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他可以在大城市里摆摊卖假宝石蒙人,养活一大家子人,真要是回到了老家,保不齐连家乡人都要排斥这些离家许久的外乡人。再说了,现在的海路是那么好走的嘛,气候、季风、海盗、战乱,赶上哪一个都得要命。
  这个忠告也没白说,宝石商人深以为然,然后用一折的价格连卖带送的给驸马府每位女眷都拿了一颗假宝石。
  洪涛也没反对,人家不是因为自己的几句话就慷慨相赠,如果商人都这么情绪化早就饿死了。
  他之所以大出血是怕自己当着众人道破他这些假宝石的来历,自己占了便宜,自然也就别去砸人家买卖了,这就叫双赢。
  至于这些宝石值多少钱,洪涛觉得不重要。它们就是烧制玻璃时的副产品,在威尼斯当地可以说一文钱不值,还得花钱找人清理。但到了中东地区的大食商人手里,就得算上点运费了。
  而且物以稀为贵,一文钱一个不算坑人。再越洋跨海途经万里弄到大宋来,卖百文钱好像也不算多,自己花十文钱买入应该算赚了。
  物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人对它的需求,只要看看女人们互相攀比谁手里的宝石漂亮,还有孩子们拿着它冲太阳看的笑脸,洪涛觉得这就算值了,有钱难买乐意!


第102章 家贼不用防
  和这位蒲姓大食商人后裔不一样,相国寺庙会上还有很多纯正的外国商人,胡人、大食人、东南亚人、日本人、高丽人、契丹人都有。他们大部分能说一点汉话,所卖的物品也多是他们国家的特产。
  胡人最爱卖毛毯和金饰、大食人多经营珍贵香料、日本人和高丽人最穷,弄个海螺壳或者珊瑚就当宝贝。
  东南亚人最孙子,他们的货物只有一种,铜铸的佛像,各种各样教派不一,而且要价非常高,有点半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意思。
  莲儿除了喜欢吃零食、喜欢看杂耍之外,对穿戴首饰之类的杂物还真没什么兴趣。此时已经进了院子深处,卖书的摊位越来越多,她就更没兴趣了。
  于是拉着许东来当起了义务保安员,在队伍外圈来回巡视。因为相国寺里贼偷不少,而且还是个销赃的大窝点,被偷了东西基本就没找回来的希望了,报了开封府也是枉然。
  “官人、官人,他怎么也来此贩卖货物了,莫不是偷了宝绘堂的物件,跑这里销赃的吧!黄蜂,快与官人把这厮抓住,带回去好生拷问!”很快她就发现了情况,不是贼偷,而是远处的一个书摊。
  别的书商卖书都是在地上铺一块麻布或者一块木板,把书平铺于上,多的能有几十本,少的只有几本。
  可这个书商与众不同,书是按摞放在架起的木板上,每摞也得几十本,整整齐齐的码放了几十摞。
  书商就站在中间,左右手各高举一本书,和面前的客户滔滔不绝的白话着。距离有点远听不清他在说什么,但这个书商洪涛认识,高翠峰!
