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用多说了吧!
  他离京之前,针对生下皇子的情况,做了一些安排。贾蓉会代表贾府给宫中的几个大太监送银子,不求照看贾元春和贾皇子,至少不落井下石。周贵妃那里,亦有厚礼。
  北静王,那边,希望暂时不要上书立贾元春为皇贵妃,等他回京再说。如宇文锐,赵侍郎,他都沟通过。报纸那边,他和萧梦祯、庞泽等人都谈过,舆论上不要造势,淡化处理。
  安排妥当。但,贾环现在要面临的局面就比较复杂了。以晋王、楚王的年纪,贾皇子没有继位的可能。可别人未必和他一样想。人心不足蛇吞象。变数极多。
  北静王等四王八公为代表的旧武勋集团将会推贾元春至皇贵妃的位置。下一步,四五年后,必然是皇后。再接下来,等贾皇子十岁后,或许就是推动参与夺嫡。
  这寥寥的几步,每一步,必定都是伴随着朝堂上残酷的政治争斗。他千辛万苦避免参与夺嫡,没想到,最终还是掉进这坑里。贾皇子的身份,他避得开吗?
  就算十年后,他代表贾府,四王八公集团宣布贾皇子放弃夺嫡,晋王、楚王会信吗?绝逼不信。这就是政治。
  贾环轻轻的叹了口气。
  前路艰辛,但路总是人走出来的。他现在多想无益。等回京在做谋划。这是五年、十年的计划。
  而他心中更惦记的是金陵里等候他的女子。他已经派了钱槐去金陵,帮他送信给薇薇。
  贾环、龙江先生的船从运河到长江,不会在金陵停留,而是直接逆江到九江,再转陆路到广信府。但是,他想先和薇薇取得联系。圣旨给了半年的期限,他届时会从江西返回金陵。
  两年多未见,你可还好?环履约而来。
  …
  …
  金陵。秦淮河,武定桥,和安街中。
  贾环的长随钱槐绕过贾环、黛玉昔日在金陵的住处,在斜对门的院落门口停下,敲门。然而,门扉之上,满是灰尘。
  许久之后,钱槐在街坊中的一个大娘处打探到消息:“那姑娘,个子高高的,很漂亮,嗯,她搬走了。不知道她搬到哪里去了。”
  钱槐无法,将书信收起来,继续往大功坊南京礼部尚书张府而去。
  在一街之隔,一名美丽、婀娜的女子带着丫鬟,在巷子口,于夕阳中,眺望着只有一个守门人的贾环住处。金黄色的夕阳,将她的影子,拖的很长,很长。
  …
  …
  二十四日上午,贾环、龙江先生一行十人抵达九江府。
  正值小年,九江城中,十分的繁华、热闹。大街两旁酒楼林立,各种店铺或开火关。而街中人流密集。
  九江这种水运大城,驿站修建的很宽敞。贾环出示了钦差勘合。在驿丞的恭维中,入主驿站后的一处小院。
  在驿站中安置好后,龙江先生过来东厢房这里串门,歉然的道:“子玉,累你跟着我一路奔波。若还有精神的话,我们出去吃杯酒。接下来,行程还更苦。”
  坐马车肯定比坐船苦。现在可没有弹簧防震。而龙江先生的家眷,全部都是跟着徐管家,还在水路当中。估计此时,刚到淮安。
  贾环正拿毛巾擦着脸,笑道:“行啊!”
