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此以后,即便是哪个国家再强大,也不敢轻易冒险去尝试吞并大礼王朝。
之后的霸主晋国,也是这种大义名分的维护者,因为想要名正言顺坐踏实霸主之位,大礼天子的承认很重要,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尊王攘夷。
就这样,大礼王朝在这一片安逸中,苟延残喘。
时隔七八十年,大礼王朝再次遭遇了同样的事情。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出手的,竟然是一直以来拥护大礼天子的晋国!
说出去,没有几个人会信。
杨沐在看了信之后,半响才叹了一口气。
晋国,这个昔日的霸主,已经不甘心做霸主了。
它的志向,是取代大礼王室,成为天下共主!
当然,这个所谓的天下,指的是大礼王朝整块疆域,在所有人的思想中,其余几大王朝所拥有的“天”并不是同一个。
也正是这一个变故,让杨沐觉得,晋国皇帝这个人,并非他此前所想的昏聩。
为何?
当初,天下所有人都认为,晋国皇帝此举,胜负在两两之间,即便是赢了楚国,也无法将楚国完全灭国,注定会因为后勤不济,前线旗鼓相当,而功亏一篑。
谁曾想,他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吞并天子王畿,苦苦设计,把诸国耍得团团转。
杨沐甚至怀疑,跟着晋国一起出兵的那些藩属小弟,一开始也被蒙骗在鼓里,现在骑虎难下。
就算这一条计策是臣子想出来的,仅仅说晋国皇帝敢于纳谏,敢于付诸行动这一条,就不是一个庸者。
平息了内心的惊诧,杨沐开始思考起了局势。
大礼王朝的王畿虽大,但是在其内部,实行的也是一种士大夫的分封制度,也就是说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臣子,如同各国中的封王一样,各卿大夫拥有私兵,可谓是真正的贵族当权。
所以,在这种氛围下,即便是大礼王朝王畿的疆域比较辽阔,但是暮气沉沉,生产力并不是很高,每年还有不少子民逃到周边的各国,整个大礼王室的地盘虽然堪比楚魏,但是人口也就三千多万的样子,国力衰微。
其军队更是不堪,由于常年无战事,加上经济也紧张,有没有百万将士都不知道。
这就是所谓的积重难返,在祖制和贵族的双重禁锢下,大礼王室衰微之后,再也没有能力起来,哪怕是期间出过几个雄心壮志的天子,也如困兽入笼一般,施展不开。
晋国想要吞并大礼王畿,就与苍国想要灭掉盛国一样简单。
甚至,因为晋国已经用计进入了天子王畿,这就如同苍国的百万大军进入到毫无防备的盛国腹地一样。
晋国吞并王畿,易如反掌!
杨沐估算了一下,晋国这次派借道王畿,从内进入的一共有百万大军。
突袭之下,十天半个月就能够完全将王畿吞并。
这期间,可能没有哪一个国家敢去救援,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有实力去招惹晋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
一旦大礼王朝覆灭,那么一大片土地、臣民、财富归于晋国。
当初,第一代天子为何将京都建立在那里?
无非就是看重那里的地理位置罢了,周围都是关隘,掌控南北,东西又有阻隔,稳坐王畿便可指点江山。
得此优势的晋国,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上,还是国力上,都将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就算两个楚国加起来,恐怕都不是晋国的对手!
风起云涌!
