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这玩意需要非常精细的制坯手艺,公头和母管差距不能太大,还要考虑到烧制时泥坯的收缩率,看着容易做起来很难。
  “五……五、五……”阿丑伸出巴掌,五指张开,不明白是啥意思。
  “是不是想说只有五成把握?”莲儿是个急脾气,心地也善良,实在看不下去打算替阿丑说。
  “对……”阿丑就像是见到了仙女,笑得那叫一个甜。
  “二成也无所谓,白云石不怕烧,坏了碾碎可以接着用,尽管去试。别和你爹学,他太小气、眼光太短。男人不管干什么都要有一定的心胸,眼界小了学多少本事也只能原地踏步。这里的事儿不用你管,先带人去把管子烧好,成功了我记你一大功,失败了也没关系,倒时候咱们再琢磨其他办法!”
  洪涛心里也甜,那句话没说错,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自己琢磨了好久都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人家阿丑轻而易举就给办了。


第143章 好消息
  阿丑本来应该是领命而去,可他突然愣在原地了,而且嘴唇哆嗦着比结巴还要命,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得……臣或者下官见过……陛下……王相公……”这个表情洪涛太熟悉了,自己身后肯定又来人了呗。
  也别琢磨是谁了,每次这样的时候赶紧行礼是没错的。果不其然,大舅哥和王安石正站在自己身后,旁边已经跪了一地人,只有自己和阿丑还傻呵呵的站着。
  “王诜,你越来越不像话了,把朕的花园搞得如此不堪暂且放下,何为臣或者下官?”
  神宗皇帝脸色不太好看,是人看到金明池北岸污水横淌、黑烟满天、遍地煤黑也不会高兴,更何况这里原本是皇家园林。
  “……臣不如另选合适地址,只怕误了陛下大计……”
  何为臣或者下官呢?这句话没法解释,索性就不解释。迁址就免了吧,好不容易建好了作坊和炼焦窑,有合适的水流和交通运输条件,还有禁军在一边护卫,凭什么搬家啊!
  “你乃皇亲,何时变得如此泼赖!这里的事朕可以不追究,那你来告诉朕,琼林苑里的橐驼又是何处而来?”
  皇帝牙都快咬碎了也没说出必须搬家的话,但也不想就这么饶过驸马,这家伙越来越能折腾,两座皇家花园都快给毁了不说,皇城司的人居然在琼林苑里发现了几十匹橐驼,还都是灰白色的。
  这玩意大宋根本就不产,只有西凉和吐蕃那边才有,可驸马又是从何处搞来的呢?也没听谁汇报过此事,脱离掌控的滋味是每个帝王都不愿尝到的。
  “橐驼?什么是橐驼?”洪涛让大舅哥一顿数落给喷晕了,自己昨天才还去过琼林苑,那里现在已经成了白蜡树和米囊子花的海洋,外人也进不去,哪儿来的什么橐驼?
  “橐驼,骆驼也……皇城司来人说是你府上的人拿着腰牌把三十头骆驼赶进了琼林苑。如让那些骆驼吃了花苗,驸马,老夫也保不了你。”王安石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德性,在旁边使劲儿煽风点火。
  “……呵呵,看来是成功了……陛下先莫忙着给臣降罪,还请移步去琼林苑。此处人多嘴杂,不是说话的地方……”
  一听是骆驼洪涛大概就知道是谁干的了,富姬呗,她肯定是觉得琼林苑里比较保险,才把换来的骆驼赶了进去,现在肯定也在满世界找自己呢。
  既然她回来了,还带着骆驼回来了,那就说明事情办成了。那就没什么不好解释的,当初制定计划时走私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皇帝和两位宰相也是默认的。
  琼林苑里确实卧着一大片骆驼,周围还站着一圈禁军,弓上弦、刀出鞘。看样子谁敢往花苗那边挪一步,晚上就有烤骆驼肉吃了。
  “王相可能看出此畜生品相如何?”这些骆驼比较招人喜欢,全都老老实实的卧在地上,只吃身边的花草,没有去祸害不远处的米囊子花。
  “好驼!好驼!西凉不仅产马也产橐驼,身材高大且腿骨粗壮,最善长途驮运……驸马是从何处搞来此等上好橐驼,难道是花膏已有眉目?”王安石也挺博学的,这与他在基层干了很多年有关,谈不上精通,但大体好坏还是能看出来的。
  这种质量的橐驼宋地肯定不出,就算偶尔有人贩运也是个别数量,不可能一下子就弄来几十头。想到此处他忽然伸手向北面指了指,花膏这个词刚说出来又意识到此处人多嘴杂,生生憋了回去。
  “陛下、王相,花膏还未到时候,臣只是在做准备,先把商路打通未雨绸缪。此批橐驼确实来自北地,大概范围在秦凤路兰州附近,如想知道细节还需把经办之人找来询问才可。臣这就派人去寻她,陛下和王相不如先去养虫的房中坐坐,片茶臣没有准备,喝点工匠的茶水也能解渴。”
  只要是好货洪涛就满意,这说明富姬已经和阿赫玛德的族人接触到了,也完成了交易。富姬的商业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只要有了第一次接触,又不以赚钱为目的,想必建立长久商业联系的任务也完成了。
  这事儿没必要瞒着,自己现在什么都不需要隐瞒,说是破罐子破摔也成,说是奉旨作恶也可,反正就这么理直气壮,问心无愧!
