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承启想了想,说道:“这样罢,下朝后,冯卿你将试题送往垂拱殿。诸位卿家,可还有要事启奏?若无,退朝罢!”(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欢喜有人愁

    第二日,随着“税劵”政策的出台,皇家银行也同步推出了官贷,贷款金额远不是民间的所谓“钱引铺”能比的。民间的“钱引铺”,能借万贯钱就顶天了。可皇家银行只要你的抵押物足额,便是多贷一些给你也没关系。

    至于利息就更不具有可比性了。皇家银行最高的利息是十五年期借款,利息为百分之十五,用这时的话来说,就是借一百贯钱,十五年后还一百一十五贯钱。而要是一年就还,利息仅为百分之五,也就是说借一百贯钱,一年后仅需还一百零五贯。要是一个月内还清,甚至还不用利息。

    这么低额度的利息,哪里是动辄两倍的“钱引铺”能及的?所以随着皇家银行的借贷业务发行,且《大顺民报》疯狂造势,这些民间的“钱引铺”叫苦不迭。这样下去,以钱生钱岂不是成了泡影?

    就算能生存得下去,也要把利息调得比皇家银行低。虽然圣旨没说取缔“钱引铺”,禁止“钱民”盈利。可无招胜有招啊,皇家银行财大气粗,又有发行铸币的权力,这些小小的“钱引铺”,一些手头有些闲钱的“钱民”,又怎么比得过皇家银行?

    所以这些民间高利贷,看到《大顺民报》,跳脚骂街的有,狠狠地咒骂当今圣上的有,差点暴动的也有。幸好大顺的治安还不错,没有闹出什么事情来。就是各州府的皇家银行被砸烂了一些物品,而这些闹事者都被抓起来,赔钱的赔钱,坐牢的坐牢,下场十分凄惨。只可惜都是些游手(混混),受人所雇而已。至于雇主,一些蠢笨的被捉起来了,一些精明的则藏得很好。不过他们际遇相同的是,这些“钱民”养着的那些专门欺负百姓的打手都被捉了起来,实在大快人心。

    “你听说了么,那‘大桶金’张家张老爷,好像犯法了!”

    “犯了什么法?”

    长安城中,一间茶肆内,三五个茶客在那里低声议论着。

    “嘿嘿,看今日的报纸了么?”

    “没看,怎么了?发生大事了?难道是张老爷的儿子,又是娶家仆女儿不成,来了个霸王硬上弓?”

    听了这话,这些茶客都不怀好意笑了起来。这就要从张家说起了,长安张家,人称“大桶金”,意喻钱多得可以一桶桶借给你。当然,这借钱不是没利息,利息还贵的惊人,一般都是还两倍。到期不还,房子田地老婆妻儿都要归他张家了。

    张家不仅有钱,手底下还养了一大帮“行钱”,替他放租。还有一大帮打手,遇到没钱还的,强行抢了田地、房屋、妻儿去。

    一天,张家的二世祖到行钱一个姓孙的家里作客,老孙办酒置席款待这爷,喊闺女劝酒。间到老孙的女儿“容色绝世”,二世祖一见钟情,要求娶做妾侍。老孙眼睛一亮,却怪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您老的家奴,家奴做了郎主的丈人,会被亲邻笑话的。”

    张家的二世祖一想,确实也是这么回事。但回到家里,茶饭不思,竟色胆滋生,第二日便召集了打手,上门强娶了。

    这事被传出去之后,那姓孙的行钱没脸做人了,一怒之下将二世祖告上了京兆府衙门。京兆府府尹还是黄玮颐,他都不知道将其定性为劳务纠纷,还是家务事。反正后面判了个不轻不重,让张家二世祖配了聘礼,才算作罢。

    此事到了衙门,那就遮捂不住了。一夜之间,整个长安城都在议论此事,让“大桶金”张家的名号更是臭不可闻。所以现在一说到“大桶金”张家,长安城的百姓都不约而同想起这件事情来。

    “哈哈哈,那倒没有。张家可算是倒了大霉了,皇上刚刚颁布圣旨,皇家银行出了官贷,才收十五个点的息。嘿嘿,张家的息,起码都是翻倍。朝廷出来抢生意了,还抢得这么狠,张家哪里会善罢甘休?这不,一大早就去京兆府衙门去闹,被捕快捉了进去,连家都抄了封起来了……”

    “不会吧,什么时候的事?”

