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庭、孩子、产业,如果问大部分太监最想什么,这三样肯定排名三甲。自食其力,如果问大部分太监最缺什么,只会有这个答案。洪涛一次性都给画了出来,咬不咬就不管了。
  历廉在应理城总共待了不到一日,第二天上午拿了洪涛的战报就出发了,但目的地不是兰州而是凉州。
  他真要去甘凉路看看,洪涛提供了借口和方便,比如说到了凉州才能找到顺风镖局,正好有一队箱车要去凉州运送货物……
  其实历廉都不用到凉州就能领略甘凉路的风采了,他刚走了不到二个时辰,应理城就迎来了第一批投资者,甘凉路的商人和拓荒民。
  俗话讲近水楼台先得月,自打湟州银行发布了新的投资项目,稍微有点商业眼光的人就知道凉王要做什么,他又要像重建凉州一样重建兴庆府。
  啥地方发财最容易,甘凉路的人有切身体会,首推被凉王占领的地方。不管打成啥样,哪怕城市全烂了,只要凉王想重建,一文朝廷钱粮都拿不到,也会很快发展起来。
  至于说兴庆府有啥商机,废话,别人都能看到的还用等凉王开拓啊!琢磨这些没用,赶紧想一想自己有多少钱、有多少人手,然后带上钱、凑齐人手马上赶路。一旦等内地那些腰缠万贯的商人闻到钱的味道,就连热屁都闻不到了。
  “爹爹,是姬夫人让孩儿来的,她怕这些家伙不懂规矩冲撞了您。”
  这一波大概三百多人,有鲜衣怒马的商贾,也有拖家带口的拓荒民。但领头的是个女子,年龄顶多二十,一嘴的关中腔,嘴特别甜,见面就认爹。
  “你是三期的?”洪涛知道她是儿童团里的孩子,但真想不起叫啥了。别说现在想不起来,当年还在凉州时照样认不全,见面先问的就是人家名字。
  “王一二三!”
  “哦……你可许了婆家?”可能是年纪大了,每次见到儿女,不管是亲的还是养的,洪涛总是不由自主的想保媒拉纤。
  “……女儿已经有了个丫头,二岁,是姬夫人给主的婚!”王一二三闻言非但没扭捏,还大大方方的自报家世,很自豪的样子,看来对富姬给找的丈夫挺满意。
  “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得,都当姥爷了,总不能空着手。去兴庆府挑一百亩好地,算是为父给小外孙女的陪嫁。”
  洪涛本来想把王一二三介绍给王十一当媳妇,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不承想让富姬先得手了,儿媳妇没得到,还得贴出去一份大红包。


第795章 水落石出
  “姬夫人说了,不许让爹爹破费,也不许以公谋私,把差事办好比啥都强。”王一二三还挺矜持,这么大红包愣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呦呵,挺有觉悟啊。为父给外孙女准备嫁妆天经地义,姬夫人难不成还敢没收?”
  洪涛不烦真小人,想要就直说,没啥不好意思的。他最烦伪君子,王一二三这话说得太过了,岁数不大就学会了这一套真不是啥好苗头。
  “姬夫人也是没办法,爹爹怕是不知道那些代表有多烦人,只要是经过代表会批下来的公职人员,别说家里突然多出百亩良田,就算修修房子、买匹牛马也得先说明钱款来源。孩儿要说是爹爹您送的,他们肯定认为是徇私情,下一任就不会选咱了。孩儿落个贪官的名头,不光成为社员没了希望,在甘凉路也没脸面待了。”
  王一二三先是左右看了看,不见旁人在跟前才凑近,用极低的音调解释了一下她不敢要这份大礼的原因。怎么说呢,听上去是抱怨,可语气中有多一半全是自豪和炫耀。
  “……你还是预备社员?”这番解释听在洪涛耳中有些陌生,他只在后世的电影中见过此等思维做派,突然碰上一个活生生的事例,想信但是不敢信。
  “还、还不是正式,递了两年申请,可一直都没批下来……”刚才还满脸自豪呢,现在又成了苦瓜,还很不好意思。