  “免了,吾还有政事要处理,花膏之事定要谨慎处置……此处不宜往来过多货物,你可有办法?”
  皇帝对这些橐驼没什么兴趣,听闻是驸马私自与夏人换来,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朝廷三令五申不许民间走私,但听起来这事儿操办起来好像没什么难度。一个从来到过边境的驸马都能信手掂来,可想而知那些熟悉边境的人会如何。
  “王相以为呢?”皇帝这句话是问自己,但洪涛不敢回答。
  说没事儿吧,这里确实不适合货物往来,离城门太近又在官道旁边,人来人往的早晚会被发现不妥。
  说应该在外地另设一地安排货物吧,这不是明显要往外地跑嘛。驸马离京是要得到皇帝特许的,这种事儿只能由皇帝主动说,不能由自己先提。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即便宋朝皇帝是病虎,那也是虎,喜怒无常。万一因此对自己起了戒心,以后就没法沟通了,你说啥他都会往另一个方面想。
  “……臣以为京兆府为东西往来水陆之咽喉,漕运多在此处中转,货物量大且驳杂。如在当地设一仓场由驸马全权处置,与朝廷自无半点联系,也不会引人耳目。”
  王安石斜楞着三角眼看了看驸马,估计也在评估是否该由自己主动提及此事。犹豫了一小会儿,终于拿定了主意。
  “准了,摆驾……”神宗皇帝连考虑都没考虑,好像早就等着这句话一般,冲裴中贵一摆手,带着一干护卫向大门走去。
  “王诜,此事……委屈你了,往后离家之时安顿好浅予,莫要再让她烦忧。”但走了两步皇帝又停了下来,看样子是想说些勉励的话,可表情怎么也宽厚不起来,更没有微笑。
  “臣……”洪涛也不明白皇帝这是为何事烦忧,估计不是自己,想谢恩吧,刚张嘴皇帝已经走远了。


第144章 多事之秋
  “王相,不知何事让陛下如此忧心?”皇帝走了,王安石好像没有跟着走的意思。
  “乞弟族四月初攻占了戎州,当地指挥使王宣战殁。朝廷的招抚使已经出发,如果谈不拢就得派兵。这还是旁枝末节,北朝国内也有变故,辽皇洪基出皇侄淳于外,立皇孙延禧为梁王,时年六岁。以中顺军节度使耶律颇德为南院大王、广的军节度使耶律仲禧为南院枢密、一户部使陈毅参知政事,多事之秋啊……”
  皇帝为什么不高兴宰相肯定知道,王安石也没打算瞒着,这也算不得什么机密,但确实不是好事儿。
  邻国内政人事发生大变故,宋国这边就得跟着紧张,谁知道上来的是鹰派还是鸽派,以后两国关系如何走向都是未知数,确实费脑子。
  “王相所说辽皇是否叫耶律洪基?”说实话,洪涛对辽国的情况知之甚少,只知道一个萧太后和一个耶律洪基,还是从后世武侠小说里看到的。
  假如是说别的人他根本不会插嘴,但对于这位耶律洪基还是有些了解的,前提是后世的历史书有一半是真的。
  耶律洪基是谁?他被称为辽道宗。大部分人对谁是辽道宗可能也没有直观印象,那就换个说法,他是天龙八部里和萧峰称兄道弟的那个辽国皇帝。在书里他曾经举刀对天发誓,终此一生不让辽国军马南侵。
  事实上还真是这么做的,在他当辽国皇帝的任期里,两国基本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争,边境上小打小闹都很少。但这和萧峰没半毛钱关系,一国皇帝也不会发这种幼稚的誓言,即便发了也不会遵守的。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简单,两国签订了和平条约,谁也不想打仗了、也谁都打不动谁。边上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夏国,这种局面下任何两国发生大规模冲突都会被第三国趁机得利。
  如果非从辽道宗个人身上找原因的话,也有一条,就是他非常喜欢宋国的文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书法丹青也不比任何一位宋国士人差。
  他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和宋仁宗是朋友,私人交情不错,也认同宋仁宗的治国理念。说白了吧,他就是辽国的大鸽派,主张与宋朝和平相处,最好能多交流交流文化,不喜欢打仗。在这一点上他非常像宋徽宗,当学者艺术家特别合格,唯独不适合做皇帝。
  他在位近50年,两国之间关系也确实不错,互称南朝和北朝。据说此人还热衷佛法,在辽国境内到处兴建寺庙没少折腾钱,还在佛像后面写过铭文:愿来生做宋人!
