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你……”
王涵宁指了指自己的手腕,示意了一下,意思表达得很明显。
卫忠全道:“难道,你就想这么离去?我军虽然攻破了晋城,但是其余地方的藩王和各路官员,会不会遵从朝廷的意思,那就不一定了。”
汪涵宁一颗心总算是放下了,问道:“你的意思是,只是担心我复辟?”
卫忠全点了点头,道:“得罪。”
卫忠全的手一挥,属下立即会意,无形之后便把这些投降的王公大臣给看管了起来,然后大军徐徐进城,张贴告示安民。
经历了一阵腥风血雨后,晋城本来就已经很乱了,现在有苍军入驻,反而一下子恢复了秩序,老百姓们见到苍军很友善之后,纷纷返回了家园。
并非是这些百姓们心大,而是十几年前的那场伐晋之战,苍军就已经在晋城入驻过将近半年,所有的百姓都知道苍军的纪律森严,甚至还有人怀念那段井然有序,没有贵族作威作福的日子。
这一次,苍军再次入驻晋城,很多百姓们记忆犹新,对苍军也就多了几分信任。
不到两日的时间,晋城被破,晋国皇帝献玺投降的事,就传开了。
这让许多的晋国人大为悲恸。
怨声、斥责、惶恐,各种情绪充斥民间,晋国立国久远,民众的素质乃至于文化程度在诸国中一直都是前列的,所以爱国文化也水涨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是一个国家有读书明理的人,就算是这个国家再怎么黑暗,在亡国时仍然有人会有凄然之感。
晋国老百姓的生活其实并不是很差,作为曾经的霸主国,虽然国力不行了,但是民间老百姓的生活都还过得去,大多是一些恨铁不成钢的愤懑,以及对生活质量骤然改变所带来的不甘心。
各地的藩王,自然是不满朝廷的投降之举,纷纷自立。
然而,此时的晋国,哪里还有能力再战?
别说是各地的藩王了,就算是汪涵宁还没有投降的时候,晋国都调不出多余的兵马,此时哪里还有能力再战?
各地的藩王都不蠢,事实上以他们的力量,顶多也就是只有一些私兵罢了,自然知道自己不是卫忠全麾下几十万大军的对手,更何况还有一个正在迅猛进攻的归义军团。
他们所期待的,不过是大义名分罢了。
可不要忘记,在阮魏苍三国交界的主战场上,还有百万晋军!
这百万晋军,可以说是整个晋国的主力大军,无论是装备还是将领,都不是之前抵挡卫忠全的那三十万大军可以比的,只待这百万晋军返国,还可以保住晋国基业。
晋国的各大藩王是这么想,但是阮魏两国可不这么想。
让百万晋军回去援护晋国?
怎么可能!
要知道,目前双方主力大军僵持不下,三国联军还微微示弱,面对红衣大炮的重压,根本使不出什么力气,若是百万晋军被抽调走,就等于是一个木桶失去了三分之一的木板,还不顷刻之间就崩溃?
到时候,灭亡的就不仅仅是晋国了!
为此,阮国女帝阮采蕊和魏国皇帝亲自到了边境,向晋军统帅华温奇说明,这一战的成败不在于晋国之内,而与主战场有关,若是主战场上输了,则完事皆休,就算是华温奇此时回去,也无济于事,就算是从卫忠全的手里夺回了失地,到时候也免不了灭国。
同时,阮采蕊和魏国皇帝还承诺,一旦击败了苍军主力,可帮助晋军复国。
这让华温奇左右为难。
副帅邹吉坐不住了。
当初,他本来就是一个靠逢迎媚上而上位的臣子,在苍国扶持了王涵宁当皇帝后,他带领百万大军投靠,帮助王涵宁坐稳了皇位。
这次伐晋之战,自知能力不足,所以自领了一个副帅的位置。
见过阮采蕊和魏国皇帝之后,心思就活络开了。
继续大战?
复国?
