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财富才算真的留下了。
  这顿涮羊肉足足吃了一夜,不是食物太丰富,而是孩子们的想法太多。她们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理念,一旦发现别人所讲与自己差异太大,马上就会互相争论优劣,跑题歪楼是常态。
  洪涛并不是主讲,他只在关键时刻出面维持一下会场秩序、打击一下太嚣张太霸道的孩子,把言路畅通之后就去当听众。乐滋滋的看着孩子们因为意见相左争得面红耳赤、搜肠刮肚的找出理由说服对方。
  “好了好了,辩论暂告段落,天亮该睡觉了,晚上接着来。新军的训练可以松一松,士兵们也累了,让他们也舒服几天吧,反正也没几天好日子过了。对了,警戒不能松懈,大风大浪咱们都闯过来了,千万不能晚节不保在阴沟里翻了船。”
  眼看帐篷外面已经露出了青色,新军的起床号都吹响了,洪涛不得不把王大和王九分开。这姐弟俩今天算是卯上了,不管说什么事儿总是站在对立面。
  这要放在往常,打死王九也不该挑战大姐的权威,但今天有了他这个无良老爹坐镇,不分长幼、无论尊卑的规则一出,终于引出了一位革命者,后面还有个不太坚定的追随者王十二。
  至于说讨论的结果,根本没结果。王九主张以法治国,但要鼓励工商业,规范官员行为,进而要求皇帝自律。显然更趋向于法家,只是趋向并不纯粹。
  王大和王三则是萌芽期的军国主义者,主张以军队为主,用对外扩方式张转移国内矛盾,并削弱皇帝的权利,实在不成换个皇帝也不是不能讨论。
  王七和王十一属于中间派,既不完全同意王九也不全支持王大,觉得这两种方式都不足以降低出错的几率,不过他们俩也提不出更新颖的想法。


第637章 革可以,别要命
  其实洪涛也没有成熟的办法,但他有个立场,只当改革者不做革命者。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前者是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后者则是打烂了重建。除了初衷一致之外,其它方面更趋于对立。
  革命这个事儿太激烈,有点像动手术切除癌细胞,对人体伤害非常大,大到有致死的危险,还不能保证切除干净,复发的风险依旧很大。
  改革相对要温柔的多,像是保守治疗。一面用药物遏制癌细胞生长,一面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战胜疾病。
  但保守治疗也有缺点,它需要相对完整的免疫系统协助,一旦人体大部分功能已经被癌细胞侵蚀,治疗效果就很差。
  到底是激烈疗法还是保守疗法好呢?其实两个都好也都不好。好坏的关键不在方式,而在于病情到底处于什么阶段。
  先搞明白这个事儿,也就是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诊断之后,根据病情才能决定是开刀还是吃药。
  具体到北宋而言,洪涛认为它还没到非开刀切掉某个器官或者组织、弄得鲜血淋淋、虚弱不堪的程度。
  原因很简单,横向比较这个时代的每个国家就会发现,北宋的制度不光不落后,很多地方还是先进的。
  评价一个国家制度先进与否,由于历史局限性不能纵向比要横着比。不能用1000年后的眼光、认识和需求去要求一个千年之前的国家如何如何,那样的话就太脱离实际了,完全是纸上谈兵。
  既然北宋的制度有其先进的一面,那就先肯定它,然后找出其它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这么做不用烽烟四起、不用父子兄弟相残,把争斗的范围控制在一定范围、手段之内,对国家民族而言都是有益的。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后人做出榜样,假如儿孙学到的都是父辈如何篡位夺权,将来他们遇到同样的选择时也会有样学样,毫不犹豫的用激烈手段除掉对手。因为这样做成功的案例多,干嘛不呢?
  于是呢,每次改朝换代都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谁不同意我的主张就弄死谁。长久下去有意见也不敢提、有想法也不敢商量,平时都忍着,逼急了造反夺权也成了习惯。
  在这种政治环境里哪儿还有人去琢磨国家如何进步,整天想的都是怎么把权力抓稳。因为失去权力就意味着失去生命,不光自己的生命,还有家族、亲属、朋友的。
  这种事儿历史已经演绎过无数次了,中华几千年文明不假,可经过一次次推到重来之后真剩不下啥了。
  有人说这是满清的锅、明朝的祸、宋朝的根儿……其实哪朝哪代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像人得病一样,是整个系统的错误,不是某个器官的问题。
  现在洪涛就想彻底纠一纠错,这件事要比篡位夺权难多了,也比当全世界最大的军事强国费劲。但谁让他是穿越过好几次的熟练工呢,还和穿越新人玩同样难度的副本,要脸不?
