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881章 大裁军
  几家人在开封都有消息来源,不存在偏听偏信,既然都收到了消息那就是真的。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派人打听新军的动向,生怕不知不觉就被端了老窝。
  有些族人要反,觉得李继迁能反出大宋,自己凭什么不能。但很快就被一句话戳破了幻想的水泡,李继迁命好没碰上新军,要是碰上了,他那点兵马别说大夏,大土包都占不住。
  况且此时北面的兰州、凉州、应理、银州皆被新军占据,不管哪个城好像也打不下来。想反叛的话,除了钻进大漠之外没地方可去,总不能指望带着大宋禁军去攻打开封吧。
  这时候大宋的兵制就起作用了,别看它对外战争时没什么优势,但对付内部的野心家非常好使。几家人能统领的兵马中,除了本地的子弟兵之外,主要的兵力皆为禁军。
  这些禁军每隔三年左右就会调防,哪怕因为战事吃紧耽搁了,过后也要抽时间一批批调换,朝廷派来的都监就是干这个,无法拖延太久。带着不知根知底、又不是本地人的禁军去造反,这事儿都不用试,想一想就不靠谱。
  有些族人要主动去开封请罪,争取把责任都推到一两个人头上,只要证明族长和大部分族人没参与,认错态度再好一点,家族就还有救。
  就在各家惶惶可不终日之时,朝廷的旨意下来了,各家与金国的龌龊事半个字都没提,只是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各家对改编禁军的意见。
  按照枢密院和兵部的意思,熙河路、秦凤路、永兴军路七八个边军、边州率先进行整编,具体工作由朝廷派遣的都监军负责,防务则由从河东路、河北路调防过来的禁军将领担任。
  各家也没被免除兵权,只是要与河东路、河北路的禁军调换一下防区,理由很简单,为整编创造条件,以免出现当地将领聚众闹事的现象,避免无谓的流血。
  并特意指出,此次整编全部由新军将领执行,握有生杀大权。新军在湟州、大名府都和当地禁军、厢役有过类似接触,每次都杀得人头滚滚,朝廷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家好。
  不管朝廷和皇帝怎么想,种鄂最先想通了。啥整编、调防,那都是说给外人听的理由,既保住了朝廷的脸面,也让几家人不至于狗急跳墙。
  实质上就是在警告几家人别再折腾了,再折腾只有死路一条。怎么才能保住小命自己琢磨吧,应对方法对,朝廷就既往不咎,应对方法不对,朝廷也不介意出兵平叛。
  败肯定是败了,一败涂地,这点胸怀种鄂还是有的。其实他对王诜一直没有太重的私人恩怨,种凯是什么德性他这个当哥哥的也清楚,有时候都想自己弄死他。
  不光没有恩怨,同样作为军人,王诜的所作所为一直也是种鄂的理想。帅兵打仗,啥叫有成就?没有任何花招可用,实打实的得靠战绩,杀再多乱民,不如胜外敌一次。
  可种鄂无法站在王诜一方,因为他身后还有庞大的家族,很多时候要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的想法并不重要。
  本以为这次被王诜拿到了真凭实据,几家人全会被挂在木杆上吹风,结果王诜没有赶尽杀绝。没错,种鄂很肯定,这不是皇帝和朝廷的意思,肯定是王诜的安排。
  皇帝没有那么大胸怀,朝廷更没有这份气度,他们向来是谁倒霉就踩谁。这时能有这份能力和魄力的,只有王诜一人,他向来以不守朝廷规矩闻名,这次算是又破例了。
  “官家仁慈,不想对有功之臣赶尽杀绝,告诉西宁,我死之后不许再领军,家里的地亩足够度日之用,从后辈中挑聪慧之人,上新学入长江学院,说不定还可让我种家再兴!”
