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老泉叹道:“孟源长品行高洁,不吃嗟来之食,当为正人君子。虽天赋不高,以此品性,亦可居于人上也。”
苏辙亦叹道:“能有此良友,人生幸事。子瞻若知,定会与他辩论三天三夜!”当然,此乃后话,按且不表。
却说春风楼中,怀揣心事的众人,虽开怀畅饮,亦不敢过量,唯恐明日卯时,不能到场。刘琦还提议广邀志同道合者同去,众人应承。及到戌时一刻,酒足饭饱后,便一一散去。
刘春在春风楼下等了半日,饥肠辘辘之下,去到街边包子铺,买了两个馒头填肚,一边吃还一边埋怨道:“你在酒楼里吃香喝辣,我在酒楼外面啃馒头,这便是车夫与公子哥的不同!”
马车停在春风楼旁边,已经遭了不少春风楼小二、掌柜和酒保的白眼。奈何刘春面皮较厚,根本察觉不到。他在外面吃了两个时辰的西北风,心头也是有股怨气在。想来往日这时,他早已安睡了。嘴里嘟囔道:“这公子也不知吃的什么饭,居然吃了两个时辰!”有心想要进去找寻,可见到那掌柜鄙夷的眼神,刘春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
心情烦躁地捱到戌时一刻,方见楼上举子们一个个醉态可掬地走将出来,摇摇晃晃地,似乎风一吹都要倒下。
陈尚法囊中有钱,唤来掌柜的,雇了好几辆马车,把学子们都送回了客栈。此刻长安城虽然没有宵禁,可城门已闭,想要回到坪山书院是不可能了。
刘春赶紧上前扶住刘琦,刘琦借力站直说道:“明日……在下恭……候诸位大……驾!”
把刘琦扶上马车后,刘春才带着埋怨说道:“公子为何要饮这么多酒?”
刘琦憨憨一笑,说道:“高兴,便……便喝多了几杯……对了,明日……卯时之……前唤醒我……”说罢,便嗯哼两声,在车厢中沉睡过去。
刘春无奈地叹息一声,放下车帘后,架上车辕,挥动马鞭,喝道:“驾!”马车便开始“轱辘轱辘”往前跑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不安宁的夜
长安城皇宫中,仁明殿里。
随着夜幕降临,宫女们都掌起了长明灯,把整个仁明殿照得明晃晃的。戌时过后,按照宫中惯例,除了当值侍御外,任何未经传召便擅自进入皇帝所在宫殿的宫女,皆要捉拿下狱的。大顺皇宫规矩甚多,制度也很健全。除了属于领导阶层的后妃皇后外,还有统领所有宫女的尚书内省。这些被封了女官的宫女,成了皇帝,后妃们的执事人、服务人员,承担相对多的宫廷劳作任务。
比如伺候人的宫女,就叫侍御;掌管皇帝衣服的叫司衣,帮皇帝皇后梳篦的叫司饰,掌管床铺枕被的叫司寝,伺奉汤药的叫司药,掌管乐器的乐使、副使的叫仙韶使、副使……林林总总,反正都给你一一规划好了,不能胡乱走动,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皇帝皇后后妃们都睡了,她们大部分才能休息。有些还得守夜,掌管灯烛。要是胡乱走动,而腰牌又对不上,很可能就会被巡查的御前侍卫立时禀告尚书内省,查明身份后,如果是奸细,立时捉拿下狱;如果确实走错了,也不免受一顿皮肉之苦,甚至还会被逐出宫墙。
好在不论是皇后周芷若,还是小皇帝陆承启,都是良善之辈。些许小错,也不萦绕于怀,大方放过。更有甚者,被查出与某御前侍卫私通曲幽,在小皇帝的示意下,皇后周芷若的处理也是把两人同时逐出宫墙便是。要是按以往的宫廷规矩,如此大胆之人,定会被幽禁冷宫,直到老死。御前侍卫也会被赐鸠酒而死,毕竟在世人眼中,后、宫佳丽三千,皆为皇帝禁、脔,岂容他人亵渎?
周芷若也对此事颇有微词,陆承启则开导道:“这些侍御、才人这么多,能成为妃嫔的又有几人?难道梓童你忍心看着她们一个个终老宫中,终生不嫁?”