邹吉知道,不会有多少希望。
与虎谋皮,到时候恐怕是大梦一场。
华温奇对晋国皇室忠心耿耿,一心想要复国,就算是不信,也会极力说服自己将信将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a
第581章 谋天下
——两章合成一章——
……
华温奇左右为难。
副帅邹吉坐不住了。
当初,他本来就是一个靠逢迎媚上而上位的臣子,在苍国扶持了王涵宁当皇帝后,他带领百万大军投靠,帮助王涵宁坐稳了皇位。
这次伐晋之战,自知能力不足,所以自领了一个副帅的位置。
见过阮采蕊和魏国皇帝之后,心思就活络开了。
继续大战?
复国?
邹吉知道,不会有多少希望。
与虎谋皮,到时候恐怕是大梦一场。
华温奇对晋国皇室忠心耿耿,一心想要复国,就算是不信,也会极力说服自己将信将疑。
邹吉进言道:“寄希望于阮魏,无异于与虎谋皮,陛下已经投降了苍国,军中人心思归,大将军统兵对抗,岂不是与大势违逆?”
“那该如何?”华温奇也犯了难,叹息了一声,道:“国内粮食欠收,我晋军的粮草供应也是阮魏两国供给的,就算是撤兵,我等如何解决粮草问题?”
“不若……投降苍军?”
“什么!你疯了!”华温奇瞪大了双眼,喊道:“我们若是投降了苍军,晋国可就正完了!”
“那又如何。”邹吉冷笑,道:“我们的粮草命运掐在阮魏的手里,他日就算是战胜了苍国,只要两国切断我等的粮草,百万大军即溃,你以为晋国还保得住?”
华温奇沉默了,邹吉说得没错,晋国看似有百万大军,其实非常的脆弱,在尔虞我诈的战场上,阮魏两国过河拆桥根本不足为奇,只要断了大军的粮草,晋军自溃。
要知道,百万大军的粮草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每天的消耗都足够压垮一个效果,唯有国力雄厚的大国,才能通过储存的粮食,供给这么一支大军。
阮魏两国现在需要百万晋军,自然是说得比什么都好听,到时候一旦打赢了苍国,还会做这个冤大头吗?
翻脸,可以夺取晋国之地。
不翻脸,需要继续供应大批的粮草。
两者之间,相距之大,令人咂舌。
“那我们也不能投降苍国……”华温奇脸色为难,还是觉得很不妥。
“为何不能,陛下都已经投降了,接受现实做一个苍国的侯爷,将军难道还要殉国?”邹吉反问道。
“这……”
“大将军一片忠心,我等都知道,只是如今苍国势大,我等不如顺应天下大势,也让天下暂息兵火,让百姓休养生息。”
“天下百姓……呵呵……”
华温奇无奈笑了两声,心里并没有什么感觉。
所谓的百姓修养生息这一套说辞,真正的上层贵族是很少会信的。
在整个晋国,百姓是百姓,贵族是贵族,正统是正统,如果真的是为百姓着想,那么天下也就不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了。
华温奇虽然在晋国民间具有很高的威望,但是从个人的角度上说,他并没有多少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的心,他从小受到的贵族教育,也并不是什么要爱惜百姓这一套,而是尽可能的取地,建功立业,维持家族的兴盛。
“你且容我思虑一会儿,你先退下吧。”
华温奇挥了挥手,让邹吉退下。
尽管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阵营的,但是华温奇并不敢将真心话说出来,邹吉已经有归顺苍国的心思,这个时候与他的意见相左,要是让对方洞悉了真意,可能会引起兵变。
说是兵变,其实并不是一句大话。
邹吉的存在,就是晋国皇帝王涵宁用来限制他的,麾下统御着将近三十万的直系兵马,万一爆发了兵变,将是一个极为可怕的后果。
……
从晋城沦陷,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归义军和新军就会师了。
这个速度,几乎就是行军的速度。
也就是说,这一路走来,归义军并未遭受什么大规模的抵抗,只是先头飞骑部队,就全都给解决了。
自此,晋国虽然还有一些藩王尚且解决,但是大部分地区,都宣告了对苍国的臣服。
晋国,一个昔日的霸主,就这么猝然之间,灭亡了。
晋国的灭亡,是大礼王朝历史的又一极端个案。