  有这么一位北朝皇帝,还是个长寿的皇帝,宋国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不用整天进入战备状态。要知道农耕民族在战备状态下是非常耽误生产生活的,这方面是天生的劣势,相对而言游牧民族就要好受很多。
  神宗皇帝和王安石当然不知道历史走向,北朝国内几个重要位置突然换届了。必须高度警惕,估计不仅仅是警惕,边境进入战备状态的命令肯定已经发下去了。在没搞明白上来这几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之前,连皇帝带宰相都会吃不香睡不安稳的。
  “正是……驸马有话但说无妨,某如不信所言断不会以花膏试之。”
  驸马这种若有所思的表情逃不过王安石的三角眼,为了能听到真话又把往事提了出来。要不说政客做什么目的性都很强呢,每件事都会被他们利用到极致。
  “辽皇生性仁和、喜好佛法,战争应是他最后的手段,如无大变应不会轻易以武力相向,此事略有警戒即可。我朝与北朝关系稳定,双方好像也没有开战的欲望,大可不必惴惴不安。在下倒是有一事未知,王相可否为诜解惑?”
  洪涛有个屁的看法,连辽国政局大概走向都不知道,想编都没素材。不过只要知道了历史走向,怎么说都能找到依据,马后炮嘛。
  “都尉但讲无妨,此处不是朝堂,你主我客,出你口进我耳也。”谁说王安石不会做人情商低谁就是眼瞎,这个拗相公不是情商低,而是眼界太高。
  话不投机的他就懒得搭理,有一股子我说了你也听不明白的傲气。但遇到能说明白的人,他的话一点都不少,也很善解人意。
  “北朝与我朝作战孰优孰劣?”既然连花膏的事情王安石都没让自己失望,洪涛心里也就有了点底。这位宰相还不是太孙子,有些事情能说。
  “……北朝善骑利攻、我朝善器利守。”这个问题问的真不算高级,有关双方军事优劣的评估朝外朝内估计都快研究烂了,别说宰相,恐怕皇宫看门的禁军都能准确答上来。
  “如用我朝之利换北朝之利,王相以为如何?”这才是洪涛想要说的话,辽国骑兵厉害、宋朝武器装备占优,能不能互换呢?
