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嘿,兄弟,这是什么人呢?”
  一个白虎军团的士卒一边和着水咽下干粮,一边羡慕问,生擒一个将军的战功可不少了,一下子捉了一大群,估计这一队人马都可以当爵民了!
  闻言,被问到的几个士卒脸上洋溢出得意之色,哈哈大笑:“捡了个大便宜!这几个家伙,就是盛国此次出征的主将!”
  “啊?”
  “主将?”
  “我滴个老爷天!你们真把主将给捉到了?”
  “来来来,大家先给他龟儿子几脚,把咱们陛下挡在外面,还入侵咱们苍国,打死个龟儿子!”
  “来来来,一起!”
  顿时,周围的苍军士卒蜂拥而上,就连正在歇息的麒麟军士卒,也跑到一起凑热闹。
  一番撕撕扯扯,几个盛军主将身上已经满是鞋印和口水,那都是苍军士卒发泄的印记。
  最后,还是几个押解的士卒担心这些战俘被弄死,将一群人劝开。
  冯忠龙的脸涨得通红,作为一国大将军,何时被这样羞辱过?
  现在,却被一群最底层的士卒,像是欺负街边的流浪狗一样欺负。
  即便是这样,他也一点办法都没有,浑身被五花大绑,被人用绳子拉着往前走,稍微走得急一点,还会失去平衡跌倒。
  他也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被擒的去了,一大队骑兵在看到主将战车之后,一个个眼睛里放光,二话不说就扑杀了过来,本来他是想战至最后一刻的,但是忽然只觉得肩膀上被人重重捶了一下,然后就失去了意识。
  再醒来时,就是在马背上了,看到另外的马匹上,还有一个个同样被五花大绑的袍泽。
  十几个战俘,全都是将领,没有一个士卒。
  很显然,这些骑在马匹上的苍军士卒,对普通的士卒已经没有兴趣了,那些亲卫也已经全部被杀害。
  也就是在马匹上的时候,他在仔细观察了之后,终于明白了苍军为何能够在马匹上战斗自如。
  马鞍、马镫、马缰、马靴、特制弯刀、精巧的弩箭、宽松简便的衣袍……这么多辅助器具和兵器,如果还不能压制普通士卒的话,那真是没天理了。
  最让他难堪的是,之前被他最为鄙夷的衣袍,竟然别有目的。
  这让他很是无地自容。
  要塞之外,清理尸体的大工作仍然在继续,整整几万人一直忙活到半夜,才算是将尸体简单掩埋焚毁,避免发生瘟疫。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冯忠龙等一干将领,终于见到了苍军的主将。
  耿贵和司马宏,都一脸兴致的打量面前这十几个将领。
  相比于耿贵的打量,司马宏更多的则是不屑一顾。
  原因很简单,就是这群人没事干跑到苍国来打仗,还把陛下阻隔在外,输了一场仗还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令人十分的厌恶。
  “你就是盛军的主将?”耿贵饶有兴致的打量了一下冯忠龙,笑着问道。
  “阁下是……”
  “来人,把嘴堵上!”耿贵淡淡的撇过头,还未等冯忠龙把话说完,就对身边的亲卫道。
  “是!”
  几个亲兵上前,一把扣住了冯忠龙的嘴巴,塞进去一块布条。
  “唔唔……”冯忠龙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
  耿贵缓了缓,道:“哦,忘了告诉你,接下来你要立功了。”


第210章 惊骇的盛国

  七月初四,也就是在决战之后的第二天。
  约莫中午时分,司马宏率领白虎军团和两个支友军,一共三万多士卒,带着一应辎重,前往坎峰城。
  坎峰城,是距离苍国最近的一座城池,得益于苍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队在这里落脚,导致沿途的百姓也跟着沾光,原本一潭死水的坎峰城,变得越开越活跃,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
  在白虎军团的挺近队伍中,还有一座囚车。
  里面装着被俘的盛军将领,一个个都被塞住了嘴巴,五花大绑。
  “你说,麒麟军这次靠谱么?它真能赶过来?”司马宏侧过脸,问旁边的一名将军。
  那将军也不是别人,而是当初在征讨流匪山脉时,血鸦寨的寨主刘丁山,被收编之后表现一直很好,经过了北伐之战,如今已经成了一名三千人将,加上这半年来经常看书练兵,也算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将军了。
  听到司马宏的询问,刘丁山面露迟疑之色,讷讷道:“应该……能吧?麒麟军连十万大军都能追着跑,还搞不定区区两万人么?”
