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对于这种国难之际,为一已私利开城投降叛变的人,赵孝锡无疑是非常痛恨的。可身为进攻的一方,他不得不说,对于这种能替其省事的叛徒,他又是欢迎的。
只是他不想开战,不想让升龙城的百姓,永远仇视他这个琼州王。更向替即将诞生的孩子,祈求一个平安。赵孝锡必须说到做到,绝不在午时前进城一步。
在东门被人打开之时,城中的将领跟官兵,还有百姓无疑都吓了一跳。可得知宋军并未进城,而是警告城里的赶来的援兵,不许追究开城之人的责任。
如果这些开城之人,被他们伤害了。等攻城的时候,全部杀无郝。就这样,东城门大开,距离城门不远的宋军,就是不肯进来一步,着实令城里的军民异常不解。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知道,这是宋军的自信所在。不论开不开城门,如果他们的皇帝不投降,午时一过,宋军便兵挥军攻城,到时只怕城里也将血流成河。
等到负责传信的皇城禁军来到城门口,看着已然大开的城门,自然显得异常震惊。可得知,宋军那怕看到城门大开,也不敢提前进来一步,也明白对方的底气所在。
不过他们很快道:“通知全城,将城门都打开吧!皇上下令,开城向宋军纳降!”
随着禁军的命令下达,紧闭了几天的升龙城门,一座座对城外的宋军找开。而来到城外的李朝禁军,也向城外的宋军,传达了他们皇帝愿降的消息。
面对这样的禀报,吃完早食的赵孝锡,却很平静的道:“既然决定投降,让李乾德来城外投降吧!记得告诉他,将李朝的开国玉玺带上。
本王打算,将那玉玺送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当玩具!要不是为了给孩子积点德,本王早就攻进升龙城了。记住,时间是午时,过时不候!”
跪在赵孝锡面前的李朝禁军统领,听到赵孝锡要拿李朝的玉玺,给他快出生的孩子当玩具,也有种要气吐血的感觉。可面对过时不候的警告,他再也不敢迟疑。
若非那位老太尉,以自刎的方式,让李乾德下定了决心投降。只怕午时一到,李乾德还会尝试一下,跟宋军硬拼一番再投降,以便多要求一些条件。
很可惜,现在城门已然大开,宋军依然不肯进城。这意味着,这些宋军心里,其实都巴不得他们不投降。只要他们不投降,大炮一响,这些宋军官兵就有无数战功可得。
如果他们投降了,那对这些参战的宋军官兵而言,无疑是有些可惜的事情。身为军人的李朝禁军,自然不敢怠慢,赶紧将这话给传了回去。
以至还在祖祠,跟李家先祖请罪的李乾德,直接就听到。以往那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已然替他准备好一切,就等他出城投降了。
这种大臣的背叛,让李乾德有些泪流满面的道:“父皇,看看!这就是忠心我们李家的臣子,此刻的他们,又何等刻薄的嘴脸啊!”
面对这种质问,这些大臣也不吭声,硬是催促他赶紧上轿。甚至不惜,将他几个尚且年幼的孩子,都一并给抱了出来。等下他们,将陪着李乾德一起出城投降。
对于这种被绑架般的投降,李乾德真有种,想抽剑将这些大臣给杀了的冲动。可他更加清楚,这个时候,已然没人把他当皇帝。如果他不想死,就必须忍着。
走出皇宫的李乾德,看着跪在城外的皇城百姓,也有种心死的感觉。可就在这时,不少百姓流泪道:“皇上受苦了!草民将永世铭记你的恩情!”
类似这种感恩的声音,让李乾德突然觉得,相比这些平时他不怎么放在眼里的百姓。他发着俸禄养的大臣,反倒更加的可恶。没人觉得,李乾德是在替他们受辱。
望着过来扶他上轿的大臣,李乾德却很厌恶般道:“滚开,朕用不着轿子,自己走过去!朕不象你们,连最后的尊严都不要了!生又有何意呢?”
