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次不同,是皇帝的旨意,就算是御前侍卫长王彦宸也不敢怠慢,哪怕陆承启不让他们贴身护卫,可他们还是组织了人手远远地吊着,怕万一有个闪失。

    陆承启和韩凤儿,带着活蹦乱跳的陆绣、陆惟,嘴上挂着淡淡地微笑。唯有陆厚旭,作为大哥,倒是像个小大人一样沉稳。不是他不高兴,也不是他不喜欢跳,只是有种矜持放不下。

    一行五人,换了平常百姓的衣裳,自拱宸门到延福宫,再从延福宫侧门,到了长安大街上。而王彦宸带着几个便装御前侍卫,则不显山不露水地吊在后面,悄悄地闪入了延福宫,远远地保护着这五个人。

    或许小孩子感受不到,陆承启一出延福宫的侧门,就感觉到一股市井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蕴含着无穷的生机。

    这就是集市的魅力。

    哪怕一个想自杀的人,去到菜市场,看着人来人往的场面,想自杀的心都会变得极淡。

    在皇宫待得久了,更是觉得这生机勃勃的场面极为少见。一墙之隔,外面是喧嚣的市集,里面则是清淡的皇宫。陆承启不禁有些羡慕起这些平民百姓来,他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唯有太平年间,百姓才会有如此容貌吧?

    陆承启还未曾来得及感慨什么,就被陆绣的声音打断了思路:“爹爹,我要买这个!”

    原来,延福宫侧门外面就是一条大街,大顺的律法,可没有规定哪里不准摆摊,也没有城管赶。要是后世,敢在政f大院前摆摊,那真的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可大顺不一样,延福宫外面不仅没人管,连官员都默许了他们在这营生,只要按时交税就成了。

    陆绣指定要买的是一个糖人,这个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这时候糖人刚刚兴起,多是平面造型,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等。

    糖人的小摊前,已经聚集了不少流着口水的孩童,拿着大人给的两文钱,换到了一个糖人,小心翼翼地吮吸一口,真的能甜到心坎中。

    不论老小,对甜味都有一股追求,只有很少人不喜欢吃糖的。

    “去买吧!”

    陆承启爱怜地看着陆绣可爱的脸蛋,笑眯眯地掏出几文钱来,放到她的手中。

    “你的哥哥和弟弟都要,你看看买个什么给他们?”

    韩凤儿也笑着对陆绣说道。

    “好!”

    陆绣一蹦一跳地去到那个制作糖人的小摊前,稚声稚气地说道:“阿叔,还要等多久啊?”

    担子的一头是一个小柜子,床头柜般大小,两边钉有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框中间的铜环上拴着根短绳头,用来穿扁担。担子下面有个抽屉,拉出来是一块大理石板,用来画糖人的。柜子右上角有个洞用来插草把子,不管吹还是画的糖人都插在上边。另一头担子的样子差不多,但没有面板,只是一个小炭火炉子支着一口铜锅,里边熬着糖稀,再下面有几个抽屉用来放原料、工具、竹签和木炭。

    这个担子前,已经画好了不少糖人,有葫芦、大公鸡、关公、猴子等等造型。

    “小娘子,要是指定东西的话,要现做,要是不指定,你看看这里有甚么喜欢的?”

    摊子是一个小哥的,看模样不过二十四五岁。但古人的外貌一般看起来大一些,或许只有二十岁也不稀奇。

    “我喜欢花,你给我画一枝梅花吧!对了,我弟弟喜欢纸鸢,哥哥喜欢做大将军……”

    听着陆绣奶声奶气的话,那小哥爽快地说道:“好嘞!”

    只见这小哥熟练地打开抽屉,拿出那块大理石板。先用油毡子在大理石板上轻轻蹭一下,一把很精致的小铜勺舀上少许糖稀,微微倾斜着糖稀就缓缓流出,紧接着手往上一提就成了一条糖线,随着手腕的上下左右地翻飞,一枝惟妙惟肖的梅花就出现在大理石板上,待得凉了定型,用糖稀在糖人身上点两个点,把竹签朝上一贴就拿起来了,再往草把子上一插大功告成。

    纸鸢要麻烦一点,但也不算什么事。最难的是“大将军”,这位小哥也是见过大顺将军的装束,埋头一画,甲胄、披风、铁盔和长枪,都勾勒出来了。看得陆承启啧啧称奇:“好!”