    “我刚刚经过张家,就见到被封了起来了。那张老爷,也被请去了衙门喝茶……”

    “那张家的女眷呢?”

    “嘿,那些个女眷,足足有四五十人,一个个哭哭啼啼的,吵得那些差爷不耐烦了,喝道‘你们再哭一声,全都进牢里坐去!’”

    “那张家的钱,到哪里去了?”

    “听围看的街坊说,那些捕快没有动张家的钱,而是封了起来。派了好几十个捕快在看守着,也不知道衙门在想些什么……”

    “能有什么可想,肯定要上奏皇上啦。这么大件事,居然敢去衙门闹,还是京兆府衙门,简直是寿星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张家这回算是倒大霉了,我听说啊,京兆府衙门前的鸣冤鼓,都被他们锤烂了。嘿嘿,这不是打了朝廷的脸么?”

    “张家的人真大胆啊!”

    “可不就是,傻大胆,朝廷的旨意,是你一家说改就改的?要我看,皇家银行推出官贷是极好的,不然这些钱民的脸,都能摆到皇宫去了。真的以为有钱就大不了吗!还不是赚的黑心钱?这种人,早该下地狱了!”

    “嘘,噤声。张家的家奴还在左近,你就惨了!”

    “怕什么,现在张家是泥普萨过河,自身难保咯!从京兆府衙门出来,不掉层皮能行?”

    “不能这么说,皇上登基以来,咱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咦,时日差不多了,该去上工了。”

    “同去同去,正好顺路!”

    ……

    这些茶客结了茶钱,说着笑出了茶肆。而茶肆的掌柜收了茶钱后,看了看全神贯注看着报纸的茶博士,低声说道:“‘大桶金’真的大祸临头了?”

    茶博士抖了抖手中的《大顺民报》,说道:“东家,这字你该认识吧?皇家银行出了官贷,那些钱民还有好日子过?除了减息之外,他们甭想再蹦达啦!嘿嘿,十五个点,他们肯忍痛割舍么?”

    掌柜的也笑道:“不错,不错。那些害人的钱民,早该杀了!幸好我浑家病好得及时,不然我也去借钱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四章:商人眼光

    茶博士笑了笑,说道:“幸好东家没去借,说不定到时我连这份工都做不成了!”

    “嘿,你怕甚么!你又识字,最不济都能出去摆个摊,替人写信。”茶肆掌柜的缓缓地说道,“喏,这大顺民报馆不是招人么,你也可以去做个采风。嘿嘿,走南闯北的,多逍遥快活!”

    茶博士摆了摆手,说道:“家中尚有高堂,做不来啊!还是在这茶肆内,斟茶递水,念报看报来得舒心些。那些采风什么的,还是让年轻人去做好了……”

    “说得老气横秋一样,你才几岁?年轻人!”掌柜开始取笑他道。

    茶博士也不以为杵,也跟着笑了两声。这掌柜的已经四十开外了,按年纪来说,确实比他大了一截。突然,他瞥了一眼报纸,说道:“东家,你看这个!”

    “什么东西大惊小怪的,不知道我老眼昏花,你读出来不就行了?”掌柜的皱了皱眉,有点责备的意味。拿过报纸一看,眼睛里满满都是惊惧:“这……这是真的?朝廷向我们借钱?!”

    “东家也吓到了?我也吓到了,朝廷这是缺钱用了?不对啊,我们都按时交税,朝廷怎么会缺钱?”茶博士很是不解地说道。

    掌柜的到底是走南闯北的人见多了,遇到这种事虽然震惊,还好是很快镇静了下来:“这有什么的,朝廷缺钱不算什么新闻了。元绶年间,听说皇帝的内里还打补丁哩!”

    这话就有点夸张了,茶博士忍不住说道:“怎么可能,再怎么说也是皇上啊!”

    掌柜的笑道:“我也是道听途说罢了,不过几年前的朝廷,还真的差点揭不开锅。好在有徐阁老撑住,那时的徐阁老还是户部尚书。要是没了徐阁老,说不定天下早就乱了。这不,前些年的王则带头造反,给文相公(文彦博)平定了。这些人也是穷苦出身,可朝廷不管啊!那阵子,杀得血流成河,真个是造孽啊!”

