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翔(木林)-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羯接械靡槐劝。≈慌禄挂崭黾柑旒敢埂!彼淙徽饷此担醺次涞讲坏幕鹗苹崧⒌饺牵蛭缭诓贾没鸸ブ埃显儆鼍鸵丫诔侵锌芰艘惶醺衾氪隼矗鹗圃诖螅仓换峥刂圃谝欢ǖ那蚶铮槐氐摹

看着身边的毕再遇,刘复武忽然想到,当初杨帅决定让他镇守信州的时候,是否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呢?

不过火烧信州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毕再遇的脸上依然凝重,忽然回过头来,对刘复武说道:“刘统制,现在该我们出击了,给金军最后一击吧。”

退出城中之后,在城外看起来,整个信州城都仿佛被燃烧起来一样,火焰升起十余丈高,仿佛连傍晚的天空也被点燃一样。

孛撤已经被众将松开,这时正坐在地上,目光呆滞看着信州的方向。几员将跪倒在他面前请罪。

这时孛撤的神智己经清醒过来,苦笑了一声,才道:“你们没有错,刚才是本帅太冲动了,都起来吧。”

正说着忽然有人道:“元帅,城里有人逃出来了。”

孛撤一怔,连忙争扎着站起身来,只见信州城中果然陆陆续续逃出一些金兵。孛撒忙道:“快,快去抱救他们,把逃出来的人都救回来。”

在城外还有两万多人马,几乎都是骑兵,看着城中的大火,想着那些在火中挣扎的同伴,人人心里都不好受,只恨自已无能为力,帮不了他们。一听孛撒这样下令,纷纷跳下战马,赶过去帮助从火海中逃出来的同伴。

侥幸从信州城中逃出来金兵有的身上还带着火焰,有的精疲力竭,一跑出城的就倒在地上爬不起来,还有的情绪依然失控,挥舞着手中的兵器,还在乱砍乱杀。城外的金兵迎了上去,或背或扛,或扶或架,或用单架抬,将他们陆续带回阵中。随阵的十几名军医忙给伤兵洗漱伤口,包扎上药,个个忙得不可开交。

孛撒一个一个看着伤兵被救回,心中悔恨交加。这些都是大金的精锐啊,其中有不少人都是跟随自己十余年的老兵,都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才令他们葬身在火海中。自已还有什么脸去见他们的家人呢?

孛撒正想着,猛然听到马蹄骤响,两支宋军一左一右向金军冲杀过来。正是毕再遇和刘复武各领五千人马,分从南北门绕道杀来。

金军虽然还有两万人马,但士气以泄,而且刚才为了抢救伤兵,早以乱成一团。那里还抵挡得住宋军的进攻。立刻被宋军杀得大败,纷纷找马逃命。孛撒也被众将裹挟着,一起上马逃走。只留下一地的尸身和伤兵。

这时只是苦了那些从城中逃出的金兵,他们一来没有马,二来身上大半带伤,那里跑得过宋军。而且大都又以精疲力尽,那里敌得过宋军,结果好不容易逃出了火海,最终还是躲不过一死。

战斗一直杀到定更时分才结速。这时城中的火势还烧得正旺,将城墙内外照得一片通明。宋军聚集在东门城外齐声高呼,庆贺胜利。

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破西夏军(一)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气候温暖的四川地区这时更是到处都充满生机昂然的春色。只有在吴曦的心里,比冬天还要寒冷。

仅仅就在一个月以前,他还是坐拥十万大军,能够号令四川四路,发号施令,莫敢不从。那个时候的吴曦正是踌躇满志,雄心勃勃的时候,仿佛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信心十足可以在川中自立为王。然而仗仅只是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形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的起因,正是从杨炎进入四川开始。

在成都城下一战,杨炎以士军的家属为质,使得吴曦的八万大军在倾刻之间土崩瓦解,跟着他一起逃回兴元府的士兵己经不足万人。而在那一刻起,吴曦输掉的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或是数万军队,而是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吴曦就已经无法在掌控川中的局势,吴曦的权势,地位,以及吴氏三代在四川建立的威名都被输得干干净净。

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再没有眼光的人也已经能够看出,吴曦已经完了。随着杨炎发动大军进攻兴元府,阶州、文州、龙州、大安军、利州、巴州等地的官员纷纷归降杨炎,现在除了已经割让给金国的天水军、成州、凤州三郡之外,吴曦能控制的就只剩下兴元府一地了。

