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环说的郑重其事,林芝韵的嘴角禁不住掠过一抹轻笑,美丽无端。用尾指轻捋着耳边的秀发,清声道:“我现在也算经历了些事情,这件事我看得淡了。”
  她不想贾环太在意于她的感受,而失去一些商业上进取的可能。晋商票号,财力极其雄厚。
  贾环笑着摇头,看着林大美人的美眸,轻声道:“韵儿,你不懂啊!”
  权力和资本可以相互转化。他刚到红楼世界中来,想着过得舒服、做点事,当然要有银子。但是,对现在的他来说,商业,只是枝叶,权力的才是根本。
  他现在只是仕途被天子压着而已。暂时的将注意力投放在商业上。当然,也确实是贾府遇到了财政危机,必须要解决。不过主次,他心里的分的很清楚。
  同样的,相比于银子,他更在乎她的感受。
  贾环这一声“韵儿”,让林芝韵觉得脸上发烫,心中糯软,眼睑微微垂下来,“嗯。”不知道是回答贾环的话,还是回应他的称呼。
  那副娇羞难言的模样,动人无比。她今年已经二十岁,年华正好,美丽的要让人沉醉在她的风华中。
  贾环有点失神。
  月光如水一般,幽幽的透过玻璃窗,将美人披上一层朦胧的光华,如梦如幻。


第五百六十章 和解?
  二月初,信丰拍卖行的一场拍卖会在京城权贵、豪商们中引起极大的反响。
  对于这场拍卖会的成功之处,无须用太多的语言去形容:二月初五,贾琏代表贾府,与日升昌的刘掌柜面谈,提前偿还三万两借款,赎回贾府的蜂窝煤生意。
  此举,给外界带来极大的震动。这给了外界一个清晰的信号:贾府撑过财政危机。而以贾府如今的权势,势头再盛了几分。其地位,迅速的从一流的勋贵世家,成为排名前五的勋贵。
  在贾环的商业才华被认可的同时,一干权贵、豪商们还认识到,拍卖行是一个很赚钱的生意。
  将京城中握有大量资金的“大客户”汇聚一堂,对某件物品(古玩、字画等物)进行竞价,从卖方收取手续费。这是一种很新颖的商业模式。
  那么,他们能否复制这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呢?
  《资本论》中写道: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周朝不存在经营范围的审批。只要你想开拍卖行,就可以去经营。谁会不去想想呢?
  …
  惊蛰之后,春风吹过大江南北。京城内外的树林里,庭院中,马路旁,美丽的桃花在春天的雷声中盛开。
  京城西,顺亲王府中,顺亲王在王府水榭中宴请晋王小酌。一张小桌,四碟清淡精美的小菜。有燕窝煨豆腐、鸽子蛋、金华火腿炒的黄瓜、蒜蓉炒得时令蔬菜。另有一壶贡酒(惠泉酒)。水榭外,午后的一场春雨刚过,黄鹂在湖边的翠柳上鸣叫。
  晋王宁湃二十五岁的年纪,穿着白色的便服,容貌英剧,坐在软榻上,笑道:“怎么,王叔也有兴趣去做拍卖行?依我看,这行当没那么简单。”
  晋王最近并不太忙。太上皇并一个老太妃的身体不好。他父皇忙着做样子。具体怎么回事,他心里清楚:太上皇怕是活过今年春天!他暂时没必要在他父皇面前刷存在感。因为,表现的太悲痛,或者表现得不太悲痛,都会让他父皇心里有看法。
  顺亲王是一个胖老头,五十多岁的年纪,喝口酒,随意的摆摆手,道:“我没兴趣搞那些东西。你不是劝我和贾府和解吗?我想过了,很有道理啊。派了长史去和贾环谈一谈。入股他这个拍卖行,为他保驾护航。”
  顺亲王,作为皇族中地位、实力仅次于晋王、楚王的亲王,在朝政上都有一定的发言权。有资格,说“保驾护航”这四个字。譬如,他要说,京中只允许贾府开拍卖行,大部分权贵,估计都要卖他这个面子。
  晋王笑道:“王叔,你终于想通了?哈哈,这很好啊。来,我敬王叔一杯。”
  顺亲王举起酒杯和晋王共饮了一杯,尔后,咂咂嘴。霍长史应该到贾府了吧?
