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莽国与武国?
杨沐沉思,这两个国家可不是什么小国,只比阮国和楚国低上一线,若是日后反噬,苍国可如何是好?
当然,所谓的反噬不是直接进攻苍国,而是万一联合了两个大国,合谋伐苍,那可就大为不妙了!
这四年来,苍国的臣民百姓对于外界的局势变化,可以说是完全看不懂,但是在杨沐眼里,根本就是什么事。
中国历史上,春秋到战国不也短短几十年间么?
几百个国家,在短短的两百年就只剩下了九个,其中一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几十年里,全部灭亡。
所以,同样的道理,杨沐知道没有绝对的盟友,就如同战国时期,哪一个国家不是左右摇摆?立场变来变去?
就像是之前的魏国,虽然被阮国吞并了大量的土地,但是两国利益重合之下,又很快就结盟了,蜜里调油一样。
杨沐也正是担心这个。
第437章 告老之心
如此形势下,苍国该何去何从,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苍国已经非常强大了,并且强大到让天下诸国都忌惮不已的地步。
只要一动,几个大国立即就会调转矛头,指向自己。
虽然,苍国现有的全部实力,还未曾完全暴露在诸国之下,几个大国也并不了解,后勤布局与思想建设,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多大的威力。
前进的道路很难,但这也是必要要踏出的一步。
如今三强鼎立,又有其余几个发展强劲的国家虎视眈眈,不前进就要后退。
在杨沐的预料中,现而今楚国与阮国存在盟约关系,苍国未曾加入战团,一旦吞并小国的混战结束,楚国与阮国的盟约自破,那么现有的格局被打破,迟早有一天,会有一方脱颖而出,最终一步步踩着别国的尸骨,成为天下之主。
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如此,六世之底蕴,才在短短的一代人中间,接连灭掉六国,最终一统天下。
即便是大礼王朝,当初也是差不多这样的路子。
苍国,必须主动迎战!
要么生,要么死!
所以,如何巧妙地暴露野心,同时进一步提升国力,为将来的争夺天下,成为现而今的主要任务。
“陛下,既然我们苍国不好直接出手,何不从几个附属国里做一下文章?”孔尚贤提议道。
“爱卿何意?”
“当初,承认祥国为我大苍的附属国的时候,臣就在想,或许有朝一日能够用到它,如今看来,确实可行。”孔尚贤说了一句之后,又道:“若是附属国与楚国发生战事,苍国作为宗主国,出兵相助,岂不是名正言顺?一开始只是防守,若是一步步加大步子,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诸国的敌意。”
“这个办法,可行么……”
杨沐心里有点没底,他明白孔尚贤说的办法,意思就是以帮助附属国为名义,派出军队抵御敌军,而后伺机而动,制造一系列摩擦,扩大战争,使苍国一步一步,名正言顺地参战。
很无耻!
很符合国家利益!
杨沐沉吟了一下,心里权衡此事。
此事并非没有先例,当初晋国就做过这样的事,诸多大国之间,也时常用这一招。
按理说,是完全行得通的。
但是,形势不同了。
与当初晋国等大国面临的稳定形势相比,现在的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了,没有哪个大国,能够放任苍国一步步走向扩张的步伐。
庞然大物一摆尾,地动山摇。
时机敏感,无论是楚国还是晋国,一旦发现苍国有进一步扩张的势头,肯定会停下自己的战事,转而进攻苍国。
苍国有自信可以抵住任何一国的进攻,却不敢说能够应付阮楚两国的合攻。
大国交手,如果在实力相近,或者是没有奇兵妙计的情况下,往往就会演变成一场拉锯战。
少则几年,久的十几年都是可能的。
十几年的时间,足够拖垮一个大国了。
苍国不怕打仗,但是最烦的就是这种无休止的打仗。
阮国与楚国,要么不打,要么就要速战速决,否则就像是两块牛皮糖一样粘在身上,甩都甩不掉。
“陛下,无论如何,大军开动,后勤紧密,被其余诸国发现都是无可避免的事情,如果因此而顾虑重重,岂不是因噎废食?”
