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木林)-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似模似样。

而李定国得知耿仲明得到了援军,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支持军是川军,但也不敢轻易向耿仲明发动进攻,因此也决定先去救援新野,击败石廷柱部的人马,夺取宛东地区,反正现在宛西地区己被中华军占领,耿仲明驻守的淅川县己是南阳府的边缘地区了。

于是李定国留下第八军剩下的两个师,驻守南明,并兼顾邓州,自己和李牟率领第六军,骑兵团、特种兵团去援救新野。等第六军到达新野附近的时候,正是规定守住新野时间的第二天下午,清军正在撤军,而守卫阵地的中华军十七团正准备追击清军。

李定国见况,立刻派人下令十七团团长周汉伏,命他停止追击清军,等到晚上之后,合兵一起向清军发动包围进攻,力争全歼石廷柱部的清军,下一步再攻取宛东地区,就好打多了,这样十七团才没有追击清军。

而石廷柱和巴颜这时只想着尽快撤回唐县去,对此一点察觉都没有。就在清兵在大营里忙着打包装车的时候,中华军已经悄悄的完成了对清军的包围,虽然清军也留下了一部份守夜的士兵,但人数并不多,而且又想着天亮之后就出发撤军了,因此守卫也十分松懈,在营外巡哨的士兵根本就没有走远,对中华军已经接近了清军的大营,也是一无所知。

随着李定国一声下令,各路部队立刻向清军发动了全线的进攻。因为这一次进攻,中华军用上了前几场战斗一直没有用霹雳火箭。虽然这时守夜的士兵已经发现了中华军,但也为时己晚,随着一支一支霹雳火箭落到清军的大营的爆炸,将火油四散激射,清军的大营里立刻到处起火,而这时其他清兵不是忙着清理辎重,就是去睡觉休息,突然发现自己遭到了袭击,顿时大乱了起来。中华军的各路部队也趁着混乱,分头杀进了清军的大营中。

围攻清军的中华军各路部队约有三万三千余人,兵力已经就超过了清军,而且这时双方的精神状态更是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清军根本就不是中华军的对手,被杀得纷纷向大营的深处败退,有不少清兵才刚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糊里糊涂的送了命。

好在是巴颜现在并没有睡,也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指挥清军作战,因为这时还有一部份神兵营的士兵正在他的指挥下打包装车,因此巴颜也十分容易就聚集了六七百士兵,不过这时清军大营的四面八方全是火光、全是枪声以及喊杀的声音,巴颜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击战那个方向的敌人。

不过很快就不用巴颜做选择了,因此这时就有一支中华军,向巴颜所在的方向冲杀了过来。于是巴颜也立刻下令,就迎战自己面前的这一支敌军。

神兵营的清兵毕竟也是受到严格的训练,而且经过了这两天的战斗之后,也能够在战场上稳住心神,因此十分迅速后列好了三排队列,然后举枪向中华军射击。

这支中华军正是周汉伏带领的第十七团,杀入清军的大营之后,十七团此入无人之境一样,横冲直撞,已经连续攻占了三个营地,抓住的俘虏就有好几百人,但周汉伏并不满足于这些战果,一心想抓几条大鱼,好获得晋升的机会。虽然他在表面上并不在乎,但看着同一批的人都晋升到旅级、师级,有不少人当初的官职还比自己低,现在都爬到自己头上去了,心里也不免有些不舒服。

现在正是一个立功晋升的大好时机。因此周汉伏只留下了少量士兵,看守占领的营地和俘虏,自己带领着全团的士兵,向清军大营的中心地区突进。因为根据常识,主要将领的营寨都是在大营中间的位置。

十七团的士兵正在突进的时候,忽然听见前方一阵枪击声,冲在最前面的十余名战士都纷纷中弹,而其他士兵见前方有敌人,也都纷纷后退,并且找地方隐蔽。周汉伏本来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不过他运气不错,头盔上挨了一下,不过没有击穿,另外还有一颗擦着他的左胳膞飞过,留下了一道火辣辣作痛的伤口。

周汉伏虽然有几分粗鲁,但决不莽状,立刻后退到清军的射程以外,然后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清军,这才看清返支清军大约有七八百人,居然还排好了三排连射的队形,周汉伏也不由大喜,因为这也说明,这里一定是清军大营里重要的位置,要不然决不会有这样一支军队守卫。自己心目中的大鱼,一定在这里面。