  既然败了,就得接受惩罚,这一点种鄂想得通,也做好了与家族共存亡的准备。眼见家族有救了,不光没恨,还充满了感激。
  给脸就得兜着,兵权咱不抢了,把儿子叫回来接自己的班,还得让孙子去学习新的法门,能不能重新振兴家族,就得看后人里能不能出个才俊。
  而他自己已经走完了人生路,争过、拼过、努力过,可惜本事不济,下去见到列祖列宗也不算太丢人,至于别人怎么评价,管不了。
  种家第一个主动上书朝廷,从禁军将领的角度,阐述了军制改革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配合朝廷,但自讨能力不足,无法担此重任,干脆交出兵权让贤。
  折家也没晚几天上了同样的奏章,写得别种家还花团锦簇。种鄂能看明白的东西他们一样看得真真的,要命还是要权,二选一,没第三条路。
  姚家稍微有点麻烦,他们本身就不是纯粹的汉人,血统比种家和折家都复杂,心思也不那么统一。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分裂,少部分族人不甘心一败涂地,想拥兵自重,和朝廷换个更有利的出路。历朝历代不都是这样的,只要手里有兵有地盘,懂得一些进退,招安是早晚的事儿。
  领兵叛逃的只是姚家的一部分,剩下的姚家人一边上奏朝廷,一边按兵不动,打算看看这些人的下场。也说不定这就是他们的一种应对方式,玩成功了,姚家一起受益,玩现了,舍车保帅呗,再交出兵权装孙子不迟。
  可惜的是这次前来的不是朝廷招安大员,而是湟州、兰州、川陕四路、应理城的新军,并联合了青塘兵把姚家主力四面包围在洮州城内,虽拼死抵抗依旧免不了破城人亡的结果。
  风格还是那么新军,没有俘虏,凡是姚家人和跟着他们一起起兵的附从家族,一律吊死在木杆上,据说洮州城墙上都没地方插了,很多木杆就被插在驿道两边,足足插出二里多远。
  京兆府和环州的姚家老宅也被新军包围,这次倒是没大开杀戒,只是把姚姓家属押上箱车,全部送往开封交于大理寺审理定罪。各地姚家产业、田亩一并没收。
  延续了近百年的大家族,前前后后不到十天烟消云散,干干净净的被从大宋抹掉了。它的罪名只有一个,勾结金国、犯上谋逆,十恶不赦,满门抄斩,家产罚没归公。
  受牵连的亲属、姻亲、部从有八百多人,皇帝网开一面赦其死罪,但活罪难逃,全部黥面发配梓州路、利州路,入工程兵。
  经此一事,皇帝赵佣终于敲开了军制这颗硬核桃,一口气把种、折、姚、杨四家的影响从禁军中剥离,且没有造成太多流血和内战,基本上算是和平夺权。
  进而也就拉开了大宋军制改革的篇章,七月初,三万四川新军沿金牛道北上,进入湟州省、凉州省、熙河路、兰州、秦凤路,与当地的新军进行混编之后,逐步入驻应理、银州、兰州、河套平原,沿着黄河展开了新的西北防线,总兵力七万。
  有了黄河防线,秦凤路、永兴军路皆失去了边关的作用,撤销所有军、监设置,当地的近二十万禁军、十二万厢役接到命令,分拨分批前往湟州省、凉州省接受训练,然后改编为新军。
  这个命令不强迫,凡是不愿意继续从军者,由朝廷发放足额军俸返回家乡,愿意从军但条件不合格者,可退而求其次假如工程兵部队,待遇并不比新军差,还不用上战场打仗,并能学到一些如开矿、建城、修桥铺路的手艺。


第882章 城下之盟(一)
  与此同时,来自湟州省、凉州省、川陕四路、银州路、京东路、浙江路、福州路、广南东路的多支招募队也抵达了西北边境各地。
  他们一手拿着当地官府的公文、一手举着钱袋子,哪儿有新军的整编营地就往哪儿钻,目的只有一个,招募禁军、厢役里不愿意继续从军或者考核达不到新军标准的士卒,撇开漂嘴鼓动人家去各地的工坊、合作社、造船厂、棉纺厂、糖厂、警察部队里工作。