    “这‘税劵’不也是徐阁老一手把持吗?”茶博士有点疑问了,“这不是很好吗!”

    “好是好,既然是徐阁老力主的朝政,我们也去买些‘税劵’便是了。不就是百十贯钱么,我还是拿得出来的。”掌柜的瞅了一眼自己的小钱库,心中盘算了一下,觉得也没什么好吃亏的。“再说了,皇上登基以来,没有了杂七杂八的苛捐杂税,我们的生意也好了不少。当做是做善事也好,买些‘税劵’又如何?”

    “东家,你可没有仔细看。这‘税劵’买了之后,一年后连本金带利息都还给你的。”茶博士一字一句地读着《大顺民报》上的内容,让掌柜的差点没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

    “什么,还有利息?”

    茶博士叹了口气道:“是啊,我也怀疑自己看错了。但这就是真的,要是我有几十贯钱闲钱,我也去买了。这‘税劵’还限量购买,这是为何?”

    “为何?还不是怕那些有钱人都买光了!朝廷的便宜,谁不想占?”掌柜的不愧是商人,看问题的眼光狠辣独到,“这应该是徐阁老想出来的吧?”

    掌柜的这下可猜错了,如此有前瞻性的东西,除了陆承启这个“外来户”,这些“保守”的老头子们又怎么想得到?不是他们智力不够,而是他们根本不会去想这个问题,除非他们发了疯。他们想的永远是怎么在朝局上攫取到自己最大的利益,至于朝廷怎么样,百姓怎么样,都是放在后面的。国库没钱了,他们就只会简单粗暴地加税,而且是在最穷的农民身上加税。这些农户本来抵御天灾风险就大,再加上苛捐杂税,农户能不破产?

    农户一破产,自然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到了一定程度,农户更是靠天吃饭了,一丝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没。要是遇到什么大的天灾人祸,农民没饭吃了,那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爆发了。这是典型的官逼民反啊!要是朝廷宽慈一点,从大户身上剪羊毛,照顾一下农户百姓,百姓又怎么会不拥戴朝廷?

    其实汉人百姓是最好管理的,只要给他们一口饱饭吃,他们会兢兢业业地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安分守己,从不惹事。但一旦饿肚子了,他们就会为了生存,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足以推翻一个腐朽的朝代。

    陆承启正是因为知道这个历史怪圈,所以他竭尽全力都要善待百姓,哪怕是得罪富绅大户也在所不惜。因为陆承启知道,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而主体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辛勤劳作的农户。要是工业兴起来了,还要加上一个工人阶级。

    茶博士人生阅历少,也不懂什么朝中大事。掌柜的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好了。他心道:“还是有钱好啊,放在皇家银行还能涨利息,买‘税劵’也能涨利息。可惜我没有钱,不然现在何止这点积蓄?”

    正自哀自怨中,茶肆里又来了几位茶客。掌柜的推了他一把:“愣着做什么,去斟茶啊!对了,顺便读一读头条,这‘税劵’肯定很多人抢着买!”

    掌柜的预测很正确,有便宜谁不会占啊,在长安城最繁华的中心大街上,那间装潢得富贵大气的皇家银行差点没被挤破掉。这些都是腰缠万贯之辈,前来购买“税劵”的。而一些真正的“土豪”却不见踪迹,大约是认为“税劵”的利息太少,还限制购买,激不起他们的购买意愿吧!

    不过长安城中,这样的富绅不少,但相对没那么多家产的富绅也还是有的。他们大多是经营着商铺的掌柜,看中的就是“税劵”的蝇头小利。商人逐利,哪里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们的眼光又是最毒辣的,什么赚钱什么不赚钱,心中的小算盘一敲打就算出来了。

    皇家银行外面的队伍,已经将大街挤得水泄不通。京兆府衙门不得不派出捕快,监察司也派出监察士到这里维持秩序。

    而在一旁,一个贵公子打扮的年轻人,似乎游离在排队的人群之外,摇着折扇,兴致盎然地看着排队抢购“税劵”的长龙。

    “公子,这里人多眼杂,还是去个清静的地方吧?”

    御前侍卫长王彦宸扮作了一个家仆,在这个贵公子的耳边轻声说道。

    而一个管家打扮的监察司头子许景淳则说道:“公子,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那贵公子“啪”地一声收起了折扇,说道:“也罢,看了许久,该坐下来了。高镐,带路找间茶肆,喝几杯茶好了。找个有雅间的,知道吗?”

