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翔(木林)-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虽然宋军只有五千人马,但却硬是杀入蒙古军阵中,尽管术赤等四兄弟拼命抵挡,但也阻拦不住宋军的突击。让宋军硬生生将蒙古军的阵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而随后宋军的后队人马也加入了战团,顺着先锋部队撕开的缺口杀入,不断的扩大着缺口。

术赤知道,如果任甴宋军这样突击下去,蒙古军就会被宋军撕成两半,因此也催马舞刀,赶上来迎战赵月如。而察合台和窝阔台都认识赵月如,知道她虽是女子,但骁勇善战,一点也不逊色于男人,怕兄长不敌,因此也双双赶上来助战。

于是兄弟三人将赵月如围住激战,才算免强敌住赵月如。但宋军的突击却没有停下来,在魏郊和吴锡的率领下,绕过了他们的战团,继续向前冲杀。而蒙古军依然难以抵挡宋军的进攻。

就在这时,铁木真却果断下令,撤退。

当然这个撤退并不表示蒙古军真的放弃了这场战斗,而是蒙古军的一种惯用战术,用撤退诱使敌军追击,拖乱敌军的阵型,并且在撤退中,利用自己娴熟的骑射技术边退边攻击敌军。等敌人发现不妙,停止追击而返回的时候,蒙古军却都回过头来,反过来追击。如果敌军不追,那么蒙古军就会在脱离战场之后,会立刻重新整队,再次与对手决战。因此当战场陷入疆局,或都是困境的时候,蒙古军经常会使用撤退战术,达到反败为胜的结果。

经过了刚才的激战,铁木真也认识到,虽然在个人战斗力上,蒙古兵确定要比宋兵胜出一筹,但这种差距并不大,而且宋兵在装配上的优势也完全可以弥补,正面硬拼显然是对蒙古军不利,还是应该发挥蒙古军精于骑射的优势。因此才下令撤退,现在也是蒙古军最后的一招了。

撤军的号角吹响之后,蒙古军也纷纷脱离战场,拔转马头,向后跑去。

但就在这时,铁木真突然发现,就在战场的外侧,各有一支宋军的骑兵,竞然已经迂回到了蒙古的两翼边上。

其实在宋军的两翼各有七千骑兵,但只到目前为止,宋军只使用了四千骑兵,始终还保留着三千骑兵,而杨炎见双方的中路人马交织在一起之后,这才下令,命令两翼待命的骑兵立刻出动,迂回到蒙古军的侧后方,发动进攻。其要不是这时蒙古军撤军,宋军说不定就真会迂回到蒙古军的侧后方去了。

铁木真一见,也不大吃了一惊,大范围的迂回包超,正是蒙古军最擅长的战术,现在反到被宋军学了个十足。等蒙古军全都转回过头之后,迂回到两侧宋军几乎已经和蒙古军并架齐驱了。并且正在逐步像蒙古军挤压过来。如果从空中俯视,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时宋军已经形成了个巨大的月牙形,将整个蒙古军半包围在其中,而且月牙口正在慢慢的收缩合陇,就仿佛像一只张开了大口的巨兽,正要将蒙古军一口吞没掉。

现在蒙古军别说使用什么撤退战术,以救反败为胜,弄不好还会被宋军赶到前面,拦住去路,彻底被宋军包围。因此铁木真也立刻下令,全军速退,一定要逃出宋军慢慢合陇的包围圈。而两翼的宋军也崔马紧赶,希望能够赶到蒙古军的前面去,拦住蒙古军。

这时蒙古军的前军仅仅只比宋军领先十数步,后面的绝大部份队伍还在宋军的半包围之中,而两军也争相打马奔驰,都不愿落后一步。不过蒙古军倒底是马背上长大的民族,一边拼命打马逃走,还一边像自己侧边包抄上来的宋军开了放箭。

宋军同样不示弱,立刻也对蒙古军展开反击。虽然宋军的骑射能力要比蒙古军逊色一些,但从两侧包抄上来的三千宋军使用的全是可以连续发射的马皇弩,技术上的优势弥补了个体能力上的不足,也使宋军和蒙古军的并驱对射中不落下风。

而这时宋军的后阵中又吹响了号角声,两侧的宋军听见了号角,迅速调整方向,不求追赶上蒙古军的前队,而是迅速向中间靠陇,直插蒙古军的两肋。

原来杨炎看到,虽然在短途冲刺中,蒙古战马比不上宋军的战马,但毕竟宋军中步军占了大半,还不能宋军追到蒙古军前面,步军就要和战场脱节,因此只能放弃包围蒙古军的诱人想法,立刻从蒙古军的腰部插进去,尽管放开了蒙古军的先头人马,却可以紧紧咬住蒙古军的后半部份,虽然不能全歼蒙古军,依然可以取得不小的胜利。

