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前,大苍王朝有六大主力军团,每一郡都有三万到十万不等的府兵,再加上兵部计划的征兵计划,整个大苍王朝的将士趋近六百万。
  这六百万将士,可以统称为陆军。
  杨沐现在计划的,是打造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军,以应对其余的大庆、大统、大庆三大王朝。
  毕竟,对于王朝之间的攻伐来说,陆军虽然是战斗的主力,但是海军的力量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那么就再强大的陆军也无能为力,要想越过重重天险,跋山涉水组成远征军进攻异国,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海军是势在必行,而且得抓紧时机,快速组建和扩大,以求将来能够起到大的作用。
  “臣以为,海军应当参照陆军六大军团,组建几支不同的战队,以便管辖。”孔尚贤道。
  杨沐点了点头,道:“如何划分?是按照兵卒数量,还是战舰数量?”
  “这……”孔尚贤犹豫了一下,道:“臣认为,应当按照兵员数量。”
  “丞相大人所言,臣不敢苟同。”
  这时,兵部尚书葛烈开口了,拄着拐杖道:“老臣垂垂暮年,但也知道海陆有别,若是按照兵员数量立军,而没有战船支撑,岂不又是一支陆军?”
  “那葛大人以为,该当如何?”孔尚贤问道。
  “老臣以为,无论是兵卒数量还是战舰数量都不可取,得要采取军舰、军号与驻地相结合的方式。”
  “哦?”杨沐很是诧异,道:“爱卿观点新颖,朕愿闻其详。”
  “臣以为,我大苍王朝初立海军,没有太多的经验,此举与当初的麒麟军不同,应当以舰船的数量为根基,其次以驻地为辅,再确立军号。我大苍王朝三面临海,不妨就设立三支舰队,而这三支舰队又有固定的港口和驻地,各自命名,譬如南面的海域,不妨就叫做南海舰队,东面就称之为东海舰队,以此为依托,建立整个海军。”
  杨沐略微思索,觉得很有道理。
  根据他所知道的,前世了解到的中国海军,就是以海域区分,建立了三大舰队,如今葛烈的提议,倒是与之不谋而合。
  3


第592章 海军正式建立

  不过,杨沐也还有一个顾虑。
  那就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完美的模板,记忆中的那三支海军,主要还是建立在自主防御的国防方针上的,海军最主要的任务是戌守海疆,而大苍王朝需要的是一支机具进攻能力的海军。
  这样一来,生搬硬套就有些不太合适了,在葛烈提出的这一个想法上,还需要变通一些。
  所以,杨沐决定还是不以地域命名了,也就是说不会有什么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之类的,大苍王朝要建立一支可以随时调动进攻,又能够有约束的海军。
  海军第一舰队,第二舰队,第三舰队……
  杨沐的心中,有些不谋而合。
  记忆中,凡是海上霸主都是这么搭建海军编制的。
  “不如,就编定五支舰队吧,没有固定防守和巡游的区域,若是有什么需要,还可以驻扎到别处。”杨沐顿了顿,又道:“每一支舰队,在初期都配备同样多的舰船和官兵,以后根据其具体任务,再额外进行配置。”
  “陛下英明。”葛烈咳嗽了一声,道:“兵部马上就可以组建,海军初立,兵部可以征召士卒慢慢训练,只是长久不是办法,还需教育部那边配合。”
  杨沐点头,他知道葛烈指的是什么。
  毕竟,海军队伍一旦庞大了,兵部就无法慢慢培养了。
  这与陆军的步卒和骑兵是一样的道理,预备役和民兵那都是要每过几年就抽出一部分时间训练的,所以极大的保证了新兵士卒们战斗力,降低了军队的训练成本,同时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军更加需要这种训练,毕竟是在水上作战,而且专业的操作更加多,不仅仅是要掌握陆军步卒的一些冲杀计较,同时也要学会海上作战的一些技能。
  这就需要一个完备的入伍前的训练了。
  而海军又不能够像是陆军训练步卒一样,进行全民的入伍前训练,所以只有一种办法。
  军校!