    待得糖人冷了下来,小哥笑眯眯地把它们递给陆绣,收了十文钱。毕竟是现做的,要贵一些。

    陆绣把其余两个给了陆厚旭和陆惟,自己却舍不得吃上一口。那眼巴巴看着陆惟和陆厚旭大快朵颐的可怜模样,真是好笑极了。

    “绣儿,再不吃可就融了!”韩凤儿逗着陆绣说道。

    “娘,我舍不得……”

    “吃吧,好吃就再买!”

    “真的?”陆绣两眼放光,急忙问道。

    “怎么会有假,爹爹都在这!”

    陆绣得了承诺,这才心满意足地吮吸了一口,蔗糖和麦芽糖的香气停留在舌尖后,小脸露出极为满足的神情。

    陆承启拉着她的手,一行五人继续往前走。

    走过了两条大街后,陆惟和陆厚旭手中的糖人都舔光了,唯独剩下一根竹签。他们懂事地没有乱扔,而是寻到了一个砖石砌成的垃圾房,丢了进去。

    就在这时,那边米市上出现一阵骚乱。

    “……你这奸商,卖与我的米,竟然掺了沙子,还有空谷壳!”

    “谁说的,可有证据?”

    “你敢不敢打开粮仓,让我进去看?”

    “笑话,粮仓重地,哪里能让你一个外人进去?万一你揣着沙子,往我粮仓一扔,我岂不是冤得很?”

    “奸商,你这是心中有鬼!”

    “放肆,你可知我东家是谁?我东家可是江、淮、荆、浙发运使蔡京是也,可是你随意辱骂的?你赶紧走,再不走,我拉你见官!”(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

    前来讨公道的那人也气坏了:“见官就见官,怕你么?若是你家粮仓没有掺沙子,没有空谷壳,我张阿三就跟你姓!”

    “免了,我临老不想要个不孝子!”那米铺掌柜,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似乎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张阿三气急败坏:“好你个遭瘟奸商,竟敢占我便宜?”作势上前要打,可米铺里面转出几个三五大粗的雇工来,张阿三登时怯了场。他虽然也不矮瘦,可毕竟是赤手空拳,又是独自一人,怎么打得赢?

    “哼,你再敢骂一句,我绑你去见官!堂堂发运使,也是你个平头百姓能辱的?快走,快走,不然我的扁担认不得人!”那米铺掌柜冷冷地笑了一声,混不觉得周遭的人都围上来看热闹了。

    陆承启在旁,听得“蔡京”的名字,心中一惊。

    正史上的北宋六贼啊,其余的陆承启记不太清了,唯有记得一个童贯,还有一个就是蔡京。

    蔡京作为一个大贪官,愣是把一个富饶的北宋给吃穷了。宋徽宗又是一个不谙世事的皇帝,哪里知道百姓积攒粮食的辛苦?挥霍无度,设立花石纲等名目,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金兵打来时,朝廷不仅没有抵御之兵,甚至连粮饷都拿不出来了,蔡京为祸之深,可见一斑。

    陆承启把陆绣交给韩凤儿,走到一个围观百姓旁边,悄声问道:“这事孰是孰非?”

    “自然便是那米铺了,谁人不知他家米铺掺沙子,以次充好,甚至十成里有一成都是空谷壳?”

    围观百姓是知情的,摇了摇头说道。

    陆承启心道果然如此,嘴上继续问道:“那为何没人报官?”

    “报官有甚么用,人家是官商!”那百姓恨恨地说道,“现如今谁人不知,遇到官商要绕道走?只是还有人贪便宜,继续给他家送钱!”

    陆承启一愣:“贪便宜?”

    “可不是!人家米铺,斗米百二十文钱,是上等好米,自苏湖运来,颗颗饱满晶莹,煮饭熬羹皆宜。可官商家米铺,只要斗米八十文,足足差了四十文钱,哪里会有好东西?”那百姓也是知情人,恨恨地说道。

    陆承启大吃一惊:“为何差这么多?”