果然,宋军的两翼拦腰插入蒙古军的肋部之后,除去先头的一万多人马逃出以外,剩余的四万多蒙古军全都被宋军截断,不得不停了下来。

宋军后面追击的人马立刻赶上,赵月如也率领具甲骑军,从蒙古军的后队冲杀而入。蒙古骑兵本来就抵挡不住宋军的具甲骑兵,现在宋军又是从背后杀,更是拦挡不住,被宋军杀入自己的阵式中。而刘复武和刘仁先也率领着骑兵追上来,从蒙古军的斜后方发动进攻。

蒙古军在宋军的前后夹击之下,立刻人马大乱,有人拔马回头迎战,也有继续向前逃,还有寻找宋军包围圈的空隙奔逃,终于从有组织,有条理的撤退,演变成了一场溃逃。

幸好这时先前逃出宋军包围的蒙古军前部经过了铁木真的重新组织之后,整顿好了人马,又杀了回来,这才算是冲破了宋军的包围圈,使大部份蒙古军能够逃出重围。

但这时铁木真能做的,也仅仅只能把蒙古军损失减少到最低,而蒙古军的败势,已经不可挽回了。

第一千零三十章 温榆河之盟

温榆河边一战,宋军背水结阵,大败蒙古军,斩首万余,俘虏二千余众,夺取战马三千二百多匹,兵械、盔甲、旗帜无数,而床军自身的损失也达到了近七千余人。

而杨炎看着战后的战场,心里也不禁叹了一口气,如果这一战宋军也是全骑兵,不,那怕只有四万骑军,他也有把握全歼蒙古军。只可惜宋军只有两万五千骑军,难以达到这个目地。不过等到五年以后,宋军组建出一支十万人规模的骑军部队,也不是梦想。

蒙古军战败之后,全部都退到顺州休整。铁木真立刻下令在与通州与宋军对持的郭宝玉,让他也撤回到顺州附近驻扎。也而宋军也不苦追,还是退回倒温榆河南岸下寨,与通州的守军互为犄角之势。双方暂时又形成了僵持局面。

退回到顺州之后,马上又转来一个坏消息,就在宋蒙大战的同时,曹勋和李公佐从海上出兵,连续夺取了蓟州、滦州和平州,因为宋军在数量上占了绝对的优势,完全可以多路齐进。现在燕山府周边的诸郡,只剩下一个顺州,其他地方以全都被宋军占领。

铁木真又招集众将商议,对付宋军的办法。但议论了好几天,蒙古诸将谁也提不出一个好主意来,就连一向足智多谋的木华黎缄口无言。虽然现在蒙古军还有八万多人马,但谁也不敢再提与宋军决战的事情。而一直叫嚣最凶,与宋军决一死战的契丹诸将更是抵头搭脑,都不好意思向前凑。

因为温榆河一战之后,谁都能够看出,宋军绝对是一支训练有素,而且装配精良的强大军队,绝不是可以轻易战胜的。

这时耶律楚材才发言道:“大汗,依我之见,这一仗不能再打下去了,不如撤军回蒙古吧。”

铁木真沉默了半响,才道:“如果我们退军,宋军却不肯罢手,等我们退回草原之后,宋军继续进军,夺取大定、临璜府之地,那么这次我们蒙古出兵进攻金国,所有的努力不是全都白废了吗?”

郭宝玉在一边听了,知道铁木真已经动了退军的心,因此道:“大汗放心,依末将看,宋军恐怕也希望能够立刻和我们罢战,因此我们蒙古军退兵之后,宋军决不会继续进军。”

听了郭宝玉的话之后,铁木真也饶有兴趣,道:“玉臣,你凭什么这样认为。”

郭宝玉道:“宋军现在已经完全收复了昔曰的失地,扩地万余里,国势陡然倍增,急需时间来稳定这些时方的统治,此为其一;自去年金国伐宋至今,战事以进行一年有余,这时宋军北伐,动员大军五十余万,耗废钱粮不计其数,依末将看来,宋军恐怕也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因此两下罢兵休战,固然是我蒙古之愿,也是宋朝所愿。”