自杨沐穿越之后,苍国陆陆续续进行了一系列的兼并战争,每灭一国,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更值得关注的是,每一国的战争都不是一次完结的,也有国破之后又再度建立流亡政权的国家,就算是楚国也是一番手段和计谋,最后兴兵数次,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这才最终灭掉。
唯独赫赫大邦的晋国,没有一场真正的战争,便轰然瓦解了。
晋国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论尚武传统,晋国武风之盛丝毫不弱于阮国和魏国,论军力,晋军的规模长期保持在一百万之上,堪称强国之一,论兵士个人技能,更是名噪天下,再论历史,那更是曾经的霸主,论财力,晋国有晋城这座天下名城,水运发达,平原众多,直到亡国之时,国库钱财依然充盈,依然富庶,论政情吏治,晋国也算是清明,论人才,除了苍国之外,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与之比肩,就算是新兴的阮国,识字人口也远远不及。
晋国的底蕴,可以说是诸国中数一数二的。
可是,就这样一个大国,却猝然灭亡了。
如此一个大国强国,最后的表现却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便是晋国没有认清自己的实力,也没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贸然将国力投入到主战场上,同时在过去这些年,恢复的过程中太依赖于苍国,最终毫无还手之力。
唯其如此,便有了种种评判,种种答案。
接到前线的快报,杨沐堪堪浏览一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晋国如此,这一战基本上可以说是尘埃落定了。
如果在这种形势下,苍国还能输或者战平,那就只有一个情况——前线的统帅昏了脑袋,让联军给包了饺子。
唯其如此,苍国还有可能将大好的优势,凭空让给了联军。
不过,此时的苍国,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因为就算是前线的军队败了,联军也没有足够的国力,再对苍国进逼。
要知道,如今的苍国之大,已经变得超乎想象。
楚地、云地、范地、莽地、晋地、康地……这一连串的地盘,再加上几个附属小国,可以说疆域之强大,战略之纵深,绝对是超乎想象。
并且,这半年来,苍国的朝廷也有指示,凡是吞并的地区,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扶持举措,还要培养起一支军队,作为守军。
整个国家的强大,早就和联军不是一个量级。
三国联军看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穷途末路,慢慢走上了绝境。
就在此时,沈安快步从殿外走了进来,一脸的眉飞色舞。
杨沐笑问道:“今天是怎么了,如此高兴。”
沈安连连比划着:“哎呀!陛下不知呀,了不得了!现在城内敲锣打鼓,都快要闹翻天了!酒肆家家精光,国人还在嗷嗷叫!整个新苍城鼓声如雷,也亏得陛下在这深宫中,才能享受这份安逸哟!”
见素来只做事不说话的沈安如此兴奋,杨沐便笑了:“你小子是说,城内已经闹翻天了?”
“千真万确!”
话音刚落,杨沐也颇有兴致,道“走,我们去忘忧台,叫上皇后和诸妃一起去观赏,朕要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这是杨沐一直以来的执政愿景。
当年,苍国还没有
不到半个时辰,皇后便与诸妃子,一起到了紫宸殿,杨沐带着她们,登上了忘忧台。
自从开战以来,杨沐已经很久没有登上过忘忧台了。
杨沐望了一下身边的皇后,他记得皇后是经常来此地的,有的时候一待,就是一个下午。
他知道,皇后是在看皇宫以外的地方。
或者是说,她的心里,心结还在。
毕竟,这座新苍城观景台,是整个城内最高的地方,而且还不是高一点点,被取名忘忧,赋予了很多的含义。
“想做,就去做吧。”杨沐撇过头看着她,说道。
“啊?”
皇后一时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会儿,点了点头,道:“真的可以走吗?”
“走吧,不然你不会甘心。正巧,现在锦衣卫也都已经渗透过去了,你去了也有个照应。”杨沐说道。
皇后诧异的撇过头,道:“锦衣卫也渗透过去了?”
