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金钏儿明儿成了姨奶奶,看你们怎么笑?”
  “好个小浪蹄子,你思春了,倒还攀扯我?”金钏儿和彩霞两人在床榻边笑闹起来,又道:“今日你走了,还不许我们笑你?日后端起姨奶奶的款儿,还不定认不认我们呢。”
  彩云冷笑道:“这大脸面的姨奶奶,你们侍候着,我可不敢沾惹。”她心中有点嫉妒。她和三爷也是熟识的。三爷在府里,也是一块儿玩的。凭什么彩霞现在飞了高枝?
  彩鸾、彩凤几个都是笑,跟着拿话“挤兑”彩霞。彩霞是又喜欢,又恼怒,又娇羞,又伤感的和几人斗嘴。只是,她一个人哪里说的赢金钏儿她们一堆人?
  玉钏儿年纪小些,帮彩霞收拾好东西,笑道:“好了。你们别欺负老实人了。人家要赶着去做姨奶奶的呢。别耽搁时辰了。”
  这话又是说的屋内的丫鬟们一阵好笑,前仰后合。房间里充满了银铃般悦耳的声音。
  说笑了一回后,彩霞拿着包袱,跟着金钏儿、玉钏儿两人进到东跨院的正房中向王夫人辞行。
  正房中,薛姨妈、王熙凤、周姨娘陪着王夫人说话。这两天的年酒忙的王夫人、王熙凤脚不沾地,下午这会儿才偷个空。
  彩霞跪在地上磕了头。
  王夫人神色淡淡,还是那副木纳的模样,公式化的“勉励”道:“你跟着我这么些年,素日是个好的,环哥儿如今开口,要丫鬟服侍他读书,我把你派过去。你日常要尽心。”
  王夫人强忍着心里的不适,交代了一番场面话。读书什么的,那都是瞎扯。名头而已。不过是要她身边的丫鬟。贾环在警告她呢。这混账东西!偏偏她哥哥怎么就看重她这个庶子。
  王夫人心里念头转着,倒是忘了,若不是初六时贾环成功的与王子腾修复关系,她打算怎么炮制贾环。
  王熙凤一旁笑兮兮的看着彩霞跟着林之孝家的离开,心里倒是觉得找到贾环的“弱点”:这小子好色。
  这才多大的年纪?宝姑娘、她身边跟着的香菱还不够眼馋的么?听说他在江南还和名妓不清不楚。
  男人呐,都是一个德性。
  王凤姐聪明归聪明,一时间没想到贾环是在警告王夫人这上面去。毕竟,这个答案太吓人。
  …
  …
  彩霞跟着林之孝家的一路到望月居。贾环正在屋里写写画画,做八股文。跑来献殷勤的单大良等人,他都打发给贾琏、贾蓉去处理。
  贾云春省亲,贾府里要忙碌的事情很多。后宅里,归王熙凤负责。贾环那天回答了平儿的问题,王熙凤又放开手脚,开始管内宅的事。府外,则是贾琏、贾蓉跑腿。
  贾环没兴趣主导这件事,都是琐事而已。生在富贵乡中的贾琏、贾蓉比他更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他只需要做好与贾元春见面的准备即可。
  彩霞和林之孝家的来之前,贾环上午刚去拜访了乡试的座师方望。
  方宗师如今在京城里担任礼部尚书,主持编撰《皇周英华》,手下管着一帮翰林,庶吉士,中午留饭后,给贾环说起礼部会试的事。
  明亮、暖和的小间中,方望随意的靠在椅子上,问道:“子玉近来可有温书?会试有没有把握?”
  贾环回京后就特地上门拜访过方望,此时再来拜年。方望在京城、金陵、士林中都帮了他很大的忙。再者,乡试座师这个身份,在如今的科举体系中,这是相当硬的关系,他怎么可能不来走动?
