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括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臣有个笨法子,也是根据苏监正和唐侍郎的思路而来的……”

    见沈括像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卖唱女子一样,陆承启恨不得赏他一个爆栗,心道:“你丫的,有什么想法就说啊,这是在吊我胃口么?”

    好在沈括见到他脸上的不快,连忙说道:“……臣认为,如果像洪祥式步枪一样,给这门火炮配上一个子弹就好了。发射炮弹之时,只需把这个子弹装入炮门之中,点火既能发炮……”

    沈括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听得糊里糊涂的,不知所云。沈括见他们都不理解,急得在一门后装火炮上指手划脚地说道:“陛下请看,就是把这里掏空。然后再另外造一颗子弹,里面装着黑、火药和炮弹,要发射炮弹的时候,把子弹装入,点火就行了……”

    陆承启到底是有超过他们近千年知识的人。听了沈括的描述,他似乎明白了沈括的想法。这个办法似曾相识,不知道在哪里见过而已。

    只是苏颂和唐勋就没有陆承启这么好的理解能力,仍然是一头雾水,不知沈括到底在说什么。陆承启见他们两眼迷茫的模样,便知他们没有明白过来,便说道:“沈卿,你的画功如何?不如拿来笔墨纸砚,画出你的想法,这样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沈括正愁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得陆承启这么一说,大喜过望,当即说道:“请陛下稍等片刻,臣这就去画出设计图。”

    陆承启点了点头,沈括也不耽搁,径直走出了试射场。沈括前脚刚离开,后脚那两个个测量射程学徒便回转了。骑着马的学徒翻身下马,深深躬身说道:“陛下,我们粗略测出,这一炮打出了九里地。若是再加大火药的量。用更重的炮弹,应当能打出十二里地……”

    陆承启吃了一惊,他隐隐记得后世在虎门旅游的时候,听导游说过虎门炮台上的仿制红夷大炮。最大的射程也是和这门火炮差不多,甚至还有所不如。这么说来,这门不计钱银造出来的火炮,已经拥有了一流的性能。若是能配上开花弹,再提高一下射速的话,那简直是战争利器啊!后世把大炮成为战争之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几百门大炮一起发射,几百枚炮弹同时在一个狭小的区域里面爆炸,哪里是活人能存活下来的?陆承启记得德国某个军事家的名言:“用无限的暴力歼灭敌人的战斗力,为达此目的,惟有机动力与火力综合之冲力。”

    在绝对的火力面前,任何的抵挡都显得很苍白,很无力。这无关残不残忍的问题,难道让敌人冲上来把你杀死就不残忍了吗?

    火药武器的出现,必定是冷兵器的退出战争帷幕。这是历史的进程,在更有效的杀人利器面前,冷兵器已经跟不上潮流的发展了。而恰好在这个时候,大顺的冷兵器也发展到了巅峰,弓弩的射程已经接近了极限。要想以兵器之利继续抗衡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唯有进一步发展。

    陆承启出现,也填补了原来历史进程的缺陷。由他一手主导的黑、火药武器研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要是火炮再完成的话,那么契丹人、女真人,还有尚未形成的蒙古人,拿什么抵挡汉人?

    见到陆承启惊讶后,若有所思的模样,苏颂和唐勋那颗被屡屡打击的心,才恢复了一点自信。

    “没想到这火炮的射程竟如此惊人,苏卿和唐卿,你们功不可没啊!”陆承启由衷地叹道,他现在也总算明白了,为何红夷大炮能在原来的历史中流行三四百年,原因就在射程上!

    这类型的大炮在设计上确实有优点,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若是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依照中国历史的特性,在没有了明显敌人的时候,武器什么都停止了发展进城。以至于后来虎门炮战,虎门要塞上,居然还是这种大炮。即便调到最大射程,还不及英国人的阿姆斯特朗炮!陆承启在重生前到虎门旅游的时候,听到这则沉重的历史,不由地义愤填膺,心中闷气难平。

    可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偏向于建城防守。而这种沉重的大炮,非常符合守城的要求,深受中国人的青睐,以至于三百多年来除了越造越重之外,并没有什么进步可言。到了后世的清朝道光年间,英国人都用上了后装线膛炮了,虎门要塞上还是这种红夷大炮,相较之下,让每个心怀祖国的中国人都愤愤难平!