  “莫要乱讲,娘子,差人去听听他在说些什么,卖的又是何种书。”
  高翠峰做贼洪涛是不信的,谁家的贼会偷这么多笨重的书本,还不如直接把铜模拿走卖了省事呢。
  但他为什么要跑到庙会来卖书洪涛也想不通,宝绘堂也不是刊印话本、小说、小广告的私人小作坊,更不是出版商,没有零售的必要。
  公主派过去的人很讲究,是驸马八个小妾之一,名叫蔡二娘。她以前没事就喜欢写写画画,平时很少出后院。别说高翠峰不认识,就连洪涛自己看着都面生,换身衣服换个头型,走大街上指定不敢认。
  自打被驸马下放到飞鹰社和宝绘堂里上班之后,这些小妾们倒也不悲伤,因为驸马府解除了她们的卖身契,现在她们都是自由人了,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没一个主动提出离开驸马府,照例还住在原本各自的房里,只是贴身丫鬟什么的没有了。
  “他并未售卖,是在关扑。妾身也赢得一本,官人请看。”蔡二娘去了不大会功夫就拿着一本书回来了。按照她的说法,高翠峰并不是在卖书,而是在玩一种赌博游戏。
  他把宝绘堂刊印的经书和其它几本雕版印刷的经书放到一起,让大家在一米以外的距离上看。随便在任何一本书上读出两句话,就送一本宝绘堂刊印的经书。读不出来也没关系,只需再拉来一个参加关扑的人,就不用付任何代价。
  “不去做买卖而选择给人当秘书真是屈才了!”蔡二娘还没说完洪涛就明白高翠峰在干什么了,这家伙是在给宝绘堂变相做广告呢,这就和后世很多商家发赠品是一个性质。
  不过他选择的地点很有讲究,相国寺,庙会只是附加属性,寺庙才是它的本职,香火还特别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明百姓都喜欢到这里烧炷香。
  在这里送经书,还有意引导大家注意宝绘堂刊本与其它刊本在印刷清晰度上的区别,虽然一句自夸的话也没说,甚至连宝绘堂的招牌都没挂出来,但每本书上都有,这个广告做得挺高明。
  “记下来,着朱八斤协助高翠峰在城内选择合适之所,为宝绘堂开办店铺。”
  这些日子光顾着其它产业了,没怎么考虑宝绘堂的事情,现在看来是时候让它露出峥嵘,真正进入宋朝的印刷出版行业里扑腾扑腾,仅靠那点朝廷给的业务连高翠峰都不满意了。
  而且宝绘堂必须从驸马府脱离出去,至少营业机构要离开。否则大客户来了,想看看样本什么的,总不能都往驸马府里带吧。就算自己乐意带,人家还不一定乐意来呢。
  来的时候兴致盎然,走的时候恋恋不舍,这就是来相国寺逛庙会的感受。
  这里太大了,摊位太多了,每样东西都不错,都想买。但每个人只有一贯钱,虽然这笔钱已经很不少了,可钱这个玩意也怕热闹,大家一起花的时候它就没的特别快。
  当然了,这其中肯定有一个人是兴趣索然的,洪涛只逛了一小会儿就自己跑到河边码头看槽船卸货去了。
  也不是看卸货,而是在观察槽船的结构。这都快成职业病了,只要遇到一艘船,不管大小,洪涛都想凑过去仔细看看。
  除此之外,码头上有很多壮劳力等着被雇佣,这也是洪涛想了解的一个方面。
  毕竟过不了几个月自己也得大批量雇佣劳动力了,不管是种树、熬蜡还是炼焦、制造蜂窝煤,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朱八斤懂是他懂,自己可以不参与具体事务,但大事小情必须明白,不能真当甩手掌柜的。
  “这工资也不低啊!”了解的结果就是感叹,这些码头装卸工的工资真不低。
  每人每天差不多要150文工钱,如果超出了定额还有奖励。就算没有奖金,一个月小5贯钱也不少了。要知道自己的好友苏轼在黄州做副团练,每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五贯钱。
  洪涛丝毫没觉得这些装卸工不该拿那么多钱,人家也是汗流浃背卖力气挣的。后世不是有句话嘛,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但是吧,剥削这个玩意很神奇,当你处于被剥削阶级的时候,恨不得一口把老板咬死才过瘾,给多少工钱都不嫌多。
  可一旦换个位置,所有思想立马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发多少工资都嫌多,怎么看工人怎么觉得他们还能再多干点活。后世不是有句名言嘛,屁股决定脑袋,哲理啊!
