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木林)-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候,钱谦益也没作任何抗争,十分顺从的就剃了发。

但钱谦益却没有想到,在清廷仿佛是达到了顶峰之后,立刻就开始跌落下来,从此之后诸战不利,在一年之后,南京也得而复失,在商毅收复南京之前,钱谦益已经被清军送回北京,在清廷出任礼部尚书。

到这个钱谦益还并没有反正南归的意图,一来是这时的天下大势,和四百多年以前,金宋对持的时代差不多,中华军虽然在军事上占优,但商毅毕竟不是正统,而南方又四分五裂,因此钱谦益认为,这种局面会维持很长时间,清廷还会稍占优势。二来这个时侯钱谦益己被清廷任命为礼部尚书,对清廷还抱有不小的幻想,觉得就这样在清廷为官,也不错。

只可惜好景不长,清廷本质还是一个部落朝廷,在政治上非常狭碍,对汉族不仅十分防范,而且也分了三六九等,最受重要的,当然是辽东汉人,其次是在北京投降清廷的汉人,而南方归降清廷的汉人是最不受重视的,因为在清廷看来,这帮人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投降清廷,并不直得信任。因此仅仅只过了四个多月,钱谦益就被清廷免职。一切的梦想也都落了空。

就有这时,随后商毅在南京称王,收复长江六省,和清廷呈南北对持,不仅军力强大,而且政治开明,许多原明官员都已经依附于商毅的麾,大有新兴之气。而清廷在北方的统治因为推行的重满抑汉的政策,并不很得人心。由于这时钱谦益在北京闲居,反到能够接近底层社会,对民间的心态也有相当的了解,但这时他己心灰意冷,但也没有反正南归的念头,只想安安稳稳的了渡残生算了。

不过钱谦益的爱妾柳如是却总是力劝钱谦益反正南归,虽然钱谦益也有所心动,但他也知道自己当年降清之举有亏大节,不知道南方对自己的态度如何,也确实不敢轻易南归。

而这时钱谦益是以无官之身在北京闲居,但北京是满族和辽东汉的天下,而钱谦益的亲友、弟子多在南方,并无权势,也常受满八旗的欺负,清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钱谦益因黄毓祺案被株连,羁囚入狱,后来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请托斡旋,积蓄几乎消耗一空,钱谦益才得以免祸。而在出狱后,钱谦益清廷被管制在河南汝宁府,而这时钱谦益对清廷已经十分不满了,终于在暗中遣心腹家人偷回南方,寻找昔日亲人,询问南京政府是否能够接纳自己,或者帮助自己周旋一下。

钱谦益的家人偷入南京之后,到是找到黄宗羲、方以智、陈慧贞、冒避疆等钱谦益的昔日旧友,他们到是对钱谦益反正南归非常欢迎,不过黄宗羲虽然表示,如果钱谦益真想南归,自己到是可以代为周旋。但自己这些东林复社旧人在南京并不得势,恐怕难有大作用,因此建议钱谦益可以学方以智、陈慧贞、冒避疆这些人,走后宫路线。当然方以智、陈慧贞、冒避疆等人就是通过董小婉和陈圆圆联系,取得了商毅的同意之后,才投奔到南京。而柳如是当年也和董小婉、陈圆圆交好,不如让她出面,比自己众人出面要有效得多。

钱谦益得知以后,也颇为意动,他到是知道,商毅对陈圆圆也颇为宠爱,当初《杭州时报》的事务,就是由陈圆圆在总理付责的。而柳如是一直都在力劝钱谦益南归,因此也愿意潜回南方,帮钱谦益周旋。不过现在南北正是敌对,一个女人想偷偷回到南方,并不容易,只能慢慢等待时机。

结果这一拖又是大半年的时间,其间又发生北京暴乱、北方反正举义连续不断,中华伏波军摧毁大沽口清军水师,山东战役等等事情,清廷的统治竟呈摇摇欲坠之势。

而钱谦益这时也大为动心,认为清廷己难久矣,自己也应该尽快南归,正好这时钱谦益找到一个好机会,原来他认识了一个走私商人,可以带人偷入南方境内。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三十六章 南归(下)

