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地师(齐橙)-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不同的地方。
从郝青制作的玻璃碗可以看出,明朝的工匠已经掌握了烧制玻璃的工艺,而且也能够用玻璃制作出精美的器皿。但从民间的情况来看,再加上苏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可以知道中国古代对于玻璃的使用并不广泛,以至于在后世许多人都认为玻璃是舶来品。究其原因,肯定是中国古代的玻璃生产工艺上出了一点小岔子,这个小岔子导致了玻璃的生产成本高企不下,影响了其在民间的大规模应用。
“郝大哥,你炼制琉璃,一般用什么作为原料?”苏昊问道。
“这个……”郝青支吾起来,苏昊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唐突了,在这个时代,工匠拥有的技术从来都是秘而不宣的,哪能人家一问就全部抖落出来?
苏昊看到郝青那副样子,知道他是想保密,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作为一名地质专家,苏昊曾经给各行各业找过矿,所以对于各种矿物的应用都有所了解。他伸出手来,掰着手指头对郝青说道:“郝大哥,我明白,你是要保密是吧?我能理解。不过,这琉璃的配方,小弟早就知道了,不外乎就是石英砂、纯碱、长石和石灰石而已,小弟说得没错吧?”
“师爷所言的石英砂是指何物?”郝青奇怪地问道。
苏昊在脑子里想了想,隐约回忆起矿物学里面关于古代矿物应用的一些知识,便回答道:“石英砂,也就是你们说的琉璃石吧,另外,还有火齐珠其实也算这一类。”
郝青道:“师爷知道琉璃石,倒也不奇怪。只是这碱土,还有什么长石、石灰石之类,小人却是不用的。不知师爷从何听得此配方。”
“你不用碱土,拿什么当熔剂?”苏昊问道,看着郝青一脸迷茫的样子,他知道自己是对牛弹琴了。他拿起那个玻璃碗,在手里敲了敲,突然心念一动,用指甲在碗壁上刮了一下,随后便呵呵地笑了起来:“我知道了,郝大哥,你炼制琉璃的时候,的确是不用纯碱的,你用的应当是……硝石,小弟没有猜错吧?”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石英砂,有人说玻璃是用沙子烧出来的,这话也没有说错。在熔炼石英砂的时候,需要加入一些化学元素作为熔剂,在这里便出现了一些不同的选择。
西方人制作玻璃的时候,是使用纯碱作为熔剂的。纯碱的成份是碳酸钠,这样烧制出来的玻璃,称为钠基玻璃。如果在原料中还包含了石灰石,即碳酸钙,那么这样烧制出来的玻璃,就叫做钠钙玻璃。后世使用得最广泛的,就是这种钠钙玻璃。
中国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发现了烧制玻璃的方法,到明朝时玻璃的制作工艺已经较为成熟,这也就是为什么郝青会制作玻璃的原因。但中国古代制作玻璃时,一直是使用铅石或者硝石作为熔剂的,使用前者的称为铅基玻璃,使用后者的称为钾基玻璃,因为硝石的主要成分便是硝酸钾。
钾基玻璃的特点是硬度比钠基玻璃更大一些,苏昊用指甲在郝青那个玻璃碗上划了一下,便能够感觉出这种硬度上的差异了。由于玻璃工匠们坚信烧制玻璃必须使用硝石,而硝石的产量又非常有限,这就影响到了玻璃的产量。
苏昊没有考证过中国的玻璃制造史,但他从手里这一个小玻璃碗,便猜出几分缘由。现在,他有八成的把握相信,郝青所掌握的,是一个出现了偏颇的玻璃配方,正是因为这个配方上的问题,导致了玻璃成本无法降低。
听苏昊说出玻璃配方中的另一项元素,郝青开始相信苏昊的确懂一些玻璃的制造技术了。他试探着问道:“莫非苏师爷也曾炼过琉璃?照你说的配方,果能炼出合用的琉璃?”
