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知道,以往皇帝陛下召见某一个人,还从来没有当面如此赞扬,即便是上次曾十三在商讨远交近攻的方略时,皇帝陛下也没有因为哪一个精彩之处,而说出什么赞美之词。
徐乐水听到这句赞扬,心里也十分的激动,站在原处不敢看,心中不免有些惶恐。
而就在这时,却见杨沐饶有兴致的打量他,道:“你平日里喜欢?”
“是、是的,学生平日里爱好看三国之类的,也喜欢一些神话志怪……”徐乐水结结巴巴地说道。
杨沐点点头,随即又问道:“听说过司马宏的事迹么?”
“司马宏?”
徐乐水愣了愣,不理解皇帝陛下为何会在召见他,会问及司马宏的名字。
司马宏,那可是六大元帅之一,从陛下刚登基之时,就一直侍奉在左右,一步步走到如今统领三十万人马的大元帅,其生平经历在苍国,那可是家喻户晓,就连七八岁的小孩,也能如数家珍。
想了想,徐乐水说道:“白虎军团大元帅,司马宏将军……学生倒是听说过。”
“很好。”杨沐点点头,笑着说道:“去年的伐晋之战,司马宏大元帅在渡河之时,用一种特别的能飞到天上的灯,指挥全军渡河,并且奇袭了敌军,给了晋军重创,你可曾听说过?”
“学生听说过。”徐乐水点点头说道。
要知道,时至今日这件事,仍然是苍国百姓们的饭后谈资,特别是那种神奇的能飞到天上的灯笼,更是让百姓们十分的好奇,大部分都以为是谁杜撰的说法,以讹传讹。
“那么,朕现在告诉你,那种能飞到天上的灯是真的存在……唔,这样吧,你就以司马将军奇计渡河为题,给朕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出来,就在这里写。”杨沐笑眯眯地说道。
这样的故事?
徐乐水的眼睛一亮,写故事什么的可是他的强项呀,之前因为担心写大人物而引发官府的责难,所以他写的故事里面都不是真实的,大多是一些市井之事,现在皇帝陛下让他写一个关于司马宏大元帅的故事,而且有原型可考,那简直是信手拈来呀。
“遵命!”
躬身行礼,徐乐水便在太监的带领下,坐到了旁边的一张案几上,提笔蘸墨,在纸上挥笔疾书。
杨沐在一旁观瞧,忍不住为之惊叹。
的确,这个叫徐乐水的,仿佛天生就是一个家。
于是,他又讲解了一下要诀,让他把司马宏塑造成一个保家卫国,有勇有谋的大元帅形象,与之形成对比的晋国将士,全都是不择手段的残忍虎狼,凶神恶煞,助纣为虐。
“很好!很好!”
在看了片刻后,杨沐抚掌赞叹,对这个故事非常的满意,故事并不是很长,充其量只能算做是短篇,但是故事的塑造很成功,人物形象也很充满,苍军将士的精神风貌也入骨三分,那种临战的心态,让人非常动容。
徐乐水的心里,约莫的明白了什么。
心里不由得佩服起来,陛下不愧是陛下,竟然能够想到这一点来,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不用想都知道,这篇故事将会被礼部大规模的推广,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传遍天下。
而他徐乐水,不仅随着这篇故事名气大涨,更是一跃成为皇帝陛下眼中的有用之人,必然不会被亏待。
第411章 战后发展
会飞的灯,自然就是孔明灯了。
不过,在徐乐水的陛下,变成了司马灯。
杨沐也不否定,毕竟这样一个名字,更能引起百姓们的好奇求知心理,也能够为这个故事,增添一些内涵,有利于故事的传播。
倒是徐乐水才思敏捷,懂得拿捏这种爽点和议论点,足见其是非常有智慧的。
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天赋,那就要好好的利用,于是杨沐很是费了一番口舌,耐心地给他讲解了一下创作小说的一些要素,以及如何将人物往正面形象方面刻画。
陛下之智,我不及也!