  “哦……为父以为你很合格,讲讲到底差在哪儿了?”促进社这些年发展的很快,几乎在每个路都有基层组织,但成员最多的还是甘凉路,谁让这里的群众基础最雄厚呢。
  但光靠看汇报感觉不到各地的具体情况,只能通过观察长江学院里的促进社成员状态来判定。听王一二三的意思,甘凉路的促进社好像和长江学院里的完全不一样,怎么还插手地方政务了,这不是代表会的权利嘛。
  “十姐亲自批复的,说咱光顾小家没有献身精神。这次来兴庆府的任务就是求了姬夫人好几天才求下来的,千万不能干砸了。”
  “好嘛,她要是终身不嫁,难不成别人都得和她一个德性!”听了王一二三的话洪涛有点恼怒,这叫什么狗屁理由。
  同时也在内心里有些担忧,促进社这个组织挺好,能帮自己处理很多事物。有一定的理念也没错,但别太狂热,啥事都要有理性,不能玩太阳神教那一套。
  王十就有些过于狂热了,她把控制人的思想当成了习惯,用后世的话讲就是太左。这种方式在目前看来确实是最有效的,但是吧,洪涛本能的反感搞这些东西。
  只用理念忽悠人不是长久之计,年轻人的热血好忽悠,但她们总会长大的,总有忽悠不住的那一天,到时候不光忽悠不住,还会起反作用。
  “好了,去忙吧,田亩为父会让促进社以奖励的名义发给你。记住了啊,不管是啥社都不能忘了亲情。但凡谁要和你说为了理想可以抛家舍业、大义灭亲,不光别信,还要立刻告诉为父。那种人不能追随,人没了人性就干不出人事儿!”
  王一二三被打发走了,到了儿她也没明白这番话的具体含义,但洪涛已经开始琢磨另一个问题了。促进社不光发展的太快,还有些跑偏,是时候该给她们拿拿笼了。
  要是任其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就会培养出一大批六亲不认的怪物,谁敢反对她们的理念谁就是敌人,也包括自己。结局只有两个字,失控!
  不过洪涛暂时没时间去纠正促进社的发展方向,现在最关键的事儿是和朝廷打嘴架,到底有没有大宋官员通敌、资敌,成了双方争论的焦点。
  十月底,四川日报终于又发声了,内奸肯定有,但不是啥朝廷大员,而是大名府工坊的监司高德君。
  他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向西夏出售了大量弩具的成品、半成品和原料,还提供过工匠,协助西夏人建立工坊进行仿制,时间长达四年之久。
  不光有说法还有证据,日报上登出了高德君与西夏使节之间的两封私信,字里行间很能说明问题。只要这两封信真是高德君写的,基本就是铁证了。
  那到底是不是高德君写的呢?死无对证!高德君一家九月份突遭劫匪灭门,只有他本人不知去向。直到半个月前才被被发现,但他已经在河北西路唐县城外的一座小寺庙中自缢身亡,并留下了一封亲笔认罪书。
  书中对所犯下的滔天大罪供认不讳,言明所以杀死全家人,只是不愿意让他们跟着受牵连。此事一经败露,罪过之大,家眷也无法避免惩处。
  按照河北路宪司的奏报,高德君应该是想从真州北逃,但由于行踪泄露眼见没了生路才自缢而死,免得被抓获之后再受活罪。
  由于发现高德君尸体的是借宿庙中的一队商人,时间还是在半夜,清晨之后有人报官有人先行离去,此事也就无法隐瞒,四川日报也是得到了目击者的消息才刊登了此文。
  这次朝廷没有玩了命的闪烁其词,痛痛快快的承认了确有其事,还言辞凿凿的要继续彻查高德君的案子。
  这么大的通敌、资敌行为,光高德君一个人肯定玩不转,别的地方不知道,边军中必须有其同伙,还不止一两个。
  因此事受到牵连的还有蔡京,高德君是他推荐的,仅此一个理由就够御史们上书弹劾了。而且宋朝官场有个规定,一旦宰相被御史交章弹劾,不管有没有错都要下台。
  赵颢是真舍不得这个贴心的宰相,但没办法,不处罚蔡京他这个皇帝就坐不稳。如何处罚呢,最终的结果是徒知成都府。
  实际上这是蔡京私下里要求的,说是对成都府比较熟悉,且四川局势不是很稳,尤其是那个四川日报老是发文让朝廷难堪。他即便不能在朝廷辅佐,也要去地方为皇帝分忧!