而原来吴曦手下的大将吉利、房大勋死于成都一战中、戌万州也于败退的中途带领两千人马投降了杨炎,就连镇守饶风关的族弟吴晛,也向在金州的杨昌鹏讫降,只求能够保全性命。现在的吴曦己是众叛亲离,到真是成了孤家寡人。

杨炎的大军在一路上几乎兵不血刃,只用了数日的时间就跃过了定军山,直接抵沔水和兼水之宾。而且沿路收降各地人马,现在居说人马总数已经达到十余万人。而这时在兴元府城中驻守的吴曦人马,己不足万人。

吴曦当然也知道,无论是谁投降,就算判再重的罪行,或许都还能保住一条生路。唯有自己是这次反叛的首犯,已经自立为蜀王,而且又勾结金军入川,无论从那一条来看,这都是操家灭门的大罪。既使是投降,也难免一死。有时吴曦照着镜子,禁不住想起当年隋炀帝说过的那句话来:好大头颅,谁来砍之。

不过和当年的隋炀帝穷途末路不同,至少现在吴曦还有一线生机,那就是还有金国。

以前吴曦曾经和金国达成过协议,在自己称王之后,向金国称臣,将关外八郡割让给金国,并且已经接受了金国的册封,以此还得金国的支持。虽然现在吴曦已经不可能再履行完这份协议,但毕竟有过这一层关系,并已经割给了金国天水军、成州、凤州三郡。而且这段时间里,吴曦和金国的国师安泽关系处理的还不算,完全可以重新再谈。

由于时间紧迫,吴曦一回到兴元府之后,就立刻打发姚巨源赶去京兆府,去面见金国国师安泽和秦凤路制置使完颜衍谋,说明现在的川中局势,表示愿意将兴元府再献于金国,并在金国为臣,只求金国能够发兵来援助自己。

兴元府即三国时期的汉中郡,位置四川北部正中,西连定军山,东接饶风关,北至大散关,南达米仓山,地势险要之及,自古以来都是由关中进入巴蜀的门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魏延即在此镇守十余年。金国现在已经得天水军、成州、凤州三郡,如果再能占据兴元府,等到打开了巴蜀的大门,所谓裂一角而破全局,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夺取川中之地。

而破川之后,就可以顺江而下,进取江南之地。当年金国完颜宗弼、娄室等名将屡次进攻川中,但都欲取兴元府而不得,吴曦就不信现在的金国就不想要这个战略要地。只要金国对兴元府动了心,那么吴曦就有救了。

何况现在金国还有西夏为援,杨炎本事再大,再善于用兵,恐怕也难以同时抵挡两国的大军。而且自己也是名将之后,又熟知川中地理,如果金国欲从川中进攻大宋,自己必会得到重用,因此在金国也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那怕再不济,也可以在金朝继续为官,荣华富贵是跑不掉的。

也正是这样最后的一线希望,才支持着吴曦以及他手下剩余的这近万人马,继续在兴元府中拒守宋军,等待着金国的答复。但兴元府离京兆府有四百余里路程,而且多是山道,姚巨源不可能在几天内就能返回的。吴曦现在也只能耐心等待。

这时宋军已经在兴元府城外驻军三天了,但在这三天里,宋军毫无动静,杨炎即不出兵攻城,也不派人劝吴曦投降。不知这是什么用意。

按说这样的局面吴曦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因为正好可以拖延时间,等待金国的援助。但吴曦心里却越来越不安:杨炎又有什么阴谋诡计,现在他已经深知杨炎的厉害,可不敢再有一点轻视他的地方。面对这完全不合常理的局面,每天提心吊胆,但又无计可施。只盼着金军快来。

如果吴曦要是知道,这时杨炎实际上跟本不在宋军的大营里,只怕连肠子都要悔青了。

其实杨炎这时真的不在兴元府城外的宋军大营里,而率领着一支人马,正深入吐蕃境内,沿着青海湖边前行。

在成都城下,吴曦的八万大军土崩瓦解之后,杨炎收陇降兵,整顿军马,集合了七万大军,留下杨辅、韩植、程梦锡等人守住成都,自已和赵月如,四川宣抚使王炎,带领其他众将,包括归降的杨巨源、李好义等人,一起进攻兴元府。人马所到之处,沿路的府州军县纷纷倒戈投降,跟本没有费力就直抵兴元府城下。而且兵力也扩大到十万余人。