说完从几个慌乱的妃子手中,抱过最年幼的孩子。拉着这些妃子的手,大步的往城外走出。而不少感恩于他的百姓,则紧随在他的身后,希望能替其求情。
在城外的宋军,看到城门口涌出的大批李朝百姓,还有走到最前面,那身穿龙袍的中年人。便知道,李朝的皇帝来投降了,立刻通知赵孝锡出营。
当赵孝锡骑着战马,来到城门口看到李乾德,手中还抱着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也没想到,皇帝出城投降,竟然把孩子跟妃子都带了出来。
就在这时,看着赵孝锡竟然如此年青的李乾德,也实在想不明白。宋朝何时,出了如今一个妖孽之资的王爷。而他,竟然一点都没有留意对方,竟然来到琼州上任。
只是这个时候,想再多也没用。李乾德将孩子,放到妃子的手上。从那位打小跟在身边的太监手里,接过代表皇权的玉玺,有些艰难的在赵孝锡的注视下跪了下去。
捧着玉玺道:“亡国之君,李氏乾德,向大宋乞降。望王爷,看在百姓无辜的份上,饶我李朝百姓一命吧!有什么过错,我李乾德一力承担。”
听着这个话,不少跟着出城的李朝百姓,也不约而同的跪下道:“饶我们皇上一命吧!”
在这种不断有军民跪下祈求的时候,赵孝锡也多少知道。如果不是他的出现,这位李乾德,会成为李朝的中兴之主。甚至在北宋灭亡之后,他还毅立在这里。
那怕后世元兵犯境,李朝都让元朝吃了憋。由此可见,他的到来已然改变了历史。可他同样知道,想完成大宋跟汉族的复兴,他必须这样做,李朝也必须灭,这点不容改变!
第一百零五章铁血亦有柔情
看着跪在身前的李朝皇帝,赵孝锡并没太大的喜悦感。对于这种结果,其实他早就预料到了。既然猜到了,也就没任何惊喜可言。更何况,这是一国之君啊!
不知为何,在李乾德身上的赵孝锡,似乎看到未来大宋的君主。在金国铁骑之下,不也曾承受过这种苦难吗?而那些金国人,又何曾跟他现在这样仁义过呢?
落后便要挨打,这话换到这个时候一样管用。伴随着火枪火炮的出现,赵孝锡以劣势兵力,同样能战胜拥有优势兵力的李朝。并且进攻,真的可谓势如破竹。
从开战到李乾德开城投降,前后经历的时间不到一月。这个速度,能说不快吗?可只有赵孝锡清楚,若非李朝的官道不给力,这速度会更快上几分。
听着李乾德的乞降,还有李朝百姓的求情。赵孝锡也觉得,这位年青有为的李朝皇帝,看来在李朝的威望不小。不杀他的想法,到是真的选择了。
朝赵大使了个眼色,站在他身边的赵大很快,将李乾德手里的玉玺给取了过来。转而在李乾德不舍的眼神中,转交到赵孝锡的手中。
就这样一转一接,便意味着一个王朝的覆灭。从此刻开始,李朝便成为历史,这里只有一个大宋的安南道。而赵孝锡会在接下来,数年的时间里,让这里的人遗忘李朝的存在。
拎着这枚同样有些年份的国主玉玺,赵孝锡落马上前。平静的道:“大越王,起来吧!”
大越王,则是李乾德这位李朝国主,在大宋的正式称呼。就跟大理国的段正明一样,他在大宋君王面前,也只能被称为大理王。
听到赵孝锡让自己起身,清楚此刻他已然没有选择的李乾德,很快便从地上起身。而这个时候,赵孝锡走到他身后,那些军民身前道:“尔等都起身吧!”
看着跪下的李朝军民全部起身。赵孝锡显得很平静的继续说道:“尔等肯定好奇。为何此番本王会兴兵讨伐李朝,并不允许李朝割地赔款,硬要将大越国吞并。
现在本王可以告诉你们,这一切都是你们自找的。身为番邦跟邻邦。这些年李朝对大宋做了什么?你们这些百姓不知道。大越王跟你们这些文武大臣也不知道吗?
打从李朝太祖建立大越国。尔等不思敬仰中原天朝,三番五次兴兵犯兵。神宗期间,更在邕州杀戮我大宋十余万军民。你们说。本王讨伐你们,有何不对?”