  …
  春天的下午,生机勃勃的气息在雨后的土地中飘散。原汝阳王府中,贾环跟着宝钗在园林中散步。香菱、彩霞两人跟着。路旁,树枝上红花开了一树。
  汝阳侯府当日被京营将士看守。府中的院落、园林、家具、瓷器、等物保护的很好。当然,金银细软、字画等物,自是给赵家的人顺走、或者给朝廷抄走。
  汝阳侯欠了晋商的钱,这座宅子被朝廷划给晋商做赔偿。晋商们转手将宅子送给吴王,求内务府总管吴王在废掉平安州贸易口岸一事上出力。
  而吴王将这栋至少价值2万两银子的宅子转送给贾环,作为拜师礼。贾环改名:不忧堂。君子不忧不惧。贾府内称北园。
  贾环升了翰林侍讲,但他的工作确实教导吴王世子。所以,他不用去翰林院坐衙,或者参加常朝。整天有大量的时间空闲。在忙过拍卖行的事情后,他今天陪着宝钗一起来看两人的住处。
  看过花园,出门便是一处亭子,彩霞带着小丫鬟们布置坐蓐,端了温茶过来。
  贾环和宝钗挨着坐在一起,喝着茶,欣赏着府中的花园。
  闻着娇妻身上的冷香,贾环握着宝钗温润的小手,道:“姐姐,这院子有很多不合我的意,要改一改。”
  拥有一座花园这种情怀,并非英国人的独有。古时的中国人,在园林中就有极高的造诣。汝阳侯府,历经赵家几代的经营,修建的美轮美奂。
  但,不符合贾环的审美、需求。比如,家里没有游泳池、专门的浴室,没有大片的草坪。
  宝钗闻言一笑,杏眼流波,道:“自是按你的意思办。不过,夫君,你又有银子了吗?”
  宝钗这些天已经带着丫鬟们在北院这里都看过。贾环让她布置、修缮时,给了她三千两银子。这可不够将北园大改。光是买使唤的人,就是一项大花费。
  贾环有点的捏捏下巴,“日后慢慢的赚。”宝姐姐有持家之才,不好糊弄啊!
  宝钗抬起手背,掩着樱桃小嘴,“噗嗤”一声笑起来,美丽无端。她知道贾环在逗她。
  可她呢,故意不给他垫话、搭台子,免得听他胡诌。因为,胡诌的内容,多半是夫妻间的话。
  两人悠闲、惬意的在笑。这时,外头的一个小丫鬟进来回报,“三爷,琏二爷让人来请你。说是顺亲王府上的霍长史来谈事情。”
  贾环点点头,站起来,“我知道了。”
  顺亲王府有什么事情可谈?
  …
  贾府前院的一处小院中,贾环见到了正在与贾琏闲聊的霍长史。这是贾环和霍长史的第二次见面。
  霍长史第一次给贾环整的很狼狈,这时,很恭敬的站起来,拱手一礼,“贾翰林,在下奉王爷的令而来,有要事和你相商。”
  贾环回了一礼,做个手势,示意霍长史落座,走到主位上坐下来,道:“霍长史,我琏二哥不是外人。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贾琏笑一笑,心里很舒服。顺理成章的留下来旁听。如今荣国府权势煊赫,这些天都是他在府中待客,处理府中的琐务。
  霍长史点头,斟酌着用词,“贾翰林,我家王爷想要入股信丰拍卖行。不知道你意下如何?我家王爷说,他和贵府,往日多有误会,今日诚心化解。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先从合作开始。增进了解。”
  贾琏诧异的看了霍长史一眼,再看向贾环。实在有点难以置信。顺亲王竟然向贾府表示善意。
  贾环喝了一口茶,沉吟着问道:“王爷说的有道理啊。不知道王爷想要以何种方式入股?要几成股份?”
  霍长史讪笑了一下,身子微微前倾,声音有点低,道:“贾翰林,王府上一日耗费数千两银子。老千岁虽然有才干,但实在不宽裕。所以,王爷的意思是,他老人家要三成的干股。但他老人家保证,京城此后,再无第二家拍卖行出现。”
  贾环“嚯”的一下笑起来。
  以贾府的权势之盛,并不怕顺亲王。但贾环认识的很清楚。多栽花,少栽刺,这是常识问题。顺亲王有意和解,贾环倒不是不能让一部分利益出来。
  但是,顺亲王这空口白话,就想要三成股份。这不算是和解吧?哄小孩玩呢。
  霍长史一看贾环的表情,就知道事情谈黄了。心里有点发苦。来贾府实在不是什么美差。苦口婆心的劝道:“贾翰林,老千岁要的是多了些。但是,有老千岁保驾护航,贵府的拍卖行生意,就是独一份。赚的不会少。”
  贾环摆摆手,“不谈了,好吧?”伸手,端起茶碗。
  贾琏起身送客,“霍长史,这边请。”
  霍长史一脸苦笑的离开。
  …
  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在顺亲王的眼中,他的面子、承诺,可以让贾府赚的更多,他要三成股份,是要退让的,否则,以他的身份,不要五成?