第五百八十七章 大破西夏军(二)

杨炎在兴元府城下扎住大营。这时驻守金州的杨昌鹏和兴州的御前驻军都统制杨朝光,还有原兴元府御前驻军副都统制王彦早己接到了杨炎的消息,在这里等候他。

杨炎也有差不多三年没有见过这位大伯了,众人相见,自然又是一番欢喜,杨炎先给杨朝光见礼。杨朝光一把拉起杨炎,拍着杨炎的肩膀,道:“子昊,你做得好,果然是不愧是我杨家之后,大伯可是为你高兴。”然后又对杨昌鹏道:“当年子昊刚回杨家的时候,你爷爷就说过,子昊日后必成大器,成就当在你们弟兄之上,说得果然不错。日后你还要多向子昊请教才行。”

王炎也在一边对杨朝光道:“杨都统,杨家能出这样的少年材俊,既是国家之幸,也是杨家之幸。子昊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说得杨炎连连摆手,道:“伯父,王宣抚,你们太过奖了。”

众人寒暄之后,杨朝光又要给赵月如见礼。赵月如知道他是杨炎的伯父,虽然自己和杨炎还没有正式完婚,不好给他见礼,但说什么也不敢受杨朝光的大礼,极力所推辞。众人也都知道这里面的关系,也都觉得颇为好笑。又劝说了一番,杨朝光也就算了。因为现在川中局势大好,所以众人的心情都很好,才有心情说笑。

说笑了一阵,众人才坐下来商议正事,王炎首先问杨炎道:“子昊,你认为兴元府该如何攻打?”他和杨炎相处了几天,也此较熟悉了,而且官级和资历、辈份也确实比杨炎要高,因此以表字称呼杨炎。而他首先询问杨炎的意见,也表示对杨炎的尊重,谁都知道,四川的局面是杨炎一手挽回的。

杨炎想了一想,道:“兴元府地势险要,易守而难攻,如果强行攻打,我军必然损失严重,未免得不偿失。何况川中之兵日后还要调入江南,与金军作战,现在绝不能这么白白损耗。”

众人听了,也都点点头同意杨炎说的话,王炎又问道:“那么子昊有什么可取兴元府的良策吗?”

杨炎却没有正面回答王炎,反而问道:“吴曦现在只剩数千残兵,却还敢在兴元府坚守,对抗我们十万大军,诸位认为这是为什么?”

众人都沉思了一会儿,杨昌鹏才道:“是因为还有金军在背后给吴曦撑腰。”顿了一顿,又补充道:“另外也还有西夏的人马。”

杨炎点点头,道:“不错,所以吴曦在兴元府中的这数千人马并不足为惧,只有金军和西夏军才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大敌。就算我们攻破兴元府,抓住吴曦,但如果不能击退金军和西夏军,收复关外三郡,四川仍然不能恢复稳定,四川的人马也就无法从川中抽身,去支援江南抗金。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击退金军和西夏军,也就可以断去吴曦的最后一丝希望,兴元府也可以不战而得了。所以当务之急,不是怎么想办法攻取兴元府,而且击退金军和西夏军,收复关外三郡。”

众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杨炎这是从大局作眼,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这份只识果然高人一筹。不过想要击退金军和西夏军可不是那么容易得,因为这可是同时面对两个国家。何况现在金军已经接收了大宋的天水军、成州、凤州三地,蜀口门户的大散关已经在金人的控制中了。

杨炎虽然一举扭转了四川的局势,但在入川以后,其实并没有真正打过一场大战,面对金军和西夏军,可不能再用对付吴曦的办法。那么杨炎是否还能有妙计呢?

杨炎显然已经看出众人的心里在想什么?接着道:“现在金人虽占了天水军、成州、凤州三地,但立足并不稳,西则的西和州和阶州匀还在我们手中,何况金军主力都集中在东南,留在西北的兵力并不多,大约只有六、七万左右,而且还有守卫西北边境诸郡,最多只能出动三四万兵力,防守虽是有余,但攻击却不足。”

杨朝光道:“子昊说得虽是,其实如果只金军一方也不足为惧,我们不仅可以从西和州、阶州出兵,进攻成州侧翼,而且还可以从巩州、兰州出兵,进攻新会、秦州等地,不愁金军不会退军。但现在还有西夏人马,牵制着我军,使我们无法全力进攻金军呀!”