顿了一顿,郭宝玉又道:“宋军在温榆河大胜之后,又连续攻取蓟州、滦州、平州,但并未乘胜进军,来攻取顺州,反而退到温榆河南岸驻扎,可见宋军也不想把战事再继续下去,只要我们让出顺州,彻底退出燕云之地,宋军也绝不会再向大定、临璜府之地进攻了。因此还请大汗早作决断。”

铁木真听了,点了点头,沉呤了半响,才道:“让我再想一想吧。”

因为听了郭宝玉的分析之后,铁木真又生出了另一个想法,再和宋军耗一耗,看看宋军还能撑多久,就算是退军,也要争取从宋军那里捞一点好处才行。但就在第二天,铁木真就改变了主意,因为探子来报,宋和金在进行议和。

原来杨炎将金国有意与大宋议和的想法传回到建康之后,经过赵忱和众大臣的商议,大宋既然在未来五年时间内不准备大规模军事行动,自然也就不会进攻金国,因此不如就和金国议和,然后挑动金蒙之间战争,大宋正好可以从中渔利。

因此建康朝廷立刻发来诏书,如果金国愿意向大宋称臣,交纳岁币,则可以与金国议和,请金国派遣正使、国书来建康府商谈议和条件。

而金国的两位暗使在来到燕山府之前,已经得到了国内的指示,立刻答应下来,于是留下安煦烈和在燕山府和宋朝保持沟通,而蒲速烈立刻返回辽阳府,回奏金国朝廷,马上派出使团赴宋。杨炎在送走了蒲速烈之后,也立刻将这一消息公布出去。

铁木真和蒙古诸将得知了这一消息之后,也都大为震惊,宋金重新议和,也就意味着蒙古被彻底孤立了起来,弄不好就会陷入宋金的联合夹击之中。而耶律楚材和郭宝玉也一起进言,请铁木真立刻决断,这一次就连木华黎也支持他们的意见。

到了下午,从临潢府的耶律留哥发来急报,原来金军趁着蒙古军与宋军交战,撤走主力人马,向临潢府发动了进攻,先后攻取了白城、洮安、榆通等地。请救蒙古军速来救援。

这个消息也终于促使铁木真下定了退军的决心,立刻派札八儿火者去宋营约请杨炎,第二天到温榆河边面谈。

杨炎接到了札八儿火者的传信之后,知道蒙古军终于打算退军了,当即答应下来。

第二天,杨炎和赵月如带着宋军诸将来到温榆河边,只见在对岸,铁木真也率领蒙古诸将赶到了。

杨炎纵马来到河边,大声道:“大汗,大宋与蒙古本有联盟之谊,只是前者因为一些小许误会,以至反目成仇,刀兵相见。如今为何不化干戈为玉帛,再度和好,从此互为兄弟友邦,永不相侵。不知大汗意下如何?”

铁木真也提马来到河边,道:“杨驸马,你说得到是轻巧,难到我的弟弟博尓忽就白死了不成。”

杨炎当然听得出来,铁木真不过是在故做刁难,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好处,于是淡淡道:“如果大汗还不撤军,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蒙古士兵和博尔忽一样,把生命留在这里,永远都无法再回蒙古草原。而在草原上又会多了失去儿子的父母,死了丈夫的妻子,没有父亲的子女。大汗既为草原之主,为何不为自己子民多多着想。回 草原去吧,那里才是蒙古人应该待着的地方,让你的战士们去和家人团聚,不耍再做无谓的牺牲了。”

铁木真沉默半响,终于道:“好,我答应你,明天就率军撤退,并且把顺州也交还给你们,但你们要支付给我们三万石粮食。在三年之内,我保证决不会出兵南下。”

杨炎也点点头,道:“好,我也保证,只要蒙古军撤退,让出顺州,可以给你们提供三万石粮食。而且三年之内,宋军也决不会攻击蒙古的地方。”

随后,双方在温榆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按照各自的习惯进行了结盟仪式,宋军宰杀了一匹白马,杨炎和铁木真歃血为盟。而蒙古军在河边踩塌了一片岸滩,然后双亏又各自在岸边的树林中砍断了一棵树,投入水中,表示以应誓言。致此,整个结盟仪式才宣告结束。

史书将这一次宋蒙结盟称为:“温榆河之盟”。或“第二次宋蒙结盟”。

结盟完毕之后,蒙古军立刻撤出了顺州,全军都退回到大定府中。而杨炎派军接管了顺州之后,也如约向蒙古支供了三万石粮食。

到了这时,失陷于北方异族之手近三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之地,终于已经全部都被宋军收复回来,同时还增加了燕山府附近的滦州、平州,大同府西边的云内州、东胜州、丰州,连同收复的燕云之地,共计十六州、二府。

