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退伍兵-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可以想想,家里有些凳子,椅子,坐上一段时间,快开始框,来回摇晃!
  这就是因为在制作的时候,没有严格控制误差,榫和卯之间的空隙比较大,刚开始还好,虽然时间推移,木材本身的水分不断流失,榫卯之间的空隙会慢慢变大,椅子自然也就会出现摇晃。
  以致影响使用寿命。”
  “小叔,咱们这些木材不是已经都经过干燥处理了?怎么还会有水分流失?”小山举手提问。
  “经过干燥处理的木料,只能说含水量比较低,但是不能说不含水。家具在使用过程中,也是水分不断蒸发流失的一个过程!
  咱们家具的最后一道工序,生漆或者烫蜡,其实都是为了锁住木材本身的水分,减少水分流失。”对于愿意问问题,张梁从来都不会嫌烦,耐心的给徒弟们讲解。
  “控制在1毫米之内,感觉好难啊!”
  “难?你去拿赵智勇、刘书友他们做的家具构件过来,对着图纸量一下,看他们的误差是多少?
  为什么我一再强调要熟练掌握木匠工具的使用?
  木匠工具各有各的作用。
  像现在这种情况,锯完差3毫米,再下锯,又容易超!
  就应该换成刨子!
  用刨子一点一点的刨去多余的部分,这样就不会超量。”张梁一边说着,一边给他们演示。
  教了一上午的徒弟,中午吃过中午饭,张梁交代他们下午自己练习。
  他要去机场接人。
  程馆长比想象的还要着急,昨天刚通知他,今天就坐飞机,杀了过来。
  奉天到鸢都的飞机,下午两点半到鸢都。
  张梁提前半个小时出发正好。
  从家具厂到机场也就是二十多分钟的路程。
  飞机这种交通工具,从来只有晚点,没有提前的。
  果然,张梁在机场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听到广播,程馆长乘坐的飞机开始降落。
  “首长好!”
  张梁给程馆长敬礼。
  “你好,小张同志!”程馆长给张梁回了个军礼。
  “小张,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国防报》的刘记者,正好在咱们战区采风,听说了你的事迹,就跟着我一块过来了·········”程馆长给张梁介绍身边的女人。
  刘记者给张梁的第一感觉就是个子很高,当记者有些委屈这身高了,完全可以去当模特。
  因为程馆长和刘记者,以及随行人员全都是便装,程馆长不介绍,还真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你好,刘记者,欢迎刘记者来鸢都做客!”张梁向刘记者敬礼。
  “你好!老兵同志!我对你可是久仰大名了!”刘记者给张梁回了个军礼,才娇声笑道。
  “我哪有什么大名,就是一名普通的退伍老兵!”张梁谦虚着。
  “你们一会有的是时间聊,咱们还是先到小张同志的家具厂吧!”程馆长急着看到木雕板画,出声催促道。
  “是!”
  张梁带着程馆长和随行人员以及他的警卫,刘记者来到停车场。
  ·········
  “好!”
  程馆长站在木雕板画前面,很久没有说话,也没有挪动地方,许久之后,才喊出一声好。
  “张梁同志,没想到你的艺术水平已经达到了这个地步!了不起!真是太了不起了!让你退伍是军队的一大损失啊!”程馆长紧紧握住张梁的手。
  “首长,您过奖了!退伍了我也是一个兵!祖国需要,一声招呼,我随时准备着!”
  “好!好样的!”程馆长使劲拍拍张梁的肩膀。
  “啊!怎么会这样?我怎么感觉好像是在看电影?”这时刘记者才发出一声惊呼。
  “哈哈········哈!小刘,我告诉你,这次你可是来着了!你见证了一副宗师级的作品诞生!”程馆长开心的大笑着。
  “宗师级的作品?”
  “小刘你应该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做看景不如听景。
  为什么?因为听景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宗师级的作品,就有这个功能,通过一物一景,让你不自觉的在脑海里产生想象,根据你观看作品是的心情,产生不同的联想!