杨沐叹了一口气,道:“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复杂,等下有几份文书,给你看下。”
皇后点了点头,便将头依偎在杨沐的怀里,静静的眺望远方。
在杨沐的授意下,宫中传出消息,说皇帝陛下与民同乐,已经登上了忘忧台,远远观看大家的庆典。
很快,城中更为沸腾了。
在一片沸腾之中,百姓们纷纷朝着忘忧台的方向跪拜,山呼万岁。
这一切,被杨沐等人站在忘忧台上,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
天意?
民意?
已经说不清楚了。
一直到深夜,庆典还没有结束。
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果然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为何云国被灭,国不沸腾?
范国被灭,国不沸腾?
偏偏晋国被灭之后,举国欢腾?
这,便是因为国内的有识之士众多的缘故。
……
深夜,左丞相府。
孔尚贤独自小酌,望着橘红的灯火,一眼不发。
他已经清晰地看到了泱泱苍国面临的新抉择。
首先,依陛下的强毅秉性与超凡胆略,以及万事力求创新的为政之风,绝不会在一统天下之后走老路,满足于做一个诸侯朝贡的天子。
其次,天下潮流与天下民心,也不容再有分封旧制,天下各地都已经开发完毕,苍国的郡县之制完美无缺,也被许多的国家所模仿。
再则,多年来皇帝陛下与诸多决事大臣会商大事,涉及未来天下至少有一个共识是明确的,苍国必然结束数百年战乱。
既然如此,新路何在?
重新架构天下文明的宏图何在?
立即就凸显出一个无法回避,也不容苍国和天下回避的巨大难题。
在加上,如今的其余几大王朝,还对大礼王朝虎视眈眈,若是苍国建立起了一个大苍王朝,能保永享太平?
苍国一统天下,他这个丞相,就不仅仅是苍国的丞相,而是一统天下的大苍王朝的丞相,是天下立制的主要所在……每每想到此处,他便奋激不能自已。
身为一个读书人,他比很多人都幸运,能够遇到一个明君,遇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
他孔尚贤,将与皇帝陛下共创新的文明,开万世之基业,如此功绩,如浩浩江河传之不朽。
此等功业,可遇而不可求也,夫复何言!
就此,他就根据过去与皇帝陛下所讨论的,融入一些学子的思想,奋笔疾书,写下了本奏折。
第二日,杨沐在案头,就看到了。
良久默然,杨沐一拍掌高声道:“举纲张目,大开茅塞!”
孔尚贤笑道:“陛下,此乃庙堂历年共识,臣归总整理而已。臣已草成上书一卷,供陛下决断。”
杨沐颇具意味地笑了:“爱卿已经如此急不可耐了吗?”
孔尚贤淡淡一笑道:“陛下,此中尚未包括目下该当立即着手的几件大事。”
杨沐说道:“当务之急,也是开手之事,正巧今日风和日丽,正当与你痛饮一番。”
叫来了御酒,二人便在殿内大喝。
两人对饮了三大爵,孔尚贤便说起了开手三件大事。
封赏功臣将士。
抚慰苍国民众。
安定天下人心。
杨沐点点头,欣然认可。
不一会儿,君臣两人开始探讨起来,如何的制定其中的具体方略。
一个下午,君臣便写了一个书册。
杨沐的决断很明确,要求各地大臣一月之内思谋诸事应对,在十月末行大朝会议决,确定文武百官、将士臣民、各国人士于一统天下之功绩。
并且,拟定封赏诏书,筹划朝会大行封赏。
这件事非同小可,既是激励朝野的喜庆盛事,又是抚慰天下人士的安定民心长策。
更要紧的是,这是一桩繁剧而缜密的事务,牵涉面之多几乎涉及所有臣民,尤其也包括了那些刚吞并的地盘,例如晋国之类的。
要在一月之内备细列出却是谈何容易?