原来虽然清廷终止了和南京的贸易来往,但北方对南方商品的需求很大,由其是八旗贵族,对南方的丝绸、瓷器、玻璃制品的需求极大,因此一直存在走私贸易,来弥补没有正常贸易的缺陼,而且边线的驻军也从中有利可图,也给走私商人大开方便之门,清廷也不更多管,对此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不管。而商毅为了方便北方的情报需入,也开避了专门的走私通道。南北的走私来往,依然非常频繁。

于是钱谦益和柳如是商议决定,这次让柳如是随走私商人偷入南方。

但就在这时,商毅下达了对清宣战的诏书,以及劝原明官员反正南归。钱谦益得知以后,也不禁大喜,因为这就等于是得商毅的保证了,毕竟这是向全天下公开发布的诏书,钱谦益还是相信商毅会尊守信用的。于是也立刻改变主意,决定抛弃家业,和柳如是一起南返。

结果钱谦益和柳如是跟随走私商人,由汝宁府到达光州,进入南京政府的管辖区内。钱谦益立刻找到守军,表明了自巳的身份。而光州守军,也立刻向南京报告了此事。

商毅接到报告之后,也颇为感慨。在另一时空里的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人。由其是在晚年的时候,完全处于进退维谷、反复无常的尴尬状态,结果既为明朝遗民所斥责,又为清朝皇帝所憎厌。据一些史料记载,在降清之后,钱谦益确实在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并资助过他们抗清的经费,而且在他临死前还呼喊着:“当初不死在乙酉日(弘光朝廷灭亡的时候),这不是太晚了吗?”。

其实钱谦益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文人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际一些文士人生态度的矛盾纠结。他们都自视很高,但在国难之际,却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方法;以维护传统道德为己任,但又不乏晚明文人纵情放诞的习气;平素都是以清流面貌自居,道貌岸然,但却因为热衷于功名,不仅助长了南明的党争,而且还使自已屡次陷入各种政治漩涡;虽然也知道气节道义,但到了生死关头,却又没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勇气,只能留下降清失节的污名;而在降清之后,由于不得志,和传统道德观念,于是又想反正南归,力图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在本时空里,钱谦益反正南归,还是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因为不管钱谦益的人品如何,但学问渊博,由其是在文学上的成就,在明清交际的时代,确实是首屈一指,其诗作文辞十分优美,应该说已经达到了时代的顶峰。在钱谦益表示了南归的意向之后,黄宗羲、方以智、陈慧贞、冒避疆等人都表示欢迎,不仅是出于旧友之谊,同时也确实是可惜钱谦益的才学。

因此在得到钱谦益已经南归的确切消息之后,也有不少人向商毅进言,劝他接纳钱谦益,除了南京的一些原明官员之外,还有郑成功也给商毅写信,帮钱谦益说好话,因为钱谦益还曾是郑成功的老师。

其实商毅对钱谦益反正南归之举,也是非常欢迎,因为这是宣战诏书发布之后,第一个作出响应的原明官员,这个意义相当重要。而且钱谦益并不是一个普通人,在南方,乃致全国都据有相当的影响力,另外商毅建立的是一个新朝,在这一点上来说,钱谦益背明降清,现在又反清南归,并不是不能接受的。当然商毅仍然还是那个大前捉,回到南京来,别给自已捣乱,当然这个任务还是交给陈圆圆去完成。

因此南京内阁和参政院先后发表声明,对钱谦益南归表示了欢迎,同时商毅也让黄宗羲和史可法去迎接钱谦益到南京来,并且又亲自在王府接见钱谦益,而陈圆圆也私下邀请柳如是入宫述旧。

当然商毅对钱谦益的降清行为并没有回避,直接指出,降清行为将是钱谦益一生的污点,但也表示,过去的事情虽然无法改变了,但也希望钱谦益能够在南京代罪立功,以后多做一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情,弥补自己的过失。虽然被商毅说得又羞又愧,甚致是痛哭流涕,但钱谦益也十分感激,向商毅称谢不已。

随后内阁又下文,任命钱谦益为南京文史馆撰修,付责整理古籍资料,并兼任师范大学教授。虽然在宣战招书中,商毅表示对反正官员授予官职,但肯定不会是重要职位,动员清廷汉官反正,目地是瓦解清廷,而不是真得要重用这些人,其像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但毕竟属于政治上有污点的人,不可能出任要职,别说是内阁、各部,就是参政院也不会录用,只能出任闲职。如钱谦益这样学问渊博的人,正好可以干一些文化方面的事情,政治就别在参和了。

