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银行的事儿洪涛还没和长公主讲,讲了她也听不懂。但绿荷、紫菊、莲儿都得离开扬子镇去各地分局主持工作,光靠王四、王五、菲尼克斯和几个犹太人忙不过来。只有周一日大着肚子不能走,可依旧不得闲,得帮着西迪一起统领全局。
  “夫君荒唐……妾身告退!”联欢会……每次听到这个词儿长公主就脑袋大,况且边上还有刘婆婆,没脸见人了。
  有洪涛这个活阎王在,跑是跑不掉的,选日子不如撞日子,当晚长公主屋里就成了时装表演秀场,五位夫人加上一个女掌柜,旗袍加晚礼服,还有一件孕妇装。
  走完了秀再围坐在巨大的火炕上吃涮羊肉、喝驸马酒,屋里热身体里也热,很快就变成了维密秀,再往后就是成人动作片了。
  马上就要长期离家见不到夫君,莲儿和绿荷姐妹需求最高,连长幼尊卑都顾不上了,轮番上阵把洪涛给镇压得服服帖帖。
  周一日高挂免战牌,西迪则不太适应这种场面,扭扭捏捏不好意思,加上最体贴丈夫身体的长公主,三个人等莲儿她们折腾够了,才服侍洪涛一起入睡。
  “娘子可是有心事?”睡是睡了,可洪涛能感觉到怀里长公主的睫毛时不时会蹭在自己胸口。
  “莲儿一走,奴家就不好去村里看那些小童了……这段时间经常往外跑,奴家也变得少了妇道,惹得夫君挂怀。”长公主翻了个身,用脸紧紧贴着丈夫低声自责着。
  “多出去走走是好事儿,只是夫人身份高贵,确实不适合独自去村里走动。要不让西迪……不成,她去了能把孩子们全吓跑。”
  原来长公主是嫌莲儿她们全走了,自己一个人无法出门,总待在府里寂寞。这是个好兆头,洪涛想鼓励,可掰着手指头算一算真没人合适。
  “哼!”不光长公主没睡着,另一侧的西迪也没睡,听到又拿自己的相貌取笑,气哼哼的拱了洪涛一下表示抗议。
  “妾身可以陪姐姐出去走走……”合算周一日也没睡着,自告奋勇要拍长公主马屁。
  “你每天除了在府里做做操、走动走动之外哪儿也不许去。每旬都要让十八检查身体,此事马虎不得,会死人的!”
  周一日如果能出去随便溜达洪涛就不用把她留在府里了,她的孕期反应有点大,时不时会呕吐,腿脚还有浮肿,且显怀非常明显,挺着个大肚子不适合过度操劳。
  “唉……”这下谁也没辙了,长公主只能把头缩在丈夫怀里自叹命不好,别人都能随便出去转转,唯独自己不成。
  “我看这事儿得落到十八头上,她不能白叫娘娘,关键时候必须尽孝才是!”
  长公主不吱声比张嘴要求还让洪涛难受,这个女人的性格太软,什么事儿都先考虑自己,好不容易主动提出点要求,再难也得解决。
  “十八?奴家不想出去了……”长公主听到这个名字马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什么要求都吓没了。
  王十八的名头就这么臭,她住在最靠近运河的院子角落里,那里原本是照顾后花园下人居住的院子,但她说僻静方便,专门要了过去。
  僻静是真僻静,平时谁也不会绕过后苑往那个角落走,但方便真谈不上,除了有个小水门沟通运河之外,距离厨房、书房和别人居住的院子都挺远。
  其实王十八所说的方便不是出入生活方便,而是毁尸灭迹方便。她用各种动物家畜做试验必须是血忽淋拉的,还有分解完的尸块需要处理。有了小水门就可以把这些东西直接冲走,距离别人远也能避免打扰。
  但这还不是长公主对她闻声色变的主要原因,王十八不光用动物牲畜做试验,还解刨活人。这都要拜她的十姐帮忙,保不齐啥时候就会送回来一个大活人,男女都有。
  对于这个事儿王十还有理论依据,她说这些人都是必须死的,留在世间就是祸害。假如王十八用他们练好了医术,将来会救活很多病人,根本不是缺德而是积德,积大德了!