于是周汉伏也立刻下令,命一个营也排成三排连射的队形,和清军展开对射,吸引清军的注意力,另一个营则分成两队,分别从左右迂回包抄上去,其余的士兵作为预备队。

经过了简单布置之后,中华军也排好三排连射队形,和清军展开了对射。双方各自向着对方的阵列轮流开火射击,虽然在各自的队伍里,也不断的有士兵中弹倒地,但后面马上就有人补充上来,保持着稳定的队形,继续射击,所不同的是,清军是在原地不动,而中华军却是一边射击,一边慢慢向前推进。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比拼的其实不是各自的射击熟练水平、平时的训练效果,而是各自的勇气和决心。在这两方面,中华军当然不逊色于清军,而在射击速度上,中华军更要胜过清军一筹,因为中华军使用的全是火帽击发枪,而清军中还有一部份是火绳枪,既使是清军使用的燧发枪,在射速上虽怨不输于击发枪,但在射击成功率上,也要逊色一些。火帽击发枪的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而燧发枪只能达到八成左右。

因此在双方互射了十几轮之后,清军阵中,巳经伤亡了近两百人,而中华军的伤亡只有一百多人。清军已经全面处于下风。而双方之间的距离,缩短到只有四十余步。

而就在这时,中华军左右两支包抄的部队也终于迂回到位,从两侧向清军展开了攻击。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十六章 南阳大捷(下)

两则包抄的部队首先向清军投出了一阵手榴弹,随着一连串爆炸的声音,清军本来就己摇摇欲坠的阵形立刻崩溃,两侧的包抄部队立刻冲杀上去,和清军展开了激战。而与清军对射的中华军也上好了刺刀,加入战团中。

清军的人数本来就不及中华军,再加上这时被三面包围,白刃战斗很快就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不过这支清军属于神兵营,都是从汉军八旗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士兵,而且在思想已经把自己视为满族一体,对清廷十分忠心,因此虽然战局明显不敌,但也无人投降,当然也有一些清兵也知道,自己并不属于中华军反正起义条件的范围,投降也没用,只好依旧还在苦战。而统领巴颜也挥刀亲自上战,和士兵们一起拼力死战。

但现在战局已经十分明朗,并不是拼命死战就能够改变得了的,何况中华军的斗志也并不比清军差,因此整个战斗大约只进行了二十多分钟时间,清军就已经伤亡了大半,所剩的不足百人。

而这时巴颜身上也多处受伤,但仍然挥舞佩刀,和中华军死战不已。因为这个时候巴颜也知道这一战清军是必败无疑,自己也难以幸免,也就豁出去了,浑然不顾自身,一味的轮刀猛砍,只希望能够在临死前多斩杀几名中华军的士兵。

其实中华军早就注意到巴颜,虽然还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但他的盔甲装扮和其他清军明显不同,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官的样子,因此周汉伏是打算将巴颜活捉,命令士兵将巴颜和一部份清军团团围住,但见巴颜势如疯狮一样,疯狂的砍杀,一时半会还真不好将他捉住,而现在并不一般的战场,不可能在这里耽误太久,于是周汉伏也不耐烦了,立刻下令,干脆下死手。

事实上巴颜能够坚持到这时,全因为中华军打算活捉他,一但下手不留情了,巴颜根本就抵挡不住,手中的大刀刚刚挡开一支刺过来的刺刀,但马上有两支刺刀向巴颜猛刺过来,巴颜免强拧腰侧身,虽然躲过了一支刺刀,但另一支终于躲闪不及,被刺入左肋下。

一阵巨痛从伤口传来,巴颜的动作也迟缓了下来,而就在这时,又有两支刺刀分别刺进巴颜的小腹和两前胸,紧接着左颊上又遭到了枪杔的重重一击,顿时两眼一黑,人事不酲了。

巴颜被杀,剩余的十几名清兵也终于放弃了抵抗,全部都举手投降。

等周汉伏从投降的清兵口里得知巴颜的身份之后,也不禁后悔不已,早知道是这么大的一条鱼,就应该再耗一耗,把他活捉了。虽然说斩首敌军重要的将领也是大功,但比抓了活的,还是差了一些。

不过等周汉伏进入到巴颜等人守卫的营地时候,周汉伏立刻乐得连嘴都合不上,只见在营地里停放着近百辆各种车辆,大约有一半都装载着各种各样的火炮,另一半装着火药、炮弹还有其他的火器,另外还有散放的火枪数千支,其他的盔甲、刀枪等器械就更多了。