不过经历了这一番大起大落大反复之后,钱谦益也看开了,这次南归也只是求一个心安,并没有什么追求功名的想法,干文化方面的事情,教书育人,也正合钱谦益的心意。因此也十分愉快接受了这一任命。

而在回家之后,柳如是也将自己和陈圆圆述旧中,听陈圆圆转达的情况也转告给钱谦益。这一点钱谦益还是非常明白的,于是就在当天晚上,钱谦益连夜写了一篇认错的文章,并且再次呼吁清廷的汉官,尽快反正南归,在《杭州时报》上公开发表。并且在以后的时间里,钱谦益不仅没有在过问政治,也写了不少为商毅歌功颂德,赞扬南京政府的诗辞文章。

钱谦益的反正南归,在清廷内部确实又引起了极大的反应。其实是大多数的汉族官员也确实和钱谦益的情况差不多,虽怨并非完全甘心降清,但心里充满了矛盾,当然如果清廷的统治稳固,又是施行善待汉人的政策,也许有不少官员也就算了,一心一意的扶保清廷,也未必就会轻易弃清归南,但本来清廷就是抑汉兴满,而现在确实是内外交困之中,不少人都意识到,现在这个时候,这条大船确实很有可能面临沉没,也应该为自己的后路着想,加上这时又冒出了一个反正南归的钱谦益,因此也确实有不少人都开始盘算,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准备归南了。

————————————

清廷的人想着南归,而在南京,也有人正在准备北上。

在南京绣庄里,紫玲珑和墨经纬正在进行最后一次对话。

墨经纬道:“我明天就在离开南京,赶去山东了,你什么时候北上。”

紫玲珑道:“你放心吧,我在南京还有一些事情要做,办完之后,马上就会赶到山东来,一定会比商毅先一步到达。而且我已经通知了山东的人员,你到了那边,自然会有人接应你,可以马上展开布置,不必等我。”

墨经纬苦笑了一声,道:“不是我多嘴,你留在南京还有什么用,我们在南京守了这么久,仍然一点机会都没有,因此想要刺杀商毅,只能在山东进行,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顿了一顿,他又苦笑了一下,道:“原来我们也估计到清廷不是商毅的对手,却没有想到会被商毅逼到这一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清廷能够撑过一年,就已经很不错了,谁会想得到他还会有这样的手段,先是挑出北京暴乱,彻底搅乱了北方,现在又公然招降清廷的汉官,果然是一套接着一套,令人防不胜防。可惜北京暴乱中那丧生的十几万百姓,商毅这一招,可真狠啊!”

紫玲珑笑道:“墨经纬,你什么时候变得心软了?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一个开朝帝王,不是踏着鲜血登上皇位的,又不是商毅这一个。再者说了,杀死这些百姓的是清廷,怎么也不能算到商毅的头上来吧,要怪就只能怪清廷自己没用,有本事就在南京也挑动一场暴乱,清廷做得到这一点吗?或者说我们做得到这一点吗?不战而屈人之兵,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可并不容易。”

墨经纬又苦笑了一声,道:“现在不涚这个了,但这次在山东的刺杀行动,是我们唯一的成功机会,这总是没错的吧,所以你留在南京,还能做什么?”

紫玲珑淡淡道:“你有没有想过,就算是在山东,我们刺杀商毅的成功机会,也绝不会超过五成。”

墨经纬道:“那又怎么样,那怕只有一成,我们也要试一试。”

紫玲珑道:“如果我告诉你,假如在山东刺杀失败,我们仍有机会获胜,你信不信?”

墨经纬怔了一怔,眼呈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道:“你说什么?”