  洪涛对这件事儿表面上假装不知道、装傻充愣,暗地里没少教王十八处理尸体的手段,以免让周围的村民发现,否则就会流言四起,保不齐会说自己吃人肉。
  但长公主真没法理解,有一次平日里负责看管后苑的特种兵跟着洪涛出门了,她亲自去给王十八送饭,正好瞧见了这一幕,吓得差点没掉到湖里,好几天吃不下饭。
  洪涛都快把嘴皮子磨破了,才算说服长公主别把王十八当做坏人,可从此以后长公主坚决不去后苑半步,看到王十八都躲着走。现在让王十八带着她出门,必须是死也不肯去的。
  “十八精通医术,能让白骨生肉、让死人复生,只是手段略微吓人了些,心还是好的。夫人去村中给小童吃食、衣物好是好,可仅仅也就是图一时之快。若是由夫人出钱在村中盖一座医馆,由十八坐镇为村民看病,那可就是救百姓于水火了。医馆的名字我都替夫人想好了,就叫浅予斋。取为百姓付出浅浅一点,却能换来百姓对皇家深深感激之意。作为大宋长公主能为百姓着想,即便官家知晓也会交口称赞,更能为母后增福增寿。义不容辞啊!”
  往日里洪涛对这母女俩之间的隔阂无能为力,说起来也不能怪长公主太娇气,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都难以容忍外科手术,哪怕如莲儿和绿荷姐妹这样接触过医疗培训的人,也不怎么乐意主动搭理王十八,心里都把她视为怪物。
  但机会来了洪涛还是想努努力的,为了让长公主别再对女儿有歧视也算拼了,满嘴都是词儿了,虽然拽得不白不古,意思还是说明白了。
  “官人此法甚好,姐姐莫要犹豫,应了便是。这不光是姐姐自己的善名,还能让官人受益,毕竟前些年杀生太多,外人多有非议。”
  长公主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这么多信息,周一日适时的插了进来。她说得更讲究,已经上升到驸马名誉和家族善恶的高度。
  “可是奴家有些怕……”换做别的人和事儿长公主早就答应了,什么也比不上自己夫君的名声重要。可一想起王十八拿着刀子在活人肚子上开膛破肚,她腿肚子就打软儿。
  “娘子放心,我会和十八说好,以后当着娘娘面不许再弄那些血忽淋拉的东西。而且娘子也不用跟着她在医馆里长待,想起来去转一转,给病人送点吃食衣物,治病的事儿全让十八干。”眼看长公主有些动心,洪涛赶紧拍着胸脯打包票。
  “医治病人在我的家乡比国王还受人尊敬,会被写到诗歌中四处传唱,还要把名字刻在神殿受世人摩拜。如果公主殿下不做,西迪能不能代劳?”
  西迪知道王十八的能耐,当初在湟州那两个孩子就被当地百姓视若神明,这么多年过去了,想来医术会更高明。
  但她不知道长公主和王十八的过节,名利双收这么好的事儿居然还不愿意干,真忍不了,她打算再给自己增加一个副业。
  “去,赶紧睡,怎么哪儿都有你!”眼看就能把长公主忽悠晕了,西迪这么一插嘴怕是要坏事儿,洪涛抡圆了照着身后的臀肉上就是一下。
  “夫君下手也忒重了些,莫要打她,妾身应了便是……可医馆该如何操持还得夫君拿个章程。”这次西迪不光没过,还有功。一听有人和自己抢着干医馆,长公主终于下了决心。
  好事儿不能让外人占了,必须替夫君抓住。在这一点上她和莲儿很像,不管啥事总要先分内外。只要对自家有利的捏着鼻子也得干,根本没想法也没原则。


第682章 变化
  自打两淮修河制置使、凉王王诜来到扬子镇,就像在一座死气沉沉、波澜不惊的潭水里插进去一根巨大的搅屎棍,好的坏的全被搅了起来。
  先说坏的吧,首先就是伤风败俗。据经常去制置使衙门送菜、送肉、送鱼的农户讲,凉王府里的女人们平日里只穿着两片布走来走去,胳膊大腿全露着,让人无法直视。
  当然了,下次去送货的时候必须想办法多停留,争取多无法直视一会儿,保不齐里面就有长公主呢!
  然后就是味道,都不用在镇上多停留,只需匆匆路过就能让人猛抽鼻子,寻找那股味道的来源。如果在镇上待时间长了,衣服上全是骚味儿,久久不能散去,闹得全镇都是骚人!
  另外还坏了规矩,扬子镇附近有很多土地,自然也有不少大小地主。制置使一来,先把地租减半,他家佃户是高兴了,其他地主可就发愁了。
  家里的佃户一见面就会问:东家打算何时降地租,凉王都带头降了,你不降好意思?