    “现如今运力贵了,先前斗米还是百文而已。再加上税赋,三十抽一,也还算公道。可人家官商不用交税,价钱便宜,你奈人家何?”那百姓早就吃足了奸商的苦头,一个劲地控诉奸商的罪行。“不仅是米铺,布行、茶行、瓷器、酒楼、茶肆……哪一个不是官商横行?我们平头百姓,吃了亏也无处申冤啊!”

    陆承启震惊莫名:“奸商竟如此猖獗?”

    “可不是!先前这些官都是些贪官,当今圣上查得严了,他们便开始经商。利用职权之便,随意弄一弄,就是发财门道,可比当贪官来钱得更快!”那百姓似乎也是知道内情的。“除了《大顺民报》不敢报道之外,其他报纸无不写了话本讥讽他们,只可惜当今圣上也看不到啊……官人,我看你非富即贵,我今日这话也算不吐不快,你莫不会去告发我吧?”

    陆承启苦笑一声:“多谢你还来不及!”

    道了声谢,陆承启回到了韩凤儿身旁,低声说道:“我们去一趟大顺民报馆!”

    韩凤儿也不是当年那天真漫烂的大龄姑娘了,同床共枕这么多年,知道陆承启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眼中有沙子,低声说道:“你要断了他们的财路不可?”

    陆承启冷冷地说道:“若是诚信经营,我才懒得管他们。今个再不管,大顺就要翻天了!百姓的事,没有小事!”

    大顺民报馆距离这条大街不远,韩凤儿带着陆厚旭、陆绣和陆惟在一旁看杂耍,陆承启则一个转身,进了大顺民报馆。

    “你们主编呢,让他出来!”

    陆承启低喝了一声,眼中怒气乍现。

    “你是谁,敢来这撒野?啊,我这便去……”

    “不用了,你被炒了,立即离职!”陆承启冷眼看着这人,没有半点容情。

    那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官人,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我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失去这个工作啊!你就当我是个屁,放了我吧!”他绝不会想到,穿着不算普通的陆承启,来头竟然这么大。

    “纵容你这等渣滓在大顺民报馆,如何肃清队伍?滚!”

    那人被后面进来的御前侍卫抬了出去,这时,主编却姗姗来迟。

    大顺民报馆的主编,早就不是张元崇了,而是朝中一个翰林直学士,名叫李积中。见到了陆承启手中的令牌,吓得立即跪倒在地:“臣有罪!”

    陆承启冷冷地看了看周遭,说道:“里面但凡有朝中官员亲朋的,当可立即避嫌离开大顺民报馆,若给我查出来,到时候可就不是离职这般简单了。”

    这话落地片刻后,已经有人默默地收拾东西,出了大顺民报馆。

    数了数,足足离职了二十多个。

    “你失职之罪,我待会再算。我今日来,就想知道为何京中奸商如此猖獗,《大顺民报》却不曾见过报道?难道你们真的把《大顺民报》,当做自家开的吗?”

    李积中吓得身如筛糠,颤声说道:“臣……上任不过半年,报馆里面却……却势力繁杂,臣不过小小翰林直学士,实在……实在撼不动他们呐……”

    “我给你这个权力,只要你是主编一日,就有权开除任何人!”陆承启冷冷地说道,“明日,明日我要见到《大顺民报》对奸商的报道,甚至可以形成一个系列,如同话本一样。如果做不到,你就滚回家喂猪吧!”

    陆承启说完这话,转身离开了大顺民报馆。

    虽然大顺如今的猪肉已经没有了那股膻味,而且价格也便宜,朝廷也大肆宣扬,却还是只有平民百姓才买来吃。至于达官贵人,还是不屑一顾。

    李积中怔怔地跪着,嘴里喃喃地说道:“喂猪?不,我不要喂猪!”他猛地站起来,喝道:“快写稿!”

    这时,一个采风人小心翼翼地问道:“主编,那人……那人是谁啊,好大威风啊?”

    李积中瞥了他一眼,说道:“当今圣上,你说威不威风?”