  难是有点难,但也不是毫无希望,这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北宋总体上讲比较适合做这种社会改革,因为它相对历朝历代都温和、内敛,也没混到南宋偏安一偶、得过且过的地步。
  这时的统治者不管是皇帝还是士大夫阶层,都还有比较高的追求和理想,底线相对也高一些。在这种政治环境下讲理还是讲得通的,真好的东西也是有希望被接受的。
  假如把洪涛扔到明朝、清朝去,别说是个穿越熟练工,就算都进化成穿越工程师了,从商代开始一个朝代都没放过,全都穿越了一遍,他也不敢玩全民启蒙、全民教育。不用皇帝下令,一个州官就能让他倾家荡产、小命不保。
  为啥很简单,明朝和清朝已经快把商鞅的驭民五术执行到了极点,根本没有空子可钻。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不就加入统治阶级一起驭民,要不就把统治阶级推翻自己取而代之。
  更可悲的是百姓也认同了被驭民,他们被驯化了几百年,完全习惯甚至认同了,不马上饿死根本提不起改变的兴趣。
  就算好不容易提起来了,你猜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啥?是想成为原本压在自己头上的统治阶级,继续驭民!
  洪涛向来不是英雄,也不想当英雄,这么高风险的活儿除非不做就马上死,否则是绝对不会选的。因为他心里清楚,即便造反成功了,用不了几十年依旧还是老样子。
  打死半个国家的人,结果就换来几十年休养生息,等把伤口养好之后还得接着杀,那当初何必打啊?这不是卖屁屁逛瑶子,折腾怂玩嘛。
  当然了,改革就一定能成功吗?太不一定了,他就是想试试。这不兜里刚有几个臭钱,衣食无忧,马上就有点膨胀嘛,不把钱败光不死心。
  一说起钱的事儿,洪涛在王十的密信里没发现提及飞鹰社和宝绘堂。王十没有那么马虎,既然她没提就说明朝廷也没提,也就是说这两个买卖依旧还是驸马府的。
  为啥朝廷会对自己网开一面呢?洪涛分析了分析,还真不是他们心软,恐怕是有人护着不让动。谁呢?肯定不是新皇帝,他对商贾之事向来不感兴趣,即便当了皇帝一时半会儿也不会突然转性的。
  那在大宋之内就只剩一个人有如此权势和动机了,以前的吴王妃、现在的庞皇后。这位王安石的前儿媳妇是个难得的女中豪杰,在这一点上她既像富姬又像周一日,或者说是两个人的综合体。
  早在四年前她在处理吴王府赴湟州商户的事情上就展现出了过人的一面,该低头就低头、该舍脸就舍脸,只要利益在啥都是次要的。
  宝绘堂里有她的股份,保不齐还是她娘家的。把宝绘堂收归国有驸马府失去了一个挣钱的买卖,皇后同样也拿不到红利了。
  那就不能另外找人经营吗?别人可能觉得没问题,但皇后觉得不妥。假如换人经营一旦玩不好,她的股份依旧拿不到,把宝绘堂继续留在驸马府才是她的利益所在。
  至于说驸马是不是失势、是不是被排挤,这和做买卖有关系吗?假如没有那就别往一起搅合。作为大宋皇后她是无法干政的,顶多吹一吹耳边风,还别让朝臣知道,否则第二天立马给皇帝上课,不认错不算完。
  更何况还有无比强势的婆婆高太后呢,连她老人家都不插手政务,你个当儿媳妇的整天在皇帝耳边叽叽歪歪,真当是后宫之主了?