    高镐连声说道:“公子吩咐,敢不从命?”(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五章:新赐茶名

    这贵公子显然就是陆承启,他此次出宫常服走访,就是为了看看新政到底落实得如何。情况显然是很乐观的,在皇家银行外面站了好一会,便感受到“税劵”异常受欢迎。

    这都是因为这个年头百姓没有什么投资的概念,他们有了钱,就会存在家里,哪怕是铜钱上长满铜绿,他们都舍不得用。可大顺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着,铜币也在贬值。你的钱虽然还是这么多,可买到的东西却少了。现在有了“税劵”,可以赚些利息,他们又何乐而不为?长安城的百姓家境也还算殷实,百十贯钱都拿得出来。便是当做输捐给了朝廷,哪又有什么打紧?有额外的回报,已经是天大的惊喜了。

    其次,是因为大顺朝廷的信用还是不错的。但只是新皇登基以来,准确来说是小皇帝亲政以来,才有如此信誉。在元绶年间,每每天灾,都说有赈灾钱银,可没有多少钱发到灾民手中。也唯有新皇把百姓真正当人看,不仅狠狠整治了贪渎赈灾钱银的贪官,还补足给了灾民。自此起,黄河沿岸的百姓纷纷给陆承启立起了长生牌,试问有哪个帝王做到这个地步?

    单单是收揽民心这一条,陆承启就做到了极致。哪怕他有点用心不良,更多想到的是自己的统治以及江山的稳定,可他实实在在为民着想了,在百姓眼里这就是无上的功德,发自内心地为他立长生牌。更别说陆承启下旨永远削减农税,这可是对天底下的农户最大的恩惠了。不管大顺商业再怎么发展,底子里还是一个农业国,单单是农户便占了总人口的九成以上。所以农户过得怎么样,很大程度就代表了民意如何。

    陆承启一张减免农税的圣旨,就收了大部分农户的心。单凭这一个政策,只要稳住不犯什么大错,陆承启的皇位还是很稳固的。这也是陆承启敢频频发动新政的所在,用这时的话来说,就是《孟子·离娄上》上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换句通俗易懂的话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心是什么?陆承启认为,只要你为百姓着想,方法也用对了,百姓就会无条件地支持你。只要顺着民心行事,那江山自然稳如泰山,陆承启的皇位也就更稳固了。

    陆承启看着越来越多的百姓涌来购买“税劵”,心中也是无限感慨。他们一行人在高镐的带领下,缓慢地远离了喧闹的大街。长安城百姓也是很有眼力的,见到陆承启一行都佩戴着朴刀,便知道非富即贵,皆纷纷让出一条道路。

    高镐带着陆承启穿街过巷,来到一条相对安谧的街道上。所谓大隐隐于市,这条街离主干道并不远,可就是闹中取静,算是长安城中比较难得的地方了。商铺也不算多,大多为一些茶肆,脚店。现在不是午时,没有做工回来的人在此用饭,才如此安静的。

    茶肆掌柜的在店里,一下子就注意到这群人了。好家伙,便是那些“家仆”穿着都是绫罗绸缎,这家公子到底是多有钱啊!

    眼光毒辣的他连忙招呼道:“客官,要吃茶吗?这边请,小店可是有上好的晚甘侯,还有刚刚新摘的的洞庭新血茶,如果不喜欢,还有永春佛手,顾渚紫笋,阳羡茶,瑞龙茶,日注茶,双井茶,谢源茶、雅安露芽、蒙顶茶、临江玉津,袁州金片,青凤髓,纳溪梅岭,巴东真香,龙芽,方山露芽,五果茶,普洱茶,鸠坑茶,瀑布岭茶,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胡山茶,鹿苑茶,大昆茶,小昆茶,焙坑茶,细坑茶,径山茶,天台茶,天尊岩贡茶,西庵茶,石笕岭茶,雅山茶,鸟嘴茶,宝云茶,龙湫茗,月兔茶,花坞茶,仙人掌,紫阳茶,信阳茶,黄岭山茶,龙井茶,虎丘茶,洞庭山茶,灵山茶,沙坪茶,邛州茶,峨眉雪芽,卧龙山茶,修仁茶……每一壶都不贵,只要十个大钱。要是想读书看报,小店还有最新的报纸!”

