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个时辰之后船队离开了岸边继续航程,但长公主的情绪明显发生了变化,窝在船舱里闷闷不乐,连晚饭都没吃。
  不光长公主的情绪不太好,一向没心没肺的莲儿也闷了,吃完饭就和绿荷姐妹一起带着王飞羽回了舱房,好像不太乐意在洪涛身边多停留,生怕被那种冷冰冰的气息冻到。
  “官人是不是太严厉了,长公主怕是短时间内无法接受。其实刚到湟州的时候奴家也经常半夜被噩梦惊醒,时间长了才慢慢适应。”
  周一日没走,她很理解夫君为啥下那么不近人情的命令,也不觉得是错。只是觉得方式方法可以更讲究点,没必要那么生硬。
  “夫人不像你们多少还了解一些民间疾苦,用一年时间和一天时间没任何区别,时间越长反而越难受,长痛不如短痛,过几天就会没事。但咱们可没有多愁善感的权利,这趟差事不太容易干。”
  洪涛的情绪也不太好,但和长公主不同,他不是悲天悯人,而是对修河制置使的工作发愁。如果说通济渠的状况还不算太差,那淮水就太差了,比黄河还差。
  自己可以置之不理,照样能得到朝廷嘉奖,比如说弄个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但想真的改善淮水两岸状况难度就有点大了,大到自己都不知道该从何入手。
  船队真正行驶在淮水之上只有半日,很快就转入了另一条人工运河,龟山运河。这条运河很有意思,它紧靠着淮水的东侧如影随形,从龟山镇始至楚州终,长不到百里。
  为啥要开凿这么一条人工河伴在淮水旁边呢?这事儿洪涛有点发言权,因为龟山运河就是神宗皇帝拍板开挖的,当时自己正好从湟州返回开封述职,听大舅哥聊起过。
  当时神宗皇帝很得意,六十多里的运河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得当,从元丰六年正月开工到二月底完工通航,工期只有不到两个月,有点深圳速度的感觉。
  至于说调发了近十万厢役和民夫的事儿皇帝自动给过滤了,洪涛也没揪住不放,和皇帝抬杠打脸很不明智。
  那神宗皇帝是吃坏了肚子还是睡昏了头,干嘛要在淮水边上开挖一条平行的运河呢?洪涛当时也是这么感觉的,直到沈括去了大名府之后才弄明白,不是大舅哥傻,而是自己无知。
  这事儿得从槽船的结构和特性说起,槽船船舷不高,装载货物还多,吃水线离甲板很近,经不起大风浪。它的帆基本就像汽车上铺一块太阳能板,也不能说一点用没有,但有和没有都差不多。
  宋代的淮水脾气非常不好,河道深水流还急,顺水走勉强凑合,逆流而上海船没问题,但槽船就不成了。
  每年都会有一百多艘槽船因为风浪沉没,民间船只更多,河床高度落差比较大的盱眙至楚州河道就是事故多发地段。
  神宗皇帝是个钱狠子,黑了心的攒钱北伐,连金锦作坊都停了,能容忍每年白白损失这么多船只和货物吗?肯定不能,于是就把相关官员叫来让他们琢磨个彻底解决办法。
  当时有个发运使叫蒋之奇,他听说洪泽镇有个地方官开挖过一段与淮水平行的河道,专门用于行驶槽船,效果很不错。可惜由于经费不足半途而废,干脆就把这个主意献了上去。
  神宗皇帝也觉得这个办法挺好,又找来都水监丞陈佑甫咨询了一下,没有反对意见,这才有了龟山运河。这条运河宽十五丈、深一丈五,从淮河引水,由洪泽闸控制水位,成功的避开了淮水。
  “派人给老十送信,把发运使蒋之奇、都水监丞陈佑甫都找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行驶在龟山运河上,洪涛对古人的脑子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以这时的经济、技术能力,开凿运河恐怕是最合理的解决办法,让自己想也想不出更好的招儿了。而这两位官员把运河修得又好又快,真是不可多得的设计施工人才,有现成的干嘛不利用呢。
  只要他们还活着,别当太大的官儿,无论新党旧党、也不管是否愿意协助自己修河,都必须上自己这条贼船。来不来由不得他们,王十的阴毒用在这件事儿上最合适不过。
  “再给南京历中贵写封信,让他想办法把沈存中沈大人调回来协助本王,如能办到,本官就重启化肥厂!”
