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给我有多远走多远,有你在本官还能睡着?自己打呼噜什么声儿自己不清楚?快滚,天亮之前不许上来,让我看到军法处置!”
  洪涛睡觉很沉,也很容易入睡,平日里不太怕人打呼噜。但今天不同,在此种环境肯定难以入睡,旁边再加上个鼾声如雷的还不如不睡呢。
  其实没有蒋大郎的呼噜洪涛照样睡不着,每次躺下就会听到城墙外面有响动,怎么听怎么像是人的动静。然后就得爬起来探头看看,结果毛也没有,只有刺骨的北风依旧不眠不歇。
  城楼里的厢役让这位帅司大人折腾得够呛,一会儿眼都不敢闭。天知道他在干嘛,一会儿一起身,探头探脑四处看,弄得大家跟着一起紧张。
  当然也有正面作用,所有值夜的士卒个个都睁着眼片刻不敢松懈,还主动在城墙上巡视,生怕这位天煞星那根筋儿搭错了,然后明日城外又多出几排吊尸体的木杆子。
  “我靠,有没有搞错,这么老远跑过来不赶紧进攻吃什么早饭啊!”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了洪涛更生气,溜溜熬了一宿敌人啥动静没有,现在不光不进攻,还升起了炊烟。
  “大人也去吃点吧,听到牛角号声再上来不迟。如果这么熬下去夏人还未退兵,大人的身体恐怕先扛不住了。”
  蒋大郎看着帅司大人一双熊猫眼都不知道该说啥了。这表现也太业余了,围城战通常一打都是论月算的,半年一年也不是不可能,天天这么紧张那成啊。
  “也对,让他们吹号声响一点,本官先去睡会儿。”洪涛真不是紧张,是兴奋,就像小时候春游前夜睡不着一样。
  这是他第一次面对西夏人进行陆战,一窝蜂和马蜂窝实战效果如何、冰城能不能阻敌、敌人会用什么战术等等一大堆问题轮番在脑海中转圈。
  熬夜的人吃饭不香,洪涛只喝了两碗粥,把甲胄和外衣一脱,躺在床上闭着眼又琢磨开了。对于这场战斗他并不太担心,重点是以后。
  夺城拔寨、连斩敌军大将,这个功劳好像有点大。刚开始皇帝会高兴,因为他能向朝臣证明慧眼识才,可是以后呢?
  这仅仅是个开始,随着特种部队逐渐成型,有部分队员就会进入禁军成为中下层指挥官,很快一支适应新战法、新装备的新军就可以上场了,到那时胜利会一个接着一个的来,皇帝还会高兴吗?
  很难讲啊,古人不是说了嘛,功高盖主。当下属一旦做到让领导无法奖励也就离倒霉不太远了。不是领导不愿意下属有能人,而是需要平衡各方势力,谁也不能打破这个平衡。
  所以吧,自己要注意分寸,不能太过招摇。可打仗这个事儿不是说不想打就不打,尤其是对进攻一方。你按兵不动,敌人就会想办法来夺回失地,总不能为了藏拙而故意打败仗吧。
  其实这个办法是最合适的,找一些不是主力的军队舍弃掉,连带着还能把平日里不太听招呼的军官也抛弃,一举两得。


第294章 初试陆战
  但洪涛自问干不出这种事儿,太缺德了。就算真有不太听招呼的属下,洪涛也会亲手解决了他们,而不是让一群无辜的士兵去陪葬。
  自己是坏人,可坏人也是有底线的,有些事儿能做,有些事儿不能做。一旦做了,自己就和那些被自己很看不起的人一样,活着也就没啥意义了。
  最容易的办法被否定了,洪涛就只能再想困难点的。通常吧,干好事就比较难,做坏事反倒容易。不知道这是人类天性使然啊,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还有什么办法能掩盖住自己的光环呢?如果这么想是想不出来的,有时候事情要反着想。
  比如光环难以掩盖,那就不掩盖,想办法让别人也一样闪亮起来,不就显不出自己了嘛,至少会分走很多关注的目光。
  “莲儿,帮官人写封信给高翠峰,让他给沈大人送去二百具马蜂窝和三万支火箭,再把卓啰和南军司大兵压境的事也提提。”那让谁亮起来呢?洪涛首先就想到了沈括。
  这位很有科学家品质的大宋文人就不是带兵打仗的材料,但也不是个只会看着兵书打仗的废物。他一旦有了火箭这种利器,又知道了敌方空虚,大规模进攻肯定不敢,小大小闹几下还是没问题的。
  虽然是小打小闹,但所处位置不同效果就不同。永兴军路是宋夏之间的主战场,双方的主力部队也都布置在这片区域,在这里获得一场胜利的影响力肯定比湟州要大得多。
  可是湟州和延州中间隔着好几个州,西夏的防御部队也不同。秦凤路这边是卓啰和南军司和西寿保泰军司,永兴军路对面是静塞军司和嘉宁军司,湟州这边的战事会影响到永兴军路吗?