    掌柜的如数家珍,摆明了想要招揽陆承启这个“贵客”。但瞥了一眼陆承启身后的“家仆”,他心中又有点发怵了:“这……该不会是江洋大盗吧?”他见过不少绿林好汉,都是这幅打扮。看起来没什么,如同贵公子一般。可偏生行事狠辣,动辄伤人。掌柜的就怕他们是这类人,声量都小了些。

    陆承启收起了折扇,饶有兴趣地说道:“我喝了这么多茶,却从未听过什么洞庭新血茶,倒是有趣。高镐,就这间了。”

    高镐会意,上前问道:“你们茶肆可有雅间?”

    掌柜的连连哈腰:“有的有的,客官这边请!”

    亲自带着陆承启上了楼,进入了雅间,本来这事乃是茶博士做的。奈何掌柜的怕茶博士笨手笨脚,怠慢了贵客,惹来了祸事,那他就惨了。

    进入雅间后,陆承启打量起这茶肆,发现这楼上安谧更甚一筹,采光通风都是不错的,更为难得的是,这茶肆的窗外还有一个小小的水池,平添了一丝雅意。而御前侍卫长王彦宸、贴身小太监高镐都只能呆在下面,毕竟他们的地位够不着知道一些隐秘之事。

    这时,茶博士提着一壶“洞庭新血茶”上来了,为陆承启和许景淳各倒了一杯后,正待离去,陆承启叫住了他:“且慢,我还不知道这茶为何叫新血茶啊?”

    茶博士笑着说道:“两位客官有所不知,这新血茶又叫洞庭茶,当地人唤作‘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至于‘新血茶’的叫法,也是前朝兴起的。估摸是见茶农采茶辛苦,所以叫‘心血茶’吧,后来传得偏了,所以也叫‘新血茶’了。要知道这茶,可是前朝贡茶来的,可惜朝廷不喜欢这茶。要我说啊,这茶才是上品,皇上没喝到,真是可惜了……”

    陆承启笑而不语,端起茶杯,细细评了一番,只觉滋味鲜醇、回味甘厚,心中生奇:“我怎么好像喝过一样?”

    心念一动,掀开茶壶一看那茶叶,只见这茶叶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泽银绿隐翠,毫风毕露。陆承启不经脱口而出:“这不是碧螺春吗!”

    茶博士已经要下去了,听了这话,愣了一下,赞道:“客官取得好名字,这茶确实形如田螺,又是春日采摘。”

    此话一出,陆承启就有点赧然了,原来这时候还没有“碧螺春”的叫法。不过也好,叫碧螺春更形象些,好过什么“新血茶”……

    陆承启说不知道的是,洞庭碧螺春的产地不是洞庭湖,而是太湖洞庭山。他到现在还以为洞庭湖是碧螺春的产地,哪里想得到洞庭湖和太湖,还差得远哩!而“碧螺春”的叫法,在正史上可要追溯到清代康熙在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要是陆承启知道抢了康熙的饭碗,他可是一点都没有负罪感的,嘿,这时代可是对应着北宋,康熙小麻子还不知道在哪个娘胎里呢!(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六章:宣传造势

    陆承启一不小心,就为这“碧螺春”正名了。茶博士不在意,反正怎么叫还不是茶?但一旁的许景淳不这么想,待得茶博士离去带上门后,他才小心翼翼地询问道:“陛下觉得这茶好?”

    陆承启瞥了他一眼,似乎洞察了他的心思,说道:“不要叫我陛下,这里不是皇宫!你还是想一想你的本职工作怎么做好,不要想这些拍我马屁的东西。”

    许景淳被道破小心思,一脸哂笑,心道:“我这不是想讨好你吗,进贡些茶叶怎么了,合情合理,这小皇帝怎么这么不近人情?”

    他是不知道陆承启有多么厌恶拍马屁,他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说真的,他并不比朝中的大臣聪明,甚至连平均水准都达不到。只是他比朝中的大臣多了千年的见识罢了,也知道这些大臣的劣根性在哪,对症下药,才能刺激到这些大臣,纠正了历史的轨道。

    见许景淳低下了头,陆承启就知道自己说中了,无奈地笑了笑,说道:“我交代你的事情,吩咐下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