    听得陆承启的称赞,苏颂和唐勋异口同声地说道:“此乃陛下远见所致,臣等并无甚么功劳,不过是把陛下的想法付诸实现罢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火炮初成(七)

    这是中国官场上的特性,一切功劳都是领导的,自己只是出了牛马力而已。如果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那距离领导给你小鞋穿的时日,也就不远了。

    陆承启见怪不怪之下,也没有深究里面的意思。这功劳是实打实的,难道他还会抹了去吗?估计苏颂和唐勋也是这个想法,陆承启也懒得去揭穿了,只是说道:“苏卿,唐卿,你们铸成的这门火炮,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远比抛石机、床弩远的射程,是这门火炮的优势,拿来守城,可以使城池固若金汤。只是不适合装在新式战船之上,也不适合野战。两位卿家也是知道辽人的铁骑的,以这火炮的射速,在敌人奔驰到军阵前,能发射几炮?”

    苏颂承认了这一点,的确是他们想的不够严密。只是他们真的是已经竭尽所能,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所有事情,可还是解决不了炮管漏气的问题。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前装滑膛的火炮。

    见他们都低着头,若有所思的模样,陆承启笑道:“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超乎朕的预料了。如今闲着等沈卿也是闲着,不如且用这三门后装炮射几发炮弹,让朕看看到底为何是失败品。”

    唐勋到底是先入了官场几年,闻言连忙躬身说道:“遵旨!”

    接下来便是那两个学徒的表演时间了,在他们二人的簇拥下,陆承启再次进了石屋之中。这一次不用以往,陆承启要求每一门后装炮都连着试射两炮以上,这一次这两名学徒就没有借口再躲进石屋里面了。

    “轰!!!”

    “嘭!!!”

    “呯!!!”

    ……

    听着三门火炮截然不同炮声,陆承启都能断定出,哪一门还算可以,哪一门是失败品中的失败品。但不得不说,这后装炮确实把射速提升上去了。陆承启估摸着,打完一炮之后,仅需三分钟左右,就能再次发射。而且无需再调整炮口角度。装填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大概也和熟练有关,根据苏颂的说法,这后装炮已经鼓搞超过三个月了,都是这两名学徒操纵火炮。熟练些也是能理解的。

    炮声刚停没多久,沈括就拿着一张墨迹尚未完全干透的宣旨走进了石屋,对陆承启说道:“陛下,臣已然画好了。”

    陆承启让那两个学徒再去测量一番这三门火炮的射程,苏颂却已经给出了答案:“陛下。这三门火炮的射程,分别是五百步、千步、一千二百步。”

    陆承启点了点头,有了心理准备,这样的射程也还在预料之内。炮身漏气,黑、火药不能充分燃烧爆炸,提供不了充足的动能,射程自然会近很多。还能有千余步,这已经出乎陆承启的预料了。这也让陆承启有了信心,后装炮绝对能再上一个台阶!即便达不到红夷大炮的射程,能有其一半也是成功了!

    陆承启就不相信了。作为全世界公认的最聪明的人种之一,洋鬼子能造出来后装炮,中国人就造不出来!哪怕是花费再多钱银,能造出这样装填迅速,可以发射开花弹的火炮也是值得的。

    示意让沈括开始介绍,沈括也会意,把手中的宣旨在一张落满灰尘的木桌上摊开。陆承启凑过去一看,由衷地赞道:“沈卿的画功比朕好多了!”