范宏济在一旁说了一句,在战略眼光上,他可能及不上孔尚贤,但是大半辈子的浮浮沉沉,也把他磨砺成了一个眼光独到的老臣。
旁边,孔尚贤有些意外。
因为,范宏济的这句话,有点不太合身份了。
为人臣子,倒像是有点倚老卖老的感觉。
尽管他知道,皇帝陛下一直不在乎这些虚礼,但是身为人臣,却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可能是太关切了吧……
孔尚贤心里想着,没有点破出来,也未曾太放在心上,这些年来,左右二相在朝**事,相互制衡又相互协助,这早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了,在使苍国崛起这个共同目标的基础上,两人平时的相处也很愉快,并未有什么大的芥蒂。
另一方面,他心里也是十分赞同这位右相的言论的。
因为在他看来,这句话说得虽然不怎么委婉,但是也确实是这样,恰恰效果要好一些。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点他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
这些年来,随着苍国一步步的发展,他觉得皇帝陛下变得有些保守了,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过去苍国是一个小国,只能奋勇向前,一步步迎难而上。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苍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决策都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关乎苍国的前途与命运,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以前的苍国是光着脚的,现在的苍国是穿着鞋子的,皇帝陛下变得越来越保守,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在这种面临战争的时候,孔尚贤觉得还是范宏济说得对,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只要苍国有心对外扩张,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瞒不住各国的耳目的,现在趁着局势未定,苍国还有机可趁,一旦日后尘埃落定,各国安心发展,苍国想要撬动这些大国,比现在要难上几倍不止。
或许,诸国可能迎来一段十分长久的平静,苍国有着什么样的未来,得看下一代君王如何。
于公,孔尚贤一直认为,按照如今苍国的发展势头,在这一代就能够形成对其余诸国的绝对优势,甚至是消灭诸国,统一天下,建立大苍王朝。
没有必要等到下一代,那样不仅充满了变数,而且还把时间延长了,对于国家和百姓的利益,都会有一个更大的损耗。
于私,他是苍国的左丞相,众所周知的大苍朝堂的肱骨之臣,在实现个人抱负上,他更希望自己做丞相的时候,能让苍国统一天下,那样就可以称得上是死而无憾了。
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孔尚贤忽然感觉自己也豁然开朗了。
这一仗,必须打!
就如同那些志怪小说里的狐仙,唯有历劫,才能脱劫,唯有打赢了这一仗,苍国才有可能取得绝对的优势!
杨沐俯瞰着高台下,心里反复咀嚼了刚才范宏济的那句话。
对呀,如今的苍国不比以往,一举一动都在各国的眼中,只要稍有异动,就一定会引起各国的注意,而恰恰,准备战争这种事情动静一定是非常大的,各国肯定能在第一时间,得知苍国的异动。
因噎废食,范宏济讲得一点都没错。
反正迟早要打,不如早一点把这一仗给打了,战机稍纵即逝,如果一直犹豫不决,反而会横生变故。
杨沐抬了抬手,转身看向了孔尚贤,道:“爱卿以为,此事该如何决断?”
孔尚贤恭敬一拜,道:“臣附议右相大人的观点,诸国混战,我大苍埋头发展了几年,此时正是各国都损耗虚弱的时候,一增一涨,确实是我大苍趁虚而入的最好时机。”
都真的认为么……
杨沐心里权衡了一番,做下决定。
他看向两位丞相,道:“两位都是我大苍的肱骨之臣,既然两位爱卿都认为此时是最佳的开战时机,那么朕也不能再摇摆不定了,诚如两位爱卿所言,退缩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么多年来,大苍的崛起之路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唯有主动出击,才是大争之世中,奋勇前进的唯一途径。”
“陛下英明!”