  贾环苦笑一声,道:“正月里琐事缠身,尚未读书。按照张先生的估计,我金榜题名或许有望,但是名次如何可能要靠运气。”
  其实,按照贾环现在的年龄情况,如果这一科考的名次不好,完全可以等明年雍治十四年的会试。会试、殿试的名次直接影响着日后的仕途。
  但是贾环已经没有时间了。他这一科只要能取中就是好事。名次无法强求。运气好,碰到他合适的题目,可能就是高分,运气不好,那就只能中规中矩。
  方望和贾环笑着谈了一会科举的事,道:“举业不过是敲门砖,跨过去,便无须理会。当然,圣人之言,我辈读书人要时时揣摩,学习,不可忘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通过科举的文人,说科举是敲门砖,这是相当大胆的说法。京城、北地,这种说法不会流行,倒是江南士风日渐狂暴,这样的说法很流行。方宗师这么说,是将贾环当自己人。否则,贾环说出去,方宗师少不了要给士林的鸿儒问难。
  贾环当即起身,躬身行礼道:“谢老师教诲。”
  如果方望只是日常的闲谈,这么说贾环一句,贾环这样的礼节,就显得过了。但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方宗师是什么人?士林的领袖,官居礼部尚书。这样清白的履历、地位,如果不出意外,他在今年的礼部会试中,至少是同考官的身份。担任主考官,收割一批进士,也不是不可能。
  方宗师都说了:不可忘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什么意思,贾环难道会听不懂?
  没有任何考试制度是绝对公平的,只能做到相对公平。比如科举,比如高考。而制度之外,就会有一些名堂。比如高考的加分,提前批等等。
  而科举里面就有一种,叫做“约定门生”。就是主考官和士子在考试之前,就已经相互约定为师生。主考官看中士子将来的潜力。士子看中主考官的地位。明朝著名的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其中就有一种说法,主考官程敏政泄题给唐伯虎,很有可能就是已经约定门生。
  方望温和、赞赏的笑了笑。孺子可教也!
  …
  …
  贾环在搜肠刮肚的写八股时,晴雯和如意两个笑嘻嘻的带着林之孝家的、彩霞到书房里。
  贾环早早的给她们俩交过底。
  贾环搁下笔,笑着起身,和林之孝家的聊几句,吩咐如意带彩霞去放包裹,算是完成彩霞的接收程序。
  林之孝家的四十多岁,容貌普通,坐着椅子上喝茶,看看贾环身边侍立着的晴雯,十五六的姑娘,伶俐标致,自有神韵,笑着夸道:“晴雯如今出落的越发的好了。”
  又道:“三爷,按照府里的惯例,三爷身边可以再添一个丫鬟,侍奉起居、读书。”
  这是做人情了。倒是难为林之孝家的,闷着不说话的性情,还做个。贾环笑着摆摆手,“我这里没什么惯例。现在这样就行。”他难道还正配四个贴身丫鬟不成?
  估计贾府里都以为他要彩霞是收通房丫鬟、屋里人。和晴雯差不多。但他自己清楚怎么回事。
  第一,他答应过彩霞的,将她要到屋里来。跟着王夫人,彩霞没个好结局。他是利用贾政暂时的对他的愧疚的心里,达成目的。但是收屋里人就算了。他没这个心。
  第二,向王夫人讨点利息。
  …
  …
  林之孝家的略坐了一会儿就走了。这时,彩霞安顿好了,进来和贾环见面。
  “三爷…”彩霞只喊了一句,在贾环看过来时,就情不自禁的低下头,浑身燥的慌。脸、脖子都红透了。三爷兑现他南下的承诺了。
  看着面前两米开外,十六七岁娇羞不已、情犊初开的少女,贾环莞尔一笑,这妮子想多了!
  彩霞鹅蛋脸儿,肌肤白皙。中等身量,穿着水粉白的掐牙背心,微微有些丰盈。她如今的年纪,身体已经张开,胸前曲线饱满,衬得她身姿窈窕。容颜要逊晴雯一筹,但亦是很出挑的女孩子。
  她性格老实,是属闷嘴葫芦的,一应事儿,心里有数。
  彩霞是烈金钏儿跳井死后,王夫人屋里的首席大丫鬟。为王夫人尽心尽职,最终因年纪大了,时常病,王夫人就将她放出去,给来旺吃喝嫖赌的儿子强霸,毁了一生。
  林之孝那样不肯说话的人,都看不过眼,建议贾琏不要将彩霞配给来旺儿子。这事是王熙凤做的主。
  这些美好的人儿,应该有一个好结局不是?就像彩霞、鸳鸯、迎春、惜春。他现在要改变她们的命运轨迹,很简单。何况,彩霞还曾经给他报信。
  贾环温声道:“彩霞,我屋里也没什么事。左右不过是我吃饭、喝水的事。晴雯就时常到处逛。你先慢慢适应。有什么要求,可以给我说。”
  “恩。”彩霞小声应了,点点头。
  贾环笑一笑,让彩霞先出去了。浇灭小妮子情思的话,今天她刚来,有点不好开口。改日再和她仔细的谈谈。


第四百一十六章 芳园应赐大观名(上)
  入夜的时分,贾母因宝玉在跟前玩笑,又有三春陪着,摆饭的点稍微晚了些。年节大家都很忙,但是贾母的年纪摆在那儿的,基本不见外客。反倒是清闲着。
  灯火绰绰,仆妇,丫鬟们络绎不绝的上菜。
  贾母看着八仙桌上的菜肴,忽而问鸳鸯,“玉儿呢?怎么没来我这儿用饭,可是又病了?”