  回府的时候队伍变小了,孩子和女人们坐车在后面慢慢溜达,洪涛则带着黄蜂先走一步。
  从寺桥到光德坊有两条路可以走,州桥往北沿着皇城西墙,或者从州桥向西,过了都亭西驿再往北。
  第一条路大部分都比较清静,只是拐弯比较多,路面也相对窄;第二条路更宽阔,是整座城市的东西主干道,可路两侧商铺和政府机关比较多,人也比较多。
  洪涛选择的是第二条路,没别的原因,他想过过闹市狂奔的瘾。这玩意就像是在后世的长安街上跑开车跑120公里时速,只是不清楚宋朝有没有交警,会不会扣分罚款。


第103章 吃亏了
  交警还没来同伴先来了,就在要向北拐弯的时候,突然有两匹马从右侧建筑物里冲了出来,强行并道插到了洪涛马前,吓得洪涛只记得拉住缰绳,其它控马的要领都忘了。
  要不是黄蜂控马技术超群,硬生生用他自己的马挤在了中间,洪涛恐怕就得和对方撞在一起了,保不齐还得被马蹄子再来一下,然后指不定又给踢到什么朝代去了呢。
  “我靠!上赶着投胎去啊……”即便是这样,洪涛也差点从马背上栽下来,情急间一句后世的口头语就骂了出来,然后就愣住了。
  “……”那两名骑手有一人回头看了看,连速度都没减,单手揪着缰绳,另一只手冲洪涛做了个挥砍的动作,扬长而去。
  这个场面比较起来吧,明显是洪涛这边吃亏了,也明显是洪涛的骑术太次,人家急转弯还单手扶着方向盘,油离配合的天衣无缝。虽然也点了一脚刹车,可没减速,而是甩了一个尾。
  洪涛这边呢,基本就是踩刹车忘了离合和转向,不光车头被人家车尾扫了一下,还熄火了。
  “官人可好?”黄蜂倒是没怎么吃亏,但也没占到任何便宜。不过他可能也没关注这些,第一时间问的就是洪涛的情况。
  “他们不会就是辽国使节吧?”洪涛不是被吓呆了,而是见到那两个骑手的模样惊呆了。
  他们穿着丝绸长袍,但下身是裤子和皮靴,袍袖也不似宋人那般宽大,比窄袖还窄,更像是后世的大衣袖子。
  最明显的特征还不是衣服,而是两个人的发型。他们都没戴帽子,头顶是光的,四周有一圈头发。这显然不是谢顶造成的中间是飞机场、两边是铁丝网,因为两边的头发很茂盛,还梳着两根尺把长的小辫子,用彩色布条扎着。
  开封城里确实有辽国人和西夏人,但洪涛从来没见过,之所以一口就叫出了他们的来历,还是拜右侧的建筑物所赐,都亭西驿。记得好像谁曾经介绍过,这里是辽国驻宋朝的大使馆,从这里跑出来的人当然大概率是辽国人了。
  “应是辽使随从,下属可去开封府告诉,让此二人到府上登门赔罪。”黄蜂干脆把洪涛的马缰也拽了过去,一边拐上了北向的道路,一边出主意。
  “无妨、无妨……官人我驭马搏杀之技确实不好,但这里特别厉害。等着瞧吧,用不了几年他们就得付出成百上千倍的代价,因为惹了不该惹的人,哼!”
  黄蜂这话说的就没什么诚意,洪涛也看出来了,他很为自家主人的无能而感到羞耻。如果刚才自己马术好一些、胆子再大一点,能纵马追上去和对方讲讲理的话,他应该更乐意陪同,说不定打起来也不会退缩。
  但洪涛不这么认为,即便自己马术够好,能追的上那两位草原民族、能打得过他们,也不会这么做的,那样就降低了自己的档次。
  一个穿越者不该去冒这样的风险,自己有无数种办法报复,何必非要以己之短克敌所长呢,性价比太低、很没效率。
  现在洪涛反倒觉得心里舒服点了,以前总觉得自己用花膏去害人太缺德,被害的往往还是普通人。
  这下好了,那两个辽国使团的人让自己找到了报复的理由,虽然说这个理由太牵强了,但有总比没有强不是。本身自己就是个无理搅三分的主儿,但凡占着那么一点点理,也能自行发挥到无限大。
  “若有此日,峰斗胆僭越,自愿为先锋!”