杨炎又点了点头,道:“所以目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先击退西夏人马,只要西夏军一退,金军自然也会退军,其他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杨朝光道:“话是这么说不错,但西夏在卓罗和军司一带聚集了五万大军,守住了各路要口,而且阵线又不似金军拉得那样长,实在难以对付。我看想要击败西夏军,没有七八万大军是不行的。而且一但金军知道我们进攻西夏,必然会袭利兰州、巩州等地,牵扯我军。确实是个大难题。”

杨炎点点头,道:“所以想要击败西夏军,用常规的战法自然是不行,必须出奇制胜。”

这句话立刻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因为大家都知道,杨炎入川以来,取金州、克成都、大败吴曦,一直都是以奇兵制胜,那么现在他又有什么奇谋呢?

杨炎停了一下,接着道:“我的计划就是绕道吐蕃,转到卓罗和军司背后,从西夏军的后翼展开进攻,与兰州的人马前后夹击,就可以一举打败西夏的人马。”接着,他将地图铺在桌子上,在地图上比划道:“我们可以出动一支骑军,从积石州进入吐蕃,抵达青海边的海晏,然后转道北上,从仁多泉城绕到卓罗和军司背后。前后时间,不用三天。”

王炎点点头,道:“这确实是一条妙计,不过要派人出使吐蕃借道,只怕吐蕃未必肯借,就算吐蕃肯借路,这来回往返也耗废时日啊!只怕到时被西夏军察觉出来。”

杨炎淡淡道:“从积石州到海晏,再来仁多泉城,如果以骑军的速度,只用一天就够了。吐蕃国内未必察觉得出来,而且就算被吐蕃知道,我军只怕也早已进入西夏境内了,因此我们跟本不用向吐蕃借路,只管出兵也就是了。”

这话一说,众人都不禁吓了一大跳,虽然杨炎有权便宜行事,但不经别国允许,就擅自从别国领土上经过,杨炎的做法也未免太大胆了,一但引起外交冲突,对大宋来说可也不是好事。

王炎免强忍住了不满的情绪,道:“子昊,如果日后吐蕃问起来,我大宋该如何解释?现在我们已经同时面对金国和西夏的人马,万一再惹怒了吐蕃,发军来进攻大宋,岂不是又树立了一个强敌吗?你还是再斟酌一下吧。”

其实早在取下成都之后,杨炎就已经开始考虑击退金军与西夏军的办法,但思来想去,也只有借道吐蕃,突袭西夏军后方,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用最小的代价击败西夏军。那时他就在成都城中招见了不少到过吐蕃的商人百姓,又让阿里到大食商人那里去打听。一方面了解吐蕃的地理道路,另一方面也了解吐蕃的国内局势,以及朝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之后,才最终决定下来。

见王炎这样问起,杨炎自然知道他但心什么,道:“这一点我早就想过,这百余年来吐蕃一直与大宋交好,两国之间并无战事,这次我们只是借途经过,也不会伤吐蕃一分一毫,何况数十年来,吐蕃也未经大战事,我看吐藩未必就会为此与大宋轻易刀兵相见。而且就吐蕃欲与我大宋动式,但集合大军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只要我们能够迅速击败西夏和金国的人马,稳定四川的大局,也能够震慑吐蕃,使他们不敢轻易出兵。”

顿了一顿,杨炎又道:“而且想要迅速击败西夏,出奇制胜,我只有这一个法子。不知各位还有没有别的高见。”

众人听了,也都沉默不语。谁也拿不出别的办法出来。一时间大帐里一片寂静。

过了一会儿,杨炎才道:“既然都没有办法,那么就这么决定了。所有的后果由我来承担。”他也不想花功夫来说服其他人都同意,当断则断,反正自己这次入川可以便宜行事,加上又有以前建立的威名,事急从权,就独断专行一回。

又过了好一会儿,赵月如道:“我同意杨炎的计划。”

接着杨昌鹏也道:“我也同意。”

杨朝光迟疑了一下,道:“我看也只好如此了。”

王炎见有这么多人都同意,而且也知道确实再没有别的办法,也道:“子昊,就依你的计策办吧,不过我到还有一个见意。”

杨炎道:“宣抚大人请说。”

王炎道:“等你们出兵之后,我们不妨可以派出一位善言之人,携带厚礼出使吐蕃,明求借道,实际是为补足后患,以后也好大宋辩解周旋。”