铁木真退回到大定府之后,立刻开始准备北还。这次出兵,蒙古军占领了大定府和临潢府两地,也算是颇有收获。这两片地区铁木真也不打算放弃,必须要做一番妥当的安排。

首先铁木真加封耶律留哥为辽王,并派耶律阿海和耶律秃花兄弟相佐,镇守临潢府路,防范金国。在后来的时间里,耶律留哥一直都对蒙古忠心不二,即使有人劝他脱离蒙古,自立为帝,也被断然拒绝。耶律留哥死后,长子耶律薛阇继任辽王,次子耶律善哥随铁木真西征,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赐名蒙古歹,以功授拔都鲁。

随后铁木真仍然命木华黎镇守东线,坐镇大定府。一面防范宋朝,一面也为耶律留哥的后援,并且留下石抹兄弟、移刺拮儿等人辅佐木华黎。

本来铁木真还想留下郭宝玉在木华黎身边,但郭宝玉执意要随铁木真回蒙古。铁木真知道他是不想与宋朝为敌,因此也就没有免强。后来随铁木真西征时,郭宝玉成为铁木真的心腹大将,屡献奇计,然而最终死在西征途中,再也没有返回过故土。

安排完这一切之后,铁木真这才率领蒙古大军返回草原。一年之后,蒙古与西域大国花刺子模恶交,铁木真率军西征,终其一生,再也没有挥兵南下。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结局 尾声

三个月以后,大宋和金国终于议和成功。双方约定:一、金国向大宋称臣,金国皇帝将由大宋策封,现任的金国皇帝完颜承麟尊大宋皇帝赵忱为伯父;二、金国每年向大宋进贡白银十五万两,绢十万匹,称为“岁贡”;三、每年的新年、中秋和皇帝生辰,金国都要派遣使臣到大宋祝贺;四、双方在渤海边开通互市,可以来往经商。

可以说除了第四条之外,前三条都是大宋占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当年大宋所受过的屈辱,现在也轮到金国来品偿了。

随着议和达成,建康朝廷也派遣岳飞之孙,皇后岳璎之弟岳珂为使臣,前往金国册完颜承麟,虽然这只是一个例行公事,但使臣的人选安排,已十分耐人寻味。

而这时杨炎也到了离开燕山府的时候,岳珂到达燕山府的同时,也带来了朝廷的诏书,将燕山府定为大宋的北京,与其他十七个州府一并设为燕云路,不过北京留守司的职务并不是杨炎,而是由孟宗政担任。他也将付责大宋的东北边防。西北一带,仍然甴毕再遇付责。曹勋、高震等人也都各自分摆驻守处边境地区,因为随着金国的衰弱,大宋在北方的对方也变成了正在崛起中的蒙古。

因为北伐之功,杨炎的官职又得到了晋升,由少保升为少传,爵位也由武昌郡开国公晋升为鄂国公。而他的新职位是东京留守使,与张栻一起付责汴梁重建工作。赵忱已经下旨,大宋将在三年之后,正式迁都回汴梁,而现在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在遂步开始进行。因此这也意味着在朝廷迁都之后,杨炎将留在汴梁任职,而他在朝中的职位很可能就是枢密使。

接到了圣旨之后,杨炎立刻和孟宗政做了交接,然后和赵月如一起返回汴梁,只带了三十几个随从人员,其中有张威和罗云瑶,现在张威也因为战功已经晋升为从六品的武功大夫,成为驻守北京的一名正将,这一次告假随杨炎返回汴梁,因为杨炎答应了,战事结束之后,就为他们两人主婚,现在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看着前方巍然屹立的汴梁城墙,虽然还没有进城,但在通向城门的大道两侧,已经满是行人,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而城外的壕沟被重新填平,土山也被削平,丝毫也看不去就在半年以前,这里还发生了一场生死大战,反而真真恢复了几分昔日帝都繁华昌盛的样子。

杨炎长长出了一口气,再过三年,这就将再度成为整个大宋的中心,而这一战之后,自己大概也可以轻松好几年的时间了。一时之间,也不禁生出了无限的感概来。

杨炎也没有惊动他人,和赵月如一起带着从人进城之后径直来到自已有在内城里的新家。到家之后,杨炎才发现原来赵倩如带着儿女和严蕊也已经从建康搬到了汴梁,杨炎自然是又惊又喜,一家人终于在汴梁城中团聚。

在杨炎有三子四女之中,子女之中,年纪最大的是流苏生的大女儿舜华,都已经到了八岁,而年纪最小的是赵月如生三子载道,也过了三岁。杨炎刚一回家,立刻就被孩子们团团围住,叽叽喳喳叫着“爹爹,抱抱我”“我要爹爹抱抱”。只忙得杨炎抱起一个又一个。

好不容易才轮到最后一个是叶沐雪生得二女儿弄影。小丫头在杨炎脸上亲了好几下,道:“爹,这时你回来了,还会出去吗?”