杨沐有一种预测,晋国一旦崛起,首先遭遇威胁的不是阮国也不是楚国,而是苍国。
众所周知,苍国的东边是大海,南边是交通不便的炎国,一直以来苍国与各国交流时,主要是从西边出去,或者横穿晋国,极少部分才是经过炎国。
一直以来,与炎国的交通方面虽然大有改善,但是因为地势起伏太大,又有毒虫猛兽出没,一些南方的商队宁愿多走一段路都不愿意取道炎国,所以这个通道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战略手段。
晋国吞并天子王畿后,等于是将西境和北境都给堵住了,把苍国包了饺子。
即便是苍国吞并了盛国,也无法改变这种状况。
同样的,晋国也因为苍国的存在,如鲠在喉,不除不快。
从地图上看,只要晋国把苍国也给灭了,那么它所有的地盘就都能连成一片,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撼动它,逐步蚕食之下,必有一天能够一统天下。
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若是没有特别的情况出现,晋国马上就会对苍国出手。
这个矛盾,比晋国觊觎苍国的技术更加严重。
第281章 对策
“唉,终于也尝到泰山压顶的滋味了。”杨沐苦笑,呢喃自语。
在这之前,晋国对苍国用兵还在两可之间,苍国也有与晋国平分秋色的能力,两国交战之后,也还有转还的余地。
但是现在,不死不休了。
晋国的实力暴涨之后,将给苍国无穷的压力,这将成为苍国立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顾不得大晚上,杨沐立即让人宣旨,召集几位主要的大臣进宫,商议应对之法。
一个多时辰后,孔尚贤和范宏济等人,加上户部尚书赵悬、兵部尚书葛烈、工部尚书陈佑、科技部尚书欧冶等人,一一赶到。
所有赶来的臣子都神色匆匆。
毕竟,要是没有什么大事的话,怎么可能深夜召集大臣进宫?
而且,还是集结了朝堂中主要的大臣。
这么大的阵仗,只能说明,边关有大事发生。
这并不难猜,苍国国内如同铁桶一般,治下严谨,不可能发生什么乱子,而目前整个国家最大的事,就是攻打盛国的事了。
难道,前线遭遇了什么惨败?
一些臣子的脑海里刚浮现起这个念头,就马上否决了。
两军的实力对比太大了,要说哪一个军团吃了一点小亏,这还能够理解,但若是说到了震动朝野的地步,显然是不可能的。
难道……是西边?
路上,孔尚贤与葛烈等几个大臣相遇,就一边走,一边对此事进行猜测。
当然,这么的阵仗,也惊动了整个宫廷,宫女太监们虽然不敢议论,但也都意识到有大事发生。
杨沐扫了一眼诸臣子,让沈安把卫忠全的书信,呈递给大家看。
不出片刻,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神色肃穆。
被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盯上,任谁都无法淡然自若。
“陛下,此事已经确认过了吗?是否会是盛国那边的计谋,迫使我们退兵?”范宏济老成稳重,提出了问题。
“此事确认无误,送信的是卫忠全的亲信,有十几个人,是青龙军团发出来的无疑,此事卫忠全也在信里详细陈述了经过,调查了一番。“
孔尚贤在一旁点头:“既然是这样,此事应该不是盛国的伎俩,毕竟太好查证,盛国也不会多此一举。”
兵部尚书葛烈道:“陛下,老臣以为,此时应当调转军队,回防西境。”
“不可!”孔尚贤连忙反对,道:“若是将军队全部调转出来,此次吞并盛国就将功亏一篑,此国不灭,待到晋国攻我苍国时,就将是一个大麻烦!”
“臣赞同左相大人所言,吞并盛国后,我苍国实力可以增长三分,日后与晋国鏖战,也多了几分底蕴,反之只会带来麻烦。”
“老臣也如此认为。晋国吞并天子王畿尚要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在这之前拿下盛国。只不过,保不齐晋国会在此期间做乱,到时候前线抵挡不住。”
杨沐点了点头,也深以为然。
问题就在这里,晋国万一进攻苍国呢?
在西境与彻国接壤之地,晋国有百万大军,要是北方的晋国本土,再调派上百万大军压境,苍国拿什么兵力去抵挡?