两位丞相相视一笑,心中十分快慰。
陛下还是那个锐意进取得陛下,这些年的稳步发展,并未让陛下的脚步停下。
苍国有这样一位君王,是满朝文臣将士之福,是举国百姓之福。
这么多年的经验,他们很明白,大争之世中,守成不变才是对国家和百姓最大的伤害。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比起国力民力的消耗,国家被攻破才是百姓们灾难的开始。
看一下吴国被灭后,那些百姓的凄惨生活就知道了,无数无辜的人惨遭屠杀,无数女子被掳掠强暴,然后被卖为奴,赋税沉重,迁徙而来的楚国百姓,天生就要比原本的吴国百姓高人一等,经常可以听到有因此而爆发的矛盾,紧接着就是楚国官府派兵镇压,掀起一阵阵血腥屠杀。
在吴地,为了一口吃食卖儿卖女的事很常见,一夜之间被灭门的事,也屡见不鲜。
这就是楚国,虽然有一部分仇视吴国的原因在,但是也折射了楚国对于征服之地的态度。
被征服的地方,一般得要一代人的磨合,才能真正的成为真正的楚国领地。
其余国家,大多也差不多,对于他们来说,本土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本土上,保持本土的绝对优势,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方式。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苍国选择主动出击,发动对外战争,恰恰是对国民的一种保护,受益的仍然是底层百姓。
“既然要战,就要先确立一个目标。”杨沐说着,顿了顿,说道:“这一战必须要打出效果,不是战场上的胜利,更应该对天下格局造成影响,换句话说,必须要打残一个国家,要不然的话,将毫无意义。”
“陛下所言不错,按照当今几个大国的国力,即便是打赢一场仗,仍然只是赢了一支军队而已,若是无法一鼓作气灭掉一国,很快又能组织起一支队伍,那么打赢一场仗除了夺占几座城池之外,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依老臣之见,我大苍不必急着与楚国和阮国交手,倒不如寻求同盟,看能否撼动其中一国。”范宏济在一旁补充。
同盟?
撼动一国?
范宏济所说,也是杨沐所想的。
的确,大国之间的战争,几十万的伤亡最多只能说伤筋动骨,远远达不到撼动一国根基的地步,想当初伐晋之战楚国一战损失了七十万大军,仍然有余力对楚国复仇,直到五十万大军也败了的时候,这才将主动进攻转而防守。
即便损失如此惨重,仍然在几年之后,就补充满了兵员,逐渐恢复了战斗力。
所以,苍国如果要与阮楚当中任一一个国家开战,都不是一场战事那么简单,至少也是全面进攻。
范宏济提出来的结盟,首先撼动一个国家,确实是一道良策。
这让杨沐有些惊诧,范宏济今天的表现,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了。
在他的认知里,范宏济是一个老成保守的人,中规中矩地,很少有这种新颖开拓的观点,今天却像是抽了风一样,与过去的表现极不一样。
不对劲!
杨沐老向了他,似笑而非,道:“爱卿今日的诸多言辞,恐怕在心里憋了很久吧。”
范宏济笑了笑,道:“实不相瞒,这些观点并非老臣所说。”
“哦?”
“昨日,曾大人拜访过老臣。”
“曾大人……你是说曾十三?”
杨沐略微诧异,君臣相谈,能让范宏济直接用曾大人相称呼的,似乎满朝文武中,除了曾十三之外,就没有别人了
恰恰,杨沐也知道那位曾十三与范宏济的私交不错,因为在曾十三贫寒时期,启蒙的教书先生就是范家的一个子弟,自从曾十三被拔擢为外交部侍郎之后,两家的往来就一直很密切。
“回禀陛下,正是曾十三大人。”范宏济顿了顿,说道:“老臣与曾大人时常谈论国事,留在昨日曾大人与老臣促膝长谈,就说了我大苍眼下的形势,并且建议老臣觐见陛下,分析日后我大苍的对外方略。”
杨沐疑惑尽去,曾十三的性格他知道,确实也是那种适合纵横之术的人才,能提议结盟共击一国这种观点,也在情理之中,并不让人意外。
“原来如此……”杨沐点了点头,道:“既然是曾十三所提,他为何不亲自来见朕?按照规矩,侍郎官居二品,有资格单独面见朕,何不当年说,而要假托爱卿之手?”