虽然赵孝锡用不着说这些话,可他同样清楚,武力可以震慑,道理却能说服人心。那怕他的这番道理,说不服这些李朝君臣,却能减轻宋军入侵在李朝百姓心中的仇恨。
见李乾德等人不说话,赵孝锡却转身道:“大越王,你应该庆幸,本王不喜杀戮。同时,本王第一个孩子,这几天就要诞生,本王想替为他祈福,才饶你李家一门。
若是你真觉得,本王不敢将你李家满门抄斩,那你真的想错了。你即是大越国主,也是这些孩子的父亲,这些女人的夫君,本王不想做什么恶人。
从此刻开始,本王会派人,将你送去汴梁城。也会奏请皇上,给你一个王侯的身份。只要你安份待在京城,相信你早晚会知道,当个闲散王侯其实更不错。
如果今日攻破升龙城的,不是本王而是那些游牧番邦王侯。别说你李家一门,就是全城都有可能尽皆被屠。所以,本王希望你能记住,今日你一门能活命,是本王恩赐你的。”
被警告了一番的李乾德,想了想也很老实的道:“乾德,多谢琼州王恩情!”
灭了人家的国,还要人家反过来感恩。或许只有赵孝锡这种胜利者,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可在赵孝锡看来,这些话必须说,也必须让李乾德说出感恩的话。
说完这些话,赵孝锡一改之前的冷酷,反倒很温善的走到。先前被李乾德抱在手中的孩子前,笑着道:“大越王,这孩子是你最小的孩子吧?男孩还是女孩?”
不明白赵孝锡此举有何用意的李乾德,显得非常担心的道:“王爷,孩子是无辜的?”
听到这话,赵孝锡显得很生气的道:“大越王,本王连你都能放过,难不成还放不过,尚在强褒中的幼儿吗?本王只是想感受一下,抱孩子的感觉。
为了征讨你们,本王的王妃即将临盆,本王却不能陪伴左右。你应该清楚,做为父亲的本王会是何种感受。放心,本王就是抱一下!”
这话听的李乾德跟那位妃子,也有些不知所措。可面对赵孝锡伸过来的手,那位妃子也不敢不给。很快将这个刚出生不满半岁的孩子,递到了赵孝锡的手中。
平时舞刀弄枪的赵孝锡,此刻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般。小心翼翼的把孩子抱到手上,显得很紧张般道:“本王这样抱,对不对啊?”
面对此刻的赵孝锡,别说李朝君臣看傻了眼。就连赵大等一众宋朝大军,同样觉得看傻了眼。可谁又知道,前世光棍的赵孝锡,真的很期待当父亲的滋味啊!
见那位妃子略显错愕的点点头,赵孝锡显得很高兴的道:“赵大,怎么样?你家王爷我,无师自通,都学会抱孩子了。等这里事了,本王便回新南城去抱孩子!”
这种平易近人,跟普通父亲的琼州王,却令李朝的百姓觉得很亲切。能对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如此眷恋的王爷,自然不会是什么残忍好杀之人。
抱着孩子走到,同样有些傻眼的李乾德身边。赵孝锡显得很高兴的道:“大越王,你还没告诉本王,这孩子是男是女呢?”
不敢怠慢的李乾德,也实在想象不出。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不成体统的大宋王爷,将他李朝给灭亡。到底是此人异类,还是李朝太过倒霉呢?
嘴上却微笑道:“此乃乾德第一个男丁!”
听到这话,赵孝锡笑笑道:“看来这小子命不错,刚一出生,就捞到王侯继承人的资格。若是可以,本王都想当个逍遥王爷,不管这些繁琐国事。
今日,你或许还会恨本王。可本王保证,等你的孩子长大了,你或许会庆幸,本王今日给了你们新生的机会。远的不说,就这些大臣,你此刻做何感受呢?”
抱着孩子的赵孝锡,突然将话题转向,那些朝他献媚的李朝文武大臣。对于这种带有嘲讽之意的询问,李乾德也是心中一恨,最终却只能长叹一声不作回答。
将孩子递给一脸不爽的李乾德,赵孝锡才道:“赵大,卫队骑兵打头,封存大越国库。按照先前的交代,照名单查抄家产。告诉进城的将士,敢抢劫百姓者,军法从事!
另外张贴安民告示,警示全城百姓,听从我军安排。敢寻衅滋事者,一律杀无郝。另派遣骑兵,通知其余尚未归附的各城,即刻打开城门,向我军缴械投降。
再派人传令朱大同,让他赶紧过来这里办公。本王要赶着回新南城看孩子,可没太多时间,替他收拾乱子。
哦!别忘了,让人帮大越王收拾一下上京的东西。除国库的财产,不能让他带走。该有的王侯礼仪,都必须给本王给足了。至于皇宫的宫女太监,一律开回原籍。
当然,愿意跟着大越王前往京城的太监宫女,人数仅限各十个。至于这些妃子身边的侍女,则不包括名单之内。其余多出来的,全部发放安家费遣散。”
当着李乾德的面,下达这些命令的赵孝锡。随后又询问了一句道:“大越王,对于本王的安排你可还满意?既然你们将来去京城生活,钱财肯定要带一些。
可京师的物价不菲,这一应人手,能少带还是尽量少带。哦!本王差点忘了,还有按律,应该给你配上的护卫。给你一百人的名额,你觉得可以吗?”