  除了这两位官员之外,洪涛还需要更多帮手,尤其是有过修筑河堤经验的,比如沈括。赵颢会不会让沈括来和自己同流合污,那就是庞皇后的事儿了。想必她在看到化肥厂这个名字之后,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这么晚了夫君还要出去?”周一日一边听一边记录,看到洪涛起身穿外衣有点纳闷。
  “我去找高大上聊聊,这小子有点蔫,得好好开导开导。”
  一提起化肥厂,洪涛不禁想起了残疾人高俅。回开封之后见过他两次,确实如王十描述,情绪很低落,想必那些人命还死死的压在他心头无法摆脱。
  五艘楼船的中间一艘是洪涛的座舰,高俅和王三她们住在后面一艘上。洪涛用小艇上了这艘船,值夜的军官就是王三本人。
  这丫头长得膀大圆圆,都横了,还一脸横肉,总让洪涛想起水浒传里开黑店的女汉子,所以她的化名就叫孙二娘。
  “大上啊,怎么没继续研习你的试验?”来到高俅的舱房,他正坐在灯下望着黑乎乎的舷窗发呆。
  “先生没有了新军和工坊,学生也没了工匠,还要试验何用……”对于这个问题高俅回答的很是消极,一副心灰意懒的德性。
  “还在怪本官心狠?”
  “……”高俅先是习惯性的摇了摇头,马上又换成了点头。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们必须死,知道为什么吗?”看来这个问题不讲清楚高俅就解不开心结,洪涛干脆坐下来准备开课了。


第655章 扬子镇
  “你所研究的东西能量太大,一旦泄露出去被朝廷把控,我们就再也翻不过来身了。别这幅德性,本官从来也没说要造反,但政府太强大、人民太弱不是好事儿。比如午间所见的灾民,他们宁愿吃水草,眼睁睁看着体弱年老的亲朋好友饿死,也不敢去槽船上要食物。为啥呢?难道他们天生胆小吗?本官认为不是,是朝廷太强大了,强大到他们命都快没了也不敢为自己挣扎几下。这些道理你可能一时半会理解不了,让王大回来与慢慢你讲。但本官很担心,要是王大回来看到你这幅样子会不会很失望?”
  高俅不是儿童团出身,也没接受过后世的思想熏陶,自己的很多做法他必须想不通。这个问题靠几句话解释不清,得有人慢慢去感化。洪涛不打算做这个工作,有更好的人选。
  “……学生愿意相信先生,她何时回来?”一听说王大要回来,高俅的眼睛里终于有点生气了。
  “很快,过些日子就能见到。本官想重建化肥厂,你若还愿意主持,就叫王大去楚州相见。若是你还放不下心里的负担,就叫她去扬州等着。”
  庞皇后肯定愿意入股化肥厂,说服皇帝允许自己开办是她的问题,可如何开办就是自己的问题。不能说手续没问题了,自己却还没找到厂址。
  想开办化肥厂必须要有原料,酸碱都好解决,可煤焦油离开炼焦窑真没地方弄去。淮河流域哪里有煤呢?洪涛只知道两个地方,淮安和淮南。
  大宋地图上有洪泽湖,淮安的位置就不难确定,差不多是楚州城的位置。淮南到底应该是宋朝什么地方洪涛不清楚,干脆也别找了,就楚州吧。
  如果高俅还没颓废到什么都不想干的地步,那就由他主持化肥厂的前期筹备工作,要是他真的放不下心事也不勉强,王四、王五也能胜任,反正她们也得回来。
  “学生愿往……不知该如何操办?”俗话讲闲人生事,人一忙起来就容易忘掉各种不快和心事,高俅想来也明白这个道理,没有推辞。
  “先去楚州找泥炭建炼焦窑,再弄酸碱作坊,规模不用太大,留出扩建余地就好。这些事本官会以修河制置使的名义与当地官员交涉,待王大抵达楚州之后由她操办。另外你们俩聚少离多,利用这段日子也该要个孩子了。抓紧点还能和飞羽一起由本官带大……撇什么嘴,难不成让你儿子拜入本官门下还委屈了不成!”