  实际上,陆军就有军校,主要职责是培养基层将领。
  海军的军校,其负担的就不仅仅是培养将领了,而且还得负担起普通海军士卒的任务。
  教育部筹建海军,已经成了必然。
  不过相对来说,筹集海军院校倒是没有太大的行政难度,因为海军所需要的人数本就比陆军要少,教育部修建几座大型的军校,再从水师海军中调一些将士来任教,基本上就可以了。
  而军事院校的学习时间并不需要很长,一年一届基本上也就足够了。
  几日之后,一道圣旨颁布。
  主要内容就是诏告天下,大苍王朝即将筹建海军军事学院,凡事在每一个县城中,在县学中成绩优异的学子,都可以到海军军事学院就读。
  目前来说,大苍王朝设立的,只有一个海军院校。
  第一批,打算三万人。
  至于目前的海军,只能是从各地的步卒将士中挑选,然后再由吏部以及海军实战培养了。
  紧接着三天之后,又是一道诏书颁布。
  大苍王朝组建五支舰队,每一支舰队二十艘大型战舰,百艘小型战舰,以及其余的船只若干,科技部和工部的重心,要全力转移到组建海军上来。
  便是这样的一道诏书,让整个大苍王朝都沸腾了。
  从王朝的建立到现在,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不到,很多偏远之地的郡县还刚刚建立,很多老百姓还是刚刚知道,这天下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大苍王朝。
  在一些地方,譬如阮北郡和魏西郡,原本还有一部分反叛余孽,整个王朝尚且处在一个平定的过程中。
  谁也没有想到,皇帝陛下首先做的不是稳固民生,让百姓休养生息,而是大举建立海军。
  这便让人琢磨不透了。
  不过,考虑到如今的大苍王朝疆域辽阔,人口接近三亿的规模,征召个几十万的士卒似乎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对于民间的影响,也不是那么的大,所以总的来说议论之声,还是大于反对之声。
  毕竟,以如今的大苍王朝,就已经是在休养生息了。
  对于百姓来说,最大的负担就是战争。
  战争意味着家里的男丁要被征去打仗,有可能会死,有可能会缺胳膊断腿回来成为一个废人,也意味着家里少了男丁之后,还要继续耕作,更要纳粮给国家去打仗,很多战争激烈的时候,就连妇女都会被征召去服徭役,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现在,大苍王朝建立之后,就意味着整个天下将迎来和平安定,百姓们的压力大减,这几个月来还很多原本的旧士卒下解甲归田,安居乐业。
  盛世气象,即将到来。
  建立海军的诏告一出,有识之士就明白了,大苍王朝不会满足于当下。
  当然,这也让很多人欢欣鼓舞。
  今时不同往日,大苍王朝并不缺兵将,投不投军主要还是看个人意愿,普通百姓不用担心朝廷强行征兵,那些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也可以满足自己的愿望。
  不过,随着各国纷纷被平息,大苍王朝建立之后,往后几乎没有了什么战事,也就是缺罚挣取功勋的机会。
  现在,朝廷要建立海军,正是一个好机会!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个月的时间,在《大苍时报》的推动之下,整个大苍王朝都得知了这个消息。
  接下来的几个月,朝廷的十二部毫不停歇,为海军和王朝制度的完善,做好准备。
  工部和科技部,可以说超强的运转,就为了打造军舰和海军器具。
  好在,各地各郡各县也还有六房,譬如兴修水利,铺设道路,开凿小型河道之类的任务,都无须朝廷的工部等太操心。
  半年的时间,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军队建制,都平稳的运转了起来。
  两百年战乱一朝得治,可谓是百废俱兴,整个苍国沉浸在一片朝气蓬勃的氛围中,朝廷的影响力渐渐的扩展到了每一片疆域,各地流民得治,匪类几乎绝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c


第593章 功勋爵改革

  一晃又是一年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大苍王朝建立之后,便不再采用以前的纪年法,而是直接以年份做代替。
  今年,就是大苍历二年。
  杨沐依然还是一个生精猛虎的年轻人,后妃中修炼有**功的女子,也没见多少老态。
  二十年过去了,从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国,再到一个统一而庞大的大苍王朝,若非大部分人都亲自经历,任谁也不敢相信。
  天下初定,百姓们安居乐业,大苍王朝获得了老百姓的广泛好感,也获得了一致爱戴。
  只不过,朝廷的十二部中间,有一批官员由于年纪老迈,亲眼见到了大苍王朝的建立之后,逐渐升起了一股隐退之心,有一大批的官员在这两年来病逝或者辞官,朝廷也给予了一定的补偿和认可,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了。