  “互换!辽军精骑再假以利器如何使得?”王安石听了驸马的假设,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般。
  武器不像骑兵,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基本不需要熟悉时间拿起来就能用。就算辽国愿意拿战马和宋朝交换冶炼铸造方面的技术,对方形成战斗力的速度也会大大高于己方。这种买卖不仅不划算,风险还大。
  “如若我朝还有更好、更快、更便宜的冶炼之法,互换可行否?”洪涛这次确实是请教,他不懂行军作战,尤其是陆军,有些问题不能想而然之,还需要专家论证。
  “……晋卿可是又有神来之笔?”王安石确实和洪涛有思维相通之处,具体表现就是聊天的时候比较通畅,不用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使劲儿解释,不能说是心有灵犀也算一点就透了。
  “神来之笔谈不上,我在乌金行作坊边上弄了一座炼铁炉,如不出意外可日产好铁千斤,精钢同数。我只是有这么一个想法,假如我朝可以用原来的炼铁铸造技术与北朝换得大量马匹,纵使提高了北朝军队的实力,对我朝而言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儿。在马匹问题上我朝还无法取得优势,何尝不可以扬长避短补足我们的短板。至于说兵器问题,只要等我的炼铁炉正常出产,北朝和夏国都无法企及。想一想,若是我朝有足够战马,将士们出征时可以不吝惜箭矢,每战都用下雨般密集的远程攻击抵消对方在骑兵上的优势,不敢说次次获胜,也能极大消弱敌国国力。人和马都需要吃喝长大,培养不易,可钢铁兵器箭矢无需等待,石炭、矿石、工匠足矣,日日可有万千出产。以后我朝军队就是一支由钢铁打造的强军,只要后勤问题妥善解决,任何敌人都将被这股钢铁洪流所淹没。”
  有了知音,洪涛这张破嘴就找到了过瘾的机会。喷吧,合不合理、成功与否都是政客和专家们的工作,自己只管杀不管埋,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滋味还是享受滴。


第145章 发运使
  “真有此等神器?造价几何?”王安石基本算是听明白也理解了,假如驸马所说的炼铁炉能成功,那真的可以改变现在的作战方式。
  宋军凭借的就是装备普及的甲胄和远程打击火力,禁军标准的配备已经到了6成弓箭手以上,极端的时候可以到8成,差不多就是一支纯粹的弓箭手队伍。
  假如还有足够的好铁和精钢使用,用箭雨来终结战斗并不是奢望,也符合宋军的作战理念。但这种战术比较耗费资源,夏国和辽国都玩不起,就算宋国比较富裕玩起来也心疼的很。
  要不是因为要筹集军费准备收复失地,他也没必要搞什么新政去充实国库。如果驸马所说的好铁精钢更贵的话,那就等于白说,谁也玩不起。
  “成本不会太低,具体数字目前我还没算过……”在这个问题上洪涛没有瞎吹,也让王安石的心一凉。
  “大致不会超过目前冶炼钢铁的四成吧?”这个数字是洪涛用当年金河帝国与南宋冶炼业的数据对比出来的,还砍了一大截。真实的成本不足五分之一,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国家大事不可玩笑!”王安石的身子骨还算不错,换个人会被折腾出心脏病的。成本都减半了还叫不会太低,多少才叫低呢?
  “王相应该知道,我是个很低调的人,手里有三个一般只说有一个,顶多两个。其实说几个都不顶用,到底产量几何、成本几何,还要等一等才能知道。我想请教王相的是,私建炉灶炼铁可有违我大宋律法,要是再加上私铸甲胄弓弩呢?”
  其实聊了半天,洪涛最终的目的并不是给王安石送温暖,而是在为自己找后路。这件事儿问谁也不如问当朝宰相靠谱,律法这个玩意吧,不能从字面上抠,那是海洋法系。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言出法随的社会,犯不犯法得大脑袋说了算,其它都是瞎掰。
  “炼铁并无不可,私造甲胄劲弩确有不妥……然朝廷可派驻监使查点入册,私造之嫌可免。此事老夫自会向陛下禀明,谅可应允。驸马王诜,陛下之良臣也!”王安石的报复心也挺强的,刚被驸马忽悠了一次,马上就得找补回来,大喘气的说话方式学的也挺快。
  “如此甚好,下官静待佳音。”洪涛对于王安石的变通之策比较满意,这样一来自己的炼钢厂和铸造厂就都名正言顺成为宋朝军队的指定供应商,只要不私藏兵器甲胄,别说造劲弩,造大炮也不算违法。
  御史们更无法在程序和法律层面上攻击自己,只要不涉及谋反就不会有生命危险,现在洪涛有点喜欢老赵家了,他们的祖训真体贴!
  “莫急,京兆府之事还要拿出个章程来,没有差遣官职无法远行,驸马是中意政事还是军职?”洪涛觉得问题都解决了,但王安石并没满意,皇帝还交给他一个小麻烦,就是在京兆府给驸马找个合理合法的职务。
  鉴于驸马的身份,这件事儿很可能会遭到御史们的反对,所以必须弄个合适的官职,大了不合适,小了又不顶用。
  “……政事万万使不得,我不善此道只会平添烦恼。军职中可有不受地方辖制、只听命于兵部和枢密院的闲职?”