  这就和听景一样,每个人在脑海里形成的景观都不一样!”跟随程馆长来的一位老人,开口替程馆长解释道。
  这位老人是军事博物馆的专家吴教授,虽然退休了,可是依然坚守在军事博物馆里,做着义务劳动。
  张梁给程馆长发照片的时候,吴教授正好在旁边,看了张梁雕刻的木雕板画,非要跟着过来,先睹为快。
  “哦!这么说,其实刚才我感觉像看电影一样,出现的场景,都是我想象出来的?”
  “对!我看到这幅木雕,脑子里出现的一个共产党员,对着党旗宣誓,甚至连宣誓的声音都有!”程馆长笑着补充道。
  “对!对对!对!我的脑子里也有声音!不过不是宣誓!好像是在下军令状!保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什么的!”刘记者好像找到了知音一样,兴奋的叫了起来。
  “该死的小鬼子!杀·········”
  旁边突然一阵喊杀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扭头一看,是程馆长的警卫员。
  刚才程馆长他们是从第一幅木雕板画开始看的,警卫员闲着没事,就随意的从第十一幅看了起来!
  第十幅到第十二幅,是张梁投入精气神最多的三幅木雕板画。
  警卫员随意的观看,很快就陷入到作品的世界。
  被杨将军最后被杀的悲壮所感染,不自觉的发出一声喊杀。
  “张梁同志!”
  程馆长庄重的站好,对着张梁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感谢你!感谢你把这么珍贵的作品捐赠给军事博物馆!”
  张梁连忙回礼。
  “首长!您过奖了!这都是我当初答应过的!
  这套木雕,只要放到军事博物馆才能体现他的价值!在我家,只是一件死物!”


第339章 比看电影还爽
  “程馆长,这套木雕板画很珍贵?”见程馆长如此庄重的给张梁敬礼,刘记者有些动容。
  张梁不知道,她可是清楚,就在三个月前,程馆长正式挂上了将星。
  成为共和国少将。
  辽省军事博物馆,实际上归属北部战区,是战区的副军级军事博物馆。
  一位将军给普通退伍老兵敬礼,这种情况好像只在小说、电影、电视剧里出现过。
  “何止珍贵可以形容?这是无价之宝,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程馆长激动的眼圈都有些泛红。
  吴教授更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军事博物馆,不缺少藏品,珍贵的文物也不少,都是革命先烈们留下来的,可是宗师之作,至此一件。
  “真的这么珍贵?”刘记者不是搞艺术的,不懂得宗师之作的价值。
  感觉程馆长和吴教授表现的有些夸张。
  “小刘同志,难道我还会骗你?
  你知道宗师意味着什么吗?咱们部队上,一级军士长比将军少,每一位都是军队的宝贝!
  而宗师比一级军士长还要稀少!
  要知道,宗师的基数可是全国人民。
  每一位宗师都是国家的宝贝!
  宗师之作,就是宗师的作品,你自己琢磨,有多珍贵?
  历史上被称为宗师的像李斯,张芝,王羲之,张旭,颜真卿,吴道子……齐白石,哪一位不是流传千古?”程馆长向刘记者解释的时候,眼睛始终没有离开木雕板画。
  “老兵能和先贤媲美?”程馆长这一解释,刘记者反而更加不信了。
  上面程馆长说的那些人,哪一位的作品不是以亿计算?
  她怎么看,张梁的作品,怎么着,也不值一亿。
  张梁不知道刘记者的想法,知道了也不会辩解什么。
  “是首长过奖了,我离宗师之境还差很远!
  更不敢和先贤相比!
  这幅作品,只能算是妙手偶得之!”张梁谦虚道。
  “先贤怎么了?为什么不能比?
  先贤和小张比,也就是他们死的比小张早而已!
  等小张死了之后,他的作品肯定也会大受追捧……”吴教授更是语出惊人。
  “……”
  张梁无语的看着吴教授,您老是夸我?还是骂我?
  我为了出名,就得去死?
  我不出名,也要好好活着!
  说完,吴教授也感觉自己的话,有毛病,忙向张梁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小张,我老头子是老糊涂了,你别和一般见识!”
  “没事,我理解您说的意思!”张梁冲吴教授笑了笑,别的他能说什么?