  这其中,就有兵部尚书葛烈,外交部尚书严正,商务部尚书秦长风……等等,至于礼部尚书王膺,本是朝廷的一个另类,本来在十年前就该致仕的,但是考虑到其是旧贵族的代表,所以朝廷一直允许他在家修养,仍然挂着职,这么些年来虽然偶尔拄着拐杖参加一些重大庆典,但是也如同摆设一般,所有的权力和事务,都交由了几个侍郎在处理。
  就在半年前,早已经浑浑噩噩多时的王膺,便在家中溘然长逝了。
  杨沐特地下了圣旨,追封其为公爵。
  至此,当初杨沐巩固皇权,赢得宫变之后,两位顺势元老范宏济和王膺,都已经逝世。
  苍国立国之初的旧贵族中,在朝中所占的高官比例,进一步下降,也就还有一个陈家的陈佑还担任着工部尚书,算是旧贵族中的代表人物。
  不过,让杨沐颇为唏嘘的是,王膺在临死之前,也如同当初的范宏济一样,留下了一封谏书,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建议改革功勋爵制度的。
  这在杨沐看来,就觉得十分的感慨。
  想当初,旧贵族是功勋爵制度最大的反对者,如今却是为了功勋爵的完善,操碎了心。
  并非是功勋爵有利于这些大家族,而是这个时候,旧贵族与大苍王朝的命脉,都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当这些功勋元老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对国家和天下的情怀,最为真挚纯朴。
  本来,早在几年前杨沐就曾经思索过功勋爵的问题,那个时候范宏济的一封谏书虽然造成了很广泛的影响力,但是当时正值战事激烈的时候,杨沐也不能在敏感的时候,触碰功勋爵这么一个敏感的东西,未免动摇军心,所以他并没有在朝堂上探讨这个问题。
  不过,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是时候该多思考一下了。
  当初,苍国的功勋爵制度并非不好,相反还改革力度非常之大,可以说是苍**队的一个制胜法宝,如今要改革调整,也并非是过去的制度存在问题,而是今时不同往日,就算是再好的制度,也会因为时过境迁,而变得有所不同。
  在大苍王朝建立之前,功勋爵制度是非常好的,对将士的激励作用非常明显,因为只要一些小功,就能得到很高的爵位。
  但是,一统天下建立了大苍王朝之后,就显得有些不太好了。
  可以将它形象的比喻成历史上的秦国和秦朝,前者主要是进攻和开拓,后者主要是守成可治理天下,前后制度肯定要不一样,但是秦朝偏偏没有,攻守之势发生了变化,但是对待天下百姓的态度却还是一样的,这就发生了系统性的错误。
  之后,一处处漏洞接连爆发,一个强大的帝国在短短时间内,分崩离析,灰飞烟灭。
  在杨沐看来,历史上的秦朝其实是对一种全新制度的探索,可惜的是探索失败了,等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苍国的功勋爵,本就是仿造秦国而设立的,并且加以改进和结合,进攻性可以说是非常的强的,将士们会渴望打仗,百姓们也会渴望战争,有仗打的时候固然很好,但是一旦天下太平,就等于是将平民百姓的晋升之路堵死了。
  这就像是憋气,一开始还很好,一旦到了一个程度,就会很痛苦。
  所以,大苍王朝不能犯这种错误,一个国家由生机勃勃走向一潭死水,主要就是阶层的固化,如果大苍王朝不能够解决好功勋爵的问题,迟早会处大事。
  当然,在这一点上,大苍王朝又有所不同,因为大苍王朝有一个独立的教育部,有一条能够广纳四方贤才的科举之路,而且比历史上的科举更加的完善,各行各业都能够通过科举晋升,录取的人数也非常的多。
  再加上,如今的大苍王朝还不能完全进入和平状态,接下来少不得要应对来自大庆、大德、大统三大王朝的发难,战争仍然会存在,虽然比起过去的诸侯征伐之战来说,这种战争对百姓们的负担要轻很多,但是战争和将士们的机会,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现如今,功勋爵的主要问题,就是世袭的方式。
  本来,在苍国建立功勋爵制度的初期,为了直接激励将士和百姓,苍国的功勋爵得来的爵位,是极为的保值的,也就说传给后代的过程中,几乎不会怎么降爵。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算是积分无法兑换成爵位,也存在一个十分灵活的空间,那就是自己死去之后,可以将一半的积分,传袭给自己的儿子。
  这二十几年来,在苍国成为大苍王朝的过程中,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争,自然也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勋爵。
  就以卫忠全为例,在大苍王朝建立之后,就被授予了封号国公——镇国公,并且赐予了柱国身份,剑屐入殿、入庭不趋、赞拜不名三大殊荣。
  其余的六大军团的大元帅,也都获得了封号国公的爵位。
  在如今的朝堂里,武将出身的勋爵竟然达到了九成!