因为这里是神兵营的营地,在睡觉的士兵将火枪都放在这里,虽然说清军的火枪、火炮和中华军相比,都有相当的差距,但有一部份还是可以使用,其余的也可以回炉重新炼化,也算是十分宝贵的回收资源,因此这一次可是一个大丰收。而周汉伏也立刻下令,马上把营地看守起来,这里的东西全算是十七团的战利品。

就在周汉伏在这里收集着自己的战利品的时候,而其他各路部队也都陆续杀到了清军大营的核心地区,清军的抵抗力度也越来越低,不是被俘,就是举手投降,再就是四散逃走,到天明时分,战斗基本结束。中华军一共歼灭清军一万三千余人,神兵营也基本全军覆没,俘虏和投降的清军达到了一万多人,而清军所有的辎重、武器也全被中华军缴获。

而周汉伏也以斩杀神兵营统领巴颜,缴获神兵营的火器,而荣获一等战功。

不过再被杀的清兵和俘虏中间,并没有找到清军主将石廷柱,看来他是跑了。

原来石廷柱非常机警,他本来是在自己的寝帐中休息,被喊杀枪声惊醒之后,立刻知道清军的大势己去,他也不敢留在军营里抵抗中华军的进攻,只带着百余名卫队,偷偷的溜出了军营,逃了出去。好在是这时中华军刚刚向清军大营发动进攻,包围圈尚不严密,而且又是天黑,结果到是让石廷柱给溜走了。

逃出大营之后,石廷柱在野外过了一夜,等到天明之后,也知道清军已经彻底失了。石廷柱也不敢在新野附近久留,只是收陇了一些残兵,大约有四五百人,马上出发赶回唐县。

一路走着,石廷柱心里也在想着,看现在情况,南阳估计是失守了,而这次进攻新野,自已把宛东所有的兵力几乎都带来了,而现在被中华军打得全军覆没,唐县已经没有多少人马了,就算自己逃回唐县,也肯定是守不住的,那么自巳下一步该怎么办,是回到开封府去,洪承畴正在那里主持整个南线的大局,但自己遭到大败,又失守了到了宛东,到了开封府,恐怕会被治罪,就算洪承畴不处理自己,多尔衮也不会放过自己。

当然也可以赶到汝宁府去,那里是勒克徳浑的防区,现在勒克德浑在清廷的势力很大,就连多尔衮也不得不让他几分,因此如果勒克德浑肯出面保自已,还能保住自己这条命。但怎样才能让勒克徳浑来保护自已呢?送钱还是送东西,勒克德浑会收吗?

新野离唐县并不远,石廷柱一边想一边走,不知不觉中,已经到达唐河边,这里已经是唐县的范围了。

虽然唐河并不是什么大河,但也不是可以随处都能徒步渡河,就清军寻找渡河的地点,这时只见一支军队,顺着唐河边,从左右两边,向清军包围上来,全是一色的铁锁马甲、绿色军装、打裹腿、穿多耳麻鞋,手是握着火枪,标准的中华虎贲军的装扮。

石廷柱的头脑里“嗡”了一声,想不到中华军在这里居然还埋伏着一支军队,这下可全完了。

其实这支中华军根本就不是事先安排埋伏的,因为这支中华军是从南京军区赶来増援第十九军的二十三旅、二十五旅。

原来李定国在邓州得知十九军到达湖北之后,立刻下令,让増援南阳战场的二十三旅、二十五旅潜伏在南阳府东西,与襄阳府交界的桐柏山一带地区,一但石廷柱出兵救援南阳,无论是向那里用兵,二十三旅、二十五旅就立刻趁机进军,夺取宛东地区。