杨炎心中一动,也在女儿娇嫩红润的小脸上亲了一下,道:“爹不出去了,毎天都在家里陪着弄影玩好不好。”

弄影十分欢喜的拍着手,道:“好啊!好啊!弄影喜欢和爹一齐玩。”

而在杨炎侧头看时,自己的七位夫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后记

写到这里,本文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不过还是有必要做一个小结的。本文收录南渡时期四十七员将帅,其中岳飞系十二人,韩世忠系八人,张俊系八人,吴氏兄弟系七人,王彦刘锜八字军系三人,刘光世系两人,陕军旁系四人,其他系三人(李显忠、马扩、王渊)。从出身来看,有西军背景的十六人(如果算上其部将,这个数字将达到二十二人),而且多是独当一面的大将,除此以外就是以岳飞为代表的两河义军,共有八人,但其影响力与西军系统无法同日而语。南宋将帅多出于西军的说法,应不是虚言。

再来看看结局,四十七人中,战死二人,死于自己人手上六人,其余皆得以善终,总的来讲还算不错。这批人大部分死于绍兴十二年到绍兴三十一年间漫长的“和平”时期,宋金重新开战的时候只剩下十九人,而且多数年事已高,过了黄金时期能保全晚节的不过吴璘、杨存中、李宝、张子盖、李师颜、赵撙六人而已。想当年高宗一直为军中悍将过多而头疼不已,到了孝宗朝居然找不出几个合格的统帅,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岳、韩、张、吴四家堪称军界四巨头,四人性格品性各不相同,有趣的是,其部将也多少沾染了一些其主帅的特点。岳飞的部将多是能战之将,军事素质过硬,但性格都比较耿直,和平时期混的好的寥寥无几;韩世忠对金战绩起伏不定,其部将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既有解元、王胜这样真正的能战之将,也不乏王权、刘宝之流的庸将,偏偏能战者多数短命,庸才活得倒挺长;张俊善于揣摩上意,是玩权术的高手,其部将也个个不善,杨存中、赵密、田师中,在政治上都有一手,最后都升到了大将以上级别;吴玠部将则多为悲情人物,田晟、姚仲、王彦均是因一战失利而退出军界,最后都终老于家,估计其临终之时多数都心有不甘。

最后,就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排名部分了,总要对南渡诸将的战力高低来一个一家之言。以我个人的观点,岳飞排第一应该是没什么争议的,下面就应该是吴氏兄弟,其中吴璘应该略强于吴玠,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吴玠的几次大胜吴璘都有参与,也是获胜的重要功臣,而且绍兴十年、绍兴三十一年两次反攻,吴璘都直接指挥,在攻城略地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既是坚盾,又是利矛,从这个角度上说,吴璘的战绩比其兄更加全面。排在第三层次的应该是韩世忠、刘锜、李显忠、杨存中四人,都具备统领大军团作战的能力。第四层次则是王德、杨政、张宪、李宝、赵撙等猛将,战绩也很突出,但缺乏指挥大军作战的经历。再往下就是张俊、两个王彦、姚仲、马扩、解元、王胜、牛皋、王贵、李彦仙等人,这些将领对付伪齐、流寇不在话下,和金主力部队交战基本是五五开。第六层次是郭浩、曲端、李道、张子盖、戚方、李横等人,属于军事经验丰富的“宿将”,战略上没有什么突出之处。最后一层就是刘光世、王权、刘宝、田师中、成闵、赵密、王渊这帮人了,他们做一个部将可能还比较合格,但一旦升到大帅位,就丑态百出了。

从宣和七年到隆兴二年的南渡时期,前后四十年,宋金之间大小战役不下千场,南渡诸将取得的胜利也不少,南宋朝廷就曾经总结过所谓的十三处战功,分别是:张俊明州防御战,韩世忠大仪镇伏击,吴玠和尚原、仙人关阻击战,刘锜顺昌大捷,李宝胶西唐家岛海战,刘锜扬州皂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