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
  易俊杰情绪畅快,挤眉弄眼,偷偷的冲秦弘图竖起大拇指。这小子到底是读书人啊!心思灵活的!


第八百零六章 公祭(一)
  敦煌的文武官员缙绅队伍于九月十五日上午出发,当晚深夜里抵达常乐城。第二天上午,到达瓜州城。
  瓜州城,因为地处前线,早就改造成了一个军事堡垒。在必要的时候,周军都准备依城而守。整座城中的大街,呈一个十字形,正中的就是总督府。
  总督府,是整座城市的核心所在,包括行政、军事、粮食、各种军用物资等。
  敦煌一干文武到瓜州后,便被安排在驿站周围休息。正午时,在北山山下举行祭祀。
  贾环抵达后,被齐驰派随员找去说话。庞泽拉着张四水,并胡族侄、郭灌、韩无功等结交的朋友到城外先行观看胡人人头垒成的京观。
  出瓜州,放眼看去,俱是平原。初冬时节,平原上一片荒芜。却有着战后的繁荣。无数的商队,马队来往在平原上。瓜州城,城外的军营,均需消耗大量的物资。
  庞泽等人骑马过去,约一盏茶的功夫,抵达北山山下,京观所在。这里是座小山坡下。场地中洒了大量的石灰粉,空气中只剩余这种味道。旁边,山坡上,则是一座周军的祭庙!用以镇压怨气!
  数千民夫在四周布置着校场,准备公祭事宜。
  众人驻马在山坡下,眺望天地。
  张四水感叹道:“今日看到这座京观,想起强汉、盛唐旧事。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而今,我们来此,为复汉家故土。令我心里感叹:大丈夫当马革裹尸还。”
  张四水的性格沉毅、勇猛,平常话很少,做事稳妥,有大将之风。于此时,禁不住心潮起伏!
  胡族侄虽为商人,此时同样是心情激荡。
  郭灌则是又感受到那晚在胡商骨利家中的感觉。或许,这是他所渴求的,认同的力量的感觉。但,更深层次的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他是大周子民!
  庞泽将近三十岁,一身灰袍直裰,骑在马上,拈着短须,高声诵道:“胡虏嚣张,屠戮汉家子弟。白骨盈于野,千里无鸡鸣。黎庶尽泣,盼王师东来。
  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圣人有言:以直报怨。今斩胡首数万垒于此,问胡酋何在?祭祀血肉同姓、汉家儿郎!此为中国之理!”
  韩无功等人抚掌叫好。这就是中国的道理!
  庞泽沉郁的一笑。他吟诵的是贾环今日祭文中的选段。热血慷慨!他年将而立,还寸功未立啊!
  贾子玉求的是施展心中所学,江山画图,宰执天下。沈于乔求的是纵横天下的快意,他呢?他这些年,大言不少,现在他最想的是给芙儿博一个诰命!
  庞泽的妻子张白芙,出身低微,与他相识于金陵。夫妻感情深厚。
  …
  …
  贾环被齐总督的随员带到总督府二堂后的书房中,此时,书房中已经齐聚着总督府的幕僚。
  香茶袅袅。众人正在闲谈。
  这是自贾环在京中和一干同僚见面后,第二次齐聚。曾季高,杨渭,程攸,胡炽都先于他抵达。此刻都在座中。
  齐驰一身绯色官服,居中而坐,方脸长须,气度森严。渊渟岳峙。
  贾环上前见礼,“在下见过大帅。”
  齐驰露出一个笑容,点头道:“子玉来了。先坐。我们一会出发前往北山脚下。”
  贾环拱手道:“谢大帅。”又团团的一拱手,道:“环见过诸位同僚。”
  曾、杨、程、胡等人纷纷含笑着回应。这是贾环的地位使然。若贾环还是出入总督府的萌新,他这样和众人打招呼,会非常的尴尬。因为,没有人会理他。