  所以驸马只要不是谋逆之罪,就不耽误做买卖。现在她帮忙保住了宝绘堂,将来驸马就得还人情,里里外外都是她赚。
  飞鹰社嘛,洪涛觉得谁也不靠,它自己根儿太硬,没人愿意动。别忘了,飞鹰社是神宗皇帝给提的名,没事儿还去打几场。老皇帝刚死,新皇帝就把老皇帝的场子收了,吃相太难看,太容易引起御史嚼舌头。
  另外飞鹰社也不像五金行、大众车行、矿山、罐头厂、毛纺厂那样日进斗金,充其量就是个卖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用具的。
  神宗皇帝一走、驸马一倒霉,还有人去捧场吗?估计躲都躲不及,回家马上就得把以前花重金买的球拍、球具全烧了。这些东西留不得,让外人看见就好像与驸马多熟似的,不合适。
  没有了高档客户,飞鹰社根本不赚钱,没钱途的买卖谁要?别以为朝廷里的人都是只顾意识形态的傻子,他们盯上的全是赚钱买卖。
  这些工坊变成国有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朝中大势力重新分配,这一点不用任何人分析洪涛自己就能肯定。


第638章 坐吃山空不可以
  不训练、不备战、除了军械之外不缺补给,整天除了吃喝玩乐就是带着一群军官到沼泽地里打猎,这种日子也挺轻松的。
  但新军并没完全松下来,目前所剩的武器还够一次中等规模战斗消耗,本着只可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的原则,新军的探马依旧每日在周围一百里之内搜索。
  除了抓捕辽军溃兵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监视友军动向,想和洪涛玩趁其不备的招数没用,他只要不咽下最后一口气,随时随地都把所有人当敌人看待。
  辽军估计是来不了了,从正月开始一队队禁军和民夫就陆续北上,每天都有新的旗号出现。
  此时洪涛真见识到什么叫兵多了,进入幽州的禁军不仅有河北路的边防军,还有原本驻扎在开封城的上四军。
  看来新皇帝并没太怂,朝臣们也没当乌龟,幽州这块地方他们是准备拿下了。有了这片大山当做阻碍,开封城也就有了天然屏障,防御起来会容易的多。
  “沈大人也北上了?”直到有一天洪涛接到探马传回来的消息,才意识到朝廷真想做一件事儿的动作有多快。沈括居然也带着大批民夫北上了,车队里装的最多的就是水泥。
  不用问啊,他是去燕山修建寨堡的。新皇帝倒是挺会挑人的,这几年沈括别的政绩是零,唯独在修建河堤上成绩斐然。用他去修筑寨堡必须事半功倍,有数量还有质量。
  但和大名府路仓司的职务比沈括明显是被降级使用了,冬天的燕山山脉自然条件有多恶劣洪涛非常清楚,一点都不比湟州次,就算不降级这也是个苦差事。
  原因为啥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他吃了自己的瓜落呗。从打在湟州开始沈括就和自己交往密切,到了大名府更是同流合污。幸亏他不是带兵的将领,又有这么明显的政绩,否则下场更惨。
  别人都在忙忙碌碌,唯独新军待在海河口到安次城南一带看上去屁事儿没有。为啥说是看上去呢,因为实际上洪涛挺忙的,忙着接待促进社的成员抵达。
  早在湟州号三艘船远赴济州岛之后没几天,两艘训练舰中的一艘也悄悄驶离了港口。船上是几名特种兵和两名儿童团二期的团员,他们的公开身份是新军军官,实际身份是山川督查院的督察。
  这几个人会乘船先抵达明州,把洪涛的密信交给当地的督察,再由顺风邮递系统向全体促进社成员转达,等待她们从各地汇集到明州乘训练舰返回海河口。
  促进社这次要讨论的议题只有一个,全民教育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洪涛本意是想让她们讨论讨论可行性,但很显然她们在船上就达成了某种共识,抵达之后王大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下情况,以王二和王十为首召开的第一届预备会议就做出了集体决定,全票通过!