“你这里能凑齐这些原料吗?咱们照我的配方,炼一锅琉璃来试试就知道了。”苏昊信心满满地说道。
第087章价值连城的配方
郝青的作坊里是常年备有各种原料的,其中,纯碱和石灰石都是不值钱的东西,郝青很痛快地就给苏昊拿来了。但在拿石英石的时候,郝青明显露出了一些心疼的样子,这让苏昊很是不屑。
“郝大哥,不过就是几块石头罢了,你至于这么难受吗?”苏昊问道。
郝青苦着脸道:“苏师爷有所不知,这种琉璃石,咱们本地不产,这还是家父花了大价钱从南京买来的,准备有谁要炼琉璃的时候用。现在用掉了,我还得想办法再去补上呢。”
苏昊拿着那几块石头左看右看,丝毫没有看出它们和寻常的石英石有什么区别。他对郝青问道:“你听谁说咱们本地不产这种石头?这是山上最常见的石头,你如果想要,我随时都可以帮你找到。”
“此话当真?”郝青盯着苏昊问道。
“也别说真不真了,你帮我弄辆马车,明天我就能带着你家老三去趟山里,给你拉一车来。”苏昊说道。
石英族矿物在地表中极为常见,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共有10种,包括什么低温石英、高温石英、鳞石英、方石英、柯石英、斯石英等等,外观各有不同,但主要成分是一致的,不外乎都是二氧化硅。苏昊曾经考察过丰城南部的山区,对于那一带的成矿条件进行过粗略的研究。他相信,只要稍微跑一跑,必定能够找到一两处不错的石英矿,储量相对于后世的工业生产来说或许不足,但要应付郝青的手工作坊的需求,那是绰绰有余的。
“我不用一车,你能给我找100,要不,500斤,那你要的这些琉璃片,我就白送了。”郝青说道。
苏昊道:“一言为定,你实在不放心。一会我们就立个字据吧,我给你1000斤琉璃石,如果办不到,赔你白银100两。”
听苏昊说得那么肯定,郝青也相信了几分。便将那几块宝贝之至的琉璃石砸成细小颗粒。放进了坩锅里。苏昊说的配方中所需要的长石,郝青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过说来也巧,苏昊偶然一回头。发现院子一角有一块用来垫脚的石头,居然就是他要找的长石,于是叫来郝彤,让他拿锤子砸下一块,同样碾碎。也扔进了坩锅里。
原料准备妥当,郝青把坩锅架到了炉子上,开始点火熔炼。也不愧是工匠之家,平常也都预备着上好的焦炭。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小五子使劲地拉着风箱,火焰熊熊,围在炉子旁边的众人立刻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热浪。
“苏师爷,你说丰城县找不到好焦炭,我大哥这里,怎么就有呢?”郝彤还记着头一天苏昊忽悠他的话呢。
苏昊也知道自己此前是在忽悠。不过事到如今,还得继续嘴硬,他说道:“你大哥是工匠,平常当然会备着一些焦炭的,谁知道他是从哪弄来的。”
“咱们能不能借他的焦炭。炼你说的那个什么好生铁?”郝彤小声地建议道。
苏昊看着正在伺弄那口坩锅的郝青,心里还真的盘算开了。制作玻璃,需要把石英砂等原料加热到摄氏1600度左右,这个温度稍稍提高一点。就可以用于炼钢了。看来,明朝的匠人已经掌握了用耐火材料制造高温坩锅的技术。如果自己稍加一些指点,没准他们能炼出一些后世的合金钢呢。
想到此处,苏昊走上前去,对郝青问道:“郝大哥,你可有比这更大一些的坩锅?如果我想用坩锅来炼钢,你可能做到?”
郝青道:“坩锅炼钢之法,我倒是听家父说起过。不过这坩锅炼出来的钢,与炒钢并无区别,而所费更多,是以现在无人已经采用此法炼钢了。”
苏昊道:“坩锅炼钢,关键在于配方,如果配方得当,我们寻常说的什么百炼钢在坩锅钢面前,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郝青问道:“莫非师爷知道这种配方?”
苏昊笑道:“坩锅炼钢的配方,岂止百种,我所知也有限,如果有机会,我们慢慢去试验,总能找出最好的配方的。”
“师爷可愿授予小人这炼钢的配方?”郝青问道。
苏昊道:“这配方不值一钱,难的是配方里面的材料,我一时还凑不齐。如果你愿意与我合作,待我找到材料之后,我们一起来试验吧。”
“小人愿为师爷效劳。”郝青答道。
其实苏昊并不懂得什么炼钢的配方,他能够知道的,就是后世有各种各样的合金钢,都是在钢材里添加各种元素而成。他是负责找矿的人,对于哪些元素能够用于冶炼合金钢,非常熟悉,但具体要说哪种元素添加多少,他就不清楚了。古人也知道一些冶炼合金钢的方法,但毕竟不如苏昊这样有理论依据,此外,冶炼合金钢所需要的矿物,也只有苏昊才能认得。
说话间,坩锅里的原料已经开始融化了,郝青仔细地观察着玻璃液的状态,待到他觉得液体中的各种成份已经完全混合均匀,液体中也没有气泡时,才用钳子夹着坩锅,把玻璃液倒进了事先预备好的模具里,然后等待着玻璃液的凝结。
“这就成功了?”看着一块块透明的玻璃片从模具里被倒出来,郝青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试着拿起一块玻璃敲了敲,又用手掰了掰,不禁狂喜道:“成了,师爷,这琉璃真的成了!”