  这是一个非常吓人的比例,军方的势力过强,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开国皇帝做兔死狗烹的事,这个原因之一。
  按照这种传袭办法,杨沐倒是能镇住这些军方的勋爵,但是他的后代呢?
  长久下去,不会出问题吗?
  国虽大,好战必亡,别的不多说,皇帝对国家的掌控是有限的,底下的官员和将领要是因为想赚取一些功劳,捏造一些叛乱,然后带兵平息之类的,也是有可能的。
  历史上,杀良冒功的例子可不少。
  再说了,以苍国目前体量和经济能力,尚且能够负担这些勋爵的俸禄和恩赐,但是以后呢?
  明朝的例子在前,一个国家要拿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去养一群勋爵贵族。
  所以,在杨沐看来,要动功勋爵,首先就得在世袭方式上做手脚。
  这一点,也与范宏济和王膺的临终谏书上,不谋而合。
  但是,其中的牵扯的利益太大,杨沐没有声张,经过了半年的酝酿,此时才安排布置好。
  第一件事,他就是召集了六大军团的大元帅和副帅人等,回京述职。
  军队不同于民间的治理,若是高层达成了共识,再往下一层层妥协,这样能够将影响降低到最小。
  3


第594章 推恩令

  考虑到如今天下大定,边疆也无事,六大军团各自镇守疆域,所以作为主帅的卫忠全和司马宏两人,如今都在京城修养。
  而麒麟军团的耿贵,则是已经卸下了大元帅的职务,在家里享天伦之乐,杨沐钦点了元洪担任麒麟军的大元帅。
  所以,便是在诏书发布之后的十几天,在外地的四大军团的大元帅,就收到了消息,纷纷奉诏回京。
  杨沐在紫宸殿摆下了一桌筵席,君臣大乐。
  而后,他也不拐弯抹角,便将范宏济与王膺前后两封临终谏书,交予了六人查看。
  良久,六位大元帅互相传阅完毕,面色不一。
  “陛下,老臣年事已高,自然不在乎这些世俗利益,但是如此一来,举国上下的将士作何感想?”卫忠全脸上有忧虑之色。
  闻言,司马宏也点了点头,道:“天下初定,将士们为了功勋而奋勇杀敌,大好的前程,福荫子孙,如今陛下要推行如此急躁的改革,恐怕会令将士们不满。”
  韩桐也表态,道:“臣不贪图爵位,儿孙也有自己的机遇,只是底下的将士难免会有非议,还请陛下寻一个两全之策。”
  麒麟军团的大元帅元洪顿了顿,迟疑道:“臣听闻,我大苍王朝的北境,正在遭受来自大庆王朝和大统王朝的威胁,这个时候推行功勋爵,会不会打击士气。”
  其余的几位大元帅也都点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都不傻,自然也能够明白,皇帝陛下召集大家而来,自然是有推行改革的意向,他们其实也做好了准备牺牲掉一些自己的利益。
  但是,如今的大苍王朝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一步步从小国慢慢成长的国家了,利益阶层已经形成,特别是功勋爵这个庞然大物,不是谁都能够轻易撼动的。
  这就好比是过去那些大的诸侯国,门阀世族的利益太大,哪怕是各国的皇帝也不敢轻易改革,一个个国家的制度固化,可谓是积重难返。
  如今大苍王朝,虽然不至于说是积重难返,但是说难以一下子调转方向,是毫不夸张的。
  这些大元帅,一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人物,见过大风大浪,深深的知道这些年征战四方,苍队是凭借什么,在士气与战斗力上一直保持着巨大优势。