    “嘶……”

    报馆里面,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冷气,开始为那些靠关系进入报馆的人哀悼了,惹了谁不好,竟敢惹当今圣上!若不是他们一味包庇,奸商早就无所遁形了!今日皇帝微服出巡,碰个正着,他们还有幸理可言?

    他们也不敢再懈怠了,连忙开动起来。要是因为偷懒丢了工作,那谁都保他们不住!(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

    陆承启自大顺民报馆出来后,韩凤儿迎了上去,低声问道:“你生气了?”

    “能不生气?”

    陆承启想到就连大顺民报馆里面都乌烟瘴气了,气就不打一处来。“好端端一个报馆,竟然惹上了官场习气,这还是《大顺民报》吗?这是《大顺官报》吧!”

    韩凤儿劝道:“别气坏了身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人情的东西都是这般,有好处当然先照顾自家人了……”

    “那也不能拿大顺民报馆来做人情!这是百姓的报纸,不是他做官家的,也不是皇家的!”幸亏陆承启压低了声音,不然就凭这句话,恐怕立时要传遍整个长安了。

    韩凤儿劝道:“你啊你,都快三十了,火气都这么大。不就是些蛀虫么,清理干净便是了。今日难得旭儿休假,你就不能做一回好爹爹?”

    想到三个孩子,陆承启才慢慢消了气:“明日见不到成果,我扒了他们的皮!”

    韩凤儿“扑哧”一笑,低声道:“你除了吓唬人,哪次当真了?行了行了,也不算坏事,今后他们肯定不敢再伸手了。消消气,不如喝完绿豆汤?我看那摊子的绿豆汤似乎不错!”

    陆承启被气乐了,说道:“你倒是学会消遣我了,今个天这般冷,喝甚么绿豆汤!绣儿他们呢?”

    “他们啊,在看灯影戏!”

    韩凤儿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摊子说道,无奈地叹了口气:“怎么叫都不肯走了……”

    陆承启知道,“灯影戏”其实就是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只需一人操纵,便能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比之勾栏瓦肆里面的伶人唱曲儿都好看。

    皮影戏在西汉便有了,近几年因为大顺商业发达,才兴盛起来。在这个小摊子里,支起一个白色幕布,观众在外里三层,外三层的观看灯影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这些形象,通常是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这时候的灯影戏还没有多少话本可讲,但自从报纸兴起后,各类话本就多了。远的有东汉末年的三国纷争,牛郎织女,封神榜,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等等,近的有杨家将、折家将、拾玉镯等等,已经呈井喷式发展,形成了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等等戏剧,莫说长安城里有好几十个摊子,就是有上百个摊子,都未必能演得完!

    观众看完后,纷纷“慷慨解囊”,在一面锣盘上丢下铜币。若是一曲新戏,自然能吸引不少观众。便是旧戏,小孩子也百看不厌。

    难怪他们三个这么着迷,陆承启凑近一看,原来讲的是三国的曹操。

    这时候的曹操,还没有被人污成奸臣,大抵还是一个能臣的形象。其实在匡扶汉室上,曹操算是出了不少力。只是后来见汉朝真的无可救药了,才生了异心。如果没有曹操,说不定汉朝灭亡得更早。虽苟且余生,也算是曹操仁至义尽,毕竟他没有称帝嘛!

    三个孩子一直看到曹操击败袁绍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陆承启打赏了二十文钱,算是看戏的酬劳。

    二十文钱不算少了,单单是一个三口之家,都能作十日的开支。

    只是看完戏后,天色快要黑了,陆承启问他们要不要回去,都一个劲地摇头,说是要继续逛。

    这也难怪,三个小孩子都不曾见过长安的夜晚,自然是充满了向往。

    陆承启也不怕,长安城可以说是当今世上最安全的城市了,再加上旁边还有一个武艺高强的韩凤儿,后面肯定还吊着一大堆御前侍卫,继续逛也无所谓。

    “凤儿,你说他们光顾着玩,都不饿么?”

    看着蹦蹦跳跳的三个孩子,陆承启心中很是欢乐。有道是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陆承启做了父亲之后,老是记挂着他们有没有吃好,有没有穿暖,肩膀上更是多了几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们哪里会饿?”韩凤儿哑然失笑道,“一路上吃了糖人,蜜饯,汤羹,煎饼,便是再逛一个晚上都不饿!”