说完这些,不等苏昊回答什么,郝青便拿着手上的玻璃飞也似地跑到了一侧的厢房里去。少顷,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矍铄的老人手里拿着那块玻璃,在郝青的陪同下,从厢房里走了出来,缓步来到苏昊等人的面前。
“这位就是我伯父,讳名以宗。”郝彤在一旁小声地向苏昊介绍道。
原来,这位名叫郝以宗的老爷子,一直都躲在厢房里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在苏昊提出要烧玻璃的时候,他也没有出面,而只是让儿子郝青与苏昊周旋。如今按照苏昊的配方,果真烧出了玻璃,看到郝青送去的玻璃样品,郝以宗终于坐不住了。
“郝伯父好,晚辈苏昊在此有礼了。”苏昊进前一步,向郝以宗施礼道。
郝以宗连忙回礼道:“岂敢岂敢,苏师爷大驾光临,小老儿未曾远迎,还请师爷恕罪。”
郝青也连忙打着圆场道:“家父腿脚不便,适才未能出来迎接苏师爷,还请见谅。”
“哪里哪里,是晚辈不知道伯父在家,否则怎么也得先去请安,还请伯父原谅晚辈不知之罪。”苏昊也打着哈哈,反正客气话也不值什么钱。
苏昊心里明白,郝老爷子此前躲在厢房里不出来,显然是不想和自己打交道,所谓腿脚不便之类,只是托辞罢了。现在看到自己居然知道玻璃的配方,而且显然这个配方比老爷子的配方还要高明一些,老爷子这才露面了。要说起来,这不是由于他这个工房师爷的威名,而是知识的力量啊。
“苏师爷,适才听犬子道,师爷未曾用硝石、羊角为引,便炼出了琉璃,这其中的缘由,可否向老朽解释一二呢?”郝以宗向苏昊问道。
“羊角是何物?”苏昊反问道。此前郝青只是承认了烧玻璃时要用到硝石,却未提及这个什么羊角。现在郝老爷子一张嘴就把底给泄了,显然是觉得他们自己保密的配方已经不值钱,所以也就无所谓让苏昊知道了。可是,这个羊角是指什么东西呢?难道是什么矿物的俗名?
“羊角……就是羊的角啊。”郝青讷讷地解释道,他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上为什么还有人不知道羊角为何物,这个秀才,难道竟然没有见过羊吗?
“你是说,那种活的羊……头上长的角?”苏昊诧异地问道,同时用手在脑袋上比划了一下,模仿着喜羊羊的样子。
“然也。”郝青拽了一句文。
“我卖糕的……”苏昊仰天长叹,原来还真是拿羊角来当烧玻璃的原料,这是哪个牛人发明出来的配方啊!羊角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古人显然是把羊角作为玻璃中钙质的来源了。要在玻璃中渗入钙质,扔两块石灰石就足够了,何必用如此怪异的材料呢?烧一块玻璃,就要用掉几对羊角,难怪这玻璃的产量上不来了。
“郝伯父,这羊角……其实真是用不上的,羊角的用场,与小侄用的石灰石是一样的。至于硝石,它的用场和碱土是一样的,而碱土比硝石又便宜得多,而且也更容易找到。”苏昊简单地解释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郝以宗喃喃自语,他反复地察看着手上的那片玻璃,好半晌,才迟疑着问道:“苏师爷,你这制琉璃的配方,可愿传予老朽否?”
