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谨抚掌一笑,赞道:“王爷能看到这一层,亦属难得。但是,如今天子有怠政之意。他需要的是一个能保住宁家江山的太子。所以,晋王在天子面前卖力的做事,刷功劳,刷好感。晋王身边,不乏智谋之士啊!”
楚王顿时沉默,缓缓的道:“那…先生的意思是,我要表现的任事一些?和我四哥竞争?”这方面不是他的长处。他的长处是文学、搞关系。
韩谨笑着摇头,直言道:“不是。王爷治事之能,恐怕不如晋王。天子怠政,亦是有一个过程。现在只是迹象显露而已。还是需要时间。王爷当前低调些,并没有错。
但是,日后,恐怕就需要积极任事,给天子留下好印象。所以,现在,王爷就要注重招揽些能做事的人才。相反,文学之士,以报纸替代。”
楚王沉吟着,咀嚼着韩谨的话,目光渐渐的坚定,感慨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日后,还望先生时时教诲。”
韩谨就笑,和楚王共饮了一杯。他知道,他已经用才学折服了楚王。他的谋士之路,就此开启!
夺嫡,来吧!
他一定要将楚王推上帝位,然后以帝师的身份进入帝国中枢,施展他十年来的政治抱负。
…
…
京城外城西,一座占地广阔的府邸,静静的坐落在夜晚暮色的小雨中。
一辆豪华的马车自京城西城而来,随后驶进“豪宅”的院落中,一名浓眉大眼的青年从马车中下来,灰白色的袍服极其的精美。“浮大爷来了。”奴仆将他迎进偏厅中。
稍后,永昌公主穿着白色刺花低胸长裙进来,身段妖娆、性――感,云鬓散乱,更添了几分妩媚的风姿。美艳的少妇风韵十足。咯咯娇笑,娇媚动人,“浮哥儿,怎么又是你来找我?你们府上没别的人可用了吗?”
来得是顺亲王的孙子宁浮。封爵镇国公。这是宗室爵位,相当于外臣的王公爵位。比如:北静王、成国公。当然,宁浮不可能有前面两位在朝政上的影响力。
宁浮有些痴迷的看着永昌公主。她清雅的容颜,修长的身姿。特别是她胸口大片雪白的肌肤,半露的玉峰,差点让他血气上涌。凝视了片刻,讨好的笑道:“侄儿几日未见皇姑,甚是想念。所以,主动请缨前来。”
他已经16岁。早就知道女人的滋味。不是没有见过美女,但却对他这位美艳的皇姑不能忘怀。朝思暮想。他这位永昌皇姑,不是什么贞洁烈妇。她在京城中面首众多。这让他心中越发多了某种刺激的念头。
永昌公主娇笑着,妩媚的瞪宁浮一眼,弹弹着指甲,道:“说正事!”
宁浮色授魂与,眉开眼笑的道:“我爷爷说,可以在天子面前提一提贾环和真理报的事了。”
永昌公主讥笑,“这事谁不知道?杨贵妃那种不问宫外事的人都知道。这时提一提,能有什么用?我可不想现在就惹怒贾贵妃。棋子还没送进宫呢。”
宁浮忙道:“皇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爷爷还有后手。这次是试探性的攻击。”
“哦?”永昌公主从主位上起来,走到宁浮面前,伸手挑起他的下巴,弯腰问道:“什么后手?”这是一个极具风情和挑逗的姿势、动作。
香气弥漫,雪白的峰峦,深不见底。宁浮顿时心跳加速,结结巴巴的道:“我…我不知道。”
永昌公主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媚笑着冲宁浮吹口气,转身离开,丢下一句,“不知道,那你就什么也别想啊!”她知道她那位王叔,很有鬼点子,只怕有些事情瞒着她。但是,她有她的办法。宁浮不就是一个好的消息渠道吗?