  鸳鸯微怔。她自是不敢回答实话。实话是:其一,林姑娘近来都是三爷派晴雯单独送的饭菜。花样翻新。她耳朵里还听婆子们多嘴:啧啧,真是官家小姐。
  其二,贾府众人都知道老太太恼了林姑娘,有些事,便不那么周全了。像摆饭这种事,谁会不识趣的提起林姑娘呢?
  鸳鸯笑道:“老祖宗,我这便去看看。”
  贾母点点头。
  鸳鸯一边出门,一边思索着这件事。忽而想起来:前两日,她给老太太说三爷重新得到舅老爷赏识时,老太太沉默了很久。
  …
  …
  早春的暮色笼罩在梨香院中。刚吃完饭,薛姨妈、薛蟠、宝钗在正厅中吃茶、说话。
  同喜、同贵、香菱、莺儿几个丫鬟在一旁侍候着。
  薛蟠眼睛往身姿纤柔、婀娜,气质安静的香菱身上一扫,心里就有些烦躁。贾环那个王八蛋!香菱本来应该是他的丫鬟。愤愤的道:“妈,我真是不明白舅舅为什么看重贾环那样的人?欺压长兄,表哥,在府里作威作福,那一样好?”
  薛姨妈训斥道:“你管他那样好?管着你自己罢。每天像个没笼头的野马到处跑,也不做个正经事。环哥儿的事,你日后少说,少管。”
  薛蟠给薛姨妈训的一蒙。这不对啊。往日里他抱怨两句贾环的不好,他妈并不说他的。便看向宝钗。
  宝钗娴静的道:“哥哥,妈说你,你便听着。”她自是明白怎么回事。环兄弟正月初六拜年过了舅舅那一关。在贾府里的地位越发的稳固了。
  其实,她妈态度改变,这样到免得她两头为难啊。
  薛姨妈看着一脸呆滞的儿子。心里长叹口气。她看到的是贾环对她姐姐无声的警告。
  …
  …
  贾府东路,贾赦今晚难得的在正房里休息。邢夫人服侍着贾赦洗脸。丫鬟杏儿在一旁端着水盆。
  邢夫人说着最近贾府里的话题,道:“老爷,你说这怪不怪?环哥儿怎么就又得了舅老爷的赏识?听说初六下午在书房里说了很久的话,还让人上了茶…”
  这个消息,贾赦自然是早就知道的。贾赦粗暴的打断邢夫人的话,冷笑道:“你懂个屁?等几日贵妃回来省亲,届时看他怎么说…”
  邢夫人一贯是怕贾赦怕的厉害,逆来顺受,这时给贾赦骂了,连忙赔笑道:“老爷说的是。”
  贾赦不满的冷哼一声。心里极度的不痛快。
  …
  …
  初十上午的阳光给云层遮住。咸宜坊中的史府门口冷冷清清。空牌子的侯爵,若是没有实权,在京城这权力场中不算什么。史家一门两个侯爷,就是处在这样尴尬的境地。
  前院的一处偏厅中,保龄侯史鼐与忠靖侯史鼎两人相对而坐,喝着茶。厅中略显清冷、寒酸。
  史鼐是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灰色的便服,身量中等,对弟弟说道:“我初六在王府吃酒…”说了个开头又停下来,想一想,道:“大姑娘年纪渐渐的大了,要给她找个人家了。”
  大姑娘就是史湘云。她父亲是史家的长子。不过,早早的就亡故。而史湘云今年其实不过是十一岁多一点。
  史鼎对这个提议并不反对,史家如今只剩下外头的风光,家里连针线活都是自家的女眷亲自做,沉吟着道:“二哥可有合适的人家?”