“陛下明鉴,此事个中原因,倒不在曾大人上,而是老臣早已有了告老之心。”
第438章 右丞相的人选
告老之心!
杨沐惊诧,道:“老丞相此言当真?”
范宏济恭敬一拜,道:“这些年来,承蒙陛下不弃,老臣平庸之才,竟能一直高居相位,实乃臣邀天之幸事,肝脑涂地,万死难以为报。然则,这两年臣的身体每况愈下,处理政务时常感觉力不从心,为了不致使国务懈怠,老臣恳请陛下容许老臣辞官,颐养天年。”
听完,杨沐的眼睛半眯起来。
范宏济的身份很敏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代表着苍国旧贵族的利益,由于一开始苍国的读书人并不多,所以残存的门阀世家中,在朝中占据着很大比例的官位。
尽管这些年来,这个比例已经不断下降,就算是联合发难,也不会起太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仍然是一个千金买马骨的例子,代表着他的基本态度。
这一个群体,当然也能明白自己的处境,所以更加的能抱团,在官场之上相互照顾取暖。
范宏济就是这群人的靠山,也是代表人物。
其实在能力上,他早已经不能坐在右丞相这个位置上了,但论起资历,他确实没问题。
范宏济提到了曾十三,又说起自己有告老辞官之心,杨沐就约莫猜到了这位老相的心思。
大概,就是要在致仕之前,留下一点政治遗产。
而所推的人选,约莫就是他所称赞的曾十三了,何人接替他的右相之位,大概在范宏济的心里,最推荐的就是他了。
“爱卿为大苍崛起,殚精竭虑,何不多为国事操劳一番?”杨沐露出挽留之意。
“老臣意决,还请陛下成全,今日的大苍人才济济,比老臣优异之人比比皆是,倒不如让那些年轻人早点上来,也好为我大苍之崛起,增添一份助力。”
“那爱卿为何要在如此关键时刻告老致仕?”杨沐沉吟了一下,道:“当此关键之时,一旦备战起来,定然会牵扯到非常多的方面,备战与后勤是一场战争的重中之重,爱卿何不等到不好此战过后,再考虑此事。”
“陛下明鉴,老臣本来也有此意,不过后来考虑到,一旦我大苍与别国开战,肯定会是一番龙争虎斗,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甚至四五年都有可能,老臣有心分忧,奈何身体每况愈下,恐有心无力。所以,老臣还是先致仕,协助新的右相,将手中大小事务交接完毕,于国于己,都是最好的办法。”
闻言,杨沐也不好再相劝。
毕竟,面前的这位右丞相,已经入了古稀之年,这几年频频抱恙,且不说对国事不利,就说从人性上来讲,让这样一个老者一直扑在公事上,杨沐也是十分不忍心的。
“既然如此,朕也就只能答应了。”杨沐顿了一下,又问道:“爱卿致仕之后,谁可堪右相之位?”
“曾十三。”范宏济一拜,道:“想必陛下也早有耳闻,老臣与外交部侍郎曾十三大人相交甚笃,这些年来对于政事也颇有探讨,于公于私,如若陛下要在今后的大战中与其余国家结盟,深化远交近攻的策略,那么曾十三将是最好的人选。”
最好的人选……么?
杨沐反复咀嚼这句话,范宏济也没有遮遮掩掩,很直白的说出了私人原因,同时也提到了曾十三的才能。
当初,曾十三就是因为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一举得到杨沐的赏识,直接在朝堂上将其拔擢为外交部侍郎,从此平步青云。
这些年来,在外交部布局上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远交近攻为基础的邦国贸易联盟,就是最好的例子。
虽然,曾十三的官职只是一个侍郎,但是发挥的作用,却是一个尚书都不能比的,就譬如商务部的尚书秦长风,就经常就一些事情,来请教他。
而从能力上讲,曾十三勉强也够右相之位。
唯一的不足就是,他的资历太浅了。
并不是说年龄不够,实际上苍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人才兴起,官员普遍都很年轻,所以曾十三的年龄也算不得是什么短板。
只是,他所在的官职,太尴尬了。
外交部,顾名思义就是与外事相关的事宜。
曾十三就是处理得再棒,也只精通外交之事,他连尚书这个位置都没做到,怎么能一下子做丞相?