宁浮看着永昌公主窈窕的背影,吞了口唾沫。暗示,他听懂了。
第五百八十四章 二连击
天子驻跸西苑已经数月,经过晋王、内务府的修缮,西苑各处风景如画。夏末之时,幽静凉爽。
太液池南,临湖的水云谢中,雍治天子正在与一名身姿娇小的美人下着棋。
不同于宫中的妃嫔,这位身姿不足1米6的娇小美人穿着黑底蓝边的武士服,束着腰带,乳挺腰细,娇小玲珑。拥有这如此火辣的曲线,偏偏玉容冰冷如霜,五官如若刀削般的立体、精致。这种冰与火的对立,构成她独有的神韵、风情。
永昌公主在一旁无聊的看着。相比于在宁浮面前的轻佻、娇媚,她今日穿着玫瑰紫褂子,葱黄百褶裙,小口抿着茶,清雅、雍容的贵妇人。
雍治天子落了一子,抬头看着对面的娇小美人,微微得意的笑道:“清儿,你要输了。”
独孤清两根玉指夹着白色的棋子,对着棋枰踌躇不定,这时展颜一笑,玉容解冻,如若春回大地,认输道:“万岁厉害。小女子拜服。”
雍治天子愉快的大笑,“哈哈,朕当然厉害!”说着,问身边的永昌公主,“皇妹,难得你陪朕下棋,有什么事,说吧?”他这个妹妹,他还是了解的。
永昌公主咯咯娇笑道:“皇兄,你想要我陪你下棋,我每日都可以来啊。就怕你嫌我烦。”说着,看了独孤清一眼。独孤清是吴王妃独孤氏的族人。由顺亲王推荐给她,她进献给天子。
独孤清笑了笑,起身告辞,道:“我去拿些冰的水果来。”
永昌公主抿嘴一笑,这才道:“皇兄,这一个月来真理报风行京城,都已经取代了邸报。你可知道真理报真正的主编是谁吗?掌握着真理报编辑大权的却是你贬谪的贾环。”
“哦?”雍治天子有些惊讶,微微沉思。他往日日理万机,这段时间清闲下来,管的都是国家大事。这些小事的具体情况他还真不知道。雍治天子想了一会,神情不可捉摸,问道:“皇妹的意思?”
永昌公主心立即提起来,她皇兄精明着,帝心难测。脸上依旧是谈笑风生的笑容,道:“皇兄,你不是把他贬到吴王府里当世子师吗?京城里人人都说真理报是新都察院。他掌握着这么大权力,我不是怕你给下面的臣子蒙蔽了吗?”
雍治天子就笑起来,道:“你啊…,说话不尽不实。本朝自开国以来,就不提倡神童,太祖定下来的规矩。贾子玉太年轻,已经是正六品的韩林侍讲。朕当然要压一压他。但是,朕为天子,留心一个正六品的小官,你不觉得有失身份吗?”
他只是忌惮国朝未来出现权相,并不是忌惮贾环这个人。否则,他是九五之尊,寻个理由罢掉贾环的官即可。当然,心里不喜欢贾环是有一点的。
然而,一个天子,怎么可能和一个正六品的小官去较劲?处处针对?那简直是荒谬至极!他只要确保贾环升不了官,当不了权相就可以。真理报那点子权力在他眼中算什么?
天子反问,永昌公主顿感压力,讪笑了笑。
雍治天子没有追究的打算,摇摇头,道:“你少和顺亲王一起掺和。他和贾家有旧怨。好了,不说这事。你前儿不是说要做东珠的生意吗?格局太小。辽东盛产的是人参吧?你放手去做,有人欺负你,自有朕给你做主。”
永昌公主在京城垄断的生意是南珠。亦叫做“合浦珍珠”。
东珠产自辽东,野生的珍珠。质地硕大饱满、圆润晶莹,光彩熠熠,显得高贵奢华。很受京城权贵的欢迎。然而,得之不易,产量很小。都是供奉宫中。
永昌公主心中,先惊后喜,连忙谢道:“永昌谢陛下恩赏。改日,我在家中略备薄酒,请皇兄前去游玩。”
她惊讶于天子知道她和顺亲王过从甚密。天子耳目之灵通,远超过她的想象。不过,她进献美人的主动,到底是赢得了皇兄的好感。否则,哪有这番话?
天子流露出对顺亲王的不满,她自是不会去通知顺亲王。顺亲王的计划她不管,她这步棋算是走对了。太后已经时日不多了。她想要在雍治朝混得好,得抱天子的大腿。至于下一朝,晋、楚两王还没有分出胜负,她不急着下注。
雍治天子笑着点头,所谓再次游玩的含义是什么,他很清楚,当即,含糊的道:“再说吧。”
…
…
永昌公主在天子面前告了贾环、真理报一记刁状的事情,稍后就在京城中传开。消息是谁传出来的,不问可知。
朝廷之中,对于贾环执掌朝廷舆论(真理报),还是颇有微词。何大学士看重贾环的事,满朝皆知。贾环脑门上一个大大的“何”字。这是战场上的交情呢!