  史鼐道:“贾府的贵妃正月十五要回来省亲。他们家的声势…。我听你嫂子说,初六时,王家的亲家太太(何夫人)还问起宝玉的婚事。说是还没有看中别家的女儿。”
  贾府如今因为贵妃成为京中一流的世家。若是能将大姑娘嫁过去,史家的状况立即就可以改善。至少,以他和兄弟的两个侯爵的身份,要混点实权不难。
  史鼎禁不住点头,琢磨着道:“二哥,这事不能当面提,城外清虚观的张道士,当日是做荣国公的替身入道观,可以请他帮忙向姑姑(贾母)提一提。”
  “嗯。”史鼐点点头。
  …
  …
  贾贵妃省亲,贾政上题本之后,批复的是正月十五日。自正月初八之后,就有宫中的太监出来看方向,指点省亲的细节:
  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各处关防,挡围幙,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
  十二日时,工部郎中杨建天与五城兵马司的几个指挥使带着衙役前来四时坊打扫街道,撵逐闲人。贵妃出行,净道是基本要求。又是正月中,街道上的无业游民,亦都要清理干净。
  前文说过,按照儒家的礼仪,皇帝后宫之中,皇后一位,皇贵妃一位,往下就是两位贵妃。而通常来说,很少有妃子在活着的时候封皇贵妃。当今天子后位空悬多年。贾元春在宫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贾政升通政司右参议前在工部任员外郎,与杨郎中私交还不错,中午在家中设宴招待杨郎中。
  贾环、贾琏、贾蓉则是招待北城兵马指挥司指挥(正六品),景田侯之孙裘良并西城兵马指挥司吴指挥、中城兵马指挥司指挥魏指挥三人。贾府位于京城西面,但是五城兵马司中只要能沾上边的都赶过来做事(奉承)。贾家如今的权势,谁不想捧着?
  贾赦带着贾府的管家单大良、林之孝、张才等人督率匠人扎花灯、烟火之类。
  至正月十四,迎接贵妃省亲的所有事情都已经准备妥当,当晚,贾府上下所有人都没睡,等着贾元春的到来。
  贾环是在前院里和贾赦、贾政、贾琏、贾蓉在一起,顺便帮着政老爹料理着一些琐事。居中调度,这种事对他而言,毫无难度。
  贾环倒是有心回望月居睡一会儿。不过,贾府里灯火通明,四处喧嚣,想睡也睡不成。他抽空回去看了一眼,晴雯、如意、彩霞几个小妮子都是围在一起说话。晴雯还说黛玉都没睡。
  这让贾环禁不住无奈的摇头。黛玉那身体,最好是不要熬夜。不过,贾母近日对黛玉很亲近。元春省亲,黛玉也不可能一个人去睡觉。
  贾环从望月居回贾府中路向南大厅时,一路上,看到蜡烛都是一担担的往贾府后的省亲别墅里挑。所有的丫鬟、仆人们、贾家子弟都是兴高采烈的说着话,呈现着一种亢奋的状态。
  到第二天正月十五的五更,贾政的长随李十儿进来提醒道:“老爷,到五更了。老太太等都已经准备去大门外候着的。”
  “恩。”贾政起身,对贾赦道:“大哥,我们也该动身了。”
  贾赦点头,当先一步出了向南大厅。外头候着的贾府子弟如贾蔷、贾芸等立即都尾随的跟上。他们要到宁荣街西街的街门口去等候着。
  贾府内外人等到此时,按照礼仪都安静下来,等候着。街头巷口全部用围幙挡严。贵妃的车架,要来时,直接从街口到荣国府正大门。
  五更时分,月明星稀。初春春寒料峭。随着时间流走,东方既白,贾家子弟等的心焦。
  贾环也是等的颇为无奈。不同于贾家子弟的兴奋、骄傲,他心里没多少高兴的心情。因为,此刻的繁华、兴盛,在他眼中,即是贾家的顶点,马上就要到来的是衰落。他心中并没有多大的把握,一定能挽救贾府倾颓的命运。穿越者也不是万能的。政治,向来都是翻云覆雨之地!