    陆承启先是一愣,随后苦笑道:“不吃饭怎么行?”

    “要吃饭也行啊,等再晚一点,他们饿了些再寻家酒楼用些饭菜便是了。”韩凤儿倒是不在意这个,她虽然武艺高强,但三位妃子当中,属她最为宠溺孩童。在她面前,周芷若都算是一位“严母”了。

    陆承启突然想起一件事,说道:“不如去泰水那?”

    “啊?”韩凤儿知道,陆承启说的是她的母亲,惊讶地叫出声来。

    “你都许久未曾见过她了,是应该回去探望一番。今个成义又外出放官,她老人家独自在家,不见儿女,倒也难受得紧。平日里,你也可以随时出宫,多陪陪她老人家才是。老人家把你们两姊弟拉扯大,实属不易!”

    见自己的郎君如此体贴,韩凤儿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幸福感。主动拉着陆承启的手,脸上还如少女般羞红了脸。

    “说起来,娘亲是许久没见过绣儿了……”

    韩凤儿把头埋入陆承启的肩膀中,两人身高差不多,这一下更显得如同一对璧人一样,在人群中很是显眼。

    “这就更要去看看了。对了,我赐给你家的府邸在哪里了?”陆承启一时间想不起来了,毕竟他只是赐下府邸而已,并没有真正去探访过。

    “在丰泉坊……”韩凤儿无奈地说道,风情万种地白了陆承启一眼。

    陆承启登时魂与神授,迷糊地傻笑了两声。

    “是了,是了,在丰泉坊,我这个做女婿的,今日说什么也得带娘子回一趟娘家才是!”陆承启调笑道。

    韩凤儿啐道:“你这人,成亲都几年了,今个才想起来是一次没去过,还好意思在这讲!”

    陆承启憨笑道:“这不是忙嘛!”(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八章:女婿到访

    长安的集市,早就打破了坊市界限。只要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各类集市。

    有些集市,是白天开的。有些集市,却是在晚上才热闹。时人有个贴切的称呼,唤之“夜市”。

    夜市的兴旺,自太祖年间就出现了。太祖时,唯独长安没有宵禁,到了现在,大顺每个州城里面,几乎都没有宵禁这回事了。

    乾德三年四月十三,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未不得禁止。”从此,饮食夜市不仅大量出现,而且非常繁荣。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更别说现如今不过阳春三月,天气虽较晚年寒冷,可夜市是一样兴旺。各类小吃,各类脚店,各类杂耍,还有贩卖各类小玩意的商贩,在人头攒动的夜市中,叫卖声此起彼伏,买卖昼夜不绝。幸亏三个小孩子玩归玩,也懂得不脱离多远。不然的话,经人群一挤,登时便不见了人。韩凤儿也顾不得和陆承启卿卿我我了,连忙上前拉着陆惟和陆厚旭的手,陆承启则抱起陆绣,一家人在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的夜市中游逛着。时多有文人骚客多于此对酒吟诗,苏轼就曾写下就曾留下“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的诗句。

    这时规模最大、最为繁荣的夜市还要数马行街夜市。马行街是皇宫禁军诸班直的所在地,京城士庶、公私荣干之人多出入其间,因而夜市即使是大风雪、阴雨天也通晓不绝,其灯火、油烟致使蚊蚋都难以驻足。时人有载: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其繁华热闹可想而知,以至于马行街上车马拥挤,不能驻足。就是四隅背巷,甚至雪宵雨夜,也是灯火闪耀,能够清楚地听到小贩合辙押韵、声声入耳的叫卖声。

    “爹爹,这里好多人啊,为什么我们家里这么冷清啊?”

    坐着陆承启肩膀的陆绣,眼睛笑得如同弯月一样,稚声稚气地问道。

    陆承启叹了口气,说道:“爹爹也羡慕他们啊,但爹爹也没办法。”之所以有如此感慨,是陆承启听到一阵又一阵,一段又一段,从酒楼、茶馆艺人指下口中传来的作乐声、市民的欢笑声、丝竹管弦之调、畅怀痛饮之音,所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长安夜市繁荣,可见一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