紫玲珑微微一笑,道:“如果在南京,当然没有这种机会,但如果是在山东,我却有一个办法,不过这个局要从南京开始布起,这就是我仍然要留在南京的原因。”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三十七章 进攻南阳

清廷在南阳地区防御的主将是怀顺王耿仲明,驻守兵力约有八万五千左右,其中也还包括一支新军神兵营,兵力约有一万三千余人,神兵营的统领是李永芳的五子巴颜,也就是驻守山东兖州的李率泰的弟弟。

虽然和徐州、山东相比,南阳的驻军显得少了一些,但清军在南阳西北的陕西西安府,还有尼甚和韩岱的驻军约四万五千人,另然在湖广以西,就是吴三桂的四川,不管什么说,现在吴三桂也是偏向清廷一边的,因此南阳地区有诸多的后援,防御实力并不算差。

但让耿仲明觉得十分苦恼的是,清廷所封的四大异姓王中,孔有徳已死,尚可喜在广东奉立朱以海为帝,成为南明永安朝廷的实际掌权者,在名议上已经叛清,而吴三桂也在四川形同割据,当上了土皇帝,都属于是在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那一类,只有耿仲明现在仍然不得不受制于清廷,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虽然现在耿仲明奉清廷之命,在南阳驻守,尽管在名议上,南阳的所有守军都归耿仲明节制,但其中真正属于耿仲明嫡系的部队,只有四万余人,而在其他有部队除了神兵营之外,还有汉军正白旗固山额真石延柱部约一万八千人马,神兵营其实是听命于石延柱的。其实耿仲明根本就调动不了他们。另外还有降将、原明大将左玉良之子左梦庚部,约一万五千人马,也是直接听命于清廷。

因此现在的南阳地区,其实是耿仲明和石延柱两人一起驻守,俱体的兵力分布是,耿仲明部驻守南阳,部将徐得功、连得成率一万五千人马,驻守邓州,左梦庚部驻守新野;而石延柱部驻守唐县、神兵营驻守泌阳。南阳在古时也被称为宛城,实际上是由耿仲明驻守宛西,石延柱驻守宛东。之所以这样安排,也主要是因为清廷对耿仲明并不放心。

北方举义反正发生之后,驻守西安府的尼甚、韩岱部人马奉多尔衮之命,去甘肃的叛乱,也使南阳地区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外援,因此这也让耿仲明和石延柱两人十分担心,如果这个时候,中华军向南阳发动进攻,自己恐怕就难以应付了。

幸好多尔衮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以川北四府之地,换取了吴三桂威逼湖广西境。

一来是得到了清廷的四府之地,二来吴三桂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在接收了川北四府之后,吴三桂也命自己手下的大将郭壮图、高大节、王屏藩三人分别率军进驻兴安、夔州、黔江三地,三路人马合兵约有近六万,全部都威逼湖北西部。这一来也让耿仲明和石延柱安心了不少,如果吴三桂肯帮忙,当然比尼甚、韩岱要强得多了。

而也就在同时,湖广军区也收到南京统战部的命令,准备发动南阳战役,进取南阳之地,配合山东军区的作战,同时也为下一步钳制中原,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

湖广军区是南京设立的五大军区中,额定兵员最多的一个,包括有五个师、五个旅、骑兵师、特种兵师各一个,总兵力约在十一万五千左右,司令部设在武昌府。

收到南京统战部的命令之后,湖广军区司令部的成员李定国、杨武丞、李牟等人也立刻招集各军军部成员回到武昌,参加军事会议,讨论怎样完成统战部下达的命令。

第六军的军长李汉军首先发言道:“现在清军在南阳兵力并不多,只有八万多人,而且还分为耿仲明和石延柱两部,各自为政,正好有利于我们逐个击破,而且西安府的尼甚和韩岱去甘肃平乱,无法援助南阳,因此我认为这一次的作战计划,应该是很容易实现的。”

第六军一直驻守在襄阳一线,和南阳的清军对持,因此李汉军对清军在南阳的情况十分了解。

十七军的军长李元胤道:“如果仅仅只是南阳,并没有多少困难,但现在吴三桂派遣人马,进驻兴安、夔州、黔江,全部都逼近我们西面边境,一但我们全力进取南阳,吴三桂从西边再打过来,我们怎么应付。”

十七军是驻守恩施-荆州一线,夔州、黔江两路的川军都威逼到了他的防区,因此李元胤也各军当中,倍感川军的压力。

这时杨武丞道:“进取南阳之地,我看只要两个军就各够了,剩下两个军,留守两湖地区,能不能抵挡得住吴三桂的进攻呢?”