  正当贾府众人等的心焦时,先来传信的是贾元春身边的大太监陈赋言。在西街门外和贾政、贾赦打了招呼,径直的到荣国府正大门处去见贾母。
  片刻后,就有消息从荣国府那边传来:贵妃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贾环来了这么久,对古代的计时还是明白的。心里大致换算了下:13:15,元妃用晚膳;14:30,元妃到宝灵宫拜佛;17:00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19:00,起身。
  现在还是上午,这还早的很啊。
  …
  …
  相比于皇城内的宫殿,雍治天子更喜欢住在京城西郊景色幽雅秀丽的大明宫。
  正月十五的傍晚,皇帝设宴招待即将回府省亲的三位贵妃:燕王之母周贵妃、双十年华的吴贵妃、贾贵妃。
  早春的气息在大明宫后的正殿内外流转,时值傍晚,殿内灯火通明如白昼。太监、宫女环侍。
  雍治皇帝四十多岁,身材白胖,穿着暗黑色的龙袍便服,绣着五爪金龙,与三位贵妃说着话。
  有几个明眼人自是看得出来,吴贵妃和贾贵妃之间似乎不大和睦。原因,只是不说自明。贾贵妃出自吴贵妃宫中,而今却是身居贵妃之位,深得天子宠幸。
  看着时间差不多,雍治皇帝笑道:“几位爱妃都去吧。”
  周、吴、贾三位贵妃连忙都起身,行礼,告辞离去。


第四百一十七章 芳园应赐大观名(中)
  正月十五晚,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元宵的节日气氛中。灯市繁华,流光溢彩如许,宝马香车不绝。
  不管贾环是以何种心态来看待贾元春省亲之事,整部红楼之中,贾府最鼎盛、最辉煌的时刻终于是开始了。
  约晚上九点许,当省亲别墅中都点明了蜡烛时,贵妃贾元春的车驾抵达宁荣街西街门口。先是十来个太监小跑着过来,一边跑一边拍手。等候着的贾府众人就安静下来,知道是来了。
  少顷,就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步而来,在西街门口下了马。贾府的下人忙上前将马牵至帷幕之后。两个红衣太监西向而立。再片刻,又来一对骑马的红衣太监。
  如此十对,都是面西而立。这才听到丝竹之声。贵妃的仪仗出现在贾府众人面前。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又有太监提着销金提炉,炉中焚着御香。再有值事太监若干,各自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物品。
  仪仗之后,便是八个身强力壮的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而来。版舆是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
  贾环没来得及细看,就跟着身前的贾政、贾赦一起在路边跪下迎接。等候在此处的贾府子弟二十多人如贾琏、贾蓉等人,俱是跪下。
  这时,跟着版舆后的几个太监快步上前,扶起贾政、贾赦。贾环等人直到贾元春的版舆过后才起来。跟着整个队伍往荣国府而去。一路上,来往的贾府小厮汇报着前面贾母等人迎接着贾元春的情况。
  贾元春的车架先至暖阁处更衣,再入园内。按照事先定好的礼仪流程,贾政、贾赦、贾环等人要在省亲别墅的正厅拜见贾元春。所以,都是跟着贾元春的队伍进园。
  夜色朦胧,一路上灯火通明。
  贾环自腊月二十五回贾府,整天忙忙碌碌,还真没到省亲别墅中来逛过。一来是,省亲别墅并未启用,他不好独自进来观赏。二来,他觉得园林之美,大抵如此,前世里各种影视作品,图片没少看。
  这时进了省亲别墅才发现,与他想中的很有点差错。夜色之中的省亲别墅,经过装饰,美不胜收。
  园子中的各处点上灯笼,香烛,处处灯光相映。又有扎起的假花,在灯光映射下,花彩缤纷。这还只是远观。
  稍微走了两步就发现,灯笼有各种不同的款式、质地。有水晶玻璃制作的风灯。这会儿的玻璃价值极高,奢华做派可见一般。当然,效果也是极好的:晚风徐徐,挂在树枝上的风灯,如同银花雪浪般在舞动。
  还有各种精致盆景诸灯、匾灯等。夜色之中,牌坊高耸,桂殿兰宫,火树银花。
  贾环禁不住轻声感叹道:“美景如斯啊!”这园子中再住进钟灵毓秀,各具特色的女儿们,难怪大脸宝在里面乐不思蜀。确实,当得起人间胜境之称。
  一百万两白银即便被贪了部分,但是这样的投入,不过两三里长宽的园子,修建的堪比皇家园林。
  贾蓉今天穿着四品爵明威将军的服饰,站在贾环身后,笑呵呵的奉承道:“环叔若有佳作,一会可以大显身手,给贵妃留下好印象。”
  贾环就笑着摇头。贾蓉没搞清楚状况。哄贾元春开心的,只能是贾宝玉独占鳌头。他出风头干什么?
  不过,他倒是挺好奇,等会大脸宝才思枯竭该怎么办?现在,一没有宝姐姐提醒“绿玉”、“绿蜡”的典故,二没林妹妹当枪手,写出“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样的佳句,大脸宝怎么过关呢?这种事,想想,倒是引人发笑。
  这才叫才名累人啊!哈哈。
  贾环和贾蓉说笑时,贾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