尤其有意见的是言官群体。所谓朝廷公论,不是指的京城里的“路边社”。而是指的他们科道言官:十三道御史一百一十人,六科给事中:五十八人。
但是,现在,通政司的邸报没几个人看,各衙门去通政司抄邸报的人也变少。费那功夫干吗?稍后的真理报上,各种朝政资讯,信息全部都有。
真理报替代了邸报,成为朝廷舆论的源头、战场、发帖子的地方。虽说邸报也不会将所有御史的奏章都刊登上去,真理报亦然,有节选,有摘录。但科道言官们,谁愿意给真理报卡脖子?
言官们骂完皇帝骂大臣,拥有职业骂人执照。这个群体的某些人,与一相独大的何大学士并不大对付。要是何大学士对他们某人有意见,下令给贾环,那某人是不是就没话语权了呢?谁会甘心?谁不担心?
静谧的夜色中,微风吹拂着京城街道、屋舍。轻柔如水。
内城的某处小院中,御史中的红人、明星级的人物赵俊博家中,迎来一位访客。
对于赵大御史而言,拥有着炮手般的攻击力,他的资讯、消息来源是广泛的。对于这样陌生来客的情形,并不奇怪。下人奉上茶水,悄然的退下。
赵俊博和访客在简朴的小厅中相谈。
访客是一名陌生的文士,约三十多岁,黄病脸。如若京城中常见的落魄士子。姓戴。戴书生微笑着道:“赵大人,真人面前不打诳语。在下连夜来访,实在是有要事相求。”
赵俊博不置可否,喝着茶。
戴书生自信的一笑,游说道:“近来京城里出了一个新事物:真理报。朝野舆论之权,尽操与手。赵大人为御史,莫非没有忧虑?长此以往,言路阻塞啊!
在下以为,至少真理报应该挂在通政司名下,而不是挂在不相干的翰林院名下。如今,翰林院事,何大学士一言可决。或者,多开几家报社。
想必近日京中的流言,赵大人亦听过。天子对此事未必就是满意的。若有御史上书,必定一弹即中。赵大人,其有意乎?”说完,从袖中取出一叠银票。
赵俊博扫了一眼,微微一笑,放下茶碗,目光清明,道:“阁下背后是哪位贵人?”
戴先生笑道:“赵大人办老了差事的,这如何能问?”说完,想一想,比了“八”字。
赵俊博笑着点头,收起了银票。
楚王排行第八。但是,戴先生真正的来路,却是顺亲王府上清客相公使唤的掮客。
…
…
雍治十四年夏末,御史赵俊博等四人上书,弹劾真理报阻塞言路,为大学士何朔一己之私器。请朝廷改由通政司下辖真理报。或鼓励通政司、都察院办报。
此论一出,朝野瞩目。
这是对真理报的“二连击”。背后隐藏的獠牙,扑向的是贾环,何朔。
第五百八十五章 出乎意料的结论
朝野瞩目。
朝廷,往大了说,就是是京中各衙门,上千名官员。范围小一点呢,就是数百名够资格逢三六九在奉天门外吹风的常朝官:五品以上,特殊群体除外。一般官员想吹风吹不到。常朝虽苦,不是谁都能参与的。
而在常朝官中,够资格参与廷推的四十多名官员属于中坚力量。来源是:大学士、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的正副手,六科都给事中,十三道掌道御史,翰林院的学士、五军都督府等。
御史赵俊博与三名御史一起上书,造成的反响很大。虽说真理报自发行以来,并没有拒绝朝廷中坚级别的官员发稿,但是,阻塞言路这个说法,大家还是认可的。
万一大家打嘴仗时,真理报不卖帐了怎么办?在朝堂上混的,谁没两把刷子?害人之心,有没有两说,防人之心,肯定是都有的。而赵御史奏章所提的办法确实可行。
要么,报纸挂在通政司下,属于公器。想要掌握报纸的大佬们,谋求通政司的官位、影响力即可。而不像此时,真理报全盘都在贾环一个人的掌握中。
或者,再办两三份报纸,分掉真理报对朝廷舆论话语权的垄断之权。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威权极重。何大学士现在就是周朝有实无名的宰相。但是,他对朝廷之中,绝非一手遮天。
六月底的数天时间内,朝堂之中浪潮汹涌。名义上针对的是真理报、贾环。实际上是何大学士执政以来第一次面临着反对力量的反扑。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比如:吏部尚书宋溥。
吏部左侍郎许澄与何朔交好。这让宋天官在吏部中的影响力受到削弱和牵制。宋天官私下里对门生冷笑着说过:“明年的京察,到底是我还是许侍郎主持,谁知道?”