  当即和龙江先生各自带着一名长随,出了驿站,就在城外的一处繁华街面上找了一家酒楼吃酒。
  ,请用搜索引擎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第六百三十六章 旅途(下)
  模样机灵的店小二“公子长公子短”的请贾环、宁儒两人到二楼临街的窗户旁的桌台坐下。此时约上午十点左右,楼中十多张酒台,只有两三张有客人。
  龙江先生宁儒多次来往京城、江西老家,对九江府的美食很熟悉,吩咐道:“将庐山石鱼拿几尾做了拿手菜端上来,炒个冬笋,山药炖的排骨汤来一瓮,再要粉蒸鸭、竹筒鸡。成年的封缸酒。其余的下酒菜你看着配。”
  “得嘞”店小二高声应了,下了二楼。
  很快,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酒菜便送上来。瓷盘盛着的鱼羹,飘着山药、萝卜和庐山石鱼混合着的鲜美味道,汤汁浓白,鱼肉细嫩。令人胃口大开。
  又有清炒的冬笋,小堆在盘中,清香四溢,于冬季之时,开着开胃。粉蒸鸭、竹筒鸡各具特色。
  贾环本身是个肉食动物。这一点,他的口味和贾府里的一众贵族们不同:她们都是清淡口味。再加上这二十多天都在路上,没有正经的吃上几顿。
  这时,先拿一只竹筒,沿着切好的中线掰开竹筒,吃着里面的糯米、鸡肉。汁味香甜。贾环三下五除二就吃完。再品一口浓郁的鱼汤,旅途的疲倦、困顿,在畅快中消了三分。
  龙江先生一笑,给贾环斟酒。酒碗中滚着琥珀色的酒液,晶莹透亮,香气浓郁。龙江先生举碗,道:“子玉贤弟,今日仓促,先将就着。等到家中,为兄再置酒给你接风洗尘。”
  贾环和龙江先生饮了一口,美酒柔和爽口,舒坦的吐出一口白气,道:“宁前辈,我没那么多讲究。有酒有菜,这样就行了。”
  此去广信府永丰县,约700里。他们等会接下来赶路,约三天之内,能赶到龙江先生的老家。这年头,马车不防震,下午的行程的苦,是可以遇见的。
  龙江先生点头,爽利的不再提这事。眼中仍旧有些忧郁。人在数千里之外的京城,和人在数百里外的九江,龙江先生的心情自是不同的。当时,归心似箭。此时,焦虑之情,有所舒缓。
  …
  …
  两人一边饮酒,一边谈着。
  贾环是将这趟旅途当做很苦逼的公费旅游。毫无期待感。他心里想的事情是早点回金陵,见薇薇,然后,和她一起北返京城,面对繁杂的局面。
  话题随意的谈到京中元妃生下皇子的事。龙江先生沉吟着道:“子玉,贾皇子出生,你的处境反而更危险。退,则无以自保。进则艰难万分。你要好好的谋划才是。”
  以当今天子的性情,若是贾府敢为贾皇子争皇位,则必然是要被强势清掉。他不可能容忍外戚过于强大。特别是,贾环还顶着个神童的名号。国朝贬抑神童的原因,是因为前明的权相,多为神童。
  龙江先生和贾环举碗,各自抿一口,再道:“你家府上的情况,你后退,是将身家性命,都交给别人。”
  贾府隶属于四王八公、旧武勋集团。贾环不掌握权力,贾皇子的未来,就会由别人来定。
  “你现在十四岁的年纪就是正五品,升无可升啊。再者,五品官,算的上朝堂上的中坚力量。不可能再像七品翰林那样随意的升。每升一级,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第二,子玉你从来没有在地方主政一方,日后若为部堂高官,缺少这部分历练,将成为你的缺陷。”
  龙江先生这话说的推心置腹。贾环点点头。他明白龙江先生的意思。在地方上主政,其实就是一种缩小版的朝堂博弈。正堂官,是可以下棋的人。
  换言之,到了部堂高官,可以成为一方大佬。若是没有当过大哥、扛把子的经验,很容易在朝堂上栽跟头。
  这是权术上的考虑。另外,主政一方,了解地方、民情尤其的重要。比如明朝的首辅,但凡是厉害的角色,没有谁不是了解地方情况的。翰林直升的,多半比较平庸。
  比如:徐阶被贬出京当过地方官;张居正游历了全国,见识了嘉靖皇帝把国家搞的一团糟的情况。
  首辅是干什么的?按照二十一世纪流行的说法:和稀泥!文艺点的说法叫做:调理阴阳。真正办事的是六部等部门。所以,翰林官直升,当天子的文秘,只要人足够聪明,和稀泥的艺术都是比较高的,足以胜任宰辅之任。
  但是,有些尖锐的阶级矛盾,六部等部门的意见解决不了。需要宰辅自己制定一个解决办法。那么,这时,就要求首辅必须了解地方、民间的实际情况。
  所以,简而言之,要当一个叱咤风云的大佬,最好要干过县长、市长。很多门道,书上没有,奏章上没有,邸报上没有。必须要亲身经历。所以,唐朝时就有明文规定:不历州县者不拟台省。
  贾环品了一口鱼汤,感叹道:“宁前辈这是金玉良言啊。”