“众位爱卿,可有什么建言,解两难之围?”杨沐问道。
众臣沉思了一会儿,皆不发言。
其实,他们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并不擅长于兵事,这次叫过来,也只是为了配合之后的部署,譬如物资调动,或者钱粮计算,装备研发和打造等等,主要出主意的,还是孔尚贤与范宏济,以及兵部那些人。
良久,兵部一个侍郎阳万春站了出来,拜道:“这几日,臣观朱雀军团的战报,据说盛国的官员中多有投诚者,可见其朝堂已经彻底生乱,微臣以为,这一点可以利用,只是……只是此法与两国之间的情况有些相悖……”
“阳爱卿不妨直说。”
“微臣以为,盛国虽弱,但听到晋国的消息后,难免会殊死顽抗,到时候更加难以攻破,不如采取诱降之法,一面加紧攻城拔寨,一面发布诏告,对盛国朝廷劝降,承诺种种好处,反之必将受那凌迟之刑,如此一来,盛国君臣必将动摇。”
“这也算是一种方法……不过,如此一来盛国贵族将得到保全,也不好抄家灭族了,更是会让以后生出许多事端。”
“陛下明鉴,这也正是微臣所担忧的,微臣的意思是,一旦盛国君臣投降,我方可占据几座关键城池,就可将麒麟军和玄武军团抽调出来,奔赴西境和北境驻守,解边境之围。”
听完,杨沐也肯定了这种策略,怕就怕在盛国到时候变卦,或者说借此拖延时间,朱雀军团就骑虎难下了。
之后,君臣又分析了一下各部门的调配问题。
总之,工部和科技部是没得歇息了,从明日开始其余的工作都暂且放下,全力投入到战械和兵器的打造上。
同时,户部要划拨钱粮,兵部着手征召预备役部队,进行训练。
一个时辰过去了,就在准备散去之时,外交部尚书严华站了出来,道:“陛下,微臣刚才思虑良久,有一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讲。”
“有什么话,直接说。”
“臣认为,破局之道不在防,而在邦交。”
“邦交?”
杨沐诧异,这句话是他今天听过的,最不着边际的一句话了。
“陛下请听微臣分析,此番晋国骤然吞并王畿,实力暴涨,诸国反应不及,一时间不会有人去与之对抗,就算是楚国也不敢。究其原因,不过是怕晋国报复,陷入战争泥潭罢了。”
“不错,是这么个理。”
“陛下可曾记得,姚国是如何灭亡的?”
“姚国……你是说……”
杨沐眸子一亮,他想起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楚国为何不敢挑战晋国?不过是因为它一直特立独行,势单力薄,担心贸然对晋国用兵,响应者寥寥罢了,加之楚国西边有吴国窥视,不敢妄动。
晋国也正是自忖,自己不会走姚国的老路,所以肆无忌惮。
若是将形势分析给诸国听,然后结盟一起攻晋呢?
豁然开朗!
第282章 苍国主导会盟
结盟攻晋,这是以前从未想到过一个事情。
蓦然被严华指出来,发人深省。
不得不说,术业有专攻,严正这个外交部尚书搞邦交关系搞久了,看待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也就往这方面发展了。
这个方面,即使是杨沐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脑洞也没这么大。
毕竟,晋国的势力如日中天,又是小弟众多的霸主,谁能想到说结盟去对付晋国?
即使有少部分国家能想到,也在第一时间内将之撇在脑后。
会盟不是好玩的,当今诸国中,除了晋国之外,谁还有这个影响力?
两年前的魏国倒是勉强够资格,但是现在已经被打残了,苟延残喘,摇摇欲坠。
除此之外,老牌的楚国一直特立独行,奉行强硬的扩张战略,与周边的国家关系都不怎么好,哪怕是刚兴起的阮国,号召力都比它要强。
没有人扛大旗,当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谈。
况且,诸国磋商之下,组织会盟的那一方,肯定出力是最大的,到时候指挥调动都是一个大问题。
就连杨沐都觉得,就算是会盟攻晋,胜负也在两两之间。
这就好比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秦国强大之后,诸国合纵攻秦,赢过几次?
反而,每合纵一次,六国的实力就要弱一分,最后被秦始皇一代团灭。
以大礼王朝当今各国的实力,一旦会盟的话,就只能是毕其功于一役,一鼓作气赢了晋国,不然的话,就再也没有任何机会,只能以后慢慢被晋国逐个击破。
杨沐仔细一思量,还真是这样。
一味的防守,不就等于是被温水煮青蛙了么?
“陛下,这样一来,只看选择哪一国会盟了,若不然派人去阮国,说动一二。”严正有些迟疑。
杨沐摆摆手,道:“爱卿不用担心,若论会盟之能力,我苍国比阮国更为合适。”
严正目光疑惑。
反正这件事需要外交部去筹措,杨沐也就耐心的解释,道:“我苍国与各国均有来往,也从未有过交恶,各国知道其中关窍,足以会盟。”
“可是……我苍国与各国的交往,大多只停留在商贸层面,有哪个国家敢放心的与我们会盟呢?若是不成,岂不白白耽误了时间?”