  有坏处就必须有好处,自打凉王一家住下,附近的菜农、屠户、渔夫、有母牛人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因为凉王家太能吃了,吃的也太讲究了,无形中拉动了扬子镇的内需。
  一亩菜不够他家几天吃的,叶子老了不要、有虫子咬的不要、太粗了不要、太细了还不要。一挑菜送进府,挑来拣去能剩半挑就不错。
  但菜农非常乐意去受这份欺辱,因为凉王府的胖厨娘非常仁义,人家是过完称、付完钱再挑挑拣拣,且挑剩下的菜还允许菜农免费拿走。
  这些菜王府的人不吃,但菜农拿回去都是好东西。不花钱白来半挑菜,便宜卖了就是钱。不卖留给自己家人吃也成,老百姓可没那么金贵,有菜吃就不错了。
  屠户也一样,一只宰好的羊送进去,厨师拿着剔骨刀左切一块涮着吃、右切一块炒着吃,其余部分全不要。最终能剩小半只,屠户又带出来了。只要王府需要肉,屠户家里就过年。
  渔夫稍微有点麻烦,王府不会先买一筐鱼,挑出几条其余的免费送人,而是指定只要两三种鱼,其余的送都别送。
  不过这两三种鱼给的价格高于市场好几倍,标准也高。掉鳞有伤的不要、不活的不要、还要检查鱼鳃,说是里面有一种寄生虫,发现了也不要。
  家里有母牛的相对容易,每天天不亮先去凉王府上找胖厨娘领琉璃罐子拿回家挤奶,挤满一罐子赶紧送回来。此时厨娘已经准备好了巨大的蒸箱,据说要用蒸汽给牛奶消毒。
  牛奶有毒吗?厨娘的回答很肯定!据说这是凉王说的,牛奶里有一种眼睛看不见的小虫子,必须高温杀死之后才能喝,否则会得病。
  既然是凉王说的想必错不了,但这不关养牛农户什么事儿,他一辈子也喝不上几次牛奶,孩子们更别想。牛奶里全是虫子才好,咬死你们这些有钱的王八蛋!
  但是大琉璃罐子就太愁人了,扬州城里有卖凉州琉璃酒具的,拳头大小的几个杯子就能卖出一头牛钱,这大罐子半人高、大腿粗细,要是碰碎了卖儿卖女也赔不起啊。
  这时候就得说一声凉王仁义了,当他听说因为怕摔了罐子没有农户肯为王府送牛奶时,立刻把附近几家有母牛的农户叫来,当面就把一个罐子扔在地上摔成了碎片,然后并告诉大家摔碎了东西当然得赔,但没那么贵,两罐子牛奶足矣。
  为啥这么便宜呢?不是凉王体恤百姓,人家又说了,这破玩意都是凉王闲着无事抓一把沙土念动咒语变出来的,不费啥钱。念咒语的法力喝半罐牛奶就补回来了,使劲儿摔,每摔一次凉王就多赚一罐半牛奶。
  说来也怪,从此之后一个罐子也没摔过,农户只要想到富得流油的凉王还多赚自家一罐半牛奶,就把罐子抱得更紧了,比抱小婴儿还在意。真是为富不仁啊,咱就不让你得逞!
  如果说这些好处只是富了少数人,剩下的几个至少也是造福相邻的程度了。减地租算一个,骚气的化肥也得算一个。
  几个月前大家谁也不信弄点尿液熬一熬就能让庄稼丰收,如果是老庄稼把式这么说还靠点谱,凉王……他见过庄稼长啥样不?