  但是,在贾环的眼中,顺亲王是想空手套白狼。
  说一句话,就要三成股份。他怎么肯给?信丰拍卖行,关系到他后续的商业计划。真要合作,真金白银的来买还差不多。而且,他最多给5%的股份。
  霍长史回到顺亲王府中,在小厅中,向主子汇报结果。此时,晋王已经离开。
  顺亲王脸色骤然冷下来,盯着书桌,冷笑不止。
  给脸不要脸!
  那他还和解个什么?r


第五百六十一章 贾府之盛(上)
  二月初六,因太上皇身体欠佳,雍治天子缺席常朝,改由大学士何朔押班,在皇极殿中领着文武大臣朝拜御座后散朝。
  雍治天子戒斋一日,在奉先殿中为太上皇祈福。当今天子与太上皇的关系如何,朝臣们心知肚明。
  在明眼人如翰林学士许澄、户部尚书卫弘等人看来,太上皇怕是活不过这个二月。天家无情啊!
  上朝结束后,文武百官出东华门,各回衙门。顺亲王则是出西华门,在西苑中的楼宇中和晋王见面。晋王帮雍治天子打理着修缮西苑的的事务。
  周朝历代天子,都在动用财力修建、扩建城西郊,距离香山不远的大明宫宫殿群。用作避暑之用。于紫禁城旁的皇家园林,西苑,并不重视。
  不过,雍治天子近日忽而令晋王修缮西苑,似有入住的想法。明朝嘉靖皇帝曾常年累月的住在西苑中。
  楼宇外,水波不兴,春光明媚。晋王和顺亲王在二楼走廊中远眺、说话。太监、宫女们都离的远远的。
  晋王一身白龙袍,站着栏杆边,看着湖面,头没动,低声道:“据我小姑的消息,因杨贵妃即将生产,我父皇不想驾临大明宫。打算在西苑小住些时日。”
  顺亲王捻着略有些花白的胡须,判断道:“天子有怠政之心。贤侄今年要好好表现。”
  杨妃将要生产,恐怕是借口。今上被父亲、儿子同时联手政变,如今被逼的弑父杀子,心里肯定是有些微妙的变化。
  不过,天子的想法,杨贵妃和贾贵妃或许清楚,他们这些外臣,难窥端倪。
  晋王微微点头,回头道:“王叔,你和贾环谈崩了,要不要我说和一二?”
  顺亲王冷笑着摇头,“贤侄,贾府的根基在贾贵妃。这局棋,只是刚刚开始。姜,到底是老的辣!”
  他业已经下定决心。
  晋王哈哈大笑,说拍着栏杆,唱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好词啊!”
  顺亲王和晋王谈过后,出了西苑,吩咐长随罗瞬道:“去请永昌公主到我府中做客。”
  …
  …
  初六的常朝一过,接下来,便是朝廷的重心天下注目的丙辰科礼部会试。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文教之事,历来被朝廷、士林重视、关注。
  胡家的女儿被加急接到了宁国府中成亲。贾蓉虽然年轻,但胡氏是他的填房,一应礼仪、步骤,和贾环娶宝钗时,差别是相当大的。所以,填房的地位都不高。
  二月九日晚,婚礼的酒宴在宁国府中举行。与贾府交好的勋贵世家都派出人来参加。
  会芳园中,热闹非凡。看戏、吃酒,划拳听令。一墙之隔的大观园中,都能遥遥的听闻。搞的宝玉很是烦躁。他的怡红院,就在大观园的南边。偏东。
  夜色中,贾府子弟饮酒行乐。酒桌依次陈列开。贾蔷、贾琼,贾琛,贾璘,贾菖,贾菱,贾芸几个在一桌上。
  贾琼端着大酒杯给贾蔷劝酒,“来,蔷哥儿,饮了这一杯。壮壮胆子,去给三爷说你的婚事。”
  “哈哈!”