    沈括连忙摆手道:“臣不敢……”

    陆承启笑道:“有什么不敢的,术业有专攻,朕的画画确实不怎么样。承认也不丢人。难道做了皇帝,样样都要比你们强吗?那朕还要你们做什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场的三人听了。皆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陆承启也没说瞎话,沈括作为《梦溪笔谈》的作者,画功那是不用说的,虽然这本书还未曾问世……

    陆承启盯着图纸,这设计图上画着一个大炮管。和一根小炮管。沈括解释道:“这便是臣说的,火炮的子弹了。只是这子弹并不发射出去,而是子弹中的炮弹发射出去。装填时,可备多几个子弹,一颗发射完毕,就装第二个。这样一来,装填速度就快了。再加上这子弹也是炮身的一部分,只要测量得当,严丝合缝是肯定的!”见到沈括信心满满的样子,陆承启也被感染了。

    突然,陆承启知道为何这设计图看起来很眼熟了,他失声叫道:“这不是弗郎机炮吗?”

    沈括一愣,说道:“什么机炮?”

    陆承启知道自己说漏嘴了,连忙说道:“朕是说,这门炮可以叫做子母炮。”

    此话一出,他们三人都赞同道:“陛下赐名,果然贴切。如同子母一样的火炮,唤作子母炮,再适合不过!”

    陆承启却再一次被古人的奇思妙想给震惊了,他都没想到的弗郎机炮,居然被沈括发明了出来。虽然这弗郎机炮的细节部分还没有完善,可子母炮的想法,却是实打实的。至于细节部分,等到炮身铸出来之后再根据实际添加,也是可以的。

    什么是弗郎机炮呢?在正史上,明朝中期的时候,这类火炮由葡萄牙传入,当时中国人叫葡萄牙为“弗郎机”,所以这火炮也被冠名为“弗郎机炮”了。佛朗机炮是一种后填装滑膛加农炮。由母炮和子炮构成。母炮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铳。子炮类似子弹一样,每一母炮备有5至9个子炮,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斗时轮流装入母炮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

    只不过因为口径问题,这类型的火炮射程并不远,只在一里地到四里地左右,在四百步的时候,准头最佳。但如果铸成千斤巨炮,想必也不会逊色于那红夷大炮!

    越看越是震惊,要不是确认沈括不是重生人士,陆承启还真道遇到了同伴了。明白了子母炮的原理后,陆承启叹道:“如此奇思妙想,也唯有沈卿能想得出了!依朕之见,此子母炮远比红夷大炮要好。这样吧,朕命沈卿、苏卿、唐卿你们三人协同铸炮,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一定要尽快把这子母炮给朕鼓弄出来。射程无需太远,能有两三里的模样,已经很足够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五章:开花弹

    陆承启瞥了一眼满是不甘的苏颂和唐勋,笑道:“至于前装火炮嘛,朕倒是还有个设想。只是凭着现在的技术,难以实现罢了。”

    果然这句话引起了苏颂和唐勋的注意,异口同声地问道:“难道陛下还要造这前装炮?”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若是你们能造出迫击炮来,前装炮也不是不可以造。”看过《亮剑》的陆承启,记忆最深刻的便是日本军队的迫击炮了。这种中距离的曲线小型火炮,若是制造得当,最高射程一般都在八里以上,千米以内可以实现精准打击,是最好的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迫击炮射角大,弹道弯曲,初速小,最小射程近,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最重要的一点,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射速极快。射击时,身管后坐能量通过座钣由地面吸收。行军时身管、座钣可分解,所以便于携带。

    只可惜这样的利器,凭借着现在技术,完全搞不出来。迫击炮倒是可以造,只是炮弹的难度实在太高。现在连雷酸汞都没有,拿什么做火、帽?没有火、帽,撞击式的炮弹、子弹就不用想了。含汞击发药都没,更别说无汞击发药、无锈蚀击发药了。别看小小一个火、帽,却是整个国家工业化的体现。