“伯父,刚才苏师爷不是已经把配方都说出来了吗?而且大哥也亲手做过了,你还要他传什么?”郝彤在一旁大大咧咧地说道。
“彤儿谨言!”郝以宗喝道,“苏师爷这个配方,价值连城。苏师爷只是信赖我等,方才未对我等隐瞒。我等得以一观此配方之神奇,已是难得,岂可未经苏师爷许可而将此配方据为己有?我等手艺人,这样做是要遭天谴的。”
第088章倾囊相授
听郝老爷子这样说,苏昊忍不住先自责了一番。穿越至今,他把脑子里的各种现代知识抖落出来不少,打井、修灶、采煤、烧玻璃……,可以说每一样东西拿出来,都让周围的人觉得惊艳不已,可细细一想,似乎还真的缺了一些保守商业秘密的意识。
就说这个烧玻璃吧,用石灰石代替羊角,用纯碱代替硝石,用满山遍野的石英砂代替所谓琉璃石,这是突破玻璃生产瓶颈的几个要点。一旦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像郝以宗这样熟练的工匠,要造出廉价的玻璃可谓易如反掌。
玻璃目前在社会上没有太多的用处,主要是因为价格畸高,无法与瓷器相竞争。一旦成本降下来,加上又具有透明的优点,相信很快就会像后世一样,走入千家万户,成为最常见的材料之一。这样大的一个市场,其中的利润是大得无法想象的,而作为一个唯一掌握了技术诀窍的苏昊,却一点犹豫都没有,就把秘密展现给郝以宗一家人了。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苏昊从后世带来的习惯所致,他一直是在地质部门工作的,脑子里就没有多少商业细胞。在他看来,这些技术都不是他自己发明的,应当属于整个社会。至于他自己,挣钱的机会多如牛毛,根本不用在乎这些。
苏昊是这样想的,但在郝以宗的心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想法。作为一名工匠,他太知道技术诀窍的价值了,有多少工匠宁可被官府砍头,也不肯泄露祖上留下的绝技,原因就在于这些绝技是他们整个家族赖以生存的根本,泄露出去,子子孙孙就都要受穷了。
而这个年轻的师爷,懂得如此精妙的一个琉璃配方,竟然当着郝青的面,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还亲自指导郝青烧出了一锅上等的琉璃,这是对自己这家人何等的信任啊?如果因为自己看到了这个配方,就不告而取,那还能算是人吗?偷师学艺,在匠人圈子里最为人所不耻的行为。如果用这样的方法获得了技术。子孙万代都要被人说成是贼子之后的。
“郝伯父,小侄的这个配方,也是道听途说而来,不值什么钱。郝伯父如果觉得有用。尽管拿去用就是了。”苏昊大度地说道。
“那怎么能行?”郝以宗道,“若是苏师爷愿意授予老朽此项技艺,那么苏师爷就是老朽的恩师,犬子就是苏师爷的徒孙,日后我郝氏作坊制琉璃所获。必奉五成予苏师爷,这样的条件,不知苏师爷允否?”
“不允!”苏昊断然地拒绝了,“郝伯父,如果你要这样说,那咱们没啥可说的。这烧琉璃的配方,你想用就拿去用,不想用拉倒。”
话说出口,郝以宗的脸立马就变得煞白了。郝青和郝彤也是面面相觑,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苏昊此前说得那么轻巧,等到郝以宗开出了条件,他倒反而翻脸了,这是从何说起?如果是嫌郝以宗给的条件太低。似乎也有些说不过去,五成的利润,再加上以师礼相敬,苏昊还想要什么?
苏昊走到郝以宗面前。双手拉着郝以宗的手,说道:“郝伯父。你这样一把年龄,当我伯父绰绰有余,你说我是你的恩师,你这是打算折我的寿呢?还说郝大哥是我的徒孙,我与郝彤情同兄弟,你这是让我当自己的爷爷吗?