  促进社的正式会议洪涛一概不参加,他不想领导类似政党似的组织。权力这玩意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即便是自己也难以免俗。
  但他也不反对孩子们建立类似的组织,自己游离在其外能旁观者清,一旦她们有走火入魔的趋势可以及时出手制止,免得好心办坏事儿。
  要不说人多力量大呢,经过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和谋划,原本很难的问题突然出现了好几种解决办法,也没有谁好谁坏之分,完全是按照地区特色因地制宜。
  在比较开放的大城市里办学堂相对容易,那里势力纷杂,反倒谁都无法占据绝对优势,什么新鲜事儿都可以尝试,只要别和驸马府沾上关系就成。
  但在比较封闭的地区如此行事就会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排挤,促进社为此采取了退而求其次的温和方式。
  她们会通过当地比较有名的富商间接成立一种叫做预备社的民间团体,预备啥呢?预备去给有名的匠人、掌柜当徒弟。
  直接和穷人说让他们把孩子送进学堂识文断字,哪怕不收任何学杂费,还管吃管喝管住,愿意送孩子前来的人家依旧不多。
  这个问题在湟州时就表露得非常明显,穷人们根本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艰苦的生活让他们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可能,只希望孩子将来可以比父母多吃一口、多穿一件,别无他求。
  面对这种人群把目标定得太远、太光明反倒不起作用,可是你要说让他们的孩子去当学徒,将来学一门手艺挣钱养家糊口,他们立刻就变得无比狂热。把家里的牛羊全卖了,冒着明年吃不上饭的危险也要给孩子找个好师傅!
  预备社就是干这个事儿的,它会在当地招收学徒,只要愿意来谁都可以报名。管吃管喝管住,还没太多年龄限制,二十多岁了也可以入社。
  但进入预备社之后师傅就要严格挑选了,一般来讲入选率非常低。剩下的人也不用放弃,在预备班里学习一年基础知识,师傅明年还会来挑。不是瞎挑,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则,谁学习成绩好谁入选。
  这些工匠、掌柜都是当初被山川督查院从渭桥镇、大名府、湟州工坊里疏散出去的大匠,他们到了地方上重操旧业,依旧从事自己擅长的手艺。
  有了前几年的经验,再加上促进社和山川都察院的暗中协助,不管开啥作坊、做啥买卖,都会成为当地最成功、最有名的存在,哪怕只是当个铁匠,也比一般铁匠厉害的多。
  拿他们收徒当诱饵,愿意前来报名的人必须趋之若鹜,一两年之后再让大家看到进了预备班的孩子找到了好工作、挣了大钱,预备班的人数还得翻番儿。到时候就不是你来不来的问题了,而是咱收不收。
  这一招很让洪涛欣慰,孩子们确实长大了,比自己的贼心眼还多,蒙人蒙到这种程度也算青出于蓝胜于蓝。
  哎,还别嫌蒙人这个说法不好听,其实蒙人是世界上最高端的学问,主要看你把这门学问用在什么地方。
  用来在谈判桌上忽悠外国人,那就叫外交家;用来在战场上设局布阵坑敌人,那就叫军事家;用来在商场竞争中获胜,那就叫成功的商人;用来在朝堂里争夺权力,那就叫政治家。
  当然了,用来在街面上敛财,那就叫诈骗犯。学问只是学问,和菜刀一样它不过是个工具,用工具干啥都是人的选择。
  “哎,过手财神啊,这点钱还没捂热乎呢又得花出去。王秋,你回去和夫人说明白,想办法把钱送出开封,就先运到明州吧。”
  “老四、老五,你们俩本来就在明州经营长生库,现在不用伙着那些秃驴小打小闹了。买房子改也好,买地盖也罢,务必尽快弄一座银行金库出来。但不要叫银行,就叫邮局,以后顺风邮递不光送信,还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业务。”
  如何开办学堂有了具体措施,下一步就该投入了,算一算资金量洪涛都有些肝疼。别看一座学堂或者叫预备社规模都不大,可架不住数量多。第一批计划开办的就有三十多家,规模多则上百人少则十几人,平均起来就是一千多口子。
  就算师资都是现成的,也不用开工资,可房子、院落、家具、伙食和必要的教学器材、书籍不能都免费。管吃管住啊,等于要白养一千多口人,且数量还会扩大,投入的钱财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驸马府的家底是挺厚的,但古人不是云了嘛,坐吃山空!


第639章 重新布局
  为了实现这个庞大的教育计划,洪涛不得不再次拿起小算盘准备想办法挣钱了。威廉三世是国王,他能利用手里的权利推行普及教育,自己没权利那就只能用钱砸!