  没有经历州县,确实让他有些东西不懂,以这种状态走上高位,必然会出问题。这个问题,他亦没有办法。玄幻一点的说法:这属于升级过快的后遗症,根基不牢固。
  至于,他个人升官的事情,他另有打算。增收商税事情完成之后,他就打算辞职,推政老爹成为正三品的侍郎。
  政老爹,在雍治十五年六七月份就会结束他的福建提学副使(正四品)的差事回京。何大学士执政,要帮政老爹一任升迁,并不难。当然,京中从三品的位置确实不大好找。
  这距离贾环的目标,只差一步。只要贾政为正三品的侍郎,就不怕给猪队友带入坑了。三品侍郎,可以独自表态支持谁。这是部堂高官的份量。
  当然,这只是贾环的保底目标。更长远一点的,他在辞职的这段时间内,要以贾府的名义,寻求掌握四大家族的主导权。收罗四家的人才,力量为他所用。
  龙江先生笑笑,“我不过是比你多吃了几年的米罢了。”
  …
  …
  话说到这里,酒已经吃了好几杯,谈兴渐起,龙江先生道:“正所谓,江山如画,世事如棋。子玉,你看这天下地图,以州府划分。”
  龙江先生拿起筷子,沾了茶水,在桌子上随意的勾勒出大周十五个承宣布政司的地图(交趾仍在手,西域为新增)。“每三年,参与会试的士子们从各地出发,抵达京城。
  然而,在真正的权力版图中,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这样。”
  龙江先生拿手指点点桌面:“福——建福清、广——西全州、福——建闽县、江——西永新,四——川新都,南直隶华亭。千丝万缕,最终汇聚在京城的殿宇中。”
  得益于时人喜欢以籍贯称呼宰辅,贾环一听就明白,抚掌一笑,“宁前辈高论。如唐周(宋)时。”
  唐宋时期,但凡宰相,绝大部分都是有脉络可循。不是前朝宰相的兄弟、儿子、侄儿等,就是女婿,门生。这就是权力格局。
  龙江先生的话,分别说了国朝三个朝代:世宗、仁宗、当今,六位致仕的宰辅。
  雍治朝的两位:谢旋,韩润。新任的武英殿大学士华墨与韩全州的关系便很密切。
  仁宗朝的两位:福——建闽县人纪安成,其幼子纪兴生现任金陵知府,与已故的林如海交好。贾环雍治十二年离开金陵时还见过他。四十岁的正三品,火箭干部,不独独是贾环一个啊。
  江——西永新人宁祥,龙江先生的父亲。若非雍治天子是兵变上位,出了意外,此时已经四十多岁的龙江先生,早就已经是部堂高官,宰辅可期。
  世宗朝已经亡故的两位宰辅:天下唯一的三元士子,文人科举的巅峰大神,南直隶华亭人林季同。贾环的同年,户部主事唐道宾是其乡党。
  四——川新都人杨泰和。据闻,国朝的名臣,云贵总督齐驰与其颇有渊源。
  龙江先生哈哈一笑,意气飞扬。
  …
  …
  两人随口纵论着天下大势,说着朝野旧闻时,楼下的街上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吸引了正在酒楼吃酒的众人。
  贾环微醉的看向楼下。
  几分钟前,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正在跪在地上哭,身旁有一匹白布盖着的尸体。极其凄凉。
  围观的人中,穿着各式衣衫,高矮不同,约有二十多人,七嘴八舌的劝着少年赶紧卖——身,葬掉亲人。这年头,七八岁的孩子,能值一二两银子。
  有人丢下些铜板。接着,白布盖着的尸体突然动一下,爬起来。是一个十几岁大的青年。人群“哄”的一声闹起来。那兄弟俩揣着铜板,嬉皮笑脸的给围观众人鞠躬。
  原来是骗钱的。
  贾环看下去时,正好看到人群喧闹的那一幕。隔壁的酒桌上有人感叹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说话的是一名消瘦的中年富商,衣衫考究,饰物名贵。其貌不扬。塌鼻子,颌下黄须。那一桌三个人都附和着他说话。
  龙江先生将上菜的店小二叫过来,给了他几钱银子,问起外面的情况,“九江府最近受灾了?”作为官场人士,看问题的角度自是不同。
  店小二喜笑颜开的收了银子,道:“大老爷,咱们九江府没有受灾,是黄州府那边的灾民,知府大人可不管别的府过来的人。有七八百人,如今都在城北这里聚拢。有人到码头这边讨生活。”
  隔壁桌子处的富商及随从竖起耳朵听着。
  将店小二打发走,龙江先生抑郁的喝了一大口酒,道:“盛世下隐藏着危机啊。好在,何相执政这两年多出善政。但如同人突然患重病,一时半会难以调理过来。”
  这种事,店小二没必要骗他。
  贾环有些心寒。官场踢皮球。但是,到明年春天时,这七百人能下活几个?冬天,会冻死人的!