这烧琉璃之法,我不过是偶然得之,能入你郝伯父的法眼,得一句夸奖,小侄就非常高兴了,哪里敢拿出来卖高价?小侄在此也说几个条件吧,若是伯父能够答应,小侄便将这配方拱手奉上,而且日后还有其他的配方,也愿与伯父共享。”
苏昊一席话说得郝以宗心里好生感慨,他握着苏昊的手,说道:“苏师爷大仁大义,老朽感激涕零。师爷有何吩咐,尽管讲与老朽听便是,老朽不敢丝毫有违。”
苏昊道:“这琉璃的配方,我愿意送给郝青大哥,以作见面之礼。我想请郝大哥收下我这个兄弟,切不可谈什么师礼徒礼之类的。至于郝伯父,以后也别称我为师爷,叫我改之即可,这是我的表字。日后郝氏作坊制作琉璃,不管所获几何,我都一文不要,我只求郝大哥和郝伯父能够经常帮我做一些东西就好了。”
“这……”郝以宗想不到苏昊提出的条件竟是如此简单,这么好的技术白白送出去,居然只是想认为自己父子为伯父和大哥,这简直就不能算是一个条件了。
他用征询的目光看了看郝彤,郝彤上前说道:“伯父,苏师爷是个志向高远之人,区区琉璃配方,他还真看不上眼。苏师爷既然愿意倾囊相授,我看咱们就接受下来好了。”
郝以宗这才跺了跺脚,像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一般,对苏昊说道:“恭敬不如从命,改之……贤侄,那老朽就厚着脸皮收下这份厚礼了。贤侄日后要做什么琉璃器件,不,不限于琉璃,但凡是老朽能做的器件,贤侄尽管开口,老朽必定放下手上的一切活计,为贤侄做出来。至于这琉璃的收益嘛,贤侄至少要拿三成,否则老朽就毕生不再做一件琉璃了。”
如果自己不答应在作坊里分成,这老爷子就发誓再也不做琉璃了,这算是对我的威胁吗?苏昊哭笑不得地想道。他愿意把玻璃的配方毫无保留地告诉郝以宗,主要是觉得对方其实已经掌握了玻璃的制造技术,只是个别地方出了点差错,看着老一代匠人陷在坑里爬不出来,他本能地想伸手去拉一把。
至于拒绝郝以宗此前提出的五五分成的建议,他也是有点以退为进的想法。他相信,以郝以宗这种老匠人的品德,是绝对不会白白占他一个小年轻人的便宜的,不论是利润分成,或是日后免费地帮自己做些东西,总之,他知道自己肯定能够从这件事里得到回报。
果然,郝以宗竟然用这样的方法来逼迫自己拿三成的红利,自己再拒绝,就没什么必要了。
“好吧,既然郝伯父如此坚持,那小侄也就愧受了。古人云,长者赐,却之不恭。不过,这烧琉璃所用的琉璃石,须由小侄来提供,其余的花销和人力,就由郝大哥来承担了,郝伯父和郝大哥以为如何?”苏昊说道。
“改之贤弟真是太客气了。”郝青乐呵呵地说道,听父亲都已经改口叫苏昊为贤侄了,他自然也就跟着称起贤弟来了。
众人其乐融融地说了一些客套话,郝以宗指了指刚刚制作出来的那几十片无色透明玻璃,对苏昊问道:“贤侄,适才听青儿说,你想要把这些琉璃片打磨成形,不知要磨成什么样子,做何使用?”
苏昊让小五子去拿来了一张纸,又从一旁的柴堆里拣了一根木炭条,然后在纸上给郝以宗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讲解:“小侄想要做的,是一些这样的镜片。每一套是4片,其中两片是凸形,尺寸和形状是这样的……”
郝以宗是个老匠人,听苏昊一说,就知道他想要做的东西是什么样子,而且在脑子里连具体的打磨工艺都已经琢磨清楚了。郝青随着父亲学艺多年,功底也颇为了得,听苏昊说着情况,他也是不停地点着头,表示自己已经听懂了,而且能够照苏昊的要求做到。
“这凸镜和凹镜磨好后,请郝伯父将凸镜置于前,凹镜置于后,向远处观看。若小侄所料不虚,伯父当可透过这两个镜片,清楚地看到远处的景物。然后,要请伯父用一个圆筒把这两个镜片固定起来,形成一个镜筒。一对镜筒并在一处,既可使双眼齐视。为了做到这一点,这两对镜片需磨成相同尺寸,方可使两侧的镜筒一样长。”
苏昊照着后世的望远镜的结构,向郝以宗说道。现在要制作反射式望远镜还不太现实,就先做一副双筒的伽利略望远镜出来用着吧。
“能够清楚地看到远处的景物?”郝以宗实在想象不出苏昊想说明什么意思。
苏昊也不解释,他相信,等郝以宗把镜片磨出来,然后把凸镜和凹镜前后对好之后,就一切都明白了。传说中望远镜的发明,不就是因为一个磨镜工人偶然发现了这一现象吗?
“贤侄放心,老朽现在就开始磨这镜片,定不会耽误贤侄派上用场就是。”郝以宗也不多问了,他直截了当地答应了苏昊的要求。至于说工钱之类,自不必提了,现在大家都是一家人了。
磨镜片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苏昊等人自然不可能坐在这里等着。在得到郝青关于一完成就马上去通报的承诺之后,苏昊带着郝彤、邓奎二人,离开了郝氏作坊。
郝青代父亲把客人们送走,回到后院,对父亲问道:“父亲,那苏昊既然说了这配方可以白送给我们,你又为何一定要分他三成红利呢?以儿子之见,咱们挣了钱,送他一笔礼金也就罢了,这三成红利,可是世世代代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