  但是八月十五一过,凡是按照凉王指点用过骚气化肥的农户立马杀鸡宰鹅去凉王府旁门排队了,好说歹说也得让胖厨娘把礼物收下。不吃没关系,哪怕扔了呢,咱这份心意也算到了。
  确实丰收了,同样田亩,用过化肥的和没用过的往往就挨着。前者能打二石多,后者还不到两石。千万别小看这几斗米,每家不得种上三四十亩啊,算起来就相差了十几石之多。
  有了这些粮食不光日子能比往年好过点,还可以给婆娘和孩子扯几尺布做件新衣服,到上元节的时候也能光光鲜鲜的提着灯出去走走了。
  没用化肥的人家也不绝望,种地又不是种一茬儿,今年犯了糊涂明年咱也补上不就完了。不对,干嘛等明年,先下手为强,赶紧四处找人尿去。还得告诉老婆孩子,以后撒尿不许在外面,必须回家尿到桶里攒着,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不过有一样,这么做的人越多镇子就越骚气!大冬天的也不让人换口气。以前镇上的人都怕冬天的风,吹过来让人手脚冰凉。现在不怕了还整天盼着,盼有阵风过来去去骚气。
  除了实惠,凉王还带来了希望和安全。东岗村有学堂了,这里原本是家破了产的小地主,结果因祸得福,半个院子被凉王租下来开学堂,还给了三份工钱,让家里的婆娘给学生们做饭、洗衣、生火取暖。
  住宿暂时没有,因为来上学的孩子基本都是附近村里的,最远的走两刻钟也到回家了。但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不仅扬子镇的孩子会越来越多,附近村镇的孩子说不定都要来这个骚气的镇子里上学堂。
  因为学堂不收费还管饭,家里孩子多的,尤其是年纪小的也干不了什么活儿,不如送到学堂里蹭吃蹭喝。
  学问嘛……爱学不学吧。大部分家长也没指望孩子能去赶考,学成了家里更供不起。会写自己名字就是赚了,假如还能看懂城门外贴的告示,立马宰了家里下蛋的母鸡给凉王送去!托王爷的福,咱家祖坟上也冒青烟啦!
  说起学堂,只不过是占凉王的小便宜,最让镇上百姓睡觉都能笑醒的是一家叫做浅予斋的医馆。
  它开在扬子镇里唯一一条石板路的街北面,紧靠着唯一一家客栈和唯一一家酒肆。门脸很气派,五间正房一字排开,后面还有座二层楼。
  以前这里是家粮店,正房是门面,后面的小楼住着伙计兼仓库。现在被凉王夫人,也就是大宋长公主买下来改成了医馆。
  这家医馆不光名字比较奇怪,经营方式也奇怪。它只看病不卖药,有病了来这里让女大夫诊治,一次治不好约好时间再来,病太重就住在医馆后面二层楼的病房里,管吃管喝治好了算。
  诊金嘛,长公主亲笔在门口写了一副匾额,叫做诚信帖。啥意思呢,就是你觉得该给多少钱就自己往功德箱里扔多好,一文钱不嫌少、一万贯不嫌多。
  这笔诊金长公主和凉王都不要,啥时候攒够了,啥时候就在长江上修一座桥,把江北岸的瓜州和江南岸的丹徒县城连起来,两岸居民客商就不用再费力坐船往来了,赶车套马一路平趟。


第683章 医疗产业
  凉王能在长江上修桥,还不影响船只通航,这事儿听上去很令人费解。但是,持反对意见的人明显减少了,既然人尿都能熬成化肥让庄稼丰产,想来造桥之事也不是妄言。
  当然了,也没人会为了早日造桥就故意来浅予斋看病,不过这份名声算是传扬出去了,造桥修路啊,这可是积大德的表现。
  那有人敢来浅予斋看病吗?必须有。假如这是凉王开的医馆大家还真得琢磨琢磨,您杀人是长项,啥时候又会救人了?
  可现在门口挂上了长公主的招牌,老百姓觉得皇家长公主必须是善良的,皇帝的亲妹妹能害子民吗?
  在运气方面长公主可比洪涛强太多了,开业第一天,捏着鼻子不得不来祝贺的扬州官员还没离开,就有不开眼且胆子大的一户渔夫用船桨抬着个血淋淋的小伙子跪在十几丈外哀求上了。
  他家的二儿子被船帮挤断了两条小腿,碎骨头戳破了肌肉和皮肤白惨惨的露在外面,配上红呼呼的献血,看着都让人浑身发酸。
  知州这个气啊,自己躲不开了才来扬子镇一次,不求让长公主记住,只求能安安稳稳的回去,结果非有人弄来个重伤员让长公主看。
  骨头都碎成这样了还能看好吗?万一死在长公主的医馆里这不是添堵嘛,还是当着自己的面添堵。哪怕是巧合,有时候也会成为故意,所以这户渔家必须是刁民!
