿吧,代表我去找宋人朝廷谈判,看看能不能从谈判桌上找回点面子。好歹也是御驾亲征,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更没脸。
  这边准备着谈判的使节人选,那边还要继续攻城,强度无法保持和前几天一样,更像应付。上午折腾一个多时辰下午再折腾二个时辰,两边各自打卡下班。
  洪涛倒是比较勤奋,时不常还加个夜班。但辽军吃一堑长一智,把所有俘虏都集中关押在几个有瘟疫的大营里派专人看守,再想随便下毒没了可能。
  时光如飞梭,转眼到了11月18,析津府被攻陷整整一个月,元丰北伐也进行了一个月,双方该亮出来的底牌基本都亮光了,战事进入了僵持阶段。
  本来攻城放在新军眼里是最容易不过的事儿,但放到禁军手里就成了难题,固安城被围攻了半个多月愣是没打下来。除了辽军不断派兵支援骚扰禁军攻城之外,没有合适的攻城手段也是致命弱点。
  固安城攻不下来,北宋禁军就不能放心大胆的渡过无定河北上,万一前方战事不利,固安大桥再被掐断,过去多少就得完蛋多少。
  安次城倒是被章桀和李宪攻了下来,可还是不能马上北进,大桥让守军给烧断了一截。另外他们手里的骑兵太少,只能一边修桥一边等王韶带队从固安赶过来,才开始小心翼翼的渡过无定河。
  “十二!你怎么来了,你家大人呢!”刚刚带领大队骑军过了河,探马就发现了一队宋人杂牌军,其中还有一名穿着迷彩服、自称是新军信使的孩子。
  王韶一见面就认出来了,然后心里就是一沉。王诜的养子独自跑回来,还这么狼狈,难道说新军败了?
  “我家大人还在析津府,辽国皇帝御驾亲征带着十多万大军围城,大人让我出来给您带个信儿!”
  王十二飞出来十天了,但老天爷不给力,风向转为偏西,热气球越飞越歪,眼看要迷路只能找地方降落。先把热气球挖坑藏好,再带着随身武器、拿着地图和指南针步行向东,希望能碰上宋军。
  宋军没碰上,倒是碰到了王浩的海盗团。这位已经不是一般胆子大了,在苗魁打败辽军之后,他就带着海盗团下了驿道四处追杀溃兵,砍人头、抓俘虏、顺带洗劫附近的村镇,忙的不亦乐乎。
  不过四五天时间,愣是把七八艘大海船都给装满了。看着一队队被押上船的俘虏,王浩真舍不得走,其他几位海商也一个德性,满地都是钱,只抓一把太亏了。
  几个人一商量干脆让满载的海船先回去,告诉各家派更多船和人手来,他们则带着海盗团继续扩大劫掠范围。至于说万一辽人大军来了咋办?这不是还有湟州号、凉州号、肃州号在嘛,大不了上船逃命。
  辽军大部队真没有,全都去保护他们的皇帝了,就算是警戒部队也不会超出一百里范围。在这片地区王浩的海盗团可以横着走,谁也顾不上,真可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王十二的热气球还没落地就被海盗团发现了,那玩意眼熟啊,别人不认识王浩必须认识。带人上前一看,果不其然,小将军回来了,还有重要军务。
  要说王浩还是挺爱国的,也可以说挺爱皇帝,一听说王十二要去找王韶,海盗团也不干了,摇身一变又成了驿卒,护送着王十二一路来到了安次。
  “怪不得固安援军来了一批又一批,原来是给他们的皇帝断后呢!你等先去休息,待本官和章大人商量过后就马上北进,绝不会让你家大人孤立无援,说不定还能给辽国皇帝来个狠的!”