  嫌远嫌人生地不熟没关系,咱给安家费、给贷款买房子、给的工钱高。虽然不如当新军、工程兵那样退役之后有国家供养,但架不住安全啊,不用上战场还能拖家带口一起居住,竞争力也不小。
  新军对这些苍蝇一般的家伙并不驱赶,遇到回家之后真没什么好出路,自己又没什么手艺的落选禁军,还好言相劝,劝他们不如去这些地方试试。并且给打包票,不用担心受骗,只要签好一纸约定,白纸黑字写明白,将来一旦对方有做不到的地方,随时可以到当地官府告诉,如果当地官府不管或者管不了,那好,去找各地的新军投诉,必须能得到公平处理。
  这番话要是别人说,士卒们肯定半信半疑不敢遵从,新军军管说了他们就愿意信。别看这支军队无比狠毒,却从未发生过欺负人的现象,在任何地方驻扎也不会和当地百姓多接触,吃的喝的都自己带。
  别说强买强卖,你白送人家都不拿,除了严格的军纪之外,是真看不上。不分季节顿顿有肉、有水果、有菜,干粮随便吃,连那些甜甜的米花糖都吃腻了,谁会看得上老百姓的寻常饭菜吃食。
  也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参与,禁军的改编计划第一步走得很稳,基本没发生过骚乱,也没有太多旧官兵因为被裁撤闹事。
  当然了,什么时候都有不满意的人,你让他当新军吧他说规矩太严受不了,你让他当工程兵吧他说整天和泥土打交道不风光,你让他去工坊里干活吧,他说路途遥远背井离乡不乐意。
  “死去!”这就是王十给出的回答。
  为了配合军制改革,促进社把家底都掏出来替朝廷支付费用,各地委员会忙得脚不沾地,还有人说三道四,真让大家怒不可遏。
  于是她们经过正式商议,全票通过了一项秘密决议,全权委托王十来处理这些心怀不满还四处鼓动的害群之马。王十的办法特别简单,收买各地禁军里的士卒军管若干,让他们在自己营地里记录这类人的名字,然后秘密抓铺,简单审讯之后,全扔到矿山里挖矿去。
  目前劳动力缺口最大的就是甘州、川陕四路、大名府、福州路的矿山,那种工作很危险也很累,工钱给太多吧利润就少,工钱给少了吧还没人乐意干。
  通常都是由战俘去从事最危险的工作,但总理王二正计划在河套地区建立大规模铁矿、煤矿,再运到魏桥镇、大名府处理。
  她说那边的铁矿和煤矿开采难度小,产量大,有黄河在,顺流而下运输成本也低,能大幅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帮助魏桥镇和大名府快速恢复生产,成为继甘州、梓州之后的重要军工基地,为爹爹的四十万禁军计划做准备。
  到底河套地区有没有铁矿和煤矿王十不清楚,是不是比较好开采也没兴趣了解。但四十万禁军的计划她知道,越早完成就能越早让国家稳定,所以必须支持。
  开矿最缺的就是人手,除了不断从溪罗撒、讹力命手中偷偷买回鹘奴隶,不断说服在黑山威福军司清缴西夏余孽的新军将领少杀人多抓俘虏外,凡是对新政有阻碍的人,她的处理办法都只有一个,送入矿山挖矿,千万别省着用,赶紧累死一了百了,你也不用恨我,我也不用防你,皆大欢喜。
  现在她和王二正在逐一说服委员会里的成员,打算等爹爹回来之后,正式召开会议通过一项决议。把爹爹原来的各民族融合计划稍微修改修改,提高符合迁徙条件的门槛,把更多异族卡在合格线之下。
  这样就能一下子多出几万乃至十几万人无法被迁徙到内地生活,这些人不就是挖矿的劳动力嘛,与其费钱费神的往各地塞,还两头不落好,不如把他们全都消耗在矿山里。
  人不知鬼不觉,十几万、几十万人就没了,谁也不会背负灭族屠杀的骂名,把将来有可能产生的民族矛盾扼杀在摇篮里。
  除此之外,还能腾出大片草场土地卖给内地拓荒民,最大限度补贴财政收入,为国家建设出力,怎么想怎么划算。
  只要委员会大部分成员同意,爹爹不同意也改变不了结果。这套制度是他设计,现在看起来确实有点意思,挺好玩。她们俩除了想为国分忧之外,还想看看爹爹被打败的表情,越快越好!