  张梁带给程馆长的惊喜太大了。
  以至于,军事博物馆的两位大佬都有些失态。
  程馆长连饭都不想吃了,嚷嚷着让张梁赶紧打包。
  让警卫员找车,现在就出发,他要连夜赶回去。
  张梁一再挽留,加上随行人员也一个劲的劝说。
  程馆长这次同意在鸢都停留一晚上,做明天上午的飞机回奉天。
  决定不走了,程馆长和吴教授再次把目光转向木雕板画。
  一幅幅看,一幅幅揣摩。
  “好,太好了!英雄的血不会白流,革命的意志永远流传!”看完最后一副画,程馆长红着眼睛站起身来。
  程馆长伸着手,虚空抚摸木雕板画,不敢真用手去摸,怕一个不小心,这套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受损。
  “包起来!你们几个,小心一点,把它们包起来!”程馆长看完之后,直接指挥自己带来的专家给木雕板画打包。
  “哎!哎!程馆长,我还没看完呢!”刘记者刚才光琢磨张梁和先贤的差距了,才观看到第七幅作品。
  第七幅是小高潮。
  打鬼子的高潮,是让人看了最爽的几幅木雕之一。
  刘记者仗着自己是女士,拉着程馆长,死活不让他打包。
  太过瘾了,比看电影还过瘾。
  这是刘记者的切身体会。
  “不行,这么多人,万一把木雕板画碰坏了怎么办?
  还有,这么多人,会出来的空气,让木雕板画受潮,缩减寿命怎么办?
  想看等运回博物馆,做过防护措施之后,再看!”程馆长一点都不给刘记者这位长腿大美女面子。
  “首长,其实不用那么小心,这套木雕板画,我已经做过烫蜡上光处理,只要不泡到水里,不用担心受潮的问题。”张梁心里暗笑程馆长紧张过度。
  却不理解,程馆长这是穷怕了。
  军事博物馆,大军区级的博物馆,里面的文物是不少,可是真正有价值的不多。
  大多是某场战役使用的红旗,某某英雄人物穿过的衣服。
  还有一些抗战时期使用的地图,武器,缴获日军的武士刀,日本军旗之类的。
  像张梁这种木雕作品,军事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些,都是部队上木雕艺术家,捐赠的作品。
  可那些,连大师级的作品都不多,宗师之作更是一件没有。
  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一件宗师之作,还是一套十二件宗师作品。
  程馆长,包括跟着他来的文物保护专家,感觉再怎么紧张都不过分。
  张梁见自己说话也不管用,也就不再吱声,反正东西给程馆长了,他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
  刘记者看程馆长不理自己,没办法只能把视线转向张梁。
  程馆长带她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宣传张梁。
  这也是经过报社领导同意的采访任务。
  “老兵,咱们聊聊?
  你能和我说说什么样的人初衷,让你创作出这幅作品的吗?”
  “这个还要从去年说起……”
  张梁也很配合,把去年程馆长向自己约稿,自己钻研程馆长提供的历史资料。
  后来看到刻瓷板画,灵机一动,想出来创作木雕板画这个点子。
  最终确定以杨将军为背景创作出这幅作品。
  张梁笑着配合,让刘记者很满意。
  不等不靠,带领?战友自主创业,张梁的故事太励志了,非常符合时代旋律。
  加上张梁适时送的几个木雕小玩偶,刘记者决定好好挖掘一下张梁的故事。
  最好能弄出来个一二三期。
  把张梁当做新时代退伍军人的典范来宣传。
  对此杨芮举双手赞成,积极为刘记者提供各种素材。
  ps:推荐一本朋友的小说,《舌尖上的炊事兵》也是退伍题材的军事小说。
  我没有金手指,也没有系统,我只是一名退伍的四级军士长,但是我有一个无所不能的舌头。
  我的舌头能够品尝出鲍鱼的……
  不对,我的舌头能够分辨出上万种不同的味道。
  大家多支持一下。
  也许和光,有一天能够成为退伍兵军事题材小说的开山鼻祖。
  《抗日之铁血军工》穿越成土八路开办军工——看土八路是如何点满军工技能点的!