  在正面冲锋陷阵,他们浑然不惧,但这种动摇国家基石的策略,还是心有忌惮。
  大苍王朝刚一建立,朝廷就要对功勋爵改革,而且每一刀都是砍在那些有功勋的将士身上,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过河拆桥。
  所以,当杨沐给他们看了两封谏书之后,他们也都直言不讳起来,直来直去,直接说出了心中所想。
  杨沐并非刚愎自用的皇帝,在几个大元帅表达了顾虑之心后,他也深以为然。
  “几位爱卿,功勋爵虽有一时之好,但是却太过激进,在开疆拓土之时,或许对国家极为有利,但如今天下大定,即便是未来与其余的三大王朝争锋,也无须如此锋利,为免大苍王朝积重难返,陷入泥沼之中,这改革势在必行。”
  杨沐说完,六位大元帅都心中一凛。
  皇帝陛下的决心出乎他们的意料,更重要的是,还表达出了对未来的忧虑,要消除掉隐患。
  诚然,功勋爵在以后也可以改革,但是一旦过了十年二十年,国内新的世爵之家形成,再蓦然再改革,那引起的影响,可就比现在大多了。
  毕竟,如今的勋爵都还只是一个个爵位,没有发展成大家族和大集团势力,要处理起来要容易得多,将来随着朝堂上的勋爵越来越多,想要他们推行改革伤害自己的利益,难度会成倍的增加。
  “陛下若是执意推行,我等明日可召集麾下将领,全部进京述职,给大家解说一下,毕竟大苍能有今日,各位将领也都耗费了心血,相信大家能够明白陛下的苦心。”卫忠全说道。
  杨沐摇摇头,道:“也不必如此,朕既然身为天子,修改一些功勋爵制度还是没太大问题,只不过要将此事的影响降到最低,不至于让将士们对朝廷有太多的失望,尽量不要影响往后的政策推行。”
  “陛下的意思是,这谏书上的改革事项,只实施一部分就可以了?”韩桐听出了其中的意思。
  “没错,今日朕既然将这两份谏书给各位爱卿看了,自然也是坦诚相待,谏书上所述,朕也并非完全认同。”杨沐回答道。
  接着,杨沐就将自己的主要想法叙述了出来。
  谏书上,那些所谓的削减待遇和特权,杨沐是纹丝未动。
  最主要的,还是在世袭一事上。
  至于如何世袭,杨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类似于推恩令。
  譬如,一个五星的侯爵,将爵位传给了后辈的时候,嫡长子的爵位减少三个级别,变成了二星侯爵,其余的几个儿子,瓜分剩余的积分。
  这样一来,爵位就会一级一级的递减。
  以如今大苍王朝的人均寿命来算,约莫过个三五十年,第一代的勋爵就都死得差不多了,短命一些的家族,或许在这个过程中,就世袭了几代。
  改变世袭的方式,而并不是直接砍掉他们的利益,一方面会让勋爵贵族们没那么大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等于是团结了勋爵家庭内部其余的成员。
  这很好理解,比如一个侯爵之家,在正常的情况下,嫡长子会继承爵位,其余庶子各谋出路,一般会选择经商和打理家族产业,阶层地位也就只比一般的平民百姓高一些罢了。
  但是,如果能够分得积分,获得一个爵位,那么地位就是一个飞跃。
  所谓三妻四妾,那么其余的妻妾都不是省油的灯,一天到晚各种手段吹枕边风,烦都能烦死,哪里还有心思关心身后事,况且被这一搅和,反而觉得这个办法还不错,也不是朝廷夺爵,而是换一个方式将爵位传承,分成不同的份数而已。
  接下来几天,杨沐又召集了几位重臣,商讨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