  贾环正要走到末尾的席位中就坐,居中在上首的齐驰笑道:“北山战役全胜,子玉要记一大功。且坐到我身边的椅子。我正好有事情要和你谈。”
  齐总督右手侧的位置早就空着。显然是在等着贾环。坐在左手侧的则是总督府的核心幕僚曾季高。整个北山战役的谋划,出自他之手!他精熟方舆,晓畅兵略。
  而贾环的功劳,除开本职的转运粮食外,还因为他在敦煌清理苗副将的影响力,正好营造了一个战役关键点:胡骑意欲内外勾结,偷袭周军粮草重地。
  而这恰好,被周军所利用,得以在瓜州这里拖住拔野古联军主力,力战一天,于夜间攻占野马峰,封住胡骑的主要退路,大胜之,斩首无数。
  贾环连忙推辞,但众人均是笑着认可他的功绩,最终,贾环道:“谢诸位抬爱,恭敬不如从命。”
  坐到总督府幕府中第二把椅子上。
  …
  …
  瓜州城内的驿站中,附近的民居俱是被驿站征用,否则还正安置不下这几百名文武官员。
  副将苗骐没有消息,而是在自己的房间中,静坐着。
  过了一会儿,龙骧营、哈密卫、沙州左军营中几名心腹参将、游击进来,脸上均带着忧虑的神色。
  龙骧营班参将单膝跪地,道:“大人,朝廷的封赏圣旨,昨日便已经抵达瓜州。齐总督封定西候,授光禄大夫。乐白封骁骑将军。荀阳封安远将军。其余各将都有封赏。”
  周朝军中的爵位,并不是如汉城时,设将军名号。而是参将,副将,总兵官这个序列,再往上,则是提督,巡抚,总督,勋贵伯爵、侯爵等。
  骁骑将军是爵位,从二品。安远将军是从三品。换言之,副将乐白距离总兵官,只差一步。参将荀阳距离副将亦只差一步。可以预见,国朝光复西域全境之后,这两人必定会以军功升迁。
  苗骐清淡的笑一笑,“那有如何?”他身上的爵位是昭勇将军。正三品。
  班参将再道:“属下等所忧虑的是,大人的封赏…”其实,他们不是担心封赏没下来,为主将打抱不平,而是担心齐总督的惩罚!在如此大胜面前,朝廷怎么会驳齐总督的奏章?
  苗骐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淡去,语气无奈,道:“随他去吧!”他来瓜州之前,就纠结了许久,但是他胆敢抗命不来么?
  而来了瓜州,他便离开了他掌握的军队,生死俱有齐驰。但,他能如何?这是阳谋,他基本没有反抗之力。只能寄希望于朝廷不会批复齐驰擅杀大将。
  房间的情绪瞬间低落下来。
  这时,一名家将在门外奏道:“大人,该出发了。”
  号角,在瓜州城中响起。


第八百零七章 公祭(二)
  苍劲的号角和鼓声,回响在瓜州城内的街巷,回荡在城外的平野、军营中。
  在北山山下,公开的对在西域死亡的将士以及被胡儿屠戮的百姓的祭祀即将开始了。
  公祭之事,早在城中衙门、街市口,城门,城外的军营外张贴,通知到瓜州的军民:定于雍治十八年九月十六日正午祭祀!
  这时,约上午11点许,军中号角吹响,城头的牛皮大鼓在数名力士的轮流敲击下“咚”、“咚”的震响!
  城内城外,不断的有小队骑马出来:有的是军队,有的是官吏,有的携老扶幼。如同无数涓涓的小流,向北山脚下汇聚,逐渐的汇成大江、汇聚成汹涌的巨浪,连涛如雪!
  这是汉家儿郎的力量。
  而贾环同样在这时代的洪流之中。他跟着西域总督齐驰,与一众同僚一起,有总督督标营的四千将士护送着,骑马前往北山脚下。
  辽阔的平原上,一个个方阵在官吏的引导下,逐渐的成型。旌旗在冬日的寒风中舒展,猎猎做响。正午的阳光,落在小山坡上祭庙的黑瓦上。
  祭庙前平原上的气氛,庄严、肃穆!