见赵孝锡不象打趣于他,而是真的在跟他商量。李乾德也觉得,当亡国之君,也当到这个份上,倒也算是不错了。这种感受,听到这些话的百姓,也是如此想的。
人就是如此,一旦看对方眼顺了,那对方做的事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眼下赵孝锡给予皇城百姓的感觉,无疑就是这样。而对于前往汴梁城,不少太监宫女都觉得不想去。
当然,类似李乾德身边,这个已然年近六旬的老太监。不跟在李乾德身边,那他只怕活不下去。为此,他最理想的归宿,便是随李乾德进京,给其当个管家。
看到李乾德没什么意见,赵孝锡突然又道:“那位是大越太尉李常杰?”
一听这话,看着赵孝锡又变回那张冷酷脸。这些大臣,也显得非常害怕。而此刻的李乾德,也硬着头皮上前道:“琼州王,太尉先前在家中,已然自刎了。”
呃!对于这个结果,赵孝锡还真的有点意外。可接下来,他的一句话,却令李乾德再次跪在了赵孝锡的面前。原因是,赵孝锡要拿李常杰满门抄斩,替邕州死难军民报仇。
不想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最终连家族子嗣都留不下一个。李乾德也只能,冒着激怒赵孝锡的危险,下跪替其求情,也算还李常杰这个忠臣的情份了!
第一百零六章双喜临门
此次领兵攻打李朝,在赵孝锡看来,替当年那些邕州死难军民报仇,也是攻打的理由之一。那么如何替那些死难军民报仇呢?无疑就是杀了,当年那位领兵将领。
尽管赵孝锡没见过,这位被李朝喻为军神的将军。可随着对李常杰的了解,赵孝锡也突然想起,后世有关他的事迹,也一直是李朝这块国土上百姓祭奠的英雄。
为了抹杀掉这种,用大宋人血肉所建立的功勋之将,赵孝锡就必须杀他。很多时候,占领跟统治,单单**上抹杀不行,还必须在精神上给予催毁。
可突然听到,这位例为必杀的李朝老将,竟然很有骨气的自刎。赵孝锡多少有些意外,想到的第一反应,便是这家伙死了,也难逃诛九族的大罪。
在邕州的时候,他答应过邕州的百姓,要为当年那些死难的军民报仇。也答应过,如今的邕州军统领,给他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他不能言而无信!
看着大越王李乾德求情,赵孝锡有些冷酷的道:“大越王,你不要以为,本王真的不敢杀你。当年李常杰在邕州犯下的杀戮,岂是他一死便能解决的吗?
本王可以明白的告诉你,在开战前本王去过邕州,对着当年与邕州城共存亡的苏知州说过。本王一定会给他报仇,亲手带着李常杰的人头,去祭祀他的英灵。
你想让本王失信于人吗?要是你真觉得,本王不应该诛他满门,那也可以。当年邕州城死了多少人,今天本王在升龙城就杀多少人,你觉得如何?”
眼下李常杰倒干脆,知道难逃一死。直接抹脖子自杀了。可赵孝锡清楚,李常杰也是有家族的。那怕李常杰本身是个不全之人,跟皇城这些太监没什么两样。
面对赵孝锡的怒火,李乾德也不知道如何反驳。当年那场战争,李常杰确实打出了李朝的威风,可那时他尚且年幼。很多事情都并不知晓。
只是这些年,他能够做稳这个皇帝之位,跟李常杰他们这些老将的监国,也是脱不了关系。这位当年加封了太保的老臣,确实是李朝的忠臣啊!
跪在地上半响不作声的李乾德,最终只能无奈的道:“王爷,当年的事情,已然过去那么久。都说人死如灯灭,李老将军已经死了。王爷就不能宽恕他一次吗?”
听到这话,赵孝锡冷笑道:“宽恕?你好意思让本王说这两个字?当年他为何不知道,宽恕那些无辜惨死于刀兵之下的邕城百姓呢?”