    用一句话说,现在可以造椅子,桌子,茶壶,可是关于化学品的提存,根本就没有形成体系。如果现在开始建立一个化学体系的话,按照正常进程,起码得用个三四十年才能造出固定金属子弹、炮弹。小小的一颗子弹,里面不仅要有击发药,还要有硝化棉。按照这个时代的工业条件。实在无能为力。

    当陆承启把迫击炮的击发理念、以及****和硝化棉的概念一说,苏颂和唐勋就不说话了。他们也接触过低层次的化学,这个被陆承启称为自然学的学科,其实也包含了物理在内的。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苏颂和唐勋都知道,以现在的技术,距离迫击炮有多远。即便穷极一生来研究,能不能看到迫击炮的诞生,都是一个未知数。

    见他们都陷入了沉默之中。陆承启倒是豁达。能造出类似米尼枪的洪祥式步枪,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再加上沈括提出的类似弗郎机炮的概念,陆承启彻底满足了。假以时日,有一支装备了洪祥式步枪、子母炮的军队,再配上两翼的骑军,保护近战能力缺失的步枪兵。要是真的有这样的军队,试问天下有哪一个国家是大顺的对手?真的有那么一天的话,称霸天下都不是问题。只是陆承启深知,以这个时代的行政管理效率,能控制大顺这么大的国家。已经差不多接近极限了。称霸天下什么的,不过是无聊中的yy罢了,拥有再大的国土,没有有效的进行管理,也不过是重演元朝的覆辙罢了。

    唐勋有些泄气,这里面他年龄是最大的,即便真的有迫击炮造出来的那一日,他估计也很难看到了。当他把这个疑虑说出来的时候,陆承启倒是笑了,说道:“唐卿无需泄气。你不是还有学生么?朕为何设立皇家大学,用意便是在此!人才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关键,如果连朕都不重视人才了,那我们汉人就会不思进取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科技也是这般,即便是止步不前,也是在退步。因为别人是不会因为你的停步而放弃进步的,此消彼长,真到了那一日,我们汉人便会沦为异族的附庸。五胡乱华。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唐卿无需如此,你的学生也是你的延伸,你完不成的事,就交给他们吧。当然了,前提是你们要毫不保留地把平生所学教给这些个学生……”

    至此,这三人才总算明白了陆承启的用心良苦,连连感叹道:“陛下远虑,臣等拜服!”

    陆承启笑道:“虽然迫击炮造不出来,可有一种炮弹,你们是可以造出来的。”

    苏颂问道:“敢问陛下,是什么炮弹?”

    陆承启没有明说,而是反问道:“那朕要考考苏卿,这实心炮弹,对何物杀伤最大?”

    这个问题,登时把这三人都问倒了。直觉告诉他们,陆承启这个问题不像是在说笑的,思考了好一会,苏颂才小心翼翼地说道:“臣愚钝,窃以为实心炮弹对城墙杀伤最大。”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实心炮弹确实对城墙伤害很大。再厚的城墙,几百炮的轰击,总能打出个缺口来。若是直接对城门轰击,轰出个缺口更是不在话下。可问题在于,辽国能有多少城池?不过这样的炮弹,用在新式战船上倒是不错的。一炮把敌舰轰出个缺口来,几炮下去,敌舰就沉了。这般一来,接舷战就避免了。”

    沈括见陆承启分析了实心炮弹的优缺点,却迟迟没有说出重点,忍不住问道:“那陛下认为什么炮弹才是最好?”

    “当然是开花弹了!”陆承启毫不犹豫地说道。

    “开花弹?”这三人异口同声,疑惑地说道。

    陆承启解释道:“这开花弹是空心炮弹,便是在炮弹里面装一半以上的黑火药,不要装满,还可以在里面装铁片、铁钉什么的。炮弹的外壳要薄一些,配上一根引线,好让炮弹点火,在打出去后爆炸。这么一来,对敌兵的杀伤力就会大许多了。”

    唐勋沉吟了一番,说道:“陛下,这样的炮弹,真的能打出去吗?”

    陆承启笑道:“朕不过提供一个思路罢了,至于能不能成,还得你们来进行实验啊!”