  闻言,司马宏也点了点头,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是有点不放心,与人说说话,求个心安罢了。
  麒麟军的战斗力大家都看在眼里,如今赶去驰援朱雀军团和玄武军团,区区几万的留守兵力,应该问题不大。
  坎峰城距离要塞只有十几里路,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三万士卒就在城下安营扎寨。
  坎峰城的守军大惊,整座城池里的守军也就三千多人,如何抵挡三万多携带攻城器械的苍军?
  时值特殊时期,守将也不敢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弃城而逃,于是只好硬着头皮闭关不出。
  夕阳时分,司马宏下令大军攻城,几十辆攻城车装满了石弹以及烟草弹,对着城墙就是一阵猛砸。
  当城墙倒塌了一部分后,就在所有守军都以为苍军要派兵硬攻,心如死灰的时候,冯忠龙被人推了出来,司马宏以代替喊话的方式,让坎峰城守将献上城池。
  如果杨沐在这里,一定会觉得很熟悉,因为这正是《孙膑兵法》上介绍的一个方法,其思想大致与围三阙一差不多,就是给敌方一个可以接受的撤退理由。
  于是,已经心生绝望的坎峰城守军如蒙大赦,守将也长松了一口气,他并不傻,当然知道这并不是真的,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人会在意是不是真的吗?
  弃城逃跑之后,若是上面怪罪下来,直接说是冯忠龙下令开城的,守将只是奉命行事,这样一来,虽有失职之罪,但是却能保住一条小命,底下几千士卒也不用枉送了性命。
  当即,守将带领兵将撤出。
  于是,司马宏带领三万士卒,成功进驻到了坎峰城。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他此次出城的目的,并不是进攻盛国的,而是配合青龙军团,凿穿通往洞国边境的道路。
  到时候,青龙军团负责推进,白虎军团及友军负责协助和守住城池,不善于攻城的麒麟军团则是负责迎战大规模的军队。
  这样一来,三支军队就完全相合在了一起。
  七月初六,麒麟军团和朱雀军团前后夹击福安塞之外的盛军,大胜,斩首一万三千余。
  七月初七,一直与玄武军团对峙的盛军望风而逃,撤退的时候,被追击而上的玄武军团斩首四千余人,到了麒麟军团抵达的时候,无功而缓。
  至此,苍国边境之围全解。
  远在敌境之内的青龙军团和白虎军团,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麒麟军团在一日后,也与青龙军团汇合,击溃了边上的围困军队,接连占据了周边的六座城池,然后直面盛国西边最为重要的一座城池——乐元城。
  为什么说是最重要的一座城池呢?
  其实在很久以前,盛国还未失去炎国之地的时候,乐元城就是盛国腹地和如今炎国所在之地的交界处,等于是沟通了盛国两大部分,炎国独自立国之后,又成了一座边城,后来在与洞国相争的过程中,这座城池也是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等于是盛国西部的咽喉。
  只不过,几十年来随着盛国在与洞国交战中不断占据优势,国境线一度推往更西的地界,而盛国与炎国也没有多少往来,重重大山就是最后的国界线,所以这座城池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也稍稍有了下降。
  三十多年前,它被分封给了一个王爷,后来还引起了一场不小的叛乱,被平息了之后,它就被朝廷直接接管,被当成与洞国交战的后援抵达。
  对于青龙军团和麒麟军团来说,它是必须要攻克的一座城池,因为将它攻克了之后,后面的几座小城根本无足轻重,也就有了与盛国边军抗衡的本钱,迎回皇帝陛下才不是一句空话。
  就在两支军团在寻思着如此攻克这一座坚城的时候,盛国朝廷已经闹翻了天。
  大军败了!
  十五大军,在正面战场上被五万苍国士卒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寥寥几百人逃了回来!