严正提出异议,当此大事之际,他也顾不得许多了,直言道:“陛下明鉴,我大苍毕竟崛起日短,不足以让人信服,一些国家若是存着坐收渔人之利的心思,或者是选择观望,则大事不妙。”
杨沐也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一时间为了难。
的确,要是有人存着这样的心思,苍国该怎么办?
只要有一半的国家不来会盟,其余的国家怎么肯继续出力?
人心不齐,此战必败。
若是……
他想起了诸国攻齐的故事。
历史上,苏秦作为燕国的间谍,潜伏在齐国,劝说五国会盟攻秦,而后让齐国偷偷抽出身,灭了宋国。
由此,秦国召集各国,以齐国灭了一个国家为由,带头将齐国给灭了,后来虽有田单复国,但是齐国也因此而衰落。
是否,苍国也可效仿?
只要苍国愿意成为主力,并且承诺把大部分利益让给各国,在战后那些出力的国家,能够成为苍国的血盟,共同进退,各国能不动心?
要知道,就连阮国,都没能与苍国成为血盟关系。
为此,阮国女皇基本上一年来一次国书,都被杨沐委婉的拒绝了。
而且,一旦诸国并肩作战,就相当于把一整套战术和技术之类的东西,敞开了怀抱,放在诸国的面前。
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经验,无论是对各国组建骑兵,还是一些战争思维,都有极大的帮助。
就说阮国,一旦杨沐提出会盟要求,并且许下这诸多利益,阮国女皇肯定是会同意。
但是,会盟毕竟不是一个国家的事,仅仅是阮国答应是不行的,最起码得除了晋国阵营以外,六成以上的国家会答应。
该用什么办法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
许之以利?
还是先赢上晋国一仗,让各国看见希望,再打下去?
杨沐思量着,历史上一旦遭逢乱世,的确有各种会盟的理由。
但是当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无疑是最有用的,有了大义名分在,苍国也好名正言顺的会盟,不用担心诸国的质疑。
只是,要将天子“请”到苍国来,并不容易。
首先,就要突破晋军的阻挠,直抵大礼王畿内部。
然后,再派人前往京畿,将天子抢出来。
如此才有可能。
无疑,这样的难度极大。
不由自主的,他想到了皇后和她的六个师妹。
要说刺杀和深入敌后救人的本事,当然是武林高手最为厉害。
就说当初皇后,敢扬言出入苍国皇宫,如入无人之境,这件事就足以证明。
皇后的六位师妹,虽然武功没她高,但是胜在人多,抢出一两个人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使不使得动这方面,他倒是不怎么担心。
当初,给六个圣女峰的女子划定寝宫之后,他想召那个白梅侍寝,结果那位表面上看起来还比较成熟的女子,吓得花容失色。
其余的几个女子,反应也差不多。
反正不缺女人,杨沐也就不勉强了,就当看在皇后的面子上,告诉她们住在后宫里可以,如果有什么事了,要使唤得动。
下定决心之后,杨沐写了一道手谕,派人连夜去往前线,交给麒麟军团的大元帅耿贵,调集五万麒麟军,前往西境。
……
第二日一大早,杨沐就去了后宫一趟,将自己的这个想法,说给皇后听。
对此,皇后也很理解,叮嘱了几个师妹一番,也就让杨沐带走了。
毕竟是后宫中的女人,杨沐也不好让她们太冒险,调拨了一些大内高手,大多是一些进入了胎息境界的太监或者宫女,一同陪伴。
到了边境之地,自然会有麒麟军那五万士卒一起策应,突破晋军的封锁之后,基本上就可以安全了。
而麒麟军那边的话,机动能力太强大了,只要脚下有土地,晋国的军队根本就围不住。
第283章 会盟之前的布置
布置完这一切,杨沐终于算是放心的准备会盟事宜。
除了晋国阵营中的国家,凡是与苍国建立过邦交关系的,他都让外交部写去了国书,邀请各国的君王前来苍国,在苍城会盟,声讨晋国的不义之举。
历来大国会盟,都是选择在一个对各国都比较有利的位置,或者说是最繁华的地方。
杨沐之所以将国家选择在苍城,其中也有一些政治目的。
毕竟,苍城位于整个苍国的东边,诸国君王要是前来会盟,肯定能够亲眼见识到苍国的诸多异处。
这样一来,也能给攻晋一战增添一些信心。
当然,通过这几天的一些策略研究和布置,他也琢磨出了一些东西,认为这次会盟能够成功。
为何?