  贾府的子弟们都是大笑。有的拍着桌子,有的笑指着贾蔷,有的起哄。贾蔷喜欢大观园中戏班子中小旦的龄官的事,阖府上下都知道。认同的,几乎没有。哪有娶戏子为正妻的?不过,贾蔷很得贾环看重,没人会去触他的眉头。
  贾蔷忙站起来,拒绝道:“琼六叔,这真不行。明天环叔要带我去县衙拜会陈知县,不敢多喝。”
  贾琼有点难堪。
  贾芸和贾蔷一起在纠风办办事,关系还不错,帮腔道:“嗨,环叔的事,那确实是不能喝醉。十二日就要县试,环叔这时带你去见县令,你这个秀才相公莫不是稳了。要在教坊司请客!”
  这话说的在理。贾琼的尴尬揭过。一帮贾府子弟都是大笑,起哄道:“应该的!”
  贾蔷春风满面。今日是蓉哥的好日子,他是打算等中了秀才之后,风风光的娶龄官。
  …
  …
  贾环一早就带着钱槐、胡小四、贾蔷几个到宛平县县衙中。这是贾环第二次来县衙中。第一次是他由大师兄陪着来报名参加县试。也正是那是,见到了韩秀才。
  今日并非放告示的日子。一行人进了县衙。钱槐在二门处递了帖子。片刻后,回来的门子笑容满面的将几人迎进去。到二堂中,一名四十多岁的师爷笑着进来,拱手道:“在下久仰贾探花大名,不意今日得见。”
  “张小友客气。”贾环微笑着和师爷寒暄,聊了几句科场话题,说明来意,“我因府中要扩建,要占道路,特来与陈明府当面言语一声。不知道,陈明府可有闲暇?”
  知县逻辑上都在县衙中。他不能离开县界。不能在县衙外过夜。
  张师爷道:“我去后面看看,请贾探花稍后。”
  宛平县知县于几年前,早就换了人。京师地界,县令有多难当,可想而知。一般都是干一年就会走人。现任知县陈飞云早贾环两科的进士。
  一个正六品的翰林,突然到县衙中,陈县令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他这个正六品,和韩林怎么比得了?当即,派了心腹张师爷先去探明来意。听贾环说扩建的事,心里松口气,连忙从后面出来见贾环。
  贾环的新居“不忧堂”与望月居、梨香院、大观园就隔着一条荣国府北街。贾环的想法是将不忧堂的后院与大观园连起来。方便他和宝钗出入。
  联通后,通道大致上在介于迎春的紫菱洲和宝钗的蘅芜苑之间。这样一来,荣国府北街,就要被贾府的宅院隔断。搞成一个断头路。说起来,贾环这算是“以权谋私”。
  这件事,要办成,他得先和地界上的宛平县县令打个招呼。然后,还需要去工部备下案。贾政出身于工部,以贾府如今的权势,去工部疏通一二,问题不大。
  陈县令听贾环说完,笑呵呵的道:“既然一条街上都是贵府的宅子,便是隔断亦无妨。”
  贾环上门来说,是很给他面子的行为。他不可能为这一点小事去驳贾环的面子。就像他说的,一条街上,都是你们府里的人,你们不觉得不方便,我这个县令管什么?
  贾环笑道:“如此,多谢陈明府。”斟酌了一下,指着贾蔷道:“我在族中办族学,教化府中子弟,这是贾家族学的优秀子弟,不知道陈大人有没有时间点拨他呢?”