  之后,噩耗接连传来,其余的几处驻军也被接连扫平,苍**队一路向北推进,已经接连攻占了十几座城池,兵临乐元城下!
  对于盛国君臣而言,这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
  如果说,前段时间十三万将士一夜之间全军覆灭,还可以归结到偷袭之上,那么这一次,十五万大军被正面击败是怎么回事?
  就像是一头强大的猛虎,被一只小猫击败,让人无法置信。
  不足半月,整整三十万大军覆灭,这对于盛国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三五年之内,要想恢复元气是绝对不可能的了,一旦与洞国起了战事,还将陷入非常糟糕的局面。
  很快,民间就议论纷纷,说是苍**队有风神相助,一阵大风把盛军刮得东零西落,所以才被苍军打败。
  也有人说,苍**队的士卒,一个个身高七尺,背生四臂,可以驱使猛兽上阵杀敌。
  总之,民间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和谣言,甚嚣尘上。
  对于这些传言,朝廷当然是不信的。
  可是让盛国君臣难以抉择的是,真实的版本竟然也有两个!


第211章 与洞国合作

  一方面,根据副将供述,此次大战苍军是使出了一支特别的军队,战斗力非常猛,直接杀得盛军士卒丢盔弃甲。
  另一方面,坎峰城撤退出来的盛军又说,大将军已经投靠了苍国,还用一种欺骗的手段,骗去了几座城池。
  那么,到底是苍军太厉害,还是主将冯忠龙失职不忠呢?
  谁说的才是真的?
  这让盛国的君臣一时间难以抉择,接二连三的坏消息扰乱了大家的心绪,底下的官员也都政见不一,一片浑水。
  也正是这一场大战,让盛国内的党派之争的积弊暴露了出来,一旦遭遇了战败,朝堂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应对,而是先定下罪责,以求完全按照自己派系的处理方法施行。
  盛国皇帝闵雷看着案桌上堆起的高高的奏章,也是焦头烂额。
  随意翻了几本,有一半是在互相指责,两大派系之间的处理方法大相庭径。
  苍**队已经打到国内了,这些人还忙着打压异己!
  盛皇闵雷心里泛起一种无力感,派系之争由来已久,在他上位之后,又重用朱力行等一干寒门出身的文臣,导致两大派系的势力相持不大,原本也有制衡朝堂的用意,如今却成了一道枷锁。
  臣子们忙着各种派系斗争,他作为一个皇帝,还是知道轻重的。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堵住正在攻城拔寨的苍军。
  只不过,得到了几乎盛军所有粮草和辎重的苍军,已经攻陷了十几座城池,可谓是实力大增,现在该调派哪一支军队去迎战?
  首先,洞国毗邻的边境之地那四十万大军是绝对不能动的。
  拱卫京都的禁军也不能调拨。
  地方驻守部队的战斗力更是不行,堆上去效果不大,反而白白牺牲了性命。
  思来想去,偌大的一个盛国,似乎就只有北方与晋国交界的那二十万大军可以调用了。
  想了一下,盛皇闵雷站起了身,看向墙壁上的地图。
  在盛国的北边,一共是屯留着二十万大军。
  说起这二十万大军,盛皇闵雷也是一阵忧心,对于晋国来说,如果真要大举进犯,那么根本不是二十万大军能够抵挡的。
  当初,盛国的北境其实还没有完全与晋国接壤,只是后来晋国国力强盛,接连吞并了两国中间的几个小国,这才导致两国直接接壤。
  这给了盛国很大的压力,如果这次晋国能够成功把魏国极其附属国吞下,那么下一步,很可能就是盛国与洞国。
  可以说,盛国如今一点也不轻松,这也是为什么几十年来,盛国与洞国之间的战事少了很多,因为在没有把握战胜对方的情况下,两国爆发大战只能是消耗自身国力,很容易会被晋国趁虚而入。
  不过,眼下晋国还在举倾全国之力攻打魏国,两国边境还算是安宁,将这二十万大军暂时调到西南方与苍国作战,问题还是不大的。
  当天晚上,盛皇没有与朝中大臣通知,直接拟了一道圣旨,让一队人马带着兵符,前往边疆调兵。
  到了第二天大臣们得知此事的时候,事情已经成了定局。
  ……
  七月十三日,盛军大败的消息传到了洞国。
  杨沐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麒麟军果然没有令自己死亡,对得起麒麟之名,通过这一次大放异彩之后,恐怕骑兵这个军种,迟早会被各国所知了。
  洞国朝廷听闻此事后,当即派出了丞相姚盖,到了杨沐所在的行营恭贺。
  名为恭贺,实际上却是一次拉拢。
  通过这一战,苍国向外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一个能覆灭三十万大军的国家,抵挡五十万大军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苍国迅猛发展的经济,足以支撑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让这种实力保持延续下去。
  对于洞国丞相的到访,杨沐并不意外。