徐乐水听完后,心里由衷地感慨,陛下不愧是陛下,在创作故事的技巧方面,已经远远的走在他的前面了。
“这样吧,从今天起你就是礼部的郎中,官封五品,回去之后开衙,立即根据我苍国诸位将军的英雄事迹,多写出一些好的作品,朕会编辑成册,然后向整个天下推广。”杨沐说道。
整个天下推广!
徐乐水感觉自己快要无法呼吸了。
他虽然是从太学里面进修出来的,但是治国从政才干并不强,几年来也只是在礼部一个不起眼的小衙门里,混一口饭吃。
爱写小说故事的特长,一直得不到发挥。
可是今天,这才短短不到半个时辰,就成为了礼部郎中,官拜五品,可以说是平步青云,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
七月,伐吴之战如火如荼。
楚、阮、莽、范四个国家中,除了阮国退出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之外,其余的三个国家都趁势而上,一窝蜂加入到了战团中。
当然,这其中多了一个国家,那就是苍国。
由于奉行杨沐的旨意,青龙军团在将邵国全境收复之后,进攻态势就弱了很多,能咬得动的就咬,咬不动的也不强求,从始至终都没有再增兵,也就是说整个邵国的战场上,青龙军团都只投入了五万军队。
前期的时候,苍军还出力比较多。
但是自从收复了邵城之后,邵国内的兵将出力就多得多了,就算要补充兵员,也是从邵国军队中征召补充,总体来说青龙军团的士卒死伤很少。
时间到了七月,伐吴之战也就进行得差不多了。
此次,楚国是最大的受益国,其后是范国。
至于为什么没有莽国,是因为在最初的战事中,莽国打了一场败仗,损失了三十多万的兵将,以至于后继乏力,在后期的吞并大潮中,反而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
其实,如果从短期来说的话,这场战事没有一个受益国,因为无论是楚国还是范国或者说莽国,损失的兵力都是非常大的,后勤辎重与粮草,耗费的民力恐怕要几年来能不弥补的上。
毫不夸张的说,要不是因为第二次会盟的时候,楚国和莽国分到了不少好处,恐怕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这场战事的结果,早就在天下人的预料当中。
毫不意外,吴国被灭了。
根据坊间的传闻,吴国皇帝自焚于宫中,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一起葬送在了熊熊大火中。
吴国的贵族们,下场是非常凄惨的。
楚军攻破了吴城后,一边派兵进攻皇宫,一边则是派兵抓捕城内的贵族。
新仇旧恨,楚军毫不留情。
一个个世家,在楚军的疯狂烧杀抢掠中,成了一片废墟,满女老少,见到就杀。
就连嗷嗷待哺的婴儿,也没放过。
世世代代的恩怨,似乎要发泄在这一场屠杀中。
贵族的妻妾女眷,则是被当成货物一样,捆绑成串一个个拉上车,以不同的价格,交给那些早就磨拳擦掌的人贩子,卖往各国。
一时间,不仅仅是一些金银首饰变得廉价了,就连奴隶都变得廉价。
楚国的一些贫穷落魄的单身汉,可以花很少的价钱就能与贵族家的小姐春风一度,若是再多花点钱,就能娶一个回家做老婆。
渐渐的,奴隶成了最廉价的货物,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奴隶,被捆成一堆一堆,运送往各地。
吴城,这座吴国数百年的国都,吴国的水陆交通枢纽,在几日之间就成了一座空城,
这就是战争,在残暴的武力面前,个人的力量渺小得可怜,前一刻还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下一刻就连活命都是奢望的卑贱奴隶。
吴国被灭,也有大批的百姓和小城池的贵族,拖家带口的逃往其余的国家。
其中,最为抢手的就是阮国和苍国。
前者,是因为退出了伐吴之战,十分愿意逃难的百姓进入,不仅为阮国增添财富,又能为国家增添人丁,去开拓多余的土地或者征收入军。
后者,则是过去历次战争中,良好的形象在吸引着大家,苍军不杀俘虏,更不会祸及平民,在苍国定居还有赋税等优待,将来还能到学堂读书认字,有机会做人上人……
诸如种种,吸引着吴国逃难的百姓,卫忠全还特意下令,让士卒们在王畿中楚国的地盘上,开辟了一条通道,护送百姓们过境,转移到王畿之地中苍国所占的地盘中。
楚国皇帝虽然知道,将士们的泄恨行为会损害本国的实力,造成巨大的人口流失,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应对办法,几百年的仇恨,士卒和百姓们对吴国的恨意,已经浸透到了骨子里,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更改的。
即便他是皇帝,也不能下令让将士们入城之后秋毫无犯,否则的话就无法对那些在历次大战中身殒的将士们一个交待。
远的不说,就去年被吴国坑害的七十万大军,再加上后来熊芳麾下的二十余万远征军,一旦诏令传出去,百姓们第一个就不答应,他这个皇帝肯定会被整个楚国的贵族和百姓唾弃,人心大失。
这样形势下,哪怕他是作为一个皇帝,也只能是听之任之了。
吴国被灭,天下纷争总算是告一段落。
吴国皇帝为其狂妄和昏策付出了代价,吴国的众多百姓,也成了无辜中一员。
虽然很多的邻国之间,时有摩擦,但是总的来说,整个天下还是步入了一个难得的和平时期。
可是,很多人都清楚,在这风平浪静的表面,实则暗流涌动。
按照杨沐在朝会上的说法,这是一个假和平。
为何这么说?