周芷若辩不过陆承启,也就由着他去了。后来陆承启觉得不能这般下去,皇宫内院还是要有规矩才行。于是陆承启补充说道:“今后但凡有两情相悦的,须先报给梓童,梓童允许才行……至于御前侍卫,只能尚未娶妻者方能获释。娶妻之后,便不能继续担任御前侍卫,统统调去城防司……”
这般一来,宫女们都松了一口气。能被选为宫女的,不是貌美如花便是才艺过人,又岂会看上边军出身的御前侍卫这些粗鲁汉子?不过是眼见容貌日衰,不得已为之罢了。有得选的话,谁不想飞上枝头做凤凰?见到皇后不追究,一些年纪已然二十开外的宫女们心思便活络开了。她们处在宫中已久,察言观色的能力不差,纷纷跑去央求周芷若,想要脱离宫女身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周芷若心肠软,禁不住磨,大多同意了。
这不,周芷若正跟陆承启抱怨呢:“陛下,都是你说的,两情相悦,天经地义。现在好了,单单是今日,来找臣妾恳请离宫的宫女,已经有十多个了。如此下去,宫女走了大半,这宫中事务,谁来督办?”
陆承启一听,不得了。宫里头除了太监就是宫女居多,要全是太监的话,岂不是把自己闷死?沉吟了一番,说道:“这宫女一般是什么年岁进宫的?”
周芷若说道:“多为十四、五年岁,也有十六的。”
陆承启笑道:“这便好办了,来宫中做事,我们又不是不付工钱。凡是宫女内侍,都是有俸禄的不是?这样罢,就劳烦梓童把宫中年岁超过二十有六的宫女记下,但凡超过二十有六的,才能离宫。至于新的宫女嘛,也可以继续选的不是?”
陆承启知道选宫女的事,可他并不知道选宫女实质上就是给他选妃。按大顺朝的规矩,宫人都是择公卿大夫及良家女入后、宫,以备选充御侍或遴选嫔嫱。宫人,属未有品位的宫女。要想有等级,还得一步步升上去,如同做官一样。最低也得有一个才人身份,才有希望被皇帝列入帷帐之中。当然也有一步登天的时候,就是皇帝看中了你,要你侍寝。侍寝完了之后,最低也会给个婕妤的身份。要是皇帝喜欢得紧,直接封为嫔也是可能的。若是怀了龙胎,更是不得了,母凭子贵直接为贵妃也是有的。
而陆承启不知,选宫女便是为自己选妃,这真的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啊!宫女的遴选,可是依照妃子的制度来的。分为才选和貌选,才选的大多样貌不行;而貌选的虽有容颜,却也只能充当侍御。而嫔妃往往是从才貌兼备的才人中脱颖而出,所以才人的竞争非常激烈。
周芷若还以为陆承启已经看腻了自己,要开始选妃充入后、宫了,心里头一酸。但她进宫前便明白,皇上不可能是她一个人的。只是陆承启宠惯了她,一时间难以接受罢了。
见到周芷若眼眶红了,陆承启一惊:“梓童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见到陛下连宫人的事都要过问,一时感慨罢了。”周芷若掩饰说道。
陆承启握住她的手,说道:“这些良家宫女,为我们奉出了十年光阴,我们又岂能做恶人,再要她十年光阴?一个女子有多少十年光阴可以耗费啊!想想太祖时,不过两三百宫女,曾问‘可有愿过去者?’其去四分一。文宗时,宫中的妃御掌事仍旧不过三百人而已。想想我洪祥年间,已然过三千数,实在汗颜。”
周芷若闻言“扑哧”一笑,道:“先帝年间扩充宫人之数,陛下岂能不知?如此编排先帝,是为人子乎?”
陆承启被她呛得哑口无言,良久才道:“冤枉啊,朕只是不愿看到这么多宫女,一生未曾嫁人生子,朕心有愧啊!梓童若要说朕乃昏君,昏君岂能只有皇后一人耳?”
周芷若嘟起嘴道:“瞧瞧,狐狸尾巴都露出来了吧?”
想做好事,却被污蔑成“昏君”,真的是比窦娥还冤:“朕可是立志赶超文宗的,哪里敢为儿女私情拖累?朕若是急不可耐之人,定会先把梓童这个知书识礼,温柔贤惠的皇后采办了再说……”(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八章:贤后
周芷若听了,粉嫩的脸庞倏地一红,假装嗔道:“呸,好端端地说话,怎么不正经起了了?”