一个共同的目的罢了。
晋国,就是这个共同的目的。
以前攻打魏国,为何那么多国家会盟,最后出兵参与者寥寥?
无非就是利益分配不均。
且不说魏国的边上,还有一些国家的关系与魏国是比较好的,就说很多国家的国土,根本不与魏国相连,这就造成了动机不足,攻打为魏国并没有特别好的利益。
而一些南方的诸国,也与魏国世代交好,没有攻打理由,不想破坏和平的环境,阮国等国家距魏国较近,战略意图明显有利。
这次会盟,是由晋国吞并了天子王畿,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引起的。
苍国迫于压力,这才主动联合诸国一起攻打晋国,在晋国吞并大礼王畿之后,等于是晋国直接与很多国家都有接壤,阮国也就不说了,就说楚国和吴国,也是寝食难安,一旦打败了晋国,都能够得到利益。
一旦诸国联合起来,一起攻晋,哪怕是晋国大军数百万,也只能是堪堪抵挡。
关键时刻,苍国再充当先锋,利用骑兵和攻城器械的优势,打开一个缺口,伺机而动,大军抵达晋国境内,策援诸国联军。
还有就是,苍国有一个绝佳的优势。
那就是从苍国北境深入晋国内,那是一片平原之地。
当初,晋国之所以能够攻灭这么多国家,成为雄霸一方的霸主,就是因为这个地势帮了大忙,那些被吞并的小国根本无险可守。
也正是因此,晋国也一直是以扩张为主,不容许周围的哪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因为它非常明白自己的优势,知道不进则退的道理。
记得当初,杨沐在参加会盟的时候,还很疑惑晋国为什么在国内才刚刚稳定的情况下,就急着会盟伐魏,知道后来才想明白,本该如此。
只不过,当初苍国太弱小了,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皇帝和他说这种话,就连阮国女皇也是笑而不语。
“孔爱卿,我苍国的民心,可用乎?”杨沐问道。
“陛下,此话怎讲?”孔尚贤在一旁,有些诧异。
杨沐叹了一口气,道:“此番我苍国会盟攻晋,为的是长远之考虑,普通百姓并不知晓其中的关窍,必然会以为朝廷穷兵黩武。”
“这倒是没出现,再说了我们有大苍时报这一件利器,陛下不必担忧,百姓们会理解朝廷的决策的。”
“一旦会盟攻晋,我苍国就再也没有回头之路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很有可能就是一场旷日持久之战,甚至演变到我苍国独扛大局的局面,近年来我大苍子民开化,想必会有人意识到,一旦战局不利,民间总归会有一些动摇的声音。”
孔尚贤点了点头,道:“陛下所说的没错,但是所料想的风向,却完全错误。目前国内,无人不在思考着,如何战胜晋国,根本没人提出质疑之声,今年来我苍国施政得当,国民好战,民风彪悍,全国团结一致,又有陛下两次亲临战场指挥,鼓舞人心,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至于以后的事,再说吧。”
孔尚贤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了杨沐,他实在是不明白,民心固然重要,但是陛下是不是有些担忧过头了?
毕竟,目前诸国都是认为,一个国家的贵族才是中流砥柱,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所谓的民众都是用来打仗填充人命的罢了。
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道:“陛下其实不用担心,如果说战事真的拖得太久的话,齐国反而不利。”
“哦?”
“晋国乃是霸主,繁荣安逸,没有忧患意识,百年来并不大的败仗,也从未与哪个国家平分秋色,如果我们能够苍国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