各国之间,是真的安稳下来了吗?
并不是。
之所以没有大的战争了,是因为几个大国都打累了,需要休养生息。
一旦恢复了元气,还能坐得住吗?
试想一下,伐晋之战后,特别是伐吴之战后,各国的实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军力、民力还有疆域,都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眼下晋国已经陷入了泥沼难以自拔,没有个十几二十年恢复不过来,没有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镇压,整个天下已经是四分之局。
楚国、阮国、苍国、晋国。
其中,楚国和阮国的实力相差不多,苍国中规中矩,虽然有精兵但是规模略小,晋国虽然受挫严重,但毕竟底蕴深厚,尚能调出两百万大军,勉强可以算做一个强国。
虽然,四个国家表面上,还没有什么摩擦冲突。
但是有一个矛盾却是怎么都避免不了的——最强国,只能有一个!
等到几个强国修养了生息,稍稍恢复了国力,环眼四顾,发现身边还有几个比自己弱小得多的邻国,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
就仿佛只要一抬手,就能轻易摘下来吃到嘴里的果子。
味道太鲜美了!
几百年的攻伐兼并,所有的大国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要想国家强大,就不能守成吃老本,唯有疆域扩大了,人口多了,军队才会强盛,最终避免被吞并的命运。
可以想象的是,等到几个大国稍微恢复了元气以后,肯定会对周遭的小国下手。
在苍国,君臣百姓更加懂得这个道理。
毕竟,这么多年的居安思危的思想,不是白灌输的。
就说杨沐曾经在岁首祭天的时候,曾经声情并茂的喟叹了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引得整个苍国的百姓大为传诵,成了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
所以,整个苍国上下,并没有因为伐晋之战落幕而心态放松,外交部也在稳步的推进与诸国之间的关系,商务部和户部,则是忙着扩大大苍币的影响,争取尽快的让大苍币融入到各国中。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苍国的国库中,堆积的白银数目剧增。
这些既有苍国内收缴上的银子,也有外邦商人兑换的。
这就相当于,苍国用一堆的纸张,换来了数额巨大的银子。
杨沐并没有挥霍也没有做别的处理,而是让户部封存好,当作一个外汇储备,万一出现了什么突发情况或者打仗,可以作为一个经济手段。
当然,苍国一片欣欣向荣,别的国家也不是吃老本的。
伐晋之战中,苍国军队大放异彩,再加之会盟时候的一番国力展示,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与苍国贸易的同时,也在尽力的模仿,发展本国的国力。
譬如楚国,就在楚皇熊敏讷的大力支持下,推行了寒门教育,并且着手打压贵族势力,为将来的科举做准备。
作为另一个大国的阮国,除了模仿苍国的诸多政令之外,则是加强了骑兵方面的建设,规定每年拨付大量的款项,用于发展战争器械与骑兵,颇具创新意识。
还别说,一番模仿下来,有些国家还真是学得有模有样的。
譬如,苍国的十二部制度就被康国和邵国,这两个小弟全搬硬套地模仿,虽然由于技术原因,很多事务都无法进行,像科技部和教育部,仿佛就像是一个空壳子。
但是,这两个国家也不在意。
在他们君臣的眼里,苍国就是学习的对象,苍国什么东西都是最好的,什么都应该学习!