果然在石廷柱和巴颜率军离开唐县之后,二十三旅、二十五旅立刻出击,首先攻取了唐县,随后又连续占领了柏桐、泌阳两县,整个宛东地区几乎都是唾手而得。

在攻取了宛东地区之后,十九军的军长彭端立刻下令,让二十三旅赶去新野,増援围歼石廷柱部的战斗,那知部队才渡过了唐河,就发现了石廷柱的败军。

这时石廷柱手下才五六百人,还有一大半连武器都没有,而且又是新败,惊魂未定,那还有心抵抗中华军,全都老老实实的举手投降。石廷柱也同样没有反抗,并且也十分自觉的报出了自己的身份,同时也松了一口气,至少现在自己不用费心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而耿仲明得到了吴三桂的援军之后,到是生出了一丝联合石廷柱部,重新复夺南阳的想法,但后来听说石廷柱部在新野大败,全军覆没,石廷柱被擒、巴颜战死的消息之后,耿仲明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而且不敢在淅川县停留,率领着人马向西北撤离,一直到达西安府与南阳府交界附近的商南县,这里已是陕西境内了,耿仲明才算是重新扎住人马,在那里静观局势的变化。

这时经过了一系列的战斗之后,中华军在南阳地区先后歼灭了清军二万二千余人,俘虏以及投降的清军人数达到近四万人。整个南阳府南部的地区基本都被中华军占领。

而且随着耿仲明逃到陕西省境,清军在南阳地区几乎没有任何兵力,李定国也立刻又分军两头,分头北进,先后又攻取了南阳府西部的淅川、镇平、内乡等县,和陕西接壤,和南阳府东北的南诏、裕州、舞阳、叶县等地,兵锋也直逼洛阳和开封。

到这时整个南阳战役才全部结束,中华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基本占领了南阳府全境,完成了战前的目标计划。

而这时坐镇开封,付责整个南线战局的洪承畴得知南阳失守之后,一面急忙调兵,驻守汝州,挡住中华军继续北进的路线,一面也紧急向多尔衮飞报现在中原的局面,请求多尔衮尽量抽派兵力,増援中原战场。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十七章 清廷平乱(上)

“哗啦!”

一桌丰盛的酒菜随着桌子的倾覆,全部都摔落到地面上,杯盘碗盏都摔得粉碎,而酒莱沷洒到地上,依然还散发出阵阵诱人的味道。

可惜这时的多尔衮巳经根本无意进餐,不仅把桌子推翻,而且都将椅子、条案、柜子等等,以及大帐中的种种摆设,全部都狠摔了一通,一直到没有东西再摔了,还意犹味尽的在桌椅上狠踢了几脚。

几名本来是侍奉多尔衮的贴身包衣,这时都躲在大帐的外面,一个个都吓得禁若寒蝉,谁都不敢发出一点声响来,生怕触动了正在气火头上的多尔衮,如果这时多尔衮叫到谁的名字,只怕是连当场自杀的心都有,面对盛怒中的多尔衮,基本上也是九死一生。

其实也不怪多尔衮发火,虽然他也预料到商毅决对不会放过清廷内乱的机会,举兵北伐,但却万万也没有想到,才两个多月的时间,山东、南阳都相续失守了。

而且山东不管怎么说,也坚持了近两个月,还给中华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而南阳地区竟连一个月都没有坚持住,就宣告失守了,耿仲明为了保存实力,石廷柱畏敌不战,结果互相推委,而吴三桂收下了自己划给他的四府之地,却仅仅只是驻军于川湖边境,但就是不敢向中华军发动进攻,最终才造成了南阳溃败的局面。

现在中华军东西两路,遥相呼应,对中原地区已经形成了东西夹攻之势,可以说整个河南省的局面都岌岌可危了。而河南失守,也就意味着清廷将损失中原之地。

多尔衮对中国的历史是有相当的研究,自古中国的历代王朝无论建都在何处,但想要夺取天下,就必须夺取中原之地,由其是对北方的政权来说,中原之地犹为重要,如果失去中原之地,南方朝廷尚能偏安于江南之隅,守住半壁江山,而北方的政权却是面临着灭亡之灾,因此山东失守,清廷还能够免强稳住局面,但南阳再一失守,对清廷的打击可就是相当大了。而现在北方的叛乱尚未完全平息下来,这怎么能叫多尔衮不发火呢?