  洪涛觉得很可能会,因为这次卓啰和南军司差不多已经是倾巢出动了,如果真的被自己一锅端的话,那秦凤路西侧的兰州、湟州、西宁州等于就失控了。
  西夏政府肯定不会坐视不管,那就只能从附近的军司调兵过来补充。为什么不能从腹地调集军队呢?很简单,这时是冬天,西夏腹地的军队肯定都已经变成牧人了,这是他们的军制决定的。
  而且边军有边军的优势,他们熟悉边关,战斗力不会消弱太多。就算最终还得从腹地调兵,那也得和边军混编才成,所以从附近军司调兵是肯定的。
  但问题来了,附近的军司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抽出两万人,怎么办呢?就得临近的几个军司一起调,每个军司的数量还不会少,怎么也得有几千人规模。
  古人作战最讲究排兵布阵,这不仅仅是在阵前,还意味着平时的驻地也很讲究。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和补充,一点破绽不露是不可能的。只要露出破绽,再加上火箭的威力,宋军很可能会获得一场局部胜利。
  现在自己把时机和装备都给沈括送过去了,赢了,沈括升官晋职,对自己只有好处没坏处;输了或者没动作,自己也没啥损失,无非就是一窝蜂和火箭,以后慢慢用石油抵偿就可以了嘛。
  什么叫奸商,这就是,任何时候都在算计,尽量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有时候吧,反倒是这种人更容易成功,只会什么都不顾的去爱国为民,结果反倒很容易偏差。
  初衷再高贵结果不理想也是枉然,想法再龌龊目的达到了,前者和后者孰优孰劣?
  “官人,外面有那么多敌人,这封信如何送?”莲儿的秘书技能都快满级了,只要洪涛把大概意思说明白,她提笔就能写,遣词造句根本不用操心。但是她不得不提醒洪涛,写了也是白写,送不出去。
  “让王大派人送,别看夏人多,可要是论爬雪山,他们谁也比不上本官的这些孩子。”
  莲儿担心的问题在洪涛眼里根本不是事儿,大摇大摆出城肯定没戏,但翻山越岭很容易。有了那些攀岩工具的帮助,什么步跋子也没用。
  “要不妾身也跟着王大一起去吧,我会踩滑雪板,能冲好远好快呢!”莲儿在马尾城呆腻了,每天就是滑雪滑雪,变着花样的滑雪,太没意思。
  “嘟嘟嘟……嘟嘟嘟……”就好像是故意和莲儿作对一般,外面突然想起了急促的牛角号声,夏人发起进攻了。
  “去个屁,晚上乖乖的给官人暖被窝吧。看好宸娘别到处跑,小心夏人的利箭,等官人收拾完他们就一起回湟州。”
  刚刚躺下没一个时辰还得爬起来,一边穿甲胄一边糊弄莲儿,目的就是不想让她跟着往城上跑。
  这次夏人确实来了,左中右分成了三大块,同时从北、东北、东三个方向进攻,密密麻麻的数不过来。原本城外是一片雪原,现在就像是撒了一层煤末子,黑乎乎的。
  “所有人都蹲下!”一上城头,洪涛问都没问就接管了蒋大郎的指挥权。不是鲁莽,而是为了更好作战。
  自己是没指挥过陆战,但夏人同样也没遇上过自己这种作战方式。原则上讲双方都是头一次,有没有经验不太紧要,要紧的是让每个人都听自己的命令。
  “所有人都蹲下……所有人都蹲下……”对于洪涛的命令王大向来不问为什么,瞬间就传到了下去,然后是一连串稚嫩的喊声。
  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蹲着一名儿童团员,或者叫青年团员。她们就是传令兵和督战官,负责传达洪涛的每一个命令,并要监督附近的厢役正确执行。
  这套指挥方式是洪涛根据海战总结出来的,效果很好,移植到陆战中来想必也不会太差。
  儿童团员就相当于军队的下层军官,比如排长和班长,在小规模军队中这些职位能否准确、及时的传达、执行命令,才是军队战斗力的保障。
  在这方面洪涛可以保证,儿童团员们不会漏掉自己的一个字,也不会丢下自己先逃跑。