  如何操办现在说太细了全是白扯,先找到煤矿才能继续。洪涛大概交待了一下方向,顺势关怀了一下弟子的个人生活,刚要走,就用余光看到了高俅的表情。
  “……学生不敢……就算学生敢娘子也不答应!”相对儿童团里长大的孩子,高俅对这位老师没那么惧怕,话里话外有不少怨气。
  “知道就好,嘿嘿嘿……”洪涛没听出埋怨,反倒对自己把王大许给高俅沾沾自喜。只要王大在,高俅就别打算脱离自己的手心。
  第二天高俅带着几名化肥厂的工匠和特种兵在楚州下了船,拿着修河制置使的公文去找当地官员打招呼,顺便寻找修建料场的地方,准备堆放用来修缮淮水的材料。
  船队没马上离开楚州,不是不想走,而是水面的船只太多根本走不动。楚州正好是淮水、龟山运河、邗沟的交汇处,槽船、民船、渔船挤成了一片,比后世京城的上下班高峰还堵。
  即便插着凉王旗号,其它船只也不能为了让出航道就上岸。其实就算其它船只都让开,洪涛的船队依旧走不了。
  邗沟河床高于淮水和龟山运河,想逆流而上,除了用纤夫拉之外还得关闸蓄水,等水平面差不多才可航行。据说在从山阳到扬州河段,这样的船闸有十多座,每处都要排队等候,急不得。
  这一等就是大半天,而且一路上要等好几次。原本计划从山阳到扬州五天足矣,结果溜溜爬了九天才到,烦的洪涛发誓以后再也不坐运河槽船。
  在运河上航行是一回事儿,堵在运河上被太阳晒又是另一回事。前者有徐徐清风和不断变幻的两岸景色,后者除了河水中散发的恶臭之外,就是蜂拥而至的苍蝇。在甲板上摔个跟头,几百只苍蝇陪葬。
  扬州,别名广陵、江都、维扬,名副其实的古城,建城史可追溯到公元前。这座位于长江北岸、扼守运河的交通枢纽城市,最辉煌的时刻不是北宋,而是唐朝。
  当时扬州人口近五十万,有扬一益二之说。扬一指的就是扬州繁华程度全国第一,益州,也就是成都排在第二。
  但经过唐末和五代十国的战乱摧残,这座繁华的城市迅速凋敝,目前人口数量十万出头,城市规模还没应天府大。
  俗话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守在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只要政局稳定经济建设就不会倒退。再加上水网密布,农业也相对发达,在洪涛看来还是不错的。尤其商业气氛很浓,岸边全是商铺,与开封的马行街相比除了长短宽窄之外也不遑多让。
  和开封一样,船只可以从水门直接驶入城内,运河顺着城东继续向南,船队则向西拐入漕河,从城北水门入关。
  负责打前站的王九早就办好了通关手续,手一挥,庞大的船队就浩浩荡荡的开进了扬州城,岸边的槽丁、税丁、守门军卒连同百姓都闪得远远的,只敢远眺不敢上前乎。
  “儿子,爹威风不?眼神一扫全让路!”洪涛很喜欢这种被人畏惧的状态,能省很多麻烦。
  心里得意不能憋着,必须展现给儿子看。王飞羽小同学注定没法像其他孩子一样长大,要尽快熟悉并适应这种状态。
  “花……”王飞羽懂个屁的威风,看着岸边一处贩卖鲜花的铺子虚空连抓。
  “这孩子都让你养废了,不喜刀剑、不爱笔墨,除了吃就是花!赶紧抱下去收拾收拾,我们到家了!”儿子的反应让洪涛很无奈,大老爷们喜欢什么花啊,即便扬州的芍药很出名。
  两淮修河制置使衙门本应设在扬州,但谁也没说必须在城内,这点漏洞又被洪涛抓住了,他的衙门偏不设在城内,而是穿城而过从南水门出去,顺着漕河再走七八里路,东岸的扬子镇。
  这个小镇也就千把人,分布在漕河与邗沟之间不到两公里宽的陆地上。西边靠近漕河的地方有一大片宅院,刚开始洪涛以为是好多家,走进才知道全是一家。它现在已经摘掉了原来的匾额,换成了两淮修河制置使的牌子。
  这里本来是个盐商的别院,神宗皇帝一死,朝廷里很多职位都换了人,盐商这种全靠政策吃饭的行业也受到了很大冲击。这位盐商就是其中之一,上面的靠山没了,买卖自然也就黄了。
  不过他算幸运的,因为结交了明州的两位海商,其中就有和王浩一起去大名府发财的钱家。盐榷干不下去,干脆把家产变卖变卖,改成和海商们一起入股跑船贩卖灯油。
  一听说凉王要来扬州上任,钱姓海商立马动了心思,拐弯抹角的向宸娘表示要把这座别院借给凉王用。目的嘛,不用问,他清楚凉王和济州女王的关系,若想把灯油买卖长远做下去,此时不拍马屁更待何时。


第656章 地主洪扒皮
  宸娘更干脆,啥借不借的,养父最烦这种不清不白的财产,干脆就用鲸油交换,把这座别院以白菜价买了下来,然后转手交给了王十,还不要一文钱。
  她说了,送到岛上的那些新军和特种兵比多少钱都金贵,有钱也买不到。尤其是她的蒋二叔最值钱,拿大宋皇宫都不换。这座宅院就当是女儿的贺礼,祝愿爹爹从此蛟龙入海!