陆承启捉狭地笑道:“怎么地不正经了?”说罢,稍稍用力捏了捏周芷若的柔荑。周芷若只是脸上一红,却没有挣脱。可陆承启恋爱经验少得可怜,根本不知道是周芷若放出的信号,还傻乎乎地挑逗人家,挠着周芷若的手心。
周芷若脸上潮红一片,低着头没有任何动作。若是个中老手,肯定知道有戏了,陆承启却还是傻傻地不知所措,真乃大煞风景。良久过后,周芷若也察觉有异,抬起发烫的脸颊,却发现陆承启已然神游天外了。见状,周芷若不免大失所望,可不知怎地又有一丝感激。
“陛下在想什么呢?”
周芷若见夜深凉寒,为陆承启拉起了一点衣袍。然后再下床,把香炉搬近了些。陆承启此刻也回过神来,叹道:“朕在忧虑,这几日都把那些大臣拦在垂拱殿外,明日该如何面对他们?”
周芷若把陆承启的金丝软枕垫高了些,让陆承启更舒服地半躺在龙凤床上,然后把脸贴在陆承启的胸膛上,听着他强有力的心跳声,偷笑说道:“这有何妨,明日不上例朝便是了。”
陆承启苦笑一声:“藉口呢?”
“龙体有恙呗!”
听得出周芷若话语中的笑意,陆承启又是爱怜,又是好气,哭笑不得地说道:“这算什么,佯病吗?躲得了一时,可躲不了一世的。此番事情,皆由十品官制而起。更深层的缘故,乃是十品官制,堵住了门荫和纳栗的通道。哼,这些所谓重臣,打得什么主意朕不知道?无非是想为沾亲带故的混个一官半职罢了,这和前朝世家,有何区别?”
周芷若见陆承启动了气,连忙抚摸着他的胸膛,柔声劝道:“陛下莫要动怒,为了些许国事,不值得。”
陆承启轻轻揽住了她的香肩,闻着让人心猿意马的幽香,竟差点把持不住。连忙转移话题说道:“这些看似正直,都来劝朕,不要一意孤行。打得好算盘,但凡为亲朋弄个一官半职,家族便能兴旺多些时日。哼,那天下寒苦之士,出头之日在哪?凭着门荫纳栗进入官场的,又有几个不是歪瓜裂枣?遂了他们心意,却害了朕的江山,这笔买卖,怎做得!”
听到这,周芷若“扑哧”一笑,说道:“陛下怎么像个商贾,如此斤斤计较?”
陆承启听后也笑道:“利益之争,本来便是寸步不能让。朕若是让步了,难保下次他们更得寸进尺。若是寻常的事也就罢了,可关系到选才之事,选才又关系到国体稳固,如何能轻易妥协?不仅是十品官制,便是科举,朕也想一并改了……”
周芷若惊讶地说道:“陛下不可,此事宜徐徐图之,切勿操之过急。十品官制,已然全国哗然,若是再改科举,这……这不是乱了套吗!”
陆承启也知道徐徐图之的道理,可就是气不过。这些大臣看起来一个个忠心耿耿,满口为了大顺着想。可实际上都有着自己的小门小道,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陆承启阅历虽然不甚丰富,可见得多了,想得多了,也是能看出来的。
“梓童说得在理,朕不过是气话罢了。此次秋闱,朕要同时开制科。只是宣布时日,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陆承启缓缓说道。
周芷若一愣:“陛下欲再开算科?”
“非是算科,医科、足安边科(选拔军事人才)、才膺管乐科(音乐人才)、志烈秋霜科(贤良忠直人才)、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画科、水利科、建筑科、材可治国科、牧宰科(畜牧人才)……”陆承启越说越是兴奋,直说了许多名字,听得周芷若都晕圈了。
“陛下可曾想过,这么多科目,如何出题?”
周芷若免不了要出言打击一下陆承启,免得又闹出什么事端来。陆承启一愣,这倒也是,出试题是他最不擅长的,只好说道:“算科、医科、水利科、建筑科、器匠科、船舶科、商贸科、牧宰科乃是必开科目,朕的新政,缺少了此等人才可不行。至于军事人才,由皇家军校选拔便是了,分为谋略、领兵、后勤三科。对了,既然要行十品官,何不直取吏治科人才?”