  驸马是不是在吹牛撑场面黄蜂无法确定,但他有一种感觉,这位驸马与众不同。太监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洪涛这番许诺好像触动了黄蜂的某根神经。
  “呵呵呵……这话确实僭越了,你我一个驸马、一个内官,妄言朝廷兵事是大忌。不过官人我害人的本事远不止兵戎相见,古人不是云了嘛,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且看官人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你若想出力,不如去帮官人找个熟知契丹和党项人内政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黄蜂的表态让洪涛干笑连连,隔了一会儿才接腔,满嘴都是拽词儿,没什么实质内容。
  这个话题太敏感了,洪涛无法确定黄蜂的真意,是在试探自己还是真情流露都不好说。但直接拒绝也不符合洪涛的习惯,他打算也试探试探。
  王安石和司马光给过自己一份有关辽国和西夏的国情报告,这份东西就在崇政殿里放着,想研读随时可以进宫,皇帝还会派对这方面有研究的内官帮自己解惑。
  但洪涛认为官方的文件并不能百分百反应两国的实际情况,再说了,宋朝的对外情报工作也真算不上有效,要是能从民间的角度再多了解了解,两方面的情况综合到一起,应该更客观、更准确。
  至于说黄蜂有没有能力去找这种人,谁知道呢。实际上黄蜂也没有应允什么,有关辽国的话题就此打住了。
  这只是个小插曲,回到府上之后和谁也没再提,太不露脸了。本来洪涛还想多问问有关辽国使团的情况,但是前堂里坐着两个人让他顿时把这个念头给忘得干干净净。
  下手位坐的那个穿黑皮袍的洪涛认识,曾经的好友李公麟。为啥说曾经呢,因为这位朋友太尼玛势力了,自打朝廷里新旧两党停止了互相搏命式的攻击之后,他就再也没到府上来过。
  为啥呢?洪涛心里清楚,他这是找到了新组织,准备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重新站队了。
  司马光回归了,这在朝廷大部分官员眼中是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新党占据了上风。至于说两派为何突然偃旗息鼓,众说纷纭。
  可不管怎猜测,旧党这边都看不到太光明的前途,毕竟王安石还是首辅,司马光又认了怂,新政也没有要废除的迹象。
  这个结论李公麟自然也能看出来,继续和驸马这样的旧党余孽交往,确实对他的未来有影响,苏轼不就是前车之鉴嘛。
  洪涛对李公麟的这种选择毫无怨意,人都是自利的,自身一旦难保,很多理念、理想也就淡了。
  当然了,什么时候都有人会坚持,可毕竟是极少数,如果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世界上也就不再有英雄、枭雄、奸雄、伟人之类的称号。他们不就是在别人都不太认可的情况下坚持不懈,才做到了常人所不可及的成就。
  或者说洪涛根本就没关注过这位曾经的老友,现在自己和他既没有相同的爱好、也没有相似的理念,典型的志不同道不合,干嘛非要往一起凑合呢。
  假如李公麟顽固不化,非要往自己身边钻,自己也得使劲儿劝他离远点,别溅一身血。


第104章 苏轼,活的!
  “这是什么风把伯时吹到我府上来了,你我兄弟有段日子没照面了吧?”想开了也就轻松了,甚至连这个时代的说话方式都省了。
  洪涛努力的适应了半年,还是没学会那套措辞。不是自己笨,而是脑子里词汇量太少,不会拽词儿,干脆就按照自己习惯的大白话说吧,爱听不听。
  “晋卿府上有美味,小弟前来叨扰一二,如觉不妥那就再加上一位子瞻可否?”
  李公麟对洪涛的态度心中应该也有数,不过他既然来了肯定就是做好了心理准备,脸皮一拉,手一伸,指向了对面那个人。
  这位的岁数不小了,黑瘦黑瘦的,坐在椅子上就比李公麟高了半头,起身之后,洪涛都得半仰着头看。这让他很是不习惯,但没辙,驸马这幅小塑料体格不仅瘦,还矮。
  “子瞻……可是苏兄?”对方只是抱拳带笑的望着自己,洪涛眨巴了好几下眼,终于想起来子瞻是谁了,那不就是苏轼苏东坡嘛!
  确实应该是,年纪上苏轼比驸马王诜大了11岁,再加上他被贬到了黄州那个破地方风吹日晒的,想不黑都不成。
  “正是苏某人,这一别半载有余,晋卿别来无恙否?”估计苏轼也听说了驸马的变故,对于王诜没进门就认出自己的表现有了心理准备,笑呵呵的上前一步算是正式见礼。
  “一言难尽啊……小弟这半年变化太大,真是一言难尽!黄蜂,去后苑拿几本宝绘堂的印本来,再去厨房说一声多准备点羊肉,把锅子点上。等夫人回来之后就告诉她是苏子瞻兄来了,有事去书房找我。苏兄、李兄,此处风冷,请到书房叙话。”
  别看洪涛不怎么待见李公麟,对于苏轼还是挺期盼的。俗啊,洪涛也是个俗人,名气这个玩意到他这里也免不了俗。