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破西夏军(三)

杨炎想了一想,也觉得王炎想的确实比自己周全,这样一来大宋在外交上也主动一些,同时也好让吐蕃朝中上下有个台阶可下。于是道:“宣抚大人所说极是,只是为使之人必需有胆识,善言辩,不知大人可有这样的人选。”

王炎道:“我宣抚使司有一位幕僚,姓陆名游,字务观,此人素有才干,文华风采,下笔千言,而又能言善变,可做使臣。”

杨炎点点头,陆游这个名字他到是听辛弃疾和陈亮说过,道:“既是如此,那么就任陆游为宣赞军事兼知兴州事,出使吐蕃。至于出使礼物,就由宣抚安排,直接从府库中支用。”

商议决定之后,杨炎立刻就着手安排。首先将杨昌鹏仍调回杨朝光的部下,同时也给杨朝光增兵两万,一但杨炎插入到西夏军的背后,就立刻从兰州出兵配合杨炎,前后夹击西夏军。

然后命李好义率一万五千人马,立刻去攻取武休关,切断兴元府和凤州的联系,同时也阻挡金军援助吴曦。又命杨巨源辛一万人马驻守洋州,一面危胁吴曦的东翼,一面也保护李好义的后路。

再命王彦领一万五千人马驻守兴州,胁迫天水军、成州、凤州三地的金军。王炎率领剩余的四万人马,继续在兴元府城下,和吴曦对持。

杨炎、赵月如、魏郊、刘仁先、阿里、吴旷、吴睛等人率领一万人马,带了几个去过吐蕃的商人为向导,从吐蕃绕道到西夏军背后。

这一万人马包括杨炎入川的六千人马,和在川军中挑选出来的四千精锐人马。不过川军中骑兵并不多,因此这次杨炎只带了三千骑军,而在步军中有三千麻扎刀兵,是川军中最精锐的士兵。同时杨炎早已经征调了八千多匹马,使每名步军都配一匹座骑,能够加快进军的速度。

布置完毕之后,杨炎立刻率军出发。

西夏,盖朱城,卓罗和军司。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国家。这个称呼其实是宋、对它的习惯叫法,他们自已则自称为大白高国。而这时,西夏军的主帅殿前太尉,卓罗和军司统军任得聪正坐在中军大帐中沉思。现在西夏在宋夏边境集聚了五万多军马,现在分驻盖朱城和皋兰。从两路出击,进攻兰州的京玉关和东关堡。

不过自从杨朝光出任金州御前驻军都统制之后,就着手加强了宋夏边境的守卫,在京玉关和东关堡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同时准备了大量守城的器具,宋军本来就善于防守,因此虽然人数少,但西夏军屡次进攻,都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而这时在西夏国内,任得聪的兄长,身为国相的楚王任得敬也对任得聪的表示非常不满意。屡次下令崔促任得聪进军,夺取兰州。

对于兄长的心情,任得聪自然十分理解。因为在西夏国内,任氏家族与皇室之间的矛盾几乎已经不是密秘了。

任得敬的女儿是西夏先帝崇宗李乾顺的皇后,也就是现在的皇太后,论起来现任的西夏皇帝李仁孝还是任得敬的孙子一辈。任得敬正是凭借这外戚的身份执掌朝中大权十数年,整个任氏家族也随之飞升,几乎人人都在朝中位居要职,家族权势几乎比国君还大,而且任得敬还控制了西夏近六成的军队。

而且随着权势增加的同时,任得敬的野心同样也在扩大。这一来自然引起了许多朝臣,由其是党项人,仍至国君的猜忌,双方的矛盾和斗争自然日益激烈。

这一次金国请求西夏一起出兵伐宋,到是正中任得敬的下怀。一来西夏一直依附金国,帮助出兵助金伐宋,可以讨好金国,二来也可以趁伐宋之机,建立功业,以震慑朝臣。因此任得敬才命兄弟任得聪为卓罗和军司都统军,率领五万大军进攻兰州。这五万人马都是任得敬手下的精锐人马,但任得聪领军进攻兰州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战事却迟迟没有进展。怎么不令任得敬着急呢?

但任得聪心里也是有苦说不出,战事不利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宋军早有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西夏自景宗李元昊建国以来,向来崇尚武力,但以有一百四十余年,国内的制度、文化、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