  贾环抿抿嘴,道:“这事在给朝廷奏章中恐怕不够十个字。”
  有些事情,没看到,可以当不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那日子还过不过?但是,看到了,听到了,总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贾环叫来店小二,要了纸笔,当场提笔写了稿件,交给胡小四,“走驿站系统,投给真理报编辑社。”
  又道:“宁前辈,我打算捐一千两银子给这些灾民,先把这段时间渡过去。我打算在驿站里多等半天。”多等半天,以他的身份,九江府知府必定会来见。
  他并没有当青天大老爷的意思。追责,轮不到他来追。赈灾,必须得依靠当地官府的力量。就算明知道他们会贪一部分银子。
  宁儒表态道:“子玉,办这样的事,多耽搁半天是值得的。我也出一千两。走,我们回驿站。”
  贾环、龙江先生刚站起来时,有人道:“且慢。”隔壁桌子的富商走过来,拱手一礼,正色道:“两位兄台高义。在下亦愿捐一万两给城北的灾民。”
  一万两银子是大手笔。这让众人都微微愣住。贾环打量着来人,约五十多岁,矮小,清廋。看装束,并非读书人。问道:“还未请教阁下何人?”
  富商身边的人都带着矜持的微笑。
  矮小的富商道:“在下胡炽。在下方才听两位大人纵论天下大势,当真是真知灼见。心中仰慕至极。仿造言之。天下大势,在我等商贾眼中分四份:晋商、徽商、广州行商、天顺丰。”
  晋商票号通兑天下,但主要在北地使用。徽商的钱庄,遍布江南。而广东海商们垄断着海洋贸易,他们自有票号。西南各地至湖广、江西,则是通行滇人胡炽创办的天顺丰票号。
  换言之,站在贾环面前的,是一家富可敌国财团的掌舵人。谁又会想到在九江城外见到此人?
  胡炽的三名随从微微一笑,几乎可以预见对面一中年一少年两人脸上的诧异之情。
  但是…
  龙江先生只是看了胡炽一眼,并没有别的话。贾环很淡然的拱一拱手,“在下贾环。胡员外那一万两银子多了。要捐的话,捐三千两就够了。”
  从自我介绍上,可以听得出来差距。胡老板在说出自己的名号后,还顺便介绍了天顺丰。而贾环只说了两个字:贾环。所谓的名满天下,就是如此。
  不解释。
  胡炽诧异的看着贾环,脸上浮起热情洋溢的笑容,“原来是贾探花当面!”
  天底下表字叫“子玉”的少年,天知道有多少。但谁又想得到,天下闻名的贾探花会出现在九江城外?意外之遇,意外之喜。
  胡炽的随从的神情则是都有些懵逼。本来还以为遇到两个小官。哪里会想到遇到这样知名、出众、手握大权的人物?通政司右参议不吓人,真理报主才吓人。
  当下,一起到驿站中。胡炽想要承办赈灾之事。贾环无可无不可。倒是搞明白胡炽出现在九江府的原因。云贵总督齐驰在西南打下数府之地,任职数年,明年春天要进京陛见、叙职。胡炽带着货物、礼物先行。
  当天下午,贾环和九江府刘知府谈了小半个时辰,将发表给真理报的文章撤下来,合计捐赠5千两银子,用于安顿黄州府七八名灾民。九江府承诺处理好。
  傍晚时分,贾环、龙江先生一行九人在驿站换乘马车,前往700里外的广信府新丰县。


第六百三十七章 极大的错误
  大江之上,十几艘大船在河道中顺水缓缓前行,寒风吹拂着风帆,船上的水手们忙碌着。目的地是金陵。
  船队中,有三船白糖,三船青盐,三船名贵药材,另有翡翠、宝石、名玉等。价值连城。估约三十万两白银。足可抵得上一府之地一年的税收。
  西南票号天顺丰实力之雄厚,可见一斑。西南钱王,名不虚传。国朝盐铁专卖。但天顺丰的船队有着云贵总督齐驰开具的文书,一路畅通无阻。
  居中的华美大船中,胡炽在客厅中负手而立。随从带了两个少年进来跪下,“老爷…”
  跪在两个重新洗干净,换了一身干净衣服的两个孩子:一个青年,一个少年,正是九江府内耍把式骗钱讨口饭吃的两人。两人眼睛清明,滴流流的转着,很有灵气。
  胡炽转过身,打量着两个孩子,道:“你们到我这里,就好好做事。自有你们一口饭吃。”
  年纪小的弟弟伶俐的磕头道:“谢老爷赏饭吃。”随从将人带出去。客厅中的族侄不解的道:“四叔,你收留这两个孩子,是想和贾探花搭上线吗?”