康国皇帝甚至当着十几万的将士和百姓说,苍国救了康国,两国有着兄弟般的情谊,苍国就是康国的兄长,兄友弟恭,苍国的一切都值得康国学习。
然后,邵国皇帝得到了这个消息,顿时觉得康国的马屁拍得太厉害,认为自己被比下去了,非常的不甘心,也担心以后苍国会因此在国策中偏袒康国,于是又下了一次狠狠的决心,摆下祭坛,召集臣民祭天立誓,当众又剁了一根手指头!
邵国皇帝宣布,以后邵国为苍国的藩属国,年年上贡,永不相叛,军队征伐出战、册立皇后、太子,敕封丞相等大事,都要禀报给苍国皇帝裁决,若是苍国遭受外敌,邵国有义务派兵相助。
消息一传出,诸国皇帝侧目。
为何?
因为很熟悉。
以上的种种,不就是过去大礼王朝分封时,各大诸侯国对天子的义务么?
邵国这是自降国格,主动比苍国矮一级?
有心人仔细一想,就能懂得其中的道理,经过吴国的入侵一事,整个邵国都被打残了,现如今也就几万的残兵弱将,国内贵族没屠杀的屠杀,逃跑的逃跑,就连皇族都只剩下几十人,可以说基本上失去了治理国家的能力,随便哪一国来攻打,都能在短时间内将之攻陷。
换句话说,邵国已经失去了独立成为一国的能力,若是没有苍国的大力庇护,迟早要亡国。
邵国皇帝此举,虽有苟且之嫌,但却也非常的务实,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邵国需要紧紧抱住苍国的大腿!
果不其然,在几天之后杨沐就收到了一份邵国的国书,恳求苍国给邵国一部分名额,让邵国的平民子弟到苍国的学堂里面学习。
对此,杨沐没太大的意见,不就是派留学生来苍国接受先进的教育么?
以两国现在的关系,准许又何妨?
于是,杨沐大手一挥,就准了邵国每年一百个名额,唯一的限制就是不能进入到太学学习。
这不仅保证了先进的技术和核心的知识不扩散太快,又能巩固两国关系,让邵国离不开苍国。
为什么这么说?
前者很容易理解,后者就要涉及到邦交的亲疏了。
那些邵国的留学者,长时间受到苍国文化和教育的熏陶,这辈子基本上就被打上了苍国的标签,自然也是亲近苍国的那一派。
形成一个依赖关系。
两国的邦交,肯定会更加的亲密,邵国就会成为苍国那个甩都甩不掉的小弟。
于是,在诸国皇帝的惊讶中,邵国选拔出来的平民,进入了苍国的学堂里修习。
一些国家羡慕万分,蠢蠢欲动。
但是,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个消息从苍国传了出来。
是一本书。
名字叫做《大苍英雄传》。
第412章 女帝怀孕了
悄无声息,《大苍英雄传》润物细无声一般的,在各国逐渐兴盛起来。
这个时代,娱乐生活本就是枯燥的,士子们整天扎在旧纸堆里,也都是在研究所谓的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多半都是顾着家族兜里的那点钱袋子。
所以,苍国的《寓言故事》问世,才会在整个天下,引起那么大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说,《寓言故事》中蕴藏的那些道理,也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其后几年,苍国不断的出版小说等,几乎形成了一种文化风向,也是一种思潮发展的土壤,就仿佛是一片干涸的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融入到了天下人的生活中。
无可避免的,苍国也就成为了整个天下的文化中心。
当这座文化中心突然之间,又流传出了一本《大苍英雄传》的时候,大家自然非常的好奇。
在阅览之后,才惊觉其中的妙处。
以往,可是从来没有这种体裁的呀!