  要不是洪涛拦的快,这一家人估计就得去州府的大牢里给二儿子办丧事了。但光解决了牢狱之灾不算本事,下面就该王十八上场了。
  当着十多位扬州官员和上百口子跟着一起来凑热闹,想在长公主面前露个脸的扬州富商,王十八穿着一身白衣白裤,带着几个特种兵护士,捋胳膊挽袖子的走了出来。
  手术台就设在医馆门口,官员们刚刚喝完茶的桌子拼上两张用白布一盖,把人往上面一放齐活。啥无影灯啊,天上挂着呢,不耗能不费电,纯低碳倍儿环保。
  看着王十八等人的利落劲儿,一众官员富商觉得大概差不多保不齐靠谱,这才又把脚步收回,打算看看长公主的本领。
  接下来的场面更神奇,一小块白布滴上几滴水往小伙子口鼻上一捂,不到一刻钟时间,疼得需要两三个壮汉才能按住的小伙子竟然睡了。
  但当王十八把器械箱子打开,从里面拿出几把刀就在伤口上开切之后,州官已经在给同僚使眼色了。
  赶紧准备后事吧,不是小伙子的后事,而是想办法给长公主擦屁股。这人百分之九十九是要被治死,但不能怪在长公主医馆头上,大家开动脑筋想个什么说辞呢?
  最终还是宪司大人水平高,他认为关键不在小伙子死不死,而在于小伙子是什么时候死的。如果小伙子抬来的时候已经死了,那和长公主的医馆肯定半点关系都没有。
  现在只需要把撞伤小伙子的船夫抓来带回州府慢慢审,总能有口供和人证的。其他人说啥无所谓,官府说他死了那就是死了,没死也得死!
  这边派人忙着去抓凶手,那边王十八几个人也没闲着。先把伤口切开捡干净里面的碎骨头渣子,再把骨头尽量恢复到原状,最后一层一层的缝合肌肉和皮肤。
  一个时辰不到,小伙子伤势最重的左腿居然有点腿的模样了,只是上面多了个很大的三角口子,针脚也不小。
  两个时辰之后手术全做完了,小伙子还没清醒,马上被抬进了后面的病房住院。按照王十八的说法,他的右腿肯定保住了,断骨已经接上并打了石膏,二个月就能下地。
  但左腿没谱儿,要先观察一旬,如果不发炎红肿基本也能走路,但没准会有点跛,程度不确定。
  假如伤口里面发炎了,那就还要切开再做一次手术。再不能恢复的话,就得把这条腿从膝盖以上的部分锯掉才能保住性命。
  渔夫一家自然是千恩万谢,原本也没打算能治好腿,小命能保住就是老天开恩。既然长公主的太医都说死不了,肯定是死不了,赶紧回去筹钱吧。谁的账都能欠,皇帝妹妹的账真不敢欠。
  “这汉子起来说话,我家夫人吩咐了,身上有几个钱就给扔到功德箱里几个,图个吉利,万万不要卖房子卖地卖船筹钱。等这后生病好了还得继续打鱼为生,到时候你家也没了、船也没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啊,还不如直接撞死痛快呢。暂且回去吧,明后天再来看你家儿子,别准备大鱼大肉,他身体虚不受补,医馆里管饭,饿不着。”
  长公主肯定不能抛头露面嘘寒问暖,她只需端坐在用纱绢隔离开的正堂里保持皇家威严,一切与病患交流的差事全由洪涛代劳。
  有他这张嘴在,医闹来了都没用,何况这些老实巴交的百姓,必须唬的一愣一愣的,每个字都得记清楚,最好回家找人刻在石碑上。
  到此时州府官员们依旧半信半疑,结果撞了小伙子家渔船的商船就倒霉了,连作头带水手一起抓进州衙,只要这边小伙子一死,他们就得给长公主顶包儿。
  要不说长公主运气好呢,一旬之后小伙子的伤口恢复良好,没感染也没有并发症。不光他的小命保住了,两条腿也保住了。至于说很有可能一长一短的问题,那就没辙了,凑合忍着吧。
  他死不了,商船上的人也被放了出来,头一站就跑到浅予斋拜谢,还把小伙子治病的所有费用都偿付了,不是用钱,而是橘子。
  他们来自两浙路,家乡盛产橘子,正逢橘子下树,就拉了一船准备到楚州贩卖,没承想摊上了这么一桩意外。
  在扬州耽误了这么多天,橘子烂了一半儿,也别指望再去贩卖了,好在人没事儿真是万幸。本来是打算来感谢浅予斋救命之恩的,结果洪涛和长公主都不在,王十八说诊金免了,但船上没坏的橘子不能免,都卸下来尝尝鲜,她就爱吃这口。
  商船的作头说了,小地方人没见过世面,太医爱吃啥也不知道。如果不嫌弃,感觉橘子味道还成,以后每年入冬都送过来。
  要不说商人脑子都灵活呢,王十八傻乎乎的弄了几十筐橘子,府里的女人也挺爱吃,尤其对了周一日的胃口,但谁都没想到这位作头的深意。
  “谁敢保证一辈子没灾没病?他不是白送你橘子,是打算以后万一家里人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