然则,对此大事,孔尚贤没有丝毫的畏难之心,立即全副身心地扑了上去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a
第582章 冬日大雪
孔尚贤如此忙碌,全身心扑到了战后之事上,自然是引起了无数人的注意。
朝中的官员,只要不是眼瞎的,几乎就都能够看清楚,事情绝对不简单。
很明显,是朝廷中的高层,甚至是皇帝陛下都有了这个意思,预期马上就能够统一天下,在为战后之事做准备了。
毕竟,这样一来,也是一种激励,造成一个天下即将一统的现象。
知道一些内情的,自然想到了更多,不排除其余几大王朝带来的紧迫感。
如果这一系列的举措和方略,到了真正统一了之后再颁布,在时间上就会拖延很久,对于苍国来说,目前时间是很重要的,锦衣卫那边传回来的消息,一个个都很不利。
兵部和工部,更加忙碌。
由于大礼王朝是一块大陆,和其余的几大王朝并没有太多的交流,所以即便是这几百年来,大礼王朝无论是人口还是疆域的开发,都极速的扩张,但是造船技术和海运都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就连指南针的使用,与一些船桅,也大多是四百年前长春帝国的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的。
兵部和工部,就是要加紧部署与海上有关的力量。
前者,要操练水军,培养水军的海上作战知识和技巧。
后者,则是在打造军舰,而且还都是蒸汽动力的军舰,虽然杨沐一直对内燃机十分心热,但是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知识储备人才,以苍国现如今的水平,都还没有办法做到。
倒不是说内燃机难以制造,其中的原理甚至是结构图,在很多高中和初中物理书上就能够找到,要设计出来并不麻烦,对于科技部来说,最麻烦的是石油的提炼和分馏工艺,不能提炼出汽油或者柴油,内燃机就算是制造出来了,也只是一句空谈。
相对来说,蒸汽机动力,倒是目前苍舰的最佳选择。
打造军舰,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对于科技部来说,人才倒是没什么,毕竟这些年的教育下,科技部已经积累了不少的人才,规模十分庞大,仅仅是设计兵器这一块的,就有上千的研发人员和工程师。
红衣大炮的研发早已经结束了,自然就要抽调出更多的人手出来,设计研发舰载火炮。
虽然有了运兵船的制造经验,但是对于科技部和工部来说,还是有不少的挑战。
好在,科技部不是原来的科技部,工部也早已经不是原来的工部了,在制造兵器和舰船这一方面的工匠,那绝对是百里挑一的好手,精益求精级别的。
就在苍国着重宣传新方略的时候,从前线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晋军,临阵倒戈了苍军!
原来,就在八天之前,麒麟军团和白虎军团与三国联军展开了新一轮的会战,而就在大战之时,邹吉率领了麾下心腹将领,约莫三十万大军,突然临阵倒戈,给予了阮魏大军沉重一击!
这一战,三十万晋军归顺了苍军,并且名正言顺,因为从大义名分上,晋国皇帝汪涵宁是已经将整个晋国都献降了的,也就是说这三十万晋军临阵倒戈,似乎是本就应该的事。
因为三十万晋军的临阵倒戈,导致了三国联军的溃败,阮军和魏军各退百里,甚至对华温奇掌控下的六七十万军队,也起了仇恨和戒备之心。
华温奇很无奈,但是却又没有办法。
邹吉是什么人他很清楚,也早就料到可能会有这么一着,只是一直心存侥幸,不愿意去想罢了。
直至今日,他的地位十分尴尬。
既被麾下将士不理解,也不被阮魏所信任,两边都不讨好,几乎无法再坚持下去。
尽管,阮魏两国并未断掉他的粮草,不过他也知道这是因为阮魏两国目前并没有抵御苍军的能力,所以暂时如此罢了。
华温奇心烦意乱,只能是给阮魏两军的主将各写一封信,表明立场。
之后,就十分烦心地,召集了麾下的将领。
华温奇如此,是身在局中。
实际上,消息传开之后,阮魏两国人心惶恐,就连阮采蕊和魏国皇帝,都是大为焦急。
大厦将倾,自有预兆。
联军已经露出了衰败之象,亡国之象已经显现,阮魏两国无力回天。
大战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多少回转的余地。
一增一涨,苍军的优势凸显,而联军一退再退,这次三十万晋军临阵倒戈,让阮魏两军彻底失去了战略优势,丢掉辎重和粮草无数,以现如今的国力,明显的无法再支撑前线高强度的大战。
天下大势,逐渐明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