  “大人,一般到二百步时夏人才会射箭,我们居高临下应该提前射击。”
  果然,蒋大郎对上司的这个命令心存疑虑,但他比较会做人,没有当众提出质疑,而是先和帅司大人一起蹲在城垛后面再小声建议。
  “你说的很可能对,但那是一般,本官不是一班也不是二班。这些大家伙光知道如何发射还不够,作为指挥官要明了它们的性能,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好好看着吧,很快这片雪原很快就会变成红色了。”
  真到了直面战争的时候洪涛反倒不紧张也不兴奋了,和海战相比陆战还是比较温柔的,至少是脚踩实地,不用去考虑风向、海况、船况,只需关注对面的敌人就可以,需要计算的东西相对少。
  “调整标尺五十步……王大,送信的人安排了吗?”现在洪涛觉得自己少发明了一样很有用的东西,就是潜望镜。没有这个设备自己就只能时不时露出半个脑袋去看敌人的动向,哪怕戴着头盔也不太安全。
  “调整标尺五十步……王十和王十一已经从西墙出去了,我让她们绕过南边这座山,然后顺着山脊走。”王大先把命令传达了下去然后才回答问题,轻重缓急判断得很明确,一个字废话都没有。
  “高俅呢?”这时洪涛突然想起了那个残疾人,王大本来应该是去照顾他的。
  “我把他放到藏兵洞里了,还盖上了我的睡袋,有宸娘陪着很安全也很暖和。”王大依旧是面无表情的回答着,就像是在说一件物品。
  “嘿嘿嘿……小高俅啊,以后有你小子受的了。还奸臣,每天不跪搓板就算是好样的。”洪涛觉得自己把王大许配给高俅的决定真是太英明了,要是他这样还能继续为患作乱的话,那就是天意,活该大宋命绝。


第295章 这窝蜂……
  在城墙的每个射击口后都有个长方形的木头架子,很简陋,谈不上任何美感,但绝对很结实,最细的木料也得胳膊粗细。
  每个架子上面都放着一具马蜂窝,洪涛所说的标尺就是架子下面的两根立柱,上面刻着简单的四五条横线。这两条立柱是活动的,可以带着上面的板子一起升降,城墙上的守军不用探出身体,就把马蜂窝的上下角度也调节了。
  具体哪个刻度是多少步远前些日子已经测量过了,调整的时候根本不用想,把正确刻度卡住就成,射出去准不准连洪涛自己都不知道。
  火箭这个玩意射程远、威力大,可它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没准儿,弄出射界也顶多是概率学上的相对准确。
  蒋大郎说的很准,敌军在漫天号角声中越走越近,在距离城墙三百米做鱼才开始射箭。有些箭矢打在冰墙上叮当乱响,有些干脆就跨射到了城内,还有被城垛阻隔之后掉落的。射击密度很大,频率也很快。
  “蹲好……不要慌……大郎,去看看敌人的距离。”洪涛是不敢再露头向外看了,身边的马蜂窝木架上中了好几箭,整个箭头都看不见了,力道可想而知。但也不能光躲着不还击啊,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只能由蒋大郎来完成。
  “二百三十步……二百步……大人,他们要冲锋了……”蒋大郎已经被自己这位领导的脸皮厚度打败过很多次了,见怪不怪,当下起身藏在城垛后面探头看一眼就汇报一次。
  洪涛向左右看了看,还成,所有厢役都老老实实的蹲在城垛后面,好像没看到有被射中的。
  这就很好嘛,看起来儿童团和青年团手中的蝎子弩暂时用不上了,她们得到的命令就是谁跑就射谁,不用警告也不用追,往死里射。
  “冲吧,不冲咋死呢……哎,我刚发现啊,夏人的箭羽是用木片做的,这有什么讲究吗?”利用这个间隙,洪涛伸手从旁边的木架上折断了一根箭矢,想看看它与宋人的箭有什么不同。
  箭头是看不到了,扎那么深拔不动,但是箭羽的构造还真的很不同。它们是用木片做的,不是传统的飞禽尾羽。
  “这是夏人的木羽箭,专门配合神臂弩用的,好像这样的箭飞的更远,为什么末将也不清楚。大人,快到一百步了!”蒋大郎脑门上的冷汗都出来了,真想一脚踢翻这个狗屁也不懂的家伙由自己指挥战斗。