  早先来这里的庞泽、张四水等人,文官中如韩伯安、马知府数百人都在。军中将士按照各自的营号列阵。此时,平原中数十个方阵散开。面对着祭庙。声势浩大。
  由来自总督府的吏员,带着督标营维护着秩序,用石灰洒白线划分区域,用间隔着的人墙组成通道,场面井然有序,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
  翰林侍讲学士汪璘穿着朝服,在祭庙前,担任太常寺卿的角色,负责整个祭祀典礼。
  翰林,是博学多才的象征。在战后如此大规模的公祭,还没有先例可沿用,采取何种礼仪,需要查阅古籍,再商议协定。而在凉州偏远地区,并没有完整的书籍可以查阅。整场祭祀的礼仪,都是由提议者贾环和汪璘两人带着府学、县学,敦煌、瓜州两地的教谕、文士协定出来的。
  鼓声逐渐的停歇下来。随即是十几声礼炮响。西域总督,定西候齐驰率西域文武官员,在祭庙前祭祀。
  祭庙前的条案上,摆设着供奉给将士、百姓们的祭品、供器。
  齐驰一身绯红色的官服,上前敬香。官员们肃立。负责礼仪的军士,穿着礼服,侍立在两旁。处在全场正前方。万众瞩目。场中,气氛肃穆。
  自国朝定鼎以来,设据有瓜州、哈密等地。百年以来,边境不曾平息。雍治十三年,雍治皇帝完成内政治理,发兵征服西域,据有全境,复汉唐故土。
  雍治十七年,漠北拔野古部联军越大漠跨击北庭,入侵周境。战乱起,局势崩。国朝丧师失地。胡道昌,汉无人!胡儿气焰嚣张!马踏汉家城池。西域全境丢失。将士、百姓俱遭受胡儿屠戮。死亡者不可胜计。
  至此时雍治十八年冬,北山之战结束,局面方才得到改观。
  然而,自一百多年以来,自雍治十三年以来,自十七年战败以来,这片土地上浸染着多少汉家鲜血?自今日方才祭祀之!
  这是提振军民士气,以正视听的大会!
  “礼毕,宣读祭文!”待齐驰率领官员们敬酒后,一侧的汪璘朗声道。
  贾环从文官队伍中出列。
  排在他前面,官面上只有西域左右布政使,左右参政四人。此刻,只有左布政使韩伯安,丁右布政使。西域布政司的左右参政按照惯例,驻守在地方治理事务。西域全境丢失,两人身死在疏勒、于阗。近日大胜,商旅复通,方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贾环一身从四品的绯袍,身姿挺拔,气度沉静,走上前,从小吏手中托着的铺着红绸的托盘中拿起祭文,站在祭案、齐总督的左侧,宣读祭文。
  “国朝雍治十八年冬,官民二十万,于北山南,祭祀我死难同胞骨肉、军士、官吏…”
  祭文的段落,不久前,庞泽曾经在此朗诵过。
  这场公祭,目的是要提振西域军民的士气,告慰死去的人们。同时,亦是宣告国朝对西域的主权!誓要恢复全境!竖起大旗!正所谓,师出有名!名正言顺!
  从齐驰、贾环等人以及西征大军的角度而言,他们是来光复西域全境,稳定国朝西陲边境,保家卫国!
  当然,从胡人,从某些人文者,公知的角度而言,这是一场侵略战争的延续。
  因为,自明朝以来,边境最远只到关西七卫:哈密卫、阿端卫(于阗镇及周边地区,葱岭以东)等。嘉靖以来,明朝便失去敦煌,边境只到嘉峪关。
  数百年以来,甚至将近千年,这里都被胡人占据,生息。那周军,汉人前来,要重新占据这片土地,岂不是侵略战争?
  但是,从周朝皇帝、士大夫的角度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兴义师,吊民伐罪,以令不臣。这是每一个强盛的中土王朝的责任、义务!
  说的明确一点:中原王朝,有责任,有义务,在强盛之时,恢复祖宗故土。极尽全力的扩展自己的版图!彰显武功!令四海宾服,万邦来朝!
  而从一个民族的精英阶层的角度而言,要为自己的民族生存赢得空间!要对得起子孙后代!
  贾环作为一个现代人,抛开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周朝的既得利益层,同样亦赞成周朝占据富饶的西域。
  在中原土地兼并日益紧张,尖锐的时刻,周朝需要土地来容纳、养育更多的人民!
  而从边民的角度来说,世代血仇,有多少亲人死在战争中?我们建设,胡儿破坏。我们文明,胡儿野蛮;我们创造,胡儿掠夺!那么,解决战争的终极办法,就是消灭对手!正所谓,寇可往,我亦可往!以武止戈!
  …
  …
  祭文继续,贾环的声音回荡在天地间,将近尾声!