再比如顺亲王。他是牟足劲想要贾府失去权势。贾环事涉其中,正是他的本意。爱屋及乌,还有一个反义词,叫做恨屋及乌。贾府的根基在贾贵妃!
这本来就是一次试探性的“攻击”。下的是水墨功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废除贾贵妃在天子面前的恩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断的下功夫。
…
…
朝争汹涌时,吴王妃到妙峰山上的潭拓寺进香。吴王一贯是不管政争。宁潇、宁澄两人随行。
夏日炎炎之时,山中却是幽静、清凉。二楼的楼阁中,宁潇穿着白色的长裙,远眺着如画的山景。夏末之时,山林郁郁葱葱。
“呵呵…”
一旁的宁澄轻拍着栏杆,取笑道:“姐,你笑的好难听啊。我知道你想看贾先生的笑话。不过,我觉得你可能看不成。”
他们虽然到了妙峰山,但是距离京城并不远。真理报在镇上就有卖的。消息并不蔽塞。他现在很敬佩贾先生。愿意站在贾先生的角度说话。
宁潇凤眼看着弟弟,洁白如玉的下巴微抬,道:“澄弟,你倒是对你的老师有信心。但是,他在棋盘中不过是小卒子而已。弃车保帅的事可不少见。咱们走着瞧吧!”
她虽说没去找贾环的麻烦,心里一口气可没消。她听九哥说,是永昌公主先在天子面前告了状。你知道天子心里怎么想的?
…
…
正阳门外正东坊的报社中,五间开的大院人来人往。开一间报社,并非只招募几名编辑就完事。还要账房、记者、工人、销售、商业洽谈等。
然后,报社当前最紧要的大事,并非是经营、运作。而是朝廷里的处理意见,谁占上风。
划归通政司,分明,是有人想下山摘桃子嘛!而另起炉灶,则降低了真理报的地位。
编辑室中,贾环,萧梦祯,刘国山、柳逸尘、罗君子、庞泽、乔如松、秦弘图等人齐聚在此。椅子中坐满了人。由几名编辑、书手去通政司抄回来的奏章就摆在书案上。
大家的脸色都不好看。因为朝廷的官员们,对真理报几乎是一边倒的喊打喊杀。
萧梦祯苦笑一声,低声对身边主持会议的贾环道:“子玉,这事绝非韩子恒所为。他的性情、人品,你知道,不会出这样下作的手段。”外头有传言,事情是楚王挑头搞的。他的好友不久前刚刚成为楚王的谋主。
编辑室内的气氛有点严肃,压抑。但贾环开玩笑的道:“开之,你这样很容易两边都不讨好啊!”是不是楚王做的,他还真不敢下判断。
庞泽正在慷慨陈词,“这些奏章的内容当然不能登报刊发。哪有挨骂还送脸上去打的道理。非得给某些人一些厉害瞧瞧。舆论在我,不在御史。”
“庞士元说的对。”
顿时编辑室中,一片附和之声。性情沉稳的乔如松摇摇头。现在,恐怕还不是展露真理报威力的时候吧?不能因为一口气,坏了贾环后续的大事。
一名老成的编辑问贾环,“贾探花以为呢?”
贾环做个手势,从容的道:“我的意见,是将这些奏章照发就是。他们要舆论话语权,我们就给他们舆论话语权。庙堂之争,自有重臣们去考虑。我们这些小虾米,做好分内的事就好,不要授人以柄。”
贾环的话说的正中平和,得到大部分编辑的赞同。庙堂之高,局面不是几个文士所能扭转的。
计议定,稍后奏章便分到各编辑手中,准备第二天的文稿。
…
…
六月二十九日,常朝之后,雍治天子御武英殿,召集群臣奏对。一批大臣,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前往武英殿看热闹。
当今天子御极十四年,宰辅大学士换十几个。唯有谢大学士最得宠,不过,谢玉石顾惜羽毛,在雍治十三年太子谋反时,立场不坚定,被天子弃用。
现在就看正受重用的何大学士有几分真金火候!