  洞国皇帝并非什么雄主,他被挡在洞国两个月,洞国朝廷没有正式派一个大官前来拜见,这会儿苍国大胜盛国,再趁势派人出来,可见其目光十分短浅,格局十分有限。
  杨沐很客气的招待了姚盖,并且修书一封,让他交给了洞国的皇帝。
  第三日,洞国皇帝从皇城起驾,开往洞国边境洛城。
  这一切,只是因为杨沐在那一封书信中,提到了一件事——瓜分盛国。
  信中,杨沐对当下的各国形势做了一番分析,细数上百年来盛国是如何的欺压洞国,如何蚕食洞国的土地,并且言明,此时正是一个攻灭盛国的好时机,苍国愿意与洞国一起,一起瓜分盛国,然后一起有抵抗来自北方晋国的威胁。
  开疆拓土,是每一个帝王的最梦寐以求的事。
  当年,就连炎国那等深山大沟,洞国都与盛国争了个你死我活,如今面对肥沃广袤的盛国,洞国怎么可能没有心思?
  哪怕是当今洞国皇帝再昏聩,也忍不住怦然心动。
  于是,在洞国太子与几个朝臣的谏言下,洞国皇帝放下了架子,主动前往边境之地,与杨沐会面。
  这个举动,也算是诚意满满了。
  “陛下,我们果真要与盛国全面开战么?”作为亲卫统领的胡骇,探问道。
  杨沐笑了笑,道:“你是不是想说,我苍国如今的兵力,尚不足以吞灭盛国?”
  胡骇点了点头,道:“微臣虽然见识短浅,但也知道我苍国一些情况,有五大军团之后,我苍国足够自保,但是要想大规模的攻城拔寨,还是要付出很大的伤亡和代价,或许会难以承受。”
  杨沐点了点头,道:“你说得不错。但是,你忽略了一个问题……朕问你,洞国的皇帝可信吗?”
  胡骇摇摇头:“臣虽愚钝,但是也能看出,其并非明主。”
  “确实。平庸之才,想凭借一时之利吞灭百年宿敌,胃口确实是太大了,就连他到底有没有决心吞并盛国都还是一个问题,朕自然不会相信此等合盟,陷我苍国于泥潭。”
  “那……”
  杨沐沉吟了一下,淡淡道:“胡骇,你心里应该知道,朕提拔你为亲卫军统领的用意何在,假使你日后成为了镇守一方的大将军,一定要记住一句话。”
  “请陛下赐教!”胡骇一惊,连忙跪地。
  “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非此即彼,国与国之间,很多事情都能够模棱两可,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哪怕是盟友也会有竞争,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庸之道。”


第212章 报复性的战斗

  中庸之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是第一次出现,胡骇这个半路读书的武将自然是听不懂的。
  杨沐也懒得解释,因为这种国家之间的博弈,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历史上那么多的盟友背地里搞小动作,最后分道扬镳的例子,他也不可能跟胡骇一一去讲。
  作为一个武将,很多东西都在实际处理问题的时候,慢慢去领悟和体会的,等阅历够了的时候,自然也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各国皇帝身边的亲卫,一般到后来都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就比如卫忠全、朱熙、韩桐等人,这三位苍国的大将军,都是先帝的亲卫出身。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亲卫值得信任,君臣之间相互都有一种安全感,算是一种双向依靠关系。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亲卫跟在皇帝的身边久了,能学到很多的东西,办起事来与皇帝也有一种默契,用的来更加的得心应手,比那些草莽出身的士卒能力更强。
  杨沐所说的中庸之道,就是国家之间处理问题的方式,只要在一个度之内,不伤害到双方的根本利益,其实中间还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
  就比如与洞国合作,虽然说目标是吞灭盛国,但是在杨沐看来,基本不可能。
  攻城拔寨远比正面战场上要难得多,在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要想一鼓作气拿下盛国,可以说是非常的难,盛国随时都能征召一大批新兵,充当守城士卒。
  到时候,等洞国君臣脑子里的热乎劲过去了,发现自己的损失这么大,也并没有能力吞并盛国,就会开始权衡利弊,及时止损。
  ……
  几天之后,杨沐再一次和那个大腹便便,走路都喘气的洞国皇帝见面了。
  这一次,两人的相处要和谐得多了。
  为了实现领土扩张的野心,洞国皇帝对苍国给予了厚望。
  人一到老了,就难免有些昏聩,洞国皇帝更是其中的代表,便想着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
  杨沐在口头上满足了他,为他勾勒了一片美好的蓝图。
  至于实现……呵呵,打拼吧!