  胡炽微微一笑,道:“我们和贾探花肯定会有再见的时候。十四岁的五品官啊!”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有的人会如流星般消失,有的人会成长到如日中天。不管那一种,他这时都有做投资的必要。万一呢。
  …
  雍治十四年腊月二十八日下午,宁儒、贾环与四名锦衣卫校尉一行九人抵达广信府永丰县沙溪乡。
  宣旨后,贾环便在宁家的安排下住下来。已经是年底,宁家的人都忙着祭祀,过年。他现在没法给宁老先生画像。再者,宁儒有意留他多住几日,弥补旅途的辛苦。
  沙溪乡位于永丰县南40里,步行约四个小时才能到。乡中,山清水秀。一条小河自山中谷地流出,蜿蜒几个弯儿,几个自然村落便如同珍珠般散落在河边。良田、村舍、小路、牛、乡民,构筑成一副恬静的乡村画卷。
  正月初九的上午,贾环在村落外的一处山坡上,眺望着冬季荒芜的乡村美景。
  再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多了就会习以为常。而乡间,生活平淡如水。跟着来的四名锦衣卫校尉每天被宁家好酒好肉的招待着,还大发感叹:无聊。
  贾环笑着摇头。京城何等繁华,此地何等冷清?不过,他的心思亦不在这里。九江府的赈灾,想刘知府不会骗他。他回程返金陵时,还要经过九江府。不知道,薇薇现在收到他的信没有?他脑海中浮起她明丽的容颜。
  宝姐姐的明丽,剔透如雪,还有一种大家闺秀的娴静。而薇薇的明丽,带着一种风情缱倦,落魄贵族的高贵。同样给他以惊艳感的永清郡主,她的明丽,如若娇花绽放。
  贾环正随意的想着时,宁家的一名仆人过来请,“贾大人,我们家老爷有请。”
  宁老爷子住在宁家大院的西边,贾环穿堂过室,到一处精美的庭院中。一花一草,都颇具格调。寒冬腊月,庭院墙角中的腊梅绽放,迎寒独自开。
  一名将近七十岁的老者,脸上都是皱纹,穿着厚厚的蓝布棉衣,仰躺在铺着厚厚皮毛的躺椅中。温暖的客厅中,两名少年在一旁服侍。看情形似乎是其孙儿辈。
  宁祥老态龙钟,确实是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缓缓的抬起手,道:“贾子玉,坐吧。这两日怠慢你了。今日精神不错,劳烦你给老朽画几张像。”
  贾环拱手一礼,客气的道:“不敢,老大人言重。晚生这就去拿画笔过来。”他这趟来江西,炭笔等物都是备好的。当即在下人的带路下回住处,拿了画笔过来,支开画架,拿起笔,作画。
  贾环的几手素描功夫,要说能达到大画家的境界,有点扯淡。倒是给宝姐姐、林妹妹、香菱、晴雯她们画像,熟能生巧,比他在前世里要强很多,画出来的人物像,十分肖似。
  大约两个小时后,贾环推转画板,将修描过的画像展示给宁老爷子看。宁祥满意的笑起来,捻须道:“呵,果然是神乎其技。怪不得儒儿要请你来为老夫画遗像。”
  “爷爷…”一名少年急道。大过年的,说生死,很不吉利。
  宁祥慈祥的笑起来,“好,好,我不说。我不说。”然后,对贾环道:“探花郎有此神技,辞官之后,亦不怕没饭吃啊!”这是打趣的话。老人如小孩。
  贾环谦和的一笑:“老大人谬赞。只是,雕虫小技。等炭笔绘画技术传开后,画的比在下好的画师,天下将会比比皆是。”
  宁祥惊讶的看了贾环一眼。身有“绝技”而不骄矜,确实与众不同,随即微微一笑,开口道:“老朽还请你多留几日,为老朽的夫人画几幅像。”
  贾环点头,答应下来。他即便想着赶紧回金陵见佳人,但人都到江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