  洪涛当然不会拒绝女儿送的礼物,宸娘有鲸鱼这个大宝藏,根本不缺这点小钱。手续什么的王十自会办妥,谁来查也是自己买的。
  这件礼物确实可心,扬州城里再繁华也无法给出太大地方建衙,保不齐又扔给自己一座破庙啥的,哪儿有富商的宅院住着舒服。尤其是还带着妻儿小妾一大家子,必须不能凑合。
  洪涛也不愿意在城内碍别人眼,更不愿意谁都能见到自己府里整天进进出出什么人。扬子镇就挺好,离城不远且清净,宅院的旁门外就是漕河,由此可直抵长江。向东再走几里就是邗沟,南下北上随意。
  “我靠……一日,回头查查大宋律,本官这衙门算不算违制啊!”
  光看地图还无法了解这座宅院的全貌,到了跟前之后才发现它好像有点太大了。白墙黑瓦连绵不绝,仅西侧的私人码头就两座,全用大石条垒砌,看着和汉白玉差不多。
  “老九,南边的院子是何处?”洪涛并没着急下船,而是站在楼船顶上四处眺望,先把住处周围的环境搞清楚是他的习惯,哪怕去皇宫里觐见皇帝都会沿途观察退路。
  “那是另一家盐商的宅院,姓胡,祖辈都在此居住,不过他本人住在扬州城内。”
  既然养父有这个毛病,王九也差不到哪儿去,他是从陆路骑马赶过来的,早到了六七天,除了去当地衙门递交公文之外,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附近转悠。不是瞎转,是知道爹爹来了就得问,必须把周边环境搞清楚,越细致越好。
  “北边呢?”洪涛住惯了北方城市,不太习惯江南的纤秀,尤其是朝向问题。由于有河道限制,大部分南方城市的街道都不是正北正南的,需要习惯一会儿才分得清方向。
  “也是盐商……此地盛产盐商,大多住在城西南的高士坊和宜民坊。最大的一家姓高,出入皆有驸马车,马匹也是纯色凉州马,确实挺有钱的。”
  王九不怕问,除了地沟暗渠没钻,扬州城内外只要让进的地方都转遍了,该打听的也打听了,太细节的事不归他管。
  “嗯,晚上把灯挂出去,通知你十姐本官到了。”光听还不放心,洪涛又端起望远镜亲自查看,即便看不清楚也得看。这几天府里会非常热闹,所有相关人员都会陆续抵达,不小心点不成。
  “小人朱八斤拜见王爷……”王九刚走,望远镜还没放下呢,楼梯上又有脚步声。先露出来的是个大光头,然后才是花白的胡子和黑黢黢的脸庞。
  “哈,八斤啊,想不到你比年轻人腿脚还利索。何时到的,家里都安排好了吗?”这颗大光头很眼熟,它和别人的光头不同,中间有一道暗梁,看上去就像是开心果。
  “王爷放心,供销社的买卖很好,小人已经到了二月有余,在城外开了一家供销社售卖化肥,顺带着在南城的瓦市里结交了不少当地好汉。原本此地就有咱的镖局,这片码头用不了一年半载就得跟王爷的姓。”
  和大名府比起来,朱八斤没显老,反倒精练了不少。看得出他这一年多时间过的不错,只是神情略有拘谨。毕竟面对的不是驸马、不是帅司,成了王爷,紧张是应该的。
  “嗯,不错,你个老泼皮跟着本官的时候整日愁眉苦脸,到了街面上重操旧业立刻神采飞扬,真是越活越抽抽了。走吧,去府里看看,本官这次来带的人不少,还有整整两船铜钱和珠宝,其中有一部分正好通过你的渠道换成钱。”
  不管朱八斤如何打扮,哪怕用帽子把光头盖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依旧带着很浓的江湖味道。让他重新回到黑道混确实是个好决定,只有喜欢才能把工作做好。朱八斤已经不仅是喜欢,简直就是把生命融入了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中去了。
  两淮修河制置使衙门肯定比驸马府大,但房间并不太多,前后三进加左右四个小跨院,剩下的全是花园水榭。房子里的家具也都配齐了,除了没有下人丫鬟之外完全可以拎包入住。
  “把外墙内侧挂上铜铃和鱼钩,墙头和墙内五步全种上铁蒺藜。”