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不少李朝百姓跪了下来。面对这些百姓的求情,赵孝锡却很坚持的道:“先前你们替大越王求情,看在他是一国之君的份上,本王可以给予宽恕。
可对于这件事情,本王必须给邕州百姓一个交代。给当年那些枉死的亡魂一个交代。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若是今日本王血流升龙城。你们子孙后代会做何感想?
虽说此事过去几十年,可当年幸存的邕州百姓记得这个仇恨。将来你们,也会是大宋治下的百姓。你们就想受到,邕州百姓对你们的凌辱跟仇视吗?”
望着赵孝锡一脸坚决的表情,不少百姓想了想,也觉得赵孝锡并不做错什么。如果今天赵孝锡真的大开杀戒。那么他们的子孙后代,只怕会永远铭记这份仇恨。
就在气氛一下又紧张起来之时,一匹快马突然快速奔来。马上的骑士,望到赵孝锡之时,显得一脸的兴奋之色。令众人也知道,想来有什么喜事禀报。
等到骑士在赵孝锡跟前落马,小跑几步跪下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先前收到新南城快报。木王妃顺利诞生一子,母子兼平安。老王妃嘱咐,让你早日归家!”
听到木婉清替自己产下一个儿子,赵孝锡的心中微微一震。笑道:“好!好!本王今日可谓双喜临门,幸苦你了!此事本王知晓,传信新南城,本王会尽快赶回。”
随着赵孝锡说完这番话,赵大等一众宋军将士,立刻单膝下跪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这如雷般的恭喜之声,令赵孝锡着实很享受,初次身为人父的感觉。同时他也觉得,这或许是老天给予一个,他对儿子祈福的机会。
望着还在等待宣判的李乾德等人,赵孝锡稍稍缓和一下情绪道:“大越王,你真应该庆幸,本王此刻也听到孩子平安降世的消息。
别说本王没给你机会,李家满门本王可经特赦。不过,李家嫡系成员,必须到邕州忠勇祠,对苏知州还有邕州的亡魂,代李常杰下跪道歉。
要是你觉得,连一个下跪道歉都不肯,那就别怪本王没给你们机会。到时候,李家满门皆抄斩,送于邕州城祭奠亡灵。现在,你给本王一个答复吧!”
下跪道歉,相比诛九族,无疑轻松了许多。尽管这样做,有点令李常杰蒙羞。可没等李乾德回复,李常杰的侄子便答应了这个条件。
在李常杰自刎之前,就对家族之人有交待,一切以保存家族血脉为首要。连皇室都忍辱负重,身为臣子的李家,又何惜一个下跪道歉呢?
见李家之人,主动揽下了下跪道歉祭奠亡灵的事情,李乾德身为君主也觉得长松一口气。对他而言,他要做的,无非就是在最后,显示一下对忠臣的保全之意。
得到想要的答案,赵孝锡在王府卫队的护送下,当着李朝军民的面,骑着马踏入升龙城。随着他进入升龙城,也意味着李朝从此消失在西南边陲。
而先他一步入城的部队,已然开始接收李朝的国库。看着收缴到的物资财富,赵孝锡也觉得,耗费近一年时间准备的战役,总算没吃亏还赚了不少。
这一路下来,赵孝锡几乎将李朝的底蕴全部一扫而空。可他同样清楚,这只是占领李朝的第一步。接下来,让李朝百姓忘记李朝,才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
好在这年头,李朝虽然对大宋不敬,可对于中原文化却推崇。这意味着,赵孝锡等人的进驻,某种意义上,也减少诸多不必要之事。
只是善后的事情,赵孝锡并没过多参与。在朱大同正式入主升龙城,担任这座改名为安南城的安南路首府,赵孝锡便启程离开。
为了保证局势稳定,为了早点见到儿子,还有幸苦了的木婉清。他甚至连段誉都没等,直接快马加鞭的乘船返回新南城。而李朝的事情,则交给朱大同跟赵大负责。
他们一个管军,一个管民,倒也配合默契。至于赵孝锡,则完全当起甩手掌柜。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有接下来需要办的事情,告知他们两人便行。
除此之外,赵孝锡也没忘记,再给汴梁城的赵煦写折,告知李朝覆灭的事情。至于接下来,朝廷会派什么官员过来任职,赵孝锡也觉得无关紧要。
对他而言,朝廷就算派来官员,安南路的首府知州,必须由朱大同担任。另外安南路各城的守军,也全部出自他旗下的琼州军。
朝廷派来的官员,如果他们听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