第340章 程馆长怀念大锅菜
  “小张同志,这是给你的锦旗和证书!”等把专家把木雕板画打包保护起来,程馆长才想起给张梁的锦旗和证书。
  锦旗和证书,无非就是感谢张梁为军事博物馆捐赠木雕艺术品。
  证书是证明张梁的木雕作品被军事博物馆收藏的证明文件。
  看一些艺术大师,在简介里经常会著名,什么什么作品,被那个博物馆收藏。
  对于艺术家来说,作品被博物馆收藏,也是一种荣耀。
  在民间,收藏一些不知名的艺术家的作品,也是一种经营手段,这个和一些学术杂志刊论文一样,是一种创收的手段。
  晚上张梁都已经安排好了,可是程馆长死活要他请。
  白捡一套宗师之作,程馆长很过意不去,想要通话请客来表达一下心意。
  没办法,博物馆是清水衙门,让他出钱买,肯定买不起。
  只有请客,程馆长底气十足,全鸢都随便挑,可劲吃。
  有这套宗师之作,回去光明正大的下账,也不担心军事纪律委员会的人来查账。
  谁敢叽歪,你去弄一套宗师之作回来,我老程认打认罚,不然官司打到主席哪里,也不怕。
  程馆长再底气十足,张梁也不可能让他请客。
  两个人争执不休。
  最后各退一步,按照程馆长的要求,就在家具厂吃大锅菜。
  “这个大锅菜香啊!我刚参军那会,家里穷,饭都吃不饱,到了部队上,居然还有肉吃!
  把我给乐的!
  还有大白面馒头,我一顿吃四个!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可是想想,山珍海味也比不上部队里吃的大锅菜,白面馒头……
  我现在每次下部队,都要到连队吃一次大锅菜,大白面馒头。”程馆长大发感慨,缅怀起部队的大锅菜。
  “首长,您的这个要求还真能满足您,不光我们这些人是退伍兵,就连做饭的厨师也是退伍的炊事兵,一手大锅菜烧的那是没的说!
  当炊事兵,能干到四级军士长,您说,这技术该有多牛!
  去大饭店当主厨都够格!”
  “哦!那感情好!那我可要尝尝这四级军士长做的大锅菜,有多香!
  不过有一点,小张你不能提前准备,不能单独给我们做,咱们现在就去食堂,有什么吃什么!”程馆长兴致盎然。
  “行,您说了算!”张梁点点头同意道。
  晚上家具厂餐厅吃饭的人最多,足有五十多口人。
  在桃花山干活的家属们,上学的孩子们也都回来了,大家凑到一块,吃饭聊天别提多热闹。
  一行人在张梁的指引下来到餐厅。
  这个餐厅还是原制管厂餐厅。
  很大,做二百人都富裕。
  张梁接手后,连餐桌都没有换。
  那个年代,太实在了,餐厅的桌椅全都是整块的落叶松打造的,桌面足有十厘米厚。
  这样的桌椅,别说三十年,再过三十年也坏不了。
  张梁安排人重新打磨,上漆,和新的一样。
  “哟,人还真不少!”走进餐厅,程馆长看着里面热闹的人群,笑道。
  “首长,怎么样?我这餐厅的环境还不错吧?
  那边有个单间,是我用来招待客人的,要不咱去单间吃?”
  “不用,就和他们一样,每人一个拖盘,打点菜,大家凑一块边吃边聊,这才是吃大锅菜的样子!”程馆长指指正在吃饭聊天的人群。
  张梁翻了翻白眼,那是战友家属,你看看真正的退伍兵,有几个吃饭聊天的?
  部队上吃饭都带比速度的,哪有聊天的。
  不过程馆长是首长,他怎么说怎么是。
  “哟,小张,你这伙食不错啊!”走到领餐的窗口,程馆长再次发出感慨。
  “还行吧!”
  “还行吧?!要是你们每天的伙食都是这样的,那是太行了!”
  从窗口,明亮的玻璃望去,里面并排放着十来个菜,有荤有素。
  各人根据口味自己挑选。
  “每天的标准是一样的,只不过会换换花样!