受限于纸张等因素,其实各国著书立传的,基本上只有皇家或者贵族才能大规模的组织门客修撰,一本书往往要几十个门客花上几年的心血才能够完成,即便如此也流传得很少,能在本国流通就算是非常了不起了的。
而《大苍英雄传》就显得十分的另类了,这是苍国第一次出版这种文体,相较于其他的书籍来说,其售价之低廉简直是令人发指,一两银子就可以买一本。
而内容呢?
都是写一些苍国在历次大战中,各个将领的事迹,而且用了非常不要脸的方式,将这些苍国的将领神化了。
那些将领的敌人,诸如郑国的二皇子,吴国皇帝,吴国大将军唐艾,晋国的大将军华温奇、汪执、秦堪等等,倒是成了面目可憎的恶人。
不到几天,一些勾栏茶楼,就已经有人在说里面的英雄故事了。
就显得,其余国家的将领,自然而然的,就矮上了一头。
而且在各种故事中不难看出,苍国皇帝是一个非常仁爱宽厚的皇帝,远见卓识天下无双,暗中有神明庇护。
这些东西,被各国的贵族高层听了,当然是不屑一顾。
但是普通老百姓买账呀!
于是,各国的民间就出现了很反常的一个现象,苍国皇帝的声望在各国百姓的心中蹭蹭地往上增长,苍国的将领们,也全都成了天下名将,仿佛不可战胜。
这个现象,让各国皇帝很是忧心。
当苍国被神化之后,以后还怎么打交待?
以后那些平民出身的将士,哪里还有信心与苍国交战?
这使得诸国感受到了来自苍国的压力,他们并不惧怕苍国目前的力量,毕竟再强也强不过当初的晋国,他们担心的是苍国目前表现出来的强劲势头,以及在他们国家老百姓当中的影响力,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严重的影响,苍国会踩在各国的头上,一步步成长起来。
就在《大苍英雄传》在外面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礼部重用了那么受到杨沐选中的士子,组织起来,又开始着手另一外的一本书了。
名为《这不是野史》。
这是一本披着史书皮的故事书,虽然书名不太正经,将自己与野史撇开。
但是其实,它就是野史!
与《大苍英雄传》不同的是,这些故事写的是文臣或者歌颂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也有一些真实发生的趣事,总之把苍国好的一方面通过文字展现出来,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十足的理想社会。
就比如当初孔尚贤与杨沐的交谈,以及耿贵一个降将身份,与陛下在宫中密谈之后,诸多变化之处,再或者皇后娘娘为将士们设计的军装战袍……等等,诸如此类,更倾向于一种解密之类的。
果然,《这不是野史》在出版之后,反响依旧火热。
甚至于到后来,这两本书一起发力,让一股股风言风语甚嚣尘上,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比如,晋国的大将军华温奇在看到这本书后,就感气不打一处来。
事实上,他亦是一位正直而且忠君爱国的将领,但因为他在书中,是苍国的对手,而且阻击青龙军团和白虎军团,因此而被书中刻画成了一个反派,为了达到目的,不顾友军死活的反派。
他实在是想不通,自己何曾拒绝支援汪执,让其自杀而亡?
汪执那是在白虎军团的偷袭之下,连夜被杀了二十几万大军,导致后面被围攻的时候,炸营而自裁的吧?
在书中,反倒是写得汪执之死,几十万大军的覆灭,都是因为他的过错一样。
若是先帝当政还好,这等风言风语随便说,自己也不用理会。
但是现在,主政的皇帝是王涵宁,最信任的统兵将领是邹吉,前两者视他为眼中钉,过去的半年来要不是忙着苍城会盟,有一个同病相连的秦堪互相扶持,恐怕早就已经被王涵宁给整治了。
流言太多,对他的名声不利,也就容易落人口实。
总之,现在晋国内已经有不少人在背地里骂他了,其中不乏贵族人物。
毕竟,晋国输掉了那场战事,损伤利益最多的,就是这些贵族,割地赔款就是从他们的身上割肉。
随着流言越来越多,华温奇彻底凌乱了,简直是生不如死。
有类似感触的,还有阮国女帝阮采蕊。
因为,在《这不是野史》这本书中,有一篇讲到阮国与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