  通篇祭文,除却悼念死者,则是向上天,向世人说明:对胡人的战争,是捍卫我们人民的战争!是保护我们民族的利益的战争!
  二十万军民,列阵于平原中,瞩目着小山坡上的祭庙。听着贾环的声音。
  贾环朗声道:“我辈生者,继先君之壮志,奋前辈之余烈,誓扫胡虏。歌曰: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空谈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胡奴不顾身!
  伏惟尚飨。”
  压在祭文最后一段的这首长歌,贾环诵完后,应当是司仪汪学士宣布点燃祭文,供奉美酒给死者。
  但此时,汪璘胸中,被这首长歌所激荡着,沸腾着。脑中默默的念诵着。正所谓:璘,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这一首好诗,必定流传后世。包括,此篇祭文,还有他们这些人,北山战役,一定会名留青史!历史会记住他们的贡献、存在!
  齐驰看了一眼前侧方的贾环,心中亦是豪情涌起!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相比于其他人,他是整个西征的主帅,官任西域总督。子曰:达则兼济天下!他处在这个位置上,当践行圣人之言。为西域生民立命,开创万世太平!
  同样感受的,还有在场所有的文官!情绪激荡!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建功立业,谁人不向往?而今,西域之战,便是男儿立功时!天子一定不会吝啬官职,爵位!
  满场寂静。但是,这首长歌引动得周围参与祭祀的人们热血沸腾。这时,不知道,祭庙外,谁喊了一声,“万胜!”随即,整个平原上,二十万军民齐声呼喊道:“万胜!”
  “万胜!”
  “万胜!”
  声浪如潮!此起彼伏,大气磅礴!声音震的一旁垒成的京观上,数只仿佛冷眼,怨恨,咧嘴的胡儿头颅滚落下去!
  当此之时,胡儿敢弯弓而抱怨?生者不能,死者同样不许!
  …
  …
  约二十分钟之后,汪璘宣布点燃祭文,贾环亦归位。本来是要上礼乐。
  齐驰省略了这一步骤,在这样的氛围,他亦心潮起伏。走上前,转身面对着众人,朗声宣布他的政令:“大军征战西域,生者得其功,死者有所恤。
  第一,死者,家中抚恤50两银子,由天顺丰,信丰银号依照军籍,送至其父母妻子兄弟手中。伤病者,由军中医治。
  第二,将伤者退役,在敦煌大并泽,依照军功分田地。营兵,授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依照军功,以此递增。
  第三,凡为大军效力的民夫,商贾,可按照个人意愿、军功,在敦煌、瓜州购买土地。”
  “接下来,宣布对众将士的奖赏!请圣旨!”
  九月十五日,自京中发来的圣旨就已经抵达。关于齐总督,众将校的奖赏早就传出一些话来。这时,是正式的宣布。各有封赏。然后,齐驰宣布了对普通营兵的奖赏:
  按照惯例,将士们在战场上的掠获都归自己所有,再以军功购买,兑现在敦煌的田地、俘获的胡姬,牛羊,赏银。每一个等级的军功,都有不同。最低的,只要上过战场,即便没有斩首之功,亦可选择分敦煌良田十余亩。
  齐驰一边宣布,平原上一边响起激烈、振奋、喜悦的欢呼声,一道声浪高过一道声浪:“大周万胜!”
  军心、民心尽收!
  在这样兴奋、狂欢的氛围中,一则消息,显得不那么显眼:调敦煌留守,昭勇将军(正三品),副将苗骐为南直隶守备司副守备(正三品)
  通俗说,由现役,转为地方预备役。
  苗副将惨败收场!
  至于日后如何,这要看齐总督的素质高不高。想当年,明朝张先生素质极高,过了五年,才将其学生、上奏章骂过他的刘台下狱,依法充军。


第八百零八章 募军之问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十月初,敦煌、瓜州等城池,以及新收复的北庭伊州府柔远城的长街中,到处响彻着这样的歌声!