想当初,苍国在极度缺人才的状态下,左丞相孔尚贤也是先做督造大臣,而后做教育部尚书,再提拔为左丞相的。
如今,苍国最不缺的就是官场上的人才,曾十三如果从一个侍郎一下子做到丞相之位,那简直就是苍国官场上的一个神话。
或者说,是一个另类。
再说了,丞相需要处理的事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不是一个外交部侍郎升迁而来,就可以搞得定的。
“陛下……是有何顾虑么。”
见杨沐迟迟不语,范宏济不禁有些忐忑。
他看重曾十三的能力,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政治遗产交给曾十三,为范家寻找一个坚定的盟友。
但同时,他也明白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且不说曾十三没有明确表示过对相位有觊觎之心,就以他的眼光来看,曾十三也有诸多不足的。
皇帝陛下肯定也知道,所考虑的自然是以公为主,不可能因为他的推荐,而真的任命曾十三为右丞相。
怀揣着这种忐忑,范宏济心里摇摆起来,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犯了忌讳。
“如此,就让曾十三为右相吧。”
忽然,杨沐说了一句。
什……什么!
同意了?
陛下什么都不问,就同意了?
不仅是一直忐忑的范宏济不敢相信,就连旁边一直一言不发的孔尚贤,也十分地诧异。
右相之位不比寻常官职,地位超然,在朝堂之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是诸如苍国这种左右二相分权的国家,丞相之位也代表着位极人臣。
虽说,曾十三是由右相大人推荐的,可也仅仅是推荐而已,皇帝陛下竟然一句话一个问题都不问,直接轻飘飘地答应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为不正常的事。
……
……
这几天清明节,请大家理解,又是坐车又是回老家,一直用手机码字,回头一定补上。
第439章 人选确立
“怎么,你们都很惊讶么有什么异议可以说。”杨沐笑了笑。
“老臣老臣汗颜。”范宏济拜道。
“微臣亦无异议。”孔尚贤也连连摇头。
开玩笑,皇帝陛下任命谁当丞相,是别人可以决定的么
尤其是左右丞相相互制衡的情况下,身为左相,否定右相人选,到底是何居心
孔尚贤敢保证,哪怕自己多说了一句有歧义的话,就算是皇帝陛下对他没有想法,也会招来范宏济的敌视。
这不是简单的一次人事任免,关乎重大,涉及到整个范家以及旧贵族的利益,平日里再大的交情,再好的同僚关系,也会因为这一句话而化为无形,甚至变成死敌。
曾十三成为了右丞相,对于他这个左丞相倒是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范家和旧贵族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断人前路途如杀人父母,孔尚贤当然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也不会在这种问题上,分不清楚主次。
杨沐目光在二人身上逗留了稍许,微微颔首。
他也知道,这两人对于自己忽然的决定,肯定会压有所惊诧,丞相的任免十分重要,自己这般简单就决定了,还真的会让人有所不适应。
可是,这两人现在能想到他这个皇帝的苦衷么
眼下,十二部中有其中几个部门的官员,都是技术型的,譬如工部和科技部,再比如说刑部和兵部。
稍稍符合的,约莫就是礼部尚书王膺与教育部尚书陈青。
但是,这二人都不适合为相。
为何
首先说前者,王膺是王家的家主,也是旧贵族之中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年纪上与范宏济差不多,也快要到告老致仕的年纪了。
别说当右丞相了,估计连礼部尚书都当不了几年。
而后者,陈青的资历和能力都够,也是旧贵族出身,当一个右丞相还是够格的,只不过众所周知,陈青与孔尚贤走得很近,如果两人分别担任左右丞相,那么就违背了二相分权的原则。
仅仅这一点,就是陈青的死穴,或许当孔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