  促进社在国内怎么折腾洪涛都不担心,因为促进社已经不是某个人说了算,如果大部分委员都同意,自己回去也不能逼着她们改主意,要是大部分委员不同意,自己回去不回去照样是不同意。
  所以说啊,一个有效的制度不光能最大限度避免损害大部分人的利益,还能让统治者省心省力,犯事儿按照规矩办就不会差到哪儿去,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规则里的漏洞,然后用最小的代价把它弥补上。
  六月中的时候,丧子之痛终于让金国皇帝明白了一个道理,目前的新军确实惹不起,不管怎么咬牙,也只能同意了大宋提出的和谈建议,派来的使节还是个半熟脸,完颜麻颇。
  但一场失败并没完全让金国朝廷彻底冷静下来,完颜麻颇的嘴很硬,除了承认儒州、可汗州、永兴这些被新军实事占领的地区归大宋领土外,死也不肯把剩余的燕云十六州还给大宋。
  洪涛倒是也不着急,就在儒州城里慢慢和他墨迹,反正出来进去的总能看到南边那三座灰蒙蒙的京观,自打有了它们在那儿戳着,儒州城附近的气温好像都降低了好几度,盛夏季节里居然还有小凉风吹过。
  所以他把谈判桌摆在了南城门楼里,非说这里凉快,有利于让大家都冷静冷静再冷静,减少脑子一热犯错误的几率。
  “麻颇大人,战败向来就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很符合你们的习惯。本王以为大宋朝廷之前的所作所为有点看不起人的意思,打赢了也不知道要好处,打输了还得赔钱赔地,这不是把对手当小孩子嘛。本王和皇帝陛下觉得这样对待友邦很不好,所以要改,坚决要改。打赢了就玩了命要好处,打输了继续赔钱割地。这次是大宋赢了,燕云十六州就是胜利者的奖励。”
  到今天为止,已经谈了溜溜一个月,洪涛靠在躺椅上,摇啊摇啊摇,蒲扇挥呀挥呀挥,一边看着城下源源不断向北开拔的新军,一边把老生常谈又说了一遍。
  “大王索取太多,本王做不了主,怕是我国皇帝也做不了这个主!”完颜麻颇揉了揉脸,也把说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套话再说了一遍。
  他就从来没见过这么难对付的人,完颜部从一个小部落到统一生女真,打过不少恶仗,也和别的部落谈过不少次,要是光靠刀劈斧砍,壮大的不会这么快。
  同样的道理,能在三年多时间里把辽国扫平,同样不能只靠杀,该谈的同样要谈,要是没那么多辽国降将带兵投诚,现在可能连中京道都没杀完呢,毕竟人口数量在哪儿摆着呢。初幸亏没赶上王诜这么个主儿,否则屁也谈不下来。


第883章 城下之盟(二)
  “其实你们也不太亏,说是十六州,但能控制在手里的不过区区五州。这五州民众过半都是汉人,既不和你们同宗也不同族,统治起来麻烦颇多,不如让出来以保两国世代和平。”
  瀛、莫、涿、幽、蓟、顺、檀、儒、妫、武、新、蔚、应、云、朔、寰,古称燕云十六州,或者叫幽云十六州。
  这片地区正好横亘在河北与内蒙之间,大部分是山区,成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农耕民族占领了它,就能凭借地形优势更容易防范游牧民族南侵,游牧民族失去了它,再想南下可就难了,别看这片地区既不是很好的田亩,也不是优良的草场,却谁也不想撒手。
  但夺回幽云十六州的说法并不准确,从宋太宗那会儿,瀛洲和莫州就已经拿回来了,后来又把易州给丢了,洪涛第一次从大名府带领新军北伐时,其实是幽云十五州。
  幽州之战打完,涿州、幽州、蓟州、顺州、檀州、易州、蔚州重新纳入大宋版图,不算易州的话,失去的幽云十六州其实还剩下九个州。
  这次连谈代打,又把儒州和妫州顺手拿了回来,金国手里只剩下七个州了。在这七个州中,朔州和应州其实已经被河东路的禁军趁着辽国灭亡的机会拿下来大半儿,所以洪涛现在向金国索要的不过就是寰州、云州、应州、武州、新州。
  在这五个州里,寰州、应州、新州都是小地方,唯有云州和武州比较重要。云州就是后世的大同,武州就是后世的张家口,不仅是发展不错的城镇,还是交通枢纽。
  失去了这两个战略要地只有,西边的丰州、东胜州、云内州、天德军也随之不保,整个南京道和西京道的南半截基本就丢光了,面对大宋再也没有战略优势,这才是金国皇帝咬紧牙关不愿意给的根本原因。