陆承启想到这,哈哈大笑道:“如此甚好,考中了便是十品官了,朕倒要看看,天下士子到底愿不愿做这十品官!”制科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通过者可以直接授予相应官职,这说明他们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不必再经过吏部考试。不过考生可能并不都是士子秀才,也可以是普通百姓。甚至还可以是已经获得进士、明经及第的中举者,也可以是在职官员,只要你认为自己有特长就可以经推荐参加考试,颇具开放性,不拘一格录人才。陆承启的高兴之处在于,其实并不需要什么试题,只要他看得上就是了。这好比后世的面试官,说了谁可以,谁就能行一样。
周芷若幽幽一叹,说道:“陛下还是莫要高兴得太早了,明日一关尚未过去呢!”
陆承启被这般一提醒,顿时蔫了下来:“是啊,明日例朝,可算得上是朕的大考了。”
周芷若听得好笑,说道:“陛下也要赴考?”说罢偷笑起来。笑了一会,周芷若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陛下,臣妾有一件事,擅自做了主张……”
此刻的陆承启已然倦意来袭,迷迷糊糊地说道:“梓童拿主意便是了。”
“臣妾见陛下忧心苏子瞻,便派了韩凤儿去暗中保护他,协助暗查拐卖孩童一案。陛下,陛下……”周芷若唤了几声,却见到陆承启眯上了眼睛,耳中听着他颇有规律的呼吸声,竟是睡了过去。
周芷若心疼地看着累坏了的陆承启,轻轻地抚摸了一下陆承启的发鬓,眼中爱怜无限……(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
“……要我拿主意,你可是天子啊!”总觉得有些什么不对劲的周芷若,忍不住嘟囔了一句,鼓气地在陆承启身旁躺下,听着陆承启有规律的呼吸声,一时半会也睡不着。
仁明殿分为内外殿,已经成了定式。聪明的古人虽然不明白为何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烧炭会致人于死亡,可不代表他们就不会总结。聪明的工匠巧妙地利用空间,曲折地设置了内外殿,一来隔开了寒风,使得宫殿温暖如春;二来通风透气,放置火盆之时,亦不会使人中毒身亡;第三嘛,则是隔音效果特别好,便是在外殿,也不一定能偷听到内殿中人说的话。
这样静谧的环境下,再加上香炉的熏香促进睡眠,周芷若就算有什么心事,也很快便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等她再睁开眼的时候,身旁的陆承启已然不见了。周芷若眯着眼睛,隐隐看到陆承启正在宫女的服侍下穿起龙袍。看到这,周芷若自然就醒了:“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伺奉在龙凤床边的宫女连忙说道:“回娘娘,已经是卯时一刻了。”
周芷若听了,高声说道:“陛下为何这般早便起身了?”
陆承启听了这话,任由宫女帮自己穿衣穿鞋,头也不回地说道:“梓童也起身了?朕今日不是要去‘赴考’嘛,难免有些紧张,睡不着了自然要早起了。”
周芷若听得出陆承启言语中的故作轻松,颇有些担忧,还想劝说的时候,陆承启接着说道:“梓童若是困倦,再睡一会吧,此刻还尚未天亮。”说罢,便踏步往殿外走去。周芷若好几次想叫住他,却又担心误了陆承启的大事,都没叫出口。
看着陆承启大踏步出了仁明殿,周芷若也没了睡意,说道:“快帮我更衣打扮。”
身旁的宫女不敢怠慢,连忙说道:“是,娘娘。”
出了仁明殿后,陆承启神情开始凝重起来。今日穿着下礽很宽的龙袍,不适宜运动,所以陆承启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开始晨练,而是慢慢地往御膳房方向走去。
贴身小太监高镐见陆承启心事重重的模样,也不敢多嘴,老老实实地与众宫女、内侍走在陆承启后面。适才陆承启说是去赴考,这个比喻是一点都没错的。自他掌权亲政以来,一直以为朝堂大局尽在掌控之中,不管是中枢的六部还是内阁,大都换上了“自己人”。内里掌控有内阁,外面有监察司监察百官,这样的力度可以说远超前朝。但这一次推行十品官制,为何还是这么多阻拦?单单是这四日以来的谏言奏折,都堆满了垂拱殿。每每高镐把内阁不敢票拟的奏折成堆成堆地拿来之时,陆承启连翻看的欲望都没有,往往都是淡淡说四个字:“留中不发。”