  无定河以北的战局到底如何王韶也不清楚,有了王十二带来的两封亲笔信终于能大致有个了解,也就方便制定下一步计划。
  这老头也是个狠人,居然把主意打到了辽国皇帝头上。打蛇打七寸,只要能把辽皇的军队打败,南京道其它地方的战事也就自然而然结束,新军之围也解了。
  不过他手里只有一万五千骑兵部队,安次城失守的消息辽皇肯定也知道了,马上会做出相应的安排,从背后偷袭机会不大。想一击致命必须争取更多兵力,还得想办法通知王诜来个里应外合。
  章桀和李宪看到两封亲笔信,尤其是六皇子赵佣的亲笔信之后,对辽皇御驾亲征一事也深信不疑。
  三位主将一商量,马上派人回霸州调守军北进占据安次城保住唯一的退路,然后带领各自的三万步卒立刻过河,跟在王韶的骑兵身后向北急进。
  这么做很冒险,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只带了七日的粮草,一旦攻击受阻肯定还是惨败。不过章桀和李宪这次都没二话,尤其是李宪,救不救王诜他无所谓,最好能不救,但赵佣必须救,再危险也不能拖。
  “末将有办法通知大人知晓,我就是靠它冲出来的,只要此物在手,十里之外大人也能看到!”一听说王韶要北上救援,王十二把洪涛交待的话全忘了,大名府也不去了,非要跟着王韶一起走。
  对于这个孩子的建议王韶还真不敢忽视,王诜养了一大堆孩子个个都不白给。别说孩子不白给,就连和王诜做生意的商人都这么厉害,愣是自发组建了一支小型军队,在战场上横穿了一百多里路,这份胆识恐怕连禁军都比不上。
  只是这支小军队的马匹挺耐人寻味,一水儿的辽军军马,看得王韶都流哈喇子。要不是看在王诜面子上,他都有心抢过来自己用。
  王浩自然不会把跟在新军屁股后面杀人抢劫的事儿说出来,只承认是跟着海船来给新军送补给的,并奉命在海河口接应,无意中碰上了王十二。
  “小人也是宋人,诸位将军为国出力在前方打仗,我等武艺不精,当民夫护送小将军还做的!”听说王十二还要回去,王浩眼珠一转立马又成爱国商人了,拍着胸脯也要随军北上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算看透了,距离战场越近赚头越大。以前自己人少不敢太靠前,现在有几万大军伴行还等什么?哭着喊着也得去啊!
  另一个让他信心满满的就是在章桀和李宪军中发现了产自魏桥镇的木头箱子,很多!这玩意太熟悉了,装马蜂窝和一窝蜂的。想必有了驸马的利器禁军也不会太怂吧,这个险值得冒!
  王浩这次又押对了,在外人看来是运气,其实更多的还是见识和胆量。要是他不曾在甘凉路见识过新军的威力,不曾习惯了当胜利者,哪儿来的底气。
  安次城距离析津府百里出头,和辽军的大营更近。当听说安次失守之后耶律洪基立刻派了二万部族军向南三十里,驻扎在高粱河西侧警戒。
  结果正和北上禁军碰在一起,面对来势汹汹的辽军,王韶半点没犹豫掉头就跑,辽军自然不肯放过,二万对一万多,还是骑军野战,契丹人什么时候怕过宋人?必须不能忍。
  但没跑出五里路就发现敌人不光有一万多骑兵,还有更多步卒。到这时辽军想走也走不了,总不能放任这支宋军北上桶自己皇帝的屁股吧,不管兵力占不占优也得打。
  其实辽军并没把这支宋军放在眼里,他们一看就不是析津府里那支有点邪性的宋军,普普通通的禁军真没啥可怕的,不光不能退守还得主动进攻!
  可是一照面辽军就被打懵了,宋军的步卒不但多,弓弩还厉害,骑射根本就占不到便宜,光吃亏了。面对列阵的步卒,如果不把阵型打散,数量少的骑兵冲上去基本就是送死。
  打不动咋办呢?还有第二招,撤!以退为进让宋军追击,步卒的阵型只要一动起来就容易散,抓住机会来个反冲锋还是有机会的。
  但这一招也不好使了,这支禁军骑兵太可恶,你刚要反冲锋它就钻出来捣乱,不正面交战光搅合,等把它赶跑再一看,禁军步卒的破绽全没了。


第625章 胜败在此一举
  照这么打下去就没个赢,还不能先去找禁军骑兵的麻烦,它的指挥官非常贼,老缩在步卒阵型里面,怎么挑逗都不出来应战。
  二万辽军且战且退,很快就没法再退了。关键时刻耶律洪基派来的增援部队终于到了,七万多宋军和五万多辽军就在析津府城南十五里的大平原上摆开了阵势。
  南边是一个又一个的宋军方阵,期间还夹杂着一队队的骑兵。北面、东面都是辽军骑兵,他们不住围着宋军绕圈,寻找最容易打击的弱点。
  “王作头,这根绳子千万不能松,否则孩儿就要被大风吹跑了。”
  十五里能不能看到热气球呢?王十二觉得有点远,但可以试试。这次热气球被固定在王浩带来的几辆箱车上,车厢里的契丹人头和各类财物就是压舱物。
  “放心上,我若不是怕高也想上去看看……”此时王浩哪儿还有心思上热气球,肝都有些哆嗦了。
  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军队对垒,原本的豪情万丈立马归于现实,说不后悔必须是假的。可再后悔也得顶上,赢了就是暴富,输了……输了就连本带利全赔光呗。
  “王帅,此物是……”热气球对王韶和章桀而言都不太陌生,至少知道是王诜弄的物件,不会多想。可李宪就不成了,他是头一次见到能飞那么高的大黑球,心中难免会有点想法,话都快说不利落了。
  “莫要怕,那是王诜给孩子们弄的玩具,想不到此时用上了。擂鼓前进,只要王诜能看到这只大黑球,辽军就输定了!”