  听听,这话说的多让人感动,大大的忠臣啊。但很多朝堂里发生的事儿坚决不能看表象,蔡京丢了宰相的位置重回成都府,并不是他心甘情愿,而是被逼的。
  除了皇帝之外谁能逼迫这位当朝宰相呢?说起来挺不可思议,这个人居然是远在应理城的洪涛!
  这事儿还得从朱八斤受蔡京之拖远赴大名府暗杀高德君说起,山川督查院在接到汇报之后,立刻就觉出了其中的蹊跷。
  高德君作为大名府工坊的监司,必然在督查院的监视范围之内,虽然并不知道他暗地里做了什么,可对他和蔡京的关系还有所了解。
  蔡京为什么要找外人去暗杀一个亲信呢?这事儿必须搞清楚。没法从蔡京身上了解,那就找高德君要答案。
  高府满门不是高德君杀的,而是督查院的杀手所为,但高德君本人并没死,而是被带到了大名府的督查院里。
  各种刑具一摆出来,没费太大力气就撬开了高德君的嘴,掏出来的还是个大料。原来向西夏人私下出售武器技术的人竟然是宰相蔡京,主要经手人就是高德君。
  不光有供词,还有他和蔡京的书信往来证据。不知道是出于何种考量,高德君把这些年的相关书信全藏在了一处外宅里。
  询问结果和这些被起获的书信很快就转到了王十手中,没过多少日子,王十的处理意见又转到了洪涛手里,并让洪涛自愧不如。


第796章 风平浪静(一)
  王十的建议听上去很不合情理,她居然要用书信证据威胁蔡京,让他为促进社所用。具体办法就是舍弃高德君当替罪羊,保住蔡京的小命,失去宰相职务也无妨,让他自己想办法调任成都府路任职。
  这样一来的话,川陕四路的官场就基本掌握在促进社手中了,不能说随心所欲,也可以尽全力掩饰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在新军还没有进入之前,防止朝廷过早对四川下手。
  至于说蔡京的问题,王十认为无所谓好人坏人,只要是对促进社工作有利的都可以暂时团结,或者叫利用。
  王十算是把蔡京琢磨透了,确定此人不敢鱼死网破,只要能满足他的一些需求,别说倒向齐王,就算投降西夏或者辽国都没问题。
  事实上蔡京就是这么选择的,仅仅经过两次商谈,考虑了不到五天,就把每天都挂在嘴上的皇帝扔到了一边,一刻都没耽误马上去成都府路赴任,替新主子卖命去了。
  这一阵皇帝和朝廷又败了,原本打算用齐王无端指责当借口化解僵局,结果大张旗鼓的叫嚣了半天,最终还真查出了内鬼,再想反过头去驳斥齐王的建议就难上加难了。
  据说赵颢得知此事又被气晕了一次,醒来之后左边的胳膊还有点不听使唤。别人可能不太清楚,听到洪涛耳朵了,马上做出判断,这是轻微的半身不遂。看样子老赵家不光有心血管疾病遗传史,脑血管也不咋地啊。
  半个月之后,赵颢才做出应对,任命枢密使章桀代替蔡京的位置,改由安焘任枢密使。并责成这两个人全权处理齐王和新军事宜,他自己则躲到皇宫里养病去了。
  此时清和八年也走到了尽头,可能是为了庆祝剿灭西夏,也可能是想换换运气,赵颢把年号换了换,不叫清和了,改为中祥,1096年,中祥元年始。
  就在正月底,数千新军浩浩荡荡的南下抵达了江陵码头。这里的禁军和官府倒是没怎么慌张,他们早就接到了朝廷正是通知,要对这支新军一路放行不得阻碍。
  新军也没在江陵城盘桓,随即登上了提前抵达的海船,一艘接着一艘的顺流而下。江陵百姓只来得及在码头附近驻足观望,看看这支剿灭西夏的强军是什么样子,任何仪式都没有。
  船队只用了五日就抵达了瓜洲镇,几十艘大海船连帆都没降径直向着下游驶去,但有两艘船脱离了队伍,慢慢的停靠在长江学院的码头上。
  从两艘船上走下来的也是新军,但看起来比离开时要普遍年轻许多,明显不是一拨人。他们好像是头一次见到学院正门处的两具巨大鲸鱼骨架,一边下船还一边伸着脖子张望,倒是没忘了列队。
  此时码头也站了三四百人,领头的是一男一女。男的青衫幞头,长髯三缕,标准的读书人打扮。女的短衣短裤,花花绿绿,还带着小盆一样的头盔,和新军无异。
  “大人,请受学生一拜!”