  光用什么固有国土说服不了金人,他们也不懂啥叫固有国土,我抢到就是我的,你厉害就是你的,这才是他们的习惯思维。洪涛决定换个说法,从种族方面聊一聊幽云十六州对金国的利弊。
  “五州是汉人不假,但他们被辽国统治了上百年,早就不认汉人的身份了。”完颜麻颇是女真人里少有的儒将,他从小跟着叔叔住在黄龙府,和契丹贵族的孩子一起上过学堂。
  像萧巫纳那样的契丹人,了解汉文化比洪涛还多呢,扔到大宋朝堂上也能侃侃而谈,完颜麻颇随没有萧巫纳的造诣,对汉文化也不是连眼一抹黑,大概的历史渊源还是明白的。
  “他们认不认是他们的事儿,但血脉这个事儿不是想不认就不认的。完颜部在东京道统一女真各部时,靠的不是也血脉相通嘛。承认血脉愿意归顺的,都留下了,不承认的,都让你们咔嚓了。麻颇大人,咱们都是明白人,就不要咬文嚼字的斗机锋了,那样反倒落了下乘。”洪涛停下扇子向南边看了看。今天的京观好像威力不足了,怎么这么热呢。
  “不知这些兵将是从何而来?”完颜麻颇咬了咬牙,真尼玛不要脸,把能做不能说的事儿都挑明了,这个天没法聊啦。
  但有一件事儿他觉得应该过问过问,明明说是和谈,可是从早上开始,城下一直在过军队,这不是明显违反停战协议嘛。
  “哦,麻颇大人不必多虑,前两天从大名府又北上了一万多新军。托大人和贵国皇帝的福,和谈期间没再妄其斩断,才让我国皇帝腾出手把那些吃里扒外的奸佞给处理干净了,这不腾出兵力全派给了本王。”
  这次洪涛一个字儿的瞎话都没说,全是大实话。现在幽州路已经云集了三万新军,王三在大名府就像下饺子一般,把来自川陕四路、湟州省、凉州省的新军,和她整训完毕的禁军混编起来,一会儿来三千、一会儿来五千,源源不断的往幽州这边塞。
  洪涛来者不拒,把原本的新军拆分开,再和新兵混编,最大限度的保留一些战斗力。这时中下级军管多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有了他们的统领,这些新兵不敢说马上就能打硬仗,但应付普通战斗绝对没问题。
  “不知他们要去何处?”完颜麻颇很想抡圆了给这张皮笑肉不笑的脸来一下,这位大宋的一等一王爵,不光没皮没脸还没人品没素质,每天话里话外的损人、挤兑人、仗势欺人。
  “去做和完颜部一样的事儿啊,到各州去问问那些汉人,认同血脉的归顺,不认同的咔嚓!麻颇大人不要急,我已经下了命令,不许主动攻打经过兵马,碰见了能绕路就绕路,不能绕路也得客客气气的借路。在和谈没结束之前,谁挑起战端,我就宰了谁!”
  洪涛的回答很坚决,半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还用手做了一个向下切的动作,维护和谈神圣不可侵犯的决心杠杠的。
  “可……可我们还没谈完,那五个州依旧是金国土地!”完颜麻颇不怀疑王诜是在装傻,但也不得不提醒一下对方,免得这位真把傻装下去。
  “麻颇大人啊,你听没听过我们汉人祖先的一句话,叫做此一时彼一时。大宋提出和谈的时候,内忧外患,真是有点忙不过来了,所以才需要缓口气。本来我以为要缓个一两年,没想到陛下天资聪慧,臣子们也尽心尽力,这不,一个多月就把事情办完了。说实话,现在本王更想打仗,只是碍于脸面不好出尔反尔。可麻颇大人每天总是推三阻四的不肯把战败者的心意送上来,陛下真是有点不耐烦了。汉人祖先又说过,天子一怒浮尸百万,本王是真不敢顶撞陛下,只能一边和您谈,一边准备打仗,这边谈不拢,那边马上开打,能早一天就早一天,耽误不得!”
  洪涛终于不晃那么破扇子了,起身活动活动腰,走到桌边拿起笔,从儒州开始,顺着驿道往文德、武州画了一个箭头。再从朔州向北,冲着云州也画了一个箭头,最终在武州和云州上画了一个圈,但觉得云州这个圈画的不太有气魄,又描了描,才把笔放下。
  “你、你言而无信!”完颜麻颇算是听明白了,血压立马二百多。合算谈了半天,大宋根本就没打算谈出结果,只不过是利用和谈稳定国内局势,腾出手把那几家和金国勾勾搭搭的内奸清理完。
  要说自己还算是帮了大宋的忙,要是不和谈继续打,想必那几家人也不会如此轻易束手就擒,保不齐就能在边境搞出点大动静,让大宋无暇顾及,更不会这么强硬的讨要五州之地。
  “我们汉人的老祖宗说过,兵不厌诈。两国交战,打赢了就是一切,能骗就骗,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