  两国皇帝达成合作之后,一起签订盟书。
  双方约定,两国合盟攻伐盛国,只要盛国一日不灭,盟约就一日不解除,在民间贸易方面,互相免除商税,苍国的书籍纸品衣物等,都要优先供应给洞国,交易中所有的货款,都以铁制品和马匹充抵。
  七月十六日,洞国正式对盛国宣战。
  与此同时,洞国边境五十万大军倾巢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盛国边境的几座城池,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接连攻陷了几座关隘。
  盛国君臣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三十万大军的覆灭,引起了一连串的后果,时隔二十几年,洞国和盛国终于有一次爆发大战了。
  但是这一次与上一次不一样。
  二十年前,是盛国挥兵进犯洞国,攻取了洞国三十余座城池,侵占了几乎一个苍国大小的土地。
  这一次,则是近年来一直处在被动地位的洞国,主动对盛国发动了战争。
  所以,当洞国的宣战书呈送到盛国朝廷的时候,举国震惊。
  得知此消息的苍军士卒,则是大喜过望。
  有了盟军之后,进可攻退可守,算是没有了后顾无忧。
  当天晚上,青龙军团对前来支援的二十万盛军发动了夜袭。
  可惜的是,盛**队吸取了前一次的经验教训,晚上的戒备十分森严,大量的斥候散布在外,青龙军团靠近没多久就被发现了,取得的战果很小。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第三日。
  盛国再也耗不起了,大将军邓芝率领麾下军队,全力猛攻青龙军团所驻守的两座城池。
  “这苍国,为何短短时间就变得如此强大了?这要是任其发展下去……”
  邓芝站在高高的战车上,眺望远处两军的一攻一守,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记得,在一年以前,苍国现如今的大部分国土,都还是一个叫做郑国的小国家,国力十分的弱小,如果不是郑国皇族是盛国皇族的一个分支,且每年向各大贵族敬献大量的钱财的话,早就被吞灭了。
  如今,那个被盛国贵族誉为钱袋子的地方,走出来的将士竟然这般强大。
  一个上午的鏖战,盛军并没有攻破被青龙军团占据的城池。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连弩的存在。
  一架架连弩架设在城墙上,形成了一波又一波压制性的覆盖,盛军虽然几次爬上城墙,但是都很快被扑灭。
  接连一日,盛军士卒已经疲惫不堪。
  “今天就这样吧,下令撤兵,明日再想办法。”邓芝舒了一口气,对身边的传令兵说道。
  “是!”
  将令立即传达将令,敲响了代表收兵的铜锣。
  “轰隆隆——”
  忽然,远方传来了一阵剧烈的响动。
  顿时,引起整支盛军的注意,正在撤退的士卒和将军们,扭头看向了那一边。
  “那是……传闻中的那支军队?”
  邓芝大惊,做为一名大将军,他并不如同那些酸臭的文官一般傲慢,经过一番打听,并且询问那些之间有过交战的士卒,知道苍国有这么一支军队。
  想到这里,邓芝立即传令,让撤退的将士赶紧组织阵形,准备迎战。
  半刻钟的功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