雍治天子有段时间没有与群臣召对,有事,叫了重臣到西苑中办理。他高居在御座之上,眼皮子扫过群臣。太监总管许彦敲响了三声净鞭。武英殿中便安静下来。
雍治天子向许彦示意,“念!”
许彦拿着一本奏章,走到丹陛前许,大声道:“陛下玉批都察院御史赵俊博的奏章:大言不惭,见利忘义,贬出京中,令有司论之。”
瞬间,已经安静下来的武英殿,再安静的几分。针落可闻。不少人脸上惊骇的表情,仿佛固化一般。众生百态,不可一一描述。显然,天子的这个决定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
第五百八十六章 臣请复一条鞭法
众所周知,国朝的常朝已经沦为形式主义。挑几件四海升平的事情对答几句,走流程而已。
真正处理政务的是天子主持的御前议事。比如,今日在武英殿中议事。还有经庭、廷议、小范围的召见大臣议事等方式。
够资格参与武英殿议事的大臣,说的简洁一点:就是具备参加廷议资格的四十多名官员(中委),外加天子近臣如:翰林词臣、勋贵武臣。以及事件当事人。
今天的议事,关系到未来一段时间内朝廷政局的走向,够资格来的武英殿议事的官员,基本都到场。将近百人。
在许彦宣读了天子的决定后,短暂的极度安静之后,武英殿气氛仿佛才渐渐的缓过来。不少人的目光落在御史方阵中的赵俊博身上。意味深长。
赵俊博的脸色有点苍白,身体微微的发抖。缓缓的走出来,跪在地上叩首,声音有些干涩,回想着这么多年的宦海生涯,风光不再,“臣遵旨。”他在上奏章之前,认定他这次是可以拿到“彩头“的。大势啊!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天子的考语很重。
接着,剩下的三名御史同样被贬。和赵俊博一样,被请出武英殿,身影落魄。
河南道掌道御史宇文锐冷眼看着被逐出的同僚们。赵俊博在御史中是红人。常常一呼百应。然而,这一次,却是做了炮灰。仕途,估计再无前景。
什么是大势?天子怠政,欲以何大学士治国,这才是朝廷最大的大势。但是,很多人的信息有限,看得并不清楚。他与贾府交好。前些天发真理报的稿子时,和贾环聊过。
雍治天子干净利落的处理了挑头闹事的四名御史,喝了口茶,淡淡的开口道:“诸卿,还有何事要上奏?”
户部尚书卫弘出列,奏道:“今年黄河水大,苏北决堤,淮扬巡抚沙胜奏请蠲免苏北赋税200万两。”
“准。”
雍治天子对何朔道:“朕已经派卢言信治理黄河,黄河近年来谁患少了些,但还是很大的祸患。何卿你盯紧一些。清理天下河道的事,工部抓紧办理。”
何朔出列,躬身行礼,脸色平静,“臣遵旨!”似乎,刚刚取得的摧枯拉朽般的政治胜利,不值得一提!
等何大学士答完,工部尚书白璋才出列,苦着脸道:“臣遵旨。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连年用兵,财源枯竭,河道之事…,除黄河外,支流难以为继。”
雍治天子没有说话。朝廷财政枯竭的事,他自然知道。兴修水利,本来就是很费银子和人工,劳民伤财。何朔上了密折给他。
这时,五军都督府右都督魏其候出列道:“陛下,九省都检点王子腾奏报,草原蛮族似有异动,奏请用兵。拟以征讨西域返回的四营京营精兵驻榆林。伺机而动。臣不敢擅专,请陛下示下。”
北静王顿时沉吟。
魏其候居心不良。新武勋集团显然是不愿意看着王子腾在九边上再立新功。故意在议论朝廷财政困难时,说起此事。否则,以牛继宗返朝之后平定西域的功劳,再加上襄阳侯、汝阳侯参与太子叛变的影响、减分,旧武勋集团将全面压制新武勋集团。
雍治天子皱皱眉头,没说话。
…
…
朝廷大事,细论起来,其实就那么几样:收税、救灾、治理地方、军国之事。
而御史弹劾何朔,被天子明确的表态支持之后,满朝的文武大臣谁还看不清楚风向?一场看似汹涌足以引起朝争的浪潮,就此湮灭掉。得失如何,只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