十三军的军长黄向东道:“听说现在吴三桂在川中号称拥兵二十万,虽然夸大了一些,但十五六万总会有的,如果用来进攻我们,出动的人马不会少于十万,两个军的兵力虽然不算少,但要防守的区域太广了,恐怕兵力会分散得很厉害?”

第八军的军长黄庆文连连摇头,道:“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防守呢?难道就不会集中兵力,主动出击,进攻四川,迫使吴三桂撤军吗?”

杨武丞道:“依我看这次虽然吴三桂出兵逼近鄂西地区,不过是作出一个姿态,最多也只会对湖北发动几次中小规模的进攻,全面进攻的可能性不大。吴三桂比谁都要狡猾,绝不会轻易来进攻湖北,因此我看有两个军驻守两湖,应该是足够了。”

李牟摇了摇头,道:“这样把希望寄托在‘敌军不会…’,太冒险了,万一吴三桂真的会全面进攻湖北呢?谁敢说就绝対没有这种可能性。”

李汉军道:“那么统战部的命令怎么办?”

李牟道:“我们可以将情况如实向南京反应,请求给湖广増派兵力,然后再出兵,现在吴三桂出兵是事实,统战部应该是能够理解的。”

杨武丞道:“等増派的兵力到达湖北,至少要一个月,会不会拖得太久了,不要忘了我们这一次作战,还有一个重要的目地,就是配合山东那边作战,如果再拖一个月,这个目地恐怕就达不到了。”

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李定国终于发言,道:“我看可以双管齐下,一面向统战部反应,请求増派兵力,一面也可以出兵进攻南阳。就目前川军的情况来看,留下两个军驻守两湖是绰绰有余了,如果吴三桂再出大军,我们的援军也差不多就到了。而且我们也不用守住全境,只要分守住几个重要的城市,等吴三桂真的进攻过来,只要守住几个耍点,那么是我们的援军晚几天,也足坚守到援军赶来,就算丢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也不会影响大局,只要援军来了,或是我们攻占了南阳府,就可以立刻回兵救援,把川军赶走,返样一来,也就不会耽误时间,一举两得。”

其他人听了,也都认为李定国这个办法很好,因此也决定按统战部的要求,首先出击进攻南阳。同时也立刻给南京统战部发文,要求增派兵力。

而这一次出兵的分工是,由司令员李定国,参谋长李牟率领第六、八两个军,另加一个特种兵团和一个骑兵团,共计约六万二千兵力,进攻南阳。而副司令员杨武丞留守,率领十三、十七军的剩余兵力,守卫两湖地区,由十三军十九师驻守勋阳,拒敌兴安的川军。二十八旅驻守夷陵,拒敌夔州的川军,十七军六旅驻守恩施,拒敌潜江川军,十七旅驻守湖南辰州,特种兵师和骑兵师的剩余兵力为总预备队。

同时李定国又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首先措辞严厉的质问吴三桂,两湖和四川近年以来,一直各守强界,相安无事,何况中华军是以抗清为已任,并未以吴三桂为敌,而这次吴三桂无故增兵边境,威逼湖北,莫非是想与中华军一战吗?随后又警告吴三桂,现在他是出兵救援清廷,如果中华军调转枪口,对四川用兵,清廷又是否会援救四川呢?因此何去何从,还想吴三桂三思而行。

吴三桂接信之后,也陷入沉思中,他心里当然清楚,前面的一大堆都是废话,中华军不是与自己为敌,那是因为清廷还没完,一但清廷灭亡,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但后面的一但中华军进攻四川,清廷会不会来救援自己,以前吴三桂到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现在清廷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时间来缓过这一口气,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清廷能够有个二三年时间,平定内乱,制造火器、练好新军,积草屯粮,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希望和南京争雄的,当然真要是那样,南京会不会容清廷从容发展,会不会再弄几个北京暴乱的事情,那又另当别论了。

因此如果现在中华军改变目标,把枪口对准四川,恐怕是清廷最希望看到的结果,要说吴三桂不怕中华军,绝对是假话,吴三桂本身和中华军交过手,这几年的战绩也摆在那里,如果清廷对中华军还能顶一阵,但中华军全力进攻四川,吴三桂绝对是完了,而清廷就箅是救援四川,估计也不会比自己现在做的好多少,指望发举国之兵,绝不可能。

想到这里,吴三桂也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自己这次不会是引火上身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