    苏颂信心满满地说道:“这样的炮弹,造出来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不过装多少火药,如何装引线,还得进行很多次实验。”

    沈括对与冶铁不甚熟悉,没有出声发表意见。唐勋听了苏颂的话,点了点头,说道:“要是空心炮弹的话,造个铁模就是了,没多大麻烦。倒是如何装入火药,以及陛下说的铁片、铁钉什么的,要不断实验才能得出最佳的办法。”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朕的设想,便是两种炮弹,根据场合使用。对付敌舰、城池的时候便用实心炮弹,野战对付敌人骑兵的时候,便用开花弹。”(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六章:土手雷

    根据敌人不同转换武器,这样的思想符合孙子兵法里面关于不同敌人而转变战法的思想。孙子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避之。”又云:“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孙子兵法里面充满了辩证思想,和陆承启的设想不谋而合。当然了,要打出这样的效果,还需要领兵之将根据战场形势自行判断。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将军窝囊的话,有再好兵器也是会打败仗的。

    沈括、苏颂、唐勋三人能理解陆承启的话,皆因此时的读书人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在闲暇之余,也还是会读兵书的。如果说后世的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的话,那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将军梦!幻想自己如同三国周瑜一样,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敌人灰飞烟灭……

    可惜的是,陆承启是不可能让文人带兵的。他坚信术业有专攻,文人读得兵书再多,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他知道怎么安排后勤,怎么排兵布阵吗?知道怎么派出探马探听敌情,怎么安营扎寨,怎么用中低层军官串联全军……这些都是很实际的问题,陆承启始终认为,要么你是一个武将,要么你就做一个文官。军政是必须要分开的,武将没有韬略可以学,但文官绝不能插手军队!这是陆承启的底线,也是成立皇家军校的主要原因。一来,作为皇家军校的校长,从皇家军校出来的军官,基本都是忠心于他的。这个范例,可以参考光头的蒋委员长。二来,通过皇家军校的宽进严出。培养合格的中低层军官,为他们晋升高级武将铺平道路,除了储备人才之外,也是在收买人心。反正皇家军校建立的目的。就是让武将彻底忠心于皇家。只有握紧手中的兵权,陆承启才能在这个好不知道历史进程的时代中感受得到一丝安全感。

    这也是陆承启为何这么关心军器监发展的原因,所有有关军队的事情,陆承启都要慎之又慎。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不是穷兵黩武,而是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这是《孙子兵法》始终贯穿的思想,也是陆承启内心坚守的底线。不论何人,触及他兵权的,都要死!

    陆承启神游天外的时候,唐勋率先表态了:“陛下此言善矣!臣倒是还有一个想法,若是开花弹里面放置毒烟。在攻城之时,射入敌方城池,岂不是威力更甚?臣曾见过一个毒烟的方子,用硫黄十五两,草乌头五两,熖硝一斤十四两,巴豆五两,狼毒五两,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砒霜二两,黄蜡一两。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捣合为毬以绳贯之长丈二,重半斤,更以故纸十二两半,麻皮十两。沥青二两半,黄蜡二两半,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傅毬面,毒熏鼻则鼻口血出,而死。”

    本来陆承启还在神游天外,思索着要不要顺道过去一趟皇家军校。可朦朦胧胧间听了唐勋这句话,吓得一个激灵,心道:“我滴个乖乖,没看出来这一本正经的唐勋,居然会这么狠辣啊!这是要升级到毒气战的节奏,完全不顾别人的死活,他这性格,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想到这,陆承启小心翼翼地说道:“唐卿此法倒是不错,只是是不是有点不人道?”

    唐勋一愣,不解地问道:“何为人道?”

    陆承启解释说道:“若是城中尚有平民百姓,朕之大军乃仁义之师,如此攻城,岂不是激起全城抵抗之心?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乃是下策,攻心为上。若是此毒烟用在敌兵身上,朕毫无意见。只是用在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