同时多尔衮也对驻守南阳的耿仲明、石廷明以及寄以厚望的吴三桂的行为都十分不满。当然最初在南阳弄成耿仲明、石廷明并立驻守的决定,是怎样做出的,却被多尔衮无视了。

因此在接到了南阳失守的消息之后,多尔衮终于在大帐里大发雷霆之怒,等把大帐里所有的东西都大砸了一通之后,多尔衮这时才发现,原来帐蓬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其他侍候的包衣全都躲到帐外去了,不觉又火冒三丈,大喝道:“人呢?人呢?都死到那里去了。”

听到了多尔衮的呼喊声,几个人在外面也不敢躲了,只好一个个战战兢兢的进了大帐,低着头,根本就不敢和多尔衮对祀。

但这样也逃不过去,一见他们进来,多尔衮立刻将还没有发泄完的怒火全部都发泄到这几个包衣身上,几步赶上去,道:“死奴才,躲到那里去了,叫我好找。”

说着抬起一腿,向其中一人小腹狠狠的踢了过去,那人立刻惨叫了一声,捂着肚子,痛得满地打滚,而多尔衮又对着其他几人,一阵拳打脚踢,只打得这几个人惨叫不止。

但发火归发火,局势到了这一步,也还是要去面对,因此多尔衮大发了一通之后,也终于冷静了下来,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对策。

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必须向南方增派兵力,否则一但中华军全线出击,攻占了河南之地,大清恐怕就真的要完了。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中华军占领河南。但这时清廷除了在北京周围之外,确实没有多少闲置的兵力可派了,就是在北京周边,最多也只能抽调出五六万人马来,但这样的兵劣,投入到中原战场,实在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只能从北方平乱的人马中抽调兵力。

好在是在北方清军的平乱战争进行还不错,首先是在甘肃,尼堪和韩岱率领清军于四月一十二日攻克了洮州。在一十四日,汇同甘肃总兵张勇、副将马宁等满、汉兵会集兰州,大举攻城;双方大战三次,义军战败,米喇印、丁国栋率败残人马向西逃窜,兰州失守。

尼堪和韩岱率清军乘胜追击,五月七日追及于水泉,米喇印纠集数万回兵迎战清军,尼堪亲率三千精锐八旗铁骑,冲击回兵阵脚,将回兵杀得大败,米喇印当场阵亡。而余众在丁国栋、黑承印等人向率领下退往甘州、肃州。

五月二十日,尼堪和韩岱汇同张勇、马宁等包围甘州,以火炮炸开城门,攻入城中,甘州逐告被攻破,丁国栋、黑承印等人都被擒杀。随后清军大举屠城,连屠甘、肃二州,死难者计五万余,而震惊关陇的回、汉两族联合发动的反清起义也遂告失败。

而这时尼堪、韩岱汇集当地的甘肃清军,共计有约六万余人,多尔衮也立刻下令,命尼堪、韩岱两人率军火速赶到河南来助战。但甘肃离河南远隔数千里,等多尔衮的命令传到甘肃,尼堪和韩岱部的人马赶到河南来,至少也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在陕西战场上,付责平定陕西叛乱的英亲王阿济格,汉军正红旗固山额真李国翰。三月二十三日,阿济格,李国翰和汉羌总兵张天福、兴安镇游击盛嘉定笃各路兵马赶到咸阳,汇同清陕西巡抚黄尔性、以驻防西安满军首领吏部侍郎哈哈木等人会商进剿事宜。

最后决定兵分三路,由李国翰率军走黄龙山,一由张天福率军走澄城县,由哈哈木率军走同官县,预定在洛州、鄜州地区截剿陕西的起义军。而阿济格坐镇宜君县,为三路接应。

谁知起义军在王永强的率领下,兵进十分迅速,从廷安府率军南下,三月三十日到达蒲城,反而绕到清军的背后,除派出部分兵马入城防守外,王永强率领起义军的主力人马继续西进,企图攻取西安,以西安的城防,以拒守清军。

这时其他各路人马都到达各自的位置,阿济格也已经到达了宜君县,得到消息之后,阿济格赶忙连夜赶回富平县,又急令其他三路人马,立刻赶回来迎战起义军。四月十日,阿济格亲率五千人马在流曲镇以北的美原拦住了起义年。王永强见清军的兵力不多,立刻指挥人马向清军发动进攻。

但清军的人马虽然不多,却都是八旗精锐,因此起义军与清军激战了一天,仍然无法突破清军的防线,而这时另外三路人马也赶到了战场,起义军被清军杀得大败,当场阵亡三万余众,王永强、王永镇等人也都战死,随后清军乘胜移攻蒲城,城中居民固守,到四月十五日被清军攻破,城破之后,清军进行了屠城,杀死城中百姓万余人。

而这时同王永强一道起兵的神木昙人高友才部在王永强南下时,仍据守着廷安府北府谷县。阿济格在消灭了王永强部之后,又领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