这让陆承启很怀疑,难道真的要用血腥的手段,才能迫使这些“自命清高”的大臣屈服?法不责众,在陆承启看起来就是个笑话,这各个衙门的工作,大部分都是胥吏完成的,这些所谓的大臣,留着也只是为了好看罢了。陆承启很想一次性全部贬谪他们,可这般一来肯定全国哗然,比十品官制更加动荡。
碍于如此,陆承启才按捺住自己的冲动。不过这些大臣,纷纷上了陆承启的黑名单。让陆承启困惑的是,不仅仅是那些有“前科”的大臣,连左司郎中严华、中书舍人刘庚、礼部尚书冯承平、刑部尚书周延华、内阁大臣蒋英、朱绪才、卫须惊、郑严、孙乐平、曹文忠、何云里、施文斐、张思明、吕振端、赵源奕等都纷纷上书,直谏十品官制弊害之处。唯有内阁首辅徐崇光明知事不可为,抱了静观其变的心思。
泰半文官,都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六部尚书除了工部尚书李诫尚在河南路奉旨治河之外,吏部尚书吴显祉、兵部尚书秦怡康、户部尚书林镇中没有牵扯进来而已。兵部向来不涉朝政之事,这个在意料之中。吏部是陆承启的自己人,自然也不会拆自己的台。至于户部尚书林镇中,是徐崇光的得意门生,自然也得了徐崇光的示意,静观其变。
纵观整个朝堂,能坚信不移之人,竟唯有吏部尚书吴显祉一个!这让陆承启怎么能放心得下?虽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文官集团的力量,却让陆承启大为忌惮。这样的官员,要是阳奉阴违,会使大顺蒙受多少损失?
而这些大臣,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上了小皇帝的黑名单了,还抱着法不责众的想法,想要逼迫小皇帝就范。可陆承启哪里是好糊弄的,他认准的事,怎么都得推行下去。不管文官集团怎么反对,吏部已经开始行动了。长安城的胥吏大多登记在册,改革起来并没有多难。仅仅四日时间,就已经将京兆府的胥吏,一一登记在册。但凡欺压百姓、侵占民田、协助乡绅偷逃税款的,都被一一起了出来。这些恶吏污吏,统统都被拿去河南府当了苦力。
最叫苦连天的不是吏部尚书吴显祉,他的工作大部分是给手下的胥吏,哦不,是十品官给分摊了。登记官册一事,也进行得很顺利。毕竟天下胥吏,不可能全都是恶吏污吏,也有好的胥吏,不是吗?最痛苦的官员,却是京兆府府尹黄玮颐。面对吏部和监察司联名提交的证据,他不得不依法惩处这些恶吏污吏,以及豪取巧夺民田、偷逃税款的乡绅。单单是四日来,就已经处理了近百件案子。饶是京兆府府尹黄玮颐“业务娴熟”,也彻底累垮了,哪有时间写奏折请求撤销新政?要是给御史台参一本他,说尸位素餐,他吃不了兜着走!不知道多少人盯着这个京兆府府尹的位置,黄玮颐可不敢有一丝大意。
好在今日是例朝,黄玮颐终于从繁忙的政务中脱身出来,直如脱离地狱一般,还未到卯时便从府邸出门,登上马车往皇宫而去。
通过监察司暗报,陆承启对这一切都了然于胸。
但就是如此,陆承启才更感不安,等会朝堂之上,会发生什么更不可预知。心事重重地往御膳房走去之时,陆承启突然开口问道:“高镐,调来的禁军,都把守好长安城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先发制人
跟在陆承启身后的高镐连忙说道:“回陛下,昨日禁军千人,便已进入长安城。现在按照陛下的旨意,一半纳入城防司,一半在宣德楼前集结。”
陆承启点了点头,调遣禁军入城,是为了安全起见。谁知道有没有什么野心勃勃之人,恣意闹事呢!禁军入城协防,加强了力量,也震慑了宵小,一举两得。禁军加上城防司、监察司,驻扎在长安城中的军队,已然超过万人。再加上千人的御前侍卫,虽然防不住长安城的每个角落,可一旦有人闹事,想要逃出长安城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是种无形的震慑,就是告诉有野心之人,给朕好好呆着别乱动,乱动有你好看!
高镐亲自去传旨的,自然要问他。其实禁军的作用,威慑多一点。而且来得禁军,全是精锐中的精锐。既有火枪队,也配有神臂弓,更多的是佩带朴刀长枪的禁军。而厢军,早已打散编制,编入禁军之中了。现在长安城郊的禁军大营,已然聚集了超过四十万的部队。大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