  家具全不全无所谓,只要房间干净洪涛就能住,但在安全问题上不能凑合,必须亲力亲为。院墙不够高没关系,咱有更阴损的招数,保准来一个倒一个。
  除非真有飞檐走壁的功夫,反正至今洪涛也没发现,为这事儿黄蜂可没少被骚扰,当年在大雪山上差点被逼着往下跳,只为证明不是装着不会轻功。
  按照洪涛的思路,只要有这种功夫存在,皇帝的贴身保镖必须会,不会就不合理。如果皇宫里没人会,那就是真没有。
  巡视完新家,洪涛基本满意,院子宽敞、相对独立、交通方便,唯一需要改进的就是取暖。必须把房间都加上炉子和烟道,否则到了冬天就该受罪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能适应南方的冬天,北方人真不灵。
  长公主对这座充满了江南风情的宅子也挺喜欢,把收拾、安排、布置新家的工作全接了过去,带着莲儿和绿荷姐妹一间一间屋的布置,即便没有丫鬟,叫几个特种兵也能凑合。
  “东边的小村子叫什么?”洪涛插不上手,也不想插手,干脆带着周一日、朱八斤、王三和几名特种兵上马出了正门,打算把宅院周围也转转。
  “也是扬子镇的百姓,这一片大概有三四个差不多大的村子。东边一直到河边的田地都咱府上的,村子里很多人还是府上的客户,每年能收不少地租。”
  王九被长公主留在府中当帮手,朱八斤就成了向导。他作为半个地主,还是这座院子的实际操办人,比谁都了解详情。
  “哦,这么说本官还是地主了?走,去看看俺家的佃户,要是有喜儿姑娘就一并抢回来……嘿嘿嘿!”
  洪涛已经是第二次穿越到古代来了,当过官、做过疍民、开过工坊、打过仗,最牛逼的时候还称过帝,可唯独没尝试过地主的滋味,很是好奇。
  “敢问周夫人,喜儿姑娘又是哪位?”洪涛美滋滋的跟在特种兵后面杀向了小村子,朱八斤却忧虑重重。打前站的工作做得不合格啊,王爷在这里有相好的姑娘,自己愣是不知晓!
  “……若是讲与朱作头知晓,意欲如何?”周一日也是闲的,明知道自家夫君只是嘴欠,还非得逗逗朱八斤。
  “那、那自是要抢回府中,王爷看上的人谁还敢不给!”
  朱八斤一点没犹豫,哪怕当着名正言顺的周夫人,也没觉得帮王爷强抢民女有啥不对的。谁家姑娘要是能入府伺候大人,也别奢望能像富姬和周一日般被收了房,当个丫鬟也是福气啊。
  “大人的名声早晚要被你等败坏!”但周一日可不这么想,更不希望朱八斤这么做,可惜她也管不了这些人。只能嘴上骂两句解解气。


第657章 马保长
  小村子不大,只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路,几十户人家分布在路两旁,路的尽头就是邗沟,还有个木制小码头。此时正值黄昏时分,袅袅炊烟升起,配上远处绿油油的田地,就像一副田园派画作。
  突然一阵犬吠、鸡鸣、马蹄和刺耳的铜哨声打破了宁静平和的画面,特种兵出于安全考量先一步冲进了村落,从都到尾巡视了好几遍,确定没有异常之后才吹响铜哨示意王三安全。
  这些特种兵多是番人,常年出入敌后,脑子里就没有平时和战时的概念。他们仗着马性纯熟,即便街上有人也不减速闪避,刹那间就把村子里弄得鸡飞狗跳,大人惊孩子哭,家家关门闭户。
  “老三,让他们都收敛点。”
  洪涛看到这个场面也没法埋怨,王三刚从甘凉路回来没多久,还保持着随时应战的状态,在船上每天都要在衣服里套一层链甲。领导都这个德性,带的兵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全都下马,莫要吓到咱家佃户……靠,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下马威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