  打仗哪儿有这么打的,都是在最远距离射箭,力求能多射几轮,一旦敌人跑近了城上的人就失去了居高临下的优势。
  在百步以内和城下的敌军互相对射,不管是神臂弓还是神臂弩的命中率都非常高,只能以命换命。
  这是攻城一方最喜欢看到的结果,因为攻城的总是比守城的人多,不怕换,二换一甚至三换一都乐意。
  “唉,你打仗还真不如二郎,胆子太小啦。王大,下令点火……”总让蒋大郎这么担惊受怕也不太合适,洪涛原本想等敌人再冲近一些,现在看来得提前点了。
  “吼……”好像是知道了洪涛的用心,夏人非常配合。点火的命令刚下达,城外就传来了震天动地的吼声,然后大地也跟着一起震动了起来,仿佛有千军万马奔腾着。
  “废物,我让你跑!看什么看,把香拿起来点火!”随着这一声怒吼,城墙上也发生了变化。终于有两名厢役精神上扛不住,起身就要往下面跑,结果被蝎子弩从身后射倒。
  “大郎,别怪本官没提醒你,像我这样把布弄湿捂住口鼻……祈祷吧……”洪涛没有去关注那两名逃兵的命运,他们必须死,哪怕还有一口气,等敌人的箭雨一停,也会被儿童团补刀的。
  “轰……呜……嗷……嗖……嚯嚯嚯……”蒋大郎显然不太相信领导,迟疑了几秒钟,然后就后悔了。
  训练时几具马蜂窝发射的场面他见过,是挺唬人的,但也仅仅唬人而已。和上百具马蜂窝一起发射相比,平时的训练简直就是儿戏。
  光是发射时的爆破声就已经把城外所有的怒吼、脚步声盖住了,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尖啸,音调的高低、长短都不太相同。相同的是被群山扩大之后都那么凄厉、哀伤。
  这只是对耳朵的刺激,接着就是眼睛和鼻子了。估计远处山头上的哨兵会看得更真切、更全面。马尾城的东侧和北侧城墙上瞬间就窜起了七八米高的浓烟,还有无数道飞行的烟雾轨迹。
  其实洪涛自己也被吓了一跳,他只是想象着大规模发射可能有点震撼,没想到会这么震撼。
  同样的,连同蒋大郎在内的大部分厢役也都被吓傻了,只知道把身体死死缩在墙根里,恨不得钻进城墙里去。
  至于说平时训练时候的要领啥的全忘了,就算有些明白人也被呛鼻的浓烟熏得晕头转向,除了咳嗽就是流眼泪。
  “别捂耳朵了,赶紧更换新的发射具!”这时还得看儿童团员们的素质,她们也吓了一跳,但本能的把命令放在了第一位,只要还活着就得遵守命令。
  又是一声声娇喝在城头上响起,不光喊,还得去拉拽那些厢役,急眼了拿出蝎子弩比划,敢不起身就给你来两下。
  “标尺一百步……用湿布捂住口鼻……点火!”几十秒之后第二批马蜂窝就位,这次王大学聪明了,也把围巾在水桶里沾湿,并把它当做命令传达了下去。
  “停停停……外面好像没什么动静了。大郎,等啥啊,看看啊!”连续发射了三波马蜂窝,城头上已经看不到人了,更换发射具都得摸着来。
  洪涛觉得差不多了,就算装备再充足也不能这么无休止的射下去,得看看战果啊,于是把脸转向了身边的蒋大郎。
  “大人……烟雾太大,什么也看不见。”蒋大郎正处于一种短暂的失神状态中,听到喊声才想起自己的责任,又站起身躲在城垛后面探头探脑,但探了半天啥成果也没有。
  “……每隔三个发射位扔一颗霹雳弹下去。”没辙,洪涛只能自己起身看了看,确实啥也看不到,只能听到有惨叫声。
  好在这里有山风,烟雾不会弥漫太久。但洪涛也不想就这么傻等着,万一敌人已经冲到了城下呢,有枣没枣打三竿看看吧。
  “轰轰轰……”很快一片雷声就回荡在山谷中,从东滚到西、从南滚到北,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几分钟之后才平静了下来。
  “别看我……烟雾散了之前本官啥命令也没有。听吧,哪儿听到不对劲儿就再扔一颗霹雳弹下去。”
  霹雳弹扔完了,城头上所有的人都把目光看向了洪涛这边,在等着下一步命令。洪涛又探头向外看了看,还是看不清,摊摊手表示无奈。