  一听说又要给自己升官,洪涛半点高兴劲儿都提不起来。宋朝的官职真不值钱,责任还大,搞不好哪天就得被贬黜责罚。
  “留守如何?此职乃朝廷检查各地要职,兵部也无羁绊,只听命于枢密院。”王安石觉得驸马的要求还是比较务实,不要权就好办,朝廷里有的是闲职可当,随口就来了一个。
  “这不成背后告密的小人了嘛,不可不可。本驸马声名本就堪忧,万万不能再少。沈存中沈大人是经略安抚使,他乃本官学生,老师总不能比学生差太多。王相多费心,为下官挑个超然的。”
  本来洪涛觉得留守这个称谓不错,留守,听着就安全,不会被派上前线。但一听它的职能立马烦了,用后世的话讲这就是朝廷鹰犬啊,没人喜欢这种人,自己犯不着去当恶人。
  “驸马甚是痞赖,朝廷命官岂是儿戏!”王安石对驸马的态度不太满意,太不尊重这份工作了。
  “……发运使与沈大人安抚使并无高下之分。”但看到驸马那个不满意就装病的无赖德性,王安石还是妥协了,又提供了一个选择。
  “哎,这个听上去不错,职责何在?”洪涛根本就不懂宋朝的官员品阶,他只会听名字。安抚使是个使、发运使也是个使,两边都是使,味道应该差不多。
  “为朝廷和陛下勘察各路、州、县风土人情,如有奇特之物专权运送,不受地方辖制,也无常置。”
  “这个好、这个好,就是它了,给个宰相都不换!”王安石的解释洪涛听明白了,合算发运使就是为皇帝和朝廷下去搜刮民脂民膏的特派员,平时没有这个职务,需要的时候才临时指派,还谁都管不着,和谁的职务也不重叠。
  这尼玛不就是拿着尚方宝剑的御用狗腿子嘛,看到好东西就往回划拉,赶上品质操蛋的人就得借势发挥、奉旨抢劫。水浒里有为朝廷运送花石纲的估计就是这种官员,很风光嘛。
  而且自己也不打算真为朝廷和皇帝搜刮任何东西,也就不存在害民之说,时不常抢个民女啥的估计也算不上大错误,当地官员还无权处置,很符合自己的尿性。
  “……”看着一脸坏笑的驸马,王安石突然觉得这个官给的是不是太大了点,但说出去的话又不能收回来,只能长叹一声,还是眼不见为净吧。
  虚惊一场,不光没损失,还白赚了一个很不错的官职,又解了后顾之忧,洪涛心情很不错。原本还打算把富姬找来敲打敲打,现在也原谅了,并且想了个很过硬的理由:
  一个女人奔走几千里去和敌人谈买卖,能回来就算不错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
  “属下无心之错给大官人招来了祸事……”富姬也没闲着,一步错步步错。她先是去了驸马府,公主说驸马去金明池了。
  正好,还带了些当地特产,顺便拿给公主,又被拉着说了会儿话,这才接着往金明池赶,结果和洪涛是前后脚。
  听闻是皇帝和宰相来把驸马叫走的,面色不善,富姬就知道自己可能闯祸了。好歹琼林苑也是御花园,又不是车马店,随随便便往里弄几十匹骆驼,就算禁军阻拦不住肯定也会上报的,这一点疏忽了。
  最主要的是驸马当初千叮咛万嘱咐此事不可声张,自己也想着呢,偏偏一回京就把这根弦给松了,现在弄得皇帝和宰相都知道了。
  “下次定要思索周全,祸事倒谈不上,但贬官是逃不掉。不日我就将赴京兆府上任,发运使。”原谅可以,但吓唬吓唬还是很必要滴,其实洪涛主要是想显摆显摆自己的新官职。
  就算当了发运使,皇帝也不会让自己跑到京兆府去任职的,那就是个新身份,方便随时出京用的。在花膏之事没办妥之前自己既不想走,皇帝也不会让自己走。
  “属下愿受责罚……”一听说驸马真被贬黜了,富姬满脸死灰,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噗通一下跪倒在地。
  一半是为了谢罪,一半是希望破灭。没了驸马坐镇还当个屁的跳货娘,好端端一个大买卖就因为自己一时不察给毁了,窝囊啊!


第146章 家宴
  “责罚嘛……官人我也跑了大半天,工地上灰尘甚多,不如你来伺候官人洗个澡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