  王韶在军中威望极高,再加上章桀这位名义上的主帅百分百信任,俨然成了一军主帅,排兵布阵都由他拿主意,不管李宪乐意不乐意也得听命。
  “敌我两边兵力悬殊不大,对方也未露败像,王帅何来此言?”
  李宪冲后面挥了挥手,鼓声顿时大作,步卒方阵闻声马上慢慢向前移动。但李宪对这个命令并不认同,步卒和骑兵作战主动权通常都是由骑兵把握,用步卒冲击骑兵太冒进。
  “往日与今日不同,辽人无法后退,也不能去断后路和粮草慢慢围困,必须和咱们死战。就是不知道王诜能不能看到这个东西,若是里应外合,说不定还能抓到他们的皇帝,嘿嘿嘿……”
  李宪也是位不错的将军,作战经验和王韶相差不是很多,但在战略眼光上有缺陷。他通常都是按照皇帝的命令决定作战方向,只有细节战术才自己把握,长此以往养成了依赖的毛病,看问题没那么全面。
  步兵打骑兵确实没有太多主动权,但那是理论上的,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就目前而言王韶觉得主动权就抓在步兵手上,因为辽军无法后退、迂回,失去了战术回旋余地。
  只要步兵向前他们就得正面应战,不管打得过打不过、损失大不大都要拼了命的拦截。和步兵面对面拼消耗,世界上没有一支骑兵能做到。
  事实上也正如王韶的判断,耶律洪基这个诗词皇帝反倒成了辽军的累赘。眼见宋军一步步向北运动,在大平原上又找不到合适的地形可以利用,辽军只能发起了决死冲锋,试图用不畏生死和宋军斗一斗精神层面,看谁先害怕。
  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些宋军和以前宋军又不太一样了,除了保持着原来的战术之外还增加了一样非常不利于密集冲锋的武器,火箭。
  几千骑兵面对长枪如林的步兵方阵本来就很咬牙了,拼死冲到了百十米之内,突然被一阵火箭把冲击势头全给打乱了。那玩意发射起来没完没了,根本不用休息,也没有间歇,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
  好在李宪和章桀携带的火箭并不是很多,玩的也是不很熟练,有时候敌人还没进入最佳射程就发射,有时候敌人都被射倒了也不知道及时停止,白白浪费了不少。几次冲锋之后辽军终于松了一口气,宋军的火箭越来越少。
  可惜没有火箭这支宋军也非常难啃,他们的弓弩又快又狠,对于轻骑兵占绝大多数的部族军队而言,根本没法遮挡。
  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天黑依旧没分胜负,辽军算是止住了宋军的北上步伐,但也付出了上万伤亡,和辽军相比宋军的伤亡反倒少了许多。
  但这时王韶有些绝望了,辽人发起了连夜进攻。这片大平原他白天已经看过了,最崎岖的地方就是田埂,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阻挡,就算天上没月亮也不影响骑马奔跑。
  可是没有了视野对步卒而言非常不利,无法提前预知敌人的动向,待到看清之后顶多还能发射两轮弩箭,剩下的就得真刀真枪硬拼。
  早知如此那些火箭不如留着夜间用,但战场上没有如果,只能见招拆招。既然敌人找到了克制钢板弩的办法,接下来就不能只指望弩箭犀利,还是老办法,拼吧。反正禁军以前没有钢板弩时也会打仗,并没什么可意外的。
  但如果析津府里面的新军还不及时出来,照这样下去禁军终归会扛不住。辽军采取了车轮战术,他们有时间休息调整,禁军这边却要连轴转,扛得住一晚,明天白天还能抗住吗?