  炼铁、炼钢、机械制造、毛纺厂、炼油厂、化肥厂之类的买卖暂时不能开了,除了有太强烈的驸马印记之外,想开办这些产业必须得有一定的权利,光开采矿山、征地一类的事情就能折腾死人,随便来个小村子里的村长就能去官府告得你晕头转向。
  棉纺厂倒是可以继续开办,但也不能马上扩大。一旦朝廷发现这个买卖也特别赚钱还得被收归国有。自己得先忍几年,等这股风儿过去再说。
  光靠宝绘堂肯定不够用,那就得想点别的买卖,最好还是不怎么招眼的买卖,比如说银行。
  宋朝也有类似银行的行业,通常叫做质库或者长生库。前者官方民间都可以经营,后者则是寺庙专营。不管质库还是长生库,它们的经营方式都差不多,救急不救穷。
  有人缺钱可以拿着家里的金银珠宝、衣服车马去换钱短期周转,甚至连奴婢都可以抵押。到期不还钱东西就归质库了,说白了就是宋代的典当行。
  王四和王五最拿手的工作就是银行业,他们被疏散到明州之后改名叫于四娘和彭小五,由王浩熟识的海商介绍给城内一家寺庙,借着他们的牌照开了一家小押。
  小押也是质库的一种,周转资金比较小,质押的货物种类比较少。王四和王五也没打算靠这玩意赚钱,无非就是隐藏身份的形式,不赔钱就成。
  和银行相比当铺的业务太繁杂,洪涛不打算玩,他想让王四、王五借当铺为幌子继续开办银行,主要客户不是当地百姓,而是商户,尤其是经常外出的行商和海商。
  满足他们的异地汇兑需求不光可以赚钱,还能收获一部分拥趸,后世不是有人说过嘛,做买卖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客户做成朋友。
  把银行系统和邮政系统结合起来也是为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既然要玩汇兑,就会有大笔钱款定期在异地间流通,单独建立一套押款系统不如利用现有的方便经济还安全。
  目前顺风镖局和顺风邮递已经获得了很多城市客户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城市里的大商户,谁出门还自己带着钱款细软谁就是落后的代名词,出远门找顺风已经成了一种时髦的生意手段。
  随着业务量的成倍增长和业务城市的增多,镖局和邮递的员工数量也打着滚上涨。在凉州刚成立的时候两个部门加起来不到二百人,四年时间里已经发展到三千多名正式员工的规模,各地分支机构二十多个,遍布大宋各地,相对而言淮河以南的沿海地区更密集。
  如果把银行业务也整合进去的话,镖局和邮递系统恐怕又得扩招了,这事儿光靠王十忙不过来,洪涛给新的邮局系统找了两名强力领导,王大和王三。
  这两位女将脱离了新军之后没什么合适的工作可以干,她们也不是能坐在密室里写写画画、混在商人中间左右逢源的性格,又不肯去济州岛屈尊于宸娘之下,那就只能去江湖里厮混了。
  其实镖师和邮递员里面也有不少是退伍的新军和特种兵,让她们俩带带挺好。这样除了朱八斤的黑社会之外,手里等于又多了一支准军事化力量,保不齐啥时候就用上了呢。
  “是不是还要靠着水,万一有危险,马上可以把钱财转移到船上运走?”王四对这个任命真是太欢迎了,更不陌生,就按照湟州银行的规模把明州银行的金库设计了设计。
  “有条件自然好,让王七一起去,你出设计他负责修建。”光靠王四和王五两个耍脑子的建造金库洪涛不放心,这事儿还得找专业人士。
  “走,老七,跟姐姐画设计图去,别在这儿耍嘴皮子了!你真该去湟州看看新湟州城,十三妹来信说新城建好后当地人给你和爹爹都立了像,铜的!”
  王七有啥本事王四很清楚,湟州新城就是这个弟弟设计施工的,虽然没见到完工的那一天,但王七的名字和模样恐怕会世世代代铭记在湟州人眼中。
  “老十三来信了?这丫头越来越不像话,好几年都没音讯!”
  王十三自打去了湟州就一直没怎么出现,存在感非常低,如果不提,洪涛有时候都会忘了这个孩子。她和王十都在花膏工坊里盯着,但是和王十比起来性格更古怪。
  王十好歹还愿意出来接触接触社会,王十三则是标准的宅女,每天窝在花膏工坊的密室里门都不愿意出,专心致志的研究她的魔法,摄人魂魄!
  刚开始接触花膏,王十三就被这种神奇的药物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