  县试的自由裁量度很大的。贾环在距离显示还有两三天的情况下,请主考官陈县令指点一个考生,什么意思,不言之明。
  陈县令看了贾环一眼,这恐怕才是贾环来的目的吧?当即,笑一笑,道:“这两日还真没时间。等几日再说。”
  …
  …
  贾环一行从宛平县衙里出来,约是上午11点许。春日柔和。
  贾蔷有些焦虑的道:“环叔,这…”陈县令拒绝了啊!这让他心中很没底。他虽然跟着骆先生在县中的士林圈子交游,人也聪明,但他只是一般。
  贾环微微一笑,“蔷哥儿,要好好学习啊!”坐进马车中。


第五百六十二章 贾府之盛(下)
  雍治十四年宛平县县试定于二月十二日。按照一般的流程情况而言,县令考三场,即可确定录取人数。隔一天一场,便是总计六天时间。
  稍后,二月二十一日,便是天下瞩目的礼部会试。宛平县要出人力、物力,供应会试。
  会试主副考官早就定下来:礼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曾缙、军机章京、翰林院侍读学士(升任)许澄。从这个细微末节,可以推测出,翰林院出身的何大学士将要重用翰苑文臣。
  初十的上午,李纨带着儿子贾兰、丫鬟碧月从东庄镇上随闻道书院的参与县试的童生“大军”启程前往京城。咸亨商行已经城中安排好住宿。
  贾兰没和同学们住在一起,而是跟着母亲李纨回到贾府中。马车先到贾府西路。李纨带着贾兰见贾母。另装着行李的马车则是进了大观园稻香村,健妇、婆子并丫鬟们,搬着东西进屋。
  王夫人近来忙的脚不沾地,贾母倒还好。她将近八十岁,和世交的来往,并不需要她出面。但,湘云病者,探春理事,宝钗布置着北园,王熙凤小月,将养着身子。宝玉、黛玉两个出大观园出的少。她面前亦冷清不少。
  李纨进来时,贾母正在高兴的大笑,身前邢夫人、薛姨妈、宝琴、陪着。鸳鸯在一旁服侍。在贾母面前说话的是宝玉的大丫鬟金钏儿、媚人。
  金钏儿早前跟着王夫人,在贾母面前并不怯场,言笑晏晏的道:“宝玉说请老祖宗放心,他今年下场必定能考一个秀才回来。”
  就是这句话逗的贾母异常高兴,连声叫好,这时李纨、贾兰进来。李纨带着贾兰拜见贾母。众人相互见过礼。贾母慈祥的问道:“兰哥儿,你准备的怎么样?有没有把握?”
  贾兰的性格,和宝玉自是不一样,像个小大人一样,很是沉稳,有板有眼的行礼,道:“回老祖宗,重孙尽力而为。”
  贾母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她喜欢宝玉那样会“卖萌”的。笑咪——咪的点头,命鸳鸯拿了两样东西赏贾环。
  这时,薛姨妈奉承道:“不说宝玉,兰哥儿,府里还有蔷哥儿、琮哥儿、贾菌等人参加县试。文风之盛,说起来,京里没有那勋贵能像府上这样。真真个是诗礼之族。”
  贾母人老了,喜欢听好话,顿时眉开眼笑,道:“咱们这样的人家,原也不靠读书做官。祖宗留了基业。不过,府里的子弟,多一条上进的路,亦是好事。”
  花厅里的众人附和着。
  贾母又叮嘱道:“兰哥儿,你回去好好像你三叔请教。他会读书。”
  去年时,贾环及时的带兵回来救了贾府。贾母、王夫人对贾环的印象变好了些。当时,出于感激,亦是很关照贾环。但印象变好,不代表喜欢他、关系融洽。贾环从来不“卖萌”。
  贾兰应了,和母亲李纨一起告辞离开。稍后,去拜访贾环。
  …
  …
  初十的下午,贾环正在荣国府南街的贾家族学中。
  经过扩建的贾家族学,有十几间瓦屋,亮堂、宽敞。正中间的课堂里,朗朗的读书声,在春日午后传出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骆宏穿着半旧的澜衫,拿着书,坐在讲台上领读。
  下面八十多名学子齐声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童生阶段的教育,朗读、背诵是很重要的学习途径。相信诸位,小时候都背过课文。
  贾环在窗外,看着读书的贾府子弟,微微一笑。想当初,他来到贾府时,贾府号称诗书翰墨之族,却没有一个读书的。如今的盛况,遥想六七年前,如何不让人感慨?
  张四水、柳逸尘两人站在一旁。
  倪二出了点事,给五城兵马司的人给抓了。管着情报的刘国山去面去捞人去了。不在族学这里。
  骆宏上完课,道:“后天便是县试,报名的有22人。考篮,一应用度,都由族学提供。等会下学后,你们去后勤处领。为师在此预祝你们通过县试。好,下学!”
  八十多名学子齐齐站立,道:“先生再见!”尊师重道,向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自小就潜移默化。
  骆宏一走,教室里就沸腾起来。读书改变命运,这场考试,谁会不在意呢?各自围着选拔出来,去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交谈。贾蔷、贾琮、贾菌、贾芝、秦钟等人身边围着同学。
  骆宏耳朵听着学生们的交谈,笑一笑,一甩衣袖,夹着教案、书本出了教室。
  见贾环在门外等候着,笑道:“子玉,你要不要进去讲几句话,鼓励他们?”
  贾环跟着骆宏一起往办公室走,笑道:“骆先生,这就不用了。虽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