  “校长威武!新军威武!”随着青衫男人的一揖到底,他身后的几百人也做出同样的动作,只是嘴上喊的词不同。
  “爹爹,当地官员和非学院内部人员都被女儿赶走了,学院里里外外也都核查过了,没有任何异常!”喊声一停,女新军才大步上前,凑到刚下船的一个男人耳边小声嘀咕了两句。
  没错,洪涛回来了!那几十艘船上的人全是蒋二郎和萧兀纳的济州岛新军,他们已经完成了使命,即将返回家乡。
  这三百新军则是富姬和王大硬塞过来的,清一水的甘凉路拓荒民二代,对凉王最是忠心加崇拜,甘愿护卫左右,死不改悔!
  洪涛怎么会返回扬子镇呢?这就得从他给庞皇后的信中讲起了。在信里洪涛掰开了揉碎了的分析了一下大宋朝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指出再这么下去的话,老赵家的皇位就坐不稳了,很可能被新崛起的女真族灭掉。
  目前的辽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偌大一个国家,短短几年就已经被扫平了大半,仅剩下西京道和中京道的西部还残存。估计用不了半年也得被蚕食干净,到时候大宋面对的将是一个比契丹人还凶悍的国家。
  如果光是一个女真族政权也还不太要命,有幽州路的地势依仗,只要不出大纰漏,阻挡女真人南下还是能办到的。假如趁着辽国内战再把西京道南部山区抢回来的话,把握会更大一些。
  但大宋所要面临的何止一个女真族,这次和西夏人一起南侵的还有北方的阻卜族。他们已经占据了原本辽国的上京道大部,据说西夏国北部的残余势力也都投靠了他们。
  西夏人带去的不光是金银财宝和人口,还有各种先进冶炼锻造技术。彪悍的草原骑手再加上钢板弩、攻城弩和火箭,战斗力不仅不会比西夏人弱,反倒更强了。
  按照阻卜人的生活习惯,他们没有城市需要防御,打起仗来无所顾忌,来如风去如影,更不好防御,唯一的解决之策就是先下手为强。
  趁着他们还没把新地盘、新人口消耗完,内部各族群之间还没完全达成一致,赶紧派遣新军北上东进,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将来百年和平。
  但以目前大宋的状态真没这个能力,不说别的,好好的渭桥镇和大名府工坊被朝廷赎买之后不出三年就烂到了骨子里,好端端的禁军不出五年就成了废物。以这种内耗的程度,别说北伐东征,国内会不会先崩溃都是大问题。
  想改变这种状态,保住赵家的皇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甘凉路的新政。洪涛恳请皇帝看在江山社稷的份上允许齐王统领甘凉路、秦凤路西部和新打下来兴庆府一带。先用三到五年时间休养生息、扩充军备,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北伐东征,一举解决百年忧患。
  至于说谁是正统、谁是谋逆的问题,现在先不要争,争也没用,要是新军想推齐王上位,分分钟能杀个回马枪,不出一个月可以攻陷开封城。只是这样一来死伤的全是大宋百姓,百分百亲者痛仇者快,让外人看笑话,还没有任何好处。
  怕新军南下是吧?洪涛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自己放弃新军返回扬子镇继续修河铺路,老老实实当人质,既不明着支持齐王也不给朝廷捣乱。
  孰是孰非,等个三五年再议。假如到时候齐王治下并无长足发展,那自己点兵去把齐王抓回来。假如新政真能让大宋富强,皇位也就顺理成章的还给人家孩子,叔侄和平过渡也是一桩美谈。
  这个建议受到了皇帝特使章桀和安焘的原则支持,宰相章惇和不少朝臣也持乐观态度。虽然依旧有很多朝臣反对,少数人还叫嚣着要讨伐齐王和凉王的不臣之举。
  但绝大部分朝臣和皇帝心中都明白,硬打是打不过新军的,战事一起别说三五年,保不齐连一年都坚持不下来,就得被新军攻破开封城。
  真到要那个时候皇位还姓不姓赵就真不好说了,所以不管心里乐意不乐意,情势逼人啊,捏着鼻子也得先认,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而且这次齐王和凉王很给朝廷和皇帝留面子,没再把这份东西放在报纸上公之于众,双方只是私下协商,即便朝廷吃亏,在民众眼中也是看不到这一层的。
  最让人心动的是凉王答应为朝廷训练禁军,只训练不指挥也不要军权,并可以为朝廷的禁军有偿提供与新军一样的武器。


第797章 风平浪静(二)
  就是在这些前提下,赵颢才最终下旨同意了齐王的建议。估计他也不是真乐意,只是迫于无奈,或者还抱着有朝一日禁军练成,再翻脸不认账的打算。
  不管他是怎么想的,洪涛在接到圣旨之后马上动身启程,同时还表示了一个大大的善意,撤走三千多新军。但这支新军是从哪儿而来、又去向何处始终是个秘密。
  这就是洪涛的狡猾之处,他不光要示好,同时也要警告某些人。别以为自己离开了应理城回到扬子镇就可以随意揉捏了,我这支强军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东来啊,你的文章可是越写越有味道了。怎么样,学生们的反应如何?”