  首长,您尝尝这个红烧肉,老王的红烧肉是一绝,大锅炖出来的红烧肉,可比饭店里的香!”张梁没多说,只是简单解释了一下,指着一大盘红烧肉给程馆长推荐。
  程馆长发现在窗户上贴着一张菜单。
  上面写着一周的菜单,每天都是十个菜,每天都不重样。
  看这张菜单,贴上去时间不短了,应该不是为了糊弄自己才贴上去的。
  程馆长满意的点点头。
  如果张梁知道程馆长心里想的,肯定会腹诽。
  虽然我叫您首长,可您也管不到我,我用得着糊弄您吗?
  我自己的工厂,愿意给他们吃什么,就吃什么,用得着弄虚作假吗?
  “行,尝尝,给我来点红烧肉,再来点猪肉炖粉条子,还有这个红烧茄子,土豆丝,白面馒头给我来两个!”心情好,程馆长的胃口大开。
  一气点了四个菜,要了两个馒头。
  馒头是餐厅自己蒸的,个头都不小。
  张梁怀疑程馆长能不能吃得下。
  有了程馆长带头,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拿着托盘选择自己可口的菜。
  “首长,咱不能光吃菜啊!是不是喝点?
  上次我结婚时候的酒还有,咱们来点?”
  “行!那就来点!不要多,一人一瓶就行!”别看程馆长外表儒雅,可是喝起酒来,很有东北老爷们的范。
  白酒对瓶吹。
  张梁摆摆手,做了个喝酒的动作。
  不一会,老王就抱着两箱宏远老窖送了过来。
  “老王,别走了,打点菜,就在这陪着首长一块吃!”张梁招呼老王一块。
  “首长,这位就是做大锅菜的四级军士长!
  我可是费了不少劲,才把他请过来!”
  “首长好!”
  老王一听首长两个字,条件反射的敬礼问好。
  “你好!坐下,坐下说话!刚才小张可是把你夸的一朵花!
  我先尝尝你的红烧肉,是不是像小张说的那样!”程馆长笑着回礼,然后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
  “嗯!是这个味!当年我刚参军的时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吃红烧肉,那个香啊!
  可惜,后来再下连队,再吃红烧肉,怎么也吃不出那个味了!”
  “首长,那是您没去我们连!
  我们连的红烧肉,在整个市都是有名的!”张梁笑道。
  程馆长去了博物馆之后,和部队上的联系少了,偶尔去一次,人家也不可能,逮着给他介绍那个连队的红烧肉做的好吃。
  这章是昨天的,昨天喝多了,睡着了,忘记更新了!


第341章 提亲
  第二天一早,程馆长就赶到家具厂,带上木雕板画,赶往机场。
  任张梁如何挽留,都无法改变程馆长的主意。
  张梁多少能够理解程馆长的心思,在程馆长的心里,没有比尽快把木雕板画送回博物馆更重要的事。
  刘记者没有走,她的采访任务还没有完成。
  原本是碍于程馆长的面子和领导的吩咐,才跟着过来。
  可是经过昨天的接触,她发现,张梁身上很有挖掘的潜力。
  弄好了,弄出一个系列报道出来。
  退伍军人自主创业。
  退伍军人再创辉煌,继承家传手艺,把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这都是新闻点,非常符合时代脉搏的新闻。
  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刘记者想留下来挖掘张梁的新闻,可是张梁可没有时间陪她。
  把刘记者扔给杨芮。
  他自己开着车拉着丁昊阳直奔高速。
  丁昊阳已经和雯雯约好了,今天他们在雯雯的老家见面。
  雯雯老家是豫省新乡下面的一个县城,延津县。
  他们约好今天字新乡碰头,然后明天一块去延津,雯雯家里去提亲。
  从鸢都到新乡可不近,五百多公里。
  全程高速,差不多也要六七个小声的功夫。
  “班长,怎么开车去?”
  看着张梁行驶的放向不对,这是上高速的方向丁昊阳开口问道。
  “当然开车去了,有车也能给你涨涨面子!”张梁看了丁昊阳一眼,笑着点点头。
  “可是,我买好火车票了!”
  丁昊阳知道程馆长他们今天十一点的飞机,因此他预订的是一点的动车。
  可是没想到,张梁不安套路出牌,直接开车去。
  “那就退了!车后面是给你未来老丈人准备的礼物!
  要是坐车去,那么多东西怎么拿?”
  上门提亲肯定不能空着手去,张梁昨天就给他准备好了,两箱五粮液,两条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