  一方面,当日贾环的祭文,被周军的间谍机构黑衣新月卫派人,同时亦随着抵达敦煌的商旅,向西域各地传播。因此,这首充满着感染力,极富浪漫主义的长歌得以广泛的传唱、熟知。
  另一方面,总督府在休战期间,开始整军、屯田、建立官府。其中,整军的任务是重中之重。
  齐驰在出京时,增加设想,要招募五万汉兵,用作辅助,二线战场。而不用胡骑,避免牛继宗之败。现在休战,京营、现有的精兵,需要补充、整训,编练。
  整支西征大军,将维持在十五万大军的规模。这远超唐时的安西都护府(二万四千人)、北庭都护府的驻军规模。招募新兵的工作亦在进行。
  这首辞藻华丽、琅琅上口、矢志精忠、使听者血脉贲张的长歌,作为招募新军的歌曲,被大周官府、军中广泛的宣传。
  敦煌城中,新任的西域布政司沙州府通判(正六品)汪璘,休沐之日上午时分,和贾环在归元楼中小酌。
  听着楼外青年们传唱的歌声,汪璘笑呵呵的道:“子玉一首长歌,西域唱遍。我辈听的热血沸腾。传世之作啊!”
  贾环笑一笑,舒展着身体,很是惬意,“汪前辈谬赞。”
  最近入冬,西域休战,但作为总督府的幕僚,他的工作却越发的忙碌起来。
  总督府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是:整军、屯田、治政。这是总的表述。细分起来,则非常的繁琐。整个总督府的幕僚、吏员,以及西域布政司数百名官员都忙碌起来。
  于贾环而言,他的职责主要在:负责军中的抚恤发放,土地、参军政策的宣传,军中的黑衣新月卫的对外宣传工作。杨渭对他的能力比较认可。请他协商。
  汪璘微微一笑,举杯向贾环示意。近来官升一级,心头畅快,他和贾环政治结盟这步棋走得真是正确无比。一杯暖酒下肚,指着天外阴着天气,笑道:“寒冬已至,西域之势,将成为国朝攻,胡骑守。齐总督对胡强硬,恐为胡儿利用,子玉负责舆论,责任重大啊!”
  齐总督确实是治政之能臣!治政之事打理的井井有条。子玉是个有心人,能在他幕府中做事,耳濡目染,怕是会学到不少东西,于将来执政大有裨益啊!
  贾环抿着酒,点头道:“我已经协同胡钱王、郭家、韩家创办西域日报。以正视听。不日就要刊发第一版,到时候,还请汪前辈不吝赐文。”
  汪璘开怀一笑,“这自然是没有问题。”
  贾环约完稿,感叹道:“我近来负责招募新军的宣传工作,不少汉化的月氏、吐谷浑、羌人眼红军中的待遇,都有意愿从军。这些优质的兵源,放弃实在可惜。而且,敦煌、瓜州两地的汉民不够,想要招募五万新军,有些困难。胡汉之辩,还有细致的区分、论述。当如汉唐。”
  虽然不在其位,但“兵源不足,归化胡人”的这个问题,他很早就在脑海中思考着。
  解决方案是现存的。汉武帝末年,以及汉昭帝时期的重臣金日磾,是休屠王子,被俘虏到长安。唐玄宗时期的多名名将,都是胡人。比如,哥舒翰、高仙芝。
  任何一个强盛的王朝、帝国,在其鼎盛时期,海纳百川,乃是必然之路。比如,明帝国初期,明成祖朱棣麾下就有蒙古骑兵。名将李成梁麾下,亦有女真人为他作战。
  加强文化思想教育工作,使之认同汉文明,这是归化的工作重点。说白一点,需要洗脑。否则,招进来的胡人,就是安禄山、努尔哈赤。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短期而言怎么办?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败在西域、漠北的大敌:拔野古部。那么,什么力量是可以团结的?
  用主席的话说:什么人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革命派。什么人站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方面,他就是***派。什么人口头站在革命人面而在行动上则另是一样,他就是一个口头革命派,如果不但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也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一个完全的革命派!
  主席讲的非常的透彻。
  凡是站在周王朝方面,他就是可以团结的力量!那些口头革命派,或者说中间派、现实派,骑墙派,则是要警惕的,但可以团结。那些站在拔野古部方面,则是要打击的,消灭的。
  在消灭了大敌之后,军队中,该调整要调整,该整风就要整风。一定要避免,朝廷无法指挥军队的情况出现。一定要避免,地方武装割据!
  汪璘笑着点头,赞同道:“这确实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他知道贾环和他说这件事的原因,回头舆论上,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