  与朝廷的交易内幕没有公之于众,但洪涛还是挺在意学生们的看法。他们虽然不是系统内部的成员,却是将来国家的中坚力量,能得到认同和得不到认同区别很大。
  “大人为国操劳,赤胆忠肝,乃我辈之楷模,旁人岂能再有半分责难!”许东来也不是促进社成员,自然不知道内情,对于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双赢的结果自然很满意。
  前几个月有关齐王和凉王要割据一方的传言出来时他是最担忧的,生怕这座学院和真理报会因此而被朝廷关闭。现在事情圆满的不能再圆满了,所有谣言不攻自破,岂能不兴高采烈。
  “女儿以为爹爹不应以身犯险,这些日子学院和凉王府周遭发现了不少可疑之人。”王三并不觉得这是好事儿,养父为何回来促进社内部已经传达了,她作为凉王府和长江学院的保卫者顿感压力倍增。
  “无妨,短时间内朝廷还不敢拿为父怎样,我死了岂不是给新军开战理由。”王三的担心很正常,要是朝廷想致自己于死地,除非每天足不出户,否则想躲是躲不开的。
  凉王府紧靠着漕河,每日都有船只来来往往,扬子镇上又有浅予斋,慕名而来的病患更是络绎不绝,想准确甄别每个人的身份来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洪涛还真不太担心朝廷会派人来暗杀自己,至少在为朝廷训练出足数的禁军之前不会。现在怕打仗的不光是自己,还有皇帝和朝廷,没有足以抵御新军的力量时,他们只能先忍着。
  “爹爹真打算为朝廷训练新军?”王三听到回答,不仅没轻松反倒更紧张了。
  这些年养父之所以能让皇帝有所忌惮,凭借的就是手中军队的超凡战斗力,一旦双方力量对比不再那么悬殊,新军失去了震慑力,难免会有人起歹心。
  “那是自然,为父岂是言而无信的小人。走,先上船,回府吃完晚饭再说不迟。”
  这件事儿洪涛更不担心了,没错,自己是答应为朝廷训练禁军,还要提供相应的武器。但协议中有两个字很关键,有偿!也就是说火枪不是白送,得由朝廷花钱购买,价格嘛,自然也不会是成本价。
  火枪兵是比弓弩手厉害,但装备、使用、后期维护成本也高。这可是一大大大笔钱,目前朝廷就算砸锅卖铁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来。拿出来也没用,产量不够,只能慢慢等。
  另外自己只答应为朝廷训练禁军士兵,可没说要帮他们培训中下层军官。没有通晓新式作战操典的军官,不管怎么训练也还是一支拿着火枪的禁军。
  新式武器和老旧的作战理念有很多地方完全不同,非要把新旧两种方式往一起掺和,结果就像是一半油和一半水,永远没法融合。
  这还不算完呢,火枪兵和冷兵器军队的后勤保障系统更不一样,最次也得有人懂得如何保养、维护武器弹药吧。子弹和火枪可不像大刀长矛一般好伺候,比钢板弩和滑轮弩还麻烦,稍加不认真就得出现很多废品。
  以大宋禁军的后勤水平,他们能不让弹药库炸了就是很大进步,崭新的武器弹药放到他们手里,不出一年就得作废一半儿。这笔消耗同样要由朝廷负担,还没算上过程中的贪墨和浪费额度呢。
  洪涛觉得吧,大宋朝廷提出来的五万禁军,最终能练成二万就是万幸。练着练着他们自己就得叫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