  于是王韶祭出了最后一招,把禁军携带的粮草全给点着了,想借助黑夜中的火光提醒析津府里的王诜。别犹豫赶紧出来吧,万一明天辽国皇帝想明白了,带着大军拔营起寨躲开攻击正面,这几万步卒可就惨了。
  其实王韶不用点火洪涛也知道城外来了宋军,很可能是王韶,王十二的热气球刚刚升起来就被城内热气球上的瞭望手用望远镜看见了。
  那他为啥没马上出兵呢?因为辽军有准备,他们派重兵堵住了南东西三面城墙狂攻不已,新军根本抽不出人手出城。
  另外好几万人马也不能说走就走,装备补给要装车、各自有什么任务要安排,攻出去之后一旦达不到预期效果还要制定其它预案。洪涛半点也没闲着,和一群新军将领都快把地图扣破了。


第626章 好人做到底
  “殿下,本官有个问题想问,是关于萧大人的。假如把他留在此地,一旦你父皇的军队进了城,他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样的?”
  除了准备新军的行程之外,洪涛还得抽空去问特里公主一个私人问题,并以此判断她和萧兀纳的去留问题。
  俗话讲得好,救人就到底、送佛送到西。总不能说自己带着新军跑了,把她们两个留下来,结果还被辽人当叛徒给杀了吧,那当初还不如不救。
  “……这么说你要逃跑了?怕是跑不到白沟和,就得被契丹勇士砍了狗头!”特里公主转了转眼珠,终于露出点笑意,这恐怕是她被俘以来听到最好的消息了。
  “别多想,本官有一半可能性打败你父皇,这么问只是为了防止万一。不管怎么讲你和萧大人都是因为本官的缘故才身陷险境,但凡有可能都要帮一把。”
  有关胜败的事儿洪涛从下不忌讳,实话实说怕啥。而且这还是保守计算,以目前新军的能力和弹药数量,只要不出现太大意外,单独打败城外的辽军五五开,有了王韶协助估计有七成胜算。
  “不要假惺惺,这场战争都是你挑起的,现在又来装好人了!”特里公主以前看王诜怎么看怎么顺眼,现在完全反了过来,怎么看怎么讨厌,哪怕他说得有道理。
  “既然殿下不想告之,那本官就当你们留下是安全的。再过半个时辰我就要率军出征,临走之前会安排人备好鞍马和武器,听到城内铜号吹响之后立刻从北门出城,千万不可在城内逗留。这里还有八万多居民,一旦乱起来谁也挡不住。”
  洪涛很想说服特里公主,但真没时间了。按照目前的状况看她恐怕对自己恨之入骨,有一辈子都不原谅的可能,还是尽人事听天命吧。
  “……萧大人回不去了,父皇既然派他来送死,怎么会再让他活着回到族中。”看到洪涛转身要走,特里公主压住了仇恨。
  王诜前些天说得没错,无论战争胜利与否萧兀纳都无法在辽国立足。眼看一位忠于皇帝、国家、民族的大臣又要悲剧,她的本性终于还是占了上风。
  “这样的话本官就带他一起走……殿下你?”洪涛要的就是这句话,自己并不太了解辽国,假如特里公主确定萧兀纳回国会很危险,应该不会错。
  “带他回大宋还不如杀死,那样他的族人全会变成奴隶!”对于王诜这个安排特里公主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不是去大宋,本官在海河口有船,可以送他去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生活。那里远离大宋和辽国,当地的女王和我很熟,不会亏待他的。”
  带着萧兀纳回大宋?洪涛从来也没想过,就算神宗皇帝没死、赵佣也顺利继位、自己再权倾朝野,萧兀纳到了大宋也没有任何快乐和前途可言。
  身边随便发生一件事儿就会勾起他对家乡、亲人的想念,想让一个人忘掉过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个环境,比如济州岛。
  “你所说的女王就是宸娘吧?”特里公主好像明白了什么。
  “没错,她现在是真女王了,还有几万臣民,日子过得不错。以萧大人的才能去了之后当个地方官不成问题,过几年就会忘记这些不快的往事,娶妻生子延续香火。不能说世外桃源,但总比被自己的族人杀死强多了。况且这也不算投敌,他的族人应该也不会受影响。”
  特里公主知道宸娘不足为奇,她们俩同吃同住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关系非常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