  其实对于苏轼的为人品性他是一无所知,诗词歌赋更是没什么共鸣,只因名气大而已。
  “晋卿近来可有新作?”从踏入书房那一刻起苏轼脸上的笑容就越来越淡、越来越生硬。
  这座书房他来过很多次,多的都数不过来了。但今日的感觉与以前有了巨大的差别,书桌上摆满了金属、木质、竹制的杂物,几乎要没地方放茶杯了。
  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驸马没说,但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和作画赋诗无关,更像是工匠们制作某些器物的一部分。
  唯一能称得上和书房相关的东西就是一摞白纸,可上面既不是书画也不是词句,到底写的什么愣是没看懂,那些文字明显不是宋人所用。
  再看看书架上满满当当的经史典籍,都落灰了。很显然,它们很久没被翻动过,甚至连打扫都不曾有。
  “新作?哦,怎么说呢,画笔已经很久不拿了,自打受伤之后我这个脑袋里原来的记忆去了十之七八,对诗词字画全无兴趣,倒是多了一些新技艺。子瞻恐有不知,小弟已经到算院就职,还发明了此物。再等些时日我将著书立说,两位不妨先睹为快。”
  自打来到这个时代,洪涛就在尽力避免和别人谈论书画的事儿,可要来的总是躲不开。忽悠皇帝、宰相都不太难,甚至妻子也一样,他们从来也没仔细了解过驸马的性情。但像苏轼这样的挚友就不好办了,从某些方面来讲他们对王诜的了解更深。
  从苏轼一进门的眼神里就能看出来,他对这间书房很熟悉,比自己这个假冒的驸马还熟悉,每一个细节都能勾起一段往事,眼神里满满的都是失望。
  从骨子里洪涛认为自己还算个知识分子,虽然爱好兴趣和这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千差万别,可是和沈括、贾宪乃至王安石接触的时候依旧可以沟通。
  这里的沟通并不是聊天,比聊天要高,更像是精神层面上的交流。如果可以和更多这个时代的精英阶层交流,真正的融入到他们中间去,洪涛觉得成功的把握会更大。
  但用什么为介质去和对方交流呢,诗词歌赋肯定没戏了,现学都来不及。书画更难,这些玩意是要靠天赋的,自己的长处只有后世的那些知识。
  文科根本拿不出手,数理化倒是能凑合凑合,尤其是数学。这玩意完全是纸上谈兵,忽悠起来简单快捷。而且这玩意也是君子六艺之一,档次好像也不低。
  档次确实不低,拿给苏轼和李公麟看的版本已经让莲儿和高翠峰翻译过,大部分是文字,即便看不懂却可以看明白写的是什么,比一大堆阿拉伯数字和数学运算符号可爱多了。
  苏轼和李公麟看得非常认真,他们对数学也不是毫无基础,即便比不上算院里那些专门研究这门学问的师生,但九章算术之类的数学书籍也是必读之一,再加上洪涛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解起来也不是特别困难。
  对于驸马写的这本书,两个人都给出了高度评价,因为里面有一些很实用的例子。比如修建河堤、挖凿沟渠之类的应用题,这对一位官员来讲并不陌生。尤其是像苏轼这样当过地方官的人,应该是占工作比重很大的一部分任务。
  要是能像驸马所演示的那般,只需简单测量出一两个数值,就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拿着笔把一切都算明白,误差还很小,那以后官员们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会有多大提高可想而知。
  晚饭前三个人聊得很融洽,基本都在书房里一问一答讨论书中的内容。晚饭依旧设在飞羽堂中,也依旧是涮羊肉。这玩意洪涛吃得顺口,招待客人也拿得出手。
  不过话题聊着聊着就从飞羽堂内的火墙聊到了琼林苑里的白腊虫和白蜡树,再一出溜,得,拐到了新政和王安石上面。
  “此人乃野狐精也!自古役人之必用乡户,犹食之必用五谷,衣之必用丝麻,济川之必用舟楫,行地之必用牛马;士大夫捐亲戚弃坟墓以从官于四方者,宣力之余,亦欲取乐,此人之至情也。若厨傅萧然,则似危邦之陋风,恐非太平之盛观!”
  一说到新政和王安石这个人,刚刚还表现得很有风度的苏大才子就一反常态了,张嘴第一句话就是人身攻击,把王安石说成了狐狸精。
  等后面的话被莲儿翻译过来之后更让洪涛瞠目结舌,这位大才子居然字正腔圆的说老百姓就应该被奴役,当官的就应该享乐,这才是太平盛世,才是自古流传的真理。


第105章 道不同
  “历朝历代的士大夫都如苏兄此般想,可历朝历代所谓的太平盛世也不过昙花一现,可曾长久过?苏兄所言有道理,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度,过之尤不及也。王相的新政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有一点是非常可贵的,它确实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