  “大人,敌人撤了……”蒋大郎其实还是挺聪明的,从刚刚的惊愕中一反应过来就跑上了城楼,用旗帜和山上的哨兵联系,并获得了很有价值的情报。
  又过了几分钟烟雾终于散了,但那股子呛人的硫磺味道依旧弥漫,熏得人直想吐。可是真正令人吐出来的不是味道,而是城外的景象。
  一层又一层的尸体以各种各样的姿势或躺、或坐、或站立的铺了好远一层,很多人的肢体已经残缺不全了,胳膊腿包括脑袋什么的掉了一地。


第296章 他们不会撤退
  为啥还有站着的呢,因为火箭的力量太大,会把人体射穿再钉进冰冻的土地里。如果后面有人离得太近,就会被串在一起。赶巧了这两具尸体都不会倒下,靠着箭杆支撑就那么诡异的站在原地。
  “看来标尺还是有点用的,大郎,派人坐吊篮出去清点一下大概人数,敌人应该不会很快再发起进攻了。”
  尸体最集中的就是五十步到一百步之间,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死在这一区域,近处和远处的尸体明显要少很多。至于说城墙下面,好像一个都没有,刚才那些霹雳弹白扔了。
  “那这些伤者……”将大郎没吐,但看得直咧嘴,眼神都不敢定在一处,只能扫视。
  “伤者不要碰,让他们多喊一会儿。这是在为我们唱赞歌呢,假如是他们赢了,现在喊的就是我们。大家轮流下去喝口热汤,顺便传令再吐往城外吐,赶紧派人冲洗赶紧,冻上就弄不掉了。”
  别看洪涛指挥打仗时像个棒槌,面对如此惨状却毫不动容,倒是看到城头上一片片的呕吐物才皱起眉,好像这些污渍比尸山血海还令人难受。
  人数很快就清点回来了,大致是九百多人。肯定是大致,那十多个下去清点的厢役一个个吐得脸都绿了,误差在正负二百洪涛觉得很合理。
  三波攻势发射了四百多具马蜂窝,每具三十二支就是一万多支巨箭,战果很不理想,命中率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平日训练时,二百步距离上马蜂窝的命中率应该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也就是说实战中命中率还得降低二倍多。
  “是本官的失误,王大,记住这次的教训,以后要把标尺错开,远近搭配才对。”为什么命中率会有如此大幅度的降低呢,洪涛看明白了,不是设备原因,而是使用方法不得当。
  上百具马蜂窝、几千支巨箭都以一个角度发射,散布的面太小了。在敌人用密集阵型进攻时,火箭的散布越广杀伤力反倒越大,这和平时训练针对小范围目标的原理完全相反。
  火箭不用太考虑密集程度,因为它是相对无限破防的,就目前而言没有任何一种盾牌和甲胄能阻挡。所以单位范围内箭矢密度太大就是浪费,射中一箭和射中十箭的效果基本相同。
  发射频率也很关键,太快了反而不美。因为人不是机器,是会害怕的。
  第一波马蜂窝就已经把敌人的信心打垮了,当前面的人往后跑时,第二波马蜂窝的标尺应该调得更远一些。在逃命状态下,几乎每个人都能跑出博尔特的速度。
  最后就是发射角度问题,如果马蜂窝是在平地发射,可以不考虑前面那些问题。可现在是五六米高的城墙,距离只有不到一百米,这个夹角救了很多夏人士兵的命。
  夹角越大火箭的散布范围就越窄,这个问题也得写入战后总结,作为一种新装备的使用经验传授下去。
  “大人不必自责,如此战绩已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现在夏人恐怕是要真的撤军了,再攻下去只是徒劳。”
  蒋大郎可能很少听到领导主动认错,或者说他认为这根本就不是错。从发射到结束不到一炷香时间,近千名悍卒死伤殆尽。
  如果这个效率还算低的话,多高算高呢?夏人恐怕也是小觑了这座城,连试探性进攻都没有,直接就派出了主力,想一鼓作气拿下。要是他